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他們這是什麼心態?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859480207子曰

    不客氣的說,其目的主要是想表現自己,針對一句上聯或者是一句下聯,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像審題一樣,做出自己理想的對聯最好,如果覺得出的聯不太合適,可以提出一個良好的建議,以圖共同進步,說那些平仄仄平有什麼意義,聯友關注的是你出的聯。只是我自己一點看法而已,沒有惡意針對誰?如不幸言中了哪位,純屬巧合。

  • 2 # 艾雨曼半仙

    尊敬的一見傾心友及各位對聯愛好者(噴子請繞道),對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是民俗文化。最早起始於民間鄉約里老對等句話,也就是對方出幾個字,對幾個字,是一種文字遊戲,文盲也可根據當地語言對,可見於文字形成初期,如甲骨文中,風后,天乙。一直到五代十國後蜀蜀主孟昶寫了″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的新春祝福語,人們認為這是最早的一幅對聯。當時文人墨客在對等句話基礎上(字數相等),加上了詞性相對,意義相聯的最早對聯模型,元明時期文藝的繁榮,各地對句加上了本地讀音來對對子,如明朝以南京話為讀音,來規範對聯的字韻,清朝以瀋陽話為讀音來規範字韻,從《聲律啟蒙》《詞林正韻》《廣韻》可見一斑。由於元曲興起,在明清時期,在字數相同,詞性對等的基礎上,又加上律聲要相合節拍能同的節律相合,律聲相合,就是出句的詞如讀聲大,那對句讀聲就細,輕,(也就是上聲入聲平聲去聲等)上句是兩連讀,那麼下句也要兩連讀,這就是合節拍。中華地大物博,各地讀音不一樣(如川話,粵語…),又有遠古韻,秦韻,唐宋韻,明清韻…這都是古韻,有的與現代讀音相同,有的不同,如″竹"明韻就讀聲重(仄),所以有人要寫″古仄"。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規範了各地讀音,以普通話為漢語讀音,對聯在語言學家,民俗文化傳承者,國家有關部門的共同認識下,規範現代漢字讀音為四個音調,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這就是平仄的來歷。同時,各位大家共同規範了對聯六大要素,字數相同,詞性對等,意義相近,平仄相對,節律相合。所以有人出句要標明出句拼音的平仄(也就是一二聲,或三四聲),這些人是根據對聯要求標明平仄的,是屬學者型。初學者,可以在詞性對等,意義相近基礎出上"意對",不要拘泥於平仄,也不要反對平仄。高手,也不要刻意沉溺平仄,如意境高,平仄也不計較!好多妙聯平仄就不合,結果傳頌千年。最後,以南懷瑾大師一聯獻予各位友友:

    讀書千年 不外功名利祿

    證道萬里 終歸詩酒田園

  • 3 # 十五的月亮78189988

    有些人對對聯,平平厭厭厭厭平平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華,對聯的方試確實很講究,主要是看押韻,有很多對頭尾都是平聲的,這樣的對聯自古以來都有的不是現在人才發明出來的,有些對聯頭一個字是一二聲也就是所為平聲,,尾字第聲三四聲也就是仄聲。別人對頭第一個字是平和尾字是平聲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對,如果頭字是平聲尾字是仄聲的,你對他的對聯時的第一個字應該是仄聲尾字是平聲。

  • 4 # 斌斌小喇叭

    首先我要批評一下題主,你提這個問題又是什麼心態呢?那是在你的眼裡“平仄”等同於廢話。

    對聯本來就是一個雅俗共賞的文字遊戲,大家享受的是這個思考的過程,腦海裡會呈現很多的內容來對一副對聯,既然大家都來對對聯,心裡難免會比試,吸取別人的精華,對比自己的不足。

    說到“平仄”,這個簡單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你可以不懂平仄而去對對聯,你得到的是一點享受,而人家在意平仄的人,人家得到的是更多的享受。

    至於題主說的心態問題,一副對聯不輸房子不輸地的,他們還能怎麼著,他們最多得瑟得瑟,你要太在意這個就是你的心態問題了。

    多看看,多學學,學的多了總是沒有壞處,你要有把他們比下去的心態,融入進去,你就不會說平仄是廢話了。

    以後千萬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了,別人不會高看你一眼的,拿出實力來讓別人閉嘴。

