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軒夜話

    可學 可用 莫拘束

    無格律可能一氣呵成 言必從心 真摯樸實

    有格律 可能精雕細琢 微細工麗 亦有奇趣

    江城子

    晚風微扇載離愁,黯生憂,嘆休休。謾道多情,為我係行舟。回首當年遊冶處,花相似,水空流。

    別來惆悵上層樓,恨悠悠,寄浮漚。幾度春秋,青鬢漸白頭。聚散從來如一夢,孤燈盡,各淹留!

  • 2 # 手機使用者14720471748

    沒有詩詞“格律”的人們照樣可以創作出許多好的詩詞,也可以作出很多生動形象的楹聯佳句。詩詞不是“文人”的“私有財產”,它是天下人共有的財富。沒有“格律”意識就不能作出詩詞的說法,在實際中是不存在的,是錯誤的。

    所謂詩詞曲賦的格律、韻律、節奏,都是後人們逐漸將其總結、歸納、提煉出來的說辭。詩詞剛出現的時候,原本就是廣大的勞動者,在日常生活中創作的文學形式。當時並沒有“格律、韻律”等說法,只是人們的口頭吟詠、說唱。人們在詩詞產生的初期並沒有什麼“格律”的概念,只是信口而成。在歷史的長河中,又通過人們不斷的補充、加深、整理,依照其表現形式的不同,分門別類地給予了不同的名稱,如“詞牌”、“律詩”等稱呼。並給出了韻律、格調等不同的硬性要求。

    這些說法的產生是後天形成的,不是先天就有的,也絕不是就此結束,還會被後人繼續充實、改進與發展、光大 。

  • 3 # 西流月雜談

    格律詩要以詩意為主,格律韻調為輔。格律是為詩意服務的,是手段,詩所要表達的想法是目的。藝術要發展進步,才有生命力,打油詩的傳頌和口碑,實際中已經超過了許多有板有眼的格律詩。

  • 4 # 數字

    我認為「能」

    格律雖配舊時文,書生以此躍農門。

    八股取士已千古,高考搜才生雨雲。

    三字經,百家文。舊時典籍當隨新。

    詩詞當繪時光好,無病且愁亂詠呻。

  • 5 # 哥以前有頭髮

    詩詞主要是意境和氣象,格律不是太不和就是好詩詞,劉邦的大風歌有個屁格律。一味強調格律的詩人是做不出好詩詞的學究,就是迂腐坨子

  • 6 # 峰兄—li

    我認為「不能」,因為你連平仄都不懂,你又何能懂詩呢?不懂規矩何來方圓。詩分為古詩與近體詩,但每一個詩體都有押韻。到了唐以後規矩更嚴了。這種嚴格關不是防礙詩詞創作,是更增添韻律。膾炙人口的詩詞,那一首不是朗朗上口的。

  • 7 # 渝捷

    寫肯定是可以寫的,只是不一定比懂格律的好寫的講究。我也挺喜歡詩詞的,但總是感覺寫不好,散文詩還湊合能看。也許兒時或年輕時對詩詞格律沒有底子,現在寫就感覺力不從心,想學,又感覺費勁,所以也就不為難自己,寫點自己能寫的,對於詩詞平時就看看,儘量跟上年輕人的思想,跟上網路與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使自己的思想僵硬了讓人討厭了就好。剛才就學了個新詞:牽須。

  • 8 # 大樹天音

    不懂國家政策,你就可能違法。不懂詩詞格律,你寫出的詩詞,就保證不了押韻,保證不了旋律優美,看上去就是一堆“違章建築”,根據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你這些“違章建築”是應該被拆除的。

    只有懂得國家政策,才能做到不違法。只有懂得詩詞格律,寫出的詩詞才能保證押韻,才能保證旋律優美。

    格律詩主要包括絕句和律詩,絕句包括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律詩包括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格律詩的押韻要求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律詩一共是八句,偶數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韻,奇數句一三五七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律詩的首聯是一二句,頷聯是三四句,頸聯是五六句,尾聯是七八句。律詩的頷聯和頸聯,一定要保證對仗工整,押韻合仄,在寫作要求上與對聯的寫作高度一致。

