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7
回覆列表
  • 41 # 高嗲3

    老人活得太久,生活能自理,且子孫滿堂,家庭美滿,幸福。

    老人活得久,生活不能自理,欠幸福。

    老人活得久,子女過得不好,有的甚至死了,沒意義。

  • 42 # 愛祖國開出租

    不知道“活太久”指的是多久,八十、九十還是一百?

    過去人們活到七十多歲,就顯得老態龍鍾了。原因是那個時候生活物資匱乏,醫療條件不足,人民的身體長期缺少營養,還的從事重的體力勞動,所以想長壽很難。

    再看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活到八十多九十多的老人隨處可見。並且身體硬朗、精神飽滿。原因,與過去相反。

    有人說,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不知道這個結論從何而來。你或者會說,你的某個鄰居、或某個遠親年齡大了,沒有自理能力了,子女當成累贅不管了。確實,要是不幸遇到這樣的孩子,是夠倒黴,但是這樣的畢竟是少數,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少數的逆子而放棄長壽。

    還有人會說,年齡大了容易生病。萬一那天倒黴,得了癱瘓弄個臥床不起,簡直是生不能生死又不能死,不光自己受罪,還拖累了子女。

    事實證明,這個憂慮也屬多餘,生病長災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看看街上走路劃圈的,有多少人才四五十歲。能夠有幸得以長壽,是這個世界給你的最無價的恩惠,世人都應當珍惜。試想,有哪一個權勢如天或富可敵國的人能用金錢去買來半日生命呀!

  • 43 # 大娥在雲南VL0g

    關於這個問題,那麼就來聊聊我家屋後,活到80多歲的姨奶奶,她的一生真的很悽慘。

    姨奶奶是一個很熱心,無所不能的人。

    姨奶奶一輩子都在為人民服務,是我們整個村子的老中醫,會很多疑難雜症,土方子,而且還是一個接生婆,那個時候,生孩子都是在家裡生,只要哪家生小孩100%都是叫她接生,七八十年代,姨奶奶給別人接生,一般都是會帶一些紅雞蛋呀、瓜子等零食回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些了,漸漸地接生一個孩子也會給姨奶奶錢,只要是經過她接生的孩子,幾乎都是零失誤,接生經驗非常豐富,而且認識許多中草藥,哪家大人、孩子長濃皰或者是口腔潰瘍、紅眼病等等症狀她都會看,小毛病,她都是舉手之勞,不收錢,很熱心腸的一個人,所以我那個時候真的很佩服我這個姨奶奶,感覺她真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一生坎坷的大家庭,重組家庭共十囗人

    姨奶奶一生結了兩次婚,共生育了5個兒子一個女兒,第一次婚姻,生下兩個兒子,30歲守寡,之後,第二年,經人介紹認識了第二任老公,倆人都是二婚重組的家庭,又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第二任老公家原本有兩個女兒,家裡一共十口人,這麼大一個重組大家庭,想想當時壓力有多大?

    都說好人會有好報,其實不然,姨奶奶接連受沉重打擊,痛失三子,白髮人送黑髮人。

    說起姨奶奶的兒子們,每個家庭剛開始生活得都挺好,除了最大的兒子沒有結婚,其它幾個兒子全部都已成家立業。之後不知道什麼原因?真的很悲慘,改嫁帶過來的大兒子,20歲左右因病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大概十年之後,她最疼愛的小兒子,因得肝癌去世,留下孩子和妻子,年僅26歲,痛失愛子對姨奶奶他們的打擊非常大,當時他倆沒到60歲,兩口子忽然一夜白頭。又過了幾年之後,她遠在福建工作的第二個兒子,50歲左右,也因為得病在福建病逝了,真的讓姨奶奶、姨爺爺他們倆痛不欲生,人生在世,命運坎坷、曲折,最莫過於喪子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

