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鄭正宗

    為什麼農民有機農產品買不出去,而消費者又買不到有機的農產品?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弄清什麼是有機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即是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不用轉基因種子,不用生長刺激素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才叫有機農產品。

    對照這個標準,是否還有有機農產品,現在很難說。跟你說實話,我家前後院也種了一些蔬菜,這五不標準,只有不用除草劑,不用生長刺激素,不用轉基因種子,這三不做到了。不用化肥沒作到,主要用的是有機肥菜餅,少量的用了複合肥;有的農產品不需農藥,如大蒜、芹菜、香菜、韭菜、莧菜、苦瓜、南瓜、葫蘆等等不需打農藥;有的如不打農藥就沒收成,如包菜、大白菜、在苗期要打一次農藥,在結包前要打一次農藥,還有辣椒和豆角,豆角在上摻前都要打一次農藥,辣椒在第一次開花前打一次農藥。

    至於題主說,農民的有機農產品賣不出去,消費者買不到有機農產品,原因有這麼幾點:

    第一、現在真正的有機農產品極少,有機常規蔬菜品種產量低,抗病蟲害能力差,農民種起來不合算。

    第二,越是規模經營,用化肥農藥的可能性越大,用雜交種子的可能性越大,用除草劑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有機農產品與非有機農產品,魚目混珠,真假難辨,往往有機農產品外觀難看些,消費者肯定要買好看一點的。

    第四、不是所有的轉基因農產品就不能用不能吃。如雜交豆角雜交辣椒,還有雜交水稻等。雜交水稻也是轉基因,不過它是同性轉基因,實踐證明對身體沒壞處。如果不是化肥農藥雜交水稻,中國土地哪能養活現有人口。

    第五,有的地方有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原因很多,主要是市場經濟所造成。農民一聽說種那種作物賺錢,大家都去種哪種作物,結果造成供大於求。農民一聽說養哪一種水產品或那一種動物賺錢,大家一跟風,結果也只能造成供大於求。當然也有產品不對路產品質量差等因素。

    以上觀點和看法,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如有不妥,請批評糾正。

  • 22 # 海陵湖守護者

    這就是市場技術問題,也是市場經濟排斥國內農業,打壓國內農產品的重要手段。農民的農產品,除了幾個主打的糧食品牌受國家政策法規的巨集觀調控,受到政策性保護,其它的農產品根本就沒有立足於國內市場,根本就無法與進口的農產品分庭抗禮,一決雌雄。

    有人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這句話如果是可以用在農民生產的農作物上,簡直是最合適不過,恰如其分。農民生產的有機農產品賣不出去,而消費者又買不到自己放心的有機農產品,主要是取決於中國的市場管理制度和市場監督機構,由市場決定一切,農民別無選擇。

    國內的農產品一直都是受市場排擠,國外的農產品大量的湧入中國市場,造成了中國農民的農產品大批量積壓,有的甚至爛在地裡,白送人也沒有人要。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外國的農產品,為什麼那麼多人熱衷於做進口買賣?難道外國的農產品都是純天然、無汙染、高品質、高質量、安全營養的綠色食品?

    中國的農民都準備進城了,都開始外出打工或自主創業了,都不種地種糧了,是不是中國的農民一下子就富裕了呢?

  • 23 # 獵奇江湖錄

    為什麼農民有機農產品買不出去,而消費者又買不到有機的農產品?

    這是農村存在至今已有幾千年了的問題了,這也是所有農民最頭疼的,明明東西更好確實賣不出去好價錢。

    首先現在很多農民種的不是有機產品,有機產品不應該打除草劑都是人工除草,不該使用化肥而是用農家肥,實用的種子也不該是轉基因種子。由於社會的進步,有了除草劑與化肥大大的解放了勞動力,對於農業是巨大的進步。現在農村的大部分人屬於半有機農產品。但是這種半有機可以預設為是有機產品了,因為現在大棚裡的很多都是打激素催熟上色的。

    1.種有機農產品需要投入太多。

    需要年年向地裡投發酵好的有機農家肥,並均勻的混於土裡,利於保持肥力避免被雨水沖走,農家肥的肥力不穩定,效果也比不上現在的肥料,而且農家肥成本很貴。由於農家肥裡什麼農民有機農產品買不出去,而消費者又買不到有機的農產品?草籽,播種後地裡長出很多雜草,需要人工去除兩次,這就非常的費力了。而有的蔬菜會生蟲子,打綠色不打農藥就需要石灰水等物理消毒驅蟲,效果也不如現在的農藥方便見效快。綜合來看有機種植投入人力財力大,所以很多人種植半有機農產品

    2.有機農產品獲得收益太少。

    有機種植使產品變數變低,而且結出來的種子果實大小不一,外觀醜陋,有很多外表都會有蟲子啃食的痕跡,很難得到顧客的青睞。畢竟大家都喜歡買整齊漂亮的產品,這也是為啥有機農產品不好賣主要原因。