  • 5 # 墨劍搗古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本人喜歡玩聯,也儘量遵循聯律規則。並不喜歡在對句的時候引經據典,反覆囉嗦平仄聲律,上聯的出處之類。自己又不是什麼人物,寫了不一定有人叫好,而增反感。我覺得懂聯的人不用多做解釋,不懂的人就讓他做“三不知”得了,懶得解釋。何況詩詞格律這類學習資料在網上隨便搜搜大把的,不需我等勞心。別人想學的他自然會去尋找學習,如果他不想學,偏不按套路出牌也無可奈何。一般進過詩詞對聯群的人都懂的一點對聯知識,如果某人想認真去學習瞭解的話可以去取取經。 多說無益,君子自便。

  • 6 # 燕山居士10

    是你不懂還是廢話?作詩詞寫對聯都要韻調,就是歌詞也是要有韻調的,唱歌要分7個基夲調然後有高低音共21個調,如果都是1這一個調那還叫唱歌嗎?還好聽嗎?每個人的名字也要有平仄才聽起來好聽的。不說了你自己悟去吧,不要把無知當真理。

  • 7 # 眾口一矢

    可能是平平仄仄就是伉儷情深,但是有時不好做到,好象我賦詩一觸既發,遇景而定,我覺得還是盡力保持。比如有更好的對子,那就通融一下。也不是不行。

  • 8 # 朝陽208035716

    做對聯時標示平仄,是這樣的:1,看出句平仄韻律是合規,然後根據出句的韻律做出對句的韻律。2、顯示平仄是為方便讀者一目瞭然,無須再探對句的字詞是平是仄。3、有利於初學者學習。4、平平仄仄是對聯的基本要求,對聯的出句和對句完全符合對聯的要求,才是一付工整的對聯,如平仄略有出入、詞性不甚相對,但意思相近,語句朗朗上口也是好對,稱為寬對。

    對聯與詩詞有共同點,即都講究音韻、平平仄仄,但對聯與詩詞也有區別,詩詞是抒發人的情感的句子,在符合詩歌韻律的情況下,揉進作者的思想情懷,抒發了個人的感情,因此,寫詩在用字用詞選擇時,詞性擴充套件很大,甚至下句的詞性與上句詞性毫無關連,比如:鐘山風雨起蒼黃,而下句:百萬雄師過大江。百萬與鐘山、風雨與雄師、大江與蒼黃,均毫無關聯。寫詩可以這樣做,對聯就不能這樣了,鐘山是名詞要對一個名詞,比如:鼓樓,江水這樣的字詞,它的詞性擴充套件有所限制,要與上句詞性相關相近和相對才行。名詞要對名詞,數詞要對數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全部合乎要求的,才叫工整的對聯。現在有的朋友把對聯和和寫詩的區別混淆了,把對聯等同與寫詩,重意境輕韻律,上聯尾字仄,下聯尾字也是仄,有很多出聯明明是下聯,還在求下聯。

    對聯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遺產,我們都是在學習和繼承,我們只有在學會和掌握了對聯的基礎知識後才能尋求突破,追求更高的文化藝術形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則的,日月更替,四季輪迴,人世人倫,道德法律都是規則,任何一點發生錯亂都是災難都是違法,作為一個人,不願遵守社會秩序漠視法律法規,想胡作非為必然會受到天的懲罰。

  • 9 # 吾才是傻瓜

    答:因為他們是南朝沈約與南宋劉淵的祖孫後代,當然要祖祖輩輩傳承下去的,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難怪人家才華橫溢,不在對聯添些平平仄仄,又好象對不住你們似的,好了,講多了,不是他們的廢話,而是我的廢話得人嫌了。說了這些對什麼人如有得罪了,敬請讀者諒解為盼。

  • 10 # 越來越好能量俱樂部

    對聯,對聯,主要講究的就是“對”!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

    這個從《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開始就能發現,最主要的除了字數相同外,還有一個就是一定要“押韻”。

    所以從詩、詞、曲,到現在的歌詞等,都是講求押韻,這樣既能好記,也能方便在民間流傳,畢竟過去就是靠口碑營銷嘛!

