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
2 # 娛樂文創
隋煬帝楊廣在位14年,有人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人們說他昏庸無道、暴虐至極,巡遊無度、靡費奢侈,亂用民力、殘害忠良。古人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主如船,百姓如水,不得民心的君主最終會走向王朝的覆滅。果然,他的暴政葬送了家族苦苦打下的大好江山,在多數人的印象之中,這簡直是個十足的荒淫富二代。這位帝王真的碌碌無為?有人用一句“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但一罪也不能廢百功。”來引導人們正式隋煬帝的豐功偉績,我們客觀的分析隋煬帝在位時的功績,理智地來說,隋煬帝不失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這位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建樹最多的皇帝之一,這位集文武本領於一身,集野心與陰謀為一身,集暴君與責任與一身的人,並非“昏君”、“暴君”一詞就能簡單概括。在位期間,他的暴政很突出,政績也同樣突出。他主持修建大運河,客觀上也在遼闊的土地上架起了人們溝通的橋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又修建長城和東都洛陽城,不僅加強了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加強了國家抵禦外來入侵的能力。此外,他還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三徵高句麗,重視教育,開創科舉。這一系列的舉措都是有預見的,不得不說,唐王朝的千秋盛世,達到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無不與隋煬帝的這些建樹有著直接的關係。至於隋煬帝本人,更是個“才子”,並非昏庸無道,不學無術,他的詩文被歷代名家所稱頌。要說隋煬帝最為失敗的地方就是太過急於求成,太想建立豐功偉業了。所有的這些舉措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剛剛建國的隋朝百姓渴望安居樂業的生活,而隋煬帝的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又讓百姓回到戰爭紛亂沒有安全感的生活,失去民心是必然的趨勢。最終,在征戰高句麗的戰爭中,士兵最終不滿而發動兵變,人民也為了逃避沉重的差役紛紛起義造反,這一系列的紛亂都開啟了隋王朝覆滅的前奏。起初,我們從李淵的軍隊後來平定叛亂可以看出,隋王朝的軍隊是有能力平定這些叛亂和起義的,但是隋煬帝忽視民意,這些叛亂起義的民眾和士兵絕大部分並不是真的要脫離隋王朝的統治,更多的是希望減輕已經苦不堪言的生活的負擔,如果隋煬帝當時明白這一點,不把百姓的付出看做理所當然,隋王朝也不會歷二世而亡了。自始至終,隋煬帝一直採用暴力鎮壓的方式來平息各地的民眾起義,但是隨著叛亂的逐步擴散,在農民軍的打擊下,隋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最終隋煬帝在江都,也就是今江蘇揚州被部將縊殺,隋朝滅亡。
-
3 # 方說funlife
以現在的眼光看楊廣的功績還是很多,但放在隋末卻是橫徵暴斂不體民情的暴君。
楊廣即位後,取年號“大業”,可以看出他很想有一番作為。
隋煬帝楊廣的功績主要有:首先,完成國家統一,公元589年,楊廣率領隋軍渡過長江,攻佔建康,活捉陳後主,消滅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結速了南北格局,並總管江南事務,促成了國家統一後南方的穩定。
平陳的實現,完成了國家的再次統一,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割據局面,有利於社會秩序的安定,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第二,再次打通絲綢之路通道,促進東西方貿易。公元609年,隋煬帝不顧眾大臣反對親率大軍從長安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
這是中原王朝皇帝到達西北最遠的地方,後世的大統一王朝皇帝都沒有到達過這麼遠的地方。
第三,開鑿了大運河。從605年開始,隋煬帝下令在原來基礎之上,開鑿北至涿郡南至餘杭的隋朝大運河。
平陳之後由於南北割裂時間太長,南方並不穩定,大運河的開鑿,進一步打通了南北地理通道,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其影響流傳至今。
第四就是創立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打破了門閥世族對官場的把控,有利於普通寒門知識分子進入官場,促進社會階層流動,這在當時無疑是最優的文官選拔制度。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楊廣在位期間,曾經三次派人到流求,也就是今天的臺灣地區,客觀上加強了彼此聯絡。
楊廣太想有一番大作為,甚至有點走火入魔,他想自己做完幾代人才能做完的事情,以上功績無不消耗著巨大的民力。
另外還有多次戰爭,如對吐谷渾,征伐高麗等也死傷了無數條生命。
因此楊廣的一些作為對當時整個隋朝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消耗和傷害,最終葬送了國運。
-
4 # 歷史趣潭
楊廣雖為暴君,但兩項舉措開歷史先河,一項功績利民利國一千多年!
前言:
在《隋唐英雄傳》等系列電視劇中,隋煬帝楊廣被描繪成一個貪圖享樂、荒淫無道、殺人如麻的暴君、昏君!
是的,隋煬帝是一個暴君,但不能單純意義上將他定位為一個一事無成的昏君!
楊廣志向高遠,想成就一番霸業,名垂青史,只是好大喜功,過分榨取國力、民力導致亡國!作為皇帝他積極進取,但過於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妄圖短時間內創造豐功偉績,他採取極端的行為,過度的勞役和巨大的物資消耗,遠遠的超出了國民的創造力和承受能力。
隋煬帝跟高句麗之間的戰爭完全是出於隋煬帝的個人尊嚴,雖然隋文帝時期跟高句麗就有戰爭,且以隋朝失敗告終!
