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傳達室
-
2 # 小運紅
就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而不選擇在農村安家,可以從教育,醫療,工作,生活需求,娛樂等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教育這方面來說。
大多都知道城鄉教育的差距,如果是離城裡相對近一點的差距較小,但要拿一線城市和偏遠鄉村來比的話,差距是不可想象的。
從師資來說,鄉下的老師大多是大專學歷,少有本科以上的老師。而這些老師當中,不管是教學方式,還是本身儲備知識比不了城裡老師。
我記得當時初三,還有高三那兩年畢業季。老師都會給我們說有,類似與合同式的升學方式。就是畢業後去到指定學校,簽訂合同協議,讀書的學費少有些還是免費的,但是畢業後需要到指定鄉下教學一定年限。
最初有好些同學想去那樣的學校,但後來聽老師說,大多數鄉下條件不太好,並且教學五六年了才能轉到其他學校,並且不能毀約,要不然對以後的工作其生活會帶來不好的影響。那時候大多數是學習成績不怎麼好的同學才選擇簽訂合同升學。可想而知,原本就學不好的當了老師,能教給學生多少知識?
而城裡大多數就是老師是本科以上學歷,甚至於有碩士,博士學歷的老師教學。這樣的老師一般知識儲備量多,能帶給學生的更多知識。
從學校裝置,環境談。
鄉村學校,大多小,沒什麼電子裝置。很多老師教學大多跟粉筆黑板打交道。
而城裡學校要大些,朔膠跑道,藍球場,各種體育裝置。還有電腦,白板等教學設施。學生學到,見到的東西比較豐富。
從醫療這方面談。
鄉下醫療和城裡醫療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有好多人說,鄉下適合養老。確實從鄉下環境來說確實適合養老,但是從醫療這方面來說卻還是城裡好。一些疾病如,心臟病,腦溢血,中風等都需要立即就醫,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救治的話,錯失了最佳醫療時間。那麼很可能就會離開這人世。
小學時因肚子疼到鄉鎮衛生所看,驗了血說有闌尾炎。那時候醫生原本想讓我在那動手術,按照他們的話說,闌尾炎是小手術,他們是可以做的。但我爸不放心,便帶我上縣城醫院看。後來卻發現不是闌尾炎...……這讓我記憶深刻,如若當初留下來後果不敢想象。
從工作上談。
如今大多數在外工作,少有青年在農村老家做事。這樣一來在工作所在地買房安家成了理所應當的事。如果在農村老家建好房,但又不常住,家裡不太富裕的在農村建房了,就沒多少錢買房,但在外工作需要住所,又要租房。權衡利弊,不如把在農村建房的錢拿來買房。
從生活所需,和娛樂方面來談。
在農村悠然愜意,種瓜果蔬菜,自給自足,好不了乎。但是農村沒外賣,沒有五花八門的吃食,沒有娛樂場,沒有酒吧等等...……
雖說農村大,風景也不錯。但是有些城裡有的娛樂裝置卻沒有...……
綜合上述所言,人們從教育,醫療,工作等方面考慮,在外買房遠比在農村住好。
-
3 # 不一不二不三
我今年28歲了,已婚,在我們省會這邊買了房子,為什麼買房呢?因為工作在這邊,老婆在這邊,孩子也要在這邊讀書。
有人說我為什麼不回去老家那邊?因為那邊對於我這個行業來說沒有什麼發展的機會,而且我跟我老婆都在這邊上班,所以回去老家不現實。
我爸爸媽媽今年50多歲了,前幾年在縣城做事,最近打算回去老家了,縣城的房子也打算賣掉了,因為我已經結婚了,很多事情不需要他們操心了,所以想要回到村裡去種種菜自己生活,還更舒服一點。
當初爸媽在縣城買房的原因是因為我考上了我們縣城的重點高中,他們覺得我以後肯定也會回來縣城安家,所以就買了房子,他們覺得要是等到我結婚的時候沒有房子,就娶不到老婆,因為沒有人會去我們那個小山村的。
