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急診科孫醫生
-
22 # 天下第一愚768
其實,西醫也有心理安慰作用。無論中醫或西醫,診治較重病人時,都會告訴病人:“不要害怕,你這病是初發,不要緊,心態好,配合醫生,治療幾天就會好。”此乃移重就輕之法。至於實際病情,可以告訴患者家屬。
社會上有些人說中醫是心理安慰作用,言外之意,是不承認中醫可以治病。這種認識,是根本不瞭解中醫,或對中醫有偏見。
中醫藥傳承數千年,博大精深。對保障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作用重大,不容忽視。大量醫藥學經典著作(包括醫案),就是治病救人的經驗總結。其中的獨蔘湯,四逆湯,雲南白藥,速效救心丸等方藥,在當時沒有西醫藥的情況下,救治了多少人的性命,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次防疫抗疫,中醫藥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武漢和湖北,當時的確診病人中,90%的使用了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成為這次防疫的一大亮點。至今仍被中國支援各國的專家組,用於世界各國抗疫中。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中醫藥是能治病救人的。這也受到中央領導和國家衛健委的肯定。
不可否認,中醫藥也有不足之處:缺乏與時俱進的精神,對中醫的經典著作,傳承和研究不夠;對中藥的研究和運用,除了屠呦呦的青蒿素等藥物外,還的還滯後於外國。藥材人工種植多,野生殆盡,以次充好,以假亂真者,屢見不鮮;好中醫,名中醫缺乏。有的中醫醫術不佳,醫德缺失,不認真治病,只認錢。當然,西醫也有這種情況。這些,都是凾待改正的。
-
23 # 竹青葉翠
首先說明我不是中醫學者,也非西醫研究者。我只是一名經中醫保障我的祖先後留存下來的中華民族一個後輩而已。
我們都知道西醫,西藥的原理是:西醫通過器械檢測人身體旳病點在何處,經過病理對比,使用藥品。我們還知道,身體上的病痛,大多都是病毒感染,身體器官老化而至。說得通俗點:人身就是各種各樣細胞,分子所組成,這裡面的結構複雜度,止到現在都沒完全弄明白。現代醫學也只是把以知病點加以控制或殺滅。
中醫的藥品來源也是有機物。也來來至草木泥石,只不過沒經過細緻的加工,提練提純培養。所以達不到立竿見影的功效,現代中成藥也是把一些常見病的集成藥方,經過炮製成藥膏藥丸藥液沖劑等等來治病的。
中西醫在人類進步,對人體保障上我不想多言。這裡面就沒多大的區分,西醫只是隨科技提升而對人體更加科學,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式方法而已。心理安慰在中西醫中對病人都有應用。
-
24 # 陳哲升
試過才知道!
我今年五十,廣東潮汕人,我們這裡大部分人都同時認同中西醫,調理、標本兼治首選中醫,急症首選西醫,手術當然西醫為主。能不手術就不手術,西醫的副作用普遍大於中醫,所以我們對西醫比較持謹慎態度。
首選食療,次選中醫,萬不得已才用西藥,因為副作用的原因。
至於中醫黑和不信中醫的,信西醫就去用西醫好了,別影響他人就行!
-
25 # zinherit
如果病情在無藥可醫的時候,中醫居然還能提供心理安慰的作用,那不就說明中醫能比西醫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內容了嗎?
雖然我這麼說,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看病,以西醫為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沒什麼錯,如果有人以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話,那麼頭痛醫腳腳痛醫頭,可能更不靠譜。
西醫為主,中醫為輔,大概是目前一個主要模式。
-
26 # 9090190
問這種問題你是外中國人嗎?都說中藥效果慢西藥效果快,那是中藥不是一次性就能針對你的病情,但是會一步一步靠近你的病情,一但對症下藥了,效果比西藥快很多很多倍,而且還是治本,絕對不是心理安慰作用
-
27 # 無為子如
其實不是中西醫的區別,而是古代醫學和現代醫學。中西方都一樣,在古代都以草、蟲入藥,發現有效的,便記下來,成了藥方。當然也有很多荒唐藥方,西方有害死人的放血療法,黃帝內經裡也有寡婦的頭髮等奇怪的藥。西方不停地嘗試逐漸發現了細菌病毒青黴素等,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西醫。而中醫也不停地嘗試發現了越來越多可以用於治病的草藥。簡單地說:西醫提取了動植物中能治病的物質,而中醫不會提取,就只能一鍋燉了。今天中醫仍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很多中藥事實證明能治病,但西醫也提取不出有效物質,還是隻能一鍋燉了。
-
28 # Silent3062
中醫理論我不懂,但是中藥確實可以治病,其實中藥和西藥分析到底都是某些物質吸收入血產生一系列化學反應,達到治病目的。現在的藥物有的也很難分清是西藥還是中藥,因為它們很多都是從一種植物提取的!
判斷某種治療方式有沒有效果還得看臨床實驗,而不是道聽徒說!
現在打著中醫的幌子騙錢的大夫太多了,他們也不能算是正經大夫,就是一群騙子,忽悠一個賺一個,治不好也治不壞你,整點藥給你吃,病情好轉就是他的功勞,不好的話。。。。就那麼回事吧
-
29 # 快樂生活需要大智慧
我眼中的中醫是這樣:中醫用藥是調動人體自身的功能,讓自身的機能恢復正常工作,臟器經絡等通暢了,病就好了。全身機能恢復正常的過程中,需要心理調節不?需要!但是不用藥行嗎?有的行有的不行!看病情。這是我對中醫的理解。
-
30 # 李曉燕啦啦啦
我覺得不是吧,,,,我每次生病,除了發燒打了點滴和吃退燒藥,其餘時間都吃的是中藥,我記得我小時候出水痘,就是去中醫那整的藥,喝了兩天,痘痘就焉了,,,我的其他同學去醫院還打了一週的點滴
回覆列表
中醫幾千年歷史,是經驗醫學的無窮財富。不可權當安慰。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西醫讓你明明白白的死去,而中醫是讓你稀裡糊塗的活著。西醫是詢證醫學,對於診斷都是要有證據,而且需要留存證據與檢查。所以對於整個就診過程是很清楚的。
而中醫對於醫生的主觀性非常強,現代中醫的水平良莠不齊,師從百家,所以對於每一個病人都有幾家爭鳴。而對於用藥更是看方對藥。這就導致了患者稀裡糊塗,甚至你看過一位中醫,再到下一位中醫那裡,都是完全不銜接的兩次就診過程。這就是經驗醫學的弊端,因為雖然中醫積攢了千年,但是醫生卻只有了了數十載,他對於經驗感悟與應用,是達不到中醫蘊含的底蘊的,所以對於中醫更多治療的是寬泛個體差異小的疾病,而對於急症,某一特異性不強的疾病,就無從下手了。
但是中醫僅僅是安慰麼?肯定不是,千年瑰寶,千年經驗,給我們的是啟發,是良方,如何科學的吸納這些經驗,是中國醫學的一個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