隋煬帝繼位後,高句麗依舊不來朝貢,因此隋煬帝便於大業七年起兵征伐高句麗,此役,隋煬帝出動軍隊一百一十三萬多人,民夫二百二十萬人以上,最終以付出了三四十萬將士的陣亡、被俘或失蹤的代價取得了區域性勝利,建立了遼東郡和通定鎮!
而且,隋煬帝此後兩次徵高句麗時,國內已經烽煙四起,與突厥、西域等地也有戰爭,可謂四處開闢戰場!長時間和大規模的對外征戰,導致國內經濟蕭條,國民生活舉步維艱!
2.開通大運河,利國利民,但過於急功近利!
大運河開通可以說令國內南北通達,利國利民,但隋煬帝或許急於求成,且此後先後幾次巡遊更是讓國內烽煙四起!
推廣完善科舉制度!在隋朝之前,朝廷一般都用世襲、舉薦和九品觀人法選舉官員,隋文帝首開科舉取士的方法,隋煬帝愛好文學,置進士科,以“試策”取士,這是後代科舉考試文字的開始,又設明經科,這標誌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了。
總結:隋煬帝無疑是一位暴君,但他不失為一名雄才大略的暴君,這個暴君文武雙全,為後代留下了一天大運河,一個科舉制度!但他好大喜功,將幾代人才能完成的大運河在短短几年內完成了,過分使用、榨取民力!這也是隋朝盛極卻又戛然而止的根本原因!
-
5 # 邊疆老卒
解釋楊廣是明是昏我們先要怎麼定義達到那些條件是為明 那些條件是為昏 先說明君的條件 對外 開疆擴土 征服四夷 威震四方 對內 國庫充實 百姓安居樂業 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 君王潔身自好 勤政愛民 朝堂上政治清明 親賢臣遠小人 國家安定富強 昏君的條件 對外 喪權辱國 被外族或外國肆意欺凌 退縮忍讓甚至卑躬屈膝 對內 君王荒淫無度 殘忍暴力 肆意揮霍享受 百姓無家可歸 餓浮遍地 民不聊生 朝堂奸臣當道 腐敗無能 道德淪喪 法度崩潰 政治黑暗 這些標準應該不會有什麼異議 說到楊廣就出現了一個現象 他似乎在明君和昏君的條件中都有 其實這不奇怪 我們中國歷史上的皇帝 大部分都這樣的 明的昏的都有 那後人寫史書又怎麼去認定的呢?這裡是有個隱藏條件決定的 就是這位皇帝做事最後的結果決定的 楊廣最後丟了天下 所以不管前面他做了什麼 他就是昏君 我們對比一下就明白了 楊廣滅陳是鍍金 爭皇位是手足相殘 徵西域是好大喜功 遷都是講排場 修運河是勞民傷財貪圖享樂 打高句麗是窮兵黷武 我們換成李世民來看 李世民鼓動造反是順應民意 殺兄屠弟 逼父讓位 甚至是把弟媳都娶了 這是被逼無奈的反抗 與突厥籤城下之盟是忍辱負重 臥薪嚐膽 之後發動大規模戰爭 打趴了突厥 稱天可汗 這是威震四夷 修大明宮是彰顯帝王威儀 同樣打高句麗 也沒打贏 但這叫鞏固大唐基業 反正到李世民這裡都是好的 看看楊廣李世民乾的事 很多都很像 但評價卻完全相反 就是因為結果的不同 楊廣丟了江山 而李世民把唐朝發展的強盛 所以 楊廣就是昏君 誰叫他是反面典型
-
6 # 故里夢長安
明君或是昏君都佔了一半,如果真要說的話就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暴君。
而且伐遼東如果他不是親征,基本上早已打下來了,每次要破城了,人家來求和,楊廣就答應,結果背地裡又把城修好了。
而且他為了面子,年年讓西域諸國來朝,別人就用堆破銅爛鐵,楊廣照樣賞別人很多珍寶,好大喜功。
他老子那麼牛逼個人物,在他上臺的時候北方突厥已經被分成了兩部沒有了威脅,還給他留下了用不完的錢糧,但他硬生生就給搞毀了。
說他昏君吧,他的大運河實在是功在千秋,對於古代南北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大力發展科舉制度,雖然他的本心是為了對抗門閥,但確實是給了寒門世子一條出路。
但是他太要面子,從他上面所有事都能看的出來。
他想一個人把所有的事都做完了,讓子孫躺在功勞簿上,讓自己受後世永遠的敬仰。雄才大略絕對能當。
當百姓負擔不起你的千秋大夢之時,為了活下去也只能反。
對於造反的人,他的處置非常殘忍,對於勸勸誡他的人,基本也是死路一條,因此,暴君實至名歸。
-
7 # 書僮聊歷史
先吹一波:楊廣是偉大的帝王,楊廣是明君,楊廣能創造盛世,楊廣的文治武功比肩唐太宗,楊廣功在千秋,楊廣要起飛了....楊.....啊!
他該是一位明君,尤其提到“科舉、運河”之類的事,更是隋煬帝為明君的證據,甚至一些“專家”也說過:楊廣做的事,秦始皇,唐太宗也大都做過,為啥隋煬帝就是昏君?不公平!
但不管怎麼吹,隋煬帝真的是一位昏君,真的是一位暴君,有人說不該因為他的一些錯誤就否定他的功勞,但反過來說,也不應該因為他的功勞,就否定他更多的惡行。
趙恆:及其無道,乃過後主,深可嘆也。
朱元璋: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
王夫之:隋之得天下也逆,而楊廣之逆彌甚!
