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斯德邁爾
-
2 # 海鮮達人大李子
山東煎餅文明全國,我的家鄉是山東半島最南端的海濱城市日照,煎餅更是日照人的重要主食,日照煎餅主要以小麥粉、玉米麵、黃豆麵加工而成,加工好的煎餅餅薄如紙,柔軟可口,麥香味十足,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的會在加工煎餅的時候新增牛奶、雞蛋,這樣的煎餅更加酥軟,而且更加有營養。
煎餅卷大蔥可以說是吃煎餅的標配了,但是在我們日照還會新增蝦皮,煎餅的麥香、蝦皮的鹹鮮、大蔥的辣甜以及黃豆醬的醬香,讓人久吃不厭,因為是沿海城市,海產品豐富,尤其是各種海魚,鰨目魚、帶魚、平魚、高眼魚都可以煎炸食用,煎魚卷煎餅也是日照一絕,另一絕就是煎餅卷豆腐,熱氣騰騰的滷水豆腐配上鮮辣椒,就是日照人最滿足的早餐。
日照人喜愛煎餅,給日照人一張煎餅,他可以捲起全世界,這就是日照人對煎餅的喜愛程度。現在雖然在外地生活,但依舊忘不了煎餅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
3 # shuchang888
我的家鄉魯西南一個偏僻的村莊,家鄉有名的是羊肉湯,紅湯油亮光鮮,白湯乳白濃郁。但是,我饞的是家鄉醬豆子的味道鹹毭純香。
-
4 # 馬魄力斯門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草原青城呼和浩特市,它地處土默川平原之上,北依巍峨雄壯的大青山、南瀕九曲母親黃河水。西口文化、草原文化、黃河文化在這裡交融薈萃,讓這裡的飲食文化相容了多元特色,同時也在傳承融合中逐步形成極具自己地域風味的代表性美食。無可複製的地域特色,獨一無二的經典傳承,呼和浩特傳統10道傳統美味,在這座快速發展和不斷變革的城市中,以自己固有獨特的方式,堅守著塞外青城獨特的傳統味道,成為生活在這裡或者曾經生活和即將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那揮之不去的味覺記憶!
1、燒麥(稍美)
燒麥是塞外青城傳統名吃,在呼市有著“無燒麥,不青城”的說法。呼市燒麥以羊肉、大蔥做餡兒,麵粉做皮,用專用的燒麥棰擀皮,擀出花邊,以皮包餡兒,蒸熟食之。燒麥出籠,皮如蟬翼,形如石榴,柔韌不破,晶瑩剔透,味濃肉嫩,鮮香四溢。吃燒麥一定要配內蒙的熱熱的濃磚茶,它消食解膩,茶要喝透,再三五成群聚在一桌天南地北的閒聊,一頓最地道的呼市燒麥早餐才算完美。百年老店德順源燒麥被列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10月,呼市玉泉區正式將五塔寺后街、小召頭道巷、小召前街和圪料街命名為呼和浩特燒賣第一街,成為一道獨具特色的餐飲風景線,大家可以先在塞外步行街上轉一轉,領略一下草原文化特色,轉的累了聞著誘人的燒麥香氣,進入任何一家燒麥館裡,都能讓你滿足自己挑剔的味蕾和飢餓腸胃。
2、羊雜碎
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散落著無數個經營羊雜碎的小鋪子,每天一大早,一碗羊雜碎,一個熱焙子,對於那些喜歡食用羊雜碎的本地人來說,便是最愜意的早餐了。傳統的羊雜碎用老湯熬製,放入切好的羊肺、羊肚、羊腸,越熬越香。羊雜充分吸收了老湯的味道,酥爛綿軟,醇香味美。一碗上好的羊雜碎端上來,碗麵上漂著一層透亮紅油,撒上香蔥末,再冒尖撒一簇綠色香菜末兒,單從視覺上就誘惑的你已經垂涎欲滴了。配上剛出爐灶還熱的燙手的白焙子或者牛舌餅,要不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麵,鮮香的羊雜,油汪汪的辣湯,那真是冬天吃著暖心暖胃,夏天吃著痛快淋漓。
3、呼市焙子
各地都有各自的特色,就像新疆的烤饢一樣,呼市的焙子同樣富集了鮮明的地域氣息,是呼和浩特人最喜愛的特色麵點。做焙子的老師傅憑著多年的經驗,一揉一搓一揪,一包一卷一擀,一切一擰一摁,純熟的手工技藝,賦予了焙子滿滿的藝術感。傳統焙子是用特殊的土爐烤制,香酥可口,外脆內暄,麥香濃郁,香滿街頭。白焙子,鹹焙子,辣焙子,糖焙子,油旋兒,豆沙焙子,糖三角還有紅糖白糖之分;圓的,方的,長方的,三角的,橢圓的,不僅形狀各異,撕開之後,裡面也是層次分明,焙子撕開後,夾滷肉、茶蛋、土豆絲、胡蘿蔔絲、豆腐皮絲,只要是你想夾著吃的,都可以往裡塞,呼市人有這麼一句話“給我個焙子,我可以夾萬物”,哈哈哈。。。是不是很厲害。呼市的焙子無需炫耀,它只用自身的色、香、形,就構成了麵點的豪華陣容,成為呼和浩特人最難忘的家鄉味道。
