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如果你還需要我
-
42 # 和麗紅1
因為漢武帝懷疑她幫助她的兒子謀反
-
43 # 買買提艾力
是為了心愛的人付出自己的生命
-
44 # 嗔痴歷史官
衛子夫從平陽侯府上一個籍籍無名的歌女,在一個陰差陽錯的機會下,被年輕的漢武帝看上,最終帶進了皇宮,隨著衛子夫為漢武帝生下兒子劉據之後,衛子夫母憑子貴,最終成為皇后。
在衛子夫成為皇后之後,整個衛家人都得到好處,諸如衛青、霍去病之類的人,靠著衛子夫的背景以及自己的實力,成為大漢朝當時的大將軍,此時的衛家,可以說在朝堂之上已經權勢滔天了,可誰也沒有想到後來衛青和霍去病都英年早逝,衛子夫和劉據又遭到奸人所害,最終衛子夫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衛家的傳奇故事。
衛子夫得到漢武帝的寵幸
衛子夫的母親衛媼原本是平陽侯曹參府上的傭人,在平陽公主嫁給曹參之後,與衛媼等人多有接觸,衛媼有三個女兒,分別是衛軍孺、衛少兒以及衛子夫,還有一個十分出名的兒子叫做衛青。
當時衛子夫成為平陽侯府上的一個歌女,而衛青主要負責的是給平陽公主牽馬,此時的衛家,要權力沒有權力,要地位也沒有地位,不過好就好在衛子夫年輕貌美,天生麗質。
平陽公主這個人一直都對權力比較感興趣,所以想要學習館陶公主那樣給皇帝送美女,因此平陽公主在府上養了很多美女,就等著有機會讓漢武帝劉徹選一選呢,平陽公主一切準備就緒,就等待著漢武帝前往。
有一次漢武帝剛好到平陽公主府上做客,於是平陽公主就在酒過三巡之後,將自己提前準備好的那些美女叫出來給漢武帝選擇,誰曾想十幾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居然一個也沒能夠入漢武帝的法眼,只能慘淡收場。
在十幾個美女退下之後,平陽公主安排衛子夫等歌女出來唱歌跳舞為漢武帝助興,結果漢武帝一眼就相中了衛子夫,一直在目不轉睛看著衛子夫,這一切剛好被平陽公主發現了,在表演結束之後,漢武帝就在換衣間寵幸了衛子夫。
有了這一次的寵幸之後,平陽公主當場提出要把衛子夫送進皇宮侍奉漢武帝,漢武帝很是高興就封衛子夫為妃子,帶回皇宮去了,只是回到皇宮之後,漢武帝似乎忘記了衛子夫的存在,很長時間都沒有寵幸過衛子夫了。
衛家人的崛起
衛子夫在皇宮中不知不覺就煎熬了許久,後來漢武帝打算把後宮中年老的女子都放回家去,此時衛子夫有機會見到漢武帝,就哭泣著請求漢武帝放自己回到平陽公主身邊,漢武帝看到梨花帶雨的衛子夫,心生憐憫,再次寵幸了衛子夫,也就是這次寵幸,讓衛子夫有了身孕。
要知道此時漢武帝和陳阿嬌已經結婚十幾年,依舊沒有生下孩子,衛子夫懷孕這件事,對於漢武帝乃至整個大漢朝,都是一件大事情,尤其要是生下一個皇子的話,就更不用說了。
陳阿嬌一家人聽說衛子夫有了身孕,就打算收拾一番衛子夫,從而藉助巫蠱之術來害衛子夫,結果事情敗露,偷雞不成蝕把米,漢武帝早就想要找機會打擊一下陳阿嬌家族的囂張氣焰了,這次剛好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漢武帝藉機收拾了一番陳阿嬌家族,防止他們今後繼續對自己指手畫腳。
也就是在漢武帝收拾陳阿嬌家族期間,衛子夫為漢武帝生下了第一個女兒,後來又生了兩個女兒,才生下第一個兒子劉據,漢武帝當時興奮慘了,立了衛子夫為皇后,陳阿嬌的皇后也被廢了,後來在劉據七歲的時候,又被漢武帝立為太子,專門安排當時最厲害的老師從小教育培養劉據,希望他未來能夠接班。
在衛子夫如日中天之際,衛家的人也得到漢武帝的重用,比如衛青、霍去病兩人,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衛子夫二姐衛少兒的兒子,兩人都十分厲害,被漢武帝委以重任去攻打匈奴,結果兩人不負眾望,打得匈奴魂飛魄散,漢武帝對兩人越來越重用,任命兩人為大司馬。
衛青後來還和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結為夫妻,促使漢武帝與衛家人親上加親,只是可惜衛青後來英年早逝了,霍去病更是在殺掉李廣兒子李敢之後,去到朔方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年僅24歲。
隨著衛青和霍去病都去世之後,衛家的輝煌基本上失去了一大半力量,之前有衛青與霍去病存在,可以說對衛子夫的皇后之位以及在後宮的地位,算得上是一種保駕護航,如今兩人都去世了,衛家也便開始出現了危機。
衛子夫的自殺原因
正所謂樹大招風,衛家能夠如此權勢滔天,早就有很多人眼紅了,在衛青以及霍去病活著的時候,他們聲望太大,也沒有人敢怎麼樣,現在兩人都去世了,再加上衛家的新一代年輕人中,有些不再低調,開始為非作歹,得罪了很多人。
就在這種時候,巫蠱之禍應運而生,原本最開始巫蠱之禍僅僅限於公孫賀父子內部,但是公孫賀乃是衛子夫的大姐衛軍孺之夫,所以性質就不一樣了,在衛青和霍去病去世之後,公孫賀算得上是衛家比較有實力的人了,奈何現在也被清除了,可想而知衛家接下來的命運,就更加悲催了。
隨著公孫賀父子的這件巫蠱事件逐漸發酵,漢武帝的寵臣江充找準機會,想要對太子劉據下手了,劉據從小就十分聰明且正直,隨著漢武帝年老昏庸之後,劉據對父親身邊的一些阿諛奉承之人,十分看不慣,其中最為明顯的一個人就是江充,所以劉據和江充經常會發生衝突,江充對其恨之入骨。
剛好現在漢武帝足夠昏庸,江充就藉助巫蠱之事不斷牽連更多人,最終嫁禍於太子劉據,當人們去到劉據府上,找出巫蠱罪證之後,劉據當然是不願意被誣陷的,所以便聽從了身邊謀士的建議,把前來搜查的人剷除,可惜有一個漏網之魚章贛沒有被殺,跑到漢武帝那裡告狀說劉據造反。
最開始漢武帝也不相信劉據會造反,就派人去一探究竟,奈何這個使者根本就沒有前往,便回去稟報漢武帝說劉據已經朝著皇宮而來,這下漢武帝慌了,立即派兵去鎮壓劉據。
劉據聽說已經有大軍來襲,沒有辦法只能殊死一戰,衛子夫將自己手上的兵權交給劉據,讓他殊死一搏,可是很明顯這注定就是一場失敗的戰爭,因為漢武帝可是皇帝,掌握的兵馬遠遠超過劉據,最終劉據在激戰五天五夜之後戰死沙場。
劉據死後,漢武帝當然也要對衛子夫追究責任,衛子夫早就想到了這一切,面對失去兒子的悲傷以及對現實的無奈,衛子夫無所牽掛,最終自縊而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衛家人的傳奇故事。
結語
直到多年之後,漢武帝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可惜為時已晚。在後人看來,從巫蠱之禍的整個過程來看,其實衛家人的結局那麼淒涼,想必和漢武帝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畢竟匈奴已經被收拾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自然就是對衛家這些外戚進行壓制了,只是可惜了神武英明的劉據,就那樣慘死,可悲可嘆啊!
