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徐巨集波5

    功夫應該是有一點的,但我認為他的功夫比較淺顯,而且都是雜耍式,沒有所謂的真正內功,平時的表演大多數是在作秀,再加上一批信徒的吹捧和訛傳,更使他的功夫顯得神乎其乎,而他本人也在這種環境下越來越覺得自己是真的武功蓋世,自信心也越來越強了,野心也越來越大了 ,當膨脹的自信心達到了一定程度,他會真的以為自己就是武林高手了,當然真正的高手一般來說都是比較低調的,為人也比較謙遜,知道武術高深莫測的道理,更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其實國內像“馬大師”這樣高調而比較會吹的人是不在少數的,我贊同弘揚中華武術,要跟別人切磋也是好的,但是你必須要有真才實學,半吊子功夫和花拳繡腿演電影電視是可以的,但別拿來丟人現眼,這樣既是對中華武術的褻瀆,也是對太極這門高深武功的抹黑,如果你真有實力,具備電影《葉問》中主角飾演的那種戰力,我想你就是碰到任何對手,也不至於連還手的機會也沒有吧!從這次事件可以看出,濫竽充數的人終究會露出原型的,所以奉勸那些假高手假大師,不要再玩弄我們普通百姓的智商了,你們的那點伎倆總有一天會大白於天下的。

  • 2 # 萬里悲秋

    馬保國大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功夫的最高境界:假亦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

    5月17日,網友們正在翹首期待,“太極功夫”和“現代搏擊”的巔峰對決。卻萬萬沒想到,將近70歲的馬保國,用了整整30秒,還是沒有“保”住自己的晚節。

    “一拳人仰,二拳馬翻,三拳地上躺,拳怕少壯、棍怕老郎。”

    現場觀眾一片譁然,舉辦方趕緊送馬保國去了醫院,幸虧大師“功夫”到家,已經緩過神來,並且在網上申明,大意如下:

    02.這是一場不公平的對抗,我正在行抱拳禮,對方趁機偷襲;

    03.故意讓這後輩三拳,幸虧我收了內力,不然對方已經重傷。

    由此可見,馬保國“臉上”的功夫是在是“深厚”。那麼,他這麼多年就真的沒有一點真功夫嗎?

    01.2015年,他在國外弘揚中華武術,一天連續打敗兩個外國“高手”。(隨後其中一人做出申明,反正我們不得不信。)

    這一次落敗,應該是他過於“謙讓”,而且真的是顧全大局,不想“鬧出人命”,所以只好犧牲小我,完成“打我”。

    他雖然敗了,但是中華武術並沒有認輸!

  • 3 # 住在瀋陽

    我信眼見為實!我見過一個會氣功的人,用3根手指捏碎了一個陶瓷湯匙,震懾住4個小痞子;我也見過七旬老人一隻手讓火車上一個流氓的胳膊1秒脫臼。馬保國要是能做到這兩樣任何一樣,我就用我脫臼的胳膊吃了陶瓷湯匙!

    馬保國—— 一個沒吃過苦,只會捱揍的大師

    傳統武術不是假的,是這個社會上假把式太多。馬保國要是放在清朝,讓他去北京天橋混飯餓死之前得讓人用臭雞蛋砸死。而在當今社會,居然能包裝成一個掌門人渾水摸魚,其實他和鳳姐沒什麼不同。一個靠青年文摘積累的文學底蘊成名於前,一個靠國術排位老樹生假花捱揍於後。

    《辭海》對於功夫的解釋是:(1)武術。(2)本領、造詣。(3)時間、精力。一個不辯的事實是,本領和造詣 = 時間 + 精力;。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在的傳武大師有哪個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柳公權書法成名,因為“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寫個字兒都得先學端正坐姿,如何持筆,如何下筆,一橫一豎的幾十個春秋才能成為大師,諸君覺得馬保國留了多少汗成就他捱揍之前的夢幻小碎步?那碎步中體現的臨陣對敵時的無措、焦慮、不安,又是多少假的傳武大師登臺時的心境?

