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膠片相機不是已經被淘汰了嗎?
17
回覆列表
  • 1 # 陳力39

    照像你喜歡過程還是結果,跟很多事情一樣更多的是關注純粹的過程,就像手錶,明明石英更準,除了裝b,很多人還是喜歡機械錶

  • 2 # 尼古拉斯小咖

    沒啥好不好,就是自己喜不喜歡而已。

    1、裝逼。所謂眾人皆黑,而我獨善,則可得人心;眾人皆善而我獨黑,則可得利益。在手機拍照,數碼橫行的年代使用膠片機,就是特立獨行的裝逼典範。

    2、牛逼:如果用普通膠片機拍出光色俱佳,架構合理的精彩照片,那絕對是審美和技術的綜合實力體現,是頂級攝影大牛的象徵。絕對不是用軟體p圖的那些攝影師能比的。

    3、炫富。在數碼產品爆炸的時代,能買到的膠片機已經不多了,很多都成了限量版。貴的離譜,比如最貴的膠片機,生產於1923年的徠卡0 系列,全球只有23部,拍賣價格達到277萬美金。至於為什麼這麼貴,肯定不是它拍照效果好,而是作為收藏品的文物價值。

    4、保守經典。這些人可能年齡在五六十歲以上,數碼產品不會用,也沒心思學,手裡頭有之前的老式相機,就一直用到了今天。不過膠片不好買,得委託自己的兒子孫子網購啦。

  • 3 # 野豬男的春天

    很多喜歡用膠片相機的多數是用的萊卡相機膠片版本的,因為膠片版本的萊卡價格相對便宜點,而且就算二手販賣也比較保值,追尋復古情懷和提升文藝範而已。

  • 4 # Issaco31935716

    我09年讀大二的時候買了我人生的第一部單反,是美能達X700+50 1.7鏡頭,價格680元。究其原因,是當時窮!但後來,喜歡用膠片機的原因是對比數碼,特別是半幅數碼,成像效果好多了!不用p就很有feel。

  • 5 # 途中的陳叔

    其實我覺得這跟個人的審美有關,膠片相機所代表的就是一種復古懷舊的思想,膠片相機拍出來的照片風格有種復古的感覺,喜歡懷舊和復古風格的人自然也就喜歡用膠片相機。

    膠片相機顧名思義是用膠片成像的,代表著每一次快門都是經過思考的,曝光以及構圖也是一次性的,一旦曝光不好,就成了廢片,所以,膠片相機也更考驗攝影者的技術,這也讓在數碼相機和單反相機盛行的今天的攝影者想要去嘗試膠片相機!

  • 6 # 鐵齒銅牙紀大嵐

    實事求是的講,拋開相對於數碼的各種不便,用羅敦司得放大鏡在燈箱上看一張曝光準備,構圖一流的反轉片所帶來的滿足感是數碼裝置所不能提供的。

    只可惜膠片相對數碼來說太費事太麻煩了。洗印的成本也太高

  • 7 # 聞聲識影

    第一次認真對待相機是在2003年,那時上大二,開始學攝影課,老師給班上同學發了鳳凰205旁軸相機,作為教學道具。後來到大三下學期,每週要去暗房上課,不僅是學習沖洗放大,還要自己配藥水、畫膠片特性曲線,對比不同相紙特性。

    到現在想起來,那時的學習經歷對後來學習攝影技術、理解照片內容都很幫助。我覺得從膠片相機開始學攝影,能夠讓人更明白攝影原理,對攝影大師們的知名作品如何誕生、他們為何這麼拍也有更豐滿的認識。

    不過,數碼大潮還是不可逆地改變了攝影的方式。從研究生階段開始,雖然也會用學校的尼康FM10和勃朗尼卡中畫幅膠片相機偶爾拍攝,但學習和實踐的主力裝備已經是數碼相機了。到參加工作,我用單位的佳能1Ds Mark II 和 50 D和自己索尼單電,膠片相機漸漸都淘汰了,只留下海鷗4B雙反相機算作懷念。

