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烏金康珠
-
22 # 祝友平安開心時刻
三國演義裡,這兩個寫的就是靈異事件。但有的樹汁的確是紅的,古人或誤認為血。把閉封的匣缽打開,新鮮空氣湧入,引起了肌肉收縮,熱脹冷縮等反應。
-
23 # Celave
《三國演義》本來就是一部演義小說,除了曹操的故事,在小說中還充滿了仙術、幻術和妖術,那些怎麼說?要說是迷信,那麼接近一半的小說內容都是迷信。
在古代,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或是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導致很多記述充滿了迷信色彩。
即使是正史,也會有很多神話性的傳聞,如漢高祖斬白蛇,這還是在大名鼎鼎的正史《史記》裡。如果把相關的內容挑出來,說它們是關於劉邦的神話小說,不熟悉歷史的人也會信以為真。
歷史都能記載各種傳說,在演義中出現類似的片段也很正常,何況《三國演義》本來就有很多“神蹟”,更別說《三國演義》就是要神化一批人。
相對而言,無論是“死了的關羽突然睜開眼睛”,還是“曹操砍的樹流血”,已經算是非常低調地描寫了。
更誇張的有很多。
例如,《三國演義》一開始,拿到天書的張角簡直就是半個仙人,而之後出現的于吉、左慈等人,以及神秘的南華老仙,說他們是神人也不為過。它們不但蹤跡神秘,而且依靠世間的武力難以對付。抓也抓不住,就算讓人抓住,想要殺死也沒有辦法。
相反,在歷史上也有著赫赫威名的關羽卻基本上和史實相符,並沒有誇大成為具有一身神通的半仙,他還是一個會失敗、能夠被殺死的凡人。至於死後通靈,也可以理解成英靈不滅的英勇,就好像死戰不倒的猛將一樣。
曹操的事例同樣如此,相比那些“仙人”,他在歷史上有更大的名氣,但在《三國演義》裡不會半點仙術。既然能遇到仙人左慈,那麼在他身邊發生其他詭異的怪事——砍的樹流血,相對來看,也不算多麼出奇的怪事。
〈完〉
-
24 # 今古講堂
關羽被殺後,連續5次顯靈。第1次就讓人感到非常奇怪!情節非常詭異,更像是《聊齋志異》,而不像是《三國演義》。
關羽的5次顯靈。
第1次顯靈,王甫做了一個噩夢:
“昨夜夢見主公渾身血汙,立於前;急問之,忽然驚覺。不知主何吉凶?”
正說間,忽報吳兵在城下,將關公父子首級招安。
在這裡,王甫居然稱呼關羽為“主公”,這個讓人感到非常奇怪!
“主公”一詞,可不是能隨便叫的。
“主公”一詞,在古代,一般是臣下對君主的專稱。
在三國,被稱之為主公的,一般都有問鼎天下的野心,至少也是一方諸侯,手下有獨立武裝和獨立地盤。
如曹操、袁紹、孫權、劉備、呂布、公孫瓚、劉表等人,都是一方諸侯,被下屬稱之為主公。
但關羽是個例外。他是劉備的下屬,居然也被自己的下屬稱之為主公。
關羽他為什麼會這樣?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進行過詳細的分析。如感興趣可以關注。這裡不展開講。
後來的幾次顯靈,情節一次比一次離奇。
第二次顯靈,關公一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當陽玉泉山。
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淨仰面諦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麵將軍、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
之後,他在普淨禪師的點化之下,大徹大悟,稽首皈依,並經常在玉泉山顯聖護民。
第三次顯靈:魂魄殺死呂蒙。
孫權擊敗關羽後,大擺慶功宴。關羽居然把自己的魂魄附在呂蒙身上,並且其魂魄直接把呂蒙殺了。
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第四次顯靈:幾乎把曹操嚇死。
曹操從此就有了心理陰影,之後並因此而喪命。
操大喜,從其計,遂召吳使入。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雲長公別來無恙!”言未訖,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操驚倒。眾官急救,良久方醒,顧謂眾官曰:“關將軍真天神也!”
這一段,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也有體現。電視劇中,曹操打開盛放關羽頭顱的木匣。關羽的頭顱突然睜開雙眼,成為許多觀眾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第五次顯靈。關羽的魂魄要求劉備為他報仇雪恨。
這一次顯靈,直接引發了後來劉備討伐孫權的戰爭。
問題是:既然關羽的魂魄能夠殺死呂蒙,為何不乾脆直接把孫權也殺了?還要托夢給劉備?讓劉備心驚膽戰?
