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魯迅

回覆列表
  • 1 # 老人家一斤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這句話原本不是迅哥名言,是他引用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句,但用來形容迅哥的一生再好不過。

    人們所熟悉的魯迅是冷峻剛毅的革命戰士,彷彿永遠都衝在前頭而不知疲倦。但事實上,他時常處在自我懷疑之中,處在自我矛盾之中,在黑暗和光明的灰色地帶裡逡巡徘徊。

    魯迅因而不免懷疑起所謂希望的存在,彷彿一切都是空,希望竟都是虛妄的嗎?它如此渺茫,如此昂貴,簡直要變成一種奢望。可他始終還是不甘心的,心裡總還殘存著希望的火苗。哪怕那只是“死的火焰”,也要痛快地燒完再凍滅。所以他漸漸地又明白,希望是虛無的,那絕望不也是虛無的嗎?所謂希望,正是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的吧。

    所以,魯迅畢生都在“反抗絕望”。他曾說,自己的思想太過黑暗,怕毒害了青年人。但我覺得,比起一味地用光明的幻景來蠱惑人心的宣言,魯迅的思想才真正折射出看透現實後的清醒與無畏。更何況,魯迅雖從不曾許諾給青年人一個絕對美好的未來,卻願意在那樣的時代裡肩負住黑暗的閘門,放子女去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這不已經是一個師長最大的訴求與渴望了嗎?

    今日中國之現實已和魯迅所在時期大不相同,卻又有著根源上的相通。所以再看魯迅言論,仍然覺得振聾發聵,引人深思。

  • 2 # 大鵝讀書

    魯迅有一句名言,這句話充分的印證了我們在如今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之中如何獲取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回想一下,我們每一天一大早就起床洗漱,上班的路上買早點吃。

    每一天點的外賣,不也是為了節省一點時間嗎。

    晚上回到了家中,捧著手機看著新聞娛樂。

    時間就這樣被我們一點點的浪費了。

    其實我們的一天有很多空餘的時間。坐在公交車上去上班的路上,這個時間可以閱讀一些想看又沒有時間看的文學書籍,沒有書本可以看電子版嘛。

    做自媒體的也可以趁著這個時間手機資料。

    寫小說的可以寫幾百個字。

    何必去看一些沒有營養的娛樂八卦呢?

    晚上回家吃了飯,可以充分利用這點時間寫點文章或者安靜的看書。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時間這種東西只要擠一擠,總是會有的,就像我現在的答案,就是如此,擠時間擠出來的。

  • 3 # 影音徜徉

    “親君子,遠小人”,這是魯迅先生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還不忘對其後人的諄諄告誡和期望。

    在魯迅先生病逝前不久寫的另一篇雜文《死》中,同樣有著這樣的描述:

    “又曾想到歐洲人臨死時,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我的宿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古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這話用在魯迅先生身上,則完完全全不靈驗了。作為一個奮鬥一生的戰士,魯迅先生至死都是稜角分明、風骨凜然,不虛偽、不矯情,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眼裡終不揉一粒沙子。

    真情共長天一色,

    虛偽與先生無緣。

    真正無愧於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的英勇無畏的戰士!

    當下的世界最不缺的是“溫情脈脈”且虛偽至極的愛意,最最需要的是愛憎分明!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做為先生所說的“新式的人”的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 4 # 老揚在瑞麗

    魯迅先生最讓人深刻印象的一句話是

    “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他的人生觀是:生存,溫飽,發展。後來又解釋道:“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讀過魯迅先生的人生之路後你應該知道,

    魯迅的日記裡仔仔細細地記著他的幾乎每一筆收入支出。

    他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方面:薪水、講課費、稿費。後兩者是不定的,所以他很看重固收入。

    他在教育部每月可以拿300大洋。那時北京市民的最低生活標準是兩三塊大洋。一塊大洋購買基本生活品的購買力大約是今天一塊人民幣的七八十倍到一百倍。

    後來,他離開了了北京,由廣東到上海。領導教育部的蔡元培先生每月給他乾薪300大洋,他也接受了。

    魯迅有個學生叫李秉中,在軍隊當官,想辭職不幹了,寫信徵求魯迅意見。魯迅反對,認為飯碗可以跟理想分開。

    可見,魯迅的生活智慧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上的。

    他在生活中的智慧,使他在思想上、在文章裡都明察秋毫。

    所以,他知道如何應付不同的場面。比如他說如何聽高人講話:“與名流學者談,對於他之所講,當裝做偶有不懂之處。太不懂被看輕,太懂了被厭惡。偶有不懂之處,彼此最為合宜。”(《小雜感》)