    許世友將軍寫過兩本自傳,一本叫《我在紅軍十年》,一本叫《我在山東十六年》。裡面寫到“在少林寺,學點真功夫,要肯吃苦。三年貼壁,三年吊臂。什麼叫貼壁?牆壁上釘幾根半截頭的木樁,晚上就睡在上邊,只能側著身子,貼緊牆壁,全身繃得緊緊的,身子一軟就會掉下來。這是練輕功。白天還要在腿上綁沙袋,幹活也好,練武也好,都不許摘下來。輕功練成了,飛簷走壁。丈把高的房子,我縱身跳上去,不會踩碎一片瓦。什麼叫吊臂?晚上找個地方,不管門框、屋樑,雙臂吊在上頭過夜。白天再練打沙袋,這是練臂力。還有鐵沙掌,怎麼練?頭一年,五個指頭伸直,練習插黃豆,兩手輪番插。練到什麼程度?一桶黃豆,一手插到底;第二年,插一桶小米;第三年,插一桶沙子。鐵砂掌練成了,可厲害吶,抓人一把肉,插人五個洞。”

    我希望傳統武術的人,甚至各行各業的人都有這種吃苦的精神,你個人丟臉捱揍,懷揣著成名的陰謀沒什麼,但你丟著國術和國家的臉,謀著自己的名,就應該被臭雞蛋丟死。

    傳統武術 —— 被現代社會玩壞了的國術

    在我們國家,傳統武術也是有段位證書的,我有個朋友就是傳統武術6段,如何獲得這個證書?就是向武術協會申報,測評和考試,更重要的,是你的師傅為你推薦。有點意思吧?!

    而現代技擊的等級如何評價?你上臺來打,用電影裡葉問的話說,一橫一豎,別跟我講別的,躺下的沒有話語權,你繼續回到訓練場去捱揍流汗!贏的接受完榮譽也繼續回到訓練場去捱揍流汗。

    這兩種制度出來的產物,諸君覺得哪種制度下的從業者哪種更能打?越是不能打,越沒人看,最近幾年網上釋出的傳統武術擂臺跟黑拳賽差不多,一堆看熱鬧不怕事兒大的加上幾個想博出名的國術渣滓,於是傳統武術從業者要生存,三個方式。①開武術館,賺培訓錢 ② 有其他賺錢方式 ③家裡有錢(可忽略不計)。我那個朋友屬於既和朋友開武術館,還做著婚禮主持,奔波於這個城市的各個酒店大堂,一週大概去合夥的武術館兩三次幫忙教學。 而現代的散打、拳擊以及其他的形式,幾乎都有了成熟的比賽平臺,傳播平臺和收益模式。如果是一個立志以“技擊”為事業的人想入行,你覺得他會選擇現代技擊還是“拜師馬保國”?

    傳武的衰落,是鏢局行,保鏢行消失後,沒跟上社會發展和現代技擊發展的的衰落。大刀王 五敵不過洋槍火炮,也可能敵不過李景亮,但肯定不走馬保國式的小碎步。 傳武的衰落,是武俠電影裡的意淫,將之捧上天后武術假把式借勢撈錢的行業式衰落,精神衰落了,武德沒落了,行為能好到哪裡去?不過都是一場場人間鬧劇罷了。

  • 4 # 大塊兒文章

    隨著混元太極門的馬寶國被人KO之後,關於傳統武術的爭論再次來到了風口浪尖。

    曾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傳統武術,如今竟然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著實令人唏噓。

    傳統武術到底是深藏不漏,還是純粹的騙人呢?

    在我看來,傳統武術自身沒有任何問題,老祖宗傳了幾千年的東西,不可能是騙人的。

    而如今社會,傳統武術之所以會囧態百出,歸根結底問題是出在了人身上。

    在筆者小的時候,身邊很多人都是習武的,學習傳統武術第一步其實都是先要練身體。

    抗擊打能力、速度、爆發力、內息都是基本功。

    清末的武術名家,哪一個不是童子功,哪一個不是先練習勁力,然後再練習拳法呢?

    真正的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從根本上其實沒有任何區別,都是三大要素:速度、力量、技巧。

    區別只是在於練習的方式不同而已。

    在舊社會,練武是一條吃飯的道路,窮苦人家的孩子往往都能下死功夫。

    而在如今,沒人能吃的了那份苦了。

    武術還是那些武術,只是人已經不是當初的那些人了。

    所以,才會有了閆芳、雷雷、馬保國……

    這是傳統武術的悲哀,也是我們文化的悲哀,不適應社會的,無法擺脫被逐漸淘汰的命運。

  • 5 # 全憑一顆心

      昨天下午,在山東淄博,68歲的渾元太極拳馬保國首次參加了正式格鬥比賽,並與49歲的武術教練王慶民進行了比賽。 它以馬保國的慘敗而告終。

      終年68歲,勇氣可嘉。 小時候我應該練功夫,但是我唱的聲望應該有點水! 考慮到對手比他小20歲,輸掉比賽是合理的!

