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143160127吳世金

    “三國演義裡:‘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是貶低蜀國的將才凋零,還是說廖化的才能太低”?從演義的故事情節看,兩者都是存在的。

    蜀國,經過火燒連營的慘敗,蜀國將領,士兵,損失慘重,軍力衰退,防禦都是非常困難的。

    在完成安居平五路以後,穩定了國內局勢,生產力得到了提高,經濟得到了發展。蜀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能夠鎮守關口的老兵老將,戰場陣亡的,病亡的,自然去世的不計其數。

    蜀國兵力奇缺,將才難以得到補充。邊關沒有威震四海的名將良才,邊關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為了提高蜀國的軍力,靠引進人才,是非常困難的。只能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己在戰鬥中,提高將才的能力,把身經百戰的二流人才,重新啟用,重用,讓他們儘快成為一流將才。

    原來的二流將才,帶兵作戰的經驗豐富,沒有一流將才的壓抑,他們自身能力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迅速完成新老交替,提高兵士的素質,增強軍事力量。他們必須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實戰中提煉出來。

    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蜀國不能夠被動挨打,只能夠選擇主動出擊,在進攻的防禦中求生存。

    在蜀國,軍力提高重任,就落到了二流將才的身上。沒有大將,我就是大將;沒有年輕的來當此重擔,我就來承擔。老當益壯,鼓舞士氣。

    這句話的感情是複雜的,包含了作家對蜀國老將的深切懷念,對蜀國軍力衰退,後繼無人痛心疾首,對年邁老將出徵的安危擔驚受怕,對老將義無反顧,大義凜然的犧牲精神所讚美……

    對於這種攻擊性的防禦,沒有老將們的支援,踴躍參與為榜樣,是達不到預想的。當我們讀到後面,就會覺得廖化的才能,越來越高大,完美。更加崇拜諸葛亮知人善用。

    諸葛亮的北伐,規模小,沒有長期駐紮的計劃,更不會孤軍深入。交替用兵,在實戰中培養人們居安思危的戰爭意識。廖化這樣的老將,能夠毫無怨言,身先士卒,不愧為國之棟樑。

  • 2 # 和我學易經

    這句話說的是蜀漢後期人才凋零。蜀漢前期,文有諸葛亮,龐統等頂尖謀士,武有五虎上將,可謂是文武兼備,兵強馬壯,而後期呢,五虎上將一個個隕落,謀士屈指可數,原因就是蜀地地狹人少,人才難以輩出,國力明顯衰敗,也難怪才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正好折射出國運的衰敗

  • 3 # 安徽解

    是貶低西蜀的人才凋零,除了姜維又當帥,又當將領上陣殺敵。自從劉備在夷陵一戰戰敗,西蜀人才凋零,青壯年將領死的死,投降的投降,諸葛亮六出祁山,由於人才缺乏,糧草不夠,六出祁山做無用功,最終累死在五丈原。姜維八攻中原,由於西蜀的國力和軍事實力都叫魏國相去甚遠,徒徒浪費西蜀的國力,最終照成西蜀亡國的命運!蜀中無大將,廖化從先鋒是指西蜀人才凋零,沒有可充任先鋒的人選,只好讓廖化一員老將去當先鋒!

  • 4 # 使用者8563907151856

    三國,曹操唯才是舉,馬踏青苗割發代首,像磁石吸引了無數能臣良將。孫權,善培養人,比如丁奉徐盛呂蒙等一介武夫,最後都成了統帥級大將。劉備為嫋雄,忠義無雙情義無價,劉關張情義最深,趙雲黃忠魏延馬超諸葛亮寵統黃權李嚴等等,眾星捧月一般捕佐他。等到劉備離世,諸葛亮主政西蜀,事無具細親力親為。這樣就使許多將領失去鍛練成才機會,五虎將離世後,除姜維外,難有統帥級大才。再有諸葛亮胸襟人格魅力,遠不及劉備,如斬馬謖貶斥重臣李嚴等,到諸葛亮離世後,姜維又被貶躲避起來,可以說西蜀大勢已去。

    在這些條件作用下,蜀中難有大將接續,只能從平常的將領中挑選。故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 5 # 中孚鑑

    這是有貶義的意思。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將名將相繼戰死老死,而又沒有新生代的將軍,能堪當大任。

