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胡服騎射682
-
22 # 鍾情三農
年輕不會種地,未來20年農業人口缺失會不會發生?
對於這種未雨綢繆的想法,我個人非常贊同!畢竟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雖然不能當做支柱產業來抓,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已,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農業意味著糧食供應,而糧食供應意味著14億人的吃飯問題,吃飯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農業問題。如果不能夠妥善解決農業生產,那麼飯碗就無法端牢端緊!
但是以中國目前的農業發展現狀來看,可能真的是有些多慮了。年輕人現在不會種地不代表以後不會種,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農村年輕人的最終歸宿都是在農村。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註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走出去,到城市創造更多的價值,發揮更加的作用。
首先,中國農業人口數量龐大且儲備充足,不會出現缺口!
甚至中國還出現了明顯的農業人口過剩的情況,否則也不會有如此多的農民工數量。
截止2019年底,中國共有農村人口7億人,其中大約3億人為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這些資料顯示,中國農村已經不需要如此龐大的勞動力群體。
其次,中國一直在加大新型農民的培養力度
讓有技術,有知識的年輕農民成為中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是中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方向。
國家已經意識到,農村地區農業種植人口老齡化,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一直在想方設法提高農業人口的整體素質,讓有抱負有學識的年輕人回到農村,開展新型農業生產活動!
以前,9億農民來種植18億畝耕地。今後,或許9000萬人就能種植18億畝耕地!中國農村有足夠的能人巧匠,不會出現種地人才斷檔的風險! -
23 # 英山人
年輕人不會種地,未來20年農業人口缺失會不會發生?
年輕人不會種地,未來農業人口缺失,無論會不會發生、與會不會種地關係不大。而是與農業發展滯後,與種糧不賺錢有關,與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城鎮化的飛速發展有關。
一、農業正在向全面機械化發展,農村的土地由集體到個體制,經過階段性的發展、現在又逐步向集約化、個體經營業主的經營模式發展。不願種田的農民的土地、以包租的方式向種田大戶流轉。這些專業種糧戶和大型農場,不存在會不會種田,而是非常會種田。
二、邊遠地區、山區的田地,由於地域地勢侷限,全面發展機械化比較難。到目前為止,只能使用簡單小型的農用機械。而土地流轉也有困難,很少有人成為專業的種糧大戶。種糧不賺錢、甚至虧本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很多山區的農村在向空心化滑坡。除去留守老人、兒童,年輕人外出打工是普遍的,田地大片荒蕪。農村人口缺失的現象,巳經在悄悄的發生著,勿需到20年後。
三、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經濟條件的好轉。農村的教學質量、普遍提高,農村孩子的學習環境、得到的培養、學到的知識巳是今非昔比。大多都能接受到高等教育,飛出農門,再也不會回到農村了。農業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得到發展,農村人口的缺失是必然的。
總之,農村人口的缺失與會不會種田,沒有多大關係。會種田的人、現在不也是不種田,在外打工嗎?農村人口的缺失是與城鎮化發展、農村發展滯後、種糧不賺錢、不能維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支出有關的。農村人口缺失、正在發生,不需到20年後。也許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勿需杞人憂天。
-
24 # 深漂漫漫
年輕不會種地,未來20年農業人口缺失會不會發生?
第一、社會發展快,人口趨向城鎮化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轉移,使農村的青年人口越來越少,農村的勞動力減少。在農村種地的大部分都是老一輩的,其實年輕的一輩不要等20年後,因為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會種地,更何況20年後呢!所以未來20年後農業將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第二,傳統的農業耕種方式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方式。當國家未來發展越來越好,國民的義務教育普遍到大學的時候,凡是涉及到農業方面的專業都能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援和重視,未來農村年輕人將不是單純的農民,而是一批具有高技能的新型農業科技的農民。只有依靠資訊化、科學化、依靠機械化,改變過去傳統生產模式,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第三、農村的土地承包方式將會改變。土地被流轉到種田大戶手中,向農業專業化方向發展。由於農村留下來的年輕農民,都具備非常強的農業現代化技術和能力,從事農業生產工作。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這些人的承包土地逐漸向這些留在農村種田的年輕人手中,將會使農村土地改變了家庭承包制,向土地流轉方向發展,使農村土地開始兼併成為農村種田大戶和種田能手的手中,使用現代化農業科技手段,搞集約式專業化科學化生產模式,操控農業機械化,逐漸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生產,投入少,產出高,能夠適合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總而言之,現在農村年輕人不會種田,是一種客觀規律,未來20年農村由農業現代化所代替,農村土地全都集中在那些種田大戶,種田高手和擁有農業現代化技術手段人的手裡,從而推動著農業現代化的向前發展。所以,未來20年農業人口的缺失,但不缺失種田能手。
回覆列表
車到山前必有路,現在中國農業人口不是少了,而是太多太多,而且是一大批抵親素質的人口(無文化無技術無能力),而眾觀全球,凡是農業搞的好的,農民平均素質高我幾個等級,以美國為例,農業人口占全美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一左右,而中國農業人囗居說達到總人口一半以上,而且年輕人普遍初中未畢業,老年人僅僅五六十年代掃盲(小學三年級水平),我們的農業人均耕地少的可憐(戶均二、三畝地),而美國農業戶均土地上萬畝,再加上現代化的大機械化,單畝產量不如我們,但生產成本比我們低的多,人家可以說是“廣種薄收”,丈著人均土地多,種畝的收入超過“打工”的,而我們農業人口過多,造成了成千上萬個世界上最小的農場(二畝三分地),人家一個家庭農場上萬畝土地,人家想的是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我們的農民整天想的是糧價怎麼這麼低(我們糧價高於美國一倍),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單產是世界最高的了,在提高收入方面,只有提高糧價這一條路,可我們糧價己經是世界最高的了,如果不是國家保護,國外低價糧大量進來,農民的結局可想而之,所以,農業人口的大量流失,是好事,當中國農業人口減到佔總人口百分之五左右後,農民人均土地會大幅度增加,同時,農民文化素質也大幅度提高,農民的收入一定會超過中產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