他們只是看到了大運河之下死傷了上百萬平民,這是暴虐對民之舉,看到了修建東都動用兩百餘萬人,也看到了百萬民夫修長城,死傷過半,修建顯仁宮、江都宮、臨江宮、晉陽宮、西苑等等,哪次不是數萬到十數萬人死傷,勞役天下之民,荼毒治下百姓。
奴役天下子民是不可辯駁的事實,沉重的賦稅徭役,搜刮民財,也是事實,隋末上百支農民起義軍,古今罕見,他怎麼就不是昏君了?
《隋書》記載:九軍並陷,將帥奔還亡者二千餘騎。
有說法把隋煬帝的行為解釋為削弱關隴貴族的力量,但楊廣代表的皇室本身就出自關隴貴族,他提拔的寵臣,宇文述,宇文化及,韋匡伯,李景,楊義臣等等全是關隴貴族。
楊廣攻打高句麗的軍隊也不是所謂關隴貴族的軍隊,《隋書》:徵天下兵,募民為驍果,集於涿郡。
隋朝是府兵制,府兵是直接從民間徵調的。貴族力量不足以抗衡朝廷,貴族起兵的楊玄感輕易的就被楊廣消滅了,這還是在楊廣損失百萬大軍之後的力量。
楊廣真正削弱的是平民百姓,喪失的天下生民的性命,他揮霍楊堅留下的國家底蘊,好大喜功,給華夏子民造成的破壞遠大於功績。
朱元璋說他: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
這是一針見血,他沒有什麼偉大的計劃,攻打吐谷渾並不徹底,轉運物資每歲鉅億萬計,未佔其地,隋朝西半部先窮困了。
第三次攻打高句麗,國內已經大亂了,硬著頭皮打,結果又倉促議和。
明明是自己厚待突厥,坐看突厥強大,又去算計突厥,結果引來突厥大軍圍困楊廣於雁門,差點回不來。
然而短短十幾年,楊廣就把這些敗的乾乾淨淨,絕世好牌,打的稀碎,這是明君?
大興土木和連番興兵帶來的是殘酷剝削平民,課天下諸州,課天下州縣,課關中富人等等,高強度大範圍的向天下徵稅,造成的結果就是:黃河之北,千里無煙;江淮之間,則成蒿萊。
楊廣惹出了大亂子之後,躲在江都醉生夢死,這不是什麼遠見韜略,闖了禍就不管了,這是無擔當的行為。
這些事可不是歷史在黑他,相反,隋朝並無科舉考試選官的例項,只因隋朝出現“進士科”,就把開創科舉的功績加在楊廣頭上,隋朝實行的仍是察舉制,楊廣的歷次詔書也都是舉薦人才作為選官方式的。
所謂“進士科”並不是現在認為的科舉功名,而是是對民間舉孝廉的文士的稱謂,魏晉已有,楊廣的“進士科”是五品以上官員舉孝廉之後的考察分科,選官形式上仍是古法。
因此,很多學者認為正經的考試型科舉,民間範圍的科舉是源於唐朝,唐朝科舉允許寒門平民“投牒自進”,這在隋朝是禁止的,隋朝也沒有對寒門很友好。
隋末大亂,楊廣早就控制不住局勢,在616年去了江都躲避,醉生夢死,而李唐是在617年在晉陽起兵的,大唐平息了亂世,得國沒問題。
李唐江山不是楊廣送給李唐的,李家起兵只在太原地區,周邊都是對手,大唐王朝的廣闊疆土是無數李唐將士一刀一槍的打下來的,無數將士流血拼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竭盡全力得來的大唐。
若說楊廣留下了什麼,那也是爛攤子,隋朝頂峰人口5000萬左右,然而經過楊廣暴政引發的亂世,李唐接收的國家是滿目瘡痍,人口在貞觀年間也才恢復到1600萬左右。
這種慘烈的亂世戰爭不下於百年三國,後來大唐的興盛居然還要歸功於楊廣?
楊廣厚待胡人,導致突厥坐大,在楊堅時代已經成功分化突厥,有東、西突厥並稱。
大業三年(607年),楊廣大手筆賜突厥啟民可汗帛二千萬段,其餘賞賜不計,尊其王位在隋朝王爵之上,加以和親等。直到隋末,東突厥已經強大到不可忽視了,史書記載: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
名臣高熲、賀若弼、宇文弼諫言楊廣對突厥太過厚待,恐為後患,結果三人被殺。後來突厥圍困楊廣於雁門的恥辱,他似乎也忘了,跑到江都,再也不提。
強大的突厥也在亂世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劉武周,樑師都之流都在突厥支援下,興風作浪,李淵、李世民兩代君王都不得不在突厥面前低頭,渭水之恥讓李世民恨到了骨子裡。
這就是楊廣給李唐留下的“基業”,給百姓留下的亂世。正史上,楊廣名聲不好,野史上,他的名聲同樣不好。
秦始皇雖暴,他的功業是留下來的,有大功於世,李世民的定鼎天下,開疆土拓也是成功的,天可汗也是實至名歸。
這兩位完爆楊廣,楊廣又憑什麼與他們等同呢?楊廣的雄才大略體現在哪裡呢?若非李唐統一天下,強大後的突厥會不會南下作亂呢,這是很有可能的。
隋末突厥本來就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但其先鋒依附者劉武周被李世民擊敗。
頡利可汗上位,626年,親率軍20萬直達長安城外的渭水,李世民雖有疑兵之計,但也是付出巨大代價才讓突厥撤兵。
若是突厥趁亂大舉南下,入侵中原,又會怎麼樣的?
