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落花間
-
2 # 共享文化藝術許祖金
農民貧窮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研究這個問題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
我不知道,農民貧窮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但我知道致富的唯一途徑是:勤奮努力不斷進取。
因為我就是從貧困中走出來的農民子弟,小時候吃不飽穿不暖。
所以我通過親身經歷,少年時代便發奮一定要脫貧致富,不斷嘗試各種切實可行的致富方法,從小事一件一件做起,每一件都力求做好,逐漸形成了規模。便升級做起了實體企業,不僅解決了自己的貧困,而且帶動更多的人致富,還為地方打造出農業品牌,做出很有前景的產業。
知道,要擺脫貧困,首先你要有這樣的想法,而且只能靠自己勤奮不斷的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開拓進取,不斷的創造財富,才能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生活。並且在富裕後仍堅持勤奮,不斷的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斷開拓進取,不斷的積累財富,不斷的提升創造財富的能力。
在地方的支援下,用了七年時間創建出的成果。
各種活動來到我們這裡舉行。
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比城市更美。
獲得很多榮譽。
竹絲畫作品:山居圖
竹絲畫作品:發展才是硬道理
竹絲畫作品:大戰略家
竹絲畫作品:讓天下人吃飽飯
竹絲畫作品:中國企業家
竹絲畫作品:牡丹花
竹絲畫作品:大熊貓
竹絲畫作品:五鶴祝福
竹絲畫作品:國寶(臺屏)
竹絲畫作品:仕女圖
竹絲畫作品:峨眉金頂
-
3 # 北大荒人8510
關鍵問題是思想保守,種地只知道種,不學習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單一的賣糧,沒有產業鏈,只賣原糧,是虧損的,因為化肥,種子,農藥,機械,人工等一切生產資料都在漲,只有糧食收購價,國家控制,農民必須聯合起來,走集體化道路,才能,把農產品,產,供,銷的鏈條,有組織的聯合起來,俗話說得好,種糧的掙不過販糧的,販糧的幹不過深加工的!農業單幹只是越幹越虧,另外農業農民聯合起來後,化肥,種子等一切生產資料,可以直接和生產廠家合作,價格優惠,減少了,多道流通環節,就降低很多生產成本,這都是乾貨,純金白銀,只有這樣農民才能真正的解決窮的根源,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飛奔,另外在特色養殖業,種植業上,再進行更深的發展,開拓,邁進,那工人,就管農民叫老大哥,農民錢包裡裝滿了真金白銀,吃的是綠色,有機食品,集體經濟的康莊大道是金光大道!
-
4 # 繁華似錦138974390
農民窮的根源主要體現在:-是小農經濟制約了發展空間。二是農民只限於傳統農業沒有系統培訓,缺技術缺資金。三是缺全國性整體佈局,什麼一村一品或一縣多品,沒有形成訂單農業造成經濟收入無保障。要想根治:國家佈局,產出無憂,自然災害國家補。吸引農民參入培訓和發展農產品的積極性。國家將農業納入保險範圍內。才能根治。
-
5 # 靜虛4
農民為什麼現在還窮,主要是離開了集體化道路,水利,機械,科技單幹的農民都沒有規模化生產,養殖就更不行了!加上個體幾乎沒有抗災能力,多少有點天災人禍就招架不住,大批的青壯年進城打工,農村都是些老弱病殘在種地,造成很多土地荒廢,農村的根本出路在於集體化,機械化,讓農民變成農工,上班,保險,退休同等於工人,加上國家的扶持,讓農村真正擺脫一盤散沙的經營模式。
-
6 # 會宇
社會的資源分配對農民只是心靈雞湯。如果沒有國家的投入,靠農民自身只是地攤生益,想富不容易,如果真的掙錢了,你查一下怎麼掙的。如果讓農民富必須國家先拿出錢來,給他們一個發展的方向,延著這條道一直走下去。這才是跟本,還問窮根在哪,好意思嗎
-
7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農民並不窮,只是少部分居住地理位置不佳的農民沒有趕上好時機。窮的農民並不就是懶惰,而是多少年的歷史根源造成的。就以一些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而言。許多地方交通不便,山環繞著山,或者缺水少地……都是天災,而非人禍。而許多發展好的農村,地理位置就好,有靈通訊息,再加上腦袋聰明,勤快,自然就超過這些位置不好的農村了。
-
8 # 使用者6391098314222
在於戶藉制度,農民進不了城,變不成產業工人,農村人口多,地就相對少,如果多數農民進城了,農材變成人少地多了,農民就富了。
-
9 # 楊一卡
標題欠妥!解放前農民窮是受地主剝削而吃不飽穿不暖。解放後打倒了地主,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可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相比之下農民還是“窮”!只有組織成農業經濟實體,執行機械化科學種田,變個體農民為農業工人。才能改變現狀!