現在所有的都安定了,他們就準備回去老家了,因為老家還有宅基地,還有田,還有土,一切都很熟悉,還有一起長大的那些村民,就很開心,我也同意他們的想法。
我現在的戶口還是在老家,因為我不想出來,孩子讀書掛在老婆名下就可以了,我們以後的打算也是年齡大了,就回去我老家那邊,養老,山清水秀的,還可以多活幾年呢。
雖然在城裡買了房子,但是很多人都在為以後做打算,我們村裡以前那些出去的人,現在都回老家建新房子,就是為了以後做打算,說回來養老,所以你說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這個情況是不對的,至少以我目前瞭解的情況來說這個說法不是很對。
-
4 # 阿朱讀書
第一, 工作方面
既然是在外面上班,那肯定是需要租房的,在外面的人都知道,租房會有各種問題。
比如房租每年要上漲吧,房東說是不租了你就得搬家吧,合租的室友各種問題等等。既然這樣,那不如買房省事了。
之前有個河北的同事,生了孩子以後老人來幫忙帶孩子,為了哺乳方便就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15年時房租將近五千。
她算了賬不划算,就借了些錢湊了首付在豐臺買了個小兩居,買的時候三萬多,現在怎麼也得四五萬了吧。
雖然一個月房貸五千多,那不買房房租也要四五千的,而且還不知道後期會漲到什麼程度。
第二, 生活習慣方面在外面生活久了的人,回老家很不適應。比如我老家,每次過年見面大家問你在哪裡上班,都喜歡說老闆在哪裡發財呢?
可能是我敏感吧,聽到這樣的話總是不舒服,在外面打拼的人都知道有多辛苦,哪有容易的呢。
而且喜歡各種攀比,吹牛,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尤其是過年時,都喜歡聚在一起打麻將,你拿著一本書看,人家都覺得你是奇葩。
第三, 孩子學習方面不可否認的是,城市裡長大的孩子跟農村長大的明顯不一樣。我一開始出來的時候,總是暈車,後來時間長了就沒事了,我才明白是因為坐車太少的原因。
打個比方,我一個表弟,小時候被我們帶到北京玩,天安門故宮什麼的都去了,他回去跟老師同學說,人家都不信,最後他拿出照片人家才相信。
那在學習關於天安門,故宮這些內容時,他就比較容易明白,其他人也就是過一遍罷了。
而且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因為見得多,自然就反應靈敏(我沒有抨擊農村孩子的意思,我自己也是農村出來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孩子幫助也很大。
我小學是在村裡上的,初中去鎮上,鎮上的很多同學小學就在鎮上讀的,我記得英語課上,我們連one two three都不會時,他們已經會很多簡單的單詞了。
因為他們四年級就開始學英語了,我們小學根本就沒有這個課程,這就是差距。
以後,大概率我也會讓孩子在外面,不會回去。
-
5 # Abbey
回老家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有故鄉情,但是很多人有拆遷夢是真的。現在在農村老家,每條街基本都有閒置的院子,那是一家人都已經進城並在城市落腳了,但是農村的院子因為是老家,所以資源閒置也不出售轉讓,可能為了老了能落葉歸根吧。不過這對於個人發展來說還是好的,最可怕的是在家裡的人蓋了樓房空著,理由是擔心以後拆遷,不讓在村子裡蓋樓房……
我家沒有拆遷過,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拆遷到這距離十八線小縣城幾十公里的村莊。但是我個人認為回老家的思想真的挺坑人的,我自己就是深陷這種套路步步趕不上的一員。