-
45 # 歷史巴
衛子夫被稱為“千古一後”,卻在晚年因為“巫蠱之禍”而選擇了自殺!
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也是皇太子劉據的母親!此時的她因為各種恩寵於一身,而被稱為“千古一後”!
可這樣的稱呼也僅僅只維持了三十多年,就因為“巫蠱之禍”而煙消雲散了!
衛子夫入宮
公元前139年,剛登基僅一年的劉徹順道路過平陽公主府,想進去歇歇!此時劉徹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這一點,平陽公主最為了解!所以,在劉徹歇息期間,平陽公主便從府裡挑了20多位年輕貌美的女子讓劉徹來選,可看了一圈,並沒有滿意的!因此在歇息片刻後,劉徹就起身準備回去了!
平陽公主看到劉徹要走,便匆匆上前攔下,希望他可以欣賞完歌舞再走!無奈,劉徹只能暫時再留一陣!此時,府裡歌舞昇平。劉徹也沉寂在其中!突然,領頭的一個女子出現在了劉徹的面前!她就是衛子夫!
在被衛子夫吸引以後,劉徹便很快在自己的座駕裡臨幸了衛子夫!
不久,劉徹命人將衛子夫帶入宮中併成為自己的妃子之一!
衛子夫受寵
初進宮的衛子夫以為自己會很快獲得劉徹的寵信!可沒曾想,一年的時間裡,劉徹盡沒有一次寵信她!這讓衛子夫很是尷尬!
雖然很尷尬,可衛子夫也有手段!
有一次,宮中正清理一些年老體弱的妃子們出宮!此時衛子夫也向劉徹申請出宮!可劉徹看了申請卻不答應!為了彌補衛子夫所受得委屈!劉徹在退回申請的第一晚,就又寵信了衛子夫!並讓她成功的懷了孕!
懷孕當然是好事,因為此時劉徹還沒有男嗣,因此,衛子夫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太子!
衛子夫懷孕以後,必會帶來宮中其他妃子的嫉妒!其妒忌最大的當屬皇后陳氏!
陳氏自劉徹還是太子時就和他在一起!劉徹登基後,就被立為皇后,按理說,如今最有權勢地位的非陳氏莫屬,誰也撼動不了!可陳氏這麼長時間並沒有為劉徹生下子嗣,且如今衛子夫又為劉徹生下了子嗣,自然這個時候,衛子夫就對皇后陳氏產生了威脅,因此,陳氏就開始在暗中擠兌衛子夫!其中就包括用巫術陷害衛子夫,還命人去殺衛子夫的家人!可這一切最終在劉徹的干預下都化為泡影!
陳氏的行為暴露以後,劉徹就直接了當的廢了陳氏,並讓衛子夫繼任皇后!從此衛子夫就成了後宮的老大且深得劉徹的寵信與信任!
而後,除了衛子夫於寵幸和信任於一身!她的家人和兒子也受到了劉徹的格外關照!包括立衛子夫7歲兒子為太子!衛子夫的哥哥,親戚像衛青,霍去病等人都受到了劉徹不同程度的提拔!還有,衛子夫的姐夫公孫賀也被立為丞相!
“巫蠱之禍”,衛子夫自殺!
公元前92年,年老體衰的劉徹因為疾病,而導致巫術在宮中特別流行!
此時宮中很多嬪妃都從外面請了巫師入宮,有的是為了給劉徹祈福,有的則是為自己保平安!可有一個人,他即不是為自己保平安,也不是為劉徹祈福而是在詛咒劉徹!他就是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
公孫敬聲,是公孫賀的兒子,也是衛子夫的外甥,因為,此時衛氏一門在朝廷權勢熏天,因此作為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就開始目無王法,貪汙銀兩!
後來,這件事被劉徹知道後,公孫敬聲就被下了大獄!
公孫敬聲下獄以後,劉徹就開始搜查他的同黨,此時公孫賀為了給自己的兒子贖罪,親自帶人抓捕這件案子的同案犯朱安世!
果不其然,僅用了幾天功夫,朱安世就被逮捕歸案!
在獄中的朱安對於公孫一家的過河拆橋很是生氣,所以他在獄中也接發了一些關於公孫家的事情,比如公孫敬聲鄔與陽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蠱詛咒天子之事!
要知道這兩件事,任何一件都是大逆不道!因此,當劉徹知道後,他便立即逮捕了公孫賀等人!並且這件事也連累了衛氏一門很多人,包括衛子夫的女兒諸邑公主、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等人!
在因為公孫家族事件,衛氏一門的勢力被削弱以後,衛子夫和太子劉據也因為巫蠱而受到牽連!
公元前92年七月,就在公孫事件過去不久,劉徹的寵臣江充就因為與太子劉據有隙,而開始羅列罪名,大捕大殺一切和太子劉據有關係的人!
據說,江充是這麼給漢武帝劉徹說的!
他說:皇上晚年這麼多病都是因為宮裡有很多像公孫敬聲這樣的人,在暗中詛咒皇上,因此只有將宮中這些暗中詛咒皇上的布娃娃全部清理乾淨,皇上的病自然就好了!
誰都知道,這是江充為了一己私利而編出來的謊言!可漢武帝卻最終還是信了!
漢武帝為了徹底清理這樣的詛咒,而讓自己的病好的快一點,他命江充為這件事的主要負責人,開始在宮裡大肆搜查布娃娃等違禁物品!
為此,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有上萬人因此而被砍頭,流放,其中不乏很多屈打成招之人!
在搜查完普通人之後,江充的魔抓就開始伸向了與他有隙的太子劉據!
在劉據宮中,江充確實搜出了一個布娃娃,至於是劉據藏的還是江充陷害的,歷史上並沒有說,但是,因為,劉據確實有一個布娃娃,因此,江充就威脅劉據一定要將這個布娃娃交給劉徹!
本來,一開始劉據並不害怕,因為這個東西確實不是自己放的,而且他也準備在江充還沒有將這個東西交給劉徹之前,提早去找劉徹請罪,可事不願違,就在他準備想這麼幹的時候,江充卻將劉據軟禁了起來,而不讓他去找劉徹,無奈之下,劉據只能命人將江充,韓說等人拿下,並殺死了韓說!
