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屹立的風骨

    自己的祖先就是用一種欺騙和暴力手段攫取曹操後人的權利,而曹操也不是一個東西,魏武和西晉政權的建立本身就不正常,而政權的更迭受苦受累的都是天下的老百姓

  • 2 # 努哈爾赤218

    立誰為皇帝,對歷史改變不大,歷史的車輪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順應歷史走向的可能成為偉人,反之可能成為史官筆下的昏君或者……晉走了歷史的反路,分封制,國中之國,內戰機率極高;晉的人口增加,而政府財政收入降低,與人口膨脹導致消費增加而產出未增加,同時貴族皇族免稅人群增加有極大關係;國際環境是蠻族即遊牧民族人口壓力下向農耕區遷移以求生活,在農耕區軍事強大時蠻族從事僱傭軍職業,當農耕區軍事軟弱時,蠻族就會取而代之成為統治階層,當時實力最大的遷徙蠻族是鮮卑,後來建立了魏,歷史迴圈又出現,落後的蠻族軍事強而文化弱於農耕民族,接收先進文化被漢化是歷史模式,在後面就是民族大融合

  • 3 # 宇智波野原新之柱

    暈๑_๑別看點小說就以為自己學會歷史了,五胡亂華南方漢人一個沒死,胡人被東晉堵在了黃河邊。謝玄和謝安招募了從北方逃難南下的半胡半漢的流民組建當時戰鬥力最強的北府軍,北府軍直接打過黃河把前秦打分裂成十幾個國家了。

  • 4 # 謝承傑

    晉武帝一統三國以為天下太平了,自己也年輕先讓沒有野心的傻兒子做幾天安穩太子,可惜他酒色過度後期直接昏迷不醒想換太子已經不可能了,再說西晉滅國也不能讓傻子來背鍋,司馬懿為了奪權放棄曹操的寒門擇優,重新開啟九品中正討好門閥氏族。這才是西晉大亂的禍根!

  • 5 # 飄零列車T

    司馬衷之所以被立為太子,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軌很早就死了。所以司馬炎得到帝位後,第三年就立司馬炎為太子,當年司馬衷才8歲。

    從繼位後的種種表現來看,說“傻子”有點過了,可能他只是一個政治能力不足,無法解決統治時期的政治困難,造成了八王之亂,他本人也成為了傀儡。這種難以擔當帝王的人,在歷史上也存在不少。

    晉武帝司馬炎胸懷闊大,為人忠厚,舉動必符合仁恕,能容納直言,對人態度莊重,表裡如一,明達善謀,能斷大事。難道他能不知道自己兒子的本事有幾斤幾兩嗎?

    他當然知道。但是他明知司馬衷不能擔負國家重任,最後也沒有下定決心廢了太子。因為他非常喜歡司馬衷的長子司馬遹,司馬遹自小聰明伶俐,頗有當年高祖父司馬懿之風。晉武帝晚年應該有立司馬遹之意,但畢竟司馬遹是太子之子,而且並非太子正室賈南風所生,所以害怕廢子立孫,最後將發生政治變故。所以讓輔臣們幫助太子司馬衷,繼而以後能夠傳位於司馬遹。但晉武帝死後,政權還是被後宮楊氏一族獨攬,造成了八王之亂。

  • 6 # 朱可夫1939諾門罕

    由於楊皇后的家人以及由於楊皇后及其家人的力保古惑和賈南風及其父親的弄虛作假,使得晉武帝始終矇在鼓裡,加之大皇后的去世讓司馬炎多年的性壓抑徹底爆發 ,沉浸於美女海洋的他根本無暇顧東顧。最終使得一個荒唐的白痴當了皇帝,這樣不僅使皇權的威信遭到質疑與挑戰,也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其實司馬炎的這些兒子中,有很多都很有才華如楚王司馬偉 長沙王司馬叉 。只可惜,太子的孃家人太過強大,沒辦法。晉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顛覆的大一統王朝。它不僅亡了國家,也亡了天下。從此以後,中國進入了歷史上最黑暗 最血腥的三百年。

  • 7 # 濤聲依舊3833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武功才智都十分過人,他當然知道自己的白痴兒子司馬衷是不可能勝任皇帝之位的,但是他還是這麼幹,是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盤。

    第一是為了愛。司馬炎的原配楊皇后非常漂亮,司馬炎很愛她。楊皇后也為司馬炎生下三男三女,大兒子不幸夭折,司馬衷為二兒子。從理智上漿,司馬炎並不想立司馬衷為太子,可是楊皇后一直維護,加上大兒子夭折楊皇后已經傷心欲絕,身體狀況不佳,司馬炎不忍讓她再受打擊,因此就立了司馬衷為太子。不久楊皇后病死,楊皇后的堂妹楊芷當上皇后,楊芷為了完成姐姐的遺願,一直想盡辦法保住司馬衷的太子之位。

    第二是為了私心。早年,司馬炎的父親在立晉王太子的時候,就想立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為太子。司馬攸對於司馬炎來說就是個威脅,在立司馬衷為太子後,很多大臣都是反對的。說太子不能勝任,建立立司馬攸。司馬炎從自己的私心出發,還是想立自己的兒子,即使是個傻子也畢竟是自己的嫡子。況且,白痴一般壽命不長,將來自己的孫子還可以接過皇位,繼續延續自己的香火。

    第是為了孫子。司馬衷雖然是個傻子,但是他的兒子司馬遹卻是天資聰明,很當初司馬懿的風采,早早就展示出了過人的才智。司馬炎對這個外孫可以說喜歡的不得了,曾說:“此兒當興吾家。”所以最後還是堅持立司馬衷為太子。

  • 8 # 蘑菇雅說

    感謝邀請,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知道晉武帝司馬炎利用司馬家幾代的鋪路,統一三國,開創了晉朝。但是在晉武帝的晚年卻立司馬衷為太子傳位於他,而這位司馬衷卻是一個腦袋不太好的傻子,甚至耳熟能詳的“何不食肉糜”也是出自他之口。但是為什麼司馬炎這樣一個開國皇帝會立這樣的人為皇呢?我認為箇中原因是多樣的。

    被兒子騙了

    其實關於司馬衷腦子好不好使的問題,有大臣已經向司馬炎稟告過,為了驗證真假,晉武帝於是叫人給太子送去了一疊公文,讓他批覆,結果第二天太子批覆的公文送到案頭,晉武帝看著上面寫的頭頭是道,大放寬心,高興地對群臣說,誰說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可是晉武帝哪裡知道,太子的批覆都是司馬衷那個厲害老婆賈南風的手筆,是典型的作弊,但這次之後便斷定太子不是痴呆,國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嫡長子制的影響

    司馬家自然不止司馬衷一個兒子,但楊豔皇后經過反覆對比掂量之後,決定還是以司馬衷嫡長子的身份當太子比較穩妥。

    於是她對司馬炎說了兩個理由。第一,自古立嫡立長不立賢,若立他人,是違反古制,恐怕違背天意;第二,孩子還很小,只有八歲,童心未化,大器晚成,說不定他長大就聰明瞭呢?