婚房,沒有付首付,村子裡蓋的平房,截止目前,閒置七年。七年前結婚,父母提過一句買樓房,但是公婆、老公的觀念及實力等綜合原因考慮,反正最重要的是農村有申請的房基地,投入所有錢在老家蓋了平房,又因金錢有限,當時並沒有裝修。
後來因為北漂,並沒有回老家常駐,所以沒裝修的毛坯房閒置至今。現在回顧,當初蓋房的錢在縣城付首付應該也差不多了。後來17年因為雄安新區,縣城房價上漲很多……如果當初買縣城的房肯定也划算了。總之比閒置七年毛坯房好一點,這是回老家的觀念坑的第一步。
要回老家,所以拒絕兒子去丈母孃家所在市買房,錯過在我孃家買房、升值機會。一步錯,步步錯。平房蓋好了,住不上。但是年輕人買樓房成為了目標,我們也不例外。但是從新攢錢,可以考慮買房的時候已經過了好幾年了。17年剛剛可以考慮,碰巧縣城房子漲價,上不了車了。而當時孃家有低首付房源,房子都已經看的差不多了,結果因為公婆不能接受兒子去丈母孃家買房,強烈反對。老公執行,我沒腦子,買房事情擱置。
時隔兩年,我家建立高鐵站,房價翻番了。如果當初投入10多萬首付,現在保守估計也漲了30多萬了,這是回老家觀念被坑的第二步。
現在,在老家裝修平房入住,保守估計5萬多,住自己買的樓房,買點家電就可以。因為疫情,雙雙回老家了。又要開始折騰老家的平房,從毛坯(應該是房框子)折騰到裝修、買傢俱,至少要耗時半年,投入5萬多。可是目前手頭所有錢可能也不夠這麼多。
如果是去市裡買的二手房那裡入住,可能花個萬八千的買點家電就能入住吧。投入差別還是很大的,目前正在協商,要不還在公婆這舊院子裡將就一下,要不索性去市裡,不要浪費自己賺的那點錢了,幹什麼不好呢。
公婆和老公的目標是在家裡蓋樓房,投入三四十萬起。我們的房子裝修與否在他們眼中都不是啥大事了,不能稱之為目標了,所以現在公婆和老公有新的目標。在家裡給兒子孫子蓋二層小樓,美其名曰別墅(村子裡已經有很多家蓋起來了)。
可是我真的是一點都不贊同,本身手裡就沒有富裕錢,三四十萬是很大一筆錢了,如果兒子真的需要房子,可以拿三十萬做首付去買第二套房了。如果真的要在老家住,現有的房子夠住,忙著蓋那別墅幹嘛呢?何況蓋別墅又不能貸款不能槓桿借力,不能升值,沒有實用價值,還是和我們的房子一樣閒置。那有什麼理由掏空口袋這麼做呢?真的需要錢的時候都不能變現。
難道真的要寄希望於拆遷佔地什麼的嗎?我覺得我沒有到公婆的那個年齡,也不希望一家人從現在開始就這麼以等待這種意外收入過日子。不說拆的可能性太渺茫,就是拆也不知道猴年馬月的事情,有那時間有本事早賺了更多錢了。
個人觀點:別想著讓孩子回老家了,孩子大了總要飛的,但是他們是小鳥,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風箏,總要被一根線拴著。 -
6 # 李中東
時代在變化,現在的年輕人,鄉土觀念並沒有那麼重。“葉落歸根”這種觀念在他們心中並沒有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所以,故鄉情結,對他們來說遠沒有老一輩深沉。
以前生產力不發達,大部分人都束縛在鄉土上,窮其一生,侷限在一方天地裡,所以,老一輩人對故鄉愛得深沉。
故鄉的風、故鄉的雲,故鄉的一草一木,對他們都親切無比。一旦去了外地,年老時候會想盡辦法葉落歸根的。
但是現在年輕的一代不一樣,老家雖然承載了他們的童年,但是,對故鄉感情遠沒有老一輩深厚,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受過高等教育,考學出來了,沒有考上大學的,也早早出來打工了。
他們在大城市打拼,大城市承載了他們的夢想,他們的喜怒哀樂。所以,故鄉的概念在他們心中淡泊多了。
故鄉,對他們來說,也許只是個休憩疲憊心靈的港灣,只是一種用來療傷的懷念而已。
