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琴與歌
-
2 # 軒轅凌霄
古琴
古人琴棋書畫
琴排第一
因為古代音樂是主科
大周朝完蛋的原因就是禮樂崩壞
古琴在古代也是主流樂器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諸葛武侯空城撫琴退敵
天下皆知
文人雅士必會的東西
有機會學學吧
-
3 # 常流水4
我個人認為二胡演奏最好聽。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反映了一個時代。悲壯,感人,催人淚下。其它樂器也很好,各有特點。
-
4 # 張永科38
謝邀請,我認為最好聽的樂器有好幾種!過去在團裡是專業吹笛子,當然認為笛子的聲音最好聽。但在民樂團裡,古箏,古琴,琵琶,二胡,三絃等。這些樂器音色韻味各有特色,如果演奏主旋律優美的樂曲,都能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古琴古箏彈一曲,音韻婉轉令人百感交集!一曲二胡獨奏,時而優美抒情,時而激情熱烈似萬馬奔騰。琵琶彈奏的《雨打芭蕉》《琵琶行》似飛珠跳玉。三絃伴奏的京東大鼓,西河大鼓,東北大鼓等,曲調深沉典雅妙趣橫生!中國的竹笛已走向世界。一曲《帕米爾的春天”令人激情熱烈,一曲《牧民新歌》令人回味無窮!一曲《幽蘭逢春》令人浮想聯翩!中國民樂之美不能盡述!
-
5 # 天山冰川
吉他彈奏伴奏都特別好聽。
我一直喜歡吉他,但一直沒能學會它,我認為吉他是全世界最有魅力的樂器。
為什麼吉他是全世界最有魅力的樂器呢?我總結以下幾點來說明:
1、 好聽的音色,像音符按摩你的神經
木吉他的音色是那麼清脆,又是那麼醇厚,可以讓你身處夏日的海邊,也可以讓你感受秋日的暖陽。電吉他音色多變,時而狂躁,時而高亢,時而歡快,各種風格的音樂,都伴隨效果器變化多端的音色都能演繹出貼切的感情。
2、 可以隨時伴奏彈唱
茶餘飯後,或者夜深人靜,只要你有某種情感要付諸音樂,那麼,拿起你身邊的吉他,自彈自唱,都別有一番滋味。你不可能拉著胡琴伴奏,單音樂器拉個和絃能把你手拉成非常6+7,你也不可能吹個單簧管伴奏,除非你有2張嘴。
3、 吉他是有表情的樂器
有人或許會說,鋼琴也可以彈唱,但吉他相對鋼琴,最大的不同是吉他是有表情的樂器,鋼琴有平順的滑音麼,鋼琴能來個推絃麼,所以你聽到的各種音樂的間奏都是用吉他,吉他可以透過各種技巧將音樂的表情演奏的惟妙惟肖。
4、 玩吉他符合時代的潮流
時下的音樂環境,吉他是絕對主流的樂器,中國牛逼的吉他手還是少,有很好的發展空間,也許未來中國也會出現steve vai這樣的人物。
5、 吉他是有感情的樂器
彈吉他的姿勢讓很多樂器只能眼饞,抱著彈,就像抱著你的愛人,音樂娓娓道來,感覺自然而然,不光是人,樂器也感受到了你的溫暖。
6、 隨寫隨彈,創作利器
隨時腦子有旋律了,就可以抱著吉他輕輕哼唱,拿起手機就可以錄下一個demo,棟棟的創作習慣就是如此。
7、 親民
佔地方小,也不貴,不像鋼琴,動輒上萬,房子地方小沒地方擺,不擾民,不像薩克斯,初學者還吹不出調調,都影響左鄰右舍看非誠勿擾了。
8、 人人都可以上手
願意玩的,3個月學會4個和絃,能彈100首歌,沒準都可以創作了,這就是吉他。
-
6 # 英雄悲歌
這個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個人認為絲絃類的樂器最好聽。民族樂器中的二胡、古琴、琵琶等最好聽。尤其是二胡,表現力豐富,張力強大,悠揚動聽,在音域方面更是跨度巨大,在哀傷方面的表現力更是非凡,催人淚下的二胡不是白叫的。二胡琴聲悠揚,震撼心靈,能融入人的靈魂當中。當年日本指揮家在北京音樂會上聽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時,他留著淚說:“這首曲子得跪下來聽!”
