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對影c三人
-
2 # 鴻鵠錦繡
如何斷定在繪畫上有天分?在繪畫上有天分嗎?繪畫的天分是什麼?那就是在繪畫方面的天資與天賦是也!真有這種說法嗎?似乎學繪畫等藝術方面的人確實需要一點點天分,才會有更多的靈性,更多的悟性,這樣學起來才會上手快,容易出成就。
說到繪畫天分,有時候這個天分還真由不得自己,自己想有天分就有天分,有些不太可能。我無天分,勤能補拙,也許能彌補一些天分不足,但總沒有天生就有天分來的快,有時候很可能出現付出太多而回報過少的結果。所以,在繪畫方面還是先天有一些天分的好。我的大學同學,他的父親是我省有名的畫家。記得大學時,他父親舉辦畫展,我們都去幫忙。當時,我最羨慕的就是他有這樣一個畫家爸爸,從小就能有繪畫的薰陶。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小老爺子就耐心地指導,手把手地教,也想將自己的兒子樹成大畫家,他在繪畫上也是很努力地學習。但我這位親愛的同學,別說在繪畫上沒有建樹了,就連寫字也是寫得象毛毛蟲爬似的,很是難看,氣得老爺子直跺腳,“怎麼就生下你這麼個種?笨死了!”。但越是急,越是學不會,老爺子的繪畫基因一點也沒傳到這位可愛的同學身上。這就是天分,天生沒有的繪畫天分,即使有專家老爺子的多年指導,但終不能成。
說來也巧,認識了一位老中醫,他不僅是中醫,從他爺爺開始到他兒子這輩兒,都是中醫,一個純純的中醫世家。到了孫子這輩兒,做爺爺的也想讓孫子成為中醫名家。但這小夥子從小就迷上了繪畫,從小學的塗鴉,到中學的青少年大賽獲全國金獎,步步為營,步步提升,獨立自主,沒人專門關心他的繪畫的學習。“也不知道祖上哪柱高香燒錯了,他怎麼就迷上國畫了呢?”這是他父親說的。沒有人指點,從小就是一個愛好,順其自然的這位小夥子就年年獲獎,後來美院畢業,走上了國畫創作的人生旅途。這就是天分,與生俱來的天分,不需要太多的指導,自己就走上了繪畫的道路,併成就了自己。
所以,繪畫的天分是什麼,如果只說 “天分”而不談“勤奮”的話,那就是天生就有的一種天賦。當然,有此天分而不去勤奮努力,再多的天分也會化為烏有。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所以,再有天分也需後期的勤奮努力才能獲得成功。愛迪生這百分之一的靈感,也可能就是天分吧! -
3 # 段華為
我們一般認為的天分就是那些能更快地獲得更高技能的人。對於繪畫來說,除了興趣和理解之外,總有一些人因為某種技能而獲得很高的榮譽。繪畫的天分是一種敏感。對於畫面、環境、光線的一種敏銳的感知,然後把這種感知通過畫筆表達出來,這就是有天分的人進行的一場繪畫。
其實多年美術訓練其實也主要是為了提高觀察力。有些人很有繪畫天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能關注到普通人忽視到的部分。有的人色感好,有的人造型紮實,有的人線條風騷… 有的人卻擁有獨特的審美,等等。每個人的天賦點都加在不同的地方。關鍵還在於是否真心喜歡加上刻苦努力,這樣總能找到自己的天賦點,這是一個大前提。不過我學畫那時,的確有一部分人天賦異稟的可怕。很快就能抓住學畫的一些要義(某些可能我要通過努力練習才能領悟的地方)不過畫畫其實和很多事情一樣,是個馬拉松,一開始跑得快不代表最後能贏不是?當然真正的藝術家在乎的也根本不是什麼輸贏,這才是藝術家和畫匠的區別。
對影象的敏感和對細節的把握。首先天生在腦海中就有這個圖形畫出來應該是怎樣的、應該在哪處落筆、線條如何這種概念。比方說徒手畫一個圓,同樣沒有學過繪畫,有天分的人能畫得讓你以為是用圓規畫出來的(親身經歷),沒有天分的就不行,甚至沒有天分的人學了繪畫也畫不了那麼圓,因為他掌握不了,他的腦海中沒有一個空間的概念。其次,繪畫最初都是從臨摹學起,一開始就可以完全分辨出有與沒有天分的人。天分高的人,臨摹相似度95%以上,沒有天分的,一對比就看出來了,這裡細節把握不到位,那裡細節把握不到位,整體由細節組成,細節都把握不好,整體我也只能用“什麼鬼”來形容了。不要說臨摹人像,連簡單的幾何體都臨摹不好。