    70多歲的姨爺爺去世在姨奶奶前面,姨奶奶80歲的時候,身體還比較硬朗,雖然背駝了很多,但是生活還是能夠自理,四兒子、媳婦、孫子們遠在新疆,也沒能常回來,身邊僅有的第3個兒子媳婦,婆媳關係很不好,媳婦厲害潑辣得很,兒子很老實,啥事都是聽他媳婦的,相隔很近,但是一年到頭,都不會來招呼一下,過來都會吵架,罵得很難聽,更別說能吃上她3媳婦家的東西了,包括姨奶奶這個3兒子家的孫子孫女們都不會過來看奶奶,都是被她媽教的,只有三個女兒偶爾會短暫性的來陪陪老人,姨奶奶在村裡面的人緣很好,隔壁鄰居偶爾也會來陪她聊聊天,但是一到了晚上,她家非常冷清,真成了村裡孤獨的守望者。

    她自己會種些菜,養一些雞鴨,偶爾還會幫人家看看病,但是到了83歲那一年,突然倒床,一病不起,在床上一躺就是大半年,第四個兒子媳婦從新疆趕回來把老人接到新家照顧,小女兒也會勤來照顧,另兩個養女偶爾會回來看看,癱瘓了大半年之後去世。

    所以在我看來,姨奶奶雖然活到80多歲,她的醫術也沒有得到傳承,一輩子做了不少好事,但是她的人生真的太曲折、悲慘了,雖然她會看病,經濟上不用愁,吃穿也不愁,一輩子沒享到清福,在她有行動能力的時候,孤獨一生,只有最後病倒了,才得到親人們的呵護與陪伴。誰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在父母健在的有生之年,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你們對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怎麼看?歡迎留言。

    以下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44 # 康復科李醫生

    這種情況應該一直都有,在過去或者現在經濟欠發達的地方尤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壽比南山。但是現實中,長壽的老人過的未必幸福。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首先要改變一切為了子女的思想!

    人一上了歲數身體健康狀況就開始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逐漸不能自理,或者有個病痛啥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家人的照顧,如果子女比較孝順,家庭條件還不錯那麼老人相對過的幸福一些。

    我小時候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是跟子女分開住的。特別是一個老人獨居,那麼就比較可憐。有的老人過世了幾天才被發現,子女平時忙於農活所以老人都是比較孤獨的,生活也是很清苦。特別是一些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每天就去送口飯,老人衛生問題也是有時間才搞。這也是為啥,有的老人屋裡一進去就有特殊的味道。

    還有一部分老人,平時子女比較孝順,吃住都沒有問題。但是患有一些慢性病,這些病痛折磨讓老人很痛苦。以及子女陪伴時間很短,每天忙於上班,老人獨自在家也會倍感孤獨。

    總體來說,老人晚年生活質量高不高,我覺得身體健康是第一要素。只要身體好其他問題都可以解決,老人也不會覺得生活乏味。其次子女的關心,經常陪伴老人,讓他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能讓老人更健康。

    所以,年齡大一些後就注意自己身體。不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子女,為自己健康投資!自己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晚年負責,也是讓給子女的一筆財富。

  • 45 # 木子龍自由

    老人活得大久,確實活的有點難,親身經歷,就是我的母親,活了97歲才去世,想想經歷,有點傷感。

    我母親育有三兒一女,本人是老么,俗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分家的時候,父母和我,還一個姐一起生活,當時我還在讀書,還沒畢業,姐就出嫁了,剛好土地承包到戶。

    二哥結婚在另外一個縣,大約100公里左右,姐比較近一些,起初還經常看望,後來因自家繁忙,漸漸的少了,好在大哥在,但也是4個孩子,當時也是較困難的。

    在我讀書畢業沒幾年,父親因病去逝(7O歲),然後我也結婚在另外一個地方,再有就是母親在60多歲的時候,因砍柴不幸傷了一隻眼睛。一個人生活了幾年,太辛苦了。

    後來才給大哥家一起生活,但並不是享福,除了下雨天外,每天都出門乾點什麼,母親是自願的,說是乾點活,時間過得快一些,在家太無聊,沒人陪她,作為農村人,大哥家也很忙的,生活上比較照顧。