4、武川莜麵
武川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陰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面,這裡的一大特色美食就是莜麵,莜麵在中國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屬塞北高寒農作物,在中國莜麥盛大產區如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山西雁北地區和河北張家口地區,尤其內蒙以武川莜麵為最,其味鮮美獨特,營養價值很高。莜麵一直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風味食品。科學證明,莜麵富含八種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豐富的亞油酸,高膳食纖維等含量為五穀之首,莜麥所含的維生素E、維生素B、維生素H都十分豐富,因其營養價值可觀,在減肥、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治療保健作用,集保健、營養於一身,老少皆宜。 在中國的莜麵產區,人們的飲食結構比較單調,一到冬天,除了土豆,幾乎吃不上蔬菜,而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卻很少因營養不良而患病,這正是莜麵醫療保健作用的實證。在民間有個“順口溜”稱:冷調校面搗燒酒,山珍海味都不如。一口莜麵一口酒,香得人們口水流。莜麵的做法是多種多樣的,莜麵總共有五個大系列--蒸、炸、汆、烙、炒,總共有40多個品種,其中進蒸莜麵就有窩窩、餘餘(yu yu)、鈍鈍、餃餃、金棍、丸丸等17餘種做法。莜麵製作方法多種多樣,搓、推、擀、卷各色各樣。食用時可用蔬菜及辣湯,冷調、涼拌;也可用熱羊肉湯、熟山藥(武川方言,即土豆)拌吃。並可按自己口味,酸、辣、鹹、甜自行調製。在呼市武川用莜麵做的食品有:窩窩、餘餘、鈍噸、含財、金棍、報折、圪團、耳朵、條條、丸丸、琳蝌蚪、海螺、二莜麵、玻璃餃於、莜麵餃子、插花片片、山藥餘子、螺絲卷卷、涼拌莜麵、素炒莜麵、炒揆類、回勺莜麵、煮餘子、油煎對夾、油煎合子、莜麵拿糕等等,說也說不完的...我汗-.-!輔以蔥,蒜,香菜,水蘿蔔,土豆,黃瓜,西紅柿,尖椒, 配上植物油,鹽,雞精,醬油,醋,花椒,熟芝麻,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超級盛宴!
5、託縣燉魚
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位於黃河上中游分界處,託縣的黃河鯉魚極富盛名,歷史上曾是進貢皇室的食材佳品。紅燉黃河鯉魚當地稱為託縣燉魚,是托克托的一張特色名片,也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道名菜。託縣燉魚最重要就是黃河裡捕撈的鯉魚和託縣的特產紅辣椒麵,用胡麻油慢火熗鍋,熗出辣椒的紅色素,湯色鮮紅,香味四溢,此時再將鯉魚放入鍋內,加醬油、鮮薑片、託縣小茴香、花椒、蔥段、蒜、鹽適量,放入農村自產的豆腐和粉條,小火慢燉。魚燉好後,那真是湯濃魚鮮,色澤紅豔,微辣開胃,鮮香撲鼻,一碗剛蒸出來的大米飯澆上鮮濃的魚湯,再配上幾塊魚湯裡燉好的豆腐,那感覺美死了,沒把碗吃了,就不錯了,流口水了吧,哈哈哈。。。
6、和林燉羊肉
和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是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轄旗縣之一。其北靠呼和浩特市區、土默特左旗,西連托克托縣,南接清水河縣,東與涼城縣、山西省左雲縣毗鄰,和林燉羊肉,食材簡單,原汁原味,味道醇厚。關鍵食材是吃了沙蔥的和林羊,這種羊肉就像天然香料醃製的一樣,有著特殊的香味,卻沒有討厭的羊羶味,直接用普通的家常烹飪方式處理,大鍋燉,大碗盛,大塊吃,和林人的豁達開朗和豪放好客,淋漓盡致地體現在這碗燉羊肉上。鮮香肥嫩的羊肉,配上當地土豆和農村粉條,那是軟爛濃香,滑而不膩。和林燉羊肉熱氣騰騰地盛裝著和林人熱烈的情誼,從炕頭走進了餐館,成為一道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名菜。它絕對是肉食主義者的最愛!