    這是世故,但這世故背後是對虛偽的社會風氣的冷嘲。他也有直率的時候,比如日本請他主持中日通航典禮,他拒絕逢場作戲。他說:“不能把太太小姐敲碎一個啤酒瓶子的事要我做。”記者糾纏說:“如果您不答應,我就非常為難了。”魯迅答道:“如果我答應您,我就非常為難了。”智慧不一定都是圓融婉轉的,有時候也表現為斬釘截鐵的果斷。

  • 5 # 紅雨說歷史

    魯迅說過很多有名的話,但現在最契合我心境的便是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說到的: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學習是我們一生中持續不斷在做的事情,就連大文豪的魯迅都是一直保持學習的姿態,那麼我也應該時刻保持清醒,並不斷地提升自己。工作不會持續地佔據生活的全部,當然生活也不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要不斷地去學習,精進自己。

    魯迅並不是說不論什麼情況都要學習,而是有條件地學習。人只有在生存下來,才會有更多地精力去學習。但是並不是所有能生存下來的人,都能做到不斷地學習。魯迅他從小接受了傳統的教育,之後又被西方的文化所影響,但是他在這個過程中,一直是以學習的姿態在前進。

    我們都知道魯迅喜歡青年,他喜歡青年對於知識的熱愛,喜歡同青年交流,他可以感受到青年對於知識的渴望,對於生活的嚮往,對於未來的憧憬。他不斷地提拔蕭軍,蕭紅,認真地創辦《語絲》,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光,他始終保持創作,保持與友人交談。那這些都代表的是一個學習的魯迅。

    魯迅是善於學習的。

    在10年代末,魯迅和弟弟周作人一起翻譯俄國的文學作品及東歐弱小民族的作品,雖然在當時沒有掀起什麼波瀾,但是事實證明了魯迅的眼光是絕頂好的。他所喜歡的列夫托爾斯泰,安德烈耶夫,果戈裡,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去研究學習的作家,作品更是非常有價值的。

  • 6 # 水晶塔12138

    記得中學課本中魯迅先生的那篇《紀念劉和珍君》,文中有兩句讓我熱血沸騰,能夠帶我回到中學課堂的名言。感到抱歉的是時至今日我已忘記了劉和珍君是哪一位。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慘相,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距上這篇課文至少有十年了,提起魯迅先生,我仍能背出這兩句話。至於為什麼對這兩句話記得清楚,甚至有些喜歡。原因很簡單,讀起來太帶勁了!

    中學時期對於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從害怕到崇拜的。一個青少年心中對於日本帝國主義和封建官僚主義的那種滿腔怒火無處發洩,直到遇到了魯迅先生的文章。

    記得高中在班裡大聲朗讀這篇課文,每每讀到這幾句,加入個人強烈且飽滿的感情,悲痛,憤怒,天真爛漫,幾句話便引燃了一個少年內心最真摯的情感,也引來了同桌女生的目光。

    不過更令人悲痛的還不是這幾句名言,而是我們逐漸成熟且逐漸麻木的內心。

    我不敢卻不經要問問自己,我是真正的猛士嗎?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嗎?每日麻木的上班下班,被工作生活壓得沉默不語,不再滿腔熱血,我們是要在沉默中爆發還是在沉默中滅亡?

  • 7 # 米儷米

    魯迅先生的有很多名言警句,要說記得最清楚的是哪一句,我想到的是這句: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不會因為某人忙碌就多給他一個小時,也不會因為某人清閒就減掉他一個小時。

    可時間也是最容易浪費的,在一思一想,一坐一站中,時間就悄悄流逝了,再不可能回過頭去尋它。

    就比如我現在寫這些文字,就過去了好幾分鐘,這過去了的幾分鐘就已經不再屬於我了,當然也不再屬於你。

    我們感嘆、佩服魯迅先生的才華、成就,卻不知道,原來天才也是通過像擠海綿裡的水一樣擠時間,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利用上,才取得如此大成就的。

    所以,先不必抬頭羨慕別人的成就,學著低下頭來審視自己,是不是把每天的時間都合理利用上了,有沒有把時間花在無意義的事上?

    哎呀,這麼一說,我發現我每天都浪費掉很多時間,每天拿著手機一刷就上癮,不知不覺簡就刷掉了好幾個鍾。罪過罪過。

    你們呢?都能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嗎?

  • 8 # 根芥微塵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魯迅《吶喊·故鄉》

    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納悶,經過這麼多年,為什麼還記得那麼牢固?現在細品,驀然發現,這句話有多重意味。

    首先,這句話很淺顯,含義卻很深刻。這就叫作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吧。

    以前常聽人說:(中學)語文學習三大難:作文、文言、周樹人(魯迅原名)。但是這句話可不是這樣,只要識字的人都能看得明白——只不過就是讓人有路走路,無路開路罷了!