    3.農村耕地沒有統一管理沒有形成規模。

    農村都是很多小戶型種植,每家都有幾畝地,幾畝地分的七零八碎的一小塊一小塊的,每家都種好多種,而大家的種子、種植方法、種植時間、得到的農產品都參差不齊,種啥都沒有統一的規劃管理,更沒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所以農村的產品的銷售非常單一隻能等小商人去挨家收購,大商人都不值得來一次。每過一道手續都得有差價,這也是為啥農村低價到城裡高價的主要原因。要想農產品賣出好價格必須要要對農村土地合理規劃,對農民統一培訓保證產品質量,選擇好農作物形成正規化規模化聯合社產業模式,打出自己的有機品牌,獲得市場認可這樣才能統一供給城市,減少中間商從而賣出高價。

    4.農村交通不便利,銷售手段單一運輸成本高。

    沒有形成穩定的銷售渠道,年年收購的人不同,訊息閉塞不知道啥時候來人收,不知道啥價格,向外運輸成本太高。

    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獲得農產品時時資訊,可以通過電商宣傳開啟銷售新渠道,讓城裡人知道有機產品,吸引潛在客戶來收購,建立農村聯合社自己去城裡拉客戶宣傳,形成穩定供貨銷售渠道。只有村民統一規劃銷售才能降低運輸成本,最好是在運輸農產品時國家都夠給與優惠,降低運輸費用。

  • 24 # 山寨農夫2020

    為什麼農民有機農產品銷售不出去,而消費者又買不到有機的農產品?

    有機農產品發展需要打通六道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有機農產品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但我們常常會發現,一方面農民生產的有機農產品賣不出去,面臨銷售困難,而另一方面,消費者又買不到真正的有機農產品,供需矛盾比較明顯。這主要是由於有機農產品從產到銷的過程環節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主要包括六個關口需要打通。

    第一道關是渠道關。

    任何商品從生產者手中到消費者手裡都需要一個渠道,也就是要通過一個方式到達消費者手中。傳統的渠道就是線下的實體店,現在又發展出電商線上的網購,近年又發展出團體訂製。

    從線下傳統實體店來看,銷售成本高。由於有機農產品畢竟還是小眾產品,價格較高,在市場中佔比較小,也就是銷售“流水”有限,所以實體店的銷售成本相對較高。這樣就限制了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量,一般的渠道商無利可圖,渠道自然也就少了。我們會看到,通常許多有機農產品生產單位都自建銷售渠道和門店,也是基於這個原因。終端店少,消費者獲得商品的機會也就少了。這就導致一邊賣不出去,一邊又買不到。

    從新興電商網購渠道來看,產品信譽低。電商作為一種新的銷售方式有其優點和長處,但也有其不能見到實物的侷限性。直播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直觀效果,但還是存在差距。況且,網購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往往存在心理上的較大落差,對於有機農產品銷售來說也存在著客觀的制約。此外,市場上還充斥著大大小小的鬼,通過低廉的價格擾亂市場,使真的他逵敗得很慘,這反過來又加劇了供需之間的矛盾。

    從近年出現的團體訂製來看,銷售渠道窄。近年來,一些單位和團體為了保證農產品安全,自建農產品生產基地,許多都採取訂製農業的形式,委託農民專門生產。這到是有機農產品的一個發展方向,但畢竟是少數,很大程度上不可複製。

    第二道關是信任關。

    市場經濟是信任經濟,消費者對新的產品、新的品牌的認知到信任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特別是對食品就更加謹慎。而這個過程對農民來說,不僅是痛苦的,往往也是難以承受的。培育市場、取得信任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更需要一段時間,而時間也是成本,對農產品來說甚至是很大的成本。這一關就把許多農民拒在了門外。

    第三道關是品牌關。

    前面講過,消費者對新的產品、新的品牌的認知到信任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對於農產品、特別是有機農產品更是如此。而培育一個品牌絕對不是一戶兩戶農民自己能夠辦到的,所以,你的有機農產品從生產那天開始,也許就已經註定是很難到達消費者面前的,更不用說銷售了。

    許多農產品都需要冷鏈物流,有機農產品對冷鏈物流的要求更高。一方面要求冷鏈物流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成本高也是個大問題。而目前中國冷鏈物流基礎較差,還不夠完備和便捷,特別是在農村,配套更是難以保障,這都制約著有機農產品的銷售。

    第五道關是標準關。

    儘管有機農產品認證體系相對比較健全,但對於許多有機農產品的標準還不夠完備,經銷商往往因為標準問題與客戶產生爭議,這也讓經銷商對有機農產品望而卻步。經銷商失去了積極性,產品銷售自然就不會暢通。

    第六道關是規模關。

    很多有機農產品是既有市場也有渠道,但一要貸就供不上了,因為沒有足夠的量。而經銷商推廣一個產品是需要時間的投入的,一旦開啟市場後沒有貨源,經銷商就是幹賠錢。這樣的買賣很少有人去做的。這也是有機農產品銷售障礙的一個重要因素。

    解決有機農產品供需矛盾需要兩個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必須靠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援。一是品牌宣傳,這方面許多地方政府做了大量投入的細緻工作,也收到了一些成效。許多地方官員親自直播也是品牌宣傳的重要措施。二是強化產業體系構建,地方政府在這方面還有很大作為空間。三是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物流體系、溯源體系等方面應加大投入。

    另一方面,農民生產者也要提高自身能力。一是強化品牌意識和品質意識,保證品質,保護品牌。二是要不斷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以保證貨源充足和產品一致性。三是要增強合作意識,內部開展農戶間合作,外部引進社會資本以擴大規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體的哪些反應能夠看出腎臟虧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