古琴的聲音純淨的像山泉,那種曠世幽怨的聲音緩緩流淌,使人的心靈瞬間被淨化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琴棋書畫琴為首,古琴是心靈的交匯,靈魂的交融,不懂琴是一生的遺憾!
-
7 # 史太截武者
我喜歡的樂器是古箏。古箏彈奏的音樂低沉優雅,委婉悠揚而動聽,有一種遠離喧囂、脫離塵世的幽靜典雅的感覺,彷彿在世外桃源過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古箏的旋律優美,回味無窮,悅耳動聽,陶冶情操,所以我喜歡!
-
8 # 一克拉滴夢想
我個人更喜歡古箏。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喜歡古箏是因為喜歡《十面埋伏》。儘管《十面埋伏》是琵琶的典型曲目,但是很多人更喜歡古箏配上琵琶的《十面埋伏》。聽上去超級帶勁兒。古箏的聲音,真的被吸引到!古箏獨特的聲音,優美的音質,會把你帶到一個神仙般的世界。
我喜歡傳統文化,古箏作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古箏的雕刻,古箏的演奏技法,古箏的歷史故事上都是有深刻內涵的。
每個人的觀點有所不同,個人認為絲絃類的樂器最好聽,尤其是古箏,表現力豐富,悠揚動聽,在音域方面更是跨度巨大,在哀傷方面的表現力更是非凡,琴聲悠揚,震撼心靈,能融入人的靈魂當中。
古箏聲音純淨的像山泉,那種曠世幽怨的聲音緩緩流淌,使人的心靈瞬間被淨化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琴棋書畫琴為首,古箏是心靈的交匯,靈魂的交融,不懂琴是一生的遺憾!
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數不勝數,每一種都會讓去你學習一生,享用一生,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們更應該努力去學習,把祖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
9 # 許科雲
你認為哪種樂器最好聽,為什麼?
答:絃樂器最好聽,我更傾向於二胡!
1⃣️我喜歡聽一首曲子叫"禪院鐘聲",因為曲子引子中有水滴,有潺潺流水聲,就是民樂器箜篌發出的,這模仿微妙微俏,十分逼真。
2⃣️這絃樂是好聽,比如古琴,古箏,琵琶,它們必須靠彈撥,而這音量的大小要靠你手上給出相當的力度,包括鍵盤樂鋼琴,都是因為撞擊弦後產生的振幅大小決定音量,我就不喜歡這撞擊的第一重音,可你沒有一定撞力或延長那數拍的尾音就無法完成,就象琵琶樣,這彈過的弦沒了餘振就無餘音,只能輪指掃弦延長節拍。
3⃣️我說的這些道理要讓你服氣,比如二胡,為什麼不用三根弦?因為兩根弦是仿人聲,人有左右聲帶,世界什麼聲音都可由聲帶模仿發聲,這左手弓毛在弦上又可起到抑揚頓挫的發聲,這弓毛咬弦力的大小決定著弦的振幅和振頻,推拉連弓可無休止的延長相同的發音,彈撥樂就輸在這裡,二胡的弓毛可以隨心所欲配合左手指的音位要求改變發音的性質,彈撥絃樂就做不到。
4⃣️為什麼二胡在中國如此廣泛流行,就是因為二胡造價低,找個棒子找個筒,哪怕蒙個薄板都可當二胡玩起來,越玩越聰明,玩到90歲,只要手能舞動都能拉二胡,怎麼樣?只有外行人才瞧不起選擇二胡的人,社會幾千萬二胡大軍,不識字不識譜的人都玩了一輩子,難道大眾選錯了二胡?你若也入門來學幾次,你也會上癮的,你認為我的喜歡沒選錯吧?你喜歡什麼樂器,可否分享!
