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劇透歷史

    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後,削藩的手段過於簡單粗暴,引起了宗室和朝臣的不滿,燕王朱棣找準時機,起兵攻打朝廷。他自稱“靖難”,其實就是造反。

    於是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的話,朱棣還會這樣做嗎?

    我覺得不會,也不敢。

    那會兒朱元璋正在打南京,得報後興奮地在一座山上刻石“到此山者,不患無嗣”。以後的兒子,誰都沒有這種待遇。

    朱元璋從小就將朱標當作繼承人培養,為他配備名師,對他寄予重望,剛稱吳王就立其為世子,當上皇帝后更是立刻封為皇太子,讓他成為名正言順的儲君。

    古代帝王們都有個通病,上了年紀就會對年輕力壯的太子產生忌憚,擔心太子等不及了想篡位,由此引發種種問題,造成朝中動盪,父子之情更是幾近於無。例如漢武帝劉徹和康熙帝玄燁。

    但朱元璋是個例外,他對朱標極其愛護,幾乎是手把手地教朱標如何處理政務。不但不怕朱標“勾結”大臣圖謀不軌,還主動讓重臣們兼職當朱標的老師。

    這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其他開國元老也都在東宮掛職。

    “皇帝重長子,百姓愛么兒”這句話,在朱元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從沒猜疑過朱標,簡直恨不得朱標趕緊擔起重任,自己好過幾天悠閒日子。

    有他們的保駕護航,哪怕中間出現什麼小意外,朱標也是妥妥的下一任皇帝。

    最為難得的是,雖然朱元璋也像康熙一樣有很多優秀的兒子,但他確定了太子是朱標,就從沒動搖過。這一點皇子們也是明白的,哪怕是最有野心的朱棣,那時也沒有其他的想法。

    可以說若論皇太子之位的堅固程度,歷朝歷代沒有人比得過朱標。

    但計劃不如變化快,朱元璋沒想到朱標會死得這麼早,他又非常執著地想讓朱標一脈繼統,可皇太孫稚嫩,當初做的安排就埋下了隱患,元老有可能變為權臣,於是轉換策略,為皇太孫掃平障礙,誅殺大部分開國元老,藍玉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表面上藍玉是因為謀反才被誅殺,實際上是因為他支援的皇太孫不是朱允炆,而是朱允熥。朱允炆不是太子妃常氏所生,朱允熥才是。但朱元璋防著他,不讓有常、藍兩家血統的皇孫上位。

    朱棣和長兄的感情很好。朱元璋是個暴脾氣,朱棣也有點暴躁,父子倆時有爭執。朱標則性情仁慈寬厚,又深受儒家的影響,時常調和朱元璋與朱棣之間的矛盾。

    朱棣在叛逆期對父親可能還有點意見,對長兄可沒半句壞話,兩人感情很好。

    除了朱棣,朱標對其他弟弟妹妹也十分愛護,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等也犯下多次過錯,每次都是朱標為他們在朱元璋面前說情。因而朱標這個長兄極有威望,大家有什麼事都找他,對他很信服。

    由朱標登上皇位,是朱家皇子們樂於見到的局面。畢竟都知道他仁善,繼位後不會針對自己,也就沒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朱棣在朱允炆時期造反,是因為他如果再不反,即將失去權力和地位,說不定還要搭上性命。但朱標不會這麼對他,他也會安分守己。

    藍玉可不是李景隆那樣的廢物。朱棣雖然也是出色的軍事指揮家,但要是和藍玉相比的話,還有著不小的距離。只怕才起兵就被鎮壓了吧。

  • 2 # 希希陌上行

    我的回答是假如太子朱標不死的話,燕王朱棣不會造反。理由如下:

    嫡長子出身和嫡長子繼承製決定了朱標繼承皇位得天獨厚的優勢

    封建宗法制度規定嫡長子有優先繼承權,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雖然很多皇帝的嫡長子最後並沒有真正走上帝位,但是很多皇帝基於嫡長子繼承製還是會優先考慮嫡長子的繼承權。一般情況下,如果嫡長子沒有明顯的缺陷或者過錯,最後都會被皇帝立為繼承人。所以,嫡長子在皇位繼承權上有著先天的宗法制度優勢和輿論優勢

    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古代深入人心,朱棣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會意識到這一點。而且朱棣本人也是嫡長子繼承製的擁躉,從他最終選擇朱高熾做太子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朱標死後,朱棣前面的兩位兄長也去世了。朱棣成了朱元璋事實上的嫡長子,這種身份的改變讓朱棣產生了覬覦皇位的野心。

    結論

    如果朱標還活著,無論是朱標的嫡長子身份還是治國才能可以壓制朱棣做皇帝的野心,讓朱棣失去造反的群眾基礎,朱棣不敢反。朱標仁慈敦厚的性格也不會逼得朱棣不得不反。總之一句話:如果朱標還活著,朱棣不會造反,也不敢造反。

  • 3 # 小五閒聊歷史那些事兒

    如果朱標不死,朱棣是不能造反的。

    第一,朱標有朱元璋給他留下的強大的政治集團,宋濂名師授課,李善長、徐達、鄧愈、湯和等人,都是東宮班底。深得文武大臣對他的愛戴。雖然朱棣在軍事能力上佔據優勢,但從綜合實力來看,朱棣並不是朱標的對手。