      相反,如果我贏了比賽,我認為那是一場假比賽!

      2015年3月,在英國倫敦舉行的比賽中,現年63歲的馬保國擊敗了英國泰拳冠軍,柔道冠軍和歐洲自由泳冠軍彼得·歐文。 當時,它在海外華人社群引起了轟動,但歐文迅速說出了一個聲音,說這是為了幫助馬老拍攝這部短片,這立刻引起了轟動!

      但是,當時每個人都不是名人,只有圈子裡的人關注它,它不再落後了。 最後,它成為了很多意見!

      由此可見,馬老仍然對自己的實力有一點信心,否則他就不敢上臺! 但是為什麼這次它很快被擊倒呢? 未知! 它可能已經被您自己欺騙了! 根據我的想法,至少它將使您獲得一些竅門,堅持一會兒!

      但是,中國武術確實存在,但每個人都不應該接受武術神話。 身體健康還可以,但是誇大地說成為超人,飛走了,什麼內力值!

  • 6 # xjfg

    其實馬保國雖敗猶榮啊!大家都關注他,他的名氣比那個勝利者大多了,這場比賽,愛好武術的人早就想看了,因為一直都有一個懸念:馬保國究竟能不能打,究竟有多厲害。只聽他說祖上抗日,殺過鬼子,又耍馬家刀,又打太極拳,掌心太極球,接化發,三鞭倒,唱歌破裸絞,神乎其神。那身架子朽飄飄的,我就納悶:這能打?但又想到也許人家真有功夫呢!所以特別特別期盼他能真打一場。終於看到了,但是⋯唉,三連倒,倒得真順溜,這結果其實也在意料之中。我們70後是從《少林寺》開始對武術著迷,看了太多香港武俠功夫片,對武術多崇拜呀,金庸小說更是把武功、內功推向了極致,令人神往。自從徐曉冬把雷雷打得滿臉桃花開,就撕開了傳武的遮羞布,餘昌華被熊呈呈單手KO,氣功武東亮輸了比賽插人眼,傳武可真令人失望,閆芳的表演更是讓人驚訝,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做假說瞎話。傳武的尊嚴沒了,剩下的就是內鬥,你貶我我貶你,鬧得不亦樂乎,讓人笑掉大牙,也終於看清了現今傳武的真面目。我們不再相信詠春能一打十了,我們不再相信太極的威力了,大俠們的內力、這功那功的都是子虛烏有的東西。其實也挺好,讓大家醒了,什麼東西都還是得講科學。搏擊要練力量、速度、反應、抗擊,步法,躲閃等等等等,還要實戰對抗積累經驗,得實打實地練習,長久地練習。別想當然,更別胡吹,再好的理念、理論也要經過實踐的檢驗,不行就是不行,該改的就認真改,該學的就虛心學。這樣,武術才能真正健康地發展。

  • 7 # 南山易人易學

    功夫,一定有的!也不是假的!傳武不是不能打,而是沒法打!太極大師被KO,原因不在於功夫,而在於膽色和勇敢不足!在於不能適應遊戲規則。

    近年來,關於傳武對戰現代散打(搏擊)時有耳聞,多為敗北。難道傳武真的不行,不能用於實戰?當然不是。武術歷史悠久,高手輩出,奇才常有。且不說春秋戰國,漢唐宋元。就是近代,武林人物就為數不少:滄州王子平、滄州佟忠義、靜海霍元甲、杜心五、孫祿堂、郭雲深,童海川、楊露禪、滄州吳英豪、滄州楊八稜等,都是傳統武術,都有著不凡的經歷和精彩故事。

