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鵠九德1
-
2 # 赤誠子
存天理,滅人慾。這對於修行人來說是很正常的,修行人基本都是這麼做的。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滅人慾就顯的多餘了,因為只要存天理,人慾自然會低很多,而且普通人也沒想著長生不老,青史留名,只要生活過的好就行,所以沒必要徹底滅人慾!
存天理,本來就有去人慾的功能。但因為很多人的習氣很重,慾望太強,天理根本就存不住,所以才有下句滅人慾。兩法並行,修行進步會很快。
比如佛教道教基本都有很多戒律,這就是強調滅人慾。但也還有居士,俗家弟子等,只遵守基本戒律,這就是存天理。
朱子所言無錯,只是還需學人自己則法修持。是存天理既可,還是存天理,去人慾雙法並行,都應該由自己決定!
-
3 # 北泥
借用現代一些大師們對孔子易傳男尊女卑等古文的解讀,認為是現代人誤解了古人原意的思路,可以說滅人慾的滅應該理解為減吧?
-
4 # 真葡萄樹
弄明白了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慾,這句話是至理名言!沒弄明白,這句話害人害己!
譬如:做愛是天理,強姦是人慾;想客戶所想辦客戶所需是天理即為客戶創造價值是天理,想賺客戶錢就是人慾;想代表人民意志為人民服務是天理,想升官發財作威作福是人慾;………
一句話,隨緣、修己、證果是天理,求人、求果、求報是人慾!
-
5 # 旱季烏雲
朱熹的天理就是保留封建皇朝的世襲制,保留皇宮貴族的剝削不受監督權。滅絕貧民百姓的話語權,參政權及監督權。皇權可以保留人慾,百姓只能老老實實的做奴隸。
-
6 # 戒定慧2
存天理滅人慾是相當正確的,就從這句話足見朱熹是真正有思想的人。其實這些偉大人物講的義理是他們切身領會出來的,我們今人也可以同樣領悟到,用不著逐字逐句去拾人牙慧一樣分析,只用腦不用心很難得其精髓。存天理滅人慾跟我們現在所講的“禁慾主義”是一個意思,那為什麼要存天理滅人慾呢?因為人慾大不過天理,在天理面前,人慾一文不值。什麼是人慾?儒家講“食色性也”,食色就是典型的人慾。食色究竟好不好呢?現在醫學也證明,貪吃是疾病之源;好色則是萬惡之源。所以人慾有什麼好?存天理滅人慾就是要克服人的動物性,儲存發揚人性乃至神性,向更高的文明進化。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只羨鴛鴦不羨仙”,也有人“不羨鴛鴦只羨仙”,慧根不同,志向各異,殊途殊歸,天壤有別。
-
7 # 葉子陶
存天理滅人慾,這是修行的人的事情,不關我們小老百姓的事情。如果用於社會管理中,那就不是反人性了,簡直是反人類。
-
8 # 靜裡水聲1
朱熹的文章無一字可靠無一句可信,在宋朝就打成偽學邪說,他的弟子砍頭的砍頭,發配的發配,滅門的滅門,沒一個有好下場。現在儒家把他的文章改頭換面的出版,大吹大擂,一點意思也沒有,但願以後不會禍世!
-
9 # 儒仔牛3
儒家為什麼被人叫成儒敎!?孔子為什麼被叫成聖人?!參看《黃帝內經》,聖人是指修行有成的人,孔子學易,請教於老子,其實儒學的觀念已經類似宗教修心了,聖佛在心上求,唯心成就!你看那玄幻小說不是都寫的是反天逆天修上去的,從各種正教看,根本不是那會事!
