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莫安營

    說二說我的親身經歷。當年,俺御駕親征,親自被送進了精神病院,駐蹕一月。當然,此事純屬誤送哈。

    一天,晴空千里,千里無雲,我在街頭閒逛,正甚感無聊之時,忽見對面一都市麗人搖擺而來,瞬間已到面前,我兀然跨步,給了她一拳。

    “神經病!為什麼打我?”

    我悠然答曰:“為了大地的微笑,為了大地的豐收。”

    這個妖女,是不是有病啊,她不打119,而是打120,把我誤送進了精神病院。

    景深醫院位於市郊,七拐八拐,好不容易到了,是一個僻靜幽深的所在。一進院,我就對醫生笑容滿面的說:“誤會,誤會,我很正常,實在是太正常了……”

    醫生當然不信。我繼續說:“錯了,錯了,我不是精神病,我的精神好得很……”

    醫生:“精神病的精神確實是最好的,一個個勁頭都足得很,這一點,我從未懷疑,而且不無羨慕!”

    我有點生氣,說要申請進行精神病鑑定。醫生搖頭:“不正常的人不能要求精神鑑定!”

    “你才不正常!”俺動怒了,拍了桌子。醫生忙叫護士來打鎮靜針,說這個精神病病得不輕,一下子就狂躁了。

    後來,去找主任申訴,我不是精神病。主任一副見多識廣的模樣:“所有來這裡的精神病,都說自己不是精神病!”

    看來,只有求救於院長了。我準備改變策略,不談精神病的問題,而是許諾放我回去,就奉上回饋,用紅紙包著。見到院長時,他正在和一個真的精神病聊天,那人說:“這個醫院太破了,我的跨國集團準備向你融資十個億,你看如何?”哎呀,此情此景,你叫我如何說得出口。

    無可奈何之下,我只好暫時住下,以觀察那些精神病為業。有一個,是丟了兒子的媽媽,到處認兒子。有一個,是暴富而心理失常的土豪,成天嚷著找姑涼。有一個,是因愛發狂的花痴。有一個,腰裡插一支紙做的盒子炮,動不動就要斃這個斃那個。

    一個月後,突然急性闌尾炎發作,我到別的醫院動手術。割了闌尾後,我甩掉總是跟在我身邊的尾巴,回去緊急開證明,證明我不是精神病。

    是不是精神病,旁人說了才算。

    讓正常人證明自己是正常人,這本身就不正常,實在是太難了。

    我並不對自己被誤送精神病院心懷怨恨。因為,從另一方面講,精神病原本也是正常人,只是精神在某一刻偶然出了點狀況,也就是說,精神病與所謂正常人,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水乳交融,不好劃分的。

    實在說,精神病也不乏正常的候,正常人誰又沒有幾分精神病呢。

  • 22 # 金牛撒歡

    判定精神病,應由省市級權威機構來做,這樣可以減少誤送精神病院的可能。沒有一個精神病會認為自己是精神病,主動走進精神病院的。幾乎都是被別人送進去的,也沒有任何可能自己證明不是精神病,自辯不僅無效甚至有害,你越說自己不是精神病的越是精神病,很多人都會這樣想。等你情急之下采取過激行動,你的精神病就被坐實了,乖乖等著打針吃藥不瘋也要把你弄瘋了。首先你沒病卻被要求服藥,這些精神疾病的藥都是有巨大副作用,其次環境等諸多心理暗示也會讓你相信和接受自己是個精神病!