7、烤方子
烤方子是呼和浩特最具特色的傳統名菜,其被稱為內蒙古烤菜之魁首,是“蒙餐創始第一人”吳明大師上世紀四十年代,在綏遠將軍衙署為傅作義、董其武做私廚時研製的,是民國時期達官貴人、商賈大亨宴請貴賓的主要大菜,被譽為官府菜,名流菜,建國後,烤方子是新城賓館、內蒙古飯店宴會的主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大賽並獲大獎,可是這道菜之後卻沉寂幾十年烤,目前,在呼市也不是隨便能吃的到,烤方子原料是一年生家養豬,選料精細,用三層五花肉,醃製入味,水煮、去皮後,再烤制兩小時以上。色澤金黃、不油不膩、肉味醇香、酥軟豐潤。切片配食蔥絲、黃瓜絲、蘿蔔絲、祕製醬料、薄餅。方肉蘸醬,薄餅卷食,口感多元,味道豐富,細細嚼來,滿口生香,餘味悠長,堪稱呼和浩特傳統菜的經典。我在呼市這麼長時間還真沒吃過這道美食,有機會一定要去嚐嚐,不是打廣告啊,我目前就知道一家店有這道菜,還得提前預定,它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海東路明秀巷(原老海關東巷)北口森林小鎮附近,飯館的名字叫“同昇源老味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嚐嚐,不過別忘了提前預定!
8、蔥爆羊肉
蔥爆羊肉屬於一道呼和浩特傳統老菜,其烹製的功夫主要是在火候和調料的搭配上。羊肉也是和其他地方不大相同的,選擇正宗錫盟羊的後腿肉切片,羊肉下鍋後要用猛火快速爆熟,這才是製作蔥爆羊肉的最正確方法,功夫全部體現在這個“爆”字上。 蔥爆羊肉,羊肉切片要薄厚適中,大蔥要選蔥白部位,切成滾刀塊,然後蔥皮剝開,使其鬆散,下鍋後可立即斷生還不易塌秧,這樣吃起來才能蔥味濃郁,羊肉清香,食材各自獨有的味道在爆炒中融合到最佳,讓你體會到不一樣的呼市蔥爆羊肉的妙處。
9、醬牛肉
醬牛肉是呼和浩特回民區的著名清真名菜,始於清代中期,由“萬盛永”經營者劉祿所創制。這“萬盛永”可是百年老字號,牛肉採用內蒙古大草原純天然無汙染的肉牛,一鍋熬了百年的老湯,五代人的傳承和精益求精,讓看似普通平常的醬牛肉,不僅譽滿青城,更聞名全國。優質醬牛肉色澤醬紅,油潤光亮,肌肉中的少量牛筋色黃而透明,肉質緊實,切片不會鬆散,鹹淡適中,醬香濃郁,不硬不柴 ,軟爛Q彈,口感豐厚,恰到好處。絕對是酒席宴上不可多得的下酒菜。
10、回勺面
呼市回勺面的烹飪技法是源自山西的過油肉炒刀削麵,隨著走西口而流傳到呼市,經過多年的傳承和發展,逐漸成為一道具有呼市自身特色的傳統麵食。回勺面是將刀削麵煮熟過水,用過油肉、木耳、豆芽、蒜薹、洋蔥炒熟,用盤盛裝,色彩豐富,香味濃郁,麵條爽滑筋道,過油肉外軟裡嫩,濃香油潤,亦菜亦飯。回勺面是很多呼市人在食物貧乏年代改善伙食的首選美味,如今它已經成為回味過去滋味的傳統老味道,但仍有許多不同年齡層次的呼市人還是對他趨之若鶩,老味道是經典的傳承,是滿滿的回憶和充實的現實摩擦出的贊新火花。
這就是我家鄉呼和浩特的味道,雖然只是草原青城呼和浩特市美食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讓人們聞香而動,流連忘返,“千山萬水踏遍,呼市風景更好。”呼和浩特傳統10道美味,已經超越美食本身,講述著這裡的故土鄉愁故事,它們組成了這座塞外絲路名城的味覺風景和城市記憶符號,紮根在大街小巷,靜靜地等著與你不期而遇!隨著京蒙通票地鐵和進京高鐵的開通,越來越方便的出行條件,不僅能帶著呼市人民走出去開開眼界,同時也歡迎全國乃至全世界對草原文化、美食感興趣的朋友們走進來看一看,嘗一嘗!!!