不過,協助江充辦理此案的御史章贛卻跑了!
劉據在看到江充這麼肆意妄為,猶如秦國的趙高一樣,他覺得劉徹也肯定被江充的人給限制了,因此,他決定用自己手裡以及皇后衛子夫宮中的兵馬一起隨自己殺向甘泉宮勤王救駕!
此時跑出去的章贛也來到了漢武帝跟前,將太子起兵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告訴了劉徹!
劉徹覺得,肯定是江充做的太過分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的發生,因此他決定派一個使者將劉據傳來!弄清原委再說!
可這位使者呢,因為怕自己過去有去無回,便沒有去就折返了回來,並對著劉徹謊稱道:太子要殺我,太子造反了!
本來,劉徹就是將信將疑,但在聽到這個使者的話後,他決定派兵鎮壓太子的這次叛亂!
公元前92年8月,在經過雙方血戰之後,太子的叛亂終於被鎮壓!其結果是,太子劉據敗逃,最終在糊縣自縊身亡!而與他一起起兵且有關聯的人一律以叛逆之罪誅九族!最後是皇后衛子夫,也因為牽扯其中,而自殺於自己的宮中!
-
46 # π_π多多—||
對於衛子夫來說,漢武帝收回了她的皇后印,雖然沒有正式廢后,但於被廢也沒有什麼兩樣了,而且女兒兒子甚至孫子都已經死了,家族也基本被滅光,相伴多年的丈夫絕情至此,在這深宮除了死已經找不到第二條路,死亡是一種解脫,而活著只能面對的是痛苦的餘生。
-
47 # 金銀匣l
漢武帝對衛子夫早已沒有了愛,紅顏未老恩先斷。只能說最無情是帝王家。
-
48 # 楊立峰
千古一後衛子夫
紅顏未老恩先斷
明爭暗鬥自傷懷
最是無情帝王家
-
49 # 紀元的尾聲
因為一場西漢的朝堂“災難”:巫蠱之禍。
巫蠱之禍發生時,當時的史書借用前人的話:“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雖然漢武帝沒有殺害上百萬人之多,但前前後後牽連的人,殞命的確實高達數萬,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貴族,漢武帝、衛子夫的親信,當然,這裡面也包括了衛子夫。
巫蠱之禍發生時,衛子夫與漢武帝已經當了“三十六年”夫妻了(從衛子夫當上皇后開始算起),在這些年裡,漢武帝經歷了對衛子夫感情的許多變化,從愛情變成了親情,即便漢武帝有了新的寵妃,也依然不動搖衛子夫的皇后之位,夫妻二人相敬如賓。
可相敬如賓看似是一個好詞,卻難以掩飾兩人出現隔閡的本質,愛情會讓人盲目,而親情雖然親近,卻會讓人理性,所以當漢武帝越來越年老時,他每次聽到衛家的“勢大”都會不悅,加上他所倚重的衛青、霍去病都已經去世了,所以漢武帝對於衛家,已經從扶持轉為審視了。
這也是為什麼巫蠱之禍在發生之後,苗頭那麼明顯針對“衛太子”劉據以及皇后衛子夫,漢武帝都沒有多做思考便傳達命令審問太子,此舉最終激化父子矛盾、夫妻矛盾,還有最後的權力矛盾。
而衛子夫是理智的,不論何時,衛子夫都不會忘卻權力的頂峰只要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的道理,她知道所謂的“詛咒”、“巫蠱”都不是重點,重點乃是如果按照漢武帝的“調查”方法繼續下去,劉據和衛家不死也得脫層皮,於是衛子夫為了保護兒子,也為了衛家,只能出手。
衛子夫自己也“賭”了兒子劉據造反成功,並且把自己的守衛軍都借出去了,而在劉據失敗後,衛子夫希望漢武帝能夠放過劉據,便把責任都攬在自己的身上。
而自盡,就是衛子夫的“謝罪”。
太子降世,母憑子貴。公元前128年,長安發生了一件大喜事,那就是被人傳得頗為熱鬧的“天子無嗣”謠言,終於被打破,當今皇帝劉徹的愛妃衛子夫,給他生出了個大胖小子,這是劉徹的第一個孩子,所以他極度興奮,又是讓朝中大儒東方朔等人寫下“賀章”,又是讓人在長安建了供奉生育之神“句芒”的神廟,日夜祭拜,長安頓時熱鬧開來。
漢武帝劉徹長子的出生,其實對漢武帝真的不亞於一場“拯救”,因為漢武帝此時已經28歲了,他登基都已經十幾年了,可卻還沒有兒子,朝中大臣議論紛紛,劉家宗室頗有微詞,淮南王劉安甚至都來暗示漢武帝選一個宗室當養子,以免日後遭遇不測,而漢武帝是敢怒不敢言。
所以這個孩子的到來,讓漢武帝“揚眉吐氣”,這個孩子,正是漢武帝的第一任太子,劉據。
劉據出生後不久就被漢武帝冊封為太子,而在冊封劉據的同時,漢武帝當時已經廢了陳皇后了,所以屬於是無皇后狀態,於是很多大臣便提議,冊立劉據的生母衛子夫為皇后,漢武帝自然欣然接受這個提議,同年封衛子夫為皇后。
其實衛子夫和漢武帝當夫妻的這些年,漢武帝對衛子夫很滿意,既是對她性格上的滿意,也是對她家庭背景的滿意。
因為出身卑微,所以衛子夫沒有貴族的傲氣、嬌氣,她反而很有智慧,對待漢武帝的侍奉盡心盡力,這已經滿足了一個皇帝的賢內助的標準。
也同樣是因為出身卑微,衛子夫的家族不是什麼貴族,根本不會威脅到漢武帝的政治權力,反而漢武帝可以扶持衛子夫的家族,以此來和朝中的貴族、王公大臣分庭抗禮。
所以不需要怎麼斟酌、權衡,衛子夫便成為了皇后。
衛子夫也是大漢朝第一個“平民皇后”。
相夫教子,無愧皇后。漢武帝不是沒有過皇后的人,以前的陳阿嬌既是自己的表妹,也是漢武帝的姑姑長公主劉嫖的女兒,所以陳阿嬌十分囂張跋扈,漢武帝都奈何她不得,久而久之,漢武帝在這段感情裡只感受到了疲憊。
而衛子夫則是完全不同,她與陳阿嬌,簡直是兩個極端。
衛子夫即便當上了皇后,也沒有想著藉助這個身份為自己的家人謀求什麼利益,因為衛子夫的兄弟姐妹出身都很卑微,所以衛子夫很害怕漢武帝給予他們富貴之後,讓他們自己把持不住,最終引火自焚,因此衛子夫反而是常常請求漢武帝不要隨意給他們富貴。
看看衛子夫所說的話,這就讓人感覺到她的拒絕並不是虛情假意,而是具有智慧的,聽起來就很是舒服,漢武帝也是這樣想的,因此更重視衛子夫了。
衛家之中,有分寸的不僅是衛子夫,還有大將軍衛青,衛青和他姐姐一樣,做事極有分寸,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該賣命打匈奴絕對不會含糊,既然別人嘲諷他們衛家都是關係戶,那麼他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證明他們本身也有能力,所以衛青能夠連克匈奴,讓整個大漢都揚眉吐氣。
衛青和霍去病在朝中風光無限時,衛子夫仍舊是不動如山,品格讓人不得不欽佩,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后來即便都有新的愛人了,都還是對衛子夫很尊敬的原因,因為這個女人,真的值得。
而衛子夫在當皇后時期,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兩件事:
一是教導劉據為人處事。
二是管理漢武帝的後宮、侍奉漢武帝。
這便是衛子夫的“相夫教子”,而在史書中,衛子夫對劉據的“教導”是很常見的,因為劉據想問題很有個性,所以劉據總是自己“招攬”門客,跟秦始皇的公子扶蘇一樣。
但衛子夫知道,太子招攬門客,這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門客多了,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疑心,即便是太子,那也不能倖免,於是衛子夫便教導劉據,不要總是和漢武帝對著幹,更不要總是招攬門客,當衛子夫這樣教導了兒子之後,漢武帝反而表示得很坦然,告訴衛子夫,讓兒子和他這個皇帝不一樣,也是一件好事。
雖然漢武帝說得輕鬆,但衛子夫對很多事情還是懂的,她知道漢武帝的這種“包容”不可能持久的,特別是漢武帝年紀越來越大之後,衛子夫深知人老了就會糊塗,所以更加剋制劉據的言行,只可惜的是,衛子夫猜中了一切,卻沒想到漢武帝的“變臉”這麼迅速。
環環相扣,巫蠱之禍。公元前92年,漢武帝身體正處在小病之中,此前他一直服用仙丹也沒有見好,於是不得不聽信那些“方士”的話,說這可能是有人在暗中“詛咒”漢武帝,漢武帝一聽這種說法立即龍顏大變,他當年年輕時就因為“巫蠱”廢掉了陳皇后,現在年來了,對此更是深信不疑。
而給漢武帝“巫蠱”理論的,就是漢武帝晚年的寵臣“江充”。
江充當年是趙王劉彭祖的座上賓,後來在漢武帝和劉彭祖的“明爭暗鬥”中投靠了漢武帝,最終被漢武帝重用,給他任命一個“水衡都尉”的官職,這個官職本身是管錢的,可在漢武帝的晚年生活中,他極其相信“長生不老”之說,喜歡求仙問道,而江充就是此道的“專業人士”,於是漢武帝便讓他管錢,方便平時的支出。
與此同時,一個陰謀恰好在朝堂中發生。
皇后衛子夫有一個姐姐名為衛君孺,她當年被漢武帝安排與公孫賀成親,而公孫賀後來成為了漢武帝的丞相,所以公孫賀屬於是“衛家”派系的,可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並不爭氣,在擔任太僕的時候,貪汙了一千九百萬錢的鉅款,此事被人檢舉曝光,漢武帝憤怒將其逮捕下獄。
丞相公孫賀看到自己的兒子下獄,於是出面給漢武帝立下軍令狀,要抓捕當時著名的“陽陵大俠”朱安世(是當時的一個悍匪)歸案,以這個功勞來拯救公孫敬聲,而丞相出手,自然是很快逮到了朱安世,可誰知道,朱安世來了一個“同歸於盡”。
朱安世被抓到後,立即向上舉報,公孫敬聲和漢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可謂是皇室滔天的醜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要命的“爆料”,那就是陽石公主在漢武帝所經過的道路中,埋下了大量的“巫蠱木偶”,為的就是詛咒漢武帝。
當時漢武帝身體久病未愈,一聽到這個舉報,立即就相信了,於是便將公孫父子和女兒陽石公主通通下獄,後來都處死了。
可是事情到這裡還沒有完,江充隨後表示,巫蠱之事覺還沒有徹查清楚,他覺得還有人在“詛咒”漢武帝,漢武帝一聽,就給予江充特權,讓江充帶人“搜查”,看看誰還在詛咒他。
就這樣,江充找到了和自己有仇怨的太子劉據頭上,甚至還挖出了所謂的“證據”,可劉據明明知道這是江充造假的,卻百口莫辯,因為漢武帝此時真的年紀太大了,腦子都不太清楚了,對於很多事情全靠直覺判斷,其次還因為劉據當太子的時間太長了,都三十多年了,從動機上來說,確實有做這種事的合理性。
於是劉據在無可奈何之下,殺了江充,因為劉據知道,此時和漢武帝根本沒道理可講,若是真的跟著江充去見漢武帝,那就是階下囚的身份,說不定會任人宰割,最重要的是,劉據當時還有“四個”兄弟,他不知道另外四人使壞的話,他會不會出事,所以不去見漢武帝是最好的。
而漢武帝此時在長安城外“養病”,距離劉據很遠,當他聽到別人說劉據“造反”的時候,先是一陣愕然,然後便派兵“圍攻”長安,抓拿劉據說明情況。
另一方面,劉據雖然不敢跟著江充去見漢武帝,但他卻沒放棄以“父子”身份要求和漢武帝相見,可誰知道,劉據發出的訊號全部被有心人截斷(在史書中,劉據和漢武帝兩者的資訊傳遞一直在被打斷和扭曲事實,只是具體的作案人物沒有記載),父子二人就這樣被迫隔絕在長安城牆內外,最終兵戎相見。
皇后衛子夫此時還在自己的未央宮中,比起劉據,她顯然更看得明白這場“禍事”的原委,首先是姐夫公孫賀被處死,丞相之位空出,被劉屈氂所得,丞相之位一丟,衛家在朝中的“勢力”可以說縮水一大半,雖然緊接著發生了江充“搜查”一事,讓太子和漢武帝之間沒有聯絡人,這種種跡象表明,正是有人在針對劉據,甚至是衛家。
借兵劉據,自盡明志。所以當劉據求到了自己面前的時候,衛子夫很冷靜,將自己的衛士都借給了劉據,她借兵劉據的時候,心中有兩個打算,一個是最好的打算,一個是最壞的打算。
最好的打算:劉據的“造反”引起漢武帝的重視和理智,父子二人得以有機會對話。
最壞的打算:劉據“造反”成功,佔據長安城,甚至是逼宮漢武帝。
衛家的局面,衛子夫不是不懂,漢朝自呂后以後,外戚太強導致朝政紊亂之事比比皆是,呂家、薄家、竇家、田家,陳家,這些外戚家族,就沒有一個省油的燈,她更知道漢武帝扶正她就是為了讓她對抗這些權貴外戚,所以她這麼多年一直不敢表現出不符的慾望,但這些小心翼翼,在這場禍事之後,終究是功虧一簣。
雙方關係,必然出現裂痕。
可衛子夫沒想到的是,漢武帝是下了決心拿下長安城,而劉據也殺紅了眼,發動城中百姓對抗漢武帝的軍隊,最終鬧得不可調和,劉據兵敗,只能狼狽逃跑。
在未央宮的衛子夫聽聞此事後,內心震驚,而漢武帝也知道了劉據“造反”,還有衛子夫的手臂,頓時勃然大怒,覺得內心被衛子夫背叛了,於是派人收回“皇后印璽”,三十六年來,漢武帝從未表現出這番“決然”,衛子夫知道,她沒有退路了。
果不其然,當衛子夫自盡的訊息傳出,漢武帝大震,於是清醒了過來,對此事再度謹思慎想,也終於聽進去了田千秋對太子劉據的“辯護”,慢慢才明白,劉據和衛子夫是真的太冤了。
於是漢武帝下令,讓人好好地把劉據送回來,可誰知道,漢武帝的“追兵”還是逼得劉據自殺,得知兒子也死了之後,漢武帝再次暴走,而這一次則是針對所有有嫌疑對太子和衛家下手的人,漢武帝再度掀起“屠殺”,這便發生了近兩年的“巫蠱之禍”。
關於衛子夫和劉據的死,漢武帝在人生最後的幾年一直在反思,既是建了“思後園”,又建了“歸來望子宮”,像是在對妻兒懺悔,只不過漢武帝這些“反省”中到底還有幾分清醒,那就讓人不得而知了。
特別是漢武帝立了劉弗陵為太子後,將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處死”,後世人不禁不懷疑,衛子夫的“自盡”,到底是偶然還是更深的陰謀。