    只有懂得國家政策,才能成為一個標準中國人。只有懂得詩詞格律,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旋律優美的詩詞來。

  • 9 # 曾老道人

    當然可以,但不要寫格律詩。你寫打油詩、雜亂的詩無人笑你。如果硬要胡亂標註上“七絕”“七律”“五絕”“五律”之類,就不要怪別人譏諷。

  • 10 # 溳水墨賢

    起碼要知道一個大概,總不能寫得太離譜吧!比如基本的平仄、押韻,寫律詩的話,三四五六句對仗,這些典型特徵應該具備。另外寫舊體詩也要避免現代詞彙和語法,否則不倫不類,就失去了創作的意義。用一句通俗的話說,你寫的舊體詩,要讓古人也看得懂。

  • 11 # 趣歷史趣世界

    如果問,不懂格律,可以寫詩嗎?答案是肯定;但是不懂格律,可以寫詞嗎?答案是否定的。

    現在我們就來說說為何可,為何不可。詩是最能抒發情感的,也有敘事的作用。當然有記載的第一首詩歌,則應該是《彈歌》,全詩:“斷竹,續竹;飛土,逐肉。”簡單的敘事。《候人歌》全詩:“ 候人兮猗 ”僅僅四個字,抒發了強烈的思念之情。這些詩不僅沒有格律,而且字數較少,到後來的《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樂府”都沒有嚴格要求,都稱之為古體詩。

    到了唐代,詩歌稱為重要的文學樣式,甚至成為考試內容,相應的要求也提高了,誕生了近體詩,開始講究韻律美,分絕句和律詩,都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律詩的基本格律要求:

    1. 每句末字是平聲即需要押韻。

    2. 第一字的平仄不拘,第二、四、六、七字的平仄不能改變。

    只有一個特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使用這一特例時,除第一字的仄可改為平外,其餘六字的平仄不能再改變。

    3. 第三字的平仄規則,不能犯孤平。

    即在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如果由平改為仄(發生拗),則第五字必須由仄改為平(實施救),否則就是犯孤平。即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可拗救為“仄仄仄平平仄平”。

    在其它句式中第三字的平仄不拘。

    4. 第五字的平仄規則,不能有三平調。

    即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能變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即後三字都是平聲。

    在其它句式中第五字的平仄不拘。

    律詩(五律和七律)的對仗要求:

    1. 律詩每兩句合成一聯。

    第1,2句合稱第一聯(首聯),第3,4句合稱第二聯(頷聯),第5,6合稱第三聯(頸聯),第7,8句合稱第四聯(尾聯)。

    2. 除首聯和尾聯外的其它各聯都必須使用對仗。

    所謂對仗就是把字數相等、意思相對或相反、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放在一起,使兩個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襯,內容上互相補充。通俗地說是兩個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詞的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嚴格些說是詞類相同或相近,如天文類對天文類,天文類對地理類也行。

    出句的平仄和對句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叫做對。下聯出句的平仄和上聯對句的平仄必須是相同的,叫做粘。當然,在“粘”的時候,第五、七兩字(在五言則是第三、五兩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對”的時候,如果首句入韻,首聯出句和對句第五、七兩字(在五言則是第三、五兩字)也不可能相對。絕句同樣在韻律上,平仄上也有要求,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詳細諮詢。

    近現代詩歌,尤其是新詩時代的到來,就沒有有意地將就格律了。

    因此,懂不懂格律都可寫詩。

    說到詞,就必須得懂格律,詞是在唐代格律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詩人們為了抒情方便,加一些字詞進去,便於吟唱,一旦譜成曲子流傳開來。字數,平仄,韻律,都是定了的,就像同一個詞牌名,只能填為舊有的格式,相當於現在的歌曲中,韻律不變,改歌詞而已,不同的是詞中的每個字平仄是固定的,改歌詞沒有這些要求。

    因此不懂格律,是不能填詞的。

  • 12 # 祁門小謝

    其實是可以的,現代人寫詩詞有一個捨本逐末的地方,就是言詩詞必先說格律。

    我之前寫文章談過,格律是一個錦上添花的東西,它使詩歌更具有美感,但很多人將格律看得十分重要,甚至以格律作為評判標準,這偏離了作詩的初衷。

    你是為了寫出來的東西很漂亮很有美感很合韻律才去作詩的嗎?