    權威機構的認證之後,病人才可正式入院治療,便可以減少誤送的可能,這是唯一有效方法和途徑。這個誤送都是因為別人認為你瘋了,但這些人可能判斷錯誤,作為當事人,你根本沒辦法糾正這個錯誤,於是你成了受害者。還有種情況可能更慘,被別有用心者認定你瘋了,把你送進精神病院,於是精神病院就是困住你折磨你的監獄,醫生護士也會不自覺成為幫凶。這種情況下要想出來,除非外面有人來撈你。一般進去後都會與外界斷絕聯絡,誰還會記得你願意又有能力幫你就很關鍵了。他們如果能為你申請一次權威機構的半公開認證,那麼不管是有惡意無惡意的誤送,你將都能多一次機會多一分可能離開精神病院。

    總而言之現在送精神病院太簡單了,基本上有人願送就有人接,這個巨大漏洞很容易被別有用心者利用,這也是讓很多人擔心的,擔心自己會不會有一天被妻子兒女等有權籤送的親人送進精神病院而圖謀種種不法之事!現在唯一的好辦法就是在權威認證這個制度上來補上漏洞。簡單概括就是三點:一是權威認證應該是科學的準確的公正的。二是權威機構認證確定病人身份之前,即使收入院中,也不得開展治療用藥,應單獨隔離觀察,不能接觸精神病人。三是任何精神正常的人,院外的基本都是,都能為病人申請再次權威認證,進行申請人在場的半公開權威認定。

  • 23 # A333青山綠水

    如果被誤送到精神病院,怎麼用一句話證明自己沒有病?真是個可怕而有趣的問題。首先要冷靜,向醫生報上自己的工作單位,或者家人,讓單位領導或者同事家人證明自己是正常人,這樣還可以讓家裡人知道自己的情況,想辦法接自己回家。

  • 24 # 水處理工程

    被誤送精神病醫院的正常人,你不需要做什麼證明。正常生活,正常溝通,正常說話兩天。醫生自會判斷出來。除非有什麼特殊情況,比如家人和醫生溝通時過於添油加醋,讓醫生也誤解已深。

  • 25 # 娛樂八卦588

    本人在二十年前因反對單位領導腐敗,做事不公而同領導幹鬥,被單位強制送進精神病醫院,十幾天後我想辦法從醫院出來(屬住院,實際人不在醫院;一年以後辦理了二級精神殘疾證)就在外面打工當經理(原單位不去上班)。在外面打工二十幾年的時間裡,原單位工資、福利等一分不少的照發給我(不給不行,因是精神病,敢不發給我嗎?哈哈哈),直到去年辦理了退休(屬特殊工種,55周歲退休,辦理退休手續時單位還補償了我九萬多元),現拿退休養老金5000多元。

    請大家說說,我真有精神嗎 ?

    歡迎大家的評論 。

  • 26 # tk推廣生活

    什麼都不說,就像電視裡一樣你越說他覺得你越有問題,要像你失戀時候的樣子,自娛自樂。(畢竟我也沒去過肯定沒去過的回答專業)

  • 27 # 在水一方170582090

    如果被誤送到精神病院,無論你怎麼辯解,怎麼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人,也是沒用的。因為,只有送你的人,才知道你是不是真有病,精神病院是不管這些的。他們考慮的是送你的人或單位是不是能按時交費。如果能按時交費,你住院的時間越長,醫院就會越高興。如果病人少或無病人,他們怎樣創造收益。說用一句話,證明自己無病?我想,任何一句話,是徒勞的。還是什麼也別說為好。除此之外,別無良方。你越爭辯,反而會越壞事。院方就是動用粗暴的手段對待你,也是不違法的。因為你是"精神病"人,他們要限制你的行為能力,對你的行為能力擔責。怎樣,說的過去吧?

  • 28 # 原來是妖精吖

    積極配合吃藥治療!千萬不要為了證明自己是正常人而背什麼論語啊,說自己所知道的什麼各種知識!千萬不要!!!!記住不要!!!這樣做!積極吃藥,配合醫生!在病房裡畫畫,儘量畫彩虹啊,美好的東西!多跟醫生護士聊最近好看的熱門電視劇,電影!多積極配合醫生做各種測試!!!