-
5 # 陽臺那片海
說起家鄉的味道我就想起白切雞了。真是隔段時間不吃就饞啊。不誇張的說以前家裡自己養的雞做的白斬雞我能白口吃,不用蘸料。現在在外面吃飯難吃到那樣的味道了。
-
6 # 阿嬤の家
給大家分享一道,每年過年的時候肯定會有的一道美食!家裡不富裕的,有時候過年的時候也會捨不得吃,我也是近幾年才開始吃到的!
我們閩南人,過年的時候基本每家每戶都會做,家裡的大人都會做,這好像是本能一樣的,然後每一家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絕對不一樣!各有各的味道,這也是我們所留戀的-家的味道!
這道菜呢,材料比較簡單,說簡單也很難!只有幹香菇,鰻魚,還有菜脯-下面的黑色的那張圖就是,這是我們家自己醃製的,聽說有十幾年歷史了,是不是很難得,而且現在外面不一定買的到哦,因為我們自己醃製的沒有加碰到新增劑,就只有鹽!
1、選鰻魚,鰻魚不懂的不好選,所以每年都是公公去選的,他開餐飲開了十幾年,太懂的遠海鮮了!要選那種沒有太多魚刺的那種(問下店老闆,我也不知道哪一種[我想靜靜])然後大一點的,過年這種一條就要上百塊的!
2、準備大盤子,把鰻魚切成小段,但是不要斷開,然後把香菇,菜脯放到鰻魚上面!加醬油,雞精,鹽!
3、放到鍋裡蒸,水開20分鐘就可以熟了,看鰻魚大小!美食頻道有句話說的好,保持美食原汁原味的味道往往不需要太多材料!
真的很好吃,肉特別嫩,也很下飯!
-
7 # 蔣柏友
上週,回到老家。見左鄰右舍大門敞開著,都在家裡,這樣的情形,平日裡實在難得見到。原來,大傢伙都在趁著這幾日的好天氣,在晒制紅薯幹。
談起紅薯幹,對於我而言,再熟悉不過了。我同它之間有著太多的故事。每次遇見它,小時候晒制紅薯乾的回憶就會在腦海中迴盪。相信這樣的記憶你也曾有過!
記憶中,小時候在農村冬至前後,基本上能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門後的走道上晒著番薯幹。那時,三擔番薯約為一甑,那時的甑是大飯甑。洗乾淨後放竹篩上滴乾水,再用薯刨刨成薯片,第二天一早放鍋裡煮成半熟,放竹蓆上晒去水份。
一.選料選擇的都是皮薄、個大、澱粉含量少的大紅薯喲!
二.切片把紅薯清洗乾淨後,去皮切片!
三.蒸,煮這時要把切片後的紅薯放至滾燙的熱水裡煮軟,或者蒸熟,之後撈起來把水瀝乾,或者晒去水份!四.蒸這時還不能叫做紅薯幹喲!要先放至木桶蒸籠裡高溫蒸煮,把紅薯自身的水份蒸掉!五.晒晒,曝晒,狠狠晒!最後晒成紅薯幹!
這就是薯刨,農家自制的,式樣很多,我家以前的可精製很多喲!
這應該不用我介紹了吧,晒薯幹用的。
記得,每一次蒸紅薯片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既可以吃到美味,又能夠早早地去學校。(小時候,家裡早飯有多早,上學就有多早)母親為了趕在太陽出來前將紅薯片晒好,時常是兩三點就起來,將紅薯片蘸上紅薯糖放到木桶中蒸,待熟透後出鍋晾晒。
蒸好的紅薯片,晒上一兩日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紅薯幹了。這時候,我習慣性地會將晒好的紅薯幹帶去給同學們分享,當然大夥都是一個樣,輪換著吃,每吃一回,都有一個味!