不比老一輩人,現在的年輕人全國各地跑,有的還出過國,見多識廣。人都是往高處走的,這是人的本能,無可厚非,相比於大城市的繁華,故鄉顯然捉襟見肘,提供不了那麼多的發展機會。
所以,年輕一代的鄉土觀念的淡泊,也是時代進步導致的必然結果。時代給大家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舞臺,人的視野,已不再侷限於故鄉那個小天地裡。
目前中國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城鎮化浪潮,人口流動頻繁,而且,人口主要往大城市以及幾個主要的都市圈流動。
這種城鎮化程序,會帶來深刻的社會變革。直接導致80後,尤其90後、00後鄉土觀念越發淡泊。
其實,農村大部分年輕人都沒有種過地,早早就出來務工了。少了和故鄉的土地親密接觸的體驗,就少了一份刻骨銘心的情感。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年輕人將來會回老家養老,但是,只是他們自己養老而已。除非萬不得己,他們的下一代,能不回去還是不會回去的。
因為大城市,有良好的教育,有廣闊的舞臺,而這些,都是老家提供不了的。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
7 # 車簇簇
我是80後,在縣城上班買了房,離家十分鐘路程,感覺也沒啥區別,挺方便的。後來孩子去市裡上學,咬牙貸款從市裡買了一套小房子。怎麼說呢,還沒住就打算著孩子一畢業就賣房。
在市裡我覺得沒有歸屬感,鄰里之間都很冷漠,有的見面招呼都不打,不像在縣城樓上樓下沒有不認識的,坐電梯大家碰到了都有說有笑,家裡紅白喜事都去湊個熱鬧,有個陌生人進出電梯我們都知道不是這個樓裡的,不誇張的說門口的保安大叔和我們都臉熟。但我們關起來門也是各過各的,除非有事,一般互不打擾,所以也沒有家長裡短的雞毛蒜皮,我覺得很好。
市裡就不一樣了,鄰里之間都帶著一股冷漠的疏離感,剛搬到那裡房子漏水,本著好好相處原則,我們打算賠禮道歉,好好補償一下樓下,結果人家獅子大開口,只是弄溼了一個房間的一張床墊,非要重新裝修,買張新床,買個新洗衣機,買個空調。你說這鄰里鄰居的,好意思明著訛人?
頓時覺得市裡不如我們老家,肯定是要回去的,別說老了,孩子一畢業就回縣城,等老了回村裡也不錯,落葉歸根,沒有根不踏實。
-
8 # 亳州的小哥哥
這個問題感覺說的就是我啊!我是一個山東人在2015年經親戚介紹來到了安徽做生意,來的時候兒子還有倆月就出生了,媳婦想等著添了孩子再出來,但是我在家閒不住,執意要出來趕緊幹起來!
然後就我自己先來到地方先租個房子住下來,找的城中村放貨加住很方便,然後跟商場談位置租金啥的!等一切辦妥然後把挺著大肚子的媳婦接來了!
在外地一開始是最難的,誰也不認識 舉目無親,無論大事小事沒有任何人能幫你,只能自己解決,那時候也為了省錢能自己幹堅決不會花錢找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天晚上媳婦做飯盛湯給我,端碗的時候手滑了把手給燙了,趕緊去門診買藥,因為懷著孕門診醫生不敢給開我們就到醫院去,回來的路上還下大雨了,我倆愣是沒打車,在路上撿了一個袋子撐著走回了住的地方,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的事一陣心酸!
萬事開頭難,不過也是慢慢的來,貴在堅持!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容易,都是血淚史!在17年又添了女兒,18年底在這邊買了房,有了一個自己真正的家!現在在這邊過的習慣自然,兒子也在這邊上了學,熟悉了這裡的一草一木、人情事故,逢年過節回到老家反而有些不大適應了!
但是俗話說落葉歸根,我想老了應該也會回老家吧!孩子在哪裡安家現在還沒有定數,走一步看一步吧!
