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你到了四十歲,就不要討老婆了,有桃花運也不要走,如果還是單身,就信上帝吧,你這輩子的紅顏就沒有知己了。如果你到了五十歲,就不要買衣服了,買了也是浪費,說不定哪天就蹬腿了呢。但是,這句話是根據人均壽命四十歲、五十歲來定的,和現在的社會不接茬,現在應該是“七十尚娶妻,八十勤置衣!”
-
1 # 楊立峰
-
2 # 大美威海幸福銀灘
我認為“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老話,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和過去人們的生活習俗和平均壽命有著很大的關係。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四十歲的男人正是風華正茂事業有成的黃金時期,有些大城市的白領金領堪比“鑽石王老五”,渾身上下散發著成熟男人的魅力,是白富美們趨之若鶩的選擇物件。
也許你會說,古人不是說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才知天命麼?不能否認,這種說法兒有其本身的合理性,但是由於古代戰亂頻繁,災荒不斷,非正常死亡比例相當之大。
那時也沒有什麼優生優育的觀念,講究的是多子多福,雖說生育了很多孩子,但是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長大成人的並不是很多,中途因各種原因夭折的屢見不鮮。
北宋大文豪蘇軾在《江城子 密州出獵》一詩中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按照今天的判斷標準,自稱“老夫”的最小也是年過半百之人,真實的情況是當時蘇東坡才38歲。
再者古代人大都是早婚早育,結婚年齡大致在13-20歲,其中男性結婚年紀在15-20歲,女性結婚年紀在13-17歲。
據《禮記》一書中記載,古代婚嫁年齡男為20歲、女為15歲。雖說朝代更迭頻繁,婚嫁年齡有所差別,但是基本上都在早婚的範圍之內。
唐代規定“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則是“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嫁娶”; 漢代則在13-16歲之間,而在南北朝時期平均出嫁為13歲,其中陳宣帝的柳皇后,出嫁時僅有11歲。
為什麼古人提倡早婚早育呢?主要還是生產力低下,勞動力資源匱乏,生產生活諸事項皆靠人力完成。尤其是戰爭導致人口大幅減少,國家為此積極鼓勵生育子女。
同時,由於衛生條件不好,間隔幾年就會滋生一場流行大瘟疫,成千上萬的生命活生生地被奪走,有時連皇室貴族都不能倖免,這就造成總體的人群壽命短。
由此可見,在古代四十歲的人,真的不算年輕了,早已經過了找媳婦兒的年齡。如果是喪偶再娶,恐怕也是爺爺輩的人了。
作為長輩,含飴弄孫,樂在其中,應該是正常的生活,若是再找老伴,豈不是惹人笑話兒,孫男弟女也不會同意的。
綜上所述,“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俗語,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寫照,斷不可與今日同語。現在的四五十歲,正是社會家庭的中流砥柱,娶妻置衣再尋常不過了!
-
3 # 人文一度
一、四十不娶妻
我們中中國人燦爛的輝煌是由多種部分組成的,而在這文明當中從古至今歷來被最為重視的還是儒家文明,我想這句俗語的產生就和儒家文明的影響有關係。孔子有一句話影響力特別大“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二、五十不置衣50歲已經年過半百,對於古人來講50其實已經是高齡了,像孔子這樣的年齡在古代所佔的比例是極低的。這個現象也可以從唐詩宋詞中的詩人們找一找,現在宋代大文豪路陸游所存的詩詞大約有9000多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得利於他活了80多歲。
三、七十尚娶妻,八十勤置衣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便是“七十尚娶妻,八十勤置衣”,很多人可能就好奇了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70歲的時候往往老伴就已經走了,留下了自己孤苦伶仃的一人,這時候就需要再找一個人,兩個人相依為命的走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歲月。
80歲的時候這是絕對的高齡了,就時需要做的是享受人生的最後一段歲月,因此要勤置衣,享受生活,並且要風風光光的走去。所以這句俗語總體上也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絡特別緊密的。
總現在我越來越喜歡研究中國中國人留下來的俗語,雖然有些可能會適應今天,但是放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特別貼切的。從這些俗語中我們可以真實生動地瞭解中國古代最廣大的群體的生活,今後我會經常帶大家走進俗語文化,瞭解古代俗語。
-
4 # 金彬全
“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老話我第一次聽說,有些孤陋寡聞了,看起來這句話也夠老的。