    這些前輩武術家們是怎麼練出來的功夫。苦練。

    霍元甲偷藝12年,感動父親,收入門下,最終成為一代大俠。王子平有“神力王”稱號。吳英豪練八尺槐木板,夜以繼日。杜心五練習自然門,風雨無阻。楊露禪學藝歸來,到北京發展,獲得“楊無敵”美名。佟忠義和王子平並稱滄州二傑。楊八稜原名楊繼善,從小練功,武藝精湛,能把日本兵坐死,還有鐵砂掌功夫,能插進磚牆。童海川八卦拳名揚天下,孫祿堂外號“賽活猴”,身輕靈便。從這些就想得到他們的功夫了吧。

    未學打人,先學捱打。沒有一定的抗擊打能力是不行的。現代散打搏擊就繼承了這些。練習力量、速度、準確度、靈活度、抗打度、閃轉進退、指東打西、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實戰訓練,心理訓練。無數次的被打再站起來,贏得最後的勝利!來之不易啊。

    散打搏擊有規則、跆拳道也有規則、柔道、泰拳、拳擊都有規則,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簡言之,都是對抗競技體育。不能用勝敗論有用無用。不管是哪一個專案比賽,都有輸贏,正常正常!

    體育專案有球類比賽,籃球、足球、排球等,如果讓籃球隊到綠茵場上和足球隊踢一場足球賽,贏的機率是微弱的!反過來,讓足球隊到籃球場上打一場籃球,敗的概率就不算小。為什麼都是玩球的,會有這樣結果?因為遊戲規則不一樣。誰適應遊戲規則,誰就有勝利的把握。這是散打們的遊戲規則。

    武術發展到現在。武術精神一邊倒向實戰對抗,前文已提及。散打運動員每天玩的就是“你打我,我打你”。太極拳們,在玩什麼?玩姿勢優美,比誰的動作好看。偶爾有練習太極散手的,點到為止,不疼不癢。久而久之沒有戰鬥力,卻有了自豪感,覺得自己“功夫很厲害!”這是太極們的遊戲規則。

    於是太極大師,信心滿滿走上擂臺,用自己的遊戲規則對仗散打規則。完蛋了,完蛋了。自己沒有抗擊打能力,沒有打人的拳頭,沒有閃展騰挪的靈活,沒有拳拳到肉的心理素質,沒有迎接架勢:雙手虎抱頭吧,顯得不像太極,用實戰式吧,擔心觀眾起鬨,只好門戶大開,雙手不知所以的不知所措的飄動著不知道心理陰影有多少了,好似在叫囂:快來打我呀。

    多虧散打們沒有用邊腿,腳下留情,只是幾個擺拳就結束戰鬥。可憐兮兮!可憐兮兮!數十年用功,贏得一些名聲,就這樣爽歪歪的被KO了。原因何在?遊戲規則。

    還是散打們和太極們對仗,用太極拳推手規則,不帶拳套,搭手走化。如此,則太極接化打方有施展機會。若非如此。就是2分鐘一回合。散打們凌厲的拳腳進攻下,不善於實戰的太極們,想不被捱打,似乎太難!

    傳武不是不行了,是人不行。表現在兩方面:一為拳腳沒有殺傷力,不能打疼對手,讓對手失去戰鬥力。二是自己沒有抗擊打,又不能靈活閃轉。捱上就麻煩。

    真正的下苦練功的傳武者、太極者,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馬雲的保鏢不就是出自太極門麼?近代、現代的好多傳武老師傅們、太極大師們是有真功夫的,只是沒有那麼張揚而已。

    綜上所論,不是傳武不行了,而是人不行,不能下苦功夫練武,缺少一定的對抗訓練方式。不是太極不行了,是人不行,沒有好好練功,還不會走,就想跑,沒有不摔跤的!

    言盡於此,與傳武朋友們共勉!與中國武術精神共揚!

  • 8 # 遼寧資深球迷

    “功夫”是有的,可他的功夫是格鬥競技還是“保健體操”?那就得另說了!

    就像連續劇馬大帥當中的範德彪一樣,一個進城打工的農民,被人誤以為是黑道大哥,當各種敬重和恭維,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時候,原本純樸的範德彪也迷失了方向,最後竟然也把自己當成了黑道大哥,直到有一天,一幫社會混混找他挑釁的時候,他才尷尬地發現,原來自己什麼也不是!

    如同範德彪一樣,現如今一些藝術作品的渲染,加上新聞媒體不切實際的抬高,很多武術被拔高到了一個不應該處於的位置,而這些武術的掌門人也同樣被名聲所累,進而展現出了一系列癲狂的表現。

    而太極拳,應該是中國武術中最被拔高的一種!