-
50 # 圍爐煮酒話春秋
衛子夫之所以自殺,並不僅僅因為巫蠱之禍及劉據造反之事,還因為長久以來漢武帝對衛氏一族的態度讓她感到絕望。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先得聊聊衛氏一族的崛起開始說起了。歷史上,衛子夫被稱之為千古一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以她為代表的衛氏一族,雖然崛起的速度很快,但為了生存下來,其實並不那麼容易。
從出身上來說,衛子夫的家族原本處在社會最底層,地位甚至低於平民,因為她的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的僕人,她本人及幾個兄弟姐妹也都在平陽侯府為奴。
最開始的時候,衛子夫不過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的歌女,在平陽公主的推薦下,衛子夫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衛青也得以入朝為官。
不過,衛子夫得寵,卻引起了另一個人的警惕,這個人就是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陳阿嬌是漢武帝姑姑館陶公主的女兒,衛子夫從陳阿嬌那裡奪走寵愛,陳阿嬌自然對此感到不滿了。
那時候,館陶公主權勢熏天,黨羽遍及朝野,且為人貪得無厭,還干涉朝政,對漢武帝的統治地位造成了嚴重威脅。
為了擺脫館陶公主的控制(背後還有以竇太后為代表的黃老派),漢武帝開始扶持衛氏一族與之對抗。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館陶公主派人綁架衛青,衛青的同事公孫敖將其救出,事後漢武帝雖然沒有處罰館陶公主,但對衛氏一族進行了大肆封賞,衛青和哥哥衛長君都被漢武帝封為侍中,也就是漢武帝的近臣。
上聞,乃召青為建章監,侍中,及同母昆弟貴,賞賜數日間累千金。
這還沒完,為了儘快壯大衛氏一族,從而與館陶公主對抗,漢武帝封衛子夫為夫人,讓衛子夫的大姐衛君孺嫁給公孫賀,二姐衛少兒嫁給陳掌,並重用公孫賀及陳掌,就連救衛青的公孫敖,也被封為太中大夫,成為千石級別的高官。
可以說,當時在漢武帝的後宮之中,主旋律就是衛子夫與陳皇后的對抗;而在朝堂上,也逐漸形成為衛氏一族與館陶公主的對抗。
先說後宮之中的對抗,衛子夫在連續生下幾個女兒之後,終於在漢武帝三十歲這一年,生下了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劉據(七歲被封為太子),而陳皇后則因為長期受冷落而沒有生下孩子,這樣衛子夫就佔據了上風。
後來,陳皇后還因為重金求子不得,還是使用巫蠱之術,而犯了宮廷大忌,被漢武帝廢黜,衛子夫因此成為皇后。
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再說朝堂之上的對抗,衛氏一族原本是沒有優勢的,但在漢武帝的刻意提拔之下,衛青的軍事才能也逐漸顯現,他在前130年的時候第一次率軍出征匈奴,取得龍城大捷,開啟了漢朝對匈奴的大反攻。
後來,衛青多次在對匈奴的作戰中取勝,他也因為功勞而被封為長平侯,並從車騎將軍一路升遷為大將軍,位極人臣。
隨著衛子夫成為皇后、衛青成為大將軍,衛氏一族在與館陶公主的鬥爭中取得完勝,這樣漢武帝在穩固皇權的同時,也在逐步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作為他最為依賴的衛氏一族,自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殊榮。
在隨後十餘年間,衛氏一族湧現出了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光耀千秋的大將,權傾朝野,家族之中一共有五人封侯,親戚之中在朝為官者也有很多,衛氏一族的門生故吏更是遍及朝野。
可以說,藉著與館陶公主對抗以及漢匈大戰這件事,衛氏一族成功完成了逆襲,從社會最底層成為大貴族階層,這樣的蛻變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極其少見的。
但是,衛氏一族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在如何生存下去這個問題上,充滿了種種無奈。
當時,衛氏一族作為漢朝最顯貴的家族,引起了許多人的嫉妒,衛子夫和衛青對此心知肚明,為了確保家族繁榮昌盛,兩人嚴格約束自己,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時刻保持謙卑的姿態,從來不主動與人為敵。
即便如此,還是出現了一些意外,比如說因為李廣之死,李廣的兒子李敢毒打了衛青一頓,霍去病為了給衛青報仇,竟然當著漢武帝的面射殺了李敢,漢武帝雖然沒有處罰霍去病,但這件事的影響卻十分惡劣,許多人開始對衛氏一族感到不滿。
但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漢武帝偏袒衛氏一族,是因為他需要衛氏一族,萬一有一天他不需要衛氏一族了,那是什麼結果呢?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衛氏一族的一些危機就逐漸顯現出現了。前123年,衛子夫因為容顏逐漸衰老,而不再受漢武帝寵愛,漢武帝身邊的李夫人、尹婕妤和邢娙娥等人則逐漸得寵,這些妃子為漢武帝生下其他兒子,漢武帝也因此不再專寵太子劉據了。
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取得漠北之戰的勝利,匈奴再也沒有能力與漢朝對抗,漢武帝本來想繼續對匈奴實施一次打擊,但在備戰的過程中,霍去病因病去世了,漢武帝便停止戰爭,轉而對匈奴採取和平的策略,取得的一定的效果。
隨著衛子夫的失寵,以及漢匈大戰的結束,衛氏一族的重要性,就大為削弱了,唯一可以讓衛氏一族繼續輝煌的人物,就只剩下太子劉據了。
前115年前後,平陽公主在第二次喪夫之後,嫁給了曾經的奴隸衛青,兩人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衛氏一族衰落的勢頭,但隨著前106年衛青去世,衛氏一族再次出現衰落之勢。
衛青去世之後,衛子夫扛起了衛氏一族的大旗,但她並不那麼受寵,因此力量十分有限,更何況她還需要保護太子劉據。