    司馬炎本來就與楊豔感情十分深厚,更巧的是他也是長子,也因為父親司馬昭不喜歡他而更喜歡小兒子司馬攸而差一點兒沒當上晉王,這麼一想,司馬衷與自己有點像啊。就這樣夫妻感情、古制禮法、對兒子的僥倖心理和童年的陰影交織在一起,司馬炎終於在泰始三年立司馬衷為皇太子。

  • 9 # 也無風雨也無晴9014

    西周王朝,為了避免子孫爭王位,確立了嫡長制。周以後的王朝都沿襲這種制度,這種制度有效的避免了分爭,但是也留下了一個問題,就是不管繼承人才智適合不合適沒得選擇,這就造成了經常有些德不配位,才不配位的情況,即使君主想另擇繼承人,又怕壞了規矩,從此會天下大亂。

  • 10 # 一個人的歷史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之君,在立儲君這個問題上確實犯了很大的錯誤,甚至讓常人無法理解,因為他立了自己的兒子司馬衷為太子,這個晉惠帝司馬衷就是我們耳熟能詳,面對西晉饑荒,哀鴻遍地的局面,說出:“既然沒有米吃,為什麼不吃肉糜?”的人。那麼,晉武帝司馬炎為什麼要立司馬衷為太子呢?在看過魏晉南北朝那段歷史之後,我找到了答案:

    古訓難違:立嫡以長不以賢

    天下間的孩子都是母親的心頭之肉。司馬衷的母親楊氏極力促成了司馬衷成為太子這件事,面對搖擺不定的晉武帝司馬炎,楊氏甚至搬出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晉武帝礙於楊皇后和自己多年夫妻的情分就不好說什麼了。

    太子的地位,自己的利益。

    晉武帝所器重的大臣荀勖等人,都黨附於太子司馬衷,因此,他們也極力反對晉武帝廢黜太子司馬衷,另立齊王司馬攸的打算。不僅如此,為了防止司馬攸生出異心,他們還建議晉武帝讓司馬攸返回封國,結果司馬攸就在這種政治排擠中憂鬱而死。

    強悍的賈南風,賈氏一族的支援。

    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狠角色。她是西晉開國重臣賈充之女,儘管相貌醜陋,但是很有政治頭腦。當初晉武帝為司馬衷選太子妃時,嫌棄賈南風相貌醜陋,但是賈充對晉武帝司馬炎說:“南風既賢且惠,隨相貌並不出眾,卻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選。”經不起賈充的遊說,晉武帝司馬炎最後立賈南風為太子妃。賈充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投資,立司馬衷為太子這件事背後,也有賈充的功勞。

    因為有個好孫子,因此才立傻兒子。

    司馬衷和謝氏生有一子司馬遹,這個孩子天資聰慧,大家都說他有司馬懿的風範,因此晉武帝曾經說:“我族興盛就在於此子。”這也是司馬衷為太子的原因之一。我想到了康熙因皇孫弘曆慧,而立雍正為帝的典故,相似的故事,不同的結局。不過這個娃最後毀在了賈南風的手裡,賈南風忌憚司馬遹的能力,在除掉了楊太后一族後,就廢黜了太子司馬遹,不久就將他殺害以絕後患。

    晉武帝司馬炎本人的昏庸無能。

    晉武帝司馬炎自己的昏庸,說了一千到了一萬,最後拿主意的還是晉武帝司馬炎本人。正是在立太子問題上的搖擺不定、自私和妥協,害死了司馬攸,便宜了賈南風,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讓剛剛建立的大一統國家,又一次分崩離析、土崩瓦解。

  • 11 # 錢多多讀文史

    司馬衷有些痴傻,作為父親的晉武帝司馬炎,多少是心中有數的。

    既然知道兒子痴傻,卻又為何不早早另立他人呢?

    這其中有三重客觀原因,一重主觀原因。

    先說客觀原因。

    一、嫡長舊制。

    晉代魏立,司馬家也秉“嫡長制度”選立繼承人,楊皇后所生三子,長子早亡,依序當立次子司馬衷。

    二、借重外戚。

    楊後孃家勢大,司馬炎也不想易立他人子,引發楊氏不滿。

    三、有好聖孫。

    司馬衷有個兒子,比他那愚純的父親聰明百倍,五歲時就曉得勸誡皇祖父不可暴露在明處(宮中起火,告祖父不可被火光照耀,免有心人看見)。

    基於以上因素,司馬衷得立太子。然而,這些因素都是表面的。最深層的原因是,司馬炎猶猶豫豫,不甚果決!

