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一支飛鯊闖天涯

    我們經常釣魚的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過魚跳出水面的情形,以為這樣是魚兒非常興奮,而且有活力,心裡暗自欣喜 ,做著黃粱美夢,打著如意算盤,會認為今天魚口會很好,肯定會以為這是要爆護的節奏啊!便興致勃勃,堅守作釣 ,然而有時候事情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魚為什麼會魚躍出水面?我們一般都會認為,那不就是水裡缺氧了嗎?這話雖然不假,但是很多魚躍水並不都是因為水裡缺氧造成的。當某類魚吃飽後,也會跳躍,當魚遇到障礙物後,也會跳躍,當小魚遇到大魚時,也會在害怕時逃竄跳躍。

    這時候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哪些情況適宜繼續釣,哪些情況不能再釣魚呢?當魚頻繁地跳躍時,分為兩種情況,要麼是缺氧,要麼是魚成群結隊,浩浩蕩蕩,爭先恐後地出來遊玩覓食,缺氧的表現是魚會上浮,而魚多的表現則是直接往上面跳。

    這時候我們一定要看準摸清,如果是缺氧造成,這時候就不能再繼續作釣了,如果是因魚多而跳,那就恭喜你,今天會有爆護的可能了,你心裡的美夢就會成真啦!

  • 22 # 湖北大橋鍋

    魚跳出水面的情況很是常見,有時的確會影響垂釣,不過大家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有些人認為魚跳水基本是白板的節奏,也有人說每次看見魚跳都會大豐收,那麼魚跳躍和垂釣之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關係呢?釣魚人想釣好魚很有必要了解為什麼魚會跳出水面

    偶爾有魚跳水屬於正常現象,無需多慮,不會太影響漁獲的

    無論是黑坑還是自然水域,都會有魚跳出水面,有時候在河中間有時候在邊上,只要是隨機出現跳躍或者跳躍並不頻繁的情況,大家無需多慮,正常垂釣即可。近一個月我都在江裡垂釣,白天、晚上都釣(前半夜後半夜都會去),每次都能看見或聽見魚跳出水面,有時候在晚上七八點、有時候在清晨,時間不固定,魚種也不同,然而漁獲並不會因為旁邊有魚跳而出現明顯的增加或減少!

    有人覺得自己的漁獲深受魚跳水的影響,很有可能源於一種“自我暗示”!比如說,相信魚跳躍會帶來爆護的人,每次看到魚跳躍就會信心大增,感覺是機會來了,抽杆換餌變得積極,暫時沒口也不放棄會快速調整、改變,最後釣到魚了你更加堅信“魚跳躍會爆護”的說法,殊不知這漁獲是勤奮、堅持換來的;認為魚跳躍會白板的人,看到魚跳出水面會很敏感,多跳兩次心裡就打起退堂鼓,主觀認為今天的魚情很差,於是就“懶得動”瞬間開啟隨緣模式,最後空軍了更加深了“魚跳躍會白板”的印象,殊不知釣不到魚只是因為你懶、太早放棄

    以上僅僅是對偶爾有魚跳這一情況的說明,如果頻繁有魚跳,大量的魚一起跳或者老在一個地方跳,請繼續往下看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一水溫水質發生變化

    這種情況多見於下大雨、或者大雨過後天氣放晴的時候,此時水錶溫度和中下層溫度差距太大,魚兒一時間無法適應,便會出現躁動不安的情況,跳出水面也十分正常。所以不要太相信“雨過天晴好釣魚”的說法,得分情況的

    另外有些水質差、淤泥厚的魚塘,大雨會攪渾水質、泛起水底的腐爛物、有害物質,無論是連續高溫後的大雨,還是連續大雨後突然放晴,都會造成魚體不適,剛開始會出現上浮、跳躍的狀況,如果不採取措施讓情況進一步惡化會導致大批魚群死亡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二捕食或被捕食