據記載,劉據性格寬厚,主張仁政,這與漢武帝的思想主張背道而馳,漢武帝經常說他跟自己不像,這就造成一個結果,許多不支援劉據的人,時常向漢武帝進劉據的讒言,致使劉據如履薄冰。
不過,漢武帝並沒有打算更換太子,因此劉據的地位也還算穩固,而衛子夫善於做人,能力也很不錯,雖然不那麼受寵,但也受到漢武帝的尊重。
但是,這不代表衛氏一族就此安全了,後來發生了幾件事,讓衛氏一族進一步被削弱。
第一件事,衛青三個兒子都被削去侯爵。
衛青去世之後,在平陽公主的幫助下,衛伉繼承了長平侯爵位,成為了衛氏一族的旗幟人物,他以軍事見長,時常率軍在邊境防備匈奴,大有繼承衛青衣缽的趨勢。
但是,在前102年的時候,漢武帝以衛伉沒有攜帶符籍(出入宮的憑證)就私自入宮為由,剝奪了他的侯爵,還罰他做五年勞役。
事實上,漢武帝有些大題小做,因為衛伉作為皇親國戚,沒有人不認識他,他沒有攜帶符籍就入宮,也不是什麼大事。
這件事看似是漢武帝故意針對衛伉,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漢武帝當時有個想法,那就是打算削去一些侯爵,從而收回封地,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漢武帝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在漢匈大戰當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功臣,前後有幾百人被封為侯爵,他們擁有廣闊的土地作為食邑,再加上漢朝宗室諸侯擁有的封地,朝廷直轄的土地就大為減少了,這嚴重影響到國家的財政收入。
衛伉作為長平侯,擁有一萬六千多戶食邑,是頂級的侯爵之一,漢武帝拿他開刀,也就可以理解了。
事實上,早在衛伉之前,漢武帝就借酎金(諸侯上貢的黃金)成色不足為由,削去了一百零六個人的侯爵爵位,包括衛青的兩個小兒子衛不疑和衛登在內,那時候衛伉之所以不在其列,只不過是漢武帝沒有找到合適的藉口罷了。
也就是說,衛青去世之後,他的三個兒子先後失去了侯爵,從前的舊部也大多被削去侯爵,衛氏一族因此遭受巨大打擊。
第二件事,丞相公孫賀的倒臺。
公孫賀靠著衛氏一族逐漸顯貴,後來成為漢武帝的丞相,兒子公孫敬聲也擔任九卿之一的太僕,家族十分顯赫,是劉據在朝堂上最為依賴的一股力量。
但是,在前92年的時候,公孫敬聲因為貪汙了一千九百萬錢的軍餉而被抓捕,公孫賀為了救兒子而向漢武帝提出,以抓捕通緝犯朱安世作為條件,讓漢武帝釋放兒子,漢武帝表示同意。
後來,公孫賀果然抓捕了朱安世,但朱安世為了自保,竟然誣告公孫賀父子使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還說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
一個罪犯的話本不足信,但漢武帝不但相信了,而且處死了公孫賀父子,還將陽石公主、衛子夫之女諸邑公主以及衛伉等人給殺掉了。
後月,巫蠱事興,帝女諸邑公主、陽石公主、丞相公孫賀、子太僕敬聲、平陽侯曹宗等皆下獄死。
公孫賀父子一死,劉據在朝堂上就再無盟友了,變成了孤立無援的光桿司令。
一個問題是,漢武帝為何要殺死公孫賀父子及兩個兒子、衛伉等人,一個合理的推測是,漢武帝對劉據不滿,又聽信了奸詐之人對劉據的誣陷,這才決定削弱劉據的勢力,將衛氏一族的姻親公孫家族給剷除了。
可以說,從漢武帝不再寵幸衛子夫開始,到他削去衛青三個兒子的侯爵,再到他殺掉公孫賀父子為止,他的所作所為都讓衛子夫感到寒心,要知道衛氏一族對漢武帝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漢武帝卻一點也不手下留情。
但是,衛子夫心中縱然有氣,但她不能表現出來,因為她不能因為自己而影響兒子劉據,為了能讓劉據順利繼承皇位,她必須保持最大限度的剋制。
只不過,巫蠱之禍的餘波大大超出了衛子夫的預料,最終引發了一連串事件,導致她對漢武帝徹底失望,最終自殺而死。以公孫賀之死作為起點,漢武帝晚年最大的危機出現了,那就是巫蠱之禍。
那時候,漢武帝因為年老多病而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一個叫做江充的人看準了機會,準備拉劉據下馬。
當初,江充剛投靠漢武帝的時候,因為上告劉據的家僕在馳道上駕駛馬車而受寵,但也因此跟劉據結下了仇怨。
後來,江充逐漸顯貴起來,但他擔心一旦漢武帝去世,劉據繼承皇位了,自己將必死無疑,於是拉攏了一幫宦官、大臣,不斷說劉據的壞話,但都未能得逞。
公孫賀被殺之後,江充認為漢武帝對衛氏一族的態度出現了鬆動,是個不錯的機會,於是對漢武帝說,後宮之中許多人使用巫蠱之術,必須進行治理。
於是,漢武帝任命江充擔任繡衣使者,讓他調查巫蠱之事,江充先從後宮不受寵的妃子開始查起,逐漸牽連到衛子夫,但並沒有在衛子夫宮中找到任何證據。
江充不死心,轉而找劉據的麻煩,他派人到太子宮中提前埋下一個木偶,然後派人去搜查,再將木偶給挖出來,以此來證明劉據使用巫蠱之術。
那時候,漢武帝的皇宮外的甘泉宮養病,劉據準備派人去找漢武帝說明情況,但在江充親信的阻攔下未能得逞。
值此危機時刻,劉據聽從家臣的建議,矯詔將江充等人給抓捕了,他又不確定漢武帝是否還活著,於是乾脆起兵,準備鎮壓江充的黨羽之後,再去甘泉宮見漢武帝。
但是,當時劉據手上沒多少兵力,他便派人入宮找衛子夫求援,衛子夫也認為先自保,再找漢武帝陳述情況比較穩妥,於是下令開啟府庫讓劉據取武器,並讓皇后衛士及長樂宮士卒歸劉據調遣。
一時間,長安大亂,都說太子造反了,而江充的親信蘇文趁亂逃了出去,他去找漢武帝,說太子謀反了。
起初,漢武帝並不相信,認為是江充逼得太急了,於是派人去召太子,但那人見長安大亂,不敢進城,便回去稟告漢武帝,說太子確實謀反了,還是太子準備殺他。
長安攏亂,言太子反。蘇文迸走,得亡歸甘泉,說太子無狀。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使者不敢進,歸報雲:“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上大怒。”
漢武帝聽完大怒,於是調兵遣將攻打長安,最終將劉據給擊敗了,劉據則逃到了湖縣。
漢武帝堅信劉據謀反,又聽說衛子夫曾協助劉據,就感到非常生氣,派人去收繳了衛子夫的皇后璽綬,衛子夫無法自證清白,於是自殺而死。
詔遣宗正劉長樂、執金吾劉敢奉策收皇后璽綬,自殺。
其實,當時漢武帝還沒有廢黜衛子夫的皇后之位,這說明漢武帝念及舊情;再加上劉據當時已經逃到外地了,正是需要衛子夫幫助的時候,所以她還不至於立馬自殺,那她為何這麼著急呢?