    第二,朱標威望極高,富有執政經驗。朱標性格溫文爾雅,深得人心,朝野上下都傾心於他。

    第三,朱棣的造反,和建文帝削藩有直接的關係。建文帝的削藩,讓朱棣看到自己的兄弟一個個倒下,意識到自己的危機,心裡十分恐慌,再加上姚廣孝的一旁慫恿,就果真造反了。面對朱棣的造反,年輕的皇帝太稚嫩了,手腕不夠強硬,導致江山被人奪走。如果朱標當皇帝,朱棣更本沒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了。

  • 4 # 老郎說

    大明王朝,建文和永樂的更替,表面上看是,叔侄之爭,究其原因,確是大明王朝的,藩王分封制,留下的禍根,縱觀歷史,有過藩王,諸侯,分封制的朝代,自殷商起無一例外,都為中央王朝的發展,埋下了隱患!

  • 5 # zhangyuchao002

    朱標不死的話,朱棣不會造反,理由有以下幾點:

    1、自古以來,漢人執政都推行嫡長子繼承製。這朱標既是長子,又是馬皇后生下的正統皇子,由他繼承皇位無可厚非。

    2、朱標溫文爾雅的個性,甚得朝野上下傾心。

    3、朱標不僅僅是對待群臣,即使存在皇位之爭的弟弟們,他皆是寬厚仁義對待。

  • 6 # 一隻小雞腿

    自認為是漢高祖劉邦,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劉邦就是一個市井小混混,如果不善於用人,不善於統領,試問又怎麼能走到這個位置的呢?這個是稱帝之前的善於用人!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的善於用人,這個善於用人是稱帝之後的善於用人,把以前的老將開國功臣全部剝削權利,以免再產生不必要的內亂,另用有才,能治理國家的新人,十分的明智但又十分的殘忍,但是事事都有正反兩方面的,所以說我感覺最明智的是漢高祖劉邦,但最心狠殘忍的也是漢高祖劉邦!

  • 7 # 最後一個無產者

    太子朱標如果不死,朱棣是不會起兵造反的。首先是太子朱標是所有人都認可的繼承人,上下一致,再次是德才兼備,品質良好,再次之是兄弟之情。

  • 8 # 愛幻想的小青年

    個人粗淺觀點,太子朱標如果不死朱棣絕不會反。

    老朱家從朱元璋確立朱標為世子的時候開始就已經絕了其他幾個兒子登上皇位的希望,朱元璋是想要立嫡立長的,朱標也沒讓老朱失望,為人處世甚得朱元璋喜愛,這父子倆在朝也是配合的相當默契,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朱標在朱元璋在世是基本已經可以獨立處理朝政,而那些勳貴和將士對朱標也是服帖。

    朱標如果繼位登基那是正統,朱棣在姚廣孝的極力唆使下也不會去發動靖難之役的,為什麼?因為得人心者得天下,朱標有那麼大一幫子的臣子擁護,朱棣有什麼,朱棣什麼都沒有。

    還有,朱標對待他的這些兄弟也都還不錯,他們是親兄弟,他們對這份感情也是很珍惜的。朱棣對他大哥也很尊重和敬佩,對朱標的能力更是佩服,所以朱棣不會反,他知道自己沒有勝算,不會去冒險的。

  • 9 # 大會堂神祕黑衣人

    一,他不會。漢人王朝,信奉正統。太子朱標名分早定,十分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鐘愛,又有名師宋濂教導。待人寬厚,對兄弟友愛,有人君的氣度和風範,無人不服,無人不敬愛;

    二,他不敢。太子朱標的地位無比穩固,滿朝文武被朱元璋指派兼任太子府職務,是名正言順的太子黨。諸多藩王都是朱標的弟弟,多受太子恩惠。勢力之強,地位之穩,無人可以撼動。

  • 10 # 稷下明珠

    不會。朱標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沒有之一。以至於朱元璋膽敢將大權託付給他,不怕他取而代替自己,這在歷史上真沒見過其他人這樣。這是其一,朱標已經具備執政能力。其二,朱標執政多年,有一套自己的班子,還有藍玉這種大將。朱標不死,藍玉也不會死。朱棣面對朱允炆這種廢物,一開始都不敢反,如果藍玉還在,只怕更不敢。其三,朱標與眾兄弟關係甚篤,他不會那麼野蠻削蕃,朱棣不會造反。

  • 11 # 無筆

    太子朱標,何許人也?其為明太祖朱元璋長子,為孝慈高皇后馬氏所生,也是後居明朝第三位帝王的朱允炆之父。

    一位這樣身份的人,他是否可以與後創永樂盛世一朝明君朱棣相比擬?假如他不死,繼成正統,在北平任藩為王的朱棣是否還會謀心仍在,起兵謀位?對於今天我們的主題問題,筆者先不下以任何定論,在我詳解之後,這個歷史議題讓你們自己歸判。

