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商務新觀察
-
22 # 睿思天下
1985年的時候,冰箱是高檔產品,而海爾砸的76臺冰箱也是一筆鉅款了。
當時一臺冰箱就要賣到2000多元的樣子,即使是成本,大概也需要一千元左右的成本,也就是說,如果算成本的話,當時76臺冰箱成本也達到了7.6萬元的樣子,而在1985年的時候,這些錢絕對是一筆鉅款了。
那麼當時的76臺冰箱,現在大概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我們下面來分析一下。
1985年的時候,一瓶茅臺酒也就是不到15元錢的樣子,現在茅臺酒超市特惠價格也要一瓶1499元了,如果按照倍數來算,上漲了100倍的樣子,也就是說,如果按照茅臺酒的漲幅來算,當時一臺冰箱1000元的成本,大概相當於現在的10萬元的樣子。
1985年的時候,當時的月工資平均下來,大概每個人也就是四五十元的樣子,但是也能夠一家人生活費用了。而現在,我們月工資平均水平達到了四五千元的收入水平。也就是說月工資大概上漲了100倍,如果按照月工資來算的話,可能當時一臺冰箱1000元的成本,大概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10萬元。
1985年的時候,當時的肉價,大概也就是1元錢一斤的樣子,到現在一斤豬肉大概30元一斤,大概漲了30倍。如果是按照豬肉價格漲幅來算,那麼當時一臺冰箱1000元的成本,現在大概值個30000元的樣子。
上面是按照工資,酒,肉等漲價的物品來算的,但是也有好多沒有漲價的物品呢。
比如1985年的時候,可能冰箱一臺要2000多元,而現在一般兩開門的冰箱也就是一千多元了,1985年的時候,一臺14寸彩電可能都要將近2000元,而現在一臺42寸液晶電視,也就是一千多元了。因此,如果是按照電器產品等來算的話,可能價格反而降低了。
綜上所述,當時張瑞敏砸的76臺冰箱,當時的成本大概是1000元的樣子,如果綜合算下來,可能到現在大概值個五六萬的樣子。
-
23 # LeoGo科技
我們看幾個資料,在1985年,中國國有單位的年薪是1148元,全國的年薪為1436元。我們按照12個月計算,以全國年薪計算的話,一個月的月薪在119元左右。不過,實際上在一些資料中,普通工人的月工資約在60-80元左右。所以,可想而知這筆冰箱的價值!
因此對於海爾張瑞敏能夠咂掉76臺冰箱,確實讓人感覺到驚訝和不解。事情的起因——
1985年,因為有使用者反饋,冰箱的質量有問題,因此在張瑞敏的突擊檢查下,發現了這批冰箱存在問題,一共有76臺存在問題,為了保證企業的信譽,也為了保證冰箱不會出現問題。
張瑞敏這樣說:
企業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來告訴大家可以生產這種帶缺陷的冰箱,否則今天是76臺,明天就可以是760臺、7600臺——雖然現在看來當時砸的冰箱確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對於海爾的發展來說是有利的,因為消費者會認同海爾,一個敢於咂冰箱的企業,注重質量的企業,就應該被重視。
回覆列表
1985年,張瑞敏砸的70多臺冰箱約為當時的6萬左右,平均每臺800元不等。其實,我相信題主想問的應該是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吧?也只有這樣比較,才能讓大家更有切身體會!
198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098.9億元,人均GDP為866元(1985年中國的總人口是10.59億);201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GDP達到了99萬億元以上,人均GDP首次突破70000元。
從GDP總量來看,過去的三十五年,中國的經濟總量GDP增長了100倍以上,人均GDP也是增長了80多倍。可見1985年的6萬元相當於現在的至少480萬以上。這也不奇怪,那個年代確實是“萬元戶”還屬鳳毛麟角的時代,比現在的百萬富翁都稀缺。所以,張瑞敏砸了70多臺冰箱才會受到關注,並起到了極大的震動和刺激作用。
1985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36元,2019年這一數字已經增長至4萬以上。當時大多數人的月工資低於100元甚至50元以內,現在大多數人的月工資高於2000元。
1985年,還在上小學的我記得一年下來的學費只有2元錢,一個冰棒2-3分錢,也就是1角錢就可以請五位同學吃一頓冰棒。而今1角錢就算仍在地區地上都未必有人願意撿起來,甚至可以說1元錢掉地上也不一定有人會撿……這主要是源於如今的1角乃至1塊錢根本就買不到啥東西。
1985年,買一臺冰箱800元至少需要普通工薪階層家庭一年以上的收入,足見這也是很多普通老百姓家庭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時候50元的月工資養活一家人,現在50元的日常生活開支中怕也就是一頓午飯錢。
總之,儘管那一錘子砸下去,讓海爾表面上的損失近6萬元,約相當於現在的480萬-600萬之間,但如果不是這一錘,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世界500強之一的海爾(最新市值近2000億元)。對於一個志在成為知名品牌的企業來說,信譽才是企業生存及發展之保障和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