    然而,2013年以後,我又漸漸發現現在的年輕人使用膠片相機的越來越多,不光是國內,國外的情況也是如此,市場正在恢復,竟然不少以前停產的膠片又開始重新生產了。自己也耐不住,又買了一臺奧林巴斯 OM 4 Ti,和一臺玩具相機Holga 120。

    為什麼還會有很多人,包括自己仍然喜歡膠片相機,我覺得除了情懷以外,膠片相機拿在手裡的質感和每個膠捲固定的拍攝張數是吸引人的地方。首先,現在比較市場上比較流行的膠片老相機,大多數經過歲月沉澱的好相機,做工紮實,比如我的奧林巴斯 OM 4 Ti 的機身用料、設計美感都要比現在大多數數碼相機好;其次,用膠片相機,不管是拍36張、16張、12張、9張,還是用大畫幅一張張拍,每拍一張照片都需要更多時間考慮光影、構圖和內容,適合慢慢體會你的拍攝物件。

    當然,膠片相機並不一定都是慢慢用的。以前廠商在推出新品膠片相機時,和現在數碼相機一樣,也追求連拍、追求對焦速度,那是因為要用它們來工作。而現在,用膠片相機來幹活兒的攝影師越來越少了,即使是廣告攝影師,數碼後背也成了絕大多數人的選擇。使用膠片更多用來表達和藝術創作,讓膠片相機的功能和作用也改變了。

    再比如2015年才停產的Holga,它的設計和銷售初衷就是當做玩具和遊樂場遊藝獎品,可是現在不少藝術家開始用Holga,不少文藝青年開始用Holga,享受一種玩樂不恭的創作和生活態度。Lomo的膠片相機產品也是如此。

    雖然大家喜歡用膠片相機的理由各有不同,也不排除有人就是處於各種目的純粹裝腔作勢。但是如果你喜歡攝影,不論是什麼規格的膠片相機,我相信都能從中找到不一樣的快樂。

    最後想說下成本問題。用膠片拍攝相比數碼相機,不是一次投入等待產出的事,而是要不斷投入,很多人會認為很費錢。不過,依我的經驗,如果只是一週拍一卷或者更慢,成本並不高。舉例來說,一卷柯達Ektar 135膠捲大約36塊,沖印一卷大約25元,如果每週一卷,一年大約3200元,再加上買各中檔135畫幅膠片相機一次性投入,如果這樣連續拍攝三年,花費在12000左右。如果你三年升級一部數碼相機,這個價不也只能買一臺入門全畫幅數碼單反。不過,在現在不拿膠片相機幹活的狀態下,這樣的拍攝量著實已經不小了。

  • 8 # 孬蛋哥

    要說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用膠片拍攝,我想原因肯定有很多,每個人喜歡的原因也不同,有很多“偽文青”喜歡買個廉價的135機器來裝高大上,裝與別人的不一樣;有的人覺得數碼相機雖然方便快捷,但是不利於用心去創作,畢竟在這部分人的心理數碼攝影就像是一頓快餐,雖然能解餓但是總覺得缺點兒味道在裡面;有的人則是喜歡膠片相機那種純機械的操作模式,覺得這樣的攝影方式很有儀式感;有的人則是喜歡膠片豐富的色彩和故事感。總之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理由。

    我喜歡膠片的原因連我自己也講不清楚,我只知道從小就喜歡照相機這個神奇的東西,在哥哥的自然課本上了解到小孔成像之後就徹底迷戀上這個傢伙。但是那時候家裡窮,根本買不起照相機。當自己有能力購買相機的時候膠捲基本上快要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我還是如願以償的購買了幾款自己喜歡的機型。