    朱標——仁道之仁獲得眾心

    對於朱標,朱元璋十分器重,自幼時便悉心關照,賦予朱標最高的期望。於公元1368年,正月正式將朱標立為皇太子,在朱元璋退位後便承繼國業。朱標為人剛正不阿、仁慈寬厚,自幼熟讀兵家之著也酷喜儒家經典,既知曉兵家之法也知儒家之仁道,所謂千般無暇於一生。朱標敬賢愛士,對待自己的弟妹更是關愛有加,朱棣胞弟朱橚有一次犯了大錯,朱元璋大發雷霆要將朱橚殺掉,朱標得知後,來到朱元璋的寢宮外跪求一夜,向朱橚,朱棣的胞弟求情,最後朱元璋被朱標所為而心軟,決定赦免朱橚的罪過。

    從朱標的人脈關係和治理的能力來看,對於朱棣的謀反之舉無疑造成十分不利的因素,況且朱標還曾有恩於自己。

    朱允炆——削藩之勢逼人上樑

    這一部分主要是分析朱允炆的存在對朱棣造成叛變的因素,及朱標是否也會具備相同的因素?其一,藩王擁兵自重,朱允炆帝位遭受威脅。兵力最為強盛的是燕王和晉王,手下各自都要十幾萬的軍隊,當然寧王戰隊中的朵顏三衛也實屬讓人汗顏。

    其二,朱允炆的實力弱於其父朱棣。朱允炆戰術一敗塗地,與身經百戰的朱棣相比,朱允炆簡直是乳臭未乾的小夥子。團隊的優越性在戰役中表現得及其重要,朱棣擁有帝師級別的方孝孺、黃子韜等人,為他成功之道助一臂之力,相反朱允炆的戰略團隊更顯得迂腐不化。

    讓朱棣謀反的外部因素是朱允炆削藩自己利益使自身受限、朱允炆軍事實力弱、其性格的懦弱,沒有殺伐果斷的勇氣等因素都給朱棣起兵謀位帶來有利的條件。我們得知朱棣造反的條件成立,那麼現在換成朱標上位,他會不會和他的兒子一樣具備朱棣造反的因素?筆者認為,不會。

    這是筆者所持有的個人觀點,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一朝一夕中它真實的存在,又真實的反應著。

  • 12 # 舊書齋

    在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朱標不死,朱棣不反”,歷史上朱標真的有這樣的威力,足以震懾朱棣嗎?雖然歷史上沒有如果,但我們卻可以作一些簡單的推理,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而這個初步的結論就是,這話比較靠譜。

    如果從能力來看,太子朱標並不比朱棣高明太多,而性格方面,又走了兩個極端。一個可以當成一個守成之主,另一個則可以當成是進取之主。彷彿紅玫瑰和白玫瑰一樣,歷史上雖然選擇了朱棣,開創了一個遠邁漢唐的超級大帝國,但換做是一個溫和不折騰的朱標,雖然不至於萬國來朝,也應該類似宋仁宗之時,國家安定富庶。

    性格不同,工作方式不同,目標理想不同,結果就會天差地別。因此,但從能力上來說,這樣的比較並不客觀。也無法作為朱標壓過朱棣的理由。那麼,真正的理由是什麼呢?真相也許很簡單,只有四個字,名正言順。

    在古代,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規則。也許朱棣無論從哪方面講,都具備被一個優秀君王的素質,但他依舊不敢破壞規則。

    朱標的身份,是太子,是法律所認可的,名正言順的帝國繼承者。僅僅這一個原因,就讓朱棣無可奈何。

    放在朱棣面前有兩條路,要麼造反,要麼認慫。從朱棣的野心看,他造反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只是,難比登天。

    朱棣必須等待幾個好的機會。

    機會一,朱標突然重病,無法管理國家,而他身邊又有一些強臣。朱棣就有了第一個機會,而他的理由很常見“清君側”。這個理由在對付建文帝的時候,也非常夠用。這是最好的,也是最合理的機會。

    機會二,朱標忽然性情大變,成為了一個昏君,然後,朱棣就可以學著尹伊流放太甲一樣,霍光廢掉劉賀一樣,廢掉朱標,順便立一個過渡的傀儡。但對於朱棣來說,他的優勢在於,他也姓朱,因此,他完全可以自立。

    這兩個機會,是對朱棣最有利的機會,也是難度最小的機會。但如果朱標真的身體健康,憑藉朱標的德行,人品,處事方式,只要不會犯大錯誤,哪怕僅僅是中材之主,只要國家穩定運轉,朱棣除了乾瞪眼,全然沒有任何理由造反。從朱元璋晚年的國家形勢看,功臣凋零殆盡,新進大臣還無根基,北元已經被打垮,國家穩定繁榮。所以,朱棣的兩個機會,只剩下兩個泡影而已。

    朱棣雖然是一個野心家,也有一定的冒險主義心理,但他依然是一個冷靜的將領。他之所以發動靖難,只是因為,他覺得可以戰勝朱允炆。但面對只要及格,就可以坐穩皇位的朱標,朱棣毫無把握,更沒有理由造反。

  • 13 # 好人長安君

    看了幾個回答,發現有點理想主義,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造反也不是簡單的決策,在燕王造反這件事情上,即便朱標不死,只要條件滿足,朱棣依然會造反,只不過名目會不一樣,結果也會有所不同罷了。

    我們先來看看太子朱標的死對明朝政局的改變。

    朱標作為朱元璋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其地位和威望一直存在,朱元璋也一直很器重自己的兒子,在他小時候就讓大儒宋濂做他的老師。與此同時,因為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南征北戰的經歷在所難免,而朱標幼年就伴隨自己的父親左右,也處理過軍務,在軍隊系統中也有自己的影響力。