    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在野釣中忽然看見大量小餐條躍出水面、驚慌逃竄,很有可能底部有凶猛型魚類正在捕食。我之前釣的某個水庫就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用3.6或2.7釣浮抽白條,釣著釣著聚在水面上的白條就突然一鬨而散,或者是大魚直接衝出水面捕食餐條,水面炸開的一瞬間也能看到餐條逃竄的景象

    注:我說的這個水庫,此種情況特別多見,一天能碰上好幾回,當地釣友經常吐槽,釣個白條都不安寧,關鍵是衝出水面捕食的到底是什麼魚還不知道(猜測是翹嘴),用2.7的短杆也難以看清,也沒人用手杆釣起來過,自認為技術好的路亞愛好者可以來試試

    這類肉食性魚除了捕食小魚外,也會抓一些低飛的昆蟲,在黃昏天色漸暗的時候最為常見,有些只是“嘭”的一個炸水聲,有些則衝出水面來捕食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三繁殖期間“秀恩愛”

    人在岸邊坐,“糧”從水中來,本以為遠離城市的喧囂就不用再看見情侶之間卿卿我我、你儂我儂,可沒想到魚兒們也秀恩愛,讓單身的釣魚人們狠狠地吃了一波“狗糧”

    三四月份是某些魚類的繁殖高峰期,在一些淺水的草區經常能看到魚兒在嬉戲打鬧,有些則興奮地跳出水面或吸引異性注意或表達喜悅之情,尤其是鯉魚本來就喜歡跳躍,到了春季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再也無處安放,上躥下跳鬧個不停~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四密度過高,且集中在中上層或某個特殊的位置

    文章開頭提到即使水溫、水質正常,魚身體沒有毛病,也會有偶爾跳出水面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整體的密度越高,魚跳水的次數就越多,換言之如果水裡魚少,水面就相對安靜點

    以前在杭州的時候,每到週末就會和朋友一起去較遠一點的水庫、河道,就是那種收費垂釣但魚品質比較好的地方,如果是第一次去不知道釣場的具體魚情時,我們會多逛兩圈,要是發現水面異常平靜是不敢貿然下杆的

    另外一點就是底層魚也不是整天呆在水底。前段時間看《鉤尖江湖》的預告片,視訊結尾提到了一句話“通過我們的觀測,大魚始終在這個區域活動,並且不是在水底,而是在離水面兩米左右的位置”。

    其實此類觀測水中魚兒動向的視訊很早之前就已經看過了,有一種說法是大魚並不會去特別深的地方,而是徘徊在近岸較淺且有障礙物的地方,並且受光照、食物、溫度的影響,會處於水的中上層。這種視訊不能說百分百正確、也代表不了所有的水域,但至少此類現象是存在的,而當一定數量的魚活躍在中上層水域時,跳出水面的概率也會提高很多,畢竟它們要是能老實呆在水底,總不可能突然跑到水面跳一下吧

    在一些出水口經常匯聚大量的魚,此類地方食物豐富、氧氣充足,無論是雜食性還是掠食性的魚都愛去;同理當上遊一些水庫放水某其他原因導致水的流速變大時,魚兒就會活躍起來,很多魚本身就有逆流的習性,在逆流過程中也會跳出水面

    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缺氧會不會導致魚兒跳躍

    很多人覺得當氣壓較低、水中含氧量較低時,魚兒難受就會跳出水面,尤其是夏季降雨前雲層很厚,人都會感到異常悶熱,何況是魚?

    我覺得氣壓下降,讓魚兒身體出現不適時確實會有跳出水面的可能,但嚴重缺氧時它們反而會安靜下來,只是集體浮頭,因為嚴重缺氧或長時間缺氧的後果是死亡,在這個過程中魚的體力肯定是逐漸下降的,到後面想跳也跳不起來了。在黑坑垂釣的時候就經常遇到天氣不好集體空軍的情況,此時能夠看見魚兒扎堆並且上浮,但不會出現頻繁跳躍的現象。當然,這和黑坑魚密度大、水質差也有關係,一旦出現低氣壓,情況惡化比較嚴重