-
10 # 使用者5807252208
二胡:比如二泉映月,二胡既能委婉、柔和,也能高亢熱烈。而中國的五聲調式所賦予二胡的旋律可泣可訴,可疾可亢。
-
11 # 民謠是態度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那種樂器最好聽,不僅取決於樂器本身,還在於演奏者的技巧,情緒。更在於聽的人,這是很主觀的事情!
音樂是很直接就能表達人的思想情感情緒的,反過來一個人的思想情感,當下是什麼樣的心情,一個人興趣愛好等方面也會決定他會選擇去聽什麼樣的音樂。
樂器就是音樂表達情感最不可少的中介者,它們都可以表現出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情感。看你是怎麼的心情去聽怎麼樣的音樂了。沒有哪一種樂器能被完全公認最好或最難聽的。
什麼樂器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做到最好聽,在於音樂家的創造裡了。不同的是它們的音色不同,小提琴,長笛等高聲部樂器非常華麗,其它樂器各有特有的表現力。
-
12 # 臨池逸志
首推古琴也叫瑤琴
古琴是中華民最早的樂器之一,相傳伏羲做琴,瞧見鳳凰落在梧桐樹上了,把梧桐樹伐下來,一量尺寸,三丈三,一剁三開正當中這節擱在長流水裡邊泡七七四十九天,取出來陰乾了做了琴,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定位五絃琴,五個音。後來,文王添了一根弦,武王添了一根弦,變成七絃琴,又叫文武七絃琴。
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鏗鏘巍然,大氣磅礴,很多古曲,聽起來讓人屏氣凝神,去除雜念!其中~高山流水~就是著名的古琴曲之一!另外還有很多琴簫合奏的曲子也非常好聽,例如~淡若晨風~~一葉知心~~一念心清淨~~清夜彈琴~~等等,大家有空可以聽聽,去除當今社會的浮誇之氣
-
13 # 華國師
洞簫
唯其能達心志
沉鬱悠揚
迴腸蕩氣
昇天入地
感天動地
-
14 # Kong先生
笛子吹了十幾年,年齡大了之後,發現一個特點,越買笛子越長,音調越大,聲音也就越低沉。
無意中在古鎮,聽到尺八的表演,那種飽滿的故事透過音符流動出來,一種千古之前的過往和我的內心,碰撞起來,久久難以釋懷。
樂器都好聽,關鍵聽著有心!
-
15 # YinyueLl
謝謝邀答。在眾多的樂器中,最好聽的樂器,我推崇二胡。因為二胡的音色渾厚有力,柔美抒情。如那吭鏘有力的《光明行》; 如泣如訴的《漢宮秋月》,《二泉映月》;還有那萬馬紛爭的《賽馬》和那刀光劍影的《戰馬奔騰》,更有那悲壯激昂的《一枝花》,維妙維肖的《空山鳥語》……等等,各種各樣的情感,二胡無所不能,且音色入耳,耐人品味,很快扣人心絃,戀戀不捨。二胡的特色,是任何一件樂器不能替代的。個人品位,僅供參考。
-
16 # 大洋詩歌
鋼琴,是最好聽的樂器。樂器之王不是吹出來的,全音域,豐富的表現力。演奏手法和技巧豐富,可以表現任何型別的音樂。音樂人必學的樂器。如果鍵盤都不會,那就別痴心妄想做音樂家了。
-
17 # 御河冶畫
琴簫合奏,中國古典音樂的珠簾合璧
琴音高亢,簫音低迴。琴音為節,簫音為線。完美地呈現出中國古典樂曲的神韻。
-
18 # 小冉老師
古琴是我聽到最悠揚動聽的聲音!
古琴是我聽到最動人心絃的旋律!