    可以這麼說,朱標是對朱元璋這一套領導班子還儲存有威懾力和統治力的唯一人選,這一點連朱棣都不行。

    而朱允炆,也就是朱標的兒子相比自己的父親和叔叔們,那威望就弱得多了。他的存在更類似於朱元璋養在深宮的乖孫子,雖然也請了名師教導,但書生氣比較重,沒見過血腥,也沒見過世面,這養成了朱允炆較為懦弱的性格特點。

    然後有一天,朱標死了,朱元璋還活著,但也已經老了。出於對兒子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皇孫的喜愛,朱元璋決定讓朱允炆接過繼承人的位子,入主東宮。

    而在這後幾年裡,出於政治考量,朱元璋幹掉了不少自己眼裡有可能威脅朱允炆統治的能臣干將,把開國元勳挨個的殺。同時在軍事上,將比較大的權力都交給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們,比如說寧王、福王、燕王等等,既是天潢貴胄,也是實權將領。

    這是朱元璋埋下的禍根之一,也是朱標的死亡引發的嚴重後果之一。

    如果朱標還活著,也許朱元璋並不會大肆削弱文臣武將們的力量,也不會輕易地將軍權交給他的兒子們。

    所以綜合來看,朱標的死,促成了南京朝廷中足以抗衡叛亂的有能力的文臣武將的滅亡,同時也間接促成了朱元璋將軍權分給王爺們的決定。

    然後我們假設朱標沒死。

    朱標沒死的情況下,大概率上也無法阻止朱元璋殺功臣的舉動。從洪武晚年發生的種種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殺人歸殺人,但不屬於毫無目的的濫殺。只不過如果朱標活著,洪武三大案不會牽連那麼多的人,國家也會保留下來不少朱元璋的舊臣。

    但武臣隊伍被一洗而空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這取決於朱標在軍事方面儘管有威懾力,但缺乏較大的功勞,而且藍玉對蒙元勢力的肅清,也基本上解除了朱元璋的擔憂。像藍玉這樣性格奇葩的帥才很可能朱標也阻止不了他被殺,但不會讓藍玉案牽連到整個軍方系統。

    換句話說,會儲存相當一部分的軍事實力。

    但是有一點朱標很可能也改變不了——分軍權給藩王。

    要知道明朝洪武年間,國都是在南京,但明朝的統治範圍已經來到蒙古草原,以及東北區域。而且最強悍的敵人也都在北方。所以在武力部署上,必然是傾向於優勢兵力佈置在北方。

    朱標不能去,很多文臣武將也很難獲得朱家人的信任,所以最後,朱元璋還是會讓跟隨自己打過天下的兒子們掌握軍權,去穩定邊疆。

    而掌握軍權,就是朱棣造反的內因。

    而外因就是朱標對朱棣的威懾力,政策上對朱棣的態度。

    如果朱標活著,大概率也會跟自己兒子一樣進行削藩,但是在執行環節上,就不會像朱允炆那樣幼稚。因為他具備對自己弟弟們的威懾力,在朝廷中、軍隊中也都有威望,這些東西,相比較朱允炆而言,他佔有的優勢太過明顯。

    然後說態度,這一點上我覺得朱標也會殺伐果斷得多,所以我覺得朱棣不會因為外因造反。

    所以究其根本,如果朱標活著,內因是朱棣造反的唯一原因。

    朱棣如果掌管軍權,那麼很大可能還是在北方,或者北京,或者往西邊走走(張家口、大同等地),天高皇帝遠,朱棣的野心也會隨著自己掌握軍權的原因而膨脹。

    如果姚廣孝還在朱棣身邊的話,那麼我想朱棣真的有可能冒險一把,但更大的可能就是憋屈的度過一生。

    因為即便造反,他也贏不了。

    朱標可不是朱允炆這種沒見過世面的人,至少他不會發出“不能傷害我弟弟”這樣荒謬的言論,削藩的手腕也會比朱允炆強上許多。最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朱棣宣佈造反後還沒出門,就被朱標派去的人給綁了。

    最後想說,歷史無法假設。

    誰也不能斷定朱標能夠在朱元璋死後保持穩定的統治,更無法斷定朱棣在朱元璋死後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念頭。實際上,朱棣在朱允炆統治早期也並沒有想過造反,他的一切動作更像是自保,以備不測。

    問題在於朱允炆從外部堅定了朱棣造反的決心,同時又向朱棣暴漏了自己致命的缺點,這才讓朱棣最終做下決定。而這些原因,即便朱標在,犯了同樣錯誤,朱棣依然不會無動於衷。

    以上。

  • 14 # 環球傻事

    朱標不死,燕王朱棣肯定反不了!

    首先朱標識嫡長子,法統上佔有優勢;

    其次朱標本身擁有威望,得到不少淮西舊部支援,例如除了朱元璋只有朱標管得住藍玉。朱標不死,藍玉可能就不會死,至少就算藍玉死,也沒必要把藍玉部將一起幹掉。

    同時,朱棣對於自己的大哥朱標是有一定信任的,朱標也不會被一幫大臣牽著鼻子走。

    朱標對於包括朱棣在內的藩王有威懾力與信任感…那麼削藩的時候可以少很多刀光劍影!