我覺得繪畫的天分是你看到任何事物,你的腦子裡就已經形成了一副畫面,而且你還能把它在紙上表現出來。腦子裡面天馬行空,對色彩天生敏感等。
-
4 # 弋夕2
繪畫的天分,我有些體驗。當年大學學的建築裝飾,是要有美術教學。學的是素描,水粉,水彩,我們因為基本功基本沒有,素描練習了很多,進步很小。但到了水彩,雖說構圖什麼的不是很好,但對色彩有這一種自己的感受,能很好的調色,就說對看到的物件的顏色不同與其他人。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我覺得這就是說的一點天分吧。
天分是與生俱來的,相對一般來講,對繪畫的某一方面,有自己的感覺。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
-
5 # 麋鹿何為ART
繪畫的天分我認為主要由以下3點來體現:
1.感受力 2.領悟力 3.表現(表達)力
感受力我認為是個體的感官和意識接受外界資訊的能力。
例如有些人耳朵很靈敏,能聽到細微的聲音,那麼這個人的聽覺感受力就會很強。有些人嗅覺很靈敏,能聞到別人聞不到的氣味。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觸到的例子。
藝術領域都會需要人的感受力。繪畫也同樣,只有當感受到了才會能表達。有些人的感受力很強,能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色彩,感受到別人難以體會的形式。那麼就可能會創作出更有魅力的作品。
有這樣的一張圖是說在同樣的色彩環境下,女效能看到29種顏色,而男性只能看到7種顏色,以說明女性的色彩感覺從生下來就優於男性。這些都是不同的人感受力上的天分。
2.其次談談-領悟力領悟力我認為是一種理解、領會、洞察事物的一種能力。
我們常常會說有些人天資聰慧、心靈手巧就是指的這個領悟力,也是我們常說的悟性。
一個繪畫者的領悟力強,那麼他能更好的學習體會到前輩或同行優秀作品的優點,並且能吸收消化,轉換為自己的能力。
3.最後談一談-表現(表達)力這裡的表現(表達)力,是指繪畫者把上述兩者-感受力、領悟力能通過畫筆來轉換成畫作的能力。
好的表現(表達)力就好像是繪畫的一個作家或詩人,能把作者的感受、感悟書寫出千古流芳的鉅著。
繪畫中的色彩、造型細至一條線都會能傳達繪畫者的情緒和感情,優秀的表現力會讓畫作富有感染力,能吸引觀眾,並能讓觀眾在情感上得到某種共鳴。
以上三點感受力、領悟力、表現(表達)力都是屬於人的靈性,繪畫者也每個人都有,只是或靈敏或遲鈍,與生俱來,是老天爺賞賜的,所以我們管這些叫“繪畫天分”。
-
6 # 麥sir小螺號
繪畫的天分說實了就是要具備一種精神,什麼精神?我們就從唐吉訶德到杜米埃來具體說說吧。
叔本華說:“一個人的本質,要在他孤獨時才看得出來。”
十七世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寫了一位窮鄉紳“唐吉訶德”的故事。書中的唐吉訶德仿效中世紀騎士,穿上盔甲,騎一匹瘦馬,帶著一名忠實的“粉絲”遠征。
唐吉訶德是認真的、嚴肅的帶著一種虔誠的態度,他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一心想著弘揚傳統騎士的正能量,他甘願遠走他鄉,喜歡抱打不平、鋤強扶弱,他奮力發揚心目中的“騎士精神”,準備幹一番轟轟烈烈的英雄大事垂名史冊。只可惜,他辛苦奔波半輩子卻成了天大的笑話,最終在寂寞中死去。
唐吉訶德表現的大無畏和所謂英雄行為雖然可笑,但他對正義的信念以及對愛情的忠貞態度卻又讓人深思:當一個人面對理想和現實有衝突時,是懦弱退縮還是勇往直前?
切不可懷疑唐吉訶德過份執著的精神是在裝瘋賣傻,光憑他對認準的目標鍥而不捨地去追求就值得我們學習!