古琴使我聽到歷史的低聲吟唱~
最初接觸古琴是在網易雲,一個偶然的邂逅,讓我愛上了這個聲音。首先吸引我的是一種古風畫面,宛如一副動人的畫卷,而畫卷裡面的人兒是衣著唐朝服飾的女子和樂師,精緻的服飾和髮飾,以及精心設計的舞美,給我帶來了強烈的衝擊。原來古琴可以這麼美,畫面和音樂也可以這麼和諧~
一曲《梨花落》透露著歷史的滄桑,古琴雖沒古箏音色豐富,但它更加空靈,幽遠。這曲聽起來就像梨花,高山就像高山,流水就像流水,白雪陽春等古曲皆是如此,作曲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悅耳。
然而,由於琴自古以來都是文人自我陶冶的一種雅好,很少在公眾場合演奏,所以現代人對它的瞭解十分有限。
所以在這裡也給大家普及一下古琴的相關內容:
一、琴的起源
琴究竟起源於何時,始終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問題。關於琴的創始者,總覽歷代文獻與上古傳說,約有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造琴幾種說法。比如這裡的伏羲就是歷代文獻記載中最為多見的一個。如《禮記》中記載:“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作琴瑟以為樂。”《琴操》也有 “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的說法。
二、古琴獨特的音色
古琴音量小,音色獨特,空弦的散音有鍾罄之感,吟猱之時又能發出完全不同的音色,是一種操琴者本人和自己的心進行交流、和大自然進行交流的樂器。它是高雅的,適合知己間進行傾訴的樂器。
所以每當我們心情浮躁或者心事煩雜,就可以聽聽古琴的聲音,實現自己心身的對話,釋放自己。
-
19 # 微笑善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中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絃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鑑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併發明瞭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範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湧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效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發展據《中國文化史三百題》提供資料:宋代是外來樂器與中原文化融合發展的第二階段。 宋元明清時期,隨著戲曲、曲藝的發展,民間樂器隨著“勾欄”“瓦舍”的興起而發展了自己的伴奏樂器。其中最主要的樂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馬尾胡琴(又稱二絃琴),經與前朝留下的嵇琴、軋箏融合,創制出新穎的胡琴。這一樂器充分標誌中國弓弦樂器走向成熟。 後來,由於地方戲唱腔風格需要,胡琴又逐漸分化,出現配合秦腔、豫劇需要的板胡,京劇、漢劇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墜子需要的墜胡,廣東粵劇需要的高胡,潮劇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說唱用的四胡,川劇用的蓋板子,河南越呼叫的四弦,福建莆田戲用的枕頭琴,侗戲用的牛腿琴,壯劇用的馬骨琴,晉劇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樂器。所以,二胡實際上是這眾多的弓弦樂器中的一種,它的得名遠遠晚於胡琴。所以說“二胡”始於唐朝是不準確的,應該說“胡琴”始於唐朝。 基本構造 琴筒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透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一般用烏木,紅木製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釐米,前口直徑(對邊)8.8釐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絃振動的作用。 琴皮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階的二胡琴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音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效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蟒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幹。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數量較少)、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烏木較多。烏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撐琴絃、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釐米,直徑約為0.55寸。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絃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淨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係,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琴軸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鬆,給調絃帶來困難。機械軸調絃快而自如,音準也好,若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鬆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絃琴絃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琴絃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絃,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絃,且易變音。大多采用金屬弦。 琴弓琴弓(俗稱弓子)由弓杆和弓毛構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長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馬尾毛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齊,與魚尾連線處捆紮要牢固;最後要注意弓杆的節應少而小,粗細適中。全長76~85 釐米,弓杆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絃發音。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 千斤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絃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膠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琴碼琴碼是琴絃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碼、楓木碼。