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speranza1220
-
2 # Papapaa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之前的同事就是這種情況,他的獨生女就是紐西蘭留學,畢業後在紐西蘭安家,他女婿也是獨生子,他們兩口和親家都很支援孩子在紐西蘭定居。國內的形勢,說出來會被愛蟈人士噴死,可這是事實,誰家父母不希望子女們過得更好呢 ?
-
3 # 鄉關悠悠
孝不孝跟出國無關,你有退休金,身體不好才需要照顧,子女可以出錢請人,北京老太太有十多年透析史,活到八十多,子女也在國外!
-
4 # Dannah
我朋友送女兒出國讀書,我問她如果女兒在國外待著不想回國了,要在國外生活怎麼辦?她笑著說她自己喜歡就好。這估計是大部分父母的想法。希望讓孩子去見識,希望她們過得更好,給予多於索取。肯定也有父母是把孩子養大希望給自己養老的,但是大多數還是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想著要回收成本。所以為人子女的,不要把父母的付出看作理所當然了。
-
5 # 阿慧78644386
我最好的幾個朋友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在國外求學工作結婚了,他們的丈夫或女婿也都是獨生子女,包括我的兒子和兒媳婦。我不覺得這是不孝,他們有他們的選擇和生活。我們願意在國內生活就自己將來找養老院,因為我們自己完全能夠養活自己,還有一條路就是將來可以去到國外找兒女。在哪都是生活,就如同年輕人進城上學找工作,難道說父母必須讓他回到農村?不回農村就是不孝嗎?一樣的道理。
-
6 # 遛蹄的馬
成天說孝是傳統美德,睜眼看看電視裡的法制節目有幾個不是在講爭家產爭遺產不贍養老人?說一套做一天,掛羊頭賣狗肉似乎已經成了天朝特色的普世原則,而以孝的名義對子女的人生橫加干涉也讓為人父母者所謂的無私奉獻變了味道
-
7 # 浦璿
全部家產供獨生子女出國留學是父母已想好了為子女好,女兒嫁老外是她自己選擇的愛人,拒回國是她選擇自己要的生活方式,這跟孝不孝有什麼關係?子女長大了總要讓他(她)獨自飛翔,總不成把他們索縛在自己的褲腰帶上?不會把子女當作投資回報的棋子吧?人都是獨立的,相互尊重是必要的,不能把子女當私有財產。
-
8 # 觀潮聽濤5
這淡不上不孝,其實憑這點家底根本不能送女兒出國留學,這事責任在父母不在女兒身上,獨生女太寵報應,現在奧悔為時巳晚。
-
9 # 李四的日子
如果所有的付出都要求回報,那就不叫養育,叫投資,投資有風險呀。當你讓孩子看到了全世界,然後又要求她回到小籠子,不回就是“不孝”。這又是何其的殘忍。
-
10 # 宮長張
出國學習學成卻不回來報效祖國 是為不忠 只顧自己的幸福將年邁父母丟於國內孤老是為不孝 為別國效力而對自己民族毫無貢獻是為不義
-
11 # 碧血之心
華人口過剩 我覺得能滾的快滾 最好你們全家都滾 紐西蘭好就快去 別佔國內資源 別像某些老人一樣 年輕時為國外貢獻 年老了就想回國了
-
12 # 雪地葬花被盜號了
這事反過來看,如果你有出國的機會,你父母因為你是獨生子女,而反對你出國,最終只能留在國內一個月三千,你覺得會孝順麼?
-
13 # 失格27
養孩子最主要的是讓她幸福快樂才,衣食無憂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報答啦。。雖然不在身邊有點失望,但養個廢柴在家啃老不是更愁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找點樂子,別把生活都放兒女身上,他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
-
14 # 陌刀ovo
家庭投資回報問題,別用孝不孝綁架。1、為什麼用全部家產?成績不好,拿不到獎學金,留什麼學?2、既然結婚了麼,經濟上獨立的兩戶人家,安排不同。3、如果女兒拒絕贍養義務,拒拒絕安排父母,那麼絕對不孝了,只是拒絕回國,那算什麼呢?
