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大牌兒娛樂

    《入殮師》

    如果說人類有兩次是可以確定自我價值的存在,那麼無非就是出生與死亡了。出生時需要有人迎接,死亡時需要有人送行。這大概就是入殮師的基本作用吧,讓我們永遠觸控不到的擁抱,到最後給予死者最大的尊嚴,留給記憶中的親人一些慰藉。我想,在這樣安靜傷感的環境中,給予後人的也許只是思考與回憶了。

    在日本文化的獨特烘托之下,電影《入殮師》使得這個職業散發除了極盡厚重且安詳的意義,從而也告訴觀眾應該如何看待生死,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如何死。雖然電影始終圍繞著死亡的話題進行展開,然後《入殮師》並非一部讓人悲傷的電影,人物簡單且鮮明,畫面清新且祥和,隨著音樂大師久石讓的配樂,故事也一點點的展開。刺痛觀眾的神經並非它的目的,讓人平靜溫和地接納電影的呈現,不帶有情緒複雜的干擾才是它的意向所指,電影的情感語調是標準的日本式的安靜和深邃,與此同時,還加入合適的幽默成分以及意識流等電影技法使得電影頗具現代氣息。

    《入殮師》故事的開始部分便有幾分黑色幽默的色彩。大提琴手小林大悟走出山形的鄉下,在東京的管弦樂團苦苦打拼,不料剛剛借錢買了名貴提琴,樂團就宣佈解散了,又礙於才華有限不得不失業返鄉,從小林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這種表演手法頗具日本文化的幽默色彩。讓人不禁一笑,又暗自感傷。命運也就此捉弄,他誤打誤撞地進入了殯葬行業,這本身就是生活自身的悲喜劇。這些連鎖的事件的結果是把小林拖拽回了往日的回憶中,他不屑於提及背叛家庭的父親,卻不得不住在父親曾經開咖啡館的房子裡,也忍不住試圖重新描繪那張已經在記憶中模糊的臉。入殮師作為一份恥於開口的職業,僅僅只是小林外在的生存困境,年幼時父母失敗的婚姻以及父親的出走,才是他內在的精神囚籠。小林從開始的怨恨父親到最後的包容諒解,他經歷了一場走向心智成熟的旅程。從主線劇情上來說,《入殮師》講述的可能是一個男人的成長,但是豐富的細節使得電影不會僅僅止步於此,《入殮師》的含義並非停留在單一的層面,有序的層疊的內容足夠讓觀眾仔細揣摩。相比出生時人們的興高采烈,死亡不僅籠罩著傷感和凝重,還總被人認為是晦氣的。小林大悟的入殮師職業也被他的朋友認為不是正經的工作,死者的家屬稱呼他們是靠死人吃飯的,這些不和諧因素的存在正是《入殮師》索要表達思想的反面教材,它所要說的是,死亡與出生一樣,甚至與世間所有的自然生物都一樣,享有屬於自己的尊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電影詮釋的含義,給每個觀看的觀眾都會留下不一樣的思想情感,面對死亡以及考慮死亡的同時,面對自身的存在,是否也持有了一種否定的態度。這種具有違和感的世界,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體現,小人物在自身的道路上走出不一樣的光輝,堅持也許就是一份勇敢。看淡死亡,或許是日本文化中關於死亡的普遍認同,然而看淡並不代表草草了事,再加上日本獨特的文化美學,電影把入殮師的裝殮過程上升成為了一種藝術,強烈的儀式感使得這份職業成為了生命輪迴中的擺渡人。入殮師熟練而優雅的裝殮過程,讓所有人體會到了這種送別方式所蘊含的尊嚴與體面。當蒼白無神的逝去面容在入殮師的手中再次容光煥發,不僅給逝者的親人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我們也被撥動了脆弱而敏感的心絃。在黑夜吞噬著一點點的回憶時,我伸手想觸控那冰冷的雙腳,只可惜,連最後的力氣與勇氣都沒有,只能用雙手不停的擦拭臉上根本也風乾不了的淚水。電影中去世的人都各有各的境遇,性別障礙者,不被父母關心的迷途少女,被家人愛戴的年輕媽媽,他們的家庭千差萬別。電影有意呈現不同的命運,但是它們都殊途同歸。

    這讓我突然想起,曾經自己的一些經歷,不得不由衷的笑了笑,長嘆一口氣,如釋重負一般,輕聲哼起電影中久石讓婉轉的旋律。面對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眼睜睜看著停止呼吸,然後再需要多大的勇氣告訴別人其實這並不可怕,不可笑嗎?她常常這麼問自己。就像NK代理的社長所說,小林似乎就是為了這份職業而生。從小學習的大提琴演奏反而更像是他生命中無法承受的包袱,他在入殮師的位置上找到了自己的歸屬,而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完成的任務。