    下面說說我為什麼喜歡使用膠片拍攝

    我平常使用120規格的相機比較多,用6X6格式的機器拍攝時一個膠捲只能拍攝12張,使用645格式的機器也只能拍15到16張,而且一個膠捲的價格都在二十多到三十多塊錢,反轉片更貴一些。這種時候你就會特別認真的去拍攝。仔細的用眼睛去尋找值得拍攝的景物,包括構圖、估光、估焦等等技術,這樣對攝影技術的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就是我們在曝光的時候要考慮到什麼樣的曝光組合才能得到一張密度合適的底片,因為這關係到後期暗房放大,只有一張曝光完美的底片才能在暗房製作的時候充分發揮後期的優勢。

    如果在拍攝時忽略了某一個環節,導致曝光不準確,底片過厚或者過薄都是非常讓人沮喪的。不過這也是膠片攝影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它的不確定性讓我們更加小心仔細的對待每一次拍攝,畢竟每一個喜歡膠片攝影的人都不希望一個期待了很久的鏡頭,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化為泡影。

    膠片還有一個更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固有的色彩和故事感,數碼照片就像一杯啤酒,剛開啟它的時候它讓你感覺清爽、甘冽,但是時間一久就索然無味了。而暗房中放大的照片就像一瓶精心釀造的白酒,放的越久越是醇香。當我們翻開家裡珍藏了幾十年的老相簿的時候就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了。

  • 9 # 6501925770藍色矢車菊

    我認為喜歡懷舊的人士,有高雅品味的人,喜歡藝朮創作追求生活質感的人,喜歡老式而精密的機械光學攝影器材而且又對前人的充滿智慧的人,對此心中滿懷敬意的人,就非常喜歡用這種古典方式拍攝畫面,留下那永恆的瞬間。 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就堅持用傳統的膠片來拍攝他的電影,還用黑白膠片拍了《辛德勒名單》。用電影膠片拍電視劇《兄弟連》和《太平洋戰爭》這些都是不朽的作品。我還認為,前人的技朮與智慧是可以和新科技技朮並存的。這個不奇怪。

  • 10 # 龍族ELL

    膠捲相機給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記憶 不得不承認科技的發展 讓更加便捷高效的數字相機取代了它們曾經的地位 截止到2006年底 我用心愛的美能達a7拍完了最後三卷 從此告別了膠捲相機

    前幾年我還時不時把珍藏的老相機拿出來拍上一卷 讓自己回憶曾經取景~聚焦~思考~取捨~改變構圖~調節曝光~拍攝 放慢節奏 幾分鐘才拍一張的節奏 數字化讓我們的創作變得浮躁 大量拍攝後海選 往往還沒有以前的慢攝影來得高效

  • 11 # 黑白心無痕

    估計是小時候很適應膠片機 而且這個很好玩 譬如沒有電池的老機器拍照只能靠自己 再玩玩暗室 生活美好啊 有滿足感

  • 12 # Lucky62320006

    喜歡用膠片機拍攝,首先必須對機械,光學,化學等學科知識比較瞭解。從裝膠捲那一刻開始就充滿了神秘感,其次更需要攝影的基本理論做支撐,入門的門檻就比較高。另外每卷張數是有限的,每按一次快門都是要考慮好很多因素的。拍完了沖洗膠捲,洗照片。那樂趣那期待。不是數碼機拍照可以體驗到的。不像現在什麼人只要有錢買個單反就以為自己是攝影師啦。其實現在的攝影已經變味,全民拍拍樂而已。

  • 13 # 電影膠片使用者

    本人從66年 開始接觸膠片相機,50年的操作實踐,使我體會到,與數碼相機相比,使用膠片相機拍照,技術性更強些。從膠片的安裝(尤其是6吋、8吋底板),到相機的設定調整、拍攝;底片的沖洗、修理;以及照片的放大、洗印、上光 等等,每一步都必須仔細、認真,每一環節都不可疏忽大意。