-
15 # 恬靜女人69441017
父母已經為女兒傾其所有送出國,到了結婚定居在國外的結局。父母傷心了,女兒可有什麼反應?如果女兒沒有認識到這是對父母的不孝,那就先接受。等女兒慢慢老練成熟了,也許會有所改變。父母現在要做的事,就是保重身體等待女兒自醒。如果是裝睡那也是叫不醒的。
-
16 # 從善如劉L
這個問題應當這樣看,你就會釋然了,你就會明白了,你也就會無話可說了!
當初的時候,你們拿出全部家產供獨生女出國留學的時候,是什麼情況?你們是咋想的?又是咋說的?然後又是咋辦的?
當初哇,你們一定是這麼想的,就一個女兒,一定要讓女兒上最好的學校,甚至上國外的學校,只要她能去最好的學校。或者是國外的學校,就是砸鍋賣鐵,賣房賣地,錢不夠就是賣腎賣血也得供她上學,這不,別管是咋去的國外學校吧,那她還就真的去了國外上學了。
當初哇,你們還是這麼想的,女兒去國外上學了,最好就別回來了,弄個綠卡,然後再找個外國的老公,再然後你們也去外跟女兒享福去了。你們說,當初是不是這樣想的呀?
現在看,這不正遂了你們的心願,這不正按照你們當初設計的路線圖走的嗎?
即然都這樣了,那還有啥糾結的,變賣國內的所剩無幾的家產,與女兒團圓團聚去吧。
說到嫁外國老公不回國,那與孝好像也沒多大關係呀,國家是寬容的,法律好像也沒說去外國唸書留在外國是犯法的,那就沒犯法,法律也好像沒說,嫁給外國的老公是違法的,那她也沒違法,法律也沒說留在國外不回國就是不孝的呀,那就談不上孝,所以不回國那就與國家沒什麼關係了。
至於你的女兒孝不孝那就是你們家自己的事了,孝是你們教育的好,不孝就是你們教育沒到位的事了!
-
17 # HELLOLO
怎麼不孝呢?送她出國又沒有敗掉這些錢,她還過上了好日子,符合了送出國的期望。送出去的時候可沒想那麼多,還在親戚同事朋友中特得瑟了好長一段時間。可是等老了,就覺得有點淒涼了。風光風光也不能總風光吧!起起落落很正常。
-
18 # 黑木白雪
中國女人最願意嫁給老外,有很多外華人年紀大,要錢沒錢,要品沒品,甚至很多願意嫁給黑人,還不要彩禮。呸!就是中國賤人,崇洋媚外的嘴臉跟豬狗一樣!
-
19 # 丿乀V乙xin仔
我看了覺得搞笑,很多人說父母養孩子求回報叫投資,不求回報叫養育。真他媽讀書的都是白眼狼啊!法律還規定子女有養父母的義務呢?什麼叫道德綁架?一個人生下來就是為自己活的嘛?父母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嘛?連一個感恩的心都沒有不是不孝是什麼?唉
-
20 # 沒法用暱稱
越適合現代社會的家庭,親戚朋友關係,越是對老年人不友好,而這將最終導致發達國家的人口縮減,最最最後,某教最終佔領全世界
回覆列表
全部家產供獨生女出國留學,女兒卻嫁老外拒絕回國,是不是不孝?
說實話,我並不認為這是不孝,或者說這是一家人之間的觀念問題和溝通問題,沒有必要上升到道德層面。
首先分析題幹關鍵詞:全部家產、獨生女、出國、嫁老外、拒絕回國、不孝
關鍵詞很多,說實話我無法搞清楚提這個問題的人是為什麼認為女兒不孝,因為我實在無法找到這些和不孝之間的聯絡,或者說這可能是一個很拐彎抹角的聯絡。
首先先說一下孝順吧,
道家《莊子》孝的觀念:「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親忘我易,兼忘天下難;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難。」
華人傳統含義上認為的孝順是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晉代袁宏在《後漢紀·安帝紀上》有這麼一段話:“觀人之道,幼則觀其孝順而好學,長則觀其慈愛而能教。”
但是孝順一定是要順從父母的意志嗎?
古講孝道,並沒有說要孝順。孔子和孟子都說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時就一定不能順。《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夫子都這麼說了,我覺得古代文化的衛道者們可以歇歇了。
帶入這個問題,這個出國的女生應該如何孝順父母?