晾晒,黃色的是還沒蒸的
縮水了
真想吃了吧!
晒乾就可收起儲藏了!
紅薯幹,又稱地瓜幹,也叫番薯幹。大家只知道美味,好吃!那你是否瞭解它的製作過程呢?那你想不想吃上自己親手晒制的紅薯幹呢?有木有?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體驗一回……
別說了,我要趕緊試試……
首先將挖回來的紅薯洗淨去皮
將削好皮的紅薯放置鍋中蒸(待紅薯熟透即可,這個一定要注意火候)
香甜的紅薯就要出爐咯
將蒸好的紅薯,切成條狀(這樣的更有肉感)或者片狀,攤開晾晒(一般晒兩到三天,不過這個還是要看天氣哦)
等候著太陽的暴晒,晒乾之後,將其收回,放入鍋中再次蒸(第二次蒸,時間一般2.5小時左右)這時候,如果你想讓紅薯幹甜一點,可以適當加入少許白砂糖。(加了糖的,肯定好甜,好恰!)
將蒸好的紅薯幹,放置太陽底下晾晒(至於晒的時間,因個人口味而定)
-
8 # 張晚樂
說說家鄉的味道?
在我的家鄉,談到美食,家鄉的味道,我最愛吃的,例如:小豆腐、小雞榛蘑燉粉條、殺豬菜。
小豆腐:大豆、蘿蔔纓。
小豆腐,北方風俗食品,于山東民間為常見。又名青子、渣飯、澄沫子(山東方言)等。味清淡,佐以蘸料尤佳。
主料:大豆200克。
輔料:蘿蔔纓300克。
調料:植物油50克、鹽3克、味精2克、大蔥10克、姜5克、醬油5克、香油5克。
特色:小豆腐清香鮮軟。
黃豆洗淨,用水浸泡一天,然後放攪拌器中磨成豆末;蘿蔔纓洗淨,用開水煮過,後切成1釐米長的丁。
鍋中加植物油燒熱,放蔥姜烹鍋,即加入蘿蔔纓煸炒,然後加高湯、鹽等燒開,將豆末均勻地放在蘿蔔纓上,蓋上鍋蓋,用小火燜燉透至熟,放入鹽、味精拌勻,連湯盛盤。
醬油、味精和蔥末調勻,盛小碗中同上佐餐。
迫不及待的燉個東北純樸硬菜,小雞燉榛蘑。把雞切成中塊兒。泡軟一把榛蘑,再泡軟一把粉條。不需要什麼烹飪技巧,也不需要加什麼特別的調味料。只要將幾種食材放到一起,開燉即可。千萬別忘記準備米飯,一定會美味到抱著鍋子吃都不為過。
主料:小雞一隻,最好是自己家養的半大公雞(肉食雞就差些了),殺好褪除乾淨,剁成半大塊備用;榛蘑用溫水養開,則去根部和其他雜質,洗淨(洗得時候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洗,要用炊帚順一個方向戳。乾淨以後才能動手。否則很可能會把沙土、雜物弄到榛蘑裡面,再也清洗不出來了,吃的時候會牙磣)備用。
輔料:蔥、姜、大蒜、八角、花椒、鹽、料酒。
先把雞塊在開水鍋中串過,串出血水,然後起炒鍋,加食油燒熱,放入雞塊煸炒,同時加蔥段、薑片、蒜片,待雞塊炒至變色發白時,加水、料酒、八角、花椒,用武火燒開,然後改中火燉。燉出濃烈香味時,加入榛蘑再燉,直到雞肉燉爛即可盛碗,撒上香菜末即可。
用料:大公雞一隻,榛蘑幹適量,輔料:粉條一把。
大公雞去內臟切中塊,焯水去血水,炒鍋熱油,放入蔥薑蒜、花椒、大料炒香,放入焯水後的幾塊翻炒,淋入料酒,淋入老抽,撒適量鹽,翻炒均勻後倒入熱水,沒過食材,放入泡好的榛蘑,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半小時左右,放入提前用溫水泡軟的粉條,小火慢燉10分鐘左右,粉條煮熟後,大火收湯即可。
營養價值:公雞肉屬陽,溫補作用較強,比較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對於腎陽不足所致的小便頻密、耳聾、精少精冷等症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原本是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所吃的一種燉菜。在東北許多地方常年開設殺豬菜,形成東北飲食一大特色。過去,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麼配料、調料,只是把剛殺好的豬血斬成大塊煮熟後切成大片放進鍋裡,然後邊煮邊往裡面放酸菜,加水和調料製作而成。