“我知道魯莽和怯懦都是過失;勇敢的美德是這兩個極端的折中。寧可勇敢過頭而魯莽,也不要勇敢不足而怯懦。”——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十九世紀的法國有一位畫家奧諾雷·杜米埃(1808-1879年),他40歲開始畫畫,他的畫如同諷刺畫,造型不求形似,只重視色塊與形體的“神肖”。他習慣從文學名著中選擇題材,從1850年到1870年間,他以唐吉訶德為形象,畫了29幅油畫、49幅素描。
其中的一幅《堂吉訶德像》,荒涼的大地劃過一抹Phantom,在日暮西山的時候,英勇的唐吉訶德騎著一匹馬走來,面目只剩一塊顏色,與夕陽中的山坡映照得像燒紅的鐵塊;天空的藍色襯托出世界寂寞和荒涼,黑色的騎士盔甲異常突出地象徵著一種勇毅;畫面中瘦骨嶙峋的白馬,白堊般幻變成《啟示錄》裡的坐騎;手執一杆指向天空的長矛就好像一枚英雄主義徽章,顯出紀念碑的氣勢。唐吉訶德在這畫中是一個孤獨的靈魂,在四周冷漠的氛圍中,只有與生俱來的英雄主義是唯一的力量。
杜米埃並非只是在畫插圖。他曾說過:“做一個自己時代的人”。
杜米埃的生涯為了真理和正義而一生坎坷。他經歷過監禁、罰款,作品被銷燬,貧困厄難等等。雖然後來的拿破崙三世曾要授“榮譽勳章”給他,但卻被他拒絕。杜米埃是不屈不撓的畫家。畫中的唐吉訶德不正是杜米埃自己的寫照嗎?可以說,杜米埃終其一生都在做堂吉訶德式的英雄,他與堂吉訶德融為一體。
天才是孤獨的。1879年,生活窮困、幾近失明的杜米埃去世,著名風景畫家柯羅照顧他到最後。
杜米埃生前很少作品出售,但他的畫最能體現他的品格。德拉克羅瓦曾經臨摹過他的素描,庫爾貝對他表示過敬服,波德萊爾讚美過他畫作的力量。
凡·高在1882年寫給弟弟的信中說過,“杜米埃可能在一切方面都是我們的老師”。
杜米埃被公認為是19世紀中葉法國生活的另類百科全書,影響了印象派畫家馬奈和莫奈,作家巴爾扎克甚至稱讚他“有米開朗基羅的神髓”。
唐吉訶德和杜米埃那種永不放棄,善良和正直,質樸和執著的精神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時候覺得,這不也是一種“笨拙”的精神嗎? 是出於自然和本能的笨拙,不要無病呻吟裝出來。
林肯說過,“我走得很慢,但是我從不後退。”
人人都渴望理想,然而,這種嚮往純粹理想的笨拙在歷代都被世俗認為是笑話,而實際上不重要的東西又反而變成了每個時代的主流,世人更多願意看見聰明人、聰明事。有些聰明不妨拋卻,只有拋卻一些“聰明”帶來的包袱,才能尋找到真正能讓感動的事物,獲取到支援自己追求理想的長久力量。
如果某件事使你感到快樂,那麼,累積這些點滴的快樂最終會引導你找到光明的大路。一份真誠的愛好,足以讓你心甘情願燃燒才華和光陰。
人性的弱點,有時候需要用一種虔誠的、乾淨的“理想主義”啟用,不要相信救世主,只有精神強大才是不二的選擇。
畫家清楚自己嗎?如果答案明確,是否有勇氣去追求?誠實勇敢的杜米埃,選擇自己的表現形式。
也願你一生勇毅,不負韶華!