    最後總結

  • 23 # 牛牛的小飛俠

    魚躍水,很多釣友都知道是咋回事,那不就是缺氧了嗎?這話不假,不過很多魚躍水並不都是缺氧造成的。當某類魚吃飽後,也會跳躍,當魚遇到障礙物後,也會跳躍,當小魚遇到大魚時,也會逃竄跳躍。

    但是發現魚躍水時,哪些情況適宜繼續釣,哪些情況不能再釣魚呢?下面我們說說。當魚頻繁地跳躍時,有兩種情況,要麼是缺氧,要麼是魚較多,缺氧的表現是魚會嚼水,而魚多的表現是直接往上面跳。眼尖的釣友們一定要看準,如果是缺氧,這裡萬萬不能再釣了,如果是因魚多而跳,加大餌料繼續釣吧。

    其他的情況我們也說一下,當發現水面翻花,如果是在春季的水草裡面,有可能是魚在產卵,這樣的情況也能施釣。如果水面翻起來黑色的水紋和波浪,那是魚群在下面遊動,也可垂釣。如果發現水草突然晃動,然後有一些水花,很可能是小魚在逃跑,說明是大魚來了,我們就準備好釣大魚的餌料和釣具釣大魚吧。

  • 24 # 東方釣魚人

    為什麼魚跳出水面的時候魚口不好?

    首先要搞清楚魚為什麼跳出水面,因為魚跳出水面有幾個原因。

    第一條當然是水中缺氧,氣溫突然升高,水中壓強變低,水中融氧量降低,魚在水中會有缺氧的現象,這時魚就會跳出水面。當然,這種情況下魚肯定沒有食慾,自然不會咬鉤。

    第二條,魚受驚的時候也會跳出水面。當肉食性的魚類追食小魚時,小魚受驚會跳出水面。魚在逃命的時候自然不會吃食的。

    第三條,魚在甩籽的時候也會跳出水面。在清明前後,魚兒正是產籽季節,水草多的地方經常看到魚兒成雙成對的躍出水面。這時候的魚忙著生產,自然也不開口吃食。

    第四條,象白鰱之類的魚,在受到驚擾的時候也會跳出水面。我們在新聞報到上看到過美國亞洲鯉魚成災,船過的時候河裡面的魚成群跳出水面。這樣子其他的魚也受到驚擾,不可能開口吃食。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魚在跳出水面的時候,魚口不好!

  • 25 # 新屯小農

    魚跳出水面,是由於池塘中空氣不足的緣故,魚跳出水面來吸食空氣中的氧氣。這樣現象被稱為魚的"浮頭"。魚的浮頭現象,在冬季的夜晚和夏季雷電之後,最容易發生。綠色植物只有在Sunny下進行光合作用後才會放出氧氣,到了夜間也會吸收氧氣。水中的綠色植物也是這樣的,這會造成池塘缺氧。冬天到來的時候,由於水中的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也會分消耗大量的氧氣。夏季雷雨時,水面溫度低池底水溫高。高溫的水向上升時,池底的腐植質也跟著被翻起。這時候,腐植質要大量吸氧來加速分解,同時,又會放出大量的碳酸氣。魚在水裡缺氧,又要忍受碳酸氣,所以浮頭。浮頭現象嚴重時會引起魚類的死亡

  • 26 # 靖哥哥愛釣魚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時,說明要不是水底缺氧或水體汙染,魚狂躁蹦出水面吸氧,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與魚本省不健康有關係,還有一些水域的一些較活躍的魚種喜歡躍出水面捕捉小蟲子等食物。

  • 27 # 遊釣八方

    當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水裡邊的含氧量可能會出現不足現象。水面相對水底的含氧比較高。所以很多魚都會出現上浮的現象。所以這個時候魚的食慾是比較低的。而我們一般作釣的時候都是進行餌料釣底的操作。到這種魚口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一些策略進行調整。例如我們可以採用不釣底改用釣半水的方式進行作釣,因為魚都在水面上層。

  • 28 # 阿炳搞野

    一般情況魚跳水很正常,比如有肉食性魚在追小魚,一些魚受到驚嚇就跳水,又或者氧氣含量低,有時候魚興奮也跳水[大笑]