應該是老諺語,字面上理解男人四十不用考慮再婚的事,五十衣服也別置辦了,沒必要是吧。過去生活條件差,醫療設施跟不上,各方面的條件不好,人的壽命很短。過了四十都認為大半輩子了,不想娶妻或再婚這事,認為自己老了嗎,到五十了感覺一輩子差不多了,知足了,死了也是喜喪,添新衣裳純屬浪費。舊社會苦日子能理解。
現在肯定不適用,方方面面的條件提高了,社會日新月異,科技飛速發展,人民生活芝麻開花。人的平均壽命七十多,四十正是青壯年,好日子正當時,離異的喪偶的你不讓他再婚,可能嗎?不找個十八的都覺得虧得慌。你讓那八十歲擁有嬌妻的情以何堪,五十歲更是夕陽開始紅,衣著打扮最上心,不讓他花枝招展,那還不要他命。由此可見很多老話說不到位了,陳規陋習也要摒棄,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日子就在身邊。
-
5 # 故鄉的紅棗樹
題主的問題應該不難回答。”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後一句基本上不適用現在的人們,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喜歡打扮的人不分年齡,任何時候都可以置辦一身好行頭,出門乾乾淨淨的,光彩照人的,出去了也體面。
現在單說四十不娶妻吧!以前人均壽命較短,能活到六十歲就是古稀之年了,普通人也就是四五十歲,那時候人們普遍早婚,就是早成家早立業,趁年輕能為家業打下基礎。不要說古人了,就是現在的人到了四十歲如果再不娶老婆,以後有了老婆也基本上沒有多大的希望了,畢竟人的壽命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誰也不能說自己沒病沒災的,四十歲結婚娶妻,按正常生活規律來說,四十一歲才能有孩子,等把孩子養到十八歲,自己也接近六十歲了,生理機能全盤走起下坡路,已經沒有多大能力再為孩子創造財富,也沒有精力再過問孩子的事情,想幫孩子也幫不上了。如果孩子上大學讀研究生,等到畢業走向社會,做父親的已經六十七八歲了,接近七十歲,身體健康是絕對不能保證了,也就是說孩子剛剛參加工作,就得承擔起養活父母照顧父母的責任。根本沒有太多精力創業或者幹自己的事業。反而成了兒女的累贅。所以說,到了哪個年齡就做哪個年齡的事情是最好的,人為的改變規律,會產生不良後果的!
-
6 # 使用者兢兢
六十花甲,做牛做馬大家能活到八十五歲!那是過去的操守,有道理,不鋪張浪費,不給子女添麻煩,有些封建思想是束縛人的!樸實無華這是根本,和諧才可以幸福!
-
7 # 使用者4391040880049
這是古人所說,不適合現代人,換句話說,古人有說對的我們可以參考仿照一下,別硬套仿古人學古人,畢竟古人不比現在人進步,科技高階,如果生硬仿照古代,社會永遠不進步。
-
8 # 南山來客34780
四十不娶妻,應該這樣理解,男人四十進入不惑之年了,思想成熟了,生理和身體滑坡了,面對女人的誘惑已經有了抵抗力了。如果未婚,己對婚姻不感興趣了,所以不娶妻。
五十不置衣,應該是五十而知天命,馬上要步入老年人行列了,這個年齡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身體已經不健康了,各種疾病都找上門了,生活艱幸,身心疲憊,對穿衣打扮已經不上心了,所以不置衣。
-
9 # 玫瑰ma
現在的老人80歲都還在娶妻,在北上廣城市40歲的未婚男還一大批,50不置衣
,廣場公園放眼一看,60歲的男人屬於年輕人,70,80的老人太多太多,50歲就不買衣服能穿到80歲嗎?
-
10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瞎jiba解釋,古代只是平均壽命低,因為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不到成年,但只要活到了成年,壽命也都是在七十以上的,不輸給現代人很多的。
-
11 # 五歲菡寶誦讀古典
黃帝內經中說到
丈夫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
男人的生理週期是八年一變化,從40歲開始,腎氣開始走下坡路,腎主骨,其華在發,牙為腎之餘。
一般正常人,一過40,精力就沒有那麼旺了,熬通宵體力恢復也沒有那麼快了,以前一頭烏黑亮澤的頭髮,開始脫髮變稀了,以前熠熠發光的牙齒,也沒有那麼有光澤度了,顯得沒有那麼有活力了。
而這一切變化的根源是,從40開始,腎氣開始走下坡路,而夫妻之間那些事,是需要一個強大的腎功能支撐的。所以,40以後,一般情況下,是要開始留意如何節約用腎精和腎氣了。所以四十不取妻。
男子48歲開始,肝氣開始衰竭,肝膽之氣走兩鬢,氣血不足以濡養頭髮,兩鬢開始出現白頭髮。
我們人體五臟中,腎和肺是住下沉之氣,肝和心是住上升之氣。48歲開始,上升之氣開始衰敗,陽氣越來越少,體力越來越不濟。
我個人理解這句話,老祖宗們通過人體的生理週期變化,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辦理什麼事情。
熱情洋溢的青春,就應該放飛自己的心神,熱烈的戀愛,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有精力去享受這美好時光。這段時間,相當於一年的春夏,陽氣上升,心情開放,覺得人生暖洋洋。
成熟穩重的中年和遲暮之年的晚年,就應該收斂自己的心神,保護自己的身心,為自己平安穩妥的度過晚年打基礎。這段時間,相當於一年中的秋冬,陰氣下沉,心情收斂,獨立守神。
我們這個社會,存在很多中老年自然熱烈追求愛情的情況,這是精神上的一種跨越,但是不能身心合一,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人很多,這種婚姻的質量好不好,咱們暫且不評!