-
9 # 宋馳
其實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麼想的,以後子子孫孫都不回老家,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這麼想的。
我說說我買房的初衷。
我也在外面買了房子,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以後子子孫孫都不回老家,甚至我自己都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買房的初衷第一是改善居住條件,第二是給自己的子女自己力所能及的學習條件,第三是讓自己的父母晚年住的更舒服,第四就是方便自己的工作,常年在外打拼不用租房住,能更好的融入工作的城市。以上4點是我買房的初衷,說讓子子孫孫以後都不回老家這一點完全沒有考慮。
我感覺讓子子孫孫以後都不回老家這種想法的人畢竟還是少數的,在中國,對於落葉歸根這樣的想法還是非常重的,家永遠都是讓人最牽掛的地方,我家是農村的,在農村有幾個節日是必須要回去的,第一是清明節、第二就是中元節。這兩個都是紀念先人的日子,不管你在外漂泊多遠,在外面多有成就,如果這兩個節日長期不回,會被很多人當作老家“絕了”或者忘祖背宗,會讓人看不起的。所以這兩個節日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有人在家的。
-
10 # 人間良正
提出這個問題的,我實在看不上,要不你買不起,要不你就是在老家的那一波人,在哪裡工作,肯定希望在哪裡生活,也肯定把孩子也帶在身邊教育,那麼就需要房子,可好多人寧願在家裡蓋一棟樓住不了幾天也要蓋,結果呢,錢也沒了,房子也住不到,孩子的教育也落下了,等孩子以後長大了,也像父輩一樣,提個手提袋,被子一卷,娶打工了,過著背井離鄉,租住者小平房。窩囊的生存者。所有那些一樣兒子回老家的,我可以說都是不負責任,也沒有擔當的父母,在我眼裡就是垃圾,坑自己兒孫的垃圾,人都是往外飛了,你確把兒孫往家裡拉,如果你的家鄉足夠你生存工作,就不用你出來打工了,打工的本質是更好的生活,是讓你兒孫有更好發展潛力,結果呢,還是回到你的出生地,有重複這你的人生,你對得起孩子嗎?。?不給孩子好的起點,確老是想著你那一畝三分地,你是沒出息的。你也是不負責任的那一波。完了,有條件在哪裡工作,就在哪裡買房,買不起,買周邊的,在買不起,也要回到自己縣城裡買。不為自己,也為了兒孫,只有一份錢千萬不要再農村浪費蓋房,沒用的,如果你是江浙滬活著有開發潛力的除外,不然還是出來的好,農村我指的是一般中西部。基本沒有大的潛力,本地官員全指望上面播錢工作,有沒有帶頭大企業,在我們這一輩是發展不起來的。而且農村裡現在人情淡薄,心胸狹隘,風氣也不行,能留下來的大多有流氓習氣。你是纏不過的,不去在外地,憑本事吃飯,掙錢,反而落得眼界寬,心胸開闊。
-
11 # 三寶媽媽的生活記
現在很多人在外面買房子,是否還回老家生活?
我認為一旦在外面買了房子,就很難再回去生活了。
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人,身邊有太多太多的人都是由農村進城的,這是我們國家城鎮化發展的必經之路。你現在去農村看一看,平時村裡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年輕人很少有在農村生活的。
國家的快速發展,要求我們有更多的人才輸出。很多人由農村走向城市,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舔磚加瓦。既然出來了,習慣了城市的喧囂,很難再回到老家去生活。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即便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我們的下一代考慮,相信大部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受窮。所以即便是花光了所有積蓄,即便是身背幾十萬的房貸,對於想要改變命運的我們,也在所不惜。因為我們這 一代所吃的苦,不願意讓孩子再吃一遍,都想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出人頭地。所以我們要買房,要讓孩子接受更好的城市教育,打破以前農村受苦受難的局面。
要說回去生活,也只是每年回去幾次,像度假一樣,因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經轉移,迫使我們要繼續回到工作場地,繼續為了生活、為了房貸而打拼。
-
12 # 湘邵玲子
大家好!關於現在很多人在外面安家,難道他們真的打算以後子子孫孫都永遠不回老家生活了嗎?我是八0後的人,在外面打拼了快20年了,經常看到同事、朋友、都說在哪裡買了房子。我都很羨慕的,也總想著自己也什麼時候可以在外面買套房子,但想歸想,一直也沒有去買,因為我是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農民,靠種田為主。我要是在外面買房子了,家裡的父母怎麼辦?他們是不可能跟我到外面去住,他們在農村生活慣了,不會喜歡到外面住的,所以我還是選擇在農村建房子,畢竟現在農村也不差,交通什麼的都方便!還在留在農村生活好!
-
13 # 飛哥帶你看農村
農村有些人在城裡買房子,因為有的是為了給孩子很好的教育,有的是有錢,而有些人是迫不得已。
因為現在在農村娶媳婦標配就是有車有房,當然這個房不是指家裡蓋的房子,而是城裡買的房子。一般農村人辛苦大半輩子攢個一二十萬已經不少了,在農村蓋好房子,可等兒子結婚的時候女方還要求在城裡買房子,農村人哪有這麼多錢去買房子,他們本身掙錢都是靠體力勞動,很辛苦,所以買房子跟蓋房子只能選一個,為了保險起見,大多數農村家庭都會選擇買房子,因為只有買房子才會一步到位,就算以後兒子娶媳婦也不用因為房子問題煩惱,對於農村老人還是不想出去城裡的多。
-
14 # 蔡菜一路有你
每個人觀點不一樣。我買房,一個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第二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他更好的學習生活,做為我們70後,老了還是要回老家養老的,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忘不了根
-
15 # 涼白開的幸福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到了上學年級,沒房沒戶口怎麼能上到好學校,只能分配到農民工子弟學校,有房有戶口就能上學區的好學校了
-
16 # 清蓮卓茜
城市和農村存在的差距是中國現存的一個很現實的狀況,人往高處走也是人一個很自然的選擇,城市教育資源、醫療條件,硬體設施等等是農村所不能比的,所以,當有或當能有選擇的時候,當然選擇好的嘍!什麼時候城鄉差別沒有了,就會選擇回老家了!