    生活往往是最好的劇本,我們一步一步地按照劇本的設定隨著時光的流動,只是我們並不自知。就像那逆流而上的魚,還有堅持不關閉公共澡堂的日本老太,他們天天如此,管不得也不在乎旁觀者的惋惜。電影總是保持一種傳統的狀態,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此時,我突然在那個老漢的一句話裡找到了我內心的歸屬,我們應該還是會在見面的,如果讓天能讓孩子自己選擇,我希望您還是我最好的那位,我也由衷的祝福您,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裡面儘可能的發揮自身的才華。

    是選擇美麗還是選擇智慧?這個答案知道了嗎?

  • 22 # 恐怖故事大集合

    推薦《人間正道是滄桑》和《走向共和》

    今天推薦的這兩部劇,都是大部頭,我花了一個禮拜才煲完,看完後感覺腦子清晰了很多,更加急切的想寫下這篇觀後感。

    總體看來,這部劇通過一個家庭的時代變遷折射整個新中國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描寫細膩,感情真摯,加上也就是衝著孫紅雷來的。強烈推薦吧。

    59集電視劇,就是那段恥辱的中國歷史的回放,一個個歷史人物,光緒,慈禧,奕匡,榮祿,李鴻章,張之洞,康有為,梁啟超,楊度,袁世凱(袁大頭),段祺瑞,曹錕,孫中山(大炮),宋教仁,蔡元培,黃興,宋查理,宋慶齡,蔡鍔......爭相登上歷史舞臺,上演一出中國版的權利的遊戲。看完這部劇,對於歷史書上的這一個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才有了立體的印象。

    李鴻章:我對李鴻章的歷史瞭解來自於《曾國藩傳》,如今流傳於企業管理的品德考察維度都提到《曾國藩家書》,修身,立家。平天下,對家人的孜孜教誨,對自我的不斷反省自律,對朝廷的絕對忠誠,對湘軍的鐵血治理,對敵人捻軍和太平天國的不遺餘力的鎮壓,都深深反映了曾的這三個理念,拋開大是大非的站隊,曾的為人處事之道的確過人,而他對李鴻章的提拔和重視,協助李鴻章組建淮軍成為晚晴一代重臣和歷史名臣,也應證了曾的善於識人。這種洞察力在李鴻章身上也令我深深佩服,他評價袁世凱說袁是晚清軍事最厲害的人和他有叛逆之心。都是有絕對的洞察力的。李鴻章對於亞洲第一強的北洋水師的建設,他的甲午海戰時主守的主張,他對“馬關條約”時的強勢力爭,他在戊戌運動時的避走西洋,他在晚年的清廉隱退,無不反映他是極厲害的一類人,他有信仰,他忠於清廷,謹記儒家忠君重道之法,他有能力乃人中梟雄。他的洞察力尤令我震撼,我小時候曾經被能人之稱的姨夫凝視時就有著毛骨悚然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同一種洞察力,有著令人害怕絕望的感覺。

    總之,《走向共和》這部劇堪稱中國版的權利的遊戲,也對如今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每每看到舊中國列強入侵,軍閥割據,民不聊生,我都感到內心無比淒涼和同情。。。這才是最要推薦的劇。

  • 23 # 電影精選解說

    人生就像是一條波浪線,總是會起起伏伏,當你處在人生的低谷時,我建議你看一看《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

    但是他沒有放棄,在推銷產品之餘他意外瞭解到股票經紀人這份職業,於是他開始努力奮鬥,最後有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百萬富翁。

    電影本身並不複雜,相反的它很簡單,就是一個擁有糟糕人生的失敗者奮起反抗的故事,但是看過它的人總是會被激勵到,特別是電影中他面試成功後在人群中邊哭邊鼓掌的畫面,真的是太勵志了!

    中國產電影最近幾年有些萎靡不振,一直沒能製作出真正的好電影,拿到出手都是一些老電影,比如《大話西遊》《我不是藥神》《讓子彈飛》《霸王別姬》等等

    然後就是南韓電影,南韓電影偏向於“現實”,比如《熔爐》《素媛》《殺人回憶》《寄生蟲》《黃海》《追擊者》《82年生的金智英志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辯護人》等等,雖然很好,但是看多了容易讓人自閉,因為真的太現實了。

    然後就是日本電影,近年來日本電影有些神神叨叨的,他們的恐怖片和關於心理的片子很出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搜,我就不推薦了。

    歐美電影就更不用說了,認準好萊塢大片就對了。

    然後就是印度電影,印度一直以開掛出名,但是他們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會開掛,比如《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等等都是好電影

    其他國家我就不推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在火車上有沒有被同性撩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