    直到母親96歲,都還要堅持出門做點事,有幾次還迷了路,當地好心人送回來的。最後一次因摔倒就再也沒有站起來,在床上躺了近三個月才離開人世。

  • 46 # 重慶平哈兒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起我那百歲老奶奶,分享一下她的故事。再說說我的看法。

    奶奶出生在解放前,性格溫和、心態很好,不與人計較。或許是歷盡滄桑,對任何事都淡然,這也是她能活到百歲的原因吧!

    她年老時患有腿疾、行動不便,多年來靠一張長板凳輔助而行,不管多麼艱難,她都每天堅持拖著板凳練習走路,在百歲那年終不敵身體器官的衰退而離我們而去。

    現在說說我對:“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句話的看法。

    年紀大了,身體器官不多不少都會有一些問題,你需要比常人更能忍受你身體給你帶來的痛苦。我看到我奶奶最後那段時間的辛苦,我真心覺得她走了是一種幸福。

    如果老人都能忍受,或者老人更幸運地身體健康!那他還需要面對的是他的親人、朋友一個一個離他而去,不管如何輕木公、淡然,心裡總會有一些痛楚、憂傷。

    所以我的看法是:老人在身心都非常健康地活著是一種幸福。反之,我認同這句:「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

  • 47 # 萱媽情感錄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我非常同意題主的觀點。

    奶奶從小到大沒有帶過我們家三個孩子,只帶大姑的兩個孩子和小叔父的一個女兒。

    最後她癱了不能動了,身邊的小叔,小姑,大姑都沒有人去照顧,我爸爸的第二個弟弟因為常年不在農村,在武漢打工,是確實照顧不了。

    小姑有三個孫女要她幫忙帶,兩個媳婦都在漢口打工,也是一天都走不開。

    我當時覺得我大姑父的做法有點欺負人,因為我爸爸不在了,卻要一個沒有丈夫的媳婦去伺候婆婆,關鍵是我奶奶身邊還有那麼多子女都在。

    應該怎麼也輪不到我媽媽去照顧啊?一,年輕的時候沒有管過我們這一房,年輕的時候喜歡過幫助過的孩子一個都不管,最後還是我媽媽看奶奶可憐,回去伺候了三個月。

    而且最後奶奶出殯那天,我和姐姐姐夫弟弟還有媽媽都是全家到位,小叔還有大姑的子女都沒有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到場。

    所以說不是每個人都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得遇見孝順的兒子女兒才行。

    現實生活中能從頭到尾孝順老人從一而終的太少了,俗話說得好,久病床前無孝子。

    老人能老了自然的去世是最幸福的事情。不用經歷病痛的折磨也不用看人臉色。

  • 48 # 許你浮生如夢

    我的外公,只有我媽和小姨兩個女兒。我的外婆在我沒出生之前就病逝了。

    贍養外公的責任就落在小姨身上。小姨一家對外公很好。結婚後的我和老公也一起加入到贍養外公的行列。外公住在離小姨家不遠。生活用品都是小姨一家包辦。代母從孝的我,每兩個月就給外公送點伙食費。

    每次去看外公,看到他滿臉慈祥的笑容。都讓我有滿滿的幸福感。而日子久了,外公知道我是那一兩天去的了。就故意上圩玩,像個調皮的孩子。每當找不到他,我就故意大聲喊:“外公,外公"。然後他就慢吞吞的走出來:“其實,我早就看見你了。我沒出聲而己。”我無奈笑了笑,恐嚇他:“下次再這樣,我就不來看你了。"