    對於朱棣來說,朱標削藩投降是唯一活著的可能。而建文帝基本來幹這事只有造反才有活路,這有本質區別;

    同時朱標活著,淮西的名臣悍將都將活著,這些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腥風血雨中走出來的人如何會犯“勿傷我叔書”這種錯誤?就算皇帝真下這種命令,他們估計也不聽。並且,朱標不可能下這種命令!

    所以,朱標活著。朱棣就是一個歷史過客,一個做富家翁的藩王!

  • 15 # 侃古聊今說歷史

    首先,說結論,如果朱標不死,朱棣肯定不會選擇造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筆者給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嫡長子”繼承製下,朱標的地位牢不可破!

    宗法制度是古代封建社會,王公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其特點是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而宗法制度的最為核心部分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即只有皇帝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才能夠叫做嫡長子,是天然的法定王位繼承人。早在西周初期,就明確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繼承製。

    我們看看朱標的出身,就能明白主要朱標活在,朱棣沒有任何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朱標生於1355年,他的母親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腳馬皇后”,同時還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根正苗紅”。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今南京,當老朱得知朱標出生的訊息,高興地直接找了一座山刻石記碑;“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同時,老朱也對朱標的教育十分重視,遍訪天下有名的大儒教授朱標學問。等到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年僅10歲的朱標直接就被冊封為吳王世子。等到明朝建立朱元璋稱帝后,朱標直接被冊封為皇太子,可以說如果朱標沒有提前病死,這皇位妥妥就是朱標的,從出生到當皇太子,朱標根本就沒有遇到任何檻!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朱棣的出身!

    朱棣是1360出生的,較朱標小5歲,是朱元璋第四子,據《明史·成祖本紀》記載:“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后(馬皇后)”。但是,根據後世專家學者的考證,朱棣生母並非是馬皇后,而是碽妃,朱棣稱自己是馬皇后所生是為了給“靖難之役”造反稱帝,尋求宗法依託。因為,建文帝時朱棣前面的三個哥哥都過世了,朱棣就成了“諸王之長”,朱棣的造反就變成了嫡長子搶嫡長孫的皇位,從法理上也就圓的過去了。

    其實,朱棣的生母是誰,早在明代時候就有很多相關記述,像《閩書》、《國榷》、《國史異考》、《南京太常寺志》等都記載朱棣生母是碽妃。另外,還有元妃說、高麗妃說。朱棣本人也對生母之事十分忌諱,在奪位後第一時間就昭告天下,說自己是馬皇后的親生兒子。同時,朱棣還多次篡改史書,有次改寫朱標不是馬皇后的親生兒子,只有自己和周王是馬皇后親生的,一發布弄的百官沸騰。後來,朱棣也琢磨自己這麼改有點過分了,然後一想,前面兄弟都過世了,都寫成是馬皇后生的兒子得了。然後再《明太宗實錄》就有了如此記載:“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愍王樉,次晉王棡,次上,次周定王橚。”

    最後,我們從朱元璋傳位的結果來看,朱棣絕對不可能是馬皇后所生,如果是馬皇后所生,在洪武末期,作為最類朱元璋的朱棣被傳位的可能性絕對是很大的。唯有朱棣非嫡子,才能解釋為何傳位給朱允炆。說到底,還是因為朱允炆是嫡長孫罷了!

    從朱元璋在世時,朱標和朱棣所受教育及在朝堂地位上,可知朱棣不會造反

    1.從朱標和朱棣所受的教育上看,為何朱棣爭不過朱標!

    上文,我們提到過,朱元璋對朱標的培養十分重視,完全就是按照接班人的模式來培養朱標的。在還未奪取天下困難之時,朱元璋仍費力選任天下知名的宋濂等名儒,為朱標進行正統教育。在朱標13歲時,更是藉著祭祖還鄉的機會,教育朱標要有仁愛之心,培養其儲君作風!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吳元年,年十三矣,命省臨濠墓,諭曰:“商高宗舊勞於外,周成王早聞《無逸》之訓,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儉,為守成令主。兒生長富貴,習於晏安。今出旁近郡縣,遊覽山川,經歷田野,其因道途險易以知鞍馬勤勞,觀閭閻生業以知衣食艱難,察民情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即祖宗所居,訪求父老,問吾起兵渡江時事,識之於心,以知吾創業不易。”又命中書省擇官輔行。凡所過郡邑城隍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過太平訪迪家,賜白金五十兩。至泗、濠告祭諸祖墓。是冬從太祖觀郊壇,令左右導之農家,遍觀服食器具,又指道旁荊楚曰:“古用此為撲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等到朱標被立為皇太子後,朱元璋命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徐達兼太子少傅、常遇春兼太子少保,馮勝兼右詹事,此外還有許多功勳大臣教導朱標,熟悉明初歷史的讀者可知,這簡直就是老朱將立國的根本班底交給朱標了,讓這些人輔佐可見老朱對朱標的重視及愛護之情。

    而對朱棣的培養呢,朱棣出生時,正值陳友諒與朱元璋進行大戰,因為軍情緊急,朱元璋在朱棣出生之後都沒看一眼,就奔赴前線了。等到朱元璋快要登基時,才給朱棣正式取名,當時朱棣已經七歲了。也就是說,朱棣在七歲前,都沒有正式名稱。等朱棣稍微成人之後,就和其他幾個諸王一起學習,朱元璋對朱棣的培養主要以軍事方面居多,等到朱棣16歲的時候,就被封到北平,做為守衛邊疆在抗蒙的第一線奮戰的藩王了。從史書等記載來看,朱棣所接受的教育無論從師資力量、側重方面還是朱元璋的重視程度來看,都遠遠不及朱標的!