  • 29 # 只是孩子的媽

    以前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也問過朋友這個問題,朋友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我覺得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對精神病院的醫生護士言聽計從,和他們搞好關係,讓他們自己覺得我不是精神病[我想靜靜][我想靜靜]

  • 30 # 清心流蘇

    有種認知叫此地無銀。就像一個喝醉的人總說:“我沒醉”。有人說酒後吐真言,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真正相信喝醉後說的話。同理,如果被誤送到精神病院,你越強調越解釋,就越被看作是精神病的表現,越發洗不白了。既然言語沒法說清,那就保持緘默。

    保持一個正常人的所有行事態度,用行動證明自己正常,比任何言語管用。

    但這個問題有個前因,為什麼會被誤送?這是不是更需思考的問題?如何防止被誤送才能杜絕源頭吧。

  • 31 # 果12347海

    我想大家沒有弄清楚一件事情,被關到精神病院不是因為你生病才被關進去,而是因為生病之後引起的一系列行為侵犯了某些人的權益,影響了正常的社會的秩序。比如生病在街上見人就罵,見人就打,別說是生病的人,就是一個正常人這樣胡鬧,也是不被允許的。

    被關進精神病院和醫生解釋自己是正常人,沒有用。醫院看的不是你到底有沒有生病,而是目前你是否仍舊具有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暴力傾向。如果診斷正常,但是仍舊具有暴力傾向,醫院是不會輕易的放人的,即使放人他們也會建議拘留或者坐牢。

  • 32 # 笑看人生745374822

    什麼解釋都是多餘的,因為把你送進去的人早已把你的情況和醫生勾通好了,唯一要做的:坦然處之,不要說話,醫生早晚會知道你被陷害。

  • 33 # 使用者3794594211169

    有沒有病不但自己明知而且明眼人也會看出來的,更何況專科醫生。既使自己說有病,醫生也會診斷出是否有病。要相信醫生!要不國家為什麼要建那麼多醫院。

  • 34 # 艾比利7592

    哈哈!這個問題有點搞笑了,當然你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而又想要向醫生解釋你沒病就更有難度了!

    精神病醫院的患者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醫生對他們所有的反常舉動都認為是正常的,因為他有病嘛!

    但作為一個正常人被關進去了我覺得這個人首先要冷靜,過多的爭辯或是解釋在最初肯定都是徒勞的,你只有憋住氣讓時間來證明你自己。

    所有的事情你都要堅持著以一個正常人的舉止去完成,安排問診吃藥時你也要相當配合並主動和護士交流,讓她們從你的實際行動來判斷你的“病情”,儘管這個很難。

  • 35 # 百科解答

    假如有天你被關進精神病院,要如何才能證明自己根本沒有病?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曾想過這麼一個問題,畢竟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1976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便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主角邁克·墨菲就是那個不經意闖入精神病院的“正常人”。

      但他用盡了所有辦法都無法讓護士長相信他是正常人。在電擊和切除額前葉手術後,他終變成了一個真正不會思考的“非正常人”。

      不過,電影劇情畢竟是虛構的,不足為據。

      

      這次實驗雖看起來漫不經心像娛樂,然而卻顛覆了整個精神病的診斷,成了精神衛生領域的一次飛躍史。

      

      大衛·羅漢森

      1972年,正值美國與越南打得不可開交的時期。

      那時剛取得心理學和法學雙學位的羅漢森(David Rosenhan)就發現,身邊不少人以精神病疾病為藉口,來逃避徵兵。所以好奇的天性便驅使著他一探究竟——偽裝成精神病人到底有多簡單?

