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文學在一點點退步,現當代人寫不出古時候那些文學或者哲學著作?

33

文學

回覆列表
  • 1 # 知守黑

    誠然,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但我並不覺得文學在退步,它只是改變了形式,轉換了方式。

    最近,看了《我的詩篇》三部曲之《炸裂志》,這是一個礦工,爆破工寫的詩集,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那些字句卻是如此的驚豔。隨意節選一小段感受一下:

    爆破工還在山崖

    用胸腔的閃電

    引導滿天的雷霆

    ——《天邊外》

    一條隧道打通生死

    我是一道你們棲居的秦嶺

    ——《親人》

    再低微的骨頭裡也有江河

    我選擇爆力劈山救母

    ——《宿命》

    古體詩固然美妙,現代詩也何嘗不是一種瑰寶。

    文學,是思想的表達,是思考的記錄,是思辨的呈現。

    只要思想不止,文學就不會退步。

    只要思考常在,文學就不會黯然。

    還有一個必須要提下的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古典文學都是精華所在,都是流傳千古的精品。而現在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更多的並非精品,而是瑣事記錄。其實,現在也不乏好的文學作品,只是我們缺少發現,就像前面提到的那個礦工的作品。

    人心躁動,好的東西,一直都在,只是我們的眼睛被矇蔽了。

  • 2 # 詩歌陪散文聊天

      雖然科技與過去相比進入了快速進步期,看似文學與哲學退步了似的。其實文學沒有退步,而是面廣了,電影、電視、手機裡的文章,都觸及了文學,也不乏有精品。哲學方面也在進步,政黨、國家、人民、作家,這四者的關係是密不可分、也不可釐分的。

      作家要為人民服務。人民要依靠國家生存。國家要由執政黨來引領。這個邏輯,放眼全世界(包括美國、俄國、英國等等任何國家)莫不如此。

      作家沒有必要、也不需要直接為執政黨服務。這是作家的創作獨立性所決定的。

      但作家作為人民大眾的一員,決定了他不可能離開國家生存。作家的職業特點和表現特長、作家的思考特徵和創作本質,又決定了作家必然是國家意識領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作傢俱有應該、也必須為人民大眾服務、為國家機器服務的重要職責。而國家機器,又在執政黨的引領下執行。由此,又決定了,一個作家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必須也必然要受到執政黨的方針、政策的必要約束和必然規範。

      這種服務和規範是雙向的。

      一個方向,是作家要向社會、向國家奉獻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創作作品。作家要通過具有自己個性化的精神世界,來創作文學作品,通過作品來啟迪人、引導人、教奉人。這個功能,通過兩種手段來實現,一是通過對人性中、社會間的真善美進行發掘、提練、弘揚,引導人民群眾向上、向美、向善,提振生活信心、放大生命生存價值、延續國家發展希望和期冀。另一個手段是抨擊黑暗,揭露醜惡,喚起大眾的驚醒和國家機器的關注,從而解決、改善以至消滅這些假惡醜,讓生活重新充滿Sunny。

      唯物主義者對事物的思考,歸納起來,就是兩個角度:一是歷史角度,二是辯證角度。歷史角度,要求對事物的思考要著眼長遠、深入內部。辯證角度,要求對事物的思考要有全面寬泛、多方審視。

  • 3 # 慕陽寫文章

    我不認為時代和科技在進步,而文學在退步。只能說文學的發展並不能得到更好的前景。

    因為在現在這個新時代,我們重視的都是科技與經濟。有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一些非物質的東西。文學就是其中一個。

    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太快了。人們都是在這樣忙碌的生活中去度過每一天。為了生存、為了生活,而很少有人去追求這種非物質上的東西。有的話真的是少部分的。

    相比來說,現在更多的人是閱讀電子書,而不是閱讀紙質書。相對來說,大家獲取的知識也是比較淺薄的。真正獲取到有內涵、有實際意義的知識,是要經過生活的磨練、經過很多苦難、經過時間的沉澱打磨出來的。所以說真正能寫出像以前古時候的那些文學著作,甚至是當代的比較出名的文學作品。都不是一般人能夠寫出來的。因為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已經很缺少這種能夠寫出文學著作的人了。

    這往往跟我們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想,以前古時候,文人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才產出了他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他的那個時代的產物。

    我們看到很多文學著作,都是說反映了當代的社會背景之類的。也就是因為他有那樣的時代背景,所以他才會產出文學著作。作品相當於是那個時代的一個象徵。

    如果想要在當代,這種時代和科技都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時代背景下,產出文學著作是比較困難、比較少的。