    他其實心中猶豫,不想立次子,但彼時寵臣賈風欲把女兒嫁與司馬衷,就成天在他面前說司馬衷的好話。賈南風呢,聽高人之計,讓太子抄了篇很一般,但條理還算清楚的文章呈上。

    司馬炎一看:這兒子果然不聰明,但也還過得去……把那一點廢立之心又掐滅了。

    其實司馬炎未嘗不知還有更好的選擇,譬如嫡三子司馬柬,但他一直猶猶豫豫,自欺欺人,沒有把司馬衷換下來,導致痴兒上位,賈后亂政,好聖孫被廢,八王之亂髮,河山破,人流離。

  • 1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皇帝制度,以君權神授學說為理論基礎,用嚴格的名位等級、禮樂制度和皇位繼承等各種規定和措施,保證皇帝高踞於國家機器之上,擁有至高無上、不受制約的絕對權力,最終的結果即是以天下萬姓而奉一人。君主專制,意味著君主的個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國家治理的好壞。

    由於權力的過於集中,在傳承過程中稍有差池,即會引發大亂。權力中樞的這種特點,使得繼承製度是中國政治文化裡的頭等重要的事情,這不僅僅是選擇和培養接班人,充滿了各種權謀和利益交換。

    (皇帝制度)

    從商王朝的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到周王朝的嫡長子繼承製一路走來,各有利弊。兄終弟及雖然屢次製造動亂,但是確保了國有長君,不至於大權旁落;嫡長子繼承製雖然能夠確保傳承有序,可是無法保證每一代嫡長子都是合格的儲君。因此,後來又出現了“立賢不立長”的說法。可是,“賢”的概念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製造紛爭。直到康熙年間,還發生了九子奪嫡的政治亂像。所以,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歷代的皇帝們,直到雍正皇帝發明了秘密建儲的方法,才算大致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晉武帝時,他也不得不考慮接班人的問題。司馬炎作為司馬昭的長子,實際上他的地位並不十分穩固,因為他還有一個同母弟後來被封為齊王的司馬攸。司馬攸自小深孚眾望,很得人心,對司馬炎的嫡長子地位造成了威脅。這在司馬炎的帝王成長道路上,留下了心理印記,使其對同為嫡長子的司馬衷產生了同病相憐的心理。

    曹魏時期發生的“七步詩”,不過是三十多年前,尚不算舊聞。曹魏限制公室,陳思王鬱鬱而終,導致司馬家篡位時曹魏王爺竟然沒有能力起兵勤王。這樣的經驗教訓,使得司馬家特別重視家族力量的整合。

    司馬師是家族領袖,當初高平陵政變,司馬師全程參與謀劃,而且司馬師的中護軍的職位調動了一部分兵變兵力,是司馬家的唯一有實際兵權的人。司馬昭是政變前一晚才通知他第二天要發生大事。司馬懿為了考察兩個兒子,就分別派人去看司馬師和司馬昭在政變前一晚的表現。結果,司馬師安睡如常,司馬昭卻急躁不已,遲遲不能入睡。自此,司馬師在司馬懿心中份量更重。

    (司馬昭)

    司馬師掌權四年,權傾朝野,可是他沒有兒子。於是,司馬攸就被過繼給了司馬師。東漢王朝建立以來,儒學大盛,以“孝”治國成為西晉的指導思想,嫡長子繼承製更是被社會輿論認可為正統。

    司馬師作為司馬家的長子,司馬攸作為司馬師的長子,正常來說,家族領袖的位置也應該由司馬攸繼承。不過此時的司馬攸才不過十歲,而司馬家的創業道路才剛剛開始不久,勢力和地位並不穩固,很多世家大族和曹魏公室還有相當勢力。同時,司馬昭也非庸碌之輩,野心昭然。

    於是,司馬師去世後,還在前線打仗的司馬昭不管不顧地從前線趕回洛陽,順利接管了權力。司馬家族的人之所以配合,乃是因為司馬昭能力是具備的,而且還是司馬攸的生父,當此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法。司馬昭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不怎麼穩固,就經常拍著自己的座位說:“我不過是過渡一下,將來還是要傳位給桃符(司馬攸小名)。”可是,誰知道司馬昭臨死前改變了心意,立了司馬炎做太子。

    處在司馬昭的位置上,這個不難考慮。如果讓司馬攸即位稱帝,按照宗法,皇帝一脈是司馬師,那麼司馬昭只能作為周公一樣的人物,不能被後世子孫建廟祭祀。甚至司馬昭的身份和地位都可能被刻意弱化。孫權沒有追尊孫策為帝,只封了一個長沙桓侯的事,就是司馬昭所親眼目睹的事實。

    (司馬攸)

    所以,司馬昭傳位給司馬炎,那就意味著皇帝家天下的傳承製度就此確定,司馬昭一脈將成為西晉皇室大宗傳承下去。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帝曹髦率領衛兵攻打司馬昭,被太子舍人成濟所殺,而慫恿成濟殺死皇帝的是賈充。後來成濟被殺,賈充因立下奇功而被司馬昭保護起來,成為了心腹。賈充也因此成為西晉的開國勳臣,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賈褒嫁給了前文提到的西晉第一賢王司馬攸,小女兒賈南風則嫁給了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衷。賈充的小女兒賈南風,據說十分醜陋,能夠嫁給太子,完全是由於“夫人外交”。

    司馬炎即位後,虛心納諫,西晉國力快速恢復,史稱“太康之治”。司馬炎的虛心納諫,有幾個不得已的苦衷。

    其一,司馬炎雖然稱孤道寡,但是九品中正製作為籠絡世家大族的利益分享機制,已經讓西晉形成了皇權與多個大家族共同治理天下的局勢。司馬炎的政令,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大家族的利益。曹魏之所以被司馬家取代,完全是由於曹爽倒行逆施,逼反了世家大族,使得他們站隊到司馬家了。所以,司馬炎除了大封公室,增強宗族勢力外,還大力提拔世家大族,意圖籠絡。賈充、楊駿等都代表了那一時期的世家大族。司馬炎透過姻親關係,錯綜複雜地給西晉王朝編織了一個看似穩固無比的統治基本盤。

    其二,司馬炎本人性格溫和敦厚,並不是十分霸道,也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耳根子軟”,做事缺少主見。對於世家大族的攀比豪奢之風,司馬炎都沒有想過辦法制止。伐吳這樣的軍國大事,也是一推再推。發展到後來,他連寵幸哪個女人也沒了主意,只好發明了“羊車望幸”的辦法。

    所以,司馬炎的這種性格,以及在成為太子的道路上的經歷,都讓他產生了很不自信的表現。

    (司馬炎)

    司馬炎病重時,朝臣紛紛建議司馬炎傳位給第一賢王司馬攸。司馬炎對這個親弟弟,愛恨交加,因為司馬攸在宗法上是司馬師的兒子,如果傳位給司馬攸,不僅意味著司馬昭的位子不夠正統,甚至連他這個皇帝的位子也存在合法性的問題,但是社會輿論又使得他必須遵守嫡長子繼承製。為了維護自己這一脈是為大宗,他只有一個辦法:立嫡長子司馬衷,同時弱化司馬攸的權勢。

    他已經做了20多年的皇帝了,司馬師也給尊了景皇帝,已經仁至義盡了。不管司馬攸如何表露心志,兢兢業業,司馬炎始終都如鯁在喉。在母親去世時,還不忘交代司馬炎,說:“桃符性情急躁,我擔心我去世後你容不下他!”