      他馬上設計好實驗後,便致電多位友人。

      就這樣3名心理學家(包括羅森漢本人)、1名研究生、1名兒科醫生、1名精神病醫生、1名畫家、1名家庭主婦,便組成了8人的“偽精神病人聯盟”

      不過這次行動可不是鬧著玩的,是正兒八經的實驗。為了不出差錯,這些假病人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訓練。

      例如在行動前,他們得連續5天不洗澡、不刮鬍子、不刷牙等。反正就是怎麼邋遢怎麼來,外表看上越不正常,才越容易獲得精神病院的通行證。

      那時,他們還需要練習如何把藥丸藏到舌頭底下,等護士走了之前,再吐到廁所沖掉。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這些假病人除了自己的名字和職業可以虛構外,他們必須對醫護人員的所有的問題照實回答。而且他們的唯一病症也被羅森漢設定為,“有人一直在我耳邊發出砰、砰、砰的聲音”,不得假裝還有其他症狀。

      他刻意以這種無特殊意義的聲音為主訴症狀,是因為當時的精神醫學文獻中,還未將這類幻聽納為案例。

      除此之外,羅森漢也與這些假病人約定好,只要被醫生診斷為需住院治療,他們就要馬上表示之前的幻聽症狀全部消失,並感覺良好。

      

      羅森漢做實驗的其中一所精神病院

      在經過一段漫長的訓練後,羅森漢就和其他7名假病人按原計劃行動,前往各大醫院的精神科掛號了。

      實驗進展得出乎意料的順利,因為他們8人無一例外的都被確診為精神病,其中7人為精神分裂症,1人為狂躁抑鬱症——是的,這些正常、健康的人就這樣被送去治療了。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入院後這些假病人都表示自己不會再有“砰、砰、砰”的幻聽了,但他們還是得接受各種精神病治療。

      

      就這樣他們8人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還是平均住院了19天,最長的為52天,最短的也住了一週。

      在這段時間內,沒有一個醫護人員發現他們本來就是精神正常的。而且無一例外,他們最後能夠出院的原因,都是因為病情暫時好轉

      所以也就是說,你只要住進來了,你就是精神病人,不允許反駁。

      然而奇怪的是,醫生都堅信他們是真病人,但有些精神病院的病人卻能更精準地辨認出誰是正常人。

      在最後一名假病人被“治癒”出院後,羅森漢也提筆寫下他關於假病人的實驗。

      1973年,一篇名為《精神病房裡的正常人》(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的論文被刊登在了著名學術期刊《科學》上。

      

      羅森漢的論文

      這篇論文就像炸彈一樣,震驚了整個精神衛生界,並無情地嘲弄著當時的精神醫學體系。

      當時,羅森漢的論文主要提出了兩個關鍵論點:

      一、精神病的診斷是多麼不靠譜,竟連正常人和精神病人都無法區分。

      二、揭示了精神病的治療過程中病人標籤化的危害。

      人一旦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這個標籤就會掩蓋掉這個人的所有其他特徵。

      也就是說,一個人被認定患有精神疾病,其他人就會把他的一切行為和舉動視為反常,並將這些行為都會歸因於這個標籤。

      

      羅森漢對假病人受到的“非人格化”對待統計

      例如在醫院裡羅森漢只是單純的依照慣例勤寫筆記,這都會被醫護人員稱為“書寫行為”認為這是精神分裂症中的偏執的特徵

      就像精神病院的病人說自己沒有病,醫生也會把“否認有病”當成是發病的一種特徵。

      

      斯皮策

      當時羅森漢這踢館論文一出,幾乎受到全美乃至全世界的精神病醫生的反駁。

      其中,一位專攻心理分析的精神病醫生斯皮策(Robert Spitzer),就是最痛恨這項實驗的一人。

      他當即寫了兩篇論文,洋洋灑灑共30多頁,就是為了全力反駁羅森漢的實驗研究。

      他直指羅森漢的實驗是不符合規範,並有明顯邏輯漏洞的

      “如果我先喝下1升血,然後再隨便掛個急診,一到醫院就吐個滿口鮮血,醫護人員的反應可想而知。他們若診斷我為消化道潰瘍並予以治療,而我卻以此來斷定醫學無法確診病人有沒有消化道潰瘍,這怕是難以令人信服。”