    伴隨著金庸作品和吳京當年的經典連續劇太極極宗師等影視作品的問世,一個明明屬於強身健體的太極拳,硬是被說成了可以四兩撥千斤、抬手就把人打出數米之外的頂尖功夫。明知道這是誇大,可已經被抬高到這個地步,很多太極拳宗師已經無法下臺,只能硬著頭皮選擇表演。當然,大部分人還是冷靜的,明知道眼前的渲染並非事實,那索性不如閉門切磋,只在太極拳的範圍內活動,做一個低調的大哥。但某些非要想找存在感、想利用這種機遇來獲得名氣的所謂宗師,就只能在炒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偏,最後落一個聲名狼藉的結局!

    例如幾年前丟人丟到國際上的閆芳,跟她搭個手都能被打的上竄下跳,用拍不死蚊子的力度卻能把對手打到十幾米開外,即便是小孩都知道這就是演戲,那你又想去矇騙誰? 但現實中卻存在這樣的尷尬,騙子騙來騙去,最後居然欺騙了自己!本來躲在自己的圈子裡自娛自樂也就罷了,打打太極拳體操,強身健體、增強全中國人民體制也就得了!非要跑出去跟正宗的格鬥高手對打,不是自取其辱,又是什麼?

    所以魏雷也好,馬保國也好,甚至閆芳也罷,到太極拳錦標賽上打個套路表演就得了,跑到格鬥場上認真個啥?

  • 9 # 瘋狂的壞明哥

    剛剛

    從此次比賽看,馬保國功夫確實是假的。不要說什麼年齡大。說個本人的事,本人四十三了,河南開封人,具體哪裡的不說了,也沒必要說慌,爭這個沒意思。我姥爺年輕時練武,聽他說是跟山東一個老道人學的,在他73歲那年,村上三個30多歲的漢子跟他開玩笑似的說,爺,知道你功夫好,咱打打試試吧。我姥爺讓他們三個一起上的,他們三個都進不了身就被打趴下了,也不知道咋打的,這事村子裡人都知道。可我三個舅舅,姥爺卻一個人都沒教,他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而且練成了又會惹事,活到八十三歲一身功夫帶進墳墓。姥爺是遠近有名的知客(可能有些人看不懂什麼意思,開封人明白,就是農村白事兒上的管事的),姥爺會正骨,手腕胳膊錯位什麼的一下就好,從不收人錢。我爸當兵時參加全軍大比武,他說高人確實多,有的兵摳著磚縫登著牆就能上二樓,可不是一步一停啊,而是很快。我從不懷疑中國功夫能打,只是如今真功夫都失傳了,也沒人肯下苦功去練,再一個如今功夫已經變成強身健體或者比賽套路了。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質,所以沒落了。什麼閆芳之類的,這個馬保國,雷雷一看就是騙子。還有什麼輕功,隱士高人什麼的,我覺得都是瞎噴。

  • 10 # 北京範兒

    不管真假這種比賽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覺得不管這位馬保國大師的太極是不是真功夫,先說這種視訊放到網上的意義是什麼呢?我真的有些不明白。一個壯漢,在毆打一個68歲的老人。三下五除二就給打暈了。這是什麼目的呢?我不太明白。

    我覺得比賽就應該是有年齡限制的,對吧?老年組,青年組,少年組。對不對呢?兩個人相差18歲。年齡和體力都不一樣呀。這比的什麼呢?進一步說,如果再大十歲,78歲的老人,就不用搏擊教練了,我也能給打趴下。

    不負責任的大師就不要出來現眼啦!

    看了這個視訊,我覺得這是給我們中國的武術一個侮辱。在我的印象中,武術大家應該是傲骨仙風,巋然不動。動一個指頭就可以讓人定住。。。當然,這是電視劇裡演的。可現實中,我們也應該有很多的武術大家,可以很能打的呀!