    其次,魯迅的這句感悟是有感而發,和一段淳樸真摯的友誼相關,串聯起一個生動悱惻的故事。

    這就是關於閏土的故事。

    看文中“我”(作者的化身)的回憶,描述生動,圖畫逼真,筆觸溫暖,令人神往: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但是再回故鄉,見到的卻不是年少時親密無間的夥伴了,而是兩個階層,已經是判若鴻溝,彷彿有一度無形的牆,把“我”和閏土隔閡開:

    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見到閏土,他的一聲“老爺……”,讓“我”倍感沉重!

    在這種人世變遷中,文中的“我”發出了深沉的感嘆:一方面表達希望,希望朋友之間的真情永遠,希望下一輩人之間沒有等級、出身的隔閡,能夠自由平等地交往。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和像自己一樣孤獨跋涉的同仁的勉勵加油!

    這就是魯迅先生的偉大之處:自己品嚐到的是孤獨絕望,但他冷峻的筆端生髮出來的卻是,對人特別是對青年的勉勵和希望!

  • 9 # 沈安玲宮廷式工筆畫

    魯迅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作家

    他的詞句達到登峰造極極為標準的刻畫人物事景。

    第一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魯迅曾說:在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所以別人說你的時候,只是因為你在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所以你不妨做一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堅持走自己的路,總有一天他們會發現你做的事是正確的。

    第二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其實這是,魯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寫的一句話。當時他的意思就是讓中中國人民不要再保持沉默忍耐,而是勇敢的反抗爆發。因為不是在沉默中爆發的話,那麼就是在沉默中繼續沉淪,永墜黑暗。其實這也就告訴我們,我們保持沉默,是想要厚積薄發,而不是就此滅亡。

    第三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其實這是魯迅在看到當時的社會情況,對於中中國人的麻木所提出的悲痛之言。他作為一個清醒的中中國人,雖然對於當時中國狀況的感到悲哀,但是對於當時中中國人不懂反抗的做法,更是憤怒。所以他才拿起筆來,想要徹底的喚醒麻木的中國人。

    第四句:浪費別人的時間,就是在謀財害命。這句話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話一度成為學校走廊裡的標語,就是告誡學生要珍惜時光,更要學會獨立自主,浪費他人的時間,就等於在老消耗他人的生命,這種人不是謀財害命嗎?

    第五句:小時候不把他當人看,長大後他就做不了人。其實這是在告誡家長,要學會教育孩子,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不懂事,如果在他做錯事的時候,沒有人教育他,糾正他。那麼在他長大之後,就會犯更大的錯誤,這樣也就做不了“人

    還有很多以上是我最喜歡的魯迅先生的至理名言

  • 10 #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魯迅在《兩地書》中曾經講到,人生有兩大難關,一個是歧路(十字路口),一個是窮途(窮途末路)。墨子說過,遇歧路,則“慟哭而返”。魯迅是既不哭也不返的,不知如何走的時候,就休息、思考一下,然後選一條似乎可走的路再走下去。

    魯迅說過,如果碰上窮途,就偏要在窮途中走一走。不絕望,絕不後退,在沒有路的地方硬踏出路來。

    不是正因為黑暗,正因為沒有出路,所以要革命的麼?倘必須前面貼著‘光明’和‘出路’的包票,這才雄赳赳的去革命,那就不但不是革命者,簡直連投機家都不如了。

    魯迅的散文詩《過客》中所表現的,正是魯迅自己的精神寫照,在那“瓦礫場”和“荒涼破敗的從葬”中,他自己也負了傷,但他仍奮然地“向野地裡踉蹌地闖進去”。

    正是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才是魯迅在那樣一種社會環境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

    但是魯迅反對“匹夫之勇”,他認為面對強敵,如果“沒有智,沒有勇,而單憑一股‘氣’,實在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魯迅的韌性,還體現在他的奮鬥中總是包含著智勇結合、堅實而深沉的理性精神!

  • 11 # 雨中漫步20756

    魯迅先生的名言,我記得最清楚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為孺子牛。”

    還有這一段話挺好的。

    倘若說,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麼,推論起來,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作了。

  • 12 # 禪緣85230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無情未必真豪傑,多情何償不丈夫

    "每觀體育賽會上,那些跑在最後,仍奔跑不輟者,必是民族的脊樑…

  • 13 # 詩經裡的灼灼桃花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我最喜歡這句名言,很多人都在抱怨沒有時間,是否真的沒有時間呢?不是這樣的,只要真正想做,擠一擠還是有時間的!

  • 14 # 渾身黑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 15 # 瀟焱冰

    魯迅先生的名言:巨大的建築,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這一木一石呢?