    這個步驟是錯誤的。

    應該是先有詩,然後再讓詩更有美感更合韻律。

    李白說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賈島說:三句兩年得,一吟雙淚流。

    盧延讓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一揮而就的創作方法是大師用的,是天才用的,是天賦異稟的人適用的。

    現在總有人問,我不懂格律能不能寫詩?

    這句話就有問題。

    首先,不合格律的就不叫詩嗎?

    其次,詩詞創作是一步到位嗎?

    最後,你不懂難道不能去學嗎?

    所以我認為,作詩是這樣一個過程:

    1、有感

    詩言志,歌詠言,人一定是想要表達點什麼才會進行創作,比如說看到很動人的風景,想把所見所思寫下來,或者遭遇了什麼事情,想吐露心中的情緒,又或者被人、物甚至文字擊中,想記錄點東西……這個觸發點很關鍵,這也是寫詩的初衷。

    2、成篇

    心有所感,才能下筆如有神助。寫詩和寫作文一樣,都是寫真情實感的,你沒有感覺,寫東西就會去編,編出來的東西就很假,而且沒有意義。

    這兩個步驟,你不懂格律也照樣可以做出來,但這個時候出來的實際上是半成品,初具詩歌的形狀。很多人在這一步就認為詩歌已經完成了,就可以發表了,實際上還有最重要的一步。

    3、修改

    前面也說過了,只有大師能一揮而就,連杜甫這樣的詩聖寫詩都在斟酌。

    所以斟酌推敲是作詩不可忽略的,在這裡才需要考慮到格律。你的詩已經有個形狀了,像雕刻一樣,你要把一個不規則的半成品做成精品,削去不需要的,填補缺陷,讓它更加完美。

    而鑑賞詩歌的時候,我們最該看中的,首先是這首詩要表達的感情,其次是這首詩整體的意境,最後是它的韻律美。

    所以我認為,不懂格律可以寫詩,但學會格律,你的詩會更好更美。

    但格律不是評價詩歌的標準,它僅僅是使詩歌更美的一個裝飾。所以黛玉教香菱學詩的時候告訴她: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丸-------

  • 13 # 鶴舞蘭天逍遙客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答:既能寫詩,也能寫詞。但是既然不懂格律,那就不要寫格律詩了,也不要去添那些古時候留下來的詞牌了。只要你不標註是格律詩詞。只要不牽強附會,也能寫出人們喜歡的詩和詞來。因為寫詩最主要的是要撐握,一,要由心而發,因一個事物,一件事情觸動了你的心,來了做首詩或詞的願望。二,寫詩或者在寫詞時,一定要撐握一個意境,要知道我寫這首詩,這首詞是要表達什麼,也就是有一個要表達的主題的思想在裡面,最忌空洞湊字數,不對仗,強對仗,不押韻強壓韻,東拼西湊別人看著沒有意思,自己也會感覺到很沒有意思。三,就需要利用你撐握的文化,撐握並熟悉的詞語詞句,來為你心中所感,心中所想要表達的主題意境來潤筆調韻添彩了。總之要心意主題完美,郎郎上口。雖然說不是律詩,但也可能會成為一首被大傢伙接受喜歡並讚揚的流傳的一首好詩了。詩是一種文化語言的表達方式,來自於生活,來自於民間,來自於廣大民眾,只要想,認真的練,就會在寫詩中成長,慢慢到成熟。詩的譜寫與創造不是某些人獨自擁有的特權。回答完畢。