-
12 # 楊治奇門遁甲
“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
從字面意思看過了四十就不要在女人身上折騰了,滿了五十也不再有必要添置新裝打扮。
這句話是基於古代人們的生活態度總結的一句俗語,針對大齡單身青年的年齡危機和時代背景下普通勞苦大眾的平均壽命提出來的。
這句話也成了當代父母逼婚,建議子女適齡談婚論嫁的部分依據之一。
大齡單身也好,歲月遲暮也罷。都不是委屈自己,將就度日的藉口。
生活中有太多的精彩,我們要好好尋找,用心去體驗。
人言可畏可怖又可笑,做自己,過好每一天。無論當下是何種狀態,都不能就此沉淪頹廢。
-
13 # 萱草的香氣
四十不娶妻,就說說男人四十,各各能力退化了,就不要再耽誤人家女兒了,只要知己無需紅顏。
五十不置衣,就是知天命了,湊合一下得了,不要花紅柳綠擺活了,說不定哪天就去看莊稼去了。
呵呵,謹以此笑答
-
14 # 葉中小文子
五十不置衣”,人們會理解成人到五十了,縫製新衣是一種浪費,因為那時人的壽命短,做了新衣服後,人差不多見閻王爺去了,新衣服就要燒掉。四十不娶妻,古代平均壽命較短,30多歲的人就自稱老夫了,40歲的年紀,在古人看來已經是老人了,你娶個新婦兒在家,說不定哪天就去世了
-
15 # 新語心悅
這句老話,是真對當時的人們而言。古時候人均壽命低,四十歲已近暮年,不論是精力財力已無能為力,安安靜靜安度晚年,別折騰了。
五十歲那時更是下橋的年齡,有口飯吃,有衣遮體足矣,再置衣說不定那天說走就走了太浪費。
如今再看這句話很有隔世的年代感,四十歲正是好年華,退去青澀,在歲月洗禮下思想日趨成熟,事業就成,有些人之前光顧打拼事業,個人問題已到了該提上日程的時候,男婚女嫁很正常。那些經歷過失敗婚姻的人,四十歲看人的眼光更深刻,有幸會遇到更適合的人也屢見不鮮。
五十歲的年紀,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有自己的審美觀,對衣品的追求更加註重質地舒適大氣,對於愛美的人可以少吃肉,漂亮衣服一定會買,尤其是女性朋友,衣櫥裡永遠少件衣服。
-
16 # 周前進
每句格言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與當時的社會經濟,人際交往,生產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離開了具體的時代背景,風俗民情,就會變得不好理解。
“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話,站在封建時代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那個時代的人壽命短暫。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均壽命不足四十歲。你都活不了幾年了,還討妻子做什麼?不是討一幅棺材,增加負擔嗎?
其次,從封建社會的倫理看,討妻是為了生子,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了這把年紀,你都不能生育了,便覺得討妻也不是很必要的了。
第三,到了四十仍然沒有娶妻的人,要麼家庭十分貧困,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莫說人家不肯嫁給你,即使嫁給了你,又怎麼生活呢?還不如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好。至於那些中年喪妻的,擔心孩子被後媽磨,家裡負擔也重,也就不想再娶妻了。
“五十不置衣,“也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經濟所決定了的。那個時候,縫製一件衣服,是相當不容易的,大家穿在身上也特別珍惜。叫做“新穿三年,舊穿三年,縫縫補補再穿三年。"有的家庭一件衣服,老子穿了兒子穿,大孩子穿了小孩子穿。人到了五十歲以後,兒孫大了,所以要把置衣的錢留給兒孫們製衣了,自己老了,也不怎麼出去,所以,不置衣也就無所謂了。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一些老話,我們必須聯絡當時的具體社會環境,才能更好的理解。
-
17 # 七零後味道
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
這是過去的老話!過去的“”人活七十古來稀”,就是能活到七十歲的人都是很稀少的,足見當時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吃不飽穿不暖,醫學科技不發達,疾病災難等。
“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壽命那麼少,這些不都是拜拜的事麼,在過去四十就是老婆婆了,我姥姥四十歲的照片就是光髮髻穿一身黑大褂纏著黑褲腳,下面一雙半纏半裹的蘿蔔腳,身邊站著我不到十歲的媽媽。讓現在的眼光就是還不如現在的八十歲老婆婆。看看現在的四十歲女人,風姿綽約,妖嬈嫵媚,生育能力強到六十多歲,光這個過去女人能比得了嗎?