    這句話出自魯迅先生一九三五年寫的《致賴少麟》的文章中,句子的意思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任何偉大的工程,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很多人默默的心甘情願的去做那一份也許不起眼的零件,去做巨集偉建築的基石,才能成功。魯迅願意做平凡的小事,不求名,紮紮實實為新社會的大廈奉獻的意思。巨大的建築,象徵社會的偉業,象徵民族,民主等等。魯迅願意做大廈的基石,不辭勞苦,不求虛名。

    我們大多人都是普通人,都是生而平凡的,也許一輩子都無法站在聚光燈下,但是隻要我們心存高遠,那怕去做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的道路上一隻小螢火蟲,我們平凡的生命才變的有意見!

  • 16 # 海韻月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我最記住的一句實話,魯迅甘心為百姓寫盡人間甘苦,而不是為少數人歌功頌德,這就是魯迅為人民所記住的主要原因

  • 17 # 獨梟孤女

    魯迅先生的名言名句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躺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

  • 18 # 一念長安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最喜歡的一句話,這是魯迅先生的至理名言,是他憂國憂民的疾呼吶喊,也是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生寫照。然而,在這個高度文明的社會裡,這句曾經讓無數的人們為之感動的深情表白,正在悄無聲息的淡出人們的視野。既體現了桀驁不馴的文學鬥士精神,追求精神思想的自由,又體現了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良知。

    雖然現在網路上突然冒出來很多批判他的話題,也不知為何?

    魯迅的時代,一半是滿清,一半是民國,願為中國人一生“俯首甘為孺子牛”。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責任,其中,青年更應該積極向上,力擔重任。

    瞭解任何一個人,不能脫離它所處的時代而下結論。

    五四以來,新文藝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並不多,像魯迅這樣的也還不多見。

    魯迅一生坎坷,到處“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氣,橫亙胸中,一吐為快。怨恨的物件是誰呢?禮教,制度,傳統,政府,全成了他洩忿的物件,憂的是誰呢?還是處於水深火熱的勞苦人民。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八》

    若舉世唯科學是崇,則人生必將歸於枯寂。——魯迅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毛筆之類

    。。。。。。

  • 19 # 燕趙節度使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hú sù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

    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看剝羊,彷彿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後走不幾步,他們並這一點也就忘了。

    ——《娜拉走後怎樣》一九二六

    第一次讀到魯迅的這段話時,我簡直渾身顫抖:魯迅對中中國人的人性簡直是太瞭解了!

    在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被押上刑場,圍觀的人就像過節一樣熱鬧,紛紛圍觀。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

    據說,當時北京人出銀子買袁崇煥的肉,說吃漢奸的肉,要解恨。

    打敗了八旗,解了北京之圍的袁崇煥,居然被凌遲處死。

    寒了心關寧軍將士的心,明朝滅亡成了定局。

    可後來李自成、八旗兵進入北京,北京人跪的很快,並沒有什麼抵抗行為,反倒舒舒服服的當起了順民。

    吃袁崇煥肉的勇氣的?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8日,譚嗣同、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並稱“戊戌六君子”。

    在此之前,譚嗣同本來有機會逃走的,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後一次反抗。

    可圍觀的人,真的能理解譚嗣同的慷慨就義的意義嗎?

    反倒是許多人罵他們是亂黨。

    嗚呼,讀史讀到這裡,讓人感到沉沉黑夜中的壓抑。

    殺劉瑾,他們是看客;

    殺袁崇煥,他們是看客;

    殺肅順,他們是看客;

    殺譚嗣同,他們是看客;

    他們永遠是菜市口的看客,永遠前呼後擁的去看熱鬧。

    他們是可恥的群氓,他們是吃人血饅頭的愚民。

    他們真的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力量嗎?

    直到看了《烏合之眾》這本書,我才有了答案。

  • 20 # 亦然老透

    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很多,對指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有著巨大的積極意義。

    其中有一條我一直牢記不忘,並把它做為人生的座右銘。

    它就是: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處事要老實淳厚,心地要赤誠坦蕩。不要總把別人當成傻子,搞點小聰明,耍點小手段。從一時看,可能沾了別人的便宜,可失去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久而久之,必被他人所識破,成為臭名昭著的人渣,一敗塗地。

    從當前的局勢看,特朗普就是一個典型的這類人渣。

    他自上臺以來,為了打壓中國,維護自己的霸權,使盡了種種陰謀詭計。正當疫情在美國瘋狂蔓延之際,他不去真抓實幹地把自己國內的疫情防控好,反而挖盡心思地製造種種謠言,甩鍋中國,欲把中國置於死地而後快。

    當然,特朗普的搗鬼,也確實給我們造成了許多危機和麻煩,看來是他有點效了。但真相總會水落水出,公道自在人世間。危機和麻煩,我們必將能克服,世界人民必將能看清真象,特朗普必將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落一個人人唾棄的下場。

    讓搗鬼有術的特普,見鬼去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教師,你覺得教育的本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