    由於司馬攸嫉惡如仇,對司馬炎身邊的獻媚小人不屑一顧,引發了他們的猜忌之心,他們天天在司馬炎耳邊說司馬攸的壞話。三人成虎,終於司馬炎下定決心,要把這個親弟弟外放封國,離開權力中心。

    司馬攸自覺無辜,鬱郁不得志,因此生病,司馬炎再派太醫診治。太醫都被小人買通,司馬炎認為司馬攸裝病,意圖抗旨。結果司馬攸不得不帶病出發,不久就吐血而死。司馬炎後來查知太醫從中作梗,殺了很多太醫。但是,西晉第一賢王司馬攸也不可能復活了。假使司馬攸能夠輔佐司馬衷,以司馬攸的威望、能力,何愁天下不安?

    即使司馬攸的去世,斷絕了一部分朝臣的念想,但是司馬衷距成為太子的路還很長。

    滿朝文武都能發現司馬衷的智力低下,在司馬炎身體不好的情況下紛紛建議司馬炎不要傳位給司馬衷。難道司馬炎會看不出來?

    司馬炎不是沒有想過換掉司馬衷的太子位,可是他“耳根子軟”,經不起楊皇后的軟磨硬泡,結果幾次起意,都沒下定決心。司馬衷智力低下,卻是楊皇后的第一個長大成人的孩子。本來司馬衷上面還有一個哥哥,不過很早就夭折了。所以,楊皇后在司馬衷身上傾注了非常多的關愛。尤其是司馬衷又有一些智力障礙,這讓楊皇后更起了保護弱勢孩子的心思。

    作為家庭倫理關係來說,這個沒有問題。可是皇帝家的家事就是國事,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大的亂子。

    楊皇后保住了司馬衷的位子,還給司馬衷找了一門親事。這是楊皇后的閨蜜,前文提到的賈充的老婆的小女兒賈南風。賈南風頗有心計,也懂一些權謀之術,東宮因此有了這樣精明的女人執掌,司馬炎的每次測試都能收到不錯的答案。楊皇后後來病重,即將離世,還放心不下司馬衷,讓司馬炎納她的妹妹楊芷為皇后,繼續守護著司馬衷。

    (司馬衷)

    司馬衷的太子之位,最終被確立,還是源於司馬炎隔代傳承的想法。

    為了測試司馬衷的智力,司馬炎費了很多功夫。甚至,司馬炎還派了自己的才人謝玖去教導司馬衷行男女之事。結果效果出奇的好,很快謝玖就懷孕了。

    謝玖生下的兒子叫做司馬橘,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太子。他小時候很聰明,也很會籠絡人心,這讓司馬炎一直懸著的心有了著落。如果司馬衷做皇帝不行,那麼過渡一下,皇位傳承到司馬橘時,西晉王朝也該走上鼎盛了。

    司馬橘5歲時,一次宮中失火,司馬炎站在城樓上觀望,他挺身擋在武帝司馬炎的面前說:“夜間危險,不應讓光亮照到皇帝的身上。”當時雖然沒有刺客,但是司馬炎卻看到了皇位傳承的希望,司馬衷也最終順利繼承皇位。

    可是,司馬炎卻沒有看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後來司馬橘變成了玩物喪志的太子,被賈南風害死,從而引發更大規模的內亂,西晉王朝也因此國力大衰,直至滅亡。

  • 13 # 彼岸歷史

    《晉書》載:“(司馬炎)素知太子闇弱”,對於兒子的智力狀況,不僅晉武帝司馬炎心知肚明,朝臣也都非常清楚。比如老臣衛瓘有一次就藉著酒勁拍著龍椅說:此座可惜。既然這樣,那為什麼司馬炎還非得把司馬衷選為接班人呢?筆者認為,大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立儲的大原則。首先,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是“聖人教誨”,是最高指示,不能違背,司馬衷是嫡長子,繼位符合傳統思維。其次,廢長立幼不是不可以,歷史上也多有先例。但是,當時朝中的重臣顯貴和士家大族都傾向於立長,作為士族代言人的晉武帝也只能“順從王公卿士之議”。

    二、政治交易。從漢代開始,士家大族開始登場歷史舞臺,他們透過從政、聯姻等形式逐漸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直到唐代以前一直都可以控制國家的政治走向,如博陵崔氏、隴西李氏、弘農楊氏等。而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恰恰是出自弘農楊氏,他老婆則出自賈氏一族(賈詡、賈充),是司馬家族以晉代魏過程中的首功之臣,在朝中勢力極大。司馬衷繼位,最符合兩大勢力集團的利益需求。他們極力推薦,司馬炎也只能妥協。

    三、儲君有個好兒子。父憑子貴、借子上位,這一點在歷史上不僅有據可查,甚至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比較早的像古公亶父,他有三個兒子,老大太伯,老二虞仲,卻偏偏立了老三季歷,原因就是季歷有一個更好的兒子姬昌(就是後來著名的周文王)。為了讓三弟繼位,而且還不讓父親擔上惡名,太伯和虞仲專門從陝西跑到了江蘇無錫,建立吳國,史稱“太伯奔吳”。另一個例子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康熙末期,“九子奪嫡”也臨近尾聲,此時的康熙雖然屬意四子胤禛,但還未最後一錘定音。某天爺倆閒談,胤禛看似無意地說,讓兩個孩子出來拜見一下爺爺。結果這一見就和當年司馬炎見到司馬遹時如出一轍,十二歲的弘曆不僅儀表非凡、氣度從容,學識也遠超同齡少年。這讓康熙驚喜異常,他當即要來了弘曆的生辰八字,並在幾天後把他帶到宮中。之後弘曆跟在康熙身邊半年多,無論是辦公、吃飯還是閒暇,甚至康熙與大臣討論軍國大事,爺倆都形影不離。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明擺著是要把他當做儲君來培養的。而他當儲君,他爹胤禛呢——兒子給他掙得了上位的最後一分。 同樣,司馬衷白痴,其子司馬遹卻“幼兒聰慧”,某次宮中“走水”,司馬炎登城樓觀望,時年僅五歲的司馬遹過去拽住司馬炎的衣角,說 “暮夜倉猝,宜備非常,不可令照見人主”。晉武帝非常驚訝,感嘆“此兒當興吾家”,所以雖然“太子不才”,然而“恃遹明慧,故無廢立之心”,白痴司馬衷得以順利繼位。