“要是有人問:歸根結底,理想主義到底有什麼用處?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可以避免像蛆蟲那樣在地上爬來爬去。”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
7 # 核心論文
繪畫天分的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表象的,有的是隱性的,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具體的標準。這也跟先天生理條件和成長環境對心裡造成的影響等因素密不可分。打比方有人因為眼球的結構瞳孔的大小進光量的不同對光線的強弱、顏色的飽和度變化有著敏銳的異於常人的感知能力,這種人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可能就體現在空間塑造與色彩表現上。有人則因為成長環境導致心理活動異於常人,繪畫作品表現出既能引起某些方面的共鳴,又因視角不同對觀者造成情感衝擊。有的人自信、手穩,畫出的線條就是連貫有張力。有的人則複製能力特別強,能把看過的好作品集大成,堪稱繪畫界的“卡卡西”,這也是一種天分(博古通今,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大多也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站在巨人的肩頭髮展)。甚至像大家說的努力也是一種天分,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總之每個人在繪畫上都有著某項異於大多數人的“天分”,沒有人是“全能冠軍”,也正因為這樣藝術作品才能“千人千面”。天分這種東西非常的“哲學”,但並非抽象到觸不可及,而真正困難的是在某個階段發現並激活“它”,讓“它”為你所用。
-
8 # 火炎焱好者
繪畫的天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色感形感很好,或者創意非凡等等。但是光有天分是不夠的,雖然天分很高但還是不能決定你的成就高低,所有的進步是建立在以豐富的閱歷及高質素養做基礎的,否則最後都只會使人更加迷茫,只有通過繼而不斷的鑽研思考追求是達到成功的關鍵因素。
-
9 # 燚森往來
天分,是有的,繪畫也分很多材料類別,綜合性的,油性的,水性的等等,繪畫還要分顏色類和單色類的,細分好多領域。
例如繪畫中的水彩,需要思維擴充套件性強,色彩分辨能力好,手腦搭配協調,也就是你的肢體感知能力要好的,這是基礎天分,有的人色弱天分就要差些,有的人手腦結合差造型問題解決不了也是問題,所以天分也要有些基礎條件的。
有了這基礎天分還要看你能為此花費多少時間來專研,也就是說興趣和愛好的時間長短。對一件事物喜好長短也是一種天分,如有很多人基礎天分很高但不喜歡繪畫,所以這也不叫天分。
基礎天分,時間都符合,還要看思維擴充套件程度,思維邏輯性要好要不還會把自己逼到角落出不來,這也很麻煩,這也是所謂的極端天分。
所以說大部分人都有基礎天分,但時間積累是不夠的,思維擴充套件就更談不上了。
-
10 # 半瓶畫者
天分,或許有,很少很少,真正的成功者有幾個靠的是“天分”。
有句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也有幾分道理。但是我覺得“三分靠興趣,七分靠打拼”,朗朗小時候練琴沒日沒夜,他的成就裡有幾分天分,靠的是他日復一日的學習練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有了,剩下的就是不斷的努力。
我沒有上過一天的美術班,沒學過素描。可以說沒有任何美術基礎,但是興趣跟隨我從小到大,20多歲才接觸繪畫行業,這幾年一直學習,努力,才有了現在,自己在創業。
“天分”只是一些不努力的人的藉口。
-
11 # 一個身懷絕技的大叔
我經常給徒弟們講:不懂得欣賞美,如何創造美!
所以說,獨特的藝術眼光,是未來藝術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基本技能!
我給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的兩個徒弟,一個是專業美術系畢業生
(美術專業大專生)
一個是提前畢業的中專生
(美術完全零基礎)
大學生繪畫能力超級強,同樣一幅圖,畫的比我都精準,功底絕非一般,但是在紋身路上,舉步維艱,因為畫的再精準,有印表機精準麼?對吧!反而拿起紋身機,美術功底就莫名其妙的失靈了,或許是手感問題,或許是心理壓力,又或許,,,,,,
但是對美術零基礎,卻對美有著獨特眼光的另一個徒弟,卻表現出了驚人的進步速度,雖然一幅圖他無法精準的畫出來,但他能用自己的方式揚長避短,反而能把圖案做的更加有個性,而且越做越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我不能一語斷定他們日後的發展趨勢,但是在我能看到的幾年內,眼光獨到的學生,確實是進展速度超快!