-
10 # 戈青
看待問題要分主次。農民窮的主要原因是觀念,我們先人早就總結出來了這麼一句話:“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通則富。”思想觀念不變,是束縛人進步成功的最大障礙!次要原因是地理條件,氣候等,再勤勞,遇到自然災害我們也只能"望洋興嘆”!
-
11 # 基層微課堂
以戶籍劃分的話,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的收入還是有一定差距,而且差距還比較大。
農民窮不窮,肯定窮。
農民為什麼窮,窮的根源是什麼?
農民窮的根源有三個,一個是中國的戶籍制度,一個是地理位置,一個是農民的整體素質。
戶籍制度戶籍制度是便於管理人口流動,但是在中國,尤其是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中國的戶籍除這種管理功能外,還帶有一定的福利保障性質。比如教育、就業等等。
區域位置即使是同一性質的戶籍,由於區域的不同所享受的社會資源也不近相同。
改革開放後,東南沿海等由於地理位置優勢,農民並不窮,某些農民的收入和福利保障甚至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
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低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有能力和考學跳出農門的已經脫離了農村,嚴格來說已經算不上農民,一定程度上這部分農民靠的是天賦和極端的勤奮。
怎樣改變這種現狀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唯一的辦法只能是取消戶籍的福利保障,把社會資源更多的向農村傾斜。
這些年國家也正是這麼做的。從2006年取消農業稅開始,更多的社會資源不斷投向農村,農村的水、電、路、網路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實現村村通。除此之外對農村的貧困家庭也開展了脫貧攻堅,努力消除農村貧困。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現階段的國家任務。
-
12 # 使用者張越陽
農民窮的根源:一,土地有限,水利不力,科種不到位,種稙成本大,收入低,觀念陳舊。二,農產品市場不活,消路不暢,產消不配套。
改變方法,平整土地,土地規模化,加強水利設施,拓寬農產品消路。
-
13 # 江雲蜂語
中國地域遼闊博大,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加上氣候環境、人文精神、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不均衡與差異性等,從而形成了各地鄉村的特色與屬性、狀況和狀態,其差別之大,也是不言而喻和有目共睹。
但是,通過整理和疏理導致中國農民窮困的根源,你會發現其中有許多共同性和普遍性的現象與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交通閉塞的程度與貧窮深度,基本上都是成正比,交通越閉塞,貧困度越深。交通條件越差,脫貧就越難。當然,那些以旅遊聖地著稱的除外;
2.教育與人文對農村農民的影響深遠,理念和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個體經營與經濟的發展;
3.投入不足和市場化程度低,特別是那些遠離城鎮的農民,獲取的致富政策支援和市場風險保障少,導致了農民不能富、不敢富和不想富,主要是因市場風險和成本投入與承載的現實壓力,農民心裡沒底;
4.缺乏持續致富和發展的支撐力,首先是缺專案、特別是缺適宜的好專案;其次是缺資金和技術,許多時候就像是刮一陣風;再則是缺市場,銷售和收益難以保障與控制。這些問題不解決,脫貧和返貧就會此消彼長;
5.農民對外交流與開放的狀態和節奏,相對於城鎮更容易帶後和變形,影響了農民對外界和社會經濟的認知與判斷,他們的行為和理念的改變,需要一個相對更長的時候;