  • 14 # 歷史上哪些事

    謝邀!司馬炎立傻子司馬衷為太子出於自己的溺愛,真因為溺愛才把祖業給斷送,看的出司馬炎也是為摯愛的父親,寵愛皇后楊豔,聽取楊的讒言立司馬衷為太子。這裡面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司馬炎出於對皇后的寵愛,皇后也知道兒子弱智,但是不甘心把大位恭手讓給別人,她也知道一旦讓給別人,自己和兒子都失去寵愛,而且也可能有性命之患,所以楊皇后想盡一切辦法爭取立司馬衷為太子,經常在司馬炎耳邊誇獎司馬衷的好處,讓別人替兒子寫優秀文章,拿給司馬炎看,取得司馬炎的信任和歡心,在楊皇后的精心策劃下司馬衷終於繼承大統。

    第二,出於封建制度立嫡長子為繼承人。還有就是司馬炎明知司馬衷弱智,出於對於司馬衷的憫惜,司馬炎也清楚自己的皇帝是怎麼得到的,對於和自己命運一樣的兒子,決定幫兒子一把扶上大位。

    司馬衷的繼位,大權落入皇后之手,殺死輔助大臣,才倒至八王之亂。由於司馬炎的溺愛才失去了大好河山的祖業,司馬炎也算糊塗一時,聰明一時吧。

  • 15 # 毛筍56561098

    毛筍應邀答題:

    [司馬衷](259一306)西晉皇帝,290一306年即位,在位十七年,史稱惠帝。武帝司馬炎第二子(嫡長子),母皇后楊豔(274年死)。泰始三年(267)正月,立為皇太子。

    衷生性愚痴。夜聞蛙鳴,起床謂左右:"此鳴者,為官乎,為私乎"。後聞天下饑荒,卻曰:"何不食肉糜"饑民吃.樹皮草根,觀音土,更有甚者竟易子而食,那來肉糜食?朝野皆知其不堪為嗣。武帝也知其不才,但喜歡其子皇孫司馬譎明慧,將來讓他治國,故無廢立之心。武帝病重之時,詔書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第四子)與楊駿共同輔政,楊駿秘而不宣,趁武帝彌留不省人事之際篡改詔書,以他一人輔政。太熙元年,290年4月,武帝崩,衷即皇帝位。

    楊駿輔政期間,不把司馬衷放在眼裡,近小人,遠賢臣,極為專斷。惡名昭著,又與皇后賈南風爭權,朝野惡之。賈后,大臣賈充之女,長衷二歲,為人妒忌、狡詐、兇殘。欲干預政事,但為楊駿壓制。賈后密召司馬亮(亮末同意),再召司馬瑋(武帝第五子)設計誅楊駿,死者數千人。不久,又令瑋誅司馬亮,再旋以專殺之罪殺司馬瑋。"八王之亂"始於此。八王: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X、東海王司馬越。賈后淫虐日甚,於太醫令程據私通,又以竹箱載道上少年入宮,供她淫樂。又將他們一一殺死,甚為殘忍。永康元年,毒死太子。此時,群情憤怒。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起兵殺賈后,誅其同黨。司馬倫總攬朝政。司馬倫皆邪佞之徒,次年正月,疲惠帝,自立為帝。後被諸王聯兵討伐,四月,殺司馬倫,衷復帝位。八王為了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連年混戰。惠帝司馬衷實為傀儡,任人擺佈。光熙元年(306)6月,惠帝被東海王司馬越挾持回洛陽。十一月,衷食餅,中毒,死於洛陽顯陽殿(為司馬越所害)在位十七年,死時四十八歲。諡曰:孝惠皇帝。十二月葬於太陽陵(洛陽)"八王之亂"歷時十六年(291一306),白痴皇帝也在八王之亂中稀裡糊塗當了十七年皇帝。惠帝之子司馬譎被賈后毒死,傳位於其弟(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馬熾,史稱懷帝。

  • 16 # 凡易文史觀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因病死去,其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司馬衷自幼愚笨遲鈍,不諳世事,史書多評其“甚愚”或“白痴”。他即位後,封其太子妃賈南風為皇后,初由太傅楊駿輔政。不料賈南風陰險毒辣,殺害楊駿後掌握大權,司馬衷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皇帝,給本就不穩固的西晉政權蒙上了一層更令人擔憂的陰影。

    司馬衷本是晉武帝司馬炎的次子,但是他的哥哥司馬軌早逝,於是他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子。

    司馬炎取代魏國建立西晉後,封司馬衷的生母楊豔為後。母親是皇后,自己又是長子,司馬衷本當被立為太子。

    只可惜司馬衷過於愚笨,實在成不了大業。因此,冊立太子一事,司馬炎遲遲未作決定。楊皇后為此十分著急,就每天纏著司馬炎,讓他一定要封司馬衷為太子。最終司馬炎只得同意了。

    但滿朝大臣仍舊非常擔憂,對司馬衷未來的掌權能力十分懷疑,希望武帝能另立別人為太子。一日,武帝在朝堂上宴請群臣。席間,大臣衛瓘裝作喝醉了,在給武帝敬酒時,趁勢跌倒在了武帝的御座前,用手摸著御座,口裡含糊不清地說:“實在可惜了這個御座!”晉武帝非常清楚衛瓘的用意,卻佯裝不知,說道:“胡說什麼呢,看來是真喝多了。”就命人將衛瓘扶起送走了。

    之後,一個名叫和嶠的大臣也奏請武帝道:“太子為人忠誠,這的確很好。可如今社會風氣每況愈下,人心狡詐,這麼敦厚的人是沒法執掌朝政的。”武帝面露不悅,一言未發。

    事實上,武帝也很想改立別人為太子,可是楊皇后極度寵愛自己的兒子。每次說到這事,她總是哭哭啼啼,還說:“自古至今,冊立太子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長子,一切都依照長幼有序的慣例。況且司馬衷敦厚,憑什麼就不能執掌朝政了?”楊皇后總是這樣哭鬧,晉武帝沒有辦法,只得同意不改立太子。