觀之,楊廣興兵,點到為止,高句麗乞降就能和談,百萬軍民盡喪遼東;楊廣興功,家破人亡,天下死於役(為史書記載),國家毀於難。
最後,現存的京杭大運河,並非楊廣的隋唐大運河,是後世修繕改道之後的京杭大運河,原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唐宋時期就不堪重用了,很快廢棄,大部分已經成土了,現在只有遺址和博物館,所謂利在千秋是不可能了。
-
8 # 重薪再來
有功又有過: 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巨集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文學成就較高,作有飲馬長城窟行等傳世名作,也是早期寫詞的一人 。 隋煬帝失敗的地方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偉業了。三駕遼東不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運河就傷民大重,損傷國體。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也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煬帝因過分自信與輕敵,導致第一次徵高麗的失敗,並陷入戰爭泥潭。致使不滿的士兵發動兵變。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義、叛亂的,這一點可以從他的手下李淵的軍隊後來平定叛亂可看出。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這和後來編寫史書的人的觀點有關,加上對他的諡號"煬"是最貶義的一種,所以,後來的人們都認為隋煬帝楊廣和秦二世胡亥一樣,是最壞的皇帝。其實,隋煬帝楊廣時期開鑿的大運河至今還在起作用,這是他的功績,應該肯定。既然對於秦始皇修建長城沒有完全地否定,那麼對於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也應該給予肯定。總之,隋煬帝楊廣應該是個譭譽參半的皇帝,這樣才符合歷史事實。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又名楊英,小名是阿麼。父親楊堅建立隋朝後,楊廣被封為晉王,當時只有十三歲。除了王位外,還讓楊廣做幷州(治所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市)的總管。 楊堅之所以要讓很小的兒子擔任幷州總管,拱衛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沒有親近的重臣輔佐,而被自己滅掉的教訓。為了讓兒子得到鍛鍊,真正能在以後勝任,楊堅讓很有才幹的大臣王韶擔任楊廣的輔臣。王韶沒有辜負楊堅的信任,對楊廣盡心盡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長城時,楊廣便趁機造園林,結果等王韶回來後立即勸止了楊廣。 後來,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統帥,但真正領兵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將領。滅掉陳後,進駐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殺掉了陳後主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最後將陳叔寶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滅掉陳後,楊廣進封太尉之職。 此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從這點來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戰功,都是通過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過李世民比楊廣的政績突出一些,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後來的人們就對李世民稱譽多一些,對楊廣貶低的多一些。
-
9 # 雪也是水
我的觀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楊廣是不賢且冒進的明君!
評判標準:以楊廣在位時推行的政策和主觀目的!
公元605年,楊廣登基為帝!之後推行自己執政後的第一個政策——創立科舉取士。
科舉取士的創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打破了貴族門閥對士的壟斷,使得取士更加公平合理化!
必須承認的是,這一政策影響後世一千多年,且進步意義很大,是一項真正意義上的良政!
第二項,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鑿成,既可以加強南北經貿文化等交流,又能加強朝廷對南方的控制,穩固中央集權!
同樣的,開鑿大運河此策影響後世一千多年。但有水殿龍舟之事,史料對此評價有瑕疵!
但其實龍舟遊玩江南之事只是順帶而已,開鑿大運河的真正目的還是加強南北交流和控制!
第三項,三次大規模遠征高麗!每一次都大敗而歸且傷亡慘重,國力耗損嚴重!
佔領高麗,對控制遼東有些極佳的戰略意義!可是失敗了後就成了暴政!
無論是開鑿大運河還是三徵高麗,隋煬帝楊廣都沒有體恤百姓,所以他絕對不是一個賢君!
但這兩項政策又極具戰略遠光,若是成功,影響更是深遠!所以煬帝不是隻懂吃喝享樂的昏君!
隋所謂的因暴政而亡不過是冒進而已!若能體恤百姓,制定合理的計劃,分步驟逐漸實施。隋也就未必會因此而亡!所以煬帝和始皇帝一樣,過於冒進了!
綜上,隋煬帝絕不是昏君!只是貪功心切、過於冒進的、與賢字無關的明君!