主料:新鮮肥豬肉、豬血旺1、豬肝、豬大腸、粉條若干。
調料:豬油、姜、鹽、蔥、香菜、花椒麵、醬油、糊辣椒麵、。
熟豬五花肉切成片;最好再新增些骨頭肉;熟豬腸肚切成塊;血腸斜切成片;酸菜洗淨,切成細絲;乾粉條用開水泡發好,切成長節;凍豆腐切成片。
起鍋燒油,放入混合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炸香,下入酸菜絲炒出味,摻入豬骨頭湯,下入豬五花肉、豬腸肚、粉條和凍豆腐,燒沸後撇淨浮沫,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醬油、雞精等,用小火燉約7分鐘後,用漏勺將鍋中燉好的菜撈出,裝入湯內。
將血腸下入鍋中,燙至腸片捲曲後,用漏勺撈出放在湯?內燉好的菜上面,另往鍋中湯汁裡調入味精,起鍋倒入湯?內,最後撒上香菜節,隨蒜泥味碟一起上桌即成。
口感:肉嫩湯鮮,肥而不膩,開胃解饞。
-
9 # 悟空中餐美食
家鄉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人為什麼喜歡小時吃的東西和味道呢,是因為腸胃細菌被這些味道養大的,所以長大後吃什麼好東西都滿足不了了,一旦吃到小時候的東西和味道馬上就會感到幸福滿滿
-
10 # 小豔兒啊
哈嘍大家好啊!我是小豔兒
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說說家鄉的味道?
我的家鄉—武則天的故都(四川廣元)我覺得家鄉的味道,不僅僅指的的美食,應該是美景+美食
美景美景就比如最出名的景區—劍門關
-
11 # 美味龍小廚
大家好,我是龍小廚,我的家鄉在好客山東,墨子故里-滕州。
提到家鄉的味道,首當其衝的是美食。我的家鄉美食種類特別多,辣子雞、羊肉湯哪一個都堪稱美味,但是我的家鄉味道卻停留在幼時。從小我在鄉下長大,給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我爸帶我拿著魚網去村南邊的小河裡捕魚,小河蜿蜒曲折,河水清可見底,一個晌午,我爸能捉一桶鯽魚,滿足感十足,晚飯必定是一大地鍋紅燒鯽魚,配上土豆,真的是人間美味。長大後,上了大學,直到畢業,河水不再清澈,鯽魚也不見歡快遊玩,到了飯店雖然紅燒鯽魚個頭比以前的好多,但是味道再也沒有了小時候的感覺,魚吃在嘴裡,但是腦海裡的畫面確實幼小的畫面。
如今父親已年近六旬,雙鬢斑白,還依然工作在最前線,希望有一天我回到老家,再回到小河邊,捉上幾條鯽魚,紅燒一下,陪著父親小酌幾杯,豈不快樂!
-
12 # 萌豬美食日常
談到家鄉的味道,那就是非螺螄粉莫屬了,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的風味小吃, 它由柳州特有的米粉,加上酸筍、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鮮嫩青菜等配料及適度的酸辣味和煮螺螄的湯水調合而成,具有酸、辣、鮮、爽、燙的風味及酸筍的特殊氣味。螺螄粉最大的特色是湯底,獨特的辣與“臭”,其味道讓許多人受不了,但懂得欣賞它的人就知道,它是香而不腐的,聞之開胃,想之流涎,吃之打滾。好吃不得了!現在不僅可以去實體店吃,還可以在網上買袋裝的回家煮,或者在超市買袋裝的回家煮,好吃又方便,味道也不錯!不比實體店的差!我真是太愛螺螄粉了!從小吃到大的我,簡直就是螺螄粉的死粉!我的天,好吃!