-
10 # 黃山廬山
朱熹心繫百姓,主政一方時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但當時南宋朝局腐敗,諸多官員與民爭利,慾望無限,朱熹當時提出去人慾,存天理,希望這些高官能夠學儒家思想那樣約束個人慾望,包含朱熹在給皇帝當老師時也不斷要求皇帝遵從儒家思想修身養性,降低個人慾望,最後皇帝老兒被說得不耐煩了找了個藉口說朱熹你年事已高回家養老吧,可見這樣的南宋離滅亡已經不遠了,同時代的名人還有辛棄疾,陸游,三個人關係很好,經常書信往來一起探討抗金平戎之策,朱熹死的時候辛棄疾和陸游給了朱熹很高評價。可惜朱熹的去人慾存天理後來被誤讀了,明朝是個極其專治朝代,把朱熹的理論演變成存天理去人慾,並用於民眾中,而儒家集大成者朱熹的本意是用來約束統治者的,其實也怪朱熹本人,當時因為得罪太多貪官,這些貪官告發朱熹的十大罪狀,朱熹居然都不去辯駁,統統全收了,搞得自己晚節不保,其實那十大罪狀每條都經不起辯駁的,皇帝也知道朱熹為人,但皇帝也煩他了不肯為朱熹說話了,所以一個朝代如果讓天下仁人志士都寒心了那這個朝代離滅亡也就不遠了,晚唐黃巢造反起義就是鮮明例子,起義軍所到之處每個城鎮都不抵抗,甘露之變後晚唐朝廷讓天下士子都對這個朝代徹底寒心了。
說得有點遠了,回到朱熹,想加一條,當時告發他的罪狀有一條是給自己兒媳婦不夫而孕,這個作為儒家集大成者個人生活作風是個極大打擊,真相是當時朱熹在武夷山和三明尤溪兩地辦學搞教育,而他兒媳婦在婺源,朱熹祖籍是徽州婺源,為了延續祖宗血脈把大兒子送回婺源定居延續香火,後來兒子死得早,但朱熹跟兒媳婦相隔兩地見面的機會都沒有,怎麼孕?所以朱熹都懶得辯駁了,這猶如秦檜加害岳飛莫須有罪名,沒辦法,想要辦實事就得得罪人,只是得罪人在太平盛世時倒沒關係,但如果在昏暗戰亂時局就隨時會被搞死。
-
11 # 塵谷行知
該怎麼區分“天理”和“人慾”,很多人被卡在這個角落裡了,這個地方其實也就是聖道的入口處,搞清楚了這一點,那麼就很容易跟隨聖賢的腳步邁進道門。
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慾”,於是被後世之人無休無止地唾罵,試問“人”之所以為“人”,把“人慾”去掉那還算是“人”嗎?這樣與其它牲畜有何區別?
咱們先別急著去論古人是非對錯,因為時空已經斗轉星移了,誰都不知道他當時是在怎樣的心境裡說出來這樣的話,畢竟他也是像你我一樣,先啃文字,在文字的角落裡兜圈子,再慢慢接近大道的。而不是像慧能這樣,直接明瞭心性再立文字。
朱老既然是儒者,他肯定是讓你積極去入世的,文字原本就有侷限性,興許他想要表達的其實是另外一種心境也不一定。就像筆者,心裡想的是一套,而經過文字表述出來後就變成了另外一套,真的很無奈。這彷彿是從一個思想維度裡跨入了另一個維度。
“天理”是什麼?天道之條理,貫穿於萬事萬物之中的那個最根本的東西,離開了這個東西,則萬物不復存在,將天崩地裂。白天不是白天,黑夜不是黑夜,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一切都亂套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作為人,父子就是父子,不能以兄弟相稱,“父”與“子”的關係就是“天道”的執行先後順序,而不是先有“子”再憑空捏造出一個“父”來。同樣的,上天造出人來,是要人不斷地依照天命去維持人的德性,讓“天道”與“人德”持續地相合下去。人只能與人相交合才能繁衍生息,而不是跟其它動物。
“天道”為什麼沒有“天欲”,因為天“無為”。“人道”為什麼會有“人慾”,因為人“有為”。黃河之水遵循天道奔流不息,但是它為什麼有時候會氾濫成災,這其實是“人為”所致。
你可以將水流引向你的田間地頭,這原本就是盡了黃河水之“物性”了,原本就是屬於“天理”。然而,你卻得寸進尺,不斷開墾荒地,不斷向其索取,最後招致了水災。
所以“滅人慾”就是滅掉超出“人性”部分的慾望,人慾去除,則天理自然顯現。
-
12 # 道濟天下854
什麼是天理?什麼是人慾?道之慾生天,天之慾生地,地之慾生物,物之慾生人,人之慾生淫,淫乃邪也,,欲生欲離道遠,欲遠天理,週而復始,自然迴圈,斷一乃滅矣!宇宙無人!一切歸自然!
-
13 # 李子正傳
天理就包括人慾,存天理滅人慾是相互矛盾的。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存在就是天理所賜,而人慾就是因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如果人慾沒了,天理何在?朱熹把天理與人慾割裂開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犬儒!