6.農民自身的懶散和不作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貧窮根源,也就爛泥扶不上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農村的開放與交流的不斷增進,這種現象正在日趨減少。
-
14 # 啊忠Vlog
回答:我是農村人,我舉個自己的例子吧,我自己在西北甘肅的一個農村,家裡從我記事起,我家裡6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姐姐還有我。我家裡有5.8畝田地,家裡有8只羊,日子很苦,一家六口人沒有人出門打工,靠著養羊和種地維持六個人的生活,有平時吃麵食多,跟土豆混在一起吃,土豆當菜吃,就這樣的生活還是一年不夠吃,要是遇上乾旱年,莊家還不夠吃半年的,每年快要到收割的季節就沒有土豆也沒有面了,只好找別人家借面,或者借糧食。有時親戚家也沒有多少了,更不願意借我們家,只好想別的辦法,就是把小羊糕賣給開小飯館的,然後拿著賣羊糕的錢去買糧食,然後磨成面,菜都是吃地裡面長出的一種灰灰菜,這種菜在農村的人都知道,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過,直到我爺爺奶奶去世,我也長大了,能出來打工掙錢了,我姐姐也嫁了,家裡面只有爸爸媽媽三個人了,通過打工也掙點錢,現在的生活不缺吃不缺穿,生活也算好過了一些,但是相對而言,農村整體還是窮,主要根源就是種地,離不開人,冬天又不能種地,北方冬天很冷,一家人沒地方去掙錢,一家人冬天都閒著,只有出的錢,沒有進的錢。大多北方種地的人都是這樣。我就暫時分享這裡。謝謝
-
15 # 93530933564
經過近七十年的農村改造,現如今中國農村的經濟現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衣食住行,文化生活,觀念主意,種地養殖,上學參軍,打工經商。多元的收入來源是農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攀高。不可否認,還有一部份農民沒有脫貧致富,扶貧攻堅還是以後相當長的艱鉅任務。現今農民窮的根源還有一下幾點。1,孩子們上學,參軍,打工,經商需要在城市買套房,一套房價款五十萬以上,只能搞按揭,親友處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2,養2個兒子的家庭。娶媳婦一個兒子一百萬,二個兒子二百萬,是一般農家那是無法兌付的大帳。3,在農村有一部份不甘貧窮的有志青年,辦養殖場,辦小微企業,承包工程,購置農機具,買運輸車輛,稍有挫折和風浪就會欠下鉅額債務。4,現在的農村,青壯年都在外地打拚,留下了老人,孩子和婦女,靠這些人改變農村的面貌和窮根是無法改變的。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羊下壩鎮,下雙鎮,法放鎮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一,大力指導和扶持農戶大搞日光溫室蔬菜種植,每年的產值達一億多元,二,有專長的養殖大戶在資金,防疫,技術,環保等方面給予幫助。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家家戶戶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三,依託蔬菜種植的多樣,多元,出現了許多運銷收購大戶,微商,電商。曾有個農戶給遠在外地的兒子打招呼,趕緊給老子回家種菜來,再不了混了。四,繼續把玉米制種業當做主業,因為除了天災,每畝收益達二千元以上。現如今的涼州區羊下壩,下雙,法放等周邊鄉鎮,人人出主意,家家想辦法,在勤勞致富的大路上,沐黨的恩露,奔小康之路,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特色新的面貌。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窮根還愁挖不斷嗎?