木松節碼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碼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琴碼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絃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碼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碼(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 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碼,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碼,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琴託琴託是琴身的底託,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託還裝有可調底託,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制音墊琴碼的下面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中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絃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絃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還須在琴絃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作成音墊的材料常有白色海綿、呢子、羊絨、棉布、麂皮、絨布等,用的最廣泛的是海綿和呢子,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不能小看了它,它還有能快速的改變音色的本事:它貼近琴碼,音色就很潤,同時要失去一部分音量;遠離琴碼,音色就會變的眀亮,要根據曲子需要調整。 樂器分類產地分類:江西琴(龍韻牌)、北京琴(龍韻牌)、蘇州琴(虎丘牌)、上海琴 根據琴筒情況分為四類:圓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雙層底託二胡、前八後圓。 演奏技巧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 持弓(持弓的錯誤方法)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杆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杆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杆與弓毛之間,使它裡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為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8、拉二胡時,弓不可向上翹起,這樣會導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錯誤地放於左腿中間,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緊小腹的位置上。 2、琴桿過於左斜或右斜;過於前傾或內收。 3、第一把位時左手虎口離千斤過遠。 4、左臂缺乏應有的支撐力,靠虎口夾緊而吊掛於琴桿之上。 5、拇指下彎勾住琴桿。 6、持琴時左手掌心貼近琴桿,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關節過分彎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關節反彎,尤其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 9、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不是從弦的正面(從弦向琴桿方向)按弦,而是從弦的外側(從弦向身體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實了外弦,內弦卻處於虛按狀態,常常因此而出現狼音。 10、演奏時始終讓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鬆。 11、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時,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過分抬高,使左臂處於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 樂器保養琴皮 二胡琴皮的保養對保持二胡的音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養的話,會有很長的使用壽命。我們見到的琴皮已損壞的二胡大多是由於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引起的。經常使用的二胡,它的琴皮就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二胡的發音質量也較穩定。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斷的使用中,慢慢拉出來的,平時經常使用二胡就是對二胡的一種很好的維護和保養。 為了做好對琴皮的保養,需要對琴皮的加工工藝有所瞭解。一般來說,琴皮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鏟皮,鏟皮的目的是將粘在皮上的肉雜物等去掉。琴皮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套皮,套皮的目的是拉伸蟒皮、去除蟒皮上的油性。套皮過程中有一道燙皮的工序,其作用是為了使琴皮穩定成型和增加琴皮的光澤度。琴皮加工的第三道工序是蒙皮,蒙皮的要求是做到六角均勻、琴皮的鬆緊度恰當。從上面琴皮的加工工藝來看,去除蟒皮上的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油性的琴皮會影響二胡的發音。所以,在日常的二胡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植物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蠟。如在琴皮內外表面塗上油性物質,會影響琴皮的透氣性和琴皮的振動。琴皮蒙好後不能再對琴皮的背面進行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進行刮或打磨的處理,會導致琴皮的厚薄不勻,嚴重時還會引起琴皮的破裂。要想對二胡的音色區域性有所改善,應該從琴絃、琴弓、千金和控制墊等方面採取措施。 琴筒和琴桿 琴筒和琴桿大多都是用紫檀木、烏木、紅木等硬質木材製成的。而硬質木材很容易受氣候的影響,因此二胡的音色與不同的氣候條件和空氣溼度有一定的關係。硬質木材密度緊密、質地細膩,在一干一溼或一冷一熱的環境中,會造成木料內外應力不平衡的情況,嚴重時會引起琴筒和琴桿的開裂。二胡處在長期過分潮溼的環境中還會引起琴筒、琴皮的脫膠。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平時不練琴時應將琴放入琴箱,並在琴箱內放入一些乾燥劑。 琴弓 在弓子的使用過程中,不要用手碰弓毛,以免日久之後弓毛上沾上油汙而影響演奏。一旦發現弓毛上油汙較多而影響演奏時,可將弓子卸下,用肥皂將弓毛在清水中洗淨,晾乾後重新擦上松香再使用。每次拉完琴後,應將弓毛放鬆,使弓杆恢復到正常的形態,否則日久後會使弓杆變形,影響弓子的使用效能。如弓子長期不用放在琴箱裡,要在琴箱裡放一些防蛀劑,以免弓毛被蛀蟲咬斷。
-
20 # 雜學評論
無論哪種樂器,發揮到了極致,都悅耳動聽。關鍵在於演奏者的功夫水平,再好的樂器,到了一個蹩腳的演奏者手裡,也是製造噪音。
回覆列表
吉他
鋼琴
小提琴
薩克斯
二胡
每個樂器都有特點,這些樂器的獨奏協奏最多。經典曲目較多,聽多了,自己就陷進去了。聽交響樂的也是一樣的體驗。音符本來沒有情感,不同的人聽,賦予情感。不同人感受不同。這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