    西蜀地處相對偏僻,人才凋零,不得不用廖化來當大任,而任先鋒。

    這也是西蜀的無奈,人才雖然凋零,但在戰亂的三國,戰事不斷,不能沒有先鋒大將。

    雖然蜀中缺良將,同世也只有廖化能當此大任。

    本來要是人才多的情況下,或者在西蜀前期,這個先鋒得位置,怎麼輪著也輪廖化。但是到了後期是,廖化不上,又有誰能擔任呢。

  • 6 # 鹿泉之士

    二者兼而有之。

    蜀漢後期,的確是人才稀有,而瘳化也確實沒有大的本事。

    說到用人方面,諸葛亮比曹操差得太遠。諸葛亮一生謹慎且心胸狹窄,而曹操真稱得上是宰相肚裡能撐船。

  • 7 # 人生多離別h

    首先,這句話並沒有貶低的意味。這的確就是蜀漢後期人才凋零的縮影。廖化可以說是蜀漢的活化石了,見證了蜀國從興盛到滅亡。蜀漢後期年輕的軍隊統帥全靠姜維撐著,人才青黃不接。所有才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尷尬情況。要知道多少廖化年齡可是六十多歲的高齡了。

  • 8 # 華明仁2

    只是說了一個事實。廖化在五虎上將時代無名小卒,蜀國最後牛逼人都死了,只有廖化上了。悟空問答內心陰暗,動不動貶低這個哪個的,人家沒有貶低蜀國的意思也沒有貶低廖化,只是說了蜀國後期這種狀況!

  • 9 # 天人嘯劍

    如題:三國演義裡,“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貶低蜀國的將才凋零,還是說廖化的能力太低?

    這個問題小編認為是羅貫中先生無意識貶低廖化,畢竟書是按尊劉貶曹來寫的,原因是作為參考的三國志沒有為廖化立傳,記載又不詳細。其陳壽的評價只有四個字“以果烈稱”。

    想要了解廖化這個人就要先了解正史中他是什麼一個人物,廖化原本叫廖淳,世代為沔南的豪門世族,所以他出身就是一個世族子弟。起初是關羽的主簿,後來關羽兵敗遇害,廖化被俘,廖化不降,詐死趁機帶著母親回到蜀漢。被劉備封為宜都郡太守。兩年後的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廖化也隨敗軍退回蜀中。此後,他就跟著諸葛亮、姜維北伐立功,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他有什麼戰績:

    1.延熙元年,廖化攻魏守善羌侯宕蕈營塞,郭淮派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遊奕來援,兩軍沿東西兩面分兵合進,欲夾擊廖化軍。卻被廖化看出兵力分散,被廖化各個擊破,魏國方面,王贇戰死,遊奕敗走。

    2.延熙十一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姜維派廖化於成重山築守以拒郭淮。單獨抵抗郭淮進攻。

    大家是不是覺得也就這樣,沒什麼稀奇。但當時天下名將能有幾個,在北伐中可以和鄧艾、郭淮對峙得最多就是他,起碼蜀中大將的頭銜歸他莫屬。

  • 10 # 久違的亮哥

    關於三國演義中“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大致有這樣幾種解釋。

    一、認為廖化能力平庸,但無其他人才只能用他做先鋒。

    我個人認為這種理解是不靠譜的。

    雖然廖化早期不如關羽張飛,後期也不如姜維,但說廖化是庸才的確是冤枉他了:廖化是少有的將才。

    時人語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後有張(張翼)、廖。

    ——《華陽國志》

    上述被相提並論的人,哪個也不是庸才。只是因為官職等原因,名號沒有那麼響亮罷了。

    廖化在歷史裡是當過太守的,有多次升遷記錄,而且參加過很多重要作戰,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甚至還成功預言了姜維的戰敗。

    三國演義裡,廖化最出彩的一刻是奪下司馬懿的頭盔。

    這樣的人平庸?笑話。你不能看著五虎上將說其他人都平庸吧?

    二、認為蜀國後期無年輕將領可用,只好讓年歲已高的廖化擔下重任。

    這個解讀其實有幾分道理,因為三國演義的後期,確實給人留下了這種印象。

    但我也並不認同這種說法。

    其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掌事兒的人都出去了,讓你(廖化)這個年輕人出來頂這麼重的任務?