    2.最後從兩人在當時朝堂地位及對國家貢獻看,朱標若在世朱棣絕對不敢造反

    在洪武元年,也就是朱標13歲時,朱標就被冊立為皇太子,在朱元璋外出作戰時,享有監國大權!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洪武元年正月,立為皇太子。諭之曰:“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

    等到洪武10年,朱標22歲時就開始正式參與朝廷日常政務之中,朱元璋曾親自下令:“今後一切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從此朱標開始學習並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雖然,在朱標參與朝政的過程中,因與老朱政治理念不合,不能完全施展自己的“寬通平易”的執政理念。但是,朱標對朱元璋的影響還是在諸子之中是最大的,無論是解救宋濂還是勸阻朱元璋不要大肆屠戮勳貴大臣,保護諸王免受責罰。換一個兒子,早就被老朱廢了,唯有朱標在做了這些事之後沒有事。

    《明史》評價: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而朱棣呢,在朱標去世前,一直是以戍邊藩王的形象展現給世人的,一提朱棣就是能征善戰,在武將系統中有較高認可。但是,朱棣手下那些大將,從史書記載看,基本都是朱元璋配給朱標的東宮麾下大臣,朱棣只有節制之權。如果朱標在世,作為東宮輔臣的這些人是肯定不會跟著朱棣造反的。

    另外,朱元璋分封諸王是,主要是因為老朱錯誤歸納了元朝滅亡的歷史經驗,他認為元朝滅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主弱臣強,皇帝不得藩屏之助。因此,朱元璋要讓眾子孫都來出力,以維護朱家皇位延續。筆者認為朱棣這些諸王就藩,說白了,就是朱元璋讓他們去邊疆之地守好領土,保護好你們的大哥及其後代子孫皇帝!

    最後,假設朱標能身體健康順利繼位,相信朱棣肯定也不會冒險造反。因為,無論是從文武百官還是廣大民眾,都是認可朱標繼承人身份的。假設朱棣真的要造反,估計都不用朱標出手,朱棣手下就得給他綁了押解進京。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我們也永遠看不到朱標統治的明朝是如何光景了!

  • 16 # 上官雲匕2080

    假如太子朱標不死的話,燕王朱棣會造反嗎?其實瞭解明朝的建立歷史和經歷的學者,一定會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朱棣不會造反,而且會輔佐太子在朱元璋之後登上皇位。

    這是由太子朱標的特殊歷史地位所決定的。

    一,嫡長子朱標

    在封建社會中,嫡長子繼承皇位那是天經地義,合理合法,而朱標身為嫡長子,自然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二,文韜武略的太子

    朱標這位太子確實出類拔萃,長期在太祖身邊臨朝輔政,表現之優秀,讓左右大臣都很敬佩。即使有時與皇帝的意見不同,也不會盲從,還會與之爭論一番。朱元璋有時也會氣腦,但從不會責難他,反而對這位太子寵愛有加。所以後來太子不幸病故,太祖十分傷心,幾乎是悲痛欲絕,可見父子情深。

    朱標為長子,在諸皇子中威信也極高。

    據說朱元璋一共二十六個皇子,在這些皇子中一直是以朱標為首的。對朱棣與朱標的關係史上記載不多,但據說燕王也是敬服太子,沒有二心的。從實力來說,朱標身為皇長子,太子,威望甚高,堪為朝庭中堅。而朱棣作為四子,雖也頗具才幹,但畢竟是地處邊塞的番王而已,其地位不可同日而語。

    朱標二十二歲就開始監國,處理朝廷日常政務,擁有豐富的治國經驗,並且得到群臣的擁戴。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定會成為明朝又一位好君主。

    三、 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愛護

    當然,重要的是朱標的強有力支持者是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他們都對太子極為看重。從當初立其為世子直到太子,整整二十五年,太祖從未想過更換太子,可見朱標太子地位之穩固。

    有了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強力支援,如果誰想謀太子位,都得掂量掂量。

    四、仁 德寬厚,深得民心的太子

    像貴為太子之師的宋濂,如果不是朱標和馬皇后的死保,恐怕早就被朱元璋處死了。而且,朱標還經常巡視民間,廣施仁德,在民間的威望也極高。

    秦王朱樉犯錯被扣留京師,是朱標居中調解,朱元璋才放他平安回藩地;有人告晉王朱棡謀反,是朱標全力保護,才得以保命。

    因此,在諸多皇子之中,朱標的絕對是所有人崇敬的物件,誰想謀太子之位,就是和其他所有皇兄皇弟們作對,怕要被天下共討之了。

    五, 東宮班子超級強大

    這其實與朱元璋的強力扶肋有關。朱標東宮的班子有多強?看看下面這份名單就知道了:

    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勝,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趙庸、王溥,楊憲,傅瓛,康茂才、張興祖,顧時、孫興祖,吳楨、耿炳文,鄧愈、湯和,劉基、章溢,文原吉、範顯祖。

    這個名單是不是有點令人心驚肉跳?這裡面任何一人都是可以令明王朝震上一震的人物?有他們輔助,還有誰敢動?