  • 29 # 清江1號o平民釣魚

    1.可能是為了躲避敵害 看你釣的什麼魚 下面可能

    有物件魚的天敵

    2.或者是為了呼吸到更多的空氣 風向與水域我覺

    得關係大

    3.還有就是在繁殖產仔 基本不怎麼開口

    不同的水域 天氣變化我認為影響較大

  • 30 # 耀哥戶外

    當我們看到魚跳出水面的時候,激動是肯定的,哪個釣魚人看到魚不高興?但還是要冷靜一點,通過具體的觀察水情和魚情,再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它們跳出水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如果小魚是因安全問題跳出水面,那就要有針對性的釣掠食性魚類;如果魚是因食物而跳出水面,就要在它們出沒的地方下杆;當因疾病跳出水面的話,就要等它們解決自身問題,或者等水情合適的時候作釣;而因產卵跳出水面的話,就得等到它們完成產卵之後,把握住時間點才能釣得更好。

  • 31 # 周果果小果

    我們經常釣魚的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過魚跳出水面的情形,以為這樣是魚兒非常興奮,而且有活力,心裡暗自欣喜 ,做著黃粱美夢,打著如意算盤,會認為今天魚口會很好,肯定會以為這是要爆護的節奏啊!便興致勃勃,堅守作釣 ,然而有時候事情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魚為什麼會魚躍出水面?我們一般都會認為,那不就是水裡缺氧了嗎?這話雖然不假,但是很多魚躍水並不都是因為水裡缺氧造成的。當某類魚吃飽後,也會跳躍,當魚遇到障礙物後,也會跳躍,當小魚遇到大魚時,也會在害怕時逃竄跳躍。

    這時候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哪些情況適宜繼續釣,哪些情況不能再釣魚呢?當魚頻繁地跳躍時,分為兩種情況,要麼是缺氧,要麼是魚成群結隊,浩浩蕩蕩,爭先恐後地出來遊玩覓食,缺氧的表現是魚會上浮,而魚多的表現則是直接往上面跳。

    這時候我們一定要看準摸清,如果是缺氧造成,這時候就不能再繼續作釣了,如果是因魚多而跳,那就恭喜你,今天會有爆護的可能了,你心裡的美夢就會成真啦!以上幾點是我在多年釣魚時留意觀察的幾點經驗,希望對大家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有所參考借鑑!謝謝支援!

  • 32 # 曉博觀察

    魚跳出水面的情況很是常見,有時的確會影響垂釣,不過大家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有些人認為魚跳水基本是白板的節奏,也有人說每次看見魚跳都會大豐收,那麼魚跳躍和垂釣之間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關係呢?釣魚人想釣好魚很有必要了解為什麼魚會跳出水面

    偶爾有魚跳水屬於正常現象,無需多慮,不會太影響漁獲的

    無論是黑坑還是自然水域,都會有魚跳出水面,有時候在河中間有時候在邊上,只要是隨機出現跳躍或者跳躍並不頻繁的情況,大家無需多慮,正常垂釣即可。近一個月我都在江裡垂釣,白天、晚上都釣(前半夜後半夜都會去),每次都能看見或聽見魚跳出水面,有時候在晚上七八點、有時候在清晨,時間不固定,魚種也不同,然而漁獲並不會因為旁邊有魚跳而出現明顯的增加或減少!

    有人覺得自己的漁獲深受魚跳水的影響,很有可能源於一種“自我暗示”!比如說,相信魚跳躍會帶來爆護的人,每次看到魚跳躍就會信心大增,感覺是機會來了,抽杆換餌變得積極,暫時沒口也不放棄會快速調整、改變,最後釣到魚了你更加堅信“魚跳躍會爆護”的說法,殊不知這漁獲是勤奮、堅持換來的;認為魚跳躍會白板的人,看到魚跳出水面會很敏感,多跳兩次心裡就打起退堂鼓,主觀認為今天的魚情很差,於是就“懶得動”瞬間開啟隨緣模式,最後空軍了更加深了“魚跳躍會白板”的印象,殊不知釣不到魚只是因為你懶、太早放棄