    什麼武當,少林,詠春。這些門派不是沒有失傳嗎?裡面就沒有一個年輕力壯的能夠給出一個比賽的人嗎?真要有功夫就出來一個,把這搏擊教練給打趴下。不就完了嘛!這也漲漲我們中華武術的志氣呀。像這種老人家,沒有把握就不要出來了。你看人家泰森,不是有一個咱們國家的邀請人家來比賽嗎?人家直接說,給我3000萬美金出場費,馬上到。多直接。

    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專家@不繳費機。有關北京相關的問題您都可以向我提問。

  • 11 # 遠山的呼喚

    馬保國的功夫絕對是真的,但他練的是太極。太極是什麼,太極本身就是一種養生運動,是用來鍛鍊身體的,而並非是用來搏擊對抗的。和搏擊對打起來當然只能是以失敗告終。

    這幾年,一些所謂的太極大師,不知道是觸動了哪根神經,非要和拳擊搏擊來對抗,結果弄的一敗塗地,不但輸了比賽,而且還給太極人臉上抹了黑。

    這些所謂的太極大師,完全就是一些江湖騙子。說白了就是為了斂財,不惜和一些會員合夥演戲來製造影響,最終達到出名斂財的目的。有一位自稱是太極掌門的閆大師,還是位女性。用手輕輕一推,便可以把人甩出幾米遠。前後十幾個人排成一排,閆大師只要發功輕輕一推,那十幾個人就被震得連連後退。功夫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這些個所謂的太極大師都鼓吹自己內功相當了得。可以說上擂臺不用出手,只要吹口氣,世界拳王泰森都能被他們吹出擂臺。馬保國大師之所以會敗,是因為他上了真正的擂臺。可能多年被鼓吹的太多,自己也被吹迷糊了,感覺自己就是個高手。

    讓他沒想到的是,上擂臺後,對手沒有像以前自己的會員那樣迎合自己,對手竟然突破常規真的來打自己,好在對手還是手下留情,要不然自己會被打的更慘。

    我們一定要認清自己所練的功夫的功能是什麼,太極就是來鍛鍊身體的,是用來養生的。而拳擊搏擊散打是用來對抗的,搏擊選手每天打的都是沙袋,練的是硬功夫。太極拳不管怎麼練都是在打空氣,兩者遇到一起比賽,其結果不用猜也知道誰勝誰敗,自然一目瞭然了。

  • 12 # 橫材印跡

    馬保國的所謂“解手”就是用臉去迎接打來的手(拳),結果一接手就大小便失禁了。本人師從滅絕師太,乃名門正派弟子,習練多年《玉女真經》,自有武林以來,正邪不能兩立,現正式挑戰閆芳,馬保國,陳小旺,我一個人和你們三個人打。吹牛,俺從不帶有邊的,隨你打,都打不到俺的[笑哭]倒地,那是俺主動避讓,用的洩勁,,,[我想靜靜]我好多年前看到一個老人打四個小流氓,人家也是練太極的,天天看到他在小公園練習。他這是拿臉練的吧?差距怎麼就那麼大!真是高手在民間磚家混廳堂。如果雷公和馬大俠來一場比賽,簡直就是世紀之戰,雷公被打包紮的視訊還歷歷在目,一想起來就想笑。太極也不是他一個人在騙,是所有的太極大師太極宗師們都在騙,其實所有的武術就和江湖賣藝的差不多,都在騙,大部分還都是被國家認可的,代表國家出國表演的,只是以前沒有網際網路沒被揭穿罷了。趙四:你我知道我師傅是誰不?老厲害了,我這招式全都跟他學的

    劉能:你師傅我...我咋不知道捏?

    趙四:馬保國知道不?

    劉能:就...就前幾天被KO的那個?

    趙四:你...你...你們都誤解馬大師了,其實安長遠看,馬大師贏了,那天馬大師拿內功,已經把對手散打哥們兒震傷了,那哥們七十年後必因這一戰的內傷而亡。你們都瞪大眼看著吧

  • 13 # 三杯茶968

    其實就是年輕後生不講章法,佔著體質上的差距,亂拳打趴老師傅,還以為自己功夫特好到處炫耀。

    馬保國也是有點飄,沒有看清現代搏擊和現代功夫的區別,上去就被亂拳打蒙了。這種鬥武其實他根本沒必要應,搏擊和功夫講的根本就不是一路道理。

    現代搏擊和現代功夫的發展方向不同:

    搏擊運動的前身是西方奴隸角鬥,奴隸根據觀眾的要求用各種方式進行搏殺,通過奴隸之間的相互傷害來取悅觀眾,沒有人去考慮什麼招式,但求傷害過程要刺激、慘烈,為了追求感觀刺激,直接上口咬掉對方某個身體部位也是常見的。隨著社會文明進步,這種漠視生命的奴隸角鬥被明法禁止,但一些相對不容易致殘致命的成分被保留,演化成為現代的搏擊運動。搏擊的勝負,由過去的不折手段弄死對手,轉變成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以致傷性攻擊來擊倒對手。換句話說,搏擊要求攻擊必須是有實質傷害的攻擊,在這種側重致傷能力的前提下,體格差距帶來的不公平性和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現在的大多正式比賽中,都會區分選手的體質量級,一是為了防止選手利用體格差距的碾壓攻擊導致較量毫無競技性和觀賞性,二是為了防止致傷性攻擊過度造成嚴重人身傷害。

    功夫的起源則是古代戰爭中的軍事訓練,達摩並非真正的功夫始祖,只是功夫歷史上的一位大佬。軍事訓練,優先考慮的是制敵效率,包括兵器開發和相對應的招式開發。由中國於地域廣袤,不同地方的人在身體素質差異明顯,放到軍事訓練之中,就會出現針對性的制敵招式。千年戰爭,這些招式流於民間,逐漸演變成為各種武術派系,同時也摻雜入了各地人對觀賞性的要求,最終演變為我們今天所知的現代功夫。中國功夫的核心就在於招式,並且其中的許多招式依然是具有很強的制敵效率的,將完整招式用於人身的後果大多都會致殘致命,將對方摔絆倒地其實是功夫中最次的效果。因此在功夫較量中,點到則止是必須的要求,通常雙方交手之前都會自報路數,並且禮貌性的喂手兩三招,這樣摸底是為了避免在較量中用蠻力過招導致嚴重後果。在不懂功夫的人看,喂手的確像是表演(當然現代媒體猖獗,純表演向的“功夫”也的確有),點到而止看起來就像是攻擊無效。但是對於懂功夫的人看,招式上的應對是一目瞭然的,功夫甚至可以文比:你單拳直擊被人一手拿拳一手推肘的時候,這招如果後續用出來就是直接把你手掰斷,如果你在別處沒有給與對方等同或更高的制招,那麼你就算是輸了一招。可是放到比賽中,當然不能真的去掰斷對方的手,像虎爪鎖喉這種更加不能用,用了要出人命的。

    所以你在看那視訊分析,玩搏擊的一上來直撲馬保國面門,馬保國雙手前架其實已經是正防,只是顯然體質差距在那邊有點防不住。玩搏擊的他不懂這些,直接發蠻力硬撥然後衝馬保國臉上呼,其實第一拳就註定了馬保國後面無力反擊,可以看到他受擊之後下盤已經散了。按照搏擊的打法這樣是沒有錯的,但是按照中國功夫的傳統來說,這種做法未免有失武德。

    然後再問,這次"約架"是屬於友情切磋還是踢館呢?其實,在我看來應該是“洋功夫”對中國傳統功夫的踢館行為,只不過被“文明”媒體包裝成了“友情切磋”,導致一些老師傅不明所以上了套,成為了別人“成功”的墊腳石。

    最後再假設一下,如果在實戰中,馬師傅能不能制敵取勝呢?

    我認為其實也有一定難度。畢竟不是每個老武師都可比張三丰,功夫招式在實戰中雖然能夠彌補一定的體質差距,但是這個彌補效果是很有限的,一個暮年老兵和一個尚有健壯體魄的後生異類正面肉搏,即使能殺敵,自身也會去掉半條命。

  • 14 # 喵語繪車

    馬保國這次真的丟大臉了,一招都接不住,直接被直挺挺的摔到在地上!那麼馬保國的功夫是假的?

    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假的,只是現在這些練習武術的,從來沒有實戰過,更沒有練過現代搏擊。凡對現代搏擊有點了解的,然後看一眼武術,立即就會判斷出傳統武術在現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為何?兩點,一是出拳 出腿的速度與力量。而是抗擊打訓練的訓練方式與強度。打個比方差距就是冷兵器與熱兵器之間的差距,可就是有人認為長矛能贏步槍。

    另外,現在的武術早就不是以前的武功了。以前練武也是從捱打開始的,也講究出拳速度和力量,更講究擊打對方要害。現在的中國武術只能算花架子。以前的功夫殺傷力不會比現在的搏擊弱,只是練的人少了。現在的搏擊放在以前應該算是功夫的一種吧,它比武術更能代表功夫。

    我們小時候看的霍元甲、大刀王五、神腿杜心武、燕子李三等等,難道他們的功夫都是假的嗎?我肯定不相信!說得在進一點,李小龍,他的傳統功底是詠春,我看過他練習虎鶴雙形拳的視訊,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功夫。那你說李小龍功夫是假的嗎?雖然他後來依靠截拳道成名,但是因為他了解功夫,才會創造出新的拳種!