    儘管武帝沒有撤換太子,可他也始終有些擔心,於是便命衛等幾個親信重臣出一份試題考考太子。

    司馬衷如何應付得來呢?太子妃賈南風卻非常精明,她知道這份試題的分量。她見司馬衷答不上來,立即請來司馬衷的老師代為作答。老師的才學很高,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一揮而就。太子妃見後十分高興,就想拿來當作太子的解答。

    可是有個內侍卻搖了搖頭,說道:“皇上知道太子沒怎麼讀過書,如果答得太好了,反而會讓他產生懷疑。要是盤査下來的話,可就難辦了。

    賈妃想了想,也的確如此,就命一個只是稍微懂些詩書的人另答了份試題,讓太子照抄了,拿去送給晉武帝。武帝看過後,認為儘管這份試題回答得並不精彩,可言辭還算合乎道理,語句也很通暢。於是,他一直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

    武帝把試題拿給衛瓘看並詢問他的看法。衛瓘心中有些懷疑但因為沒

    有憑據只好回答說:“太子的確有了一些進步。”其他大臣見衛瓘如此也就紛紛附和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是武帝沒有廢黜太子司馬衷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他非常寵愛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通。司馬通是司馬衷和才人謝玖的孩子,自幼就聰慧機敏,深受司馬炎的喜愛。

    一天午夜,宮內忽然著起了大火。司馬炎到閣樓上察看火情。五歲的司馬通見爺爺站在明亮的地方,就扯著他的袖子,領他去暗處,還說道:“宮中午夜忽然失火,我們要提高警惕,最好不要站在太亮的地方,以防被那些圖謀不軌的人看見,恐遭不測。”司馬炎對此讚歎不已,認為司馬透如自己的爺爺司馬懿般具有謀略。為了司馬遹將來可以登上帝位,他只好立司馬衷為太子了。

    惠帝愚鈍昏聵,完全沒有能力處理國家的軍政大事,倒是在宮中製造了很多笑料。

    夜裡,他聽到有“呱呱呱”的聲音從後宮花園的池塘裡傳出,就很驚奇地問侍從:“這是什麼東西的叫聲?”侍從答道:“這是青蛙的叫聲。”惠帝接著問道:“他們叫得那麼起勁,不知道是在替官員還是替普通百姓叫呢?”

    侍從聞聽,只覺可笑,卻又不能不作答,於是只好回答說:“官員家院中的青蛙是替官員叫”。

    關於惠帝的典故還有“何不食肉糜”,問身邊的大臣:“百姓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吃肉粥?”皇帝如此愚弱無能、荒唐至極,周圍那些野心勃勃的人怎能不聞風而動呢。

    於是,晉惠帝即位不久,八王之亂就爆發了。

    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篡奪帝位,以司馬衷為太上皇,囚禁於金城(洛陽西北角的一個小城),後來司馬倫死,司馬衷復位,但仍然受人挾持的傀儡。

    公元306年,司馬衷被東海王司馬越迎歸洛陽,後被其毒死。

    司馬衷在位十六年,做了十六年的傀儡,受盡了凌辱。他雖然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笑談,但卻也的確是一個悲劇人物,讓人們在談論之餘也不禁產生了一絲同情。

  • 17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晉武帝司馬炎,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馬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之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晉武帝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建都洛陽,年號泰始,晉武帝革新政治,振興經濟,厲行節儉,推行法治,但是晉武帝晚年驕奢淫逸,怠惰政事,關鍵是分封諸王,各諸王權力過於強大,為以後八王之亂埋下重大隱患,晉武帝是大統一開國皇帝,中國的開國皇帝都是雄才大略,但是他們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犯下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晉武帝晚節不保,滿足自己文治武功,貪圖享受,沉迷灑色,晉武帝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就是在皇位繼承人上,晉武帝腦子可能飲酒過度變成弱智傻蛋,他選擇了一個傻蛋作為皇帝繼承人,他就是晉惠帝司馬衷,從而造成五胡亂華,致使中國持續三百年的動亂,三百年來中原大地充滿了血腥和殺戮,漢民族差點被斬盡殺絕,中華文明毀於一旦,罪魁禍首就是晉武帝司馬炎,就因為司馬哀是嫡長子,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度,知子莫如父,司馬炎也知自己的兒子難以治理國家,想廢立子,但是楊皇后反對,寵臣賈充因為自己的女兒嫁給司馬衷,當然反對廢立太子,到死也沒有下決心廢立太子,致使自己八個兒子為爭奪皇位,互相殘殺,直接導致天下大亂,血流成河,屍橫遍地,赤野千里無人煙。致使中國持續動亂三百年。

  • 18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晉武帝要傳位給孫子司馬遹(yù)。

    首先可以肯定一點,晉武帝的繼承人一定是他的兒子,這是他選擇繼承人的基本面,而不少朝臣卻偏向了另一面,即立武帝的弟弟齊王司馬攸為繼承人。

    一般來說,如果太子司馬衷足夠聰穎,或者是正常人水準,在他沒犯錯的情況下,沒幾個大臣敢提出廢立,皇帝想廢立還有不少人想勸呢!可偏偏,晉武帝這個留下“何不食肉糜”問句的太子智商低於常人,而且還不是什麼新聞,滿朝大臣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司馬衷具有足夠的先天優勢,他原本是晉武帝的嫡次子,不過同母大哥司馬軌早夭,他就成了武帝的嫡長子,在泰始三年(267年)被立為皇太子,年僅九歲。

    九歲的孩童,就算智力比較低也難以體現,更何況皇帝皇后跟太子都不是住在一起的,一個月見不了幾次面 ,大臣們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太子屬官,沒人接觸太子,所以太子痴愚的事一直不被武帝所聞,等到他聽到風聲,已經是很多年後了。

    剛聽到這個訊息的武帝不是很願意相信,畢竟皇宮之內向來是陰謀謠言的搖籃,妃嬪為了奪寵,沒少用這種方法,這次太子痴愚的傳言,莫不也是某個有子嗣的妃子傳出來的?