  • 14 # 雲鶴166082174

    不懂詩詞格律最好不要寫,因寫也寫不好,還會鬧笑話。

    懂格律而不按格律寫情況則大不一樣,因你懂,寫出來的句子是因律害意而為,所以有好句子,意境上會好的多。

  • 15 # 風月夭痕

    本人就不懂詩的格律,也不懂詩,但又非常喜歡胡謅亂吟。說的通俗點,我那就是些順口溜,充其量有的能勉為其難地算個打油詩吧。

    自己沒上幾年學,全憑自己對文化的渴望而利用業餘的時間自學的,自學能學字因為有本字典就行了,而卻學不到一些專業的知識。囫圇吞棗地看些書,一知半解地補補課。憑著自己的求知熱情,理解多少算多少,也沒人指點更沒人教導。寫點歪詩也是權憑自己對詩的崇拜和靈感,我覺得不一定非要懂得格律韻角才能去寫詩,詩經上那些民謠的作者老百姓,他們都能個個懂詩麼?然而他的吟出來的民謠,卻成了千古詩詞的精典。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詩詞所表達的主要是個意境,一個思想,一種心請,或者是一種寄託。當然了,若要在按排上優美的格律,押韻的聲韻,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然而每個的喜好心情不同,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同樣的想法心思,而表達的方式和語言也不盡相同。這就象觀察一個物件,每人站的位子不同,觀察的角度不同,就得出的結論不同是一個道理的。就象自古以來,人們形容月亮,有人說它是嬋娟,有人說它是玉盤,有人說它是嫦娥,還有人把它說成是自己心中的情人。無論什麼比喻,人們都感覺著很美,都能讓人接受。

    詩詞歌賦不光是有學問人的專利,學問不高的人,也照樣能吟出幹古佳句的。一點粗淺的認識,有誤謬之處,還請老師們海涵和糠慨地加以斧正,本人將感激不盡!

    萊蕪 徐希秋 19年9月28日

  • 16 # 梧桐樹邊羽

    不懂詩詞格律,能寫詩詞嗎?

    當然可以。

    格律是個什麼東西?“格”指格式,“律”指音律,“格律”是指在漢字音韻學發展到較高層次的時候,唐人為了避免大家寫詩的時候出現語病、音病而開發出來的一套平仄格式和規則。

    符合這套格律以及按照這套格律寫出來的詩詞,我們稱之為格律詩詞。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寫詩詞就一定要按照格律來。

    格律的具體要求包括平仄規則(平仄交替,相對,相粘),押韻規則(平聲韻,一韻到底),對仗規則,以及不能出現“孤平”、“三平尾”一些詩病。然後格律詩詞的字數、句數、用字用詞都有一定要求(絕句四句、律詩八句、詞牌限定長短句字數和平仄)。相對於人們自由浪漫地詩意表達,格律詩詞無疑在規則上更刻板,這也就是新詩擁護者一直排斥格律,視之為“自由表達意志的鐐銬”的原因。

    不但今人不愛,其實古人也不愛。我們能看到的是,雖然唐朝格律規範之後,格律詩透過科考等途徑深受上層文人的喜愛,一直佔據著中國詩壇的上位,但是在下層和民間,古體詩(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詩)同樣蓬勃發展。我們把中國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詩),說起來二者是共同發展,各自精彩,實際上不管在哪個朝代,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風的創作體量遠遠大於精緻刻板的格律詩,甚至可以說詞牌的前身就是被格律化的古體詩,我們稱之為“律古”。

    民間洶湧而蓬勃的創造力一旦進入格律範疇,精緻高雅的同時,就逐漸失去了活力。我們不缺乏天縱之才在格律之上將詩意縱橫表達,但是對整個詩壇來說,這個金字塔結構的基層,還是大量生成、自娛自樂的沒有格律限制的作品。