-
14 # 紫府筆傳
字面上是這樣,但是天理和人慾,內涵較廣……朱熹對儒家思想的註解,雖然很多地方是蹲坑的時候想出來的,但是他說的天理人慾沒那麼簡單……
-
15 # 鑫挺83563181
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慾"?把他從棺材裡拽出來,問問他奸兒媳,玩尼姑,到底幹了些什麼?自已"存天理,滅人慾"了嗎?
虛偽的儒家,華而不實,花言巧語,是其腐儒共同特性,直白的說人慾沒了?成了無魂魄的行屍走肉,那麼人活著還有意義嗎?
"存天理,滅人慾"純是儒家思想的"假大空"談心性,脫離實際的荒謬之詞,為達到自己的私利,心機算盡,不擇手段,愚弄民眾的清流之談?
-
16 # 道行天下999
朱子所謂“”存天理,滅人慾者”,旨在教導人們消除不合理、不道德的慾望,從而產生正心正行。而今懂儒學者寡,胡彈琴者多,實中華之悲哀也。
-
17 # 徐汝賢310
人的一切有違天理的慾望都在除滅之列,那就要看這“天理”的具體內容了。帶有封建思想的天理與符合現代法律規定的人慾,這之間,我們該怎樣選擇。
-
18 # 文章醫生
華人所謂天與西方人說的上帝有著本質的不同。華人的天講的就是宇宙,就是大自然,天理就是大自然的規律。這是自古以來關於天和天理的主流認知。
那麼,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慾思想所要表達的意思,實際上與老子無為思想很接近。換言之,朱熹的意思是告誡人們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為所欲為。要消滅人的慾望,是後人對朱熹思想的誤讀。
解開朱老夫子這句名言秘密,關鍵在於如何理解“欲”字。在這句名言中,與天理相對應的應該是“思想”二字,但中國古代尚無“思想”這一概念,不得已,朱老先生藉助相近的“欲”字來表達“思想”的含義。
-
19 # 金玉滿堂744
並非如此,滅人慾就是滅人性。“滅人慾”就是滅不切實際的膨脹的私慾,就是滅踩了道德底線觸犯法律的底線,人慾指的是私慾,一切為了自我,不顧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惡性膨脹,無所顧忌,貪得無厭。“人性”也沒有抽象的人性,人的正當利益正當要求還是要給予保護和支援。有些人做事往往走極端,那是不正確的,對儒家思想的理解也必須“一分為二"的認識,吸取其精華,取其糟粕,繼承中華民族一切優秀文化,發揚光大,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自覺性。
-
20 # 白玉飛豬671
朱熹“存天理滅人慾”這個觀點,確實是一種反人性理論。因為他與孔子的觀點是相背離的。無論孔子也好,孟子也好,都是承認人性的存在的,也都沒有說人慾是不好的,孔子明確表示:富與貴,人之所欲也。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等等這些都是明證。
在所有儒學的代表人物中,我個人最不喜歡的就是朱熹。朱熹對孔孟之道的解說,大有歪曲,而且很多時候,為了標新立異而想當然,本題當中“存天理滅人慾”就是明證。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什麼是天理?天理與人慾基本是等同的,比孔子更早的管子就說過:;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
在先秦,很多大家都主張承認人慾的合理性,而朱熹的這種高調子,卻有百害而無一點益處。而朱熹本人作為當時儒林領袖級的人物,其所作所為,真真當得起“偽君子”三個字,學術上,大力打壓陸九淵的學術思想,生活作風上更是讓人駭人聽聞,有資料說他曾經嫖妓,嫖妓之後還要誣陷妓女,把人家打入大牢......僅憑這兩個例子,我個人覺得就該把他請出孔廟,他不配做孔子的配享人。
可惜的是,朱熹這種迎合當權者的所謂“儒學”,卻在明清二朝成為官學正統,可以說中華文明的生命力有相當部分是毀在朱子學說當中,我個人,並不認同,朱熹的學問是真正的“儒學”,而是一種諂媚佞上的“偽儒學”。而藉由這種思想的蔓延,才會有後來諸如“二十四孝”這樣恐怖的東西出來。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的一大悲劇。
回覆列表
想住豪華的房子,車子,天天想吃魚翅燕窩,這就是人慾。只有順其自然,不刻意追求享樂,就近於道。所以孔子說儉近仁,老子說一曰慈,二曰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