    晉武帝潛心觀察,發現了一個很矛盾的現象,一方面有人在不斷地找證據告訴他太子是傻子,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斷地找證據告訴他太子是聰明聖子。武帝觀察了許久,終於發現了這殘酷的事實,這時司馬衷才十來歲,換掉並非不可能,武帝也很自然地動了廢立的心思。

    廢立不是小事,武帝先去找皇后也就是司馬衷的生母商量。皇后楊豔出身弘農楊氏,這時漢末以來最為顯赫的世家之一,在士族地位舉足輕重的西晉,皇后是有足夠影響力的,武帝也非常尊重自己的結髮妻子,所以才找她商量這事。

    不過楊豔不這麼想,隨著年齡增長,皇帝已經不怎麼在她那裡過夜,新入宮的美人一堆接一堆,新出生的皇子也不在少數。儘管武帝承諾可以選楊豔的幼子司馬柬為太子,可司馬柬不是嫡長子,很多事只有一次和無數次的分別,如果有一次廢長立幼,為何不能有第二次?一旦太子不是她的子嗣,楊氏的利益如何保障?

    武帝剛提出廢立意願,就被楊豔否決了,而武帝又是個“未嘗失色於人”的皇帝,不想拂了妻子的心意,同時覺得兒子再長大幾年說不定會變聰明,廢立之事就耽擱下來。楊豔泰始十年(274年)去世後,武帝立其從妹楊芷為皇后,武帝廢立之時,多了個心理障礙。

    武帝一直在努力著,期待得到太子變聰明的訊息,所以當太子少傅衛瓘勸諫:“此座可惜”的時候,武帝裝傻;中書令和嶠勸諫:“皇太子恐誤陛下家事”,武帝顧左右而言他。

    有人說太子變聰明瞭,武帝興奮異常,派和嶠去東宮看看,和嶠回來說“太子聖質如初”,武帝很不高興。

    武帝一直在搖擺,直到他看到皇孫司馬遹的表現,他不再搖擺了,開始設計傳位給孫子的路,太子司馬衷,就是一箇中轉站。

    武帝很寵愛這個孫子,為其取字“熙祖”,還說他長得像司馬懿,並經常舉皇孫聰穎的兩個例子,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皇宮失火時勸武帝避退,另一個是勸武帝殺掉皇宮園林裡養的豬去分給士人。

    武帝這麼給孫子造勢,自然是想要讓大臣們主動支援自己的暗示,穩固太子地位,但大臣們沒有,他沒認為與其等皇孫長大,不如直接立現成的皇太弟,這跟武帝的根本產生衝突!

    司馬攸雖然是武帝的親弟弟,早年卻被過繼給了伯父司馬師,司馬昭晚年經常說天下是景王(司馬師)的,要傳位給司馬攸。雖然最後還是傳給武帝了,但武帝對這個弟弟的態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太子司馬衷17歲那年,武帝病重,差點就死了,支援齊王司馬攸的人,竟然計劃趁勢擁戴齊王司馬攸繼位,不巧的是,晉武帝又活了過來。

    對於這次謀反未遂事件,武帝沒有大開殺戒,這跟他寬厚性格有關,可想讓他當作什麼都沒發生,好像也不可能,所以齊王司馬攸被逐出京城,司馬攸的支持者被打壓,直到司馬攸病逝。

    司馬攸是傳位給司馬衷的最大阻礙,他一死,大臣們沒有替代人選,只能由著武帝,武帝此時所作,就是在構建自己死後西晉的政治格局,以保證在痴愚皇帝司馬衷的統治下,西晉安穩過渡到司馬遹手裡。

    武帝構建的政權模式說來簡單,就是合理運用世家、宗室和外戚三大勢力,讓兩大外戚楊氏和賈氏並存於中央;在地方重要位置放上信得過的親王,大肆分封親王;讓世家代表進入中央,摒棄寒門,形成了“上品無寒門”的人事格局。 最終形成皇帝、外戚、宗室、貴族、地方、中央多股力量相互牽制、互相平衡,以實現皇權高高在上,即便皇位上坐著的是個傻子,也不會導致動亂。

    在臨終前,武帝繼續貫徹這個模式,他選了兩個輔政大臣,一個是外戚楊駿(司馬衷的外公),另一個是宗室司馬亮,兩人都可以說是廢物,能力很不突出,這也恰恰是武帝想要的,要是搞出個能人,司馬衷還不分分鐘被廢?

    然而,武帝低估了這兩個廢柴的權力慾望,他剛閉眼,楊駿就篡改詔書,逼走了司馬亮,貪生怕死的司馬亮半句廢話沒有,直接逃回了封國,西晉中央成了一個外戚的一言堂。

    武帝還低估了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兒媳賈南風,楊駿在這位外孫媳面前完全屬於渣渣,三家五除二就被剁了,西晉的宗室也被這位皇后玩得團團轉,一下子賠進去好幾個王爺,這就是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亂世開始了,而司馬衷卻只會安安靜靜地坐在皇位上。

  • 19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武帝為什麼要立他那個傻兒子呢?其實老司馬一點都不傻,能平天下的人,會腦殼進水,他兒子傻,他看不出來?

    何況武帝司馬炎並不缺兒子,幾乎是可以說兒子成群,他共有兒子26個,除了太子,幾乎個個相貌堂堂,智商正常。

    雖然司馬炎與楊皇后關係不錯,楊後非常喜歡她這個傻兒子,極力反對廢太子。但是,帝王父子雖然不像尋常的父子那樣在一起吃住,但司馬炎也知道這個太子司馬衷,腦子有些問題的。父子平常總見過面吧!小哥們痴愚的舉止和呆滯的眼神,是誰都看得出來這個娃兒腦殼裡面肯定是進過水的啦!何況是他老爹。

    為什麼不廢呢?

    那主要是皇太子司馬衷的兒子司馬遹特別的乖巧聰慧,深得司馬炎的喜歡,所以,看孫不看子,司馬炎換太子的想法就越淡薄了。

    這麼多孫子兒子,為什麼單單喜歡這個孫子呢?這其中有一個香豔的,纏綿的故事!