    每一幅尚好的照片的完成,都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精力。但它卻煥發了我無比的成就感,使我感覺非常快樂!所以至今,我仍樂意使用膠片相機。雖然很麻煩,但其中卻是樂趣無限。

  • 14 # 於鴻雁老於

    因為使用膠片相機能給您帶來三大收穫:

    1、提高認真思考能力。2、鍛鍊指揮調動能力。3、個性復古情節。

    我們逐個來說:

    1、提高認真思考能力。

    如今數碼相機非常普及,再加上手機拍照的便利,每個人都像端起了一杆永遠打不完子彈的衝鋒槍,對著任何物體都是一通胡亂掃射。攝影者常比喻為“撿到筐裡都是菜,回家再說愛不愛”。這種照相模式容易失去對景物關係、人物關係以及各種內涵的認真思考。

    而使用膠片相機就不同,膠片相機成本非常高,從按下快門到沖印底片再到擴印照片,都需要真金白銀的付出。所以在按一下快門以前就要有一個認真的思考過程,需要仔細觀察周邊的環境、主體的位置、個人的表情等等;如同在電影中看到的刺客帶著步槍埋伏在特定的位置,準備對總統行刺。與之相比,數碼相機就像是土族武裝衝進仇人的村莊,拿著衝鋒槍一通亂掃,再跳上汽車走人。所以膠片相機在按一下快門,大腦被迫高速運轉從而提高了認真思考的力。

    2、鍛鍊指揮調動能力

    由於膠片成本很高,攝影師在照相時經常要對主體進行調動,這就需要攝影師充分展現指揮能動力;相當於電影導演,指揮拍攝出一部來之不易的大片。

    3、個性復古情節。

    30年前,拍攝者都挎著膠片相機,拿著數碼相機的人很牛、很潮、很先進。現在都使用上了數碼相機,如果您挎著一臺膠片相機,反而會很牛、很潮、很復古。

  • 15 # rita最晴天

    1、膠片照片色彩奇特

    數碼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而今天很多人重新玩起膠片相機,和膠片相機有其固有的特點有關係,膠片的色彩濃郁且有特色的風格,相比數碼相機的直接拍攝效果要更吸引人。這使得很多有膠片情懷的人還很眷戀,又或者是從來沒有玩過膠片相機的攝影后輩覺得新奇而玩起膠片相機。的確,膠片的色彩風格是很多人追求的,即使是數碼照片後期也要尋求那股味道。

    2、中、大畫幅相機玩膠片機更實惠

      其次,膠片相機還可以更輕鬆地實現135相機以上相機規格的的使用。在數碼相機領域裡面,我們常見的相機都是以135相機為標準,全畫幅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頂配感測器尺寸,實則不然。在135相機之上還有中畫幅、大畫幅和寬幅等相機規格。這些都是根據膠片尺寸來設定下來的。數碼相機也有更大畫幅的產品,像商業拍攝常用的中畫幅,就是感測器比我們常說的全畫幅規格更大的產品,但是動輒數十萬元的價格顯然不是普通玩家可以接受的,那麼重新用上膠片相機的中畫幅或者大畫幅相機可以體驗一番大幅相機的魅力。中畫幅相機一般是6x6cm規格,也有6x4.5cm規格,和擴充套件的6x7cm、6x8cm 6x9cm、6x12cm、6x17cm等規格,大畫幅起步是4x5 英寸,還有5x7英寸,8x10英寸以及更多沒有規格但是非常大的自制底片,這類大得可怕的底片,搭配使用的裝置也往往是特製的。135規格以上的相機,可以獲得更出色的景深效果,細節表達方面也更加從容,也就是數碼時代講的解析度更高。大畫幅的底片尺寸巨大,正片膠捲的話甚至可以直接觀看,無需沖印放大操作。還可以當做幻燈片投影出來。