    馬保國之所以輸得這麼悲慘,第一是年紀太大了,第二他所謂的功夫,確實毫無實戰能力。但是我不認為是假的!如果他自己真的沒有功夫,不會傻到答應對方,大不了不出頭就是了,不會拿命和名譽去丟臉的!

  • 15 # 講實話3721

    馬師傅的功夫是真的。在傳武圈子裡,馬師傅應該是號人物。與雷雷那些人不在一個層面上。他並不是太極門下,他是正宗的形意拳傳人。他們形意拳,半步崩拳打天下,出了李老能戴龍邦劉曉蘭劉維山郭雲深王薌齋等大家,為天下著名拳派。馬師傅師從於原西安公路學院教授,著名的形意大師尚濟先生,尚濟師從於著名的革命老人馬禮堂(綽號坦克車),門派顯赫,馬保國在形意拳的理論與實戰方面還是有造詣的。尚老師曾讓他代筆寫過書。但是形意拳的套路五行十二型,練起來沒有太極的行雲流水好看,賣相不好,再說近些年來太極拳讓陳小旺陳正雷王戰軍等人弄得最火,買賣最好,所以馬師傅心動了,可能是又跟好象是馮志強學了太極,就自創了一個渾圓形意太極門。他是開山祖師爺。尚濟大師仙逝後他放開了,為了謀生去了英國,花錢讓MMA冠軍皮特配合拍了一段視訊,回國後開始忽悠吹噓他的功夫。什麼三鞭,接化發,包括手上長的肉球。他一出場嘴就撇的比瓢大,渺視一切門派,甚至嘲笑張偉麗不會打。成了傳武圈內的活寶。他可笑不可恨。挺好玩的。人家也不涉及其他領域。不象那個最無恥的雷雷,為了蹭熱點,發抖音號召武林人去打方方。再說,馬師傅七十了,身體真不錯,證明形意拳養生作用是確定的。實際上,傳武圈子裡論技擊,形意拳比太極厲害。形意拳門下後來自創意拳的王薌齋先生,曾在北京設擂無敵手,當時他有答記者問見報,評價太極拳健身技擊皆無是處"可憐又可笑"。當時楊班侯健侯哥倆也在北京,無可奈何。因為技不如王薌齋。

  • 16 # 唐唐大白活

    李連杰在一場拜訪中說過,當然我也認同,就是,建國以後,所謂的功夫就變成強身健體了,也沒有人會真正的十年磨一劍,就算磨成了,你敢動手打架嗎?輕傷?重傷?植物人?法律面前,訛不死你!

  • 17 # zxh1

    中國出了一批武術表演藝術家,我們的武術已經成為“中國式舞蹈”,中國武術應該姓“武”而不能姓“舞”,武術界一些人搞“假”、“忽悠”已經成為笑談,中國武術加油

  • 18 # 張氏強哥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可見功的重要性,一是對功的忽視,二嘛,年紀大了。功就是力量,沒有功,如果人家打來你讓不開,又架不住,或者你打過去沒有力量,被人家架回來了,就只能被打了。

  • 19 # 這邊風景無限

    沒有人說馬保國不會功夫,只是他的功夫是花拳繡腿,上不了大堂,也不能用於競技,在街邊賣藝或者在公園騙老頭老太還是可以的,畢竟要養活一幫腦殘跟班,多少也可以為社會減輕負擔,反正不偷不搶。

  • 20 # 白紙上的黑字

    有功夫!絕對有功夫!耍嘴皮子的功夫一流!而且還有一項神功沒有用——妖妖靈!下身沒有步伐,上身沒有防守,你說哪來的真功夫?這就是典型的騙子,騙多了自己居然也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世界》中,小耳朵是什麼組織的頭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