    以上僅僅是對偶爾有魚跳這一情況的說明,如果頻繁有魚跳,大量的魚一起跳或者老在一個地方跳,請繼續往下看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一水溫水質發生變化

    這種情況多見於下大雨、或者大雨過後天氣放晴的時候,此時水錶溫度和中下層溫度差距太大,魚兒一時間無法適應,便會出現躁動不安的情況,跳出水面也十分正常。所以不要太相信“雨過天晴好釣魚”的說法,得分情況的

    另外有些水質差、淤泥厚的魚塘,大雨會攪渾水質、泛起水底的腐爛物、有害物質,無論是連續高溫後的大雨,還是連續大雨後突然放晴,都會造成魚體不適,剛開始會出現上浮、跳躍的狀況,如果不採取措施讓情況進一步惡化會導致大批魚群死亡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二捕食或被捕食

    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在野釣中忽然看見大量小餐條躍出水面、驚慌逃竄,很有可能底部有凶猛型魚類正在捕食。我之前釣的某個水庫就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用3.6或2.7釣浮抽白條,釣著釣著聚在水面上的白條就突然一鬨而散,或者是大魚直接衝出水面捕食餐條,水面炸開的一瞬間也能看到餐條逃竄的景象

    注:我說的這個水庫,此種情況特別多見,一天能碰上好幾回,當地釣友經常吐槽,釣個白條都不安寧,關鍵是衝出水面捕食的到底是什麼魚還不知道(猜測是翹嘴),用2.7的短杆也難以看清,也沒人用手杆釣起來過,自認為技術好的路亞愛好者可以來試試

    這類肉食性魚除了捕食小魚外,也會抓一些低飛的昆蟲,在黃昏天色漸暗的時候最為常見,有些只是“嘭”的一個炸水聲,有些則衝出水面來捕食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三繁殖期間“秀恩愛”

    人在岸邊坐,“糧”從水中來,本以為遠離城市的喧囂就不用再看見情侶之間卿卿我我、你儂我儂,可沒想到魚兒們也秀恩愛,讓單身的釣魚人們狠狠地吃了一波“狗糧”

    三四月份是某些魚類的繁殖高峰期,在一些淺水的草區經常能看到魚兒在嬉戲打鬧,有些則興奮地跳出水面或吸引異性注意或表達喜悅之情,尤其是鯉魚本來就喜歡跳躍,到了春季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再也無處安放,上躥下跳鬧個不停~

    魚頻繁跳躍原因之四密度過高,且集中在中上層或某個特殊的位置

    文章開頭提到即使水溫、水質正常,魚身體沒有毛病,也會有偶爾跳出水面的情況,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整體的密度越高,魚跳水的次數就越多,換言之如果水裡魚少,水面就相對安靜點

    以前在杭州的時候,每到週末就會和朋友一起去較遠一點的水庫、河道,就是那種收費垂釣但魚品質比較好的地方,如果是第一次去不知道釣場的具體魚情時,我們會多逛兩圈,要是發現水面異常平靜是不敢貿然下杆的

    另外一點就是底層魚也不是整天呆在水底。前段時間看《鉤尖江湖》的預告片,視訊結尾提到了一句話“通過我們的觀測,大魚始終在這個區域活動,並且不是在水底,而是在離水面兩米左右的位置”。

    其實此類觀測水中魚兒動向的視訊很早之前就已經看過了,有一種說法是大魚並不會去特別深的地方,而是徘徊在近岸較淺且有障礙物的地方,並且受光照、食物、溫度的影響,會處於水的中上層。這種視訊不能說百分百正確、也代表不了所有的水域,但至少此類現象是存在的,而當一定數量的魚活躍在中上層水域時,跳出水面的概率也會提高很多,畢竟它們要是能老實呆在水底,總不可能突然跑到水面跳一下吧

    在一些出水口經常匯聚大量的魚,此類地方食物豐富、氧氣充足,無論是雜食性還是掠食性的魚都愛去;同理當上遊一些水庫放水某其他原因導致水的流速變大時,魚兒就會活躍起來,很多魚本身就有逆流的習性,在逆流過程中也會跳出水面

    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缺氧會不會導致魚兒跳躍

    很多人覺得當氣壓較低、水中含氧量較低時,魚兒難受就會跳出水面,尤其是夏季降雨前雲層很厚,人都會感到異常悶熱,何況是魚?