首先,她肯定對父母有贍養義務,這不僅是道德層面,更是法律規定我們的義務。應該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題目上沒說女生拒絕贍養父母啊。
那麼為什麼問題中給人的衝突感覺很大?我們需要看看其他關鍵詞
獨生女:我們這一代人大多都屬獨生子女,一方面我們享受父母全部的愛,另一方面父母老去的時候,照顧他們的重擔壓在我們自己的肩上,或者說獨生子女是部分父母唯一的指望。
全部家產:父母投入了全部資金在女兒的教育之中,或者說可能養老資金也受到影響。
出國:父母和子女不在一個國家,有很長的距離,遇到問題鞭長而不及;同時這裡存在一個更嚴重的問題---父母和子女實在兩種不同文化的社會生活,他們的思想觀念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他們之間不僅存在著時代造成的代溝衝突,更可能存在中西不同思想觀念的文化衝突。
嫁老外、拒絕回國:這兩點其實可以一起說。準確的說這是文化衝突的升級版---女兒完全融入國外文化,並且不願意回國,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對父母所在的社會、文化有一定的排斥感。
是額,其實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
父母傾盡全部心力和資金送女兒出國,但是女兒在國外接受國外文化後和父母所在的原生文化發生衝突,並且不願意接納父母觀念/回到原生文化,甚至要升級-嫁外華人。
這導致了一個後果:父母因為付出全部家產導致養老受到影響;父母因為和女兒的文化觀念衝突感到傷心。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
1. 父母養老怎麼辦?
2. 家庭中的兩種文化衝突應該如何化解?
我們首先來看關於養老的問題
其實也很好解決:
1. 父母到國外,女兒家庭養老(但是基於題幹都上升到“不孝”了+家庭本身存在文化衝突,所以有可能不好實現)
2. 女兒國內國外兩頭跑,女兒家庭養老(不一定說要在國外一定就不回來了,完全可以國內呆幾年國外呆幾年,這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
3. 女兒回國,女兒家庭養老(問題是女兒不樂意,其實這裡需要搞清楚:女兒是不願意永久呆在國內還是哪怕回來呆一段時間都不樂意)
4. 父母去養老院,機構養老,女兒付錢,女兒也要定期看望父母
5. 父母在家養老,可以去國外旅旅遊看女兒,女兒也可以經常回國陪父母一段時間;到了父母無法自理的時候,視情況去養老院、請護工還是家庭養老。
雖然中國目前和國外的養老制度、體系之間還有差距,但是這個差距真的在縮小。上面有很多方法,怎麼著還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文化衝突和觀念問題。
文化衝突和觀念衝突
1. 養老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中,養老還是子女的義務,“養兒防老”也是這麼來的。所以父母認為女兒為他們養老是理所當然的。而中國還有一點,講究家庭和宗族關係,家族裡的所有人是住在一起的,所以父母認為女兒給他們養老是應該回到他們身邊才是合理的。
但是女兒在國外讀書,出去越早三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越大。在國外,養老是老人自己的事情,並不完全是自己的義務。兒女願意養老、老人也願意和他們一起生活的家庭住在一起;但是更多的老人是獨居養老、組團養老(幾個好朋友住的很近)或者是機構養老(養老院等專業機構)。國外的宗族觀念沒有國內那麼強(教徒家庭有的也很講究,但數量沒有想象的那麼多),並不講究大家一定要住在一起。
父母和女兒的第一個衝突肯定是養老方式的衝突。
2. 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父母和子女屬於一種“繫結”,父母傾盡全力撫養子女,女兒也應該肝腦塗地的回報父母;甚至說,父母可以對子女沒那麼好,但是子女不能對父母不孝順。從權力關係上而言,子女要遠低於父母,父母對子女是控制、支配的關係。
國外更強調的是“個人觀念”,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生育子女到18歲義務結束,子女尋找自己的人生道路。父母和子女的權力關係相對是平等的。
這個問題中的父母花盡了“全部家產”供女兒讀書,而女兒卻不願意回國和他們一起:
“我為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卻不願意回報我?!”
“我們是你的父母,你必須聽我的,否則就是不孝!”