    能不能寫出來,也不是說光靠個人的經歷和才華就能去決定的,還是很大部分要結合他身處的這個環境跟時代背景。即使是在時代和科技進步的當代,也還是可以寫出這樣的文學著作的,只是機率很少而已。

    我們這個時代也可以產出新時代的產物,只是,某些程度上可能達不到一定的水準。新時代有新時代的不同之處,產物自然也是獨特的。

  • 4 # 青木也

    因為真正用文學充實自己的人越來越少 ,文學淪為了一種工具 ,當它功利化的時候,其實是和文學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文學不再著眼於人性 ,而是變成了膚淺的快餐 ,甚至連快餐都不如 ,或者是無病之呻吟 ,或者是一具偽裝下的空殼 ,再也沒有敢說真話的那個人 ,因為 在現在的這個社會 譁眾取寵變成了真實 ,每個人都嫉妒敢說真話的人 ,或者說根本沒人知道什麼是真的 ,而喜歡在桌子上擺上一本你是人間四月天 ,而真正屬於人民的文學終究越來越遠 因為人們少了情懷 ,人越來越喜歡追隨表面吸引人的東西 ,而殊不知其真的只是一具空殼 ,終究受不了時間的考量。

    你們看看以下的幾個書就知道了。

  • 5 # 剛好錯過江湖

    現在的觀念是用的著的都是好東西,時代和科技的用途更廣泛,通過時代和科技可以得到許多財富,而文學的發展得不到財富的支援,沒有了財富做支撐,文學就沒有了進步的動力,追求文學的人才就會大量轉移到時代和科技上,就導致的文學的凋零和落後。

  • 6 # 陳愚若蘭

    經濟社會,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以生存為首要,人們先要滿足的是生理需求,文學創作是一藝術的形成過程,而藝術是精神層面對社會及自然的感知,一般都吃不飽,住不好那還有心思去搞創作,所以,文學退步是必然的。

  • 7 # 光陰無邊

    時代、科技、文學、思想的發展本身並不是並駕齊驅。物質極端貧乏的時代也可誕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藝術家。諸子百家、先秦文學就是最好的證明。文學的不同步還跟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產業相關聯。如明後期商業的發展促進了市民文學的繁榮,《三言二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優秀作品。當代,也不能武斷地說說文學的倒退,文學市場依舊繁榮,依舊百花齊放,只是缺少集大成者。

  • 8 # 文鈸

    數年前陪家父去一個伯父家串門,席間伯父邀一老者坐陪。老爺子告訴我一句話,窮文富武,古今必然。

    當今社會文學之所以不如科技,就是這個道理,科技我認為就是武行。但是搞科研的確遠不如搞文藝的。明星們動輒上億收入,揮金似土。好在國家已然覺悟,開始限電影片酬,限制明星的種種不為。開始大力宣傳科技工作者的辛勤成果,相信文學工作者的出頭之日也不遠了。

    這是社會,國家的正能量應該也必須加以弘揚。

  • 9 # 流瀑激雪

    文學想出精品與經典,必須深入生活,認真體驗,同時還得耐得住寂寞和煎熬。可是,當今時代和科學進步,給人們創造了太多便利享受,再加上生活逼得人急功近利,有幾個能坐下來認直搞文學創作的?所以文學退步不言而喻了。

  • 10 # 使用者4533719268928李

    現在的人都追求物質享受,科學與物質相關係,所以人們最認可,文學是靈魂的工程師,現在的作品也多,用我的觀點來說,看一看就忘了,根本就記不住,像古代的作品,看一看裡邊的典型句子,他就記住了的,你看文天祥寫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凡心照丹青,就這麼多年,我也能記住,你像紅樓夢的詩句,林黛玉寫的,花謝花飛花滿天,紅顏香斷有誰憐?

  • 11 # 香樟路X號

    題主“感覺”文化在退步,理由是現代沒有湧現古代那些文學或者哲學著作。

    我只對文學作品進行回答。我的回答是:時光,讓文學作品增值了。

    首先,時代變遷,古老的東西,掌握的人越來越少,因此顯得特別寶貴和高深

    對於這一點,我不得不再次提到《詩經》。

    我們現在看《詩經》,覺得是高深的文學,是普通群眾難以觸碰的詩;可是,其中佔最大比例、流傳最廣的《國風》,就是當時的民歌,是沒有受過專門文化教育的底層勞動人民,有感而發、隨口唱出來的。所以,如果題主生活在那個年代,大概也不會覺得《詩經》有“文化”吧?