-
10 # 懶洋洋社長
有功有過: 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巨集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文學成就較高,作有飲馬長城窟行等傳世名作,也是早期寫詞的一人 。 隋煬帝失敗的地方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偉業了。三駕遼東不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運河就傷民大重,損傷國體。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也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煬帝因過分自信與輕敵,導致第一次徵高麗的失敗,並陷入戰爭泥潭。致使不滿的士兵發動兵變。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義、叛亂的,這一點可以從他的手下李淵的軍隊後來平定叛亂可看出。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這和後來編寫史書的人的觀點有關,加上對他的諡號"煬"是最貶義的一種,所以,後來的人們都認為楊廣和秦二世胡亥一樣,是最壞的皇帝。其實,楊廣時期開鑿的大運河至今還在起作用,這是他的功績,應該肯定。既然對於秦始皇修建長城沒有完全地否定,那麼對於楊廣開鑿大運河也應該給予肯定。總之,楊廣應該是個譭譽參半的皇帝,這樣才符合歷史事實。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又名楊英,小名是阿麼。父親楊堅建立隋朝後,楊廣被封為晉王,當時只有十三歲。除了王位外,還讓楊廣做幷州(治所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市)的總管。 楊堅之所以要讓很小的兒子擔任幷州總管,拱衛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沒有親近的重臣輔佐,而被自己滅掉的教訓。為了讓兒子得到鍛鍊,真正能在以後勝任,楊堅讓很有才幹的大臣王韶擔任楊廣的輔臣。王韶沒有辜負楊堅的信任,對楊廣盡心盡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長城時,楊廣便趁機造園林,結果等王韶回來後立即勸止了楊廣。 後來,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統帥,但真正領兵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將領。滅掉陳後,進駐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殺掉了陳後主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最後將陳叔寶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滅掉陳後,楊廣進封太尉之職。 此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從這點來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戰功,都是通過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過李世民比楊廣的政績突出一些,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後來的人們就對李世民稱譽多一些,對楊廣貶低的多一些。
-
11 # 雞毛撣子ZH
楊廣是暴君,也是昏君。
用他自己說過的一句話就能證明了。
【“我性不喜人諫,若位望通顯而諫以求名,彌所不耐。至於卑賤之士,雖少寬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
明君的一個首要標準是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國以人興,政以人治。】
國家興旺發達,離不開治世能臣。用人用的好,國家才能興旺繁榮。用人昏聵,不聽諫言。最終走向衰敗。這個是歷史上反覆被證明的道理。
文武全才高穎
為隋朝推舉人才,賀若弼、蘇威、韓擒虎。賀若弼擊敗南陳主力,蕭摩柯十萬軍隊。韓擒虎率先攻破南陳都城建康。都是隋朝統一,平陳名將,開國功臣。而隋煬帝因拒聽忠言,以誹謗朝廷罪將高穎、賀若弼、韓擒虎誅殺。
因嫉妒文才殺薛道衡,掩耳盜鈴殺宮女,連幫他繼位立下大功的張衡勸他幾句,不要濫用民力也殺!再加出言輕狂逼反楊玄感。
再看隋煬帝重用之人,任用的虞世基、宇文述、裴蘊等人,這些人都不是按照法律辦事,只是一昧的按照皇帝的意思去辦事。
虞世基最為有名,他的特點就是善於逢迎。虞世基博學多才,書法還很好,但其逢迎的功夫,更勝過他的才學。
宇文述更是能媚上的高手。中原地區四處起義時,宇文述看出楊廣有避世江南的想法,便建議楊廣尋幸江都。楊廣便龍舟南下,直下江都。離開東都洛陽南渡對於大隋是致命的。洛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離開便失去了根基。帶走的是軍心、民心。留下來才能有效組織力量抵抗起義軍,何況手上還有十萬大隋精銳驍果軍。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出此損招,是重大戰略錯誤。南下最好的前途也只是偏安一隅。何況驍果軍多為北人,離開故土,軍心思歸。由此引發軍隊叛變,楊廣身死國滅。而帶頭就是宇文述兩個兒子,宇文化及、宇文化智。這對隋煬帝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悲劇和諷刺。
而對於蘇威這樣的老臣,為官“柔順”,不愛向皇帝爭吵。結果在大業末期,好不容易提了意見,卻被楊廣冷落,最後丟了官職。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人才是至關重要的發展關鍵!事情的進展需要靠人去推動完成。一個國君如果無法做到任人唯賢,知人善用。只顧自己喜好,偏聽偏信,任人唯親。只聽順言不納逆耳忠言。長久以往國將不國。而民眾百姓跟著生靈塗炭。
-
12 # 壹都歷史
隋煬帝楊廣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都是一個昏淫無道殘暴的亡國之君。我也不想說為其開脫,只是讓大家知道他到底怎麼,讓大家自己心裡有些評判。
1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杭餘(杭州),北至涿郡(北京), 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中國的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唐代詩人皮日休作詩道:
2楊廣即位後,三次大舉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句麗。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陸軍集中於涿郡,水軍集中於東萊。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面板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高句麗堅守各座城池,隋軍無法攻下,三十萬五千隋朝陸軍渡遼攻高句麗,也遭到慘敗,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鉅萬計,也丟失殆盡。
第二次進攻高句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隋,隋煬帝倉皇撤軍。
大業十年,第三次進攻高句麗。隋煬帝因國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不敢久戰,高句麗也疲於戰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進攻高句麗的戰爭,先後動用人力數百萬,徵調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由於農村中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難以生活下去。
唐太宗也感慨的說:“大業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馬之強,自古已來不過一兩代耳。”
4那麼,交與各位了。
-
13 # 月夜luck