    到了今天,更加明顯。學習格律的人越來越少,自由表達的人越來越多。寫古風的都少了,因為現代詩的完全放棄規則和普通話的底色,讓人更加註重感情的爆炸和抒發,這也是現代詩和古典詩詞最大的區別,即感情的表達方式。

    古典詩詞是含蓄的,優美的,以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為要義,是否遵守格律並不重要。而現代詩毫無章法,在感情上追求積累、爆破,以求對讀者一擊必中,忽略文字本身的美感。

    我們也能看到所謂格律詩,只是在中國詩歌海洋中的一座孤島。我們寫現代詩,寫歌詞,寫古風,都不需要平仄格律。雖然我們在使用漢字的過程中會無意識地遵守抑揚頓挫、清朗通順這些原則,不過這是對語言系統音律的返璞歸真,與格律關係不大。

    畢竟作為詩歌,要是念出來結結巴巴的,生命力基本上就等於零。

    我們學習格律,是為了在格律之上抒情言志。我們不懂格律,同樣可以透過韻文來表達自己。

    詩是韻文,是押韻的短小精悍的表達。押韻是必須的,否則就不是詩。

    至於格律,懂了固然更好,不懂也沒關係,記住押韻、通順、注入感情、拔高意境,你的作品就是好詩。

  • 17 # 飛花娟

    一,可以寫現代詩,自由體,散文體,打油詩都可以。

    我主張不按平仄可以,但一定要有韻,二,四、六,八句末尾的字一定要壓韻,以此類推!或者象有的作者那樣不定句的壓韻也可,總之朗朗上口才好。因我喜歡唱歌,喜歡聽歌,詩歌詩歌顧名思意,當然要象歌一樣有音韻。另外意境也很重要!可以參考象徐志摩的巜再別康橋》《偶然》聞一多的《幻中的邂逅》。林徽因的巜你是人間四月天》《仍然》。余光中的巜鄉愁》。胡適的《蘭花草》。戴望舒的《雨巷》。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汪國真的巜山高路遠》《熱愛生命》。海子的《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等人的現代詩。

    附我寫的現代詩,《我從未遺忘的故鄉》其中的一段為例,二四六八句壓韻!

    我的故鄉在東北,

    她是金雞項上的黑龍江。

    那裡冬天寒風凜冽,

    那裡夏季愜意涼爽。

    多想喝一囗松花江的水啊,

    以解多年思鄉的渴望。

    多想再去光顧馬迭爾,

    擺上冰糕細細品嚐。

    二,詞,我的理解,一般來說是指用詞牌寫的詞。

    遠的不說,就說毛主席寫的詞吧,比如《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淸平樂,六盤山》、《蝶戀花,答李淑一》等。寫詞一定要尊守格律,按詞牌名要求書寫。我特別喜歡毛主席詩詞的氣勢恢弘,磅礴大氣。

    以上是自己寫詩的淺顯體會,也寫不好,和大家切磋而已!

  • 18 # 木頭奶奶

    不懂詩詞格律,可以寫古詩,可能寫不了詞。

    最早的詩也是沒有格律的,只是經過時間慢慢沉澱,大家為了便以交流,才總結出一定的格律來。

    詩本來就是表達感情的一種形式,我認為只要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讓看詩的人能產生共鳴,有所感觸和收穫,便是一首不錯的詩了。當然如果你沒有按照格律寫的詩,記得要標註為“古風”,這樣就沒有人可以提出批評了。

    而詞是用填的,就是依照詞譜填字的,這就要求要依照詞的節奏和規則來填寫,所以理論上不懂詞譜是不行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最早本來也是沒有詞譜這種東西的,它也是人們慢慢探索總結出來的。只要朗朗上口,讀起來有節奏感,內容能讓大家看得明白,又能表達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那應該也是寫詞的初衷吧。所以,至今也有人在寫長短句。

    這些只是個人的一點看法。我自己寫詩詞也是按照格律來的。只是在寫的過程中,確實感覺到按照格律來有諸多不方便,有時為了一個字就要放棄原來的整首,重新再寫,沒有耐心和堅持是做不到的。

  • 19 # 封護勝463

    這個問題是很簡單的,不懂詩詞,怎麼能夠寫出了詩詞?