    試想一下,如果你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白”,明顯就覺得讀起來不順溜了。

    所以這個不僅不是廢話,而且是幾千年來留下的道。

  • 11 # 老蛇正宗

    我想講幾句,中華文明已歷五千年,而時代的腳步始終如滾滾長江之水奔騰向東不復回。歷史的發展是飛快的,我們要與時俱進,跟上歷史的腳步走。對於對對聯,在悟空問答的聯友們,大多數都是業餘愛好者,而裝置僅手機而已。欲寫一首非常畢恭畢敬的古體(格律)對聯,是有困難的。除非他們普通話很標準,否則要對平仄,要選詞遣字,僅靠手機作為工具的聯友們是痛苦的,是嚴苛的,也是不公平的!

    另外對聯本來就是大眾文化,來自於基層的貼門對聯,大多數都以白話為主,而且用流行語,泊來語,網路語的為數不少。如果要嚴格執行唐宋格律,那麼問答平臺將成為陽春白雪和者蓋寡!

    另外,對聯本來就有多種形

    式,如詩聯,白話聯、迴文聯、疊字聯、數字聯等……我們應與時俱進使對聯成為大眾文化,可以嘗試多種形式,多種品種百花齊放。以各群體的喜愛,而進行群分類聚。達到百花齊放,大眾參與繁榮對聯的目的,為對聯的發展有所作為。

  • 12 # 詩詞客今夕何夕

    從你提的問題可以看出,你根本不懂對對聯的要求,或者僅僅知道些皮毛。參加對對聯的很多人跟你一樣對對聯一知半解,從他們對對聯的水平可以看出來。當然有些出對聯句子的人也有對對聯一知半解的。想要學習怎樣對對聯,可以自己去問度娘。以後不要提類似這樣的問題了,只能顯示你對此問題的無知。

  • 13 # JohnTim2018

    題主屬於什麼都不懂的莽撞勇夫,起碼的規則變成廢話?大概已經被人批評過了。遵循一些規則,遊戲才能引人入勝,並把這項古代文人的文字娛樂繼承發揚。

    在中國大大小小的風景名勝、人文古蹟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對聯,它們為這些勝景增添了不少亮色。假如有人在對它們保護修繕的時刻,不慎把上下聯顛倒,那將會出現題主所想的不顧平仄的情形,立馬就大煞風景。所幸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沒有出現,說明起碼的規則大家都沒有忘記,都在小心翼翼地維護著。

    在一些電視春晚上,也會出現上下聯拿倒的場面,這樣玩,技術含量就垂直下降了。

    就像唱歌到了高潮一樣,上聯尾字為仄聲,下聯尾字為平聲,這樣才順暢,不然將會憋壞了。

  • 14 # 閒雲野野48

    是無自信的心態,表明自己的正宗。相反正是無知的說明!平仄是在宋詞之後興盛的,平仄本身就帶著上下句對應,有些人拿平仄當尺度而不尋求詩詞之豔美。丟掉了文化本質,歪解了標準的實質,真乃捨本求緣。有興趣重讀一下《夢遊天姥吟留別》,她的平仄什麼標準?好詩、好詞、好對自有歷史、大眾(包括後人)評價。越抬高自己等同於抜發自長,怡笑大方。

  • 15 # 劉長坤5

    謝謝不邀,樓上幾位老師說的都挺好的不再贅述,只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對聯是個雅俗共賞的文字遊戲,當然也是國粹是藝術,我本人就是當遊戲玩的,既然是遊戲當然得有規則,不按規則玩肯定沒人會陪你玩,當然你也可以自定規則,但你的規則會不會被公眾認可就很難說了。對聯有很多種玩法,比如無情對,流水對,最難的是詩鐘,要求工對,格律必須正格,還有時間限制。詩鐘又分好多格式比如七唱。如果你喜歡玩對聯就要深入進去,然後你會發現對聯並不是你有來言我有去語這麼簡單。