-
13 # 小牛家常美食
我是重慶的,說起家鄉的美食。那就是紅油包面了(也叫抄手)。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每次去集市上趕集,母親就會給我買一碗。碗裡紅通通的一層油辣椒,上面在撒上蔥花和香菜。那時吃的特別香。
還有媽媽做的烘洋芋(土豆)了。鍋中放入自家醃製的臘肉跟洋芋(土豆)一起烘煮,洋芋(土豆)個個金黃酥脆。在撒上一點蔥花跟辣椒麵,配上稀飯是家裡最喜歡吃的菜。
-
14 # 韋雲遊
說起家鄉的味道,我想起外婆在端午節前裡的各種粽子如炒熟的黃豆粉還有赤豆沙豇豆沙包的糯米粽又香又甜;紅肉和鹹肉包的棕子又香又鮮。還要"搬碗″,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菜餚。小時候貪吃,有時還要把掛在竹杆上的粽子拉下來吃,"糥米定食″不聽大人話,結果真得定食了,幾天不想吃東西。
端午節前後,是插秧種田的季節,雨水也多了,有時天又悶熱,這時楊梅成熟了。紅得發紫的楊梅,放到嘴裡汁水四溢,又酸又甜,吃了一顆又一顆,椐說還能消積食,就是牙齒有點軟。
夏季來了,純菜大量上市,幾乎每天都吃,價廉物美,放點鹹菜或放幾隻蝦乾,就是一碗嫩滑鮮美的純菜湯。以前都是野生的一種水生作物,現在人工栽種了,價格也不同了。以前與黃瓜青菜一個價,是家常菜。
家鄉的茶葉回味甘甜,喝上一口神清氣爽。據說碧螺春茶還是清代一位皇帝題的名字,原來名字叫"嚇煞人",皇帝喝了這茶水,覺得這名字太俗,就改成了雅號"碧螺春″。
其實太湖洞庭東山有個碧螺峰,俞塢之西,石橋之上,攀登山頭,也不覺得與其它山頭
有什麼特別之處,就是以前皇帝在此廟裡喝過茶,碧螺春茶也就聞名天下了。山閣品茗也稱為雅人雅事。
"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它,而今七事多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了。備茶在家,以茶待客,已成風俗。
-
15 # 代千尋
說說家鄉的味道?
大家好我是愛美食的小楠 非常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家鄉的味道(家鄉)二字總把我們拉進美好的回憶中,也許是一縷縷炊煙,也許是綠油油的田野,也許是記憶中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最熟悉的味道,不管離開家鄉多久,走多遠家鄉的味道都不會忘記,家鄉的味道也是最平凡的味道,即使吃遍山珍海味,記憶最深處的還是家鄉的味道!
記得小時後家裡農村的條件不好,物質條件比較差,蔬菜自己種的,雞院子裡散養幾隻,每家都會養幾頭豬,自己家裡簡單的食材隨便一炒都非常好吃,自家地裡種的番茄黃瓜在水裡洗洗拿起來就吃那味道覺得比水果都好吃,在我心裡最深處家鄉的味道是土豆燉雞,材料都是自家出產的簡單烹飪一下就香的不得了!分享一下做法給大家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著做。
土豆燉雞食材
土雞半隻
土豆2個
薑片5片
花椒10顆
醬油適量
鹽適量
雞切塊有水洗乾淨備用,鍋內倒入適量油燒熱放入薑片花椒炒香放入雞塊炒出水分後放入適量醬油炒至表面金黃後加入清水沒過雞肉大火燒開後改小火煮60分鐘。
-
16 # 好電影推薦號
家鄉的味道,應該是每個人都向往的,我的家鄉就有一種讓人吃了不忘,不吃光想的味道(糝sa)~讀二聲!!還和乾隆有關呢!話說1751年,步入不惑之年的乾隆已經執政十六年了,剛剛平定了1750年年底的西藏叛亂,於是他想出外散散心,檢視一下民情。正月十三開始啟程第一次南巡,月底來到蒙山腳下,二月初到達當時蘭山縣的臨沂城,一天大早,乾隆皇帝餓了,隨從王凱和翟秀才連忙趕到鍋屋(廚房),因為他在鍋屋的瓦罐裡熬了一鍋牛骨頭湯,用文火熬了一夜了,他將牛骨頭撈出來,在湯裡放上麥仁、麵粉和蔥姜等佐料,反正將家裡當時有的好東西都給放到湯裡又熬了一會。當熱騰騰、香噴噴的肉湯端到乾隆面前時,乾隆開心的不得了,連喝兩晚,翟秀才又讓看門的老謝頭去集市上買來剛炸好的油條,給乾隆泡在肉湯裡,乾隆吃得更帶勁了,他從來沒吃過這麼可口的美味,一邊吃一邊叫好,還一邊想著問問這是什麼美味,於是他嘴裡喝著湯吃著油條就這樣說到:好、好、好,這....啥? 翟秀才是個文人,心想這皇帝吃的都是人間美味,如果跟他說現在喝的是牛骨頭湯,那豈不是太煞風景有辱斯文了,於是連忙回答:您說是啥就是啥,這湯是米中的人蔘。乾隆的祕書回去寫南巡日記時,記錄乾隆在老母殿喝牛肉湯這段故事時也不知道喝的什麼,就聽到“米中人蔘”和“好啥”等詞,於是將湯寫成“糝”。傳說中的“糝”就這麼誕生了。現在我們臨沂還有一家“臨沂糝館”二十四小時營業,每天客人絡繹不絕!