-
16 # 白話黑科技
接著又問孩子,娶媳婦幹啥?孩子回答,娶媳婦是為了生孩子。
那麼生孩子幹什麼?這個人又問。
生孩子放羊。
於是腦子陷入了一個死衚衕,放羊---娶媳婦---生孩子----放羊。
大家別笑,其實在農村很多都是這樣。一輩子沒有去過什麼地方,沒有幹過什麼有意義的事,默默無聞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但生命的意義僅限於此。當然很多地方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思想狹隘封閉。很難接受新生事物。
因此,思想的改變就變得非常必要,而這種改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就是知識,就是文化,就是資訊,讓農民們有更多獲得知識的途徑,比如網路,電視,讓他們的眼光變得開闊,從而影響他們的思想。不斷開闢脫貧致富的途徑。
第二,農村的環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交通環境,農民的農產品無法運輸出去,很多的地方機械化無法進入,而這隻能靠農民自己,靠人工來進行勞作,而農作物生產其實勞動強度非常大,特別花費人力,更花費時間。而這無疑增加了勞動成本。因此,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看起來農民豐收了,但卻沒有多少收入,就像有些人說的,辛辛苦苦在地裡勞動一年,不如在外打工幾個月。
第三,好吧,既然種地不掙錢,可以到外面打工掙錢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農民工。
因為農民工大多沒有高文化,只能幹些出力氣的活,打打零工。而這些工種的特點就是不穩定,有的活要幹幾個月,而有的活也許只有幾天,農民背井離鄉不容易,幹什麼都要花錢,這樣算下來一年也攢不下幾個錢。
第四,現在農村的花銷也很大,家庭負擔很重,上有老,下有小。現在孩子上幼兒園都需要花費很大的一筆錢。好不容易攢錢了,孩子上大學,娶媳婦,蓋房子,等等。總之,家裡很難有結餘。
-
17 # 鄉村蠟燭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這是許多農村農民面臨的現實問題。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單幹的多,產業單一,產品滯銷,產量不高,缺乏技術,觀念落後,交通不便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是多數農民貧窮的根源所在。比如像貴州山區,交通不發達,農民只種水稻,而且水稻品種不統一,沒有形成市場氣候。加上山高路陡,運輸不便,既費時又費力。去年秋天,收完稻穀後,有一個農民兄弟算了一筆種糧經濟賬,不但沒有收穫,自己的工天不算,每天還倒貼1元錢。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除了改變思想觀念,還得學技術懂技術,因為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同時,國家要積極派技術人員,下到農村去指導、培訓農民,讓農民學會發展生產,還要引導農民跟著市場規律走。另外,不能單幹,必須報團發展,形成規模,走訂單式農業。還要解決農村產業路,解決一切靠雙手靠人力的運輸方式。當然,發展什麼產業,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能滿目跟風。
土地是塊寶,只要功夫深,泥土變成金。
-
18 # 博士軒轅
農業糧和商品糧,吃同樣價格的糧食,造成的後果。
農業糧的價值已經固定,就相當於城市商品糧的活著。而城市商品糧,在活著的基礎上參加工作,所以參加工作的錢,就是他們比農業糧多賺的錢。
這就是農業糧,為啥窮,商品糧為啥富的原因。
並不是商品糧學歷高,創造的價值高。而是因為他們節省了食品種植的時間,把這些時間用在工業生產上而已。
假如一個農民,種一畝小麥,可以收貨兩千斤麵粉。再根據一個漢堡賣二十元,二量一個漢堡,一斤麵粉可以做五個,就一百塊。
那麼一個農民種一畝地,兩千斤麵粉就可以賺二十萬,就算去除一半做加工費。一年一畝地就是十萬。
而現代真正農民兩千斤麵粉,就算兩元一斤,一年不過四千塊。相當於十分之九的農業利潤被商品糧人口拿走。
這就是為啥農民這麼窮的原因。
而一個商品糧,每個天拿出一百塊用來吃,也是符合商品糧高貴的地位。
-
19 # 暖心人社
農民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收入低。中國是典型的城鄉二元體系社會,農村和城鎮收入差距很大。
1949年,中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4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99元。70年後,2019年中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1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在一定程度上還有擴大的趨勢。
人這一輩子,絕大多數人的各種成就和能力,跟後天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有密切關係。畢竟鑑於人生命的有限,我們無法認清整個世界,只能根據自己的思考和經驗做出判斷。所以,人的經歷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說,改變農村貧窮落後的現狀,最好的方式還是將農民轉移到城鎮中。即使打打零工,收入也往往比種地更高。不過,中國還是有戶籍限制的,國家也在努力破除中。