  • 16 # 儒道之主

    路過。見此問題,可以說是深感無耐。憑題中“廢話”二字,已可見提此問題之人有多無知:要麼自命不凡,要麼自以為是。我們東北有句話:一瓶不滿,半瓶晃盪。

    對聯大忌:三平、三仄尾,再看看又有多少犯了錯誤的聯吧。最誇張的是,曾見過一個七字聯:仄平平平平平平,求下聯。其它什麼:用動詞對名詞,用名詞對形容詞的,多了去了!不信自已去看,就七字聯這兩種(前兩種最為常見)聯律,十個答案,能有兩個符律的就已經是好的了。如此現象難道不應該說說平仄嗎?從哪能看出這是廢話?

    加上平仄,只是想告知不懂對聯的人,對聯的平仄是決定句子是對聯,還是普通散文句的原因!大多數人不懂平仄,卻去寫對聯,這隻會誤導人!加上平仄說明的文字,絕不是廢話!只有否定加平仄說明的人,妄評加平仄,才是真正的廢話!

    對於意境與聯律取捨問題,意境絕不可置聯律於不顧。有友曾說過意境多重要,這裡就不提了。諸位試想,連對聯都不是,還哪來的意境?意境又有何用?只怕再好的意境也只能淪為散句了。

    對於初接觸對聯者,若想有所提高,還是先把聯律搞清楚吧。若是僅為愉一時,大可沽名學霸王,亦無妨。我曾說過:意無止,律有界。

    對聯,本為雅俗共賞的一種文字遊戲。再俗,也應符律。傳承至今,又有幾副聯,不符律?諸位看不起聯律者,你比古文人如何?

  • 17 # 華中小隱

    悟空,你咋總說反話呢?答對聯可是要講平仄的哦!什麼叫對聯,就是對對子啊!平仄不對,還叫對子麼?不單平仄要對仗,平對仄,仄對平。還得對詞性,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主謂片語、動賓片語、並列片語、偏正片語等等,都得對應才行。比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對一行,這是數詞量詞對應。黃鸝對白鷺,這是形容詞名詞偏正片語對應。鳴對上,這是動詞對應。翠柳對青天。這又是形名偏正片語對應。再看平仄對仗,上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是:平平/平仄/仄平平。在第2、4、7字處,即節奏重點處是對仗的。僅黃字是平聲,白字也是平聲,不對仗。但這個非節奏重點的地方,可對可不對。整句是符合‘‘粘對’’的格律規定的。

  • 18 # 劉金瑞15

    小編提的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對聯愛好者思考、反省。他在這裡說每每答對就是平平仄仄是費話,一點也不過分,是善意的批評。對聯是什麼?對聯是中國文字最精練的語言,表達的是豐富、深遠、美好的意境。對聯源於詩詞、發展於詩詞、高於詩詞。作者作對、答對、如何考慮平仄,那是在自己家裡的功課,奉獻給讀者的應該是完美的對聯,而不是對聯的產生過程。

  • 19 # 無修2

    有寫五來有寫七!

    三言兩語弄玄機,

    九字八句無人管!

    打打鬧鬧真夫妻 。

    【自然些吧】

  • 20 # 侯爵一世大人

    三教九流,五行八做,各有各的規矩、門道,流行歌曲天后也來不了《打漁殺家》;世界首富不見得懂相對論。對聯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歷史傳統而悠久,沒有平平仄仄,也就沒了意境深遠。古代的對聯是文人墨客的遊戲,和詩詞歌賦一樣講究工整對仗。

    所以,平平仄仄是對聯的靈魂。沒有這個靈魂的不是對聯,是順口溜。

    但是,對於大眾來說,對聯挺有意思,但講平平仄仄就不免拘謹了,也限制了其娛樂性、普及和參與。而娛樂性和參與者的積極性是一種文化形式普及的首要條件,陽春白雪的“雅”顯然沒有二人轉的“俗”更為喜聞樂見。

    任何一種文化的興衰都離不開大眾的接受和普及,現代文化更離不開娛樂性,也就是有趣。對聯也不妨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個字可以寫出什麼樣的微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