    雖然說朱棣與徐達的關係不一樣,是翁婿關係,但是徐達對朱元璋那是死忠,絕不會支援朱棣謀朱標的太子位,所以,即便其餘所有皇子加起來,怕也撼動不了朱標地位於萬一。

    如果有人想要謀太子位,其難度可比太祖朱元璋武力奪取天下一般。

    以上五點足以證實朱標太子地位穩如泰山。如果他不死,會穩穩坐上皇位並固若金湯。至於朱棣,大楖率會繼續做他的燕王,而不會造反爭奪皇位。因為即使有心怕也是無力迴天吧。

    只可惜的是,朱標最終沒能活過朱元璋,否則,許多後來被殺戮的功臣也不會死了,而靖難之役更不會發生。

  • 17 # 寂寞一刀本尊

    會!朱棣造反看似是被朱允炆削藩所逼,是迫不得已才造反的,但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朱棣的性格,就會發現他極有野心而且敢於冒險,是一個絕不會甘居人下的人,這一點從他當皇帝后5次親征蒙古和不惜耗費大量金錢派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大明威德等舉措不難看出來,而且他在朱允炆削藩前就已經暗中做好了擴充兵力囤積糧草兵器等準備,造反之心昭然若揭,唯一能壓制他的人只有朱元璋,朱元璋一死,朱棣必反!

    但是如果太子朱標不死,朱棣造反能否成功卻是有些難說了。首先太子朱標的才能遠非有些書呆子氣的朱允炆所能比,在朱標作為太子輔助朱元璋監國治政時,就已展現出了一代明君的潛質,處理政務井井有條,得到了朱元璋的讚賞和朝中大臣的擁戴,而且朱標性格外柔內剛,哪怕是面對強勢的朱元璋,他也敢直言勸諫,這樣的人顯然不是朱棣能輕易扳倒的。

    其二、朱標如果不死,其威望也遠不是朱允炆所能比的,朱允炆雖是朱元璋親立的皇位繼承人,但朱棣是他的叔父,他是晚輩,所以在對待朱棣的問題上難免束手束腳,而朝中大臣不少在這叔侄爭位事件上態度模糊,保持中立,所以朱棣才有了造反成功的可能。而朱標不同,朱標是嫡長子,是朱棣的兄長,是毫無爭議的皇位繼承人,更曾在朱棣犯錯要被朱元璋處罰時幫朱棣求情,朱棣如果造他的反,無論是從名分還是道義角度都站不住腳,得不到外界任何支援,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第三、朱元璋在其死前其實已經預見到朱允炆的威望不夠難以坐穩皇位,所以才會大規模的清洗手下幫他奪取江山的開明功臣,為的就是幫朱允炆鋪平道路,防止功高蓋主的功臣們有不臣之心。如果朱標不死,雖然朱元璋仍然會對開明功臣們進行清洗,但是力度很可能不會那麼大,因為朱標當時也是很受這些功臣們擁戴的,足以壓制他們。而朱允炆後來在與朱棣爭奪江山的過程中,兵力上是有著壓倒性優勢的,缺的是能夠幫他穩住優勢的能臣猛將,這和朱元璋之前的過度清洗其實是不無關係的。

    綜上所述,我覺得如果太子朱標不死,朱棣仍然會反,但是成功的機會卻很小。

  • 18 # 詩詞中的陽光雨露

    人生之中總有偶然發生,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朱元璋老皇帝善於分析人,為了自己的江山能夠牢固,他也是煞尾苦心。他認真培養自己朱標,為了讓朱標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皇帝,他精心培養。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朱元璋稱吳王時便立朱標為世子,從學於宋濂。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后立其為皇太子,在其監國時宅心仁厚,體察百姓,深得朱元璋喜愛。

    如果朱標不病逝,大明王朝根本就沒有燕王朱棣啥事了,為什麼呢?因為朱標的地位是穩固的,而且朱標具有深厚的根基,如同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別人是撼動不了的。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需要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局面,缺少任何一樣,都不可能成功。

    朱元璋對朱標付出了很多,他曾經對儒臣說:“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實學教導,用不著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

    朱標是一位很全面的人物,他完全有能力成為合格的皇帝。他生性聰穎、忠厚,頗能領會,而且還盡心受教,對宋濂等人言必稱師父,後宋濂一家牽扯進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后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長大後,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朱標如果當上了皇帝,大臣和百姓們一定會很擁護他,他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有作為的皇帝,在歷史上書寫濃重的一筆。這個時候,燕王朱棣根本就不會造反了。

  • 19 # 小小小百科全書

    朱標是否身死確實是朱棣造反的動機之一,但朱標的死絕對不死朱棣造反的唯一原因。

    歷史上朱棣造反的原因有兩點,其一就是朱棣根本不服他的侄子朱允炆,並且對皇位十分的渴望。其二,也是最主要的一點,那就是朱允炆的削藩。朱棣不願成為粘板上的魚肉,自然會奮起一搏反抗朱允炆的削藩。由此兩點原因自然也就引發了著名的“靖難之役”。正因為朱元璋設立了“靖難”的祖訓。所以朱棣才有了充足的理由起兵作亂。為什麼有人認為朱棣的造反情有可原呢?就是因為朱棣打著的旗號乃是“清君側,靖國難”。雖然是造反,但起碼師出有名朱棣做到了。