    我覺得氣壓下降,讓魚兒身體出現不適時確實會有跳出水面的可能,但嚴重缺氧時它們反而會安靜下來,只是集體浮頭,因為嚴重缺氧或長時間缺氧的後果是死亡,在這個過程中魚的體力肯定是逐漸下降的,到後面想跳也跳不起來了。在黑坑垂釣的時候就經常遇到天氣不好集體空軍的情況,此時能夠看見魚兒扎堆並且上浮,但不會出現頻繁跳躍的現象。當然,這和黑坑魚密度大、水質差也有關係,一旦出現低氣壓,情況惡化比較嚴重

    最後總結

    黑坑也好、野河也罷,都會出現魚跳出水面的情況,原因是多樣的,並不能盲目下結論說有魚跳水一定是好或不好。在沒有弄清情況下,不要著急收杆、下杆,即使天氣不行魚有點起浮的跡象,選對了釣位、調好了餌料也可以上魚

  • 33 # 姚老道

    我曾專門寫過幾篇講這方面內容的文章,還是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的,自認內容還算全面、客觀!

    劃重點:釣魚人所能經常看到的魚兒跳出水面的現象,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水底缺氧了,只是缺氧的程度沒那麼大而已!

    至於很多人說的什麼受到驚嚇、產卵、應激反應等情況使魚兒跳出水面,這並不常見,即使見到了,也很容易分辨!

    分辨

    ①受到驚嚇或者被追殺時

    受到驚嚇或者被追殺時魚兒跳出水面往往都是斜刺裡跳出,從另一個相對較遠的落點落下,因為是在逃竄,肯定不可能直上直下的跳!而且跳出水面的位置也多是在岸邊或者某個死角處,無處可逃才會奮身一躍!

    ②產卵時

    產卵時魚兒的跳躍就更明顯了,嚴格意義上來說那都不叫跳躍,只是翻水而已!

    且產卵時都是在水草區或者有障礙物的地方,極少可能在明水區跳躍,提問者明顯說的是明水區跳躍,這種情況排除!

    應激跳躍在養殖塘裡常見,在野河裡不常見,尤其水質好,流水的水域,幾乎不可能看得到應激跳躍!

    ④水中輕度缺氧

    跳躍位置大都在河中央或者深水區,往往都是直上直下跳躍,這才是釣魚人最常見的魚兒跳躍!才是最值得研究的物件!

    所以,釣魚人所能看到的魚兒躍出水面的狀況,大部分時候都說明水底缺氧了,這是最常見的狀況!

    此時缺氧的原因

    但是,這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水體缺氧!

    這時,往往空氣中的溶氧量是很好的,也就是人類生存的空間體感是非常舒適的,

    如,夏季的清晨和傍晚,剛下雨的時候,這些時候水底由於受到水體對流和腐質上升的影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況產生,只是不嚴重,魚兒會浮到水面活動,或者跳出水面,感受一下人間的舒適!

    跳出水面,也可以通過身體和濺起的水花增加水溶氧,所以,魚兒跳出水面後還會待在原地繼續呼吸一下新鮮水溶氧。

    這種魚兒跳躍的狀況和風向關係不是很大,上文中也說了,此時大都是空氣比較舒適的時候,如果刮西南風,反倒魚兒很少跳出水面,因為西南風可能讓水中溶氧更低,魚兒活性下降嚴重,只會上浮,是沒有力氣跳躍的!

    反倒是東南風,空氣舒適度很好,但是水體在風向的轉變過程中會發生一些變化,也就是水體舒適度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了,魚兒在這種天氣轉變過程中的前期是不舒服的,儘管是由壞向好的方向轉變,只有待這種轉變的過程完全完成以後,水裡的魚兒才會非常舒服,才會有好的作釣效果!