    當然我說廖化年輕,大家可能不同意,畢竟廖化是三國裡有名的長壽。

    但廖化這個年輕是跟關羽張飛這些蜀國早期名將來對比的。

    三國演義裡,廖化初登場是在關羽千里走單騎的時候。當時關羽應該40歲上下了,而對廖化的描寫是“少年”。

    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餘人,劫掠為生。恰才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現在山中。”

    當時廖化還是個少年,怎麼算也不能超過20歲,比關羽起碼小20歲。

    而且也肯定比趙雲年輕。雖然趙雲初登場也是少年,但出場卻比廖化早了多年,當時文丑還活著呢……

    所以蜀中大將,指的是劉備手下早期的名將,即關羽、張飛、趙雲。

    重點在這:

    參考“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的原出處,是晚清時代的小說《掃迷帚》的第二十四回。

    那資生自心齋、壯抱去後,便靜坐書齋,酌定體裁,將那縣誌悉心修輯起來。缺者補之,略者詳之,無關緊要者刪削之,有益社會者發明之。與那昔人志乘重官事忽民俗的陋見,真有上下床之別。不期一日正揮毫繕寫間,突來一不知姓名、寬衣博袖、滿臉腐氣的老儒。那人跨進書室,並不向主人致禮,便坐在那靠東椅子上,嗤的一笑道:“好,好。【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一面說著,一面伸手向衣襟上又舊又汙的布袋內摸出一京料鼻菸壺,且傾且嗅,旁若無人。資生雖是個新學界的鉅子,卻深明進化原理,謂人生知識,實隨世運為升遷,故於那些老人家,卻從未無端得罪。今見這等模樣,也自按捺不下。便冷冷的說道:“這又奇了。老哥你在那吃了虧,卻來我處無理取鬧?那學問二字是講不得年紀的。賈生弱冠,上《治安疏》,長吉七齡作《高軒過》,禰衡、陸贄年未二十,而孔融、張鑑皆與作忘年交。如今小弟才疏學淺,雖比不得那禰、陸,老哥的尊齒,好似已逾孔、張,驕妄如此,這器度就多多不及了,他更何論?”

    這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原出處。

    結合前後文來看,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是一個老儒在倚老賣老,諷刺這位“資生”年輕,而這位“資生”在反駁的內容,也是在證明年輕人也可堪大任。

    所以這句話就應該理解為是在損人年輕難堪大用。

    說這句話是貶義,沒有問題。不過諷刺的卻不是無能,而是年輕。或者說認為年輕者無能。

    當然,語言的意義一向在變,如果真有全中國人都認同的意義變化,那也很正常。

    好比“不以為然”這個詞,本意是說“不同意,不贊同”。

    但曾多次被誤用成“不當回事,不在乎”的意義。

    其實就是把“不以為然”和“不以為意”弄混了。

    再比如“空穴來風”,其本意是說“牆上有漏洞才會透風”,表示事情有依有據,訊息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結果現在被人曲解成了“無風起浪”,意思完全相反了。

    “登堂入室”,出自《論語》,原本是指(某人)先進入大堂,再進入內室,是在比喻學習學問的人由淺至深地進步。

    再後來,這個成語被曲解成了魯莽地闖進屋子,意指不禮貌。

    現在,這個詞兒又被字面理解成了單純的進屋的意思……

    這樣的詞語我能舉出好多例子,所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的意思逐漸變化,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不需要一定堅持其本身的原意,只要在特定的語境下能夠聽懂,不產生歧義,那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 11 # 趣愛一起嗨俊哥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字面意思是沒有傑出人才,平庸之輩僥倖成名。

    事實上真是貶低蜀中國人才凋零,或是廖化真的能力太低。我看不盡如此?

    要想知道廖化是不是無能力需要從兩個維度來公正評價。外加一個蜀中無大將的深度剖析,方知此言是否正確。

    對於於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

    廖化活了多久?

    一:廖化的一生從黃巾起義便追隨關羽,到蜀漢將才最後一位魏延死去,又活了三十年,後蜀漢時代從跟隨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直到蜀漢滅亡翌年,即鹹元年(264)年才逝也。至少80多歲。就是換作現在也是絕對高壽了。

    廖化是否無能之輩

    二:三國演義裡面前期廖化一直到關羽敗亡,廖化是擔任關羽主薄之職,說明廖化不僅是一名武將而且還是文化之人,楊修不也是當過曹操的主薄嗎?前期在武力上不耀眼,那是因為蜀國一直都有炫耀的五虎上將。別說廖化被掩蓋,其餘又有幾個冒頭。後據三國志正史記載,廖化是有多次升遷記錄,劉備與廖化相遇甚是相見恨晚,並且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以及蜀漢後期最終官位於鎮軍大將軍。充分說明廖化得到重用併成為重要將領。劉備,諸葛亮,姜維都是用人高手。廖化沒有真本事,怎麼能成為保衛首都的衛戍司令員。