    再比如,著名的《紅樓夢》和《聊齋志異》,都是我自小喜歡至今的文學作品;但是,客觀地說,這兩部作品,在當年的地位,也就類似現在的優秀的網路小說吧?清代文壇對她們的評價,遠不及現在的我們對她們的評價。

    所以,時光是個好東西,文學作品,經過時光的洗禮,變得更加醇厚和有價值,一如美酒。

    再舉個例子,比如,《紅樓夢》和《琅琊榜》。清代人民群眾對《紅樓夢》的接納和喜愛程度,比之當年中國人對《琅琊榜》的喜愛程度,哪個更深呢?

    (再次重申下,我絕沒有輕視《紅樓夢》之意,她是我的枕邊書之一。)

    所以,我覺得,能讓當下的人們喜愛的文學作品,就是好作品!如果,再能讓人獲得啟迪、產生共鳴、或者受到鼓舞,就是優秀的作品!

    最後,古典作品,更具研究價值。對於古典名著,會有很多人去研究,一方面是因為文學性,另一方面,也是當下的人們希望通過這些作品瞭解過去那些時代的風土人情、社會風貌。所以,某些文化領域的專業人士,會對古典作品評價更高。

    當代的文學作品,焉知百年後,不被“封神”呢?

    題主這個問題,讓我想起我們上學的時候都聽過的那句話——“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開個小玩笑。

    提到哲學,所知不多,不敢妄言,靜待有識之士的見解。

  • 12 # 說茶道事

    學界一般將1919-1949稱之為現代,1949至今稱為當代。如果提問者說現代文學在退步,我個人不認同。民國時期,我們國內還是有很多大師,比如魯迅、錢鍾書、陳寅格、胡適等等都寫出很多鉅作。

    如果說當代文學在退步,我個人部分認同。文革之後、兩千年之前,我們還是有一些優秀的作家、作品出來,例如莫言、《白鹿原》等,不過從質量、數量確實遜於民國時期。90年代之後,我認同文學確實在退步。

    這個命題確實太大了,只能說是我個人一點不成熟的看法。

    首先,跟科技進步有關,我們的娛樂方式較之以往讀書、看戲劇有了更多的選擇,電影、電視劇、電子遊戲大面積流行。從我們80後身上去看,兩千年之前還是比較經常讀書,自從有了個人電腦之後,讀書的是時間是越來越少,這些年幾年基本不讀書。

    譬如,60、70、80很多人對於金庸是從小說開始認識的。90後大部分人只看看過電視劇而沒看過小說。00後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過金庸這個名字了。

  • 13 # 苗族中醫

    我覺得我們不是所有方面都在退步,最多隻能說,中國的傳統文化退步了,而中國的文化,一直是在進步的!這幾年的網路文化,不是中國文化嗎?這幾年各種的Chinglish,不是中國文化嗎?全世界都在他們的作品中(電影,小說,短片等等)加入,如果中國文化沒有進步,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結果,中國的文化正在和世界接軌,中國的文學水平退步的原因也正是被網路文化影響了,傳統文化是要保護的,但是新的文化也不應該遭到反對的。不要看得太窄,如此泱泱大國,現在正在飛速發展,沒有文化支援,怎能如此發展?只能說,現在發展的速度太快了,上至退休老人,下到低齡學童,何人能夠有時間停下來認認真真的讀一本具有影響力的文學著作?又能有幾人把如此大量的文學海洋吸收乾淨?現在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從網路日誌簡化到了文化,從婉轉悽美的長篇小說轉為精美短文,取電影而代之的是微電影。是誰我也只是略有耳聞,且不管他。如果你愛好中華文學,何不鑽研下去,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莫要責怪他人,傳統的東西向來都沒辦法阻擋新事物的前進發展道路的,就像舊的社會必然被新的社會所取代。文化也一樣,古老的文化不能被世界所接受,在這個世界一家的年代,只有新文化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 14 # 末路文學

    文學的繁榮與經濟、科技的繁榮具有不平衡性。

    中國古典文學理論認為文學的發展動力是社會的變化。如《樂記》記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努,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認為文學的發展與時代變化密切相關,他說:“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當然西方一些哲學家,將文學的發展動力歸於一種形而上的東西,如黑格爾認為文學的發展是世界的本源理念決定的。

    然而,文學的發展具有特殊型,這種特殊性體現在與經濟的發展並不總是同步的。這就是馬克思所認為的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發展的“不平衡關係”。

    一種是一些文學型別的興盛出現於生產力、科學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階段。如神話和史詩。

    一種是文學的繁榮與經濟、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呈反比關係。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文學卻相對發達,如當代的南美文學;一些動亂、落後的時代文學卻空前的繁榮,如19世紀的俄國文學。這也正應了“國家不幸詩家幸”的說法。