-
12 # 繪畫與攝影
繪畫的天分是什麼?我個人理解不一定全對,但我要表達一下我個人的見解。
一、真正天生就喜歡繪畫,從小對繪畫有極大的興趣,以塗鴉開始就想把心中的夢想表達出來,不畫就會感覺缺少一部份,繪畫已成為了人生不可缺的一部分追求。
二、天生就具有較強的想象能力,能直激創作的源泉,創作需要一種敏銳感,感知、觀察以及內在的能力。對於畫面、環境、光線的一種敏銳的感知,然後把這種感知通過畫筆表達出來,這就是有天分的人進行的一場繪畫。
藝術是要講點天分的,至於天分有大少之分,繪畫創作也是一樣也要有天分,如果作為一個工匠就不需要去創造,只要不斷重複工作。
雖然勤能補拙,但在繪畫藝術上要有所成就,確實是離不開天分的。無邊的想象力,與超天才對繪畫藝術洞察力及超常人對藝術的感覺是不一樣。
開始學基礎,對天份並不是很重要,技法的知識只要你有恆心勤奮都可以以勤去補拙。
但當進入搞創作階段,繪畫作品的藝術水平的高低有天分和無天分就比較顯著,真正的繪畫藝術大師的人數並不多,有些並沒有進入過美術學院學習過。如,梵文森特.梵高,是一位天才藝術家,經歷了很多種磨難,或許就是這些磨難激發了他藝術的火苗,一生悲慘,在窮困交加的生活中度過了一輩子。梵高不怕這種清貧的生活,能忍受孤獨,唯一讓他感到遺憾的是他的畫不被世人所接受。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7年,但是他的藝術足足輝煌了幾個世紀。他極具較高的繪畫天分,堅持對繪畫藝術的執著,雖然並不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但從不放棄,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去真心去表現所理解繪畫藝術真蒂,他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梵高的作品如《星月夜》、《向日葵》系列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每位藝術家創作出很多的作品,而能稱為代表作的寥寥無幾。而梵高的一生創作出1900餘幅作品,每一幅都可以成為他的代表作,包括他失敗的作品。
所謂天分也是多種的,有些不需要很刻苦就能理解好藝術的內涵,是天生的,如有些人從小沒學過美術,就能把看到的畫面就能像相機一樣,通過超強的記憶能力把所看到的畫面一點不陋的畫下來。有些人一目十行,天賦凜然也只天生的,所以稱為神童。
人的天分有大少,當一個人有了一些天分如果不去勤奮去學就浪費了這個天分,不足之處就要後天來補救。其實藝術家更需要兩個翅膀,一個靠天分另一個靠後天去勤奮補拙,如果有天分的人也這麼努力誰能追趕的上?
-
13 # 會畫畫的小葵爸
首先先自我介紹下,我九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以全國第三的成績考入美術學院附中學習繪畫,18歲的時候以全國第一的成績同時取得四川美術學院及清華美術學院雙學院的保送資格,後留在大學進入基礎教研部教授繪畫等學科十年時間。算是一個學畫時有一定天分(天賦),工作時看過太多學習繪畫的學子們的專業人士。
再說繪畫天賦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先想一下什麼是天分(天賦)?其實答案很簡單,一個是天生具有,一個是後天培養!有一句老話說得好,99%的努力+1%的天賦是成功的必要法則,而無論在努力如果沒有那看似少的可憐的1%,想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所建樹也確實並非易事。
尤其是在藝術領域的學習中,天分(天賦)顯得更加重要。可以說沒有天賦的學習像繪畫、音樂等藝術門類的學科,通過長時間的訓練或許可以達到一個“工匠”級別的能力,但永遠也成不了這個領域的佼佼者,也就是所謂的藝術家或者大師,試想一下歷史中又有多少個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塞尚、梵高呢?有天賦的人敢於把一個小便池放在藝術館中稱之為“泉”不但不被人嘲笑為瘋子,還成為了當代藝術開山立派的大家,我看過太多太多有用很好繪畫能力的人,但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只是掌握了那99%中的一點點技法,而並沒有那1%的靈感和獨到見解。
具體說天分(天賦)是什麼?其實她就是一億人中只有那一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當我們看到的事靜物、是石膏、是鉛筆橡皮的時候,而她所看到的確實另一番景象,這就是為什麼梵高看到的星空是二維且平面的,為什麼但丁可以用簡單的詩句描繪出地獄的恐怖!你說他們看到了嗎?其實並沒有,只是他們的內心和我們常人不同,他們不需要一萬小時定理,他們天生就具有這樣的能力。所以天賦是什麼?她是上帝的靈丹妙藥,是太上老君的仙丹。
給你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曾經我教過一個學生,如果說我教她我真心記得慚愧,一個高二,十六歲的小女孩,文化課可以輕鬆考到六百多分,鋼琴彈的特別好,從來沒有做過考級那些無聊的事情,問她才知道學琴也不過一年時間,還是自學,因為覺得喜歡。畫畫天賦極高,學畫不過幾個月卻考了很高的分數,畫畫也絕不是那種在藝考班短期訓練出的效果,這就是天生自帶的天分(天賦),呵呵!只能苦笑,為什麼她有?這是個問題。
不過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依舊是平常人,也不是說我們就沒有天賦,只是每個人的閃光點是不同的,如果說學習藝術的人需不需要天賦,那一定是需要,但並不代表沒有天賦就沒有辦法學習,因為,大師永遠是少數的,天賦極高的人也是少數,我們要做到的是先努力,在努力中找尋天賦。
-
14 # 星星在生活
繪畫的天分,我覺得應為先天+後天吧!