    蜀國頹敗無大將非諸葛亮完全之責。(深度剖析)

    諸葛亮隨劉備出山,水鏡先生便有定言: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個時指的天時,其實就是當時天下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代背景。東漢末年百姓民不聊生、早已經對漢朝的統治已經離心離德,而當時曹魏所佔地面積大,而且百姓相對有飯吃,劉備、孫權恰巧成了阻礙九州一統的反動力量,更加加劇了百姓戰難之苦。看似要代表正義發聲,實質上是逆天行事。諸葛亮的悲劇縱然有其為報劉備知遇之恩,個人自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當時的社會民生和民生所向決定的。所以後三國時代三中國人才均凋零,但是曹魏基數大,卻是出人才的沃土。

    綜上所述:

    可見歷來看法是不對的,並非嘲笑廖化能力低下,而是太老了。

    蜀中無大將,應更正為,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政治原因。人心所向,乃天道也。即使曹操,孫權、司馬懿他們三誰換作劉憚的位置,這哥們仨夠厲害吧,誰處在那個位置,誰又笑得出來,即使再得諸葛亮姜維輔助,即使有人才又如何。逆天道者亡也。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曾說過,世界潮流中華潮流,浩浩蕩蕩,誰也擋不住發展的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便是對此問題的公正解釋的一杆秤!

    我是俊哥!個人拙見!敬請斧正!

  • 12 # 紙上談千秋

    首先是貶低蜀國將才凋零,但同時也證明廖化能力太低。

    蜀國是典型的軍事統治,他們殺入蜀中時,並沒有得到大多數蜀地士家大族的承認,所以根本不可能給他提供什麼人才。所以蜀漢就陷入吃老本的怪圈,蜀漢的滅亡是註定的,諸葛亮也不過是臨死蹬腿而已。

    由於蜀漢根本沒有得到士家大族的支援,所以蜀漢的運營就步步艱難,為了防止內亂諸葛亮不惜拼命軍事化,窮兵黷武。雖然這一方面延遲了蜀漢的內亂,但從另一方面講也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談什麼統一天下,而且連所謂的漢室正統都經不起當世人的推敲。

  • 13 # 華247214281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是說蜀國良將稀少,突出姜維的能力出眾!因為姜維出陣,每次都是他打頭陣,又是先鋒,又是統帥!

  • 14 # 峰迴路轉江湖再見

    宋江和劉備誰厲害?從事業上對比,宋江是佔山為王的山大王,劉備是蜀國帝王,結果一目瞭然,宋江無法上臺面。但是從兩人的性格,為人手段,駕馭領導技術,還是可以討論一下的,畢竟二人所處的時代環境不一樣,胸懷氣勢當然不一樣了,所謂圈子決定格局。

  • 15 # 國風1974

    你好,我是國風

    廖化,這個人在三國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啊!從最早的黃巾軍起義,廖化就是其中一員,一直到蜀國滅亡,廖化才憂憤而死!黃巾軍起義是184年,廖化能參戰至少15歲以上,蜀國滅亡264年!化死盯最小年齡也得95歲了!怎麼能說不神?劉關張如果活到95歲,蜀漢定能擊敗魏吳,一統天下。諸葛亮如果能活到95歲至少能攻佔關中,與魏吳平分天下。可惜他們都沒有那麼長壽,沒有一個能比得過廖化。

  • 16 # 不知道取什麼名字斌

    這是有貶義的意思。

    廖化在蜀漢前期,關羽張飛那時,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將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將名將相繼戰死老死,而又沒有新生代的將軍,能堪當大任。

    西蜀地處相對偏僻,人才凋零,不得不用廖化來當大任,而任先鋒。

    這也是西蜀的無奈,人才雖然凋零,但在戰亂的三國,戰事不斷,不能沒有先鋒大將。

    雖然蜀中缺良將,同世也只有廖化能當此大任。

    主要意思就是說人才太少,能擔當大任的人只有一個。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又有種捨我其誰的氣概。