有功有過: 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巨集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文學成就較高,作有飲馬長城窟行等傳世名作,也是早期寫詞的一人 。 隋煬帝失敗的地方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偉業了。三駕遼東不僅消耗了大2113量自己的主力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運河就傷民大重,損傷國體。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也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煬帝因過分自信與輕敵,導致第一次徵高麗的失敗,並陷入戰爭泥潭。致使不滿的士兵發動兵變。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義、叛亂的,這一點可以從他的手下李淵的軍隊後來平5261定叛亂可看出。 隋煬帝楊廣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這和後來編寫史書的人的觀點有關,加上對他的諡號"煬"是最貶義的一種,所以,後來的人們都認為楊廣和秦二世胡亥一樣,是最壞的皇帝。其實,楊廣時期開鑿的大運河至今還在起作用,這是他的功績,應該肯定。既然對於秦始皇修建長城沒有完全地否定,那麼對於楊廣開鑿大運河也應該給予肯定。總之,楊廣應該是個譭譽參半的皇帝,這樣才符合歷史事實。 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又名楊英,小名是阿麼。父親楊4102堅建立隋朝後,楊廣被封為晉王,當時只有十三歲。除了王位外,還讓楊廣做幷州(治所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市)的總管。 楊堅之所以要讓很小的兒子擔任幷州總管,拱衛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沒有親近的重臣輔佐,而被自己滅掉的教訓。為了讓兒子得到鍛鍊,真正能在以後勝任,楊堅讓很有才幹的大臣王韶擔任楊廣的輔臣。王韶沒有辜負楊堅的信任,對楊廣盡心盡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長城時,楊廣便趁機造園林,結果等王韶回來後立即勸止了楊廣。 後來,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統帥,但真正領兵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將領。滅掉陳後,進駐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楊廣表現得很有氣度:1653殺掉了陳後主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庫,不貪錢財,最後將陳叔寶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滅掉陳後,楊廣進封太尉之職。 此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從這點來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戰功,都是通過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過李世民比楊廣的政績突出一些,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後來的人們就對李世民稱譽多一些,對楊廣貶低的多一些。
-
14 # 木刈
楊廣的真實歷史,他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看看其是非的一生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帝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楊廣的真實歷史,他究竟是暴君還是明君?看看其是非的一生。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楊英,小字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
美姿儀,少聰慧,初封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冊立為晉王,參與滅陳朝,陰謀奪宗。開皇二十年(600年),冊立為皇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正式即位。在位期間,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 ,引發全國範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變之後,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隋恭帝楊侑追諡為明皇帝,廟號世祖;唐高祖李淵追諡為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追諡為閔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四十餘首。
楊廣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書稱:“美姿儀,少聰慧”。在北周武帝時,廕庇父親楊堅功勳,受封為雁門郡公。
開皇元年(581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時年十三歲。 後又授任左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
隋文帝暗中命令善於看相的人來和把所有的兒子都看了一遍,來和說晉王(楊廣)貴不可言。不久,隋文帝幸臨楊廣的府邸,看到樂器的琴絃大多斷絕,又有塵埃,好像沒有使用,以為楊廣不喜歡歌舞藝妓,很讚賞他。楊廣更加偽裝自己,當時人們稱他仁孝。
北周武帝功業方隆,平齊之後,正將飲馬江南,卻突然去世。陳叔寶昏庸,又缺乏賢良將相。隋文帝即位之初,便處心積慮,以平陳為目標(如韓擒虎、賀若弼之任命)。賀若弼濟京口,韓擒虎濟採石,令陳軍措手不及。 隋軍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平陳後,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班師後,楊廣晉封太尉,受賜輅車、乘馬,袞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
開皇十年(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去討伐。楊素、麥鐵杖、來護兒、史萬歲消滅各路造反勢力,徹底平定了江南。之後,楊廣奉命到江都任揚州總管。
開皇二十年(600年),突厥進犯,楊廣率軍出靈武,卻沒有任何俘獲而返回。
太子楊勇好學,善於寫詞賦,性格寬仁和後,率意任情,沒有虛偽作假的行為。楊勇曾給自己的蜀鎧裝飾花紋,隋文帝見了不高興,恐怕導致奢侈風氣。 獨孤皇后非常厭惡自己的兒子及大臣有妾懷孕。太子楊勇寵幸的美人多,太子妃元氏卻突然死了,獨孤皇后認為是太子的愛妾雲氏害的。獨孤皇后派人監視,尋找楊勇的罪過。楊廣得知這些,更加自我偽裝,侍妾只是湊夠數量,卻只和蕭妃起居在一起。皇后因此輕視楊勇,稱讚楊廣的德行。楊廣每次來朝,車馬侍從都儉約樸素,恭敬的應對朝臣,禮節極其謙卑,因此名聲在隋文帝的兒子諸王裡是最好的。楊廣又向獨孤皇后誣告楊勇要陷害、屠戮。從獨孤皇后的回答中,楊廣知道了皇后已經改了主意,便設計奪取儲君的地位。楊廣與張衡等人定策。楊廣、楊素、獨孤皇后不斷陷害楊勇。最終,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隋文帝廢楊勇,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