    對於很多朋友來說,玩中、大幅相機純粹是玩個過癮,並非要用來拍商業片或是別的什麼增值的用途,所以買數十萬元的數碼器材肯定不是靠譜的事情,即使是租用也價格不菲。如果真的要玩中、大畫幅的相機,膠片相機是更划算的選擇,數千元到一萬出頭的水平已經可以買到很多不錯的中畫幅相機,無論是單反還是雙反相機都能有不錯的可玩性,對於這些使用者來說,使用中、大畫幅的相機的過程才是最大的樂趣。

    3、玩膠片相機更顯文青文藝青年都在幹什麼,當然是幹一些和當下的一些主流不太相符的事情以表現自己的個性。那麼玩起膠片相機,也是一個文青的事情了。帶著各式各樣復古的膠片相機,可是要比新潮的數碼相機更有回頭率,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即使是不拍膠片照,光是拿膠片相機當道具,拍出來的照片也更亮騷一些。我覺得這是玩膠片相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膠片相機的尾聲

      雖然玩膠片相機被當作一種時尚而興起,但也不能因此而再次崛起,相機廠商早早停產了膠片相機的生產,所以當前想要玩膠片相機,通常情況下都是跑二手市場購得的,而作為膠片相機的關鍵耗材,膠捲的產量也非常少,並且膠捲也逐漸停產了,數款我們熟悉的頂級膠捲型別都已經宣佈停產了,未來我們可能還可以看到膠片相機,但真的沒有膠捲供大家消耗了。

    支援膠捲沖洗的照相館越來越少

      除了膠片相機和耗材難買以外,膠捲的沖洗也成了難題,因為主流的照相館早早已經不提供膠捲的沖印服務,所以只能有特定的幾家膠捲沖印的店去沖洗膠捲,這些店很多也是隨著膠片拍攝的興起而重新登場,因此數量上還是稀少的。沖洗膠捲很不方便。

    數碼化後的膠片照,明暗細節丟失嚴重,層次過渡分化,效果遠不如膠片實際效果

      另外,膠捲沖印完畢後,也已經不能像過去那樣,透過顯影、定影等方式輸出照片,而是先透過膠捲底片的掃描,使其成為數碼照片後,再進行數碼沖印,掃描的過程中,膠捲的舒服的過渡效果、寬容度方面的優勢被一刀切,即使是再好的掃描器也很難還原膠片真正的效果,本質上已經不是膠片相機的傳統輸出效果。所以現在很多人玩膠片相機也不去沖印照片,而是直接掃描成數碼照片,然後分享給朋友。可以說玩膠片相機本質上還是用玩數碼相機的方式,拍攝膠片照片已經是名存實亡。當然不排除有一些老玩家堅持膠片拍攝,並且自己親自完成顯影的過程,可惜這只是少數。

      總結:從廠商的決策來說,膠捲的滅絕是可以預見的,那麼膠片攝影也不是一件長久的事情,目前由於膠捲短缺的緣故,膠捲的價格已經是漲到天上去了,而且膠捲又是有有效日期的,過期的膠捲達不到最好的效果。成本一高,很多人也都不堅持玩膠片相機了。當然也有其他原因不繼續玩膠片相機的,就像我一樣,雖然有哈蘇中畫幅相機和膠捲,但是因為體積大、重量重,而且還必須背腳架出去拍攝的緣故,嫌累嫌麻煩也就不用了。膠片相機退出舞臺已久,因為膠片迷的依戀堅持至今,而它消亡的那天,似乎非要這麼絕情。往後膠片相機也只能寫進歷史書了。

  • 16 # 攝影講習所

    膠片相機沒有被完全淘汰了啊!現在市面上還有新生產的膠片相機及其附件,也有一小部分人在使用膠片相機和熱衷於傳統攝影方式。膠片相機只是從實用攝影影領域中退出來了,因為數碼攝影這種先進的攝影方式的確具有極大的便捷性,人們選擇數字化攝影方式用於生活和工作領域是攝影的進步。膠片相機和膠片攝影目前幾乎全部轉向為藝術創作領域,135相機幾乎沒太多人使用,120相機和大畫幅相機是玩家們的主要工具。