目前,我們國家在農村還有常住人口5.52億人,城鎮化率只有60.6%。希望隨著國家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能夠到城鎮中找到工作,並長期穩定下來。讓他們公平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掙得公平的收入,這樣才能夠改變農民貧窮落後的現實。
-
20 # 我是吳輝
是呀 ,這是每一個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尤其是窮苦的農村家庭。
同樣是早出晚歸,同樣是下苦勞動。但為什麼別人的日子過的富裕多彩,而自己的生活總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人窮思變,痛定思痛。到底是什麼願因造成現在這個狀況。怎麼改變這樣的生活狀況,窮人該怎麼翻身,窮人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怎樣才能脫離貧窮。
農民窮到底窮在哪?難道這也是天生的嗎?冷靜下來想一想,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原因。
第一,其實財富也有一定的規律,但是因為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目光短淺,記得有個人問一個農民的孩子長大了幹什麼?當時孩子正在放羊,孩子非常快的回答說,自己長大了娶媳婦。當然,這肯定不是提問者想要的答案。
接著又問孩子,娶媳婦幹啥?孩子回答,娶媳婦是為了生孩子。
那麼生孩子幹什麼?這個人又問。
生孩子放羊。
於是腦子陷入了一個死衚衕,放羊---娶媳婦---生孩子----放羊。
大家別笑,其實在農村很多都是這樣。一輩子沒有去過什麼地方,沒有幹過什麼有意義的事,默默無聞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但生命的意義僅限於此。當然很多地方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思想狹隘封閉。很難接受新生事物。
因此,思想的改變就變得非常必要,而這種改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學習,就是知識,就是文化,就是資訊,讓農民們有更多獲得知識的途徑,比如網路,電視,讓他們的眼光變得開闊,從而影響他們的思想。不斷開闢脫貧致富的途徑。
第二,農村的環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交通環境,農民的農產品無法運輸出去,很多的地方機械化無法進入,而這隻能靠農民自己,靠人工來進行勞作,而農作物生產其實勞動強度非常大,特別花費人力,更花費時間。而這無疑增加了勞動成本。因此,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看起來農民豐收了,但卻沒有多少收入,就像有些人說的,辛辛苦苦在地裡勞動一年,不如在外打工幾個月。
第三,好吧,既然種地不掙錢,可以到外面打工掙錢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農民工。
因為農民工大多沒有高文化,只能幹些出力氣的活,打打零工。而這些工種的特點就是不穩定,有的活要幹幾個月,而有的活也許只有幾天,農民背井離鄉不容易,幹什麼都要花錢,這樣算下來一年也攢不下幾個錢。
第四,現在農村的花銷也很大,家庭負擔很重,上有老,下有小。現在孩子上幼兒園都需要花費很大的一筆錢。好不容易攢錢了,孩子上大學,娶媳婦,蓋房子,等等。總之,家裡很難有結餘。
農民窮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我覺得根本的是沒有一個穩定的保障體系。或許今天有酒有肉,但這種日子只是過眼煙雲,因為明天或許都找不到飯吃。
你覺得農民到底窮在哪裡,農民的日子怎樣才能得到改善!
回覆列表
昨天去幫扶村,羅村長與我們剛好談到你提的這個問題。村長說他召開了全村黨員大會和群眾大會,大家商量討論怎麼挖斷窮根,實現共同富裕。最後大部分黨員和群眾同意成立集體合作社,實行農戶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勞力取酬的辦法,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我們覺得這一辦法很好,表示支援和贊同。縱觀全國的富裕村,沒有一個不是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之路的。農村致貧致窮的原因很多,有環境因素、有交通條件、有人口文化素質過低、有科學知識缺乏、有思想觀念落後等等,但最主要的根源是缺乏文化科學知識,和沒有一個具有大局意識、有責任心、有擔當的致富帶頭人。加上農業農村投入產出率低,農產品價格上不去。再有就是隻要見到一種農產品好賣,各地就蜂擁而上,形成農產品雷同過剩,供過於求,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造成相互間的惡性競爭,風險防範意識差,抵禦災害能力弱。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唯有走集體合作道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強風險抵禦能力,走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