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是崔哥好還是導演好
-
22 # 大眾主流媒體文化研究
當今社會 誰得輿論誰得天下!媒體稱讚一個人 總是用“某某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 人們甚至不知道這人的名字 但這人的名字出現多了 自然就潛移默化了。 媒體甚至直接回避這人到底火不火 直接來一個 “為什麼某某某這麼火?” 出現的次數多了 你自然也潛移默化了。包括這篇文章 ,仔細看看這標題,其實都是一個型別!
-
23 # 戴林君
不存在過譽這個說法,老實說,之所以主流媒體屢屢把他們放在捧的位置上,是希望他們代表的正能量能夠得到宣揚,對社會上的心態和影響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發展。 他們這種 “捧”的本身,並不主要是為了“譽”,更多的是為了給主流群眾樹立更美好的三觀、把心態往健康的方向引導。 所以,這種行徑我認為是應該支援的,不存在“過譽”一說。退一萬步來講,即使今天沒有他們四個,也會因為相同的原因捧其他人起來,社會上之所以要樹立偶像、之所以有明星,其本來目的就應該是在這裡,與捧起來的這個人具體是誰無關,關鍵是,他代表的是怎樣的一種意識流,對主流人群的心態和意識有什麼作用。
-
24 # 太能描
一個好演員,總會有他的作品被人們記住!那些一直被大家翻來看去的作品已經說明了一切,好作品過多少年依然是好作品,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這是一個演員努力付出的成果。不需多說什麼,答案已經很明顯了。一個好的演員,人格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
25 # 銳影Vanguard
過譽這詞怎麼衡量才算呢?
我覺得對於當下的娛樂圈來說,他們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陳道明與李雪健、王志文、陳寶國、張國立四絕,乃或其他大多數演員不同的是,他是一“表達型”的演員,他的演出兼顧了角色塑造和自我表達。《冬至》裡,陳道明演陳一平,如果只是演一個庸懦膽小的普通人的轉變,其實也不過如此——或者說,這樣的演出,哪個演員都可,何必陳道明?陳道明演這個人物最後就透出陳道明的獨有理解和思考,他有他作案後只那一次流淚的孤傲,他有他內心深處的目無餘子,他有他深夜曠野魔笛裡浩渺深藏的魔念——這是專屬無他的,這才是“陳”一平,塑造人物到此境界才真能稱“藝術”。這是陳道明入骨沁髓的味道。
汪涵在臺上,他是遊刃有餘的湖南衛視當家主持,妥帖、老到,帶來無數歡笑;臺下,他是面面俱到有口皆碑的好男人,唸佛、喝茶、看書、練字。他染盡人間煙火,卻不為俗塵所擾;他嚮往散淡閒適,但仍有現世悲歡。不管如何評價,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實屬不易。
黃磊,黃小廚,神運算元,黃老師,這幾個標籤就像看到了他的人生一樣。黃磊一直順著自己的想法活著的,對自我保護形象和珍惜不是特別在意。他對於影視圈的物慾橫流這個東西,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就像他投身話劇和教學生並不會產生很大的效益,但他還是這麼做了。雖然近期也有網友說人設崩塌問題,但是他絲毫不理睬,我想這恰恰也是他的智慧所在。
胡歌在自己最紅的時候,不忘自律,不忘自省。他多次提及林依晨曾對他說的那句話:演戲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胡歌很認同這句話,也在用他的行動來踐行這句話。
作為觀眾,我們當然希望看到明星不管是演員也好,歌手也罷,亦或者支援人,都可以有認真的態度去對待,這樣才會出現優秀作品。
回覆列表
確定的一點,對他們真實的文化修養讚譽是過了,在演藝圈中憑的一是捧你的後臺人物、一是哥們式的朋友圈能量、三是對媒體能量佔有率,這決定了你的所謂形象、粉絲及正負效應轉化。此四人若稱圈中才子,實缺淵博;若稱專家,尚不能曰深厚;若欲引領,尚少創意與個人突破;若稱泰斗,誠可笑也。但他們正在逐漸成為業界標杆式人物,尤其陳、汪二人。黃胡二人不足以論道,小生而已,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