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壽宮,尚書左僕射楊素、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巖都進入仁壽宮侍病。文帝召皇太子楊廣入內居崐住在大寶殿。楊廣考慮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須預先作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來詢問楊素。楊素把情況一條條寫下來回復太子。宮人誤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寢宮,文帝看後極為憤怒。天剛亮,陳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楊廣所逼迫。陳夫人拒絕了他才得以脫身。她回到文帝的寢宮,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對,問什麼原因,陳夫人流著淚說:“太子無禮!”文帝憤怒,捶著床說:“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獨孤誤我!”於是他叫來柳述、元巖說:“召我的兒子!”柳述等人要叫楊廣來。文帝說:“是(楊)勇。”柳述、元巖出了文帝的寢宮,起草敕書。楊素聞知此事,告訴了太子楊廣。楊廣假傳文帝的旨意將柳述、元巖逮捕,關進大理獄。他們迅速調來東宮的裨將兵士來宿衛仁壽宮,宮門禁止出入,並派宇文述、郭衍進入排程指揮;命令右庶子張衡進入文帝的寢宮侍侯文帝。後宮的人員全被趕到別的房間去。一會兒,隋文帝死了。因此朝廷內外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楊廣即位。
那麼第二個就是具有獨到的眼光和選大的胸懷的政治家,拋開他的荒淫奢靡,勞民傷財,楊廣非常有才華,積極上進,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的統治者。首先作為統治者,楊廣開創了,重視教育事業,並強調選拔優秀的人才對國家的發展的重要性。他不僅下發詔令,要求各地不按尋常的次序,按照各自的才能選拔提升人才,輔助帝王功業。而且還下令規定,百官的晉升必須要有顯著的道德品行功績,不能憑一般才能或世家地位隨便升遷。除此之外,他還特別地重視國家的教育學習,不僅要求各地的官員上報並破格選拔專心致志上到好古學業品優的勤勉之人,而且還對那些精言精學不願意入朝做官的人酌情給予薪俸。
不僅如此,作為一國之君,他還親自設宴,優待品德高尚的賢人,並多次宴請老人賜予財帛。作為一個君王,他認識到了民心的重要性,能夠用心關注民生,愛戴將是優撫老人,我們又怎麼不說他是一個好,再次為了實現大一統,楊廣開鑿運河,營建東都,實現了南北經濟文化更好的交流。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楊廣充分認識到了南北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溝通平衡發展的重要性,並且用作自己作為去促進。他先後下令調徵河南淮北諸郡人民修通其渠,命名為大運河,是當時運河上的商旅往返乘船不絕,並且營建東都,消除關山阻隔,以便更快更準確的獲悉民情,親自處理政事。
他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單純是出自於荒淫逸樂,更是為了維護全國的統一,進一步的加強集中權志。不僅如此,楊廣還是一個才情卓越的文人。鄭振鐸曾經評價楊廣說,楊廣雖不是一個很高明的政治家,卻是一位絕好的詩人。他的詩歌保留到現在的有40多首,詩風或雄渾豪放或清新明麗,一洗南朝的幾迷之風,在隋朝的文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簌簌秋風奇,悠悠萬里行,氣體強大,頗有魏武之風,成為了千古的名篇。他的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曾為秦觀,取入詞中,成為絕妙好詞。
他在位期間廢除了西晉以來的官僚體系。使很多的平民才子也可以通過科舉考試來進入官場,同時他也實施了三省六部制,這樣也集中了皇權,也被後來的朝代效仿。楊廣在位期間也開通了大運河,隋朝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全長2700公里,跨越了地球10多個緯度,歷經了七個省,也是南北交通的一條大動脈。
大運河的開通,也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之間的發展。很多地方的城市也逐步的繁榮了起來。在當時的年代,商船以及旅遊船非常多,河面上的船隻也是非常的繁華。整個河岸的城市在經濟上都有所增長,同時這條大運河,也是中國古代時期勞動人民所創造的一項非常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條運河。楊廣的這些作為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是他的功勞也不應該被忽視。
當然在楊廣也有其它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為,也就不一一舉例了。但是他所犯的過錯也是挺多的,都說功過不可相抵,他的功勞還是要承認的。所以一些外國學者,他們認為楊廣也可以算是一個千古一帝。
不知道在大家心中,楊廣算不算是一位千古一帝呢?
-
15 # 前可見古人
隋煬帝楊廣,是個實實在在的昏君,但他是個有能力,有雄才大略的昏君。
楊廣登基後,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洛陽(東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創立科舉,這些都對後世走著極大的影響。
單從楊廣的這些作為來看,在歷史上絕對是一個妥妥的明君。
那麼為什麼說楊廣是昏君呢?
工程營造繁多建造東都洛陽時,歷史十個月,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人。開鑿大運河時,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還在在各地大修宮殿苑囿、離宮別館。
打吐谷渾,討占城,征討契丹、琉球,三徵高句麗。
有雄才大略的昏君建造東都洛陽,是因為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需要遷都洛陽,但是漢魏洛陽已經不適合作為都城了。
開鑿運河,是為了溝通南北社會經濟交流,促進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是為了維護全國統一和對中央集權制的加強。
但是,楊廣只看到了這些成功之後的功績,沒有看到,整個國家為了他的功績付出了多少。在民間百姓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楊廣為了一己私利,將原本還算相對富庶的國家,弄的哀聲遍野、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帝王,有雄才大略是對的,而且楊廣的出發點也大多是好的,但是,他不該那麼的急切,如果楊廣把他的想法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來慢慢完成,那他必定會是一代英主。
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可惜了,本來可以名垂青史的一代帝王,輸在了自己的急功近利上,所以說,楊廣是一個走著雄才大略的昏君。
-
16 # 侃劇大咖
有人說他是暴君,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是的,他是一個極具兩面性的人物,是好是壞,歷史自有評判
隋煬帝楊廣,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生於公元569年,於公元581年,被冊封為晉王,更是在公元600年坐上了太子之位,其後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弒父殺兄,在公元604年,登基稱帝,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發動兵變,楊廣被縊死,一代帝王就此落下帷幕。
隋煬帝在位期間,做了一系列的深刻改革,也有人說,隋煬帝改革著急了點,是的,的確急了點,他所釋出每一項重大政令,都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他本該做景帝的活,卻幹了武帝的事,他的主要成就:平定陳朝,統一天下,南平吳會(紹興)、北卻突厥,開創科舉制度、開鑿大運河。
另外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運河就傷民大重,損傷國體,再經歷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也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煬帝因過分自信與輕敵,導致第一次徵高麗的失敗,並陷入戰爭泥潭。致使不滿的士兵發動兵變,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
其中三件事,哪個皇帝單獨拿出一件來做,無一不是千古明君,但三件事一起做,那確實昏君,隋煬帝在作死的路上實屬第一人,但他對中國產生的影響還是非常重大的。
千古一帝與千古昏君集一身的爭議帝王“隋煬帝”!