    一些頭天是西南風,第二天東南風甚至是北風的情況,上午仍然有可能魚獲不好,就是這個道理。這應該可以解釋題主的問題了!

    總結補充一下,適釣方法

    魚兒跳出水面時的作釣策略其實很簡單,也是老生常談的內容!

    上文也說了,此時水底是有輕度缺氧狀況的,如果能起風,這種情況會在兩個小時以後大大改觀,作釣效果也會明顯變好!

    正當時的垂釣方法還是以釣近岸釣水草釣流水為主,一個原則就是要選溶氧相對充足的地方施釣!

  • 34 # jeeper輝

    為什麼魚跳出水面,就是不吃鉤。

    相信大家在做釣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魚好像很活躍啊,誰知下杆後魚總在你面前蹦噠,浮漂就是沒動作,半天還是定海神針。

    我認為出現以下情況時,魚不開口或者魚口不理想。

    1.水中氧氣不足

    水中溶氧量不高的情況下,魚就開始浮頭了,這種情況魚是不開口的。出現這種情況,不建議開杆,基本上魚貨不會很理想。應該等魚下底後再做釣。

    2.魚身上長蟲

    這是化老的觀點,魚身上長蟲了,那就會跳出水面,通過水花來抓癢,畢竟它沒有手。個人也認為魚生蟲後確實開口慾望不強,吃餌慢。

    3.十萬個為什麼裡面的答案

    魚為什麼會跳出水面,一是魚喜歡戲水,二是為了躲避敵害,三是為了跳出水面吸氧。

  • 35 # 四眼哥哥寶爸

    魚跳出水面,是由於池塘中空氣不足的緣故,魚跳出水面來吸食空氣中的氧氣。這樣現象被稱為魚的"浮頭"。魚的浮頭現象,在冬季的夜晚和夏季雷電之後,最容易發生。綠色植物只有在Sunny下進行光合作用後才會放出氧氣,到了夜間也會吸收氧氣。水中的綠色植物也是這樣的,這會造成池塘缺氧。冬天到來的時候,由於水中的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也會分消耗大量的氧氣。夏季雷雨時,水面溫度低池底水溫高。高溫的水向上升時,池底的腐植質也跟著被翻起。這時候,腐植質要大量吸氧來加速分解,同時,又會放出大量的碳酸氣。魚在水裡缺氧,又要忍受碳酸氣,所以浮頭。浮頭現象嚴重時會引起魚類的死亡。

  • 36 # 戶外小甘哥

    魚跳出水面魚口不好不是絕對的,只要不是缺氧跳出來的都沒影響。比如魚在甩籽、掠食性魚類捕食的時候都會跳出水面並不會影響魚口的!

  • 37 # 河南一釣痴

    一般中午和傍晚魚跳出水面的現象很顯見,中午因為早中溫差發生變化,因為溫度上升,水中氧氣不足造成魚“浮頭”現象,魚口不會太好,俗話:神仙難釣午時魚。傍晚由於太陽落山,溫度逐漸下降,達到一定溫度,是魚活躍現象,魚也容易靠邊,一般傍晚容易出大魚。

  • 38 # 愛抽黃鶴樓

    魚兒躍出水面的時候,說明都上浮了,可能是缺氧也可能是冬天的時候氣溫突然升高導致的,此時魚兒的開口性都不好,無心覓食,一味的釣底就很難有好的收穫了

  • 39 # 朱會游泳

    魚跳水面看情況,如果天氣炎熱,氣壓低說明魚缺氧,根據情況調整釣深,不能一味釣底,可以嘗試釣不同水層。另一種情況,可能跳出水面的是上層魚因捕食而炸水。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 40 # 北美浩哥

    魚跳出水面不影響垂釣,無論是黑坑還是自然水域,都會有魚跳出水面,有時候在河中間有時候在邊上,只要是隨機出現跳躍或者跳躍並不頻繁的情況,無需多慮,正常垂釣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近視了,今後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求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