一,先天。並不是說嬰兒天生就會繪畫。而是有部分人,在同等年齡的人群中,對繪畫事物的形態,運用的線條,色彩......等,都較為敏感,易於常人掌握,並有很強的自我主觀表現能力。可以輕易地舉一反三。比如:色彩的運用,一般人都會循步漸進地按授課老師指引去學習,但有小部分人,對課程的掌握是非常快的,他們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學習三年的課程,而且能自我地去創作自己更具特色的作品。不能說這只是後天的因素,原本超越常人的敏感能力,也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二,後天努力。大部分人都屬於後天努力獲取成就的。知道自己不如別人聰明,靈活,通過比別人多花幾倍的時間去練習,總結,多次反覆地訓練,將勤補拙,來取得相應的成就。有很多人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後,可以熟練地掌握繪畫的方法,甚至不比先天的學得快的人差,這種融匯貫通的方法,甚至可以幫他們超越之前比他們優秀的人。畢竟,活到老,學到老,這是一個不老的法則。
三,先天+後天。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天分。有著比常人更具潛力的敏感意識,加上成長中不斷的刻苦努力,不驕不燥,不因年齡而減少對繪畫的操練,且儲存實力。為什麼有部分人,前期的繪畫能力很強,後來卻江郞才盡呢?!很多都是因為成名後,沾沾自喜,認為實力已全方位具備,不需要再提升;而有的甚至是已改變了原來繪畫的初衷,以營利銷量為目的,不再考慮畫的真實意義。
真正要繪畫的人,是不會喪失天分。就如我的朋友跟我說:決定學繪畫,就得一輩子。因為繪畫從生活中來,要將繪畫進行到底,就請把繪畫融入你的生活,讓生活有色彩,讓繪畫有動力吧!
-
15 # 蜜蜂手繪也簽名
多多觀察周圍的事物景物,要有很好的觀察力,練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我曾經痴迷於繪畫,但是被家人,被親戚阻撓了,我賭氣再也不畫了,可是在我最鬱悶的時候發現還是繪畫能夠解決我的煩惱,有繪畫才能也是一種天賦,你要珍惜啊!一定要學會觀察!學會借鑑!動畫片裡的每個神情是如何表達出來的。加油吧
-
16 # 居居說教育
我認為繪畫的天分就是對繪畫的感覺很敏感,比如說你對繪畫的色彩很敏感,色彩或明快,或者和諧,或者有一種反差的衝擊力,或者柔美,總之,你畫出來的畫有一種靈性,很輕易的就比別人畫出來的有特點,有味道。別人努力了很多,可是總是達不到你的意境。
-
17 # 水墨寫意國畫
繪畫的天分 一定不是一上手就比別人畫得好,不是老師常言的感覺好。
天分兩點
聰明是一點,聰明就是能不斷髮現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是眼界的提高與個人喜好的結合
但更重要一點是 執念,就是:對自己想畫出來的打動過自己的畫面:
我無論如何都要畫出來,
拼了老命都要畫出來,
幾天不吃飯都要畫出來,
反覆畫幾十遍都要畫出來,
不畫出來絕不罷休。
-
18 # 新媒老曹
天分不好說,但是差別其實也不大,主要是自己要沉下心來,好好畫,如果不是比較喜歡畫畫,最好別走這條路,學畫畫就像上臺階,遇到瓶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怎麼都不想畫,越畫越糟糕,靜不下心,但是熬過這一段就會有很大的進步,就這樣一個一個的上臺階。按我的感覺繪畫天分是捕捉物件的造型能力和對色彩的敏感力超強,如果加上勤奮的話,則是可塑之才。
-
19 # 人間畫家正果
對繪畫的感悟力,敏銳性,模仿能力。一切繪畫都是從模仿物象開始的。不要否定模仿力。畫啥啥不像就是沒有天分。高階階段是加上理性思維,是另一回事。我是自學的!中國畫油畫人物山水花鳥都會!有代理商。
-
20 # 曉琪繪畫
繪畫的天賦是指一個人對美的捕捉和鑑賞。畫畫的人必須具備天賦。如果沒有天賦那麼一輩子都會在別人的影子下面創作。無法突破自己。要想有自己自主的作品,必須具備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一分天賦。
回覆列表
繪畫的天份是什麼?一句話:就是在繪畫上有先天的,或者說與生俱來的悟性。這樣的悟性,可以讓他們在學習繪畫的時候,只需要花費很少的時間,就可以達到別人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取得的繪畫能力。
一、縱觀古今中外漫長的繪畫史,在無數的畫家當中,出現過許多有天份的畫家。