忽一日,玄德自覺渾身肉顫,行坐不安;至夜,不能寧睡……,神思昏迷,伏幾而臥;就室中起一陣冷風,燈滅復明,抬頭見一人立於燈下。……玄德疑怪,自起視之,乃是關公,於燈影下往來躲避。玄德曰:“賢弟別來無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與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關公泣告曰:“願兄起兵,以雪弟恨!”言訖,冷風驟起,關公不見。玄德忽然驚覺,乃是一夢。
如果不是關羽這次顯靈,直接要求劉備出兵為他報仇雪恨,可能就不會爆發後來劉備和孫權之間的戰爭。也可能就不會在夷陵之戰中打敗。
所以,關羽這次顯靈,推動了後來小說情節的發展。
當然,這只是演義,讀者不要把它當成是正史。
曹操砍樹,樹噴血。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寫,曹操被關羽的頭顱驚嚇後,從此晚上睡不好覺,整夜做噩夢。
這時,就有人為他出了一個餿主意,讓他另外建造一個宮殿。
這明顯是一個餿主意,難道建造了新的宮殿,搬了新家,關羽的魂魄就不會去了?
曹操居然相信了,就叫人設計圖紙,並準備著手修建。
這時又有人為他出了一個更餿的主意。
“此去離城三十裡,有一潭,名躍龍潭;前有一祠,名躍龍祠。祠傍有一株大梨樹,高十餘丈,堪作建始殿之梁。”
曹操因此就跟這棵樹槓上了。
可這是一棵怪樹,此樹“鋸解不開,斧砍不入,不能斬伐”。
曹操建宮殿的目的本來是為了避邪,既然出現這種怪事,按道理,曹操就應該另外找木材,根本就不需要非砍這棵樹不可。
但是曹操判斷力明顯下降,非要砍了這棵樹不可。
仰觀那樹,亭亭如華蓋,直侵雲漢,並無曲節。操命砍之,鄉老數人前來諫曰:“此樹已數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
操大怒曰:“吾平生游歷,普天之下,四十餘年,上至天子,下及庶人,無不懼孤;是何妖神,敢違孤意!”言訖,拔所佩劍親自砍之,錚然有聲,血濺滿身。
這麼一來,不僅關羽的魂魄來找他的麻煩,樹神也來了。
忽見一人披髮仗劍,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樹之神也。汝蓋建始殿,意欲篡逆,卻來伐吾神木!吾知汝數盡,特來殺汝!”操大驚,急呼:“武士安在?”皂衣人仗劍砍操。操大叫一聲,忽然驚覺,頭腦疼痛不可忍。
曹操從此得了頭疼病,之後請來華佗為他看病。又殺了華佗。後來,一代梟雄就此喪命。
書中如此描寫,是不是迷信?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可以說,是迷信,但又不完全是迷信。
1.神鬼論是小說的不足和文學的無奈。
古代,皇帝是天子,上天給予的天下。一切都是上天安排。這種思想必須傳給民眾。因此,古代的政治、軍事等等,都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神鬼論,也是中國演義小說的通病,《三國演義》的作者,也難以脫離歷史的局限。神鬼論,宿命論等盛行,無疑也會影響到小說的創作,這也可以說是當時文學的無奈。
2.突出人物形象,增強小說的傳奇色彩。
小說中增加一些鬼神的色彩,無疑會使小說更加增添傳奇性,能夠更加吸引讀者,也是一種創作的需要。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只是一種文學創作,看看就好,沒有必要從迷信的角度去解讀。
小說中鬼神都出現,也是為了進一步豐富人物形象。
比如,小說開始,張角能夠呼風喚雨,作者以此突出反應靈帝朝政的腐敗和無能。
而作者描寫關羽多次顯靈,也是為了進一步突出關羽的忠義和高傲,從而進一步豐富了關羽這個人物形象。
又如定軍山武侯顯聖,一方面是鍾會借助諸葛亮顯靈,安撫民心,“保國安民”,整頓軍紀,防止士兵搶劫殺戮;另一方面作者借助諸葛亮之口,說出“漢祚已衰,天命難違”,體現出對漢室衰敗的無奈。
因此,鬼神的描寫,雖然有迷信的成分,但更多是作者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而進行的一種藝術創作。
回覆列表
三國演義 描述故事情節裡 關羽睜眼附身呂蒙真實不虛 佛教講因緣果報 我們要一心向善 對於萬物懷有崇敬之心 不要傷害人間任何生靈方為天人合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