明白了嗎?父母認為子女是被他們支配的。女兒卻認為大家是平等的關係,等於挑戰了父母的權威。
父母和女兒的第二個衝突是家庭權力關係的衝突。
3. 金錢問題
這個肯定是大家爭議最多的,因為畢竟是“花光了全部家產”。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父母養育子女是為自己養育的,的確,中國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確存在限制,福利保障沒有那麼好,子女的養育、教育費用基本出自於父母;國外的福利條件和社會保障制度也比較好,所以很多人戲稱外華人是在替國家養育子女。
那麼父母付出了那麼多金錢,假設沒有把金錢投入留學,而是投入房市,按照中國的房價增長速度怎麼著也掙了一些吧?但是投入到女兒身上,短時間內是看不到直接回報的。父母能看到的回報就是:女兒學業有成回國有個好工作,並且為父母養老。如果女兒拒絕回國,那麼對於父母而言,女兒根本無法照顧他們,遇到問題鞭長莫及;同時因為家產花出去了,父母的晚年生活會受到影響,生活質量可能降低,或者是無法去養老院等問題。
那麼父母難免會有這筆錢“打了水漂”,還賠上了一個女兒的感覺。這裡面心裡會有不甘心。
但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一個可以用商業“投資回報比”來衡量的問題嗎?
其實這還是一個觀念問題。
4. 文化衝突---非我族類
女兒在國外找了一個外國男朋友,決定和他結婚。對於父母而言,這個訊息的衝擊是很大的。
從中國傳統文化而言,和一個外華人結婚並不是一個最最佳化的選擇——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左傳·成公四年》有云:“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這句話的意思為:不是我們同族的人,他們必定不同我們一條心。
我們把這一點帶入現實生活,其實這引發了很多問題:
1. 語言障礙存在,女兒不在大家如何溝通?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玩“你來比劃我來猜”的遊戲。
2. 華人和外華人的文化不一樣,家裡來了個外國女婿,生活習慣等各種方面都不一樣,怎麼相處?
3. 當生育了下一代,是按照中國方式養育還是外國方式養育?
4. 外華人對於家庭和婚姻的觀念沒那麼固定,萬一離婚了女兒怎麼辦?
5. 最重要的:父母和女兒本身就存在文化觀念衝突了,父母所希望的是改變女兒的觀念,把她“拉回來”。但是女兒決定嫁外華人,這本身就是父母敗給西方文化的表現,同時把女兒“拉回來”的難度加大,甚至於自己的第三代都可能不會和他們“一條心”了。
這個問題,站在父母的角度,自己年紀大了,希望女兒陪伴在自己身邊,這個願望是錯誤的嗎?是過分的嗎?答案當然不是。
站在女兒的角度,在國外生活得很好,接受了國外的文化和教育,適應的很好,有著合適的工作和志同道合的愛人,而回國可能已經不適應了。她不希望現在回國放棄自己奮鬥來的一切。這有錯嗎?這過分嗎?當然也不是。
那麼為什麼這個問題最後落在了“孝順”上呢?
這實際上是滑坡謬誤的問題。滑坡謬誤指的是:對方看一件事不順眼,但是又找不到這件事本身太大的問題,於是把這件事推向極端,突出這件事情的壞處。
這是因為人本能的有秩序偏好,喜歡談趨勢和走向,對循序漸進有著莫名的吸引力---由於人性和本能,導致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盲點。
就像這個問題,女兒的決定讓人無法找出錯誤,但是又認為女兒必須回來,所以把這個問題上升到道德高度“孝順”,來突出這件事情上女兒的錯誤和不那麼做的壞處——你不孝順,你要受到批判。
但是實際上,這個問題,原則上沒有任何人有錯,但是在溝通上大家每個人都有錯。
但是父母說“我花了全部的財產”,你應該“回報我”;把血緣親情用“投資產出比”來衡量。要求女兒“必須回國”,否則就是“不孝”,把女兒當作自己支配的東西,強迫對方意志,甚至採用“道德綁架”來威脅女兒。在溝通上,父母沒有說出自己需要女兒陪伴,如果沒有女兒可能養老和晚年生活會受影響。父母應該說的是“我需要你”而不是“你必須回來,否則...”
女兒的問題在於沒有考慮父母養老存在的困難和實際問題,也沒有照顧到父母的心情,只考慮自己不願意回國的意念,沒有實際上解決父母需要陪伴和養老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做到和父母有效溝通,雙方找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因此,這只是一個家庭內部衝突的溝通不當的溝通問題,沒有上升到道德的層面。
孝順孝順,做人要孝,但是不能盲目的順。
在這個觀念多元的時代,如何溝通,如何好好說話大家商量出解決之道,妥善的解決父母的養老問題才是問題的關鍵。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