歸根到底,還是漢武帝的做法讓人心寒,與其說巫蠱之禍及劉據造反,是江充引起的,不如說是漢武帝對衛氏一族的態度引起的。
自從漢匈大戰結束之後,漢武帝對衛氏一族就冷落了許多,衛青雖然擔任大司馬大將軍,卻在長達十餘年時間裡無法參與朝政;衛青的三個兒子先後被削去爵位,衛子夫也失去寵愛,再加上公孫賀父子之死,可以說衛氏一族一直在走下坡路。
可以說,漢武帝對衛氏一族的做法,頗有過河拆橋的意味,他甚至對兒子劉據也失去了信任,寧願聽信江充的人的挑撥,也不採取措施保護劉據,致使劉據被逼無奈之下起兵反抗。
衛子夫知道,漢武帝已經徹底對衛氏一族失去感情了,她即便不自殺,結局也不會好,兒子劉據也大機率活不成,因此在絕望之餘選擇自殺。
如果衛子夫不選擇自殺,那她面對的將是無休止的羞辱,與其這樣不如自殺,或許還可以激起漢武帝的惻隱之心,對劉據網開一面。
只不過,衛子夫自殺之後,漢武帝並沒有半點同情,而是讓人將她草草下葬,並且他還派人四處搜捕劉據,致使劉據自殺而亡,他還下令殺掉了劉據的妻妾及子孫,最終只有一個孫子劉病已活下來。
可見,漢武帝作為千古一帝,也有冷血的一面,衛氏一族的興衰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衛子夫之死,只不過是衛氏一族徹底衰敗的一個標誌。
-
51 # 小文觀史
公元前91年,衛子夫自縊身亡,臨終前,她留了一封信給漢武帝。漢武帝開啟看了幾眼後,立刻憤怒咆哮:“賤人!生出來的也是個孽種!”
衛子夫被稱為“千古一後”,這倒無可厚非。但若說她是漢武帝的最愛,那就有點言過其實了。
實際上,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閱女無數的風流皇帝,他眼前的美人更是如過眼雲煙,先是金屋藏嬌,後有衛子夫,接著又有“趙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寵。後有尹婕妤、鉤弋夫人更幸”。
總之,用他自己的原話就是:“三天可以不吃飯,但一日不能缺了女人伴宿。”
衛子夫陪伴了漢武帝48年,在這48年的光陰裡,漢武帝臨幸過無數女子,可千帆過盡,他的身邊一直都有衛子夫。
不過,衛子夫在漢武帝身邊這種長久的陪伴,也只是一種若即若離的存在。
他們的故事起源於漢武帝的一見鍾情,結束於衛子夫絕望自殺。
初相見:衛子夫輕歌曼舞,漢武帝一眼動情。“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這句歌詞用來形容漢武帝劉徹與衛子夫的初次見面最合適不過。
公元前139年的春天,劉徹前往霸上去祭祖祈福。祈福完畢後,他決定順道去看望自己的大姐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與劉徹自小感情深厚,她打算趁著這次機會,給自己這位皇帝弟弟進貢年輕漂亮的女子。
平陽公主這麼做,也是為了幫弟弟化解沒有子嗣的尷尬。
當時的劉徹深陷“不孕不育”的風波之中。從他16歲登基稱帝以來,他的後宮妃子成群,但是一直沒有女人懷上孩子。
時間一長,前朝後宮的人開始各懷心思,有人為皇嗣之事急得焦頭爛額,還有不少人還做起了江山易主的美夢。
就連漢武帝的舅父田蚡,都發表過放肆言論。田蚡曾對淮南王劉安說:“皇帝無太子,你多做仁義之事,未來天下誰當王尚不可知。”
面對各種關心和挖苦,劉徹表現得倒是平靜,但他的姐姐平陽公主卻為此操碎了心。
當然,平陽公主還有一點自己的私心。
當年她的姑姑館陶長公主劉嫖,就曾經向漢景帝進獻過良家女子有功,因此受寵繼而勢大的。如今弟弟劉徹身為天子卻沒有子嗣,她何不效仿姑姑,爭取這個大好的機會?
於是,平陽公主挑選了十幾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子,將她們精心打扮一番,早早地恭候著漢武帝的到來。
好不容易等來了劉徹,平陽公主便趁著弟弟休息的片刻,將這十幾個貌美如花的姑娘召進屋,供漢武帝欣賞。
舟車勞頓的漢武帝滿臉疲憊,聽聞有美女,便抬起眼皮仔細打量,但他掃視一眼後,身子又往後靠了下去,臉上毫無驚喜之色。
平陽公主見狀,連忙命姑娘們退下,傳喚擺上酒菜開筵。
劉徹享受著美酒佳餚,不覺中天色漸暗,公主府內燈火明亮,鼓樂笙歌,十分美哉。
劉徹在案頭上喝著酒,忽然聽到絲竹悠揚,一個婀娜女子唱著婉轉清越的歌聲出場。
這位能歌善舞的美女正是衛子夫,他們四目相對的剎那間,劉徹感覺自己像是醉了。
衛子夫出身寒微,她自幼被當僕人的母親帶入平陽侯府,開始學習歌舞,併成為平陽侯府的一名歌女。
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這個毫無背景的小舞女,就在一瞬間,打動了漢武帝的心。
劉徹看到衛子夫後的震驚反應,被平陽公主盡收眼底。
宴席結束後,漢武帝微醺著起身,準備去軒車內更衣。平陽公主迅速召來衛子夫,將她送進了劉徹更衣的軒車裡。
“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軒中,得幸。上還坐,驩甚。賜平陽主金千斤。”----《史記 外戚世家》司馬遷
漢武帝寵幸了衛子夫後,他給姐姐平陽公主賞賜了黃金千金。平陽公主再次順水推舟,奏請將衛子夫送入宮中,劉徹也欣然答應了。
二度寵幸:冷落之後的榮寵逆襲。衛子夫跟著劉徹進宮後,並沒有立馬迎來麻雀變鳳凰的尊寵生活,而是被現實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劉徹回宮後,似乎像完全忘了衛子夫的存在一般,再也沒有想起來寵幸她。
第二年,也就是建元三年,獨守空閨一年之久的衛子夫,終於等來了一個機會。
這一年,漢武帝按照慣例,釋放宮中年邁體弱等無用處的宮人。
為了表示皇恩浩蕩,漢武帝還親自前去相送。
衛子夫聽說後,她便畫上淡妝,身著素衣,跪在漢武帝的面前,哭著請求漢武帝放她出宮回家。
衛子夫這招“欲擒故縱”果然有效,她梨花帶雨,垂淚輕訴,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使得漢武帝一下子就心軟了。
他立刻想起了這個被自己遺忘在宮中一年之久的女子,想起了平陽公主府中那個美妙的夜晚。
憐香惜玉的漢武帝,當然不會放衛子夫出宮了。他拉起衛子夫,擦去她粉白臉上的淚珠,將她攬進了懷裡。
當天晚上,衛子夫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次寵幸。
《史記·外戚世家》載:“入宮歲餘,竟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
這一次,漢武帝沒有像上次那樣對衛子夫轉身便忘,他開始對衛子夫百般寵愛。
說來也巧,在經歷第二次寵幸之後,衛子夫就懷孕了。
十月懷胎,瓜熟蒂落,衛子夫生下了一個女孩。
雖說是個小公主,但劉徹欣喜若狂,因為他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孩子。
而且,公主的出生,也堵住了朝堂上的悠悠眾口,漢武帝不孕不育的謠言不攻自破。
劉徹有多愛這個長女呢?