1、中國北宋時期,就有一位在繪畫上非常有天份的畫家:王希孟。雖然10多歲才開始學習繪畫,但是,從15歲到18歲,他花了三年的時間,給世人留下了氣勢恢巨集、名揚千古的“絕唱”——《千里江山圖》。可惜,這樣一位天才畫家,25歲就去世了,真是“天妒英才”,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遺憾。現在,這幅長1191.8釐米,寬51.5釐米的《千里江山圖》,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是該館的鎮館寶貝之一。
2、元朝畫家王冕,也是在繪畫上非常有天份的人,他出生貧苦,從小用小木棍在沙地裡畫畫,後來成為元代著名的畫家、篆刻家和詩人等等。明代畫家、“風流才子”唐伯虎,不僅在繪畫上有很高的天份,而且書法也是出類拔萃的,所以,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美稱。
二、在國外的畫家當中,最有天份的,當屬奧地利畫家埃貢.席勒和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了。
1、埃貢.席勒:16歲開始學習繪畫,28歲就英年早逝了。在他一生短暫的12年中,給世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達娜厄》、《晾衣服的房子》等等。這兩件作品,在2017年曾拍到了3900多萬美元的高價。他那富有表現主義風格的繪畫,現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2、文森特.梵高:是歐洲繪畫史上的一個奇蹟——一個只“象徵性地”學習了十年繪畫的人,卻成了“後印象派”當中,最為出眾的領軍人物。他24歲開始在教堂裡,用木炭自學畫畫,28歲才開始“拜師學藝”,到37歲離開人世,雖然他“正式畫畫”的只有近十年的時間,但是,卻留下了864幅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和35幅自畫像等等。許多作品都是“價值連城”的經典之作。比如:《加歇醫生》。這幅肖像畫,早在1990年的紐約可里斯蒂拍賣行,拍出了8250萬美元的高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藝術品。而且,這個記錄一直保持到2004年,時間長達14年之久。需要說明的是,在無數富有天份的畫家當中,以上幾位僅僅只是其中的代表,由於篇幅有限,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許多在繪畫上有天份的人,最終沒有走上繪畫的道路,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發展,而且發現得很好。
1、章鵬飛:現代聯合集團董事長,山東省浙江投資企業商會會長。從小在繪畫上十分有天份,10歲開始學畫,1981年,18歲就考取了中國南方最有權威的美術最高學府:中國美術學院。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並且,當年還用他的畫作去投稿,獲得了20元人民幣的稿費。據章鵬飛先生自己介紹,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大約獲得過幾萬元的稿費,這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誰也想不到,在商潮洶湧的年代,一心夢想做畫家的他,也會經不起誘惑,最終放棄了畫畫,而走向了商業的大潮,一舉成為了“現代聯合集團”的董事長。
四、許多在繪畫上有天份的人,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在繪畫上發展,也是現在出現不了,在繪畫上出類拔萃人的重要原因。
由於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所以,雖然教改了多年,但是,素質教育卻猶如“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得不到真正地落實。“傳道、授業、解惑”仍然在中小學占主導地位,“重理輕文”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現在的孩子已經成為了考試的機器,作業的奴隸。音樂、美術課,在許多學校成為擺設,特別是初中學校。嚴重壓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也是對繪畫上有天份的學生們,一次次無情地摧殘。值得高興的是,現在,國家把藝術測評,放進了中考,這對於藝術來說,預示著藝術之春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