    司馬遹據史書記,其母謝玖,此女清惠貞正,先被選入晉武帝后庭作才人。

    開通下腦筋,一個漂亮女人在面前打旋旋,何況本就是自己的女人,老司馬早就把她給那個了。

    司馬衷十歲被立為太子,一入東宮,選太子妃就被列入首要大事。

    武帝考慮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及遣往東宮待㾛,《晉書》

    這句話暴露許多緋聞!

    司馬炎肯定對這位貌美如花的謝才人上好多次了。

    事後覺得這位謝才人聰明,善解人意,那個功夫也比較好。就派她給自己的傻兒子做性啟蒙老師,教會自己的傻兒子做那個事情。

    自己獨樂樂不如兒樂樂,自己覺得爽的東西,生怕兒子嘗不到,老司馬真是個好父親。

    很快謝才人懷孕了。

    賈南風過門後對太子宮內別的嬪妃可以說隨意殺戮。但,對謝才人卻不敢,知道她是老司馬的人,而她的孩子是誰的,醜女賈更清楚。

    謝才人,也知道賈妃奇妒,自求還歸西宮,生下了司馬遹。

    幾年後,傻乎乎的太子司馬衷進宮朝見父皇。見到一個三四歲的白胖小子,正和數位王子在一起玩耍,非常可愛。

    他走過去拉著小孩子的手,呵呵呵的傻笑。

    武帝遠遠望見,行至面前。

    對小司馬說“這個孩子就是你的兒子啊”

    大傻司馬衷不明就裡,只能跪地拜謝。雖然謝才人和司馬衷也春風幾度過。但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讓人懷孕的可能性。應該不大,發育未全呢!

    由此可以想象,司馬遹這個漂亮的孩子,其實也是晉武帝的骨血,從時間上看,從年紀上看,就是他的。

    老司馬也不好意思承認,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反正都有他的血統!

    所以老司馬,只是想把這一位處於嫡長子地位的傻兒子作為過渡,內心深處其實是盼望著,自己喜歡的小兒子司馬遹日後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帝位,反正肉都爛在鍋裡面。這的話,皇后也高興,也沒那麼多是非,省的說廢長立幼。

    但是讓老司馬始料不及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子妃賈南風太陰毒了,朝中大臣也太沒用。自己的司馬子弟也太不爭氣了。

    因此,他兩腳一蹬,不僅晉朝很快分崩離析。自己最喜歡的皇太子也許就是親兒子,也最終死在賈南風的屠刀之下。蓉兒總結一下

    各種史書,把賈南風這個內外都黑醜娘們,寫得無比有心機,似乎完全靠她欺上瞞下,才最終使她那個痴傻的老公司馬衷稱為晉惠帝。

    其實,司馬炎,並不是傻瓜,傻不傻,誰看不出來嗎?

    聰明人裝傻容易,傻子裝聰明人的簡直就不可能的事情,中間太多的貓膩了。所以說那些宮圍之中的事情,拍多少連續劇都有題材。

  • 20 # 喬江寶

    武帝司馬炎因長子早亡,次子司馬衷做了太子,立為太子時司馬衷才九歲,朝中大臣都知道太子"不慧",其他皇子又年幼,於是建議武帝立弟弟齊王司馬攸為太子。缺乏主見的的武帝向皇后楊氏透露了自己想換儲的想法,楊皇后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當然拒絕,並以“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古訓來從道義上綁架武帝。

    咸寧初年(275年),司馬衷已經成年,到了移居東宮的年齡,並開始接觸朝庭大臣,大家發現這貨依然還是那樣弱智,連豆和米都分辨不清,朝中大臣依然傾向於以齊王司馬攸代替已確定為弱智的司馬衷,河南尹夏侯和就勸賈充(賈南風之父)說:“立人當立德勸說賈充去勸武帝,涉及到切身利益,賈充並未表態。武帝后來還是知道了這事,將夏侯和調任為沒有實權的光祿大夫,並剝奪了賈充的兵權。

    大多數朝臣見此狀況都不敢在提換儲一事,但少部分正直的大臣依然冒死進諫。衛瓘就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宴會,衛瓘裝著喝的酩酊大醉的樣子跪拜在武帝的榻前,欲言又止的樣子,武帝就問:“你想說什麼呢?"衛瓘只是不停地撫摸武帝的座位暗示道:“此座可惜了呀!"武帝立時明白了他的用意,並也暗示衛瓘表明自已的態度說:“你真的喝醉了。"衛瓘從此在不提及此事。

    但衛瓘還是因為此事被賈南風殺害。大臣們的勸諫還是對武帝產生了影響,他決定派近臣去觀察太子的真實能力,於是選中和嶠和荀勖,但兩人所說的結果完全不同,荀勖稱太子弘雅大體,而和嶠則說:“聖質如初耳”!那意思是還和以前一樣白痴。武帝沒辦法,只好親自想辦法來測試一下。

    武帝將太子司馬衷身邊的官員、近侍全部召到皇宮裡,為他們舉辦一個宴會,另一邊拿了幾個棘手的檔案派人送給太子處理。司馬衷哪知道這些,只有看著檔案發呆,太子妃賈南風當然知道武帝的目的,她非常害怕,她急忙派人從宮外找來學者寫答卷,侍從張泓看了答卷後提醒賈南風說:如此神采飛揚的文章,皇帝一看就知道不是太子所為,說不定還要追究欺君之罪。賈南風就讓張泓代寫,然後又讓太子謄抄一遍。

    武帝看了太子上交的答卷,覺的語句像是司馬衷的表述,但問題也基本闡述清楚了。武帝很高興,將太子的作業交給太子少傅衛瓘看,衛瓘看了非常吃驚,惶恐的說不出話來。就這樣廢立太子的事在賈南風的狡詐和晉武帝的草率中草草收場,以後再未有人提及此事。為了穩固太子之位,武帝司馬炎開始對德高望重的齊王司馬攸動手,中書監荀勖看出了武帝的心思,一再從中挑唆,武帝對司馬攸的猜忌愈發嚴重,下詔書一再催促司馬攸離京返回封地,司馬攸最終病死在路上。太子的競爭對手終於被賈南風一夥所剷除,為他們一夥今後的專權鋪平了道路,最終導致引起社會動盪的“八王之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檢查出HPV陽性,如果不治療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