    本來要是人才多的情況下,或者在西蜀前期,這個先鋒得位置,怎麼輪著也輪廖化。但是到了後期是,廖化不上,又有誰能擔任呢。

  • 17 # 汐於子

    廖化是襄陽的豪門世族出身,相對於其他地方的戰亂,襄陽的繁榮與安寧,讓廖化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對兵書戰略也深受研究,=而不是演義裡那樣是個山賊,對天下發生的大事,劉備呂布的鬥爭,袁術的滅亡,袁曹官渡之戰,這些應該都聽在耳裡,但參軍前為出國荊州,是荊州的本土派。

    在當時,這樣的豪門有點能力都可以做官的。廖化做官的最早記載是“關羽主簿”(呂布是丁原的主簿,楊修和司馬懿都當過曹操的主簿),期間劉表的懦弱無為,劉備為荊州的抗爭,戰火對荊州的荼毒,燃燒的長江……這些事情廖化不僅看在眼裡,還會有親身體會,甚至是親身參與只不過未留下史料。

    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于禁,斬殺龐德,圍困樊城,史書說威震華夏,只差拿下樊城了,曹操都在考慮遷都躲避關羽了。這樣的戰功,廖化是絕對深入參與的,因為職位是關羽助理嘛。同年孫權背棄孫劉聯盟,襲取荊州,殺了關羽,廖化也“歸入孫吳”(應該是被俘投降了),然後又詐詐東吳死,騙過了所有人,帶著老母親奔回蜀漢(222年)另外,史書說他以果敢剛烈著稱,而這一段卻展現了他的隱忍和機智。

    222年,在奔回蜀漢的路上遇到了劉備伐吳大軍,劉備很感動,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同時跟隨劉備與陸遜對戰,很快又吃了大敗仗,廖化率領所轄的敗兵撤退。這次應該是廖化職業生涯的轉變,從前是徹底不上戰場的文官,這次已經開始帶兵了,雖然沒打勝仗。劉備在用人上是非常英明的,他對廖化的任用也證明了廖化確實有才能。223年劉備死了,劉禪繼位,廖化成為了丞相參軍(荀彧也是曹操的參軍),也就是諸葛亮的軍事參謀。蔣琬被諸葛亮推舉為冒菜時,堅決要推讓給其他人,其中就有廖化,可見廖化在蜀漢文官圈子裡是有名望的。

    238年,大概50多歲的廖化,自己打了個小勝仗: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率兵救援,結果被廖化擊敗,王贇戰死。公元259年6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262年,姜維又北伐。廖化說:“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姜維字)啊。智謀沒有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263年,魏軍壓境,姜維敗退,70多歲的老廖化,還要帶兵去救姜維。同年,劉禪向司馬昭投降了。264年,廖化在被遷往洛陽途中病逝了。

    廖化能力還是很強的,但這句話預示著蜀漢快不行了,之只能依靠老將了,人才奇缺。

  • 18 # 佑聖哥哥

    首先肯定是說蜀中國人才凋零。

    蜀國當時已經沒有什麼可用的大將了。

    在劉關張死後相繼趙雲,馬超也已經都走了。

    沒有貶低廖化的意思。

    其實廖化的能力還是可以的,只是說80歲了還要去充當先鋒,只是說蜀中國人才凋零的意思比較多。現多比喻團隊裡面沒有出眾的新人,要年老的,有經驗的人來擔負重任。

    如廖化有多次升遷記錄,又如劉備與廖化相遇時大悅並且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以及最終官位於鎮軍大將軍宗預之上等資料顯示廖化得到重用併成為蜀漢後期重要將領。

    廖華其人為人忠勇。

    關羽敗亡後,歸屬孫吳,用詐死之計迴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

    嗯,最後在蜀漢滅亡之後再遷往洛陽的途中病死。

    你想想吧,活了那麼多年,然後突然在這個時刻病死,肯定是悲憤交加,說明這人還是比較忠心耿耿?

  • 19 # 夕陽233734493

    這裡雙重意思都有,廖化在三國鼎盛時期只不過是一個三流將軍,是沒有做先鋒的份,但蜀國到了晚期五虎上將相斷去逝,魏延被誅,這時除了廖化己無人勝任了。所以這句話說蜀中國人才凋零更貼近一些。

  • 20 # 富元製作

    首先廖化絕對不是庸才,在武藝上雖然在前期弱二流水準,但是到了三國後期經過多年實戰也算得上中上二流水準,同時在很多方面也證明廖化的低調和本身的能力。

    其次主要是受蜀國派系和地域侷限性,加上諸葛亮專政的打壓,蜀國基本上找不到太像樣的優秀人才了,廖化當先鋒很大程度說明蜀國整體國力和人才都在大幅下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到月薪四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