    大家之所以選擇使用膠片相機主要還是從膠片與數碼之間的區別上著想的,儘管數碼攝影有很多優點,但是也不要忽略了膠片攝影的特性。首先,膠片和傳統相紙具有非常好的儲存性。它們都是由金屬銀構成的影像,影像的穩定性極好,在博物館的環境中可以儲存300年不損壞,是很好的被收藏標的物。

    其次,貫穿於膠片攝影的全過程是一整套拍攝於暗房製作的手藝活,尤其是暗房工藝,如果沒有一二十年的歷練是不可能製作出優質作品的。複雜的工藝和繁瑣的勞動也使得傳統攝影本身的含金量極高(膠片攝影相當於滿漢全席,數碼攝影就相當於快餐盒飯)。再次,伴隨數碼影像的軟體開發,似乎每個人都可以製作出“好看的”照片,每個人都可無所不能地修改著照片,我們好像能夠看到數碼攝影的盡頭。傳統攝影恰恰能在藝術創作表現領域給我們提供更多的表現方法和呈現手段,用電腦打字和用毛筆寫書法之間的差距也就好比是數碼攝影與膠片攝影的不同之處。

  • 17 # 凡是宜昌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用膠片相機?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膠片攝影。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是情懷,一方面是從器材的成本。從情懷來說,膠捲的高成本,不可逆使得人們在拍攝的時候有著比數碼拍攝更多的考慮。每一次快門都經過充分的思考。當我們開啟膠捲沖洗出來,大量的經過思考的影響一下子湧現出來的時候,讓人覺得眼前一亮。於是讓我們覺得膠片似乎比數碼拍攝有著更大的魔力。

    另外,數碼膠片,特別是黑白膠片有著比數碼膠片更大的寬容度,而銀鹽感光是非線性的,似乎比數碼來的更有溫度,所以有一批愛好者非常推崇膠片拍攝。另一方面,雖然科技在不斷髮展,但出於商業化的考慮,一臺全畫幅相機依然是十分昂貴的,可是任何一臺膠片相機都是全畫幅的,便宜的一百塊就能拿下與此同時全畫幅則要1萬塊。價格差距更大的則是中畫幅和大畫幅。目前為止,就算是中畫幅的數碼後背依然十分昂貴,更別說是大畫幅了。

    所以膠片目前仍然是解決畫幅問題的最佳方案。綜上所述,膠片仍是很多人的選擇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最重要的是大家有一種復古情節,能夠回到初心,找到把玩攝影技巧的樂趣,特別是傳統機械相機和傳統暗房的技術審美,讓攝影的節奏慢下來,讓照片變成銀鹽的物質,變成一種有溫度的東西,而不是在電腦裡的數碼檔案。

    所以目前有很多數碼相機也在模仿機械相機的復古外形,也有很多相機生產一次成像的拍得立,拍了可以立即出照片的相機,都是大家對膠片相機難以忘懷的情節的表現。

  • 18 # 熊道森Bearsce

    這個問題感覺屬於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之前做過一篇文章,總結了攝影師選擇膠片機的理由,雖然有點雞湯,但是可以和你分享。

    1.它讓你捨不得按快門

    很多時候用數碼相機不介意按下快門,連拍的時候20-30張照片就過去了。但是用膠片的話會有一種不自然的不捨得。買拍一張之前要思考下,是否值得按下去。出片少也有好處,就是不用從幾百張照片中挑出你想要的照片。

    2.照片有儀式感

    現在也有攝影說這種話,就是好照片一定是要打出來的。數碼照片雖然拍了很多,但是都存在硬盤裡,但是你會想一下小時候洗出來的照片,觸控一下相紙的質感,你覺得那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

    3.特別省電

    電池應該是數碼相機的命脈,就算再省電也簡直不了連續拍攝好幾天。但是很多膠片相機是純機械結構的,不需要用電。在默寫嚴苛環境,比如登雪山、荒漠的情況下可靠性更高。

    4.難忘的膠片色彩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膠片拍出的色彩就是好看。這是因為無數膠片廠商,大道柯達、富士在膠片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對於不容膠片有不同的配方。自然有不同的顏色傾向性。富士目前的膠片相機就主打膠片模擬系統。那何不直接去拍膠片呢?