    當然文學的繁榮與經濟、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成正比的關係的。如中國的唐宋文學。

    現代中國文學與哲學的沒落主要原因有:

    一、人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們盡力追求物質慾望的滿足,而淡化精神層面的追求。

    二、淡化精神層面的追求導致人們內心世界的浮躁,人們沉不下自己的心去進行對宇宙世界和自我世界的思考。

    三、思想過於單一化,形不成文化上真正的“百家爭鳴”局面。

  • 15 # 開口兩把火

    文學需要經歷磨鍊。

    1.思想

    古代詩詞很多都是詩人的內心感想。或者說是詩人的抱負。古代讀書人秉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且古代封建文化,階級意識很強,形成了不同的階層的命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在我看來,現代的文人,骨頭一兩重都沒有。最重要,現在社會已經形成了很好生存環境,讓人生存較為簡單。社會的價值觀導向也變了。科技的發展讓人已經忘記了思想的重要性,沉迷科技的現代迷信人。

    2.文學

    一個時代有各自的思想。民國的時候,推翻封建主義等三座大山,近代作家如魯迅先生等,基本上是為了開民智奮鬥。形成的文學環境尖銳和擺脫愚昧痛苦。

    那麼現代社會的思想是什麼?啟迪?發展?拜金?頹廢?自大?看到那麼多影視作品,基本上都是低劣的沒有思想文化。但是依然大行其道。所以現在的社會多樣性,已經無法能靜心思考,能為整個社會思考的人已經不見了。現代人已經在吃老本了,沒有文化發展,未來也只是在這個牢籠裡掙扎而已。談不上什麼鉅作。

  • 16 # 執著40325

    什麼叫做時代和科技的進步,首先要搞清楚,先分開講,人類首先是由單細胞動物轉化成多細胞動物,然後由海底轉為陸地,然後形成了類人猿,類人猿通過對大自然的理解,逐漸學會了用石頭或者樹枝打造自己用以生活生存的石器時代,然後通過意識的加強,學會了通過馴化動物來給自己提供食物,然後逐漸建立了群體生活習慣,有了母系和父系的社會的時代,然後逐漸建立了小的部落,乃至形成了國家,直到我們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國家,中國,從此封建等級制度的時代到來了,人們對男尊女卑,對於國家法律制度逐漸加強,這個時期,是封建王朝權利高度集中,老百姓屬於被管理的一員,但是很難起到對官方的監督的作用,這就是封建王朝時代,直到工業革命開始,世界上興起了對於科學技術的研究,而中國經歷了八國聯軍後也逐漸進入了學習西方先進科技的工業革命時代,直到建立共和國我們努力創造新時期的市場經濟時代等等,我們在追求發展和進步的時候,特別是科學技術始終是向前看,因為只有向前科學技術才會越來越高,但是文化則不同,文化需要沉澱,文化需要繼承,在新時代和科技發展的時期追求的是經濟效益,追求的是物質生活對我們的改變,所以文化自然就不重視呢,我們只有擁有文化的內涵,科學的頭腦,我們才能夠共創未來,我們只有學習歷史上失敗的經驗,努力避免歷史的重複性失敗,我們才能長久擁有科技給我們的好的生活體驗!

  • 17 # 微傳播

    進步,是現代性話語模式,也是在以科技理性和工業革命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意識與觀念,是人類進入現代性的標記。由於科學技術是以超越和淘汰模式推進的,因此就科學技術領域而言,從工業革命以來,無疑是進步和發展的。但所謂的進步,還受到生物進化論觀念的影響,把這一理念推及社會領域,用來解釋人類社會的由低到高的發展模式,是啟蒙運動後一些哲學家和思想家的普遍做法,黑格爾哲學是這方面集大成的巨集大體系,以此觀念衡量,現實主義文學更是文學進步的範例。

    實際上,所謂文學的退步正是在進步的比較中展現的,如果把文學反映社會,科技進步視作進步的話,那麼這樣的文學最終只能走向模擬,只能離文學本體越來越遠。20世紀以來,文學在進步性的革命和現代化程序中,發揮了民族國家想象的巨大作用,也凝聚起人們的士氣與精神,但只有在啟蒙語境中文學才能發揮這種作用。而在後啟蒙和非啟蒙語境中,文學的角色功能發生變化,在一個高度世俗化和消費文化語境中,文學不可遏止地走向了遊戲化,娛樂化與商業化,文學淡化了洋化與模仿,大踏步撤退,而回歸了本土,復活了人文主義和感傷主義的生命美學,從存在論和個體意義上關懷與敬畏生命,而具有了從未有過的現代生命倫理。

  • 18 # Whts波瀾不驚

    這一個問題,可以直接給你下定義回答:文學並沒有退步,時代和科技在進步是很正常的,就像時間本身有速度,事情本身有質量,你不動都不行。這個問題應該細分一下,到底是誰影響誰?這其中的邏輯關係的緊密型是怎樣的?