-
17 # 滿天花醉三千客
很好奇現在這些人云亦云沒有腦子的傢伙們,吹起隋煬帝從來都不自己查查具體史料。
1 隋煬帝的文治基本都是照抄他爹的。每次還都愛列舉科舉制,科舉制他爹楊堅就搞過了,隋煬帝就是把2科改成10科,這就算創舉?
2 大運河。隋煬帝不是首倡者,只是一般建設者。而且隋唐大運河宋代已經廢棄。隋煬帝也就最多修了十年不到的運河,相比大運河整體施工量根本算不上決定性,很奇怪為什麼能算他一個人的?
隋煬帝志大才疏,也就是一般帝王水平。
-
18 # 海嘯961
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與萬里長城齊名,對南北及到中原的貿易流通發展經濟便利百姓生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只不過用工死人太多,百姓難以承受,造成民怨沸騰,揭竿而起!
-
19 # 汐於子
楊廣功大於過吧。
楊廣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巨集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營造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推動大建設,開創科舉,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等,文學成就較高,作有飲馬長城窟行等傳世名作,也是早期寫詞的一人 。
但是作為一代帝王,楊廣顯然有些太心急了,三駕遼東不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軍隊,而且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運河就傷民大重,損傷國體。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也同樣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煬帝因過分自信與輕敵,導致第一次徵高麗的失敗,並陷入戰爭泥潭。致使不滿的士兵發動兵變。人民也為逃避沉重的負擔紛紛起義造反,為大隋王朝的覆滅打下了伏筆。
-
20 # 雪悅陽
總體來說,楊廣有明君的政策,但其統治殘暴。
楊廣開通大運河;創立進士科堪稱明君。但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他在位期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多次巡遊,乘坐高大、華麗的龍舟,隨行的船隻浩浩蕩蕩,沿途護衛的兵士和拉縴的民工多達數十萬,耗費大量人力和財力。隋煬帝還三次徵遼東,迫使大量農民服兵役、當民夫,使人民無法正常從事生產勞動。隋朝末年,人民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採用斷手斷足的方式,時稱“福手福足”。
誠如隋文帝所說:自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長久的。
回覆列表
隋煬帝是暴君,還是雄才偉略的千古一帝,一直是倍受爭議的。
教科書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弒父殺兄登基,史書就似乎在告訴你,楊廣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 只要是暴君任何的政績都可以無識,沒錯所有。按照我們中中國人的一般固性思維。 總是喜歡給暴君來些子虛烏有的渲染,使他更殘暴、更加令人討厭。
史書記載:隋朝的建立,結束了三國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平息了幾百年來四分五裂的戰亂局面,天下歸一、普天安定。楊堅稱帝,天下初定,由於百年的戰亂局面,人口銳減。隋文帝楊堅勵精圖治,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原本全中國人口只有400萬戶在26年之內提高到了890萬戶,足足增加一倍有餘。即使後來的唐朝也只有頂峰時期才到這個數字。可以說彼時的隋朝是一片欣欣向榮、安定和諧、安居樂業的盛世景象 隋煬帝楊廣,登上帝位了。 同時也繼承了“開皇盛世”的累累碩果。而此時的隋煬帝楊廣繼承併發揚父親所創造的盛世,做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帝”,
在位時期,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隋唐大運河 使得南北交通變得便利,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從經濟上、政治上來說,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從對人才的損害。使得人們對隋煬帝有了暴君的想法。
由於大運河都是在天然河道上開發的運河,對於防洪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科舉制度 “科舉”是指分科舉人或者設科取士,約略同於貢舉,起始於漢代;狹義的科舉指進士科舉,始於隋朝,科舉制是經過漫長的歲月才終於形成體制的,但要是定下一起始年代的話,只有隋煬帝創立的進士科符合,從隋煬帝大業元年創立進士科以後,一直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才正式廢除科舉。
目前對於“明君”的評斷標準是:開國之君、守成之君、中興之主、待興之主。皇帝只要沾上其中的一條,就可稱為明君。非常遺憾的是,隋煬帝完美的與這四個條件錯開了。
他既沒有開國立業,也沒有守業有成。他既沒有中興國家,也沒有幫助身後的隋王朝。
其實導致隋朝滅亡的重要的原因是天災和人禍。由於大規模對高句麗用兵、修建大運河都極大耗費了人力物力財力,此同時各地又面臨自然災害,使得朝廷無力進行有效的賑災,催生了各地的農民起義。
楊廣的失敗之處在於短時間內連續動用人力物力財力,中間沒有足夠長時間的休養生息。以至於一旦發生諸如天災的突然事件無法有效應對,導致了滅亡的悲劇。
中國自有成王敗寇之說,隋煬帝本是為一大才 哎 客觀來講,楊廣的功績永遠超過他所犯的錯誤。他的一切改革與所做的工程都為後世李唐開創盛世局面奠定了強大的基礎。他所建的大運河更是造福千秋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