      除此之外,羅森漢和假病人們在入院之後,也沒有向醫護人員們坦白他們是來做實驗的。

      斯皮策在論文中還指出,他們對醫護人員的不誠實是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

      “結果是什麼?照羅森漢所言,所有病人都是因‘病情改善’而獲准出院的,這裡‘病情改善’的定義就很明確,就是沒有病症,也就是說醫生能夠看出來這些‘假病人’是神志清醒的。”

      在這之後,有一家醫院更是不信邪的向羅漢森下了戰書:如果未來3個月內,你再派假病人來,我們絕對一個不漏地都揪出來。

      羅森漢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毅然應戰並表示要派若干病人到該醫院就診。

      這幾乎就是羅森漢原來實驗的反向操作,如果醫護人員能夠診斷出哪些病人是裝的,就算羅森漢輸。

      

      該醫院檢查出的193個病人中,有41位是假裝的

      3個月過去了,醫院果然非常有信心地告訴羅森漢,他們發現了41個假病人。然而事實卻是——羅森漢一個假病人都沒有派過去。

      儘管醫院表示,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沒有患病但又擔憂的不知情訪客。但實驗進行到此,羅森漢仍毫無疑問地讓當時的精神病學顏面盡失。

      

      不過那個年代,就算沒有羅森漢的實驗,精神病學也沒少受世人質疑。

      上個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反精神病運動”思潮,這場運動的發動者包括一大批著名的精神病學家。

      在他們看來,“瘋狂”並不是一種自然的存在,而是由外在的政治、經濟或文化等定義的,不過是維護現存社會秩序的手段。

      精神病、精神病患本不存在,那麼對精神病的治療自然更是無稽之談。那個時期誕生的《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也正是這一運動的直接反映。

      

      雖然羅森漢實驗有不少矛盾的地方,而“反精神病運動”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但無論是羅森漢實驗還是“反精神病運動”,永遠都是現實意義大於其不足,並真切地能推動精神醫學領域的發展。

      因為他們讓人們看到,精神科醫生與病人間的權力不平等、精神病治療的標籤化、非人格化等等的各種弊端。就是這些反對的聲音出現,關於精神病的治療和定位才越來越人性化。

  • 36 # 惠德載物

    如果被誤送到精神病院,怎麼用一句話跟醫生證明你沒病?

    簡短回答:如果不幸被抓緊去,唯一證明你沒病的方法就是承認自己有病。

    當所有人都變成傻子的時候,那你最好也變成傻子。

    當所有人認為你是傻子的時候,那麼你最好也裝作是傻子。

    當傻子們覺得你是傻子的時候,那麼你也不要證明自己不傻。

    裡面有吃有喝,無非是多吃點要,多打幾針而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辯證法告訴我們,只有承認錯誤了,才能解決錯誤。

    如果你跟一個傻子辯解,那你就是傻子。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好好享受精神病院等的生活,或許能夠悟出大道理。

    建議觀看電影《你好!瘋子!》

  • 37 # aa大東北1

    多簡單,讓醫生替你給家裡打個電話,讓家裡人來接不就完事了,你家不給錢,精神病院能收你?這是精神病院,不是福利院

  • 38 # 江西曉偉vlog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個孤獨的人,你應該會覺得去精神病院是件很好的事情,想自己想的事情,不被正常人打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39 # 快跑毛毛

    一句話我可能解釋不清楚,但是一定要保持頭腦清楚。如果到裡面大喊大叫那肯定不行,是個人到裡面都會這麼說。

    醫生治療的時候,我們可以反過來問他,精神病的認證的標準是什麼,有什麼具體表現,自己是否有這種情況?如果沒有,請放我走,如果有,我該怎麼做才能治療好?

  • 40 # 一枝圓珠筆

    如果被送到精神病院,給醫生出一道你擅長的題,醫生如果答不出來,那他還不如一個精神病人,這樣一句話就能證明你沒病,因為如果你有病,醫生一定比你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林正英演的鬼片,還有哪個演員演的鬼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