    談談我心中的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與博弈,策劃與編輯,溝通與演講等等,無論任何的言行舉止,無論任何的事物變化,可以說都是一種文學的表現形式,因為你總要通過文學去表現任何人事物,除非你不言不行,但這也是一種行為藝術文學。文學講究思維廣度和深度,藝術的表現以及技巧,聯想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文學是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是有好與不好之分的,好的文學是有深遠的魅力的,而相對不好的文學有其它的意義。文學的本質在於:它不一定非要刻板求真的追求現實,但無可厚非都是人與世間萬物的一種精神聯結,靈魂彰顯。它的意義在於獲得精神的無上自由和解放,超脫世俗,而又立身在世。他的意義在於深刻洞察世間萬物以各種藝術形式所展現,賦予文學超凡的魅力和廣闊的靈魂磁性。從這一點說,文學包含藝術,藝術彰顯文學。簡而言之,“無一切,不文學。”

  • 19 # 百分百值得

    題主提出文學在退步這個問題好像隱藏了一個前提假設,就是文學退步是一件壞事。其實這個前提假設是站不住腳的。

    1、如果文學有退步的話,那也是被科技給逼的。

    古人的時候是因為吃不到某些東西,去不了某些地方遊玩兒,才用畫畫的方式來表現美感,才用詩歌的形式描寫內涵。但是我們現代人完全不需要這些(如果你不是為了刻意表現的有文學素養的話。)如果我們聽說什麼東西好吃,我們完全可以去嚐嚐,我們知道什麼地方好玩啊,我們完全可以去看看。如果實在去不了,還可以戴上VR眼鏡虛擬體驗一下。

    舉例來說

    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那個,讀完了那首詩以後你完全沒有辦法想象觀泉樓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但是,圖片在此,還是個動圖。

    當然,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的話,網上有好多圖片,百度一下就全有了,應該也有VR視訊,估計再過兩年應該會有人拍一個王之渙他們幾個酒徒在上面作詩的樣子。

    2、文字越來越“精準”,也越來越“平民”

    能夠從文學中寫出美感,應該還有就是文字中可以有雙關有典故,甚至有的詩怎麼理解都可以。像李商隱的“錦瑟”,後代文人吵來吵去的,也沒吵個明白。但是光讀那幾句時,就能讓你讀出美感來。

    現在如果你寫一篇論文,如果敢讓讀者看不懂,他就敢給你差評。所以李榮浩才說,“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

    3、娛樂至死

    現在電影和電視劇還有VR,這種技術的發展可以傳達的資訊越來越多了。很多電影都可以傳達那種身臨其境的思考了。把你帶到男女主角所處的境地,把你扔到生死抉擇的邊緣讓你選擇。這比文字所帶來的力量要震撼的多。

    而且現在有很多人能用到文字的地方正在大大減少,比如說你會提筆忘字,就是你的”拼音能力”,正在逐漸取代你的寫字能力。而現在語音輸入又讓“拼音能力”也逐漸減弱。

    但是正因為如此,也讓人膚淺的多。所以尼爾波茲曼才說:“無知是可以補救的,但如果我們把無知當成是知識,我們該怎麼做呢?”(ps:其實這一句的前一句才是金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搜看)

  • 20 # 葉榆染匠

    當今時代進步的特徵是科學發現和技術應用,即科技進步,而科技和文學在思維方式、表現手法及目的上是背離的。

    科技在思維方式上講求理性,以發現的事實和研究實驗的結果證明一種真實存在,然後再以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來開發應用產品,是一個求真的過程,沒有太多感性與求美的成分。它的目的在於提高人類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效率,根植於工業文明和商業文明。

    而文學恰恰相反,在思維方式上偏於感性,在表現手法上長於誇張與意象,在目的性上求美,是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與審美情趣。文學以想象營造一個非真的奇幻世界,只要它能與讀者的情感共鳴,或悲傷、或喜樂、或憐憫,藉此昇華,實現人格的崇高。文學根植於農業文明,依賴自然元素進行人文的比興、意象化。

    二者的創造過程是矛盾的,方法是相異的,目的是各有所向,所以我們看到越是落後、戰亂,文學越是成就斐然,反之,越是科技發達、物質豐富、和平氛圍,文學則越是沉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推薦1-5個你家鄉最具代表性的小吃嗎?為什麼推薦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