“五十不置衣”,先不說物質的不足,過去人做工全是手工,衣服論季不論件 ,衣服寬大笨重,脫了棉就是單,從種棉,紡棉到織棉再到漿洗染布裁剪,這個過程要拿年算的,家裡婆娘勤快利索了,換季還能趕上趟穿上,遇上窩囊懶婆娘,冬天都換不了夏天的,弄上一窩子娃娃,鞋都別想穿上,光腳板、七長八短的爛衣裳是見怪不怪,也只有過年才能湊合齊齊整整穿一身。活到七十的都少有了,五十還有啥新衣穿呢!哪像我們現代人,一切現代化,穿新衣分分鐘鐘的事,別說五十穿新衣,我們八九十歲的老人都是穿一手新,每個人錢可以不多,但衣服是滿櫃子的有,隔段時間就得騰到回收舊衣服處,不然新衣服掛不下。
我們不僅五十穿新衣,我們還四十正年輕,明星們四十才正式結婚生子,我們普通人還七八十歲找老伴呢!過去和現在,不能同日而語,這就是時代發展社會的進步,比起古人,這方面我們是太幸福了!
-
18 # Lily32911
“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老話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總結而來。古時候,自然環境比較惡劣,人們的生活條件不能與現在相比,醫療條件和醫療裝置基本沒有;再有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這種社會制度,百姓衣不能暖,食不能裹腹。白居易《觀刈麥》: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古時候,人們都不那麼長壽,所以,才有這句俗語。現在,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活愈來愈來富裕 ,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愈來愈完善,醫療條件也都有質的飛躍,人們也越來越長壽,這句老話,也只能留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不再適合於今天。
-
19 # 季風8170067378511
四十不娶妻,哈哈,想娶也不敢啊,法律不允許啊,因為我二十多娶了一個還在呢。五十不置衣嗎,因為古語說五十而知天命,一輩子就那樣了,就不用再嘚瑟了,好衣孬衣新衣舊衣遮體保暖就行了。因為這是老話,所以我說的都是過去老一輩的想法,現在嗎,哈哈,啥都可以做。
-
20 # 平安是福152552271
這句話充分反映了歷史封建社會,貧窮人家的生活背景。在那個社會,男女結婚年齡都很小,女的一般為十五六歲,男的一般為十七八歲。有錢人家的男子可以娶到幾房妻子,窮苦人家的男子到四十歲也娶不到妻子,這是當時的普遍現象。在那樣社會中,人均壽命很短,都在五十歲左右。貧窮人家縫製一套好的衣服,平時不捨得穿,只有出門時才穿,一件衣服還得留給下一代人穿。
俗話說,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話意思我不是很理解,如有不到之處,請師友多多指點
在一個時代,由於生活條件的限制,生活條件不好,身體得不到很好的保養,那個年代人們的壽命都很短暫,活到四十歲就算是中老年人了,活到五六十歲就算人生的極限了。
四十不娶妻,五十不置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那個年代,如果四十歲以前,不能娶到妻子,就不用再娶妻了,在那個年代,因為四十歲將會步入老年,無能力贍養一家人的生活,一般來說,,貧困家庭在那個年代四十歲以上的男丁,是不會再娶妻生子了。
人到了五十以後,就等於到了暮年,就一定那一天就會失去生命,所以就不用再購置新衣服了,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疾苦,和無奈
在我們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是最幸福的人,不管是物質文化生活,大幅度的提升,人們也著重身體健康的保養,人們的生命值也大幅度的提升。有句諺語,三十四十正當年,五十六十是中年,七十八十是老年,九十以後是暮年,七十眼不花,八十自駕九州遊。七十八十黃昏戀,年過百齡當新郎。
這說明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是非常幸福的,,不管是物質文化生活,還是福利,尤其是對農村人民的福利特別的突出,種地不用再交提留款了,現在種地還給補助,老年人每個月也有一定的的福利。這就體現出了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實力,更加體現出了我們國家仁愛友善之道。更加將彰顯出了中國的大國擔當精神,更加的彰顯出了中國大國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