-
17 # 明哥不是廚
大家好,我是明哥,你吃飯了嗎?
家鄉的味道,我的家鄉在延邊,這裡是北韓族自治州。
顧名思義北韓族比較多,味道多以泡菜為主,韓食為主。偏辣,偏鹹但這種辣,不是很辣,是可以接受的那種辣。主要的美食有,冷麵,米腸,醬湯,泡菜,拌飯,延邊燒烤,江米雞,辣蒸明太魚,狗肉湯,太多太多了,歡迎大家來延吉品美食。
-
18 # 遺忘的天空yang
說起家鄉的味道!我的出生在河南濮陽市,中華第一龍的發掘地,所以濮陽又稱為中華龍鄉!龍鄉自然也是一個吃貨們不能錯過的美食之鄉!
濮陽很常見的一種小吃是肉火燒,在我們集上才能買到,那時候我覺得肉火燒好貴的,兩三塊錢一個,滿滿都是肉,好吃的不得了。為什麼覺得貴呢?上小學那會兒,媽媽給我們零花錢都是一毛一毛給的!
我喜歡吃肉火燒,說起來滿滿的回憶!那年冬天,爸爸晚上下班回家,我們都睡著了,爸爸叫醒我們,給我們兄妹三個一人一個肉火燒!那是第一次吃肉火燒,吃起來怎麼那麼好吃!外焦裡嫩!鹹香可口!回味無窮!家鄉的味道,我覺得就是記憶最深處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是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聞過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這一縷濃濃的家鄉味。
-
19 # 小左侃電影
你好,我是小左的日常。我來自豫南,我對家鄉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4月份的洋槐花了,洋槐花在我們這裡幾乎家家都會做,蒸著吃,炒著吃,味道特別好,但我在外地幾乎就沒吃過這個菜了。還有就是家鄉的芝麻葉面條、山野菜麵條,我真的超級喜歡吃麵條,這兩種麵條也是我漂泊在外最思念的味道,焯好的芝麻葉、山野菜、放到麵條鍋裡一起煮,最後淋上香油,撒上荊芥,那一口永遠都忘不掉。除了這些家鄉的味道還有就是家人做的飯的味道了,因為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所以每次吃奶奶做的飯都覺得很暖心,尤其是夏天,自家地裡結的番茄,做一個番茄雞蛋撈麵,配蒜汁,芝麻鹽,吃起來根本停不下來。往大了說,家鄉的味道肯定少不了胡辣湯了,作為河南最流行的早晨,早上喝一碗胡辣湯,配上水煎包,美的很!謝謝。
-
20 # 美食達人並王依舊繁華
你好,我是海南客家人,並王依舊繁華。感謝你的問題。八分熟白切雞,海白冬瓜湯,組合冷盤,讓我勾起了對家鄉美食的漣漪無數次在夢中可以把自己香醒的家鄉味道。
回覆列表
這兩幅圖應該可以體現我們家鄉的味道,我的家鄉在陝西省咸陽市。在這裡呢,和幾乎大部分關中地區一樣,也是涼皮肉夾饃羊肉泡這些東西可是。從小到大我們咸陽人大部分還是吃著一家涼皮叫做羅家一品香涼皮。
還有就是下面的第二幅圖是叫名字,老街蒸肉。其實就是看起來是那種普通的蒸肉。齊名的還有一家蒸肉叫做李家榮喜。
這兩家的肉吃起來都是。非常的好吃,而且感覺不油膩。以前上學的時候經常還讓住在附近的同學幫我們捎一些過來,真的很推薦再就是。一家湖南的米粉也是拌我們。度過了學校的時光,一直到現在也是一直開著。這些味道真的非常能代表我們顯揚,因為都是一些老店,而且都是自己經常吃的東西。如果你們感興趣的話,來到這裡好好吃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