小公主一出生,就被封為了“長公主”。
這裡需要說一下,在西漢時期,“長公主”不是排行,而是極其尊貴的封號。
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兒(帝女)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
長公主出生後,衛子夫繼續努力完成指標,她又接連生了2個女兒和兒子劉據。
劉據是漢武帝的皇長子,他的出生,讓漢武帝再次欣喜若狂,生子有功的衛子夫,被大臣們共同上疏推舉為皇后。
自此,衛子夫開啟了在後宮數十年的主政時光。
“一朝為後鮮爭寵,親人功高未嘗驕;謹言慎行上敬愛,四十一年絕塵囂。”---評價衛子夫
衛子夫性格善良,她管理後宮期間,依舊是恭謹謙和,從不飛揚跋扈,對待漢武帝的寵妃也相當和善,不僅贏得了漢武帝劉徹的恩寵,也贏得了大臣以及後宮各色人等的尊重。
一榮俱榮,除了衛子夫之外,她背後的衛氏一族,比如衛青、霍去病等更是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也不斷加官進爵,外甥霍去病更是少年成名,被封為驃騎將軍。
雖說衛子夫貴為皇后,但衛家人並沒有藉著皇親國戚的身份居高自傲,相反地,衛青、霍去病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他們戎車七次出征,北登闐顏山,六次深入匈奴,基本瓦解了北方匈奴勢力,解決了漢朝邊患問題,為大漢朝立下汗馬功勞。
也可以說,衛子夫能成功坐上皇后之位,她的弟弟衛青和外甥霍去病有很大的功勞。
衛氏家族足夠優秀,也足夠強大,這也在無形之中,成為了衛子夫的堅強後盾。漢武帝對衛子夫除了恩寵之外,還多了一份尊重。
這個階段的衛子夫,她有地位、有兒子、有丈夫的尊重、更有堅實的孃家依靠,簡直是人生圓滿的大贏家了。
愛子心切、璽綬被奪,皇后明志自殺公元前91年,漢武帝將衛子夫打入冷宮,他殺死太子劉據後,逼迫她懸樑自盡。
甚至在衛子夫死後,漢武帝也不願意多看兩眼她留給自己的申冤信。
衛子夫究竟犯了什麼錯,以至於漢武帝對這個陪伴自己48年的女人如此絕情呢?
造成這一切悲劇的起因,便是漢武帝晚年時期的那場“巫蠱之禍”。
晚年的漢武帝,和歷朝歷代的皇帝一樣,開始追求長生不老,迷戀方士丹藥,同時,他也逐漸變得疑神疑鬼。
整個巫蠱之禍的起因其實很簡單,先是皇后衛子夫的姐夫,也就是丞相公孫賀,他的兒子公孫敬聲因貪贓枉法被下獄,公孫賀為了救兒子,便申請抓捕名為朱世安的一名要犯,意為戴罪立功,好為兒子贖罪。
朱世安被捕後,他在獄中上疏,揭發了公孫敬聲與衛子夫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並在漢武帝劉徹路過的道路上,埋下木偶,以此來詛咒劉徹。
劉徹知道後,震怒異常,下令徹查此事,而公孫賀也因此下獄。
最終,公孫賀父子被殺,其族被滅,並且,陽石公主、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也因此事被殺。
這事到此似乎也就結束了,但隨著衛氏家族勢力的坍塌,漢武帝對衛子夫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前朝的人也開始上行下效,尤其是之前忌恨衛子夫的人,開始各種不懷好意的興風作浪。
漢武帝的寵臣江允,因其向來與太子劉據和衛皇后不合,便趁漢武帝病重期間獻讒言,說漢武帝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為有人行巫蠱之術詛咒天子。
漢武帝聽後怒火上頭,而江充便順勢領旨,在後宮中四處尋找行巫蠱之術的木偶人。
江充先是查辦後宮中不受寵幸的夫人,隨後又查到皇后衛子夫的椒房殿。將整個禁中的御座毀地面掘開以後,仍一無所獲。
最後,江充表示,在太子的東宮找出了一個桐木人偶。
劉據面對著這個無中生有的人偶,頓時百口莫辯。由於漢武帝此時不在京城,劉據又無法面見漢武帝,他便以為漢武帝已經被奸臣控制。情急之下,劉據起兵誅殺奸臣,救出漢武帝。
衛子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選擇支援兒子,她用皇后的權力,同意劉據使用璽綬,呼叫兵器以及長樂宮的衛隊。
另一邊,漢武帝在奸臣的讒言下,以為劉據在外邊起兵造反,於是立馬派人追殺劉據。最終,劉據自殺身亡。
劉據死後,漢武帝頓感大快人心,他還送了一封信給衛子夫:“你教導的好兒子竟然敢謀逆,我已經將他斬殺!”
衛子夫十分委屈,她本來是支援太子剷除奸臣,現在又被當成是支援太子造反。
心灰意冷的衛子夫決定追隨兒子而去,於是就用一根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聽聞衛子夫自盡的訊息,漢武帝也沒有表現出一絲難過和惋惜。
當年漢武帝高調示愛,有一見鍾情的熾熱衝動,也有對她生兒育女的感激,更有王權勢力的利弊權衡。
如今,衛子夫容顏老去,也無法從外力上助他一臂之力,漢武帝如同厭棄一隻破舊玩偶一般,毫不留情地將她棄之不顧。
對漢武帝而言,王權利益,才是值得他傾盡所有,終生捍衛的。
而衛子夫從一介歌女到一國之母,從萬千寵愛備受尊寵,再到權力失勢,奸臣構陷自縊而亡,這種大起大落的命運,實在令人可惜可嘆。
回覆列表
讓我活在古代,第一集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