-
17 # 謝瑞萍
我的理解是,在外地買了房,跟兒女們到同一個城市去生活的人,再回老家來生活的人很少很少了。
首先,既然選擇離開老家,到外地發展,就說明守在老家不如外地有發展前途,老家已經不能滿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
比如,家庭經濟收入、醫療衛生和接受教育的條件不好;或者,個人能力得不到施展等等因素,決定了一家人離開老家去外地打拼。
其次,既然房子都買到現居地了,說明一家人的選擇是正確的,努力是見成效的,在現居地是可以立足的。
那麼,一家人的工作、生活的基礎條件都穩固了,在今後不斷努力的過程中,日子就會過得越來越好。生活環境也適應了,出行方便,消費快捷的,誰還願意再回到老家不發達地區去呢?
假如,多年以後再回到老家生活,老家卻會是要啥沒啥,人生地不熟的,一定是沒法生活的。
或許,有人還在老家留著一套房子,也只有一套空房子而已,會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覺的。
老一輩人再回老家生活都會感覺不習慣,子子孫孫輩的人,如果回老家根本就適應不了,更何況,子子孫孫也決不會有回老家生活的想法的。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除非,在外地生活狀態一年不如一年,多年以後,還不如老家的條件好。再回老家生活的可能性還有。這種概率極小。
-
18 # 一葉望平洲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往高處走,水流低處流"。人的這種思想與大自然規律相題並論,說明人追求美好生活是亙古不變的定律。
-
19 # 自由23797
有可能,這種人太多了,現在政策規定那裡也可落戶,有的是買房子,就可以上戶,有的人有技專長,人家就發揮了,鬧的很好,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孩子們又唸書考上了大學,不知道在那工作?古話有一句話叫人挪活,樹挪死。就是這個道理。不回老家多了。這些年就打工的人在外不回老家有多少?農村人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
20 # 135908167
隨遇而安吧!隨著農村農民的生活維艱,工業化的發展,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飛速發展,農民工進城買房勇當房奴已成為常態。老農民工受傳統觀念影響還是會經常回鄉走走吧,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農民工子女,由於生活圈的改變回鄉走走就算了吧。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再有五十年➕在農村擁有自己的宅基、自己的房子,一直是人生夢想,太幸福了
回覆列表
在討論答案前,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背井離鄉?如果家裡條件可以,在家鄉工作,就能滿足全家人所需,或者努力下,就能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誰願意背井離鄉呢?正視事實,城市與城市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資源的差距不止一點半點。背井離鄉的漂泊生活並不舒適、也不美好。能堅持的人,有因著有自己的抱負,但也因為有對家庭對父母,甚至對子孫後代的責任,才能堅持下來這份辛酸。
再說,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如果在外面堅持下來,終於能紮根了,也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這時候為什麼要放棄?在中國,買房真的不止是買個房子,也不止是情感上的歸屬。對於漂泊的人來說,是紮根那座城市的資格證,對後代來說,也是獲得更優質教育資源的入場券......這個時候你還會再質問,為什麼要買房安家嗎?
另外,疑惑以後都不回老家生活嗎?人的生活無非主要分幾部分,核心的,自己的事業,和另一半的責任,養老的義務,兒女的責任等,漂泊在外,說明事業在那,買房安家,一是和另一半有個家,另外可以盡到給兒女更好教育的責任,還有一點就是父母的養老問題,只要房子大,生活好,父母過來一起住,或者附近給父母再買一套,都是好的解決方法。外面VS老家,哪邊生活的更好,就選哪邊,至於子子孫孫,那也是一樣的道理,看那時那地的境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