    詩詞為什麼叫詩詞?而不叫現代詩或者是打油詩,或是其它的什麼詩。

    就是因為有一定的規則要求,細說起來有如下的幾點。

    第一是詞牌的要求。要寫詞必須符合詞牌的要求,因為古時那是要配樂的,樂譜只有和文字匹配,才能夠抑揚頓挫的唱出來,這個格式是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允許的,叫什麼名就要按照要求填寫出來,舉個例子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

    春來江水綠如蘭。

    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或者叫望江南都可,全曲共二十七個字,單調,共有五句,憑二,四,五句押平聲韻。是很嚴格的,不能多字少字填寫。

    第二是韻律的要求,無論是律詩也好,還是絕句也罷,更別說是填詞了,都有著韻律的要求。我們還用剛才的《憶江南》比例,它的韻腳是

    平(平)仄

    (仄)仄 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擴號內可平可仄,但是其它字要按照要求來,這樣才能上口。二,四,五句要押平聲韻。

    再打個比方,舉個七絕的例子,看看詩聖杜甫是怎樣寫的?

    兩個黃鸝鳴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絕寫得很美,又有意境,押得韻腳

    是"天,船"是押"an"的韻。這樣寫才可以稱為七絕,當然還有其它的格式,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第三是語言的要求,要去寫詩詞,作到了上述要求以後,還要有語言的要求。古代詩詞都是文言,比較精煉,言簡意賅,字數不多但是寓意很深,詩詞要高度的凝鍊。現代我們已經不再使用文言了,五四以後都講普通的白話,詩詞要是充滿著白話,就不倫不類了。

    所以說不懂詩詞的規則,也可以寫白話的現代詩,稱為打油詩,朦朧詩,或者是無名詩,叫什麼都可以,但是不能稱為詩詞,要不我們就對不起老祖宗留下的瑰寶。

  • 20 # 雲卷飛山

    這個問題等於問,不懂種田,能種莊稼嗎?不懂木工,能蓋房子嗎?不懂石匠活,能架橋嗎?

    如果說不能,那麼為什麼建國初,中國的年輕科學家連原子彈是啥樣都沒見過,不一樣炸響了那個大炮仗,而且一點沒落後,威力一樣槓槓的?

    弄什麼樣的東東,誰都不是生下來就會,都有一個學習過程,從不會到有眉目,最後象模象樣,不比人差。

    如果把這個學習過程都省下,什麼都不懂,霸王硬上弓,依葫蘆畫瓢,那這個瓢一定是個歪嘴,畫出的老虎一定類貓,就算是天才也難免俗。

    曹子建才高八斗,七步成詩,可那時還沒有格律詩詞這玩意兒,你怎麼就能期望他的詩就能有格律呢?沒有格律,詩就不是詩了?格律這玩藝其實並不神秘,總比做高數微積分容易多了,只要不傻,少則幾周,多則幾個月完全可以弄懂弄通,欣賞鑑賞肯定沒問題!

    所以學格律只是幾周幾個月的事,學詩才是最關鍵的,絕大多數人窮其一生也做不出一首好詩來,這並不丟臉。乾隆大帝條件那麼好,那麼多人陪他玩文藝,給參謀;那麼勤奮,一生寫了三四萬首,從孃胎裡算起,一天一首都不止,最後還是沒弄到一“詩人”名分。

    絕大多數人學詩,只能做到象模象樣,就是象那麼回事,是不是真金,還得看歷史大浪潮千淘萬漉,一百年兩百年還有人記得才算數。現在牛皮哄哄,叫得熱鬧還早了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賈島,一介笨和尚,硬是以他的苦行僧式的磨鍊,終於敲開推開了詩歌神聖大門,成為唐代詩歌天空眾多耀眼明星中的一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中蕭峰的擒龍功有多強?為何蕭峰極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