    5.膠片相機並不昂貴

    這也是一部分文藝青年選擇膠片的原因,因為二手的膠片相機真的很便宜,背出門很有逼格。就算徠卡這樣的奢侈品牌,他們的部分膠片機價格也只有目前數碼相機的十分之一。

    6.與別不同,有話題性

    這個層面依舊有些裝逼,就是“我是個膠片攝影師”,很吊啊……但其實膠片的後期維護成本比數碼高得多。

    7.因為不完美

    目前你看各個影像媒體的新品評測,都會說畫質多好,引數操控多牛。其實在膠片的角度說,還是以玩為主。比如Lomo的漏光其實是一種光學瑕疵,但是好看

    8.不確定性

    明顯,膠片拍完無法回看。而且把照片洗完拿回來就像開啟潘多拉的磨合,或者薛定諤的貓,你不是知道會看見什麼。有可能是驚嚇、也可能是驚喜。

  • 19 # 老崧籽

    並沒有很多人喜歡用膠片相機。

    1,喜歡膠片相機的,大家只是玩膠片相機,注意力並不在攝影本身。多數玩膠片的人平時隨拍的時候也是用數碼的,只是在創作或把玩時才用膠片拍幾卷。

    2,旅遊時從來看不見膠片相機。就算老法師們,真的要外出拍片子了,還是會用數碼,膠片只是偶爾公園拍拍,圖個樂。

    3,只有某些真正搞創作的職業攝影師才在用膠片相機。這些人在用特殊畫幅搞創作,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用,而不是玩。這類人太少了。

    本人就很喜歡膠片相機的,純粹就是喜歡相機本身的那類人。

  • 20 # 世紀影片製作

    數碼時代雖然已經來臨, 但膠片相機依舊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許多老攝影師在數碼相機有著諸多優勢的情況下,依舊用著膠片相機。膠片相機的魅力到底有哪些魅力呢?

    膠片成像色彩獨特,彩色膠片相機拍攝出來的照片色彩更為獨特。膠片對色彩的識別程度與機器不同,有時用膠片相機拍攝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多常玩數碼單反相機的朋友看到掃描後的膠片相機圖片,都會以為是後期調的,但其實不然。膠片成像獨特的色彩體系是老攝影師喜歡它的原因之一。除了彩色膠片相機外,還有黑白膠片相機。與數碼單反相機拍出的黑白照片相比,顆粒感更強,黑白膠片相機膠捲的寬容度沒有數碼相機高,所以對一些亮部或暗部的區域細節有缺失,這樣顯得黑白對比感覺更為強烈,耐看。

    大中畫幅的膠片相機價格更便宜。攝影師對與影象質量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大畫幅相機中畫幅相機無疑成像質量很高,由於膠片相機的大時代已經過去,許多黑白相機紛紛降價,便宜了許多,而大畫幅中畫幅的數碼單反相機,很貴,動軸十幾萬的價格即使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也吃不消。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膠片相機。

    膠片相機是一種情懷,許多老攝影師年輕時沒有數碼單反相機,只有膠片相機,膠片相機做為陪伴他們青春年華的夥伴。他們已經對膠片相機成像的控制很熟悉了,好像已經是自己的夥伴一樣,膠片相機已經成了情懷

    有許多年輕人也喜歡玩膠片相機,因為膠片相機顯得逼格高,更文藝。

    以上就是我認為的膠片相機還有許多人喜歡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反選入門級全畫幅還是非全畫幅的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