    如果朱標還活著,並且順利繼位的話,那麼朱棣還會造反嗎?十之八九朱棣在朱標統治下是不會造反的。首先,朱棣對於朱標這個哥哥是十分的欽佩的。身為大哥,朱標對於自己的弟弟們也確實做到了有情有義,有恩有威。即使朱標要削藩,朱棣也不一定會造反。因為朱標這個人和朱元璋完全不同,他生性仁慈,並不會製造過多的屠殺事件。而且他對自己的弟弟們也十分關愛,即使削藩也不會不給自己的弟弟們活路。雖然權利肯定會收回中央,但錦衣玉食絕對是會保留下來的。在加上朱標有眾臣的支援和藍玉等人的武將班底,朱棣沒有一絲一毫的希望。

    但朱允炆就不同了,朱允炆能上位,完全是朱元璋一意孤行的結果。原本朱標死後,朱棣和很多皇子都高興壞了,本來他們這輩子和皇位也沒什麼關係了,但朱標的突然去世使得他們有了彼此爭奪的機會。但誰能料到,朱棣等人還沒高興多久,朱元璋就直接冊封皇長孫朱允炆為太子。朱元璋這一手直接把朱棣等人給弄懵了。雖然內心極度不滿,但朱棣等人也不敢和朱元璋理論。所以朱允炆就成了朱棣等人洩憤的目標。尤其朱棣,多次公開羞辱朱允炆,甚至還被朱元璋發現,並訓斥過。可見朱棣從始至終都沒有服過朱允炆。

    當然了,不服朱允炆並不是朱棣造反的根本原因。朱棣造反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朱允炆的削藩所導致的。朱允炆內心對自己的這些叔叔輩自然也十分的不滿,尤其是朱棣,更是深恨之。再加上朱允炆繼位後,他深感藩王的威脅,再加上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三位儒家師傅的挑撥。這就導致朱允炆對於藩王抱有很大的敵意。也因此朱允炆開始了他的削藩策。朱允炆本身對於自己的叔叔沒什麼好感,所以下手削藩的時候非常狠,好多藩王都家破人亡。朱棣自然不甘落得個悲劇收場。所以也就起兵造反了。事實上朱棣的造反,賭博的性質很強,畢竟當時朝廷的勢力遠超過地方藩王。但朱棣非常幸運,朱允炆的瞎指揮早就了他的勝利。

  • 20 # 公元前

    第一 父親朱元璋為其營造的政治班底

    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備受朱元璋的重視。十歲便被立為世子,宋濂等名師教授學業,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鄧愈、湯和等人都擔任東宮官職。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燕王朱棣會造反嗎?結論一目瞭然

    第二 朱標的仁厚治國治家,深得人心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而太子朱標仁慈敦厚,處理政務多為群臣歡喜。他並沒有朱元璋的狠厲,有的是包容之心,以“寬通平易之政”。洪武十三年,因為長孫宋慎被牽連進胡惟庸案,自己的師傅宋濂也被禍連,按罪論誅。面朝文武無不噤若寒蟬,而他卻立阻父親誅殺宋濂,而後更是在母親馬皇后的巧妙勸諫之下,將宋濂救出,得免死罪。

    三弟晉王朱棡,在被朱棣篡改的《明太祖實錄》、《奉天靖難記》中,說其“藏兵五臺山,反形已具(實則,只是在晉地逾越規制而已)”,父親朱元璋意欲派兵鎮壓,而朱標卻力阻,反而是前往晉王朱棡之地,將他勸歸南京,負荊請罪。朱元璋也因此而寬宥了晉王朱棡,而之後的晉王朱棡則一改惡習,成為了知禮守法的賢王。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燕王朱棣會造反嗎?結論一目瞭然

    第三 隱藏在仁愛、寬厚背後的掌控力

    說到這裡,可能依舊有人會說在《明史》中記錄的朱標也僅僅只是“仁愛,寬厚”,與朱棣後來的文治武功顯得不值一提,勝負之數未嘗可知。其實這種說法,堪稱荒謬滑稽。一個在父親朱元璋,更是皇帝朱元璋手握大權之時,輔政的太子朱標卻常常與朱元璋的治國方略不同,雖然最後大多數政策也都以朱元璋的意願為準繩,但在史書中,因為父子之間政見不一,卻毫無見責的太子,朱標當是唯一的存在。

    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燕王朱棣會造反嗎?結論一目瞭然

    漢武帝因為江充讒言,更因為對權利的貪戀,輔政的太子劉據一樣被其殘忍逼迫而死;李建成身為太子,當李淵外出巡幸之時,一樣坐鎮長安監國,建言獻策,功勳卓著,最後何種結局還不是一場玄武門之變了結。但是朱標卻能夠在與父親朱元璋的政見不一之中,備受倚重,靠的僅僅是仁愛?難道不更是對朝堂時局的掌控力?對兄弟一如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掌控力?

    朱元璋去世後,留下的兵力達五十萬之眾,即便是朱標削藩,一個得人心,施行仁政,有掌控力的君王,朱棣又有何能力造反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最怕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