    久而久之,圩上的人有很多人都知道我是他的外孫女。每次開車經過那條圩,都會有人告訴我,你外公在那裡聊天。有了這些線索,找到他就容易多了。可這樣一來,他就像個小孩似的不高興了,嘮嘮叨叨說我,見我不住點頭,他立馬又高興了。

    有了這樣的經驗,後來即使看見他,我也當作看不見,兜了半個圈故意問人找他。看到他滿足笑容看著我找他。我發現我的辛苦都是值得。

    多年以後,八十多歲的外公離我遠去。在我的回憶中,全是外公滿足,慈祥的笑容。想起他的嘮叨,想起他每次像小孩一樣被我批評不能吃肥肉,不能多吃糖那委屈而又不甘的表情。

    外公的人生是多磨難的。可在小姨一家和我的照顧下,他的晚年卻是幸福快樂的。在他最後的日子裡,親人的陪伴,孝順,寵愛。他安祥微笑離去。

    外公長眠,我長念。老人幸不幸福,取決乾子女的態度,孝心。替母行孝二十幾年。一直把外公當作老小孩。他會撒謊,會調皮。會蠻不講理。他撒謊說生病了,就是說想我了,想見我。會調皮,讓我故意找他,就是讓我在乎他,跟他玩久一點。他蠻不講理,就是讓我哄他,寵他,像小孩一樣。可惜,這樣的日子不會再有。

  • 49 # 大嘴爵爺侃球

    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句話我奶奶跟我說過,我爸也跟我說過。

    我奶奶跟我說這話的時候我還太小了,她在去世前的一些經歷,才讓我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涵義。

    我奶奶過世的時候已經90歲了,在這之前她的身體都非常好,能吃能喝,還能經常拄著柺杖在家的周圍到處走走。

    可是有一年她的身體忽然就不行了,住進了醫院,平時來看她的親戚來了一兩次,慢慢就少了,她的姐妹年齡也大了,有幾個還在外地,也無法來看她。

    因為三伯退休了沒有工作,就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重任,但三伯早年離了婚,一個大男人的,照顧奶奶難免有些有心無力,奶奶就經常罵他,兩個人也不時發生爭吵,弄得整個病房氣氛都很緊張。

    照顧不周,自然而然,屎啊尿啊就會弄到床單上,我媽有時候過去就會幫奶奶洗,我媽畢竟是媳婦,被媳婦看到自己狼狽的一面,是你你會怎麼想?肯定會難堪的吧。

    最後,看透了世間冷暖的奶奶去世了,去世前我去看她,她就感嘆了一句:“活得太久,未必是福。”

    後來我爸也跟我說了那句話,但他加了一句話,“活得久也行,但必須要有自理能力。”看得出,我爸從奶奶的身上看透了很多東西。

    是啊,有些人年輕的時候威風八面,老了因為疾病等各種原因,生活不能自理,被親人朋友嫌棄,自己甚至狼狽不堪,內心的失落感想必會非常嚴重吧。

    有時候想想,我老了會是什麼樣呢?如果也不能自理,或許心想,早一點結束生命也是極好的吧。

  • 50 # 陸燕青

    此話以偏蓋全了。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大部分老人的生活質量還是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因為母親原先就職的單位,現在已經改制成為企業了,所以母親的退休工資沒有現在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工資高。母親現在的退休待遇要比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低40%左右,但是還能高於普通的企業退休人員。

    我的父親已經去世將近六年。在這期間,母親的精神生活確實是比較孤單的。而且母親還曾經在九年前動過大手術,2018年還摔了一跤做了換骨手術。

    然而,母親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子。曾經在抗日戰爭中逃難八年。作為南方人,又曾經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生活了十年,所以母親的適應能力非常強。

    有好幾位和母親同齡的同事,一起住進同一家養老院。但是最後因為對養老院伙食不太滿意,後來回到家裡去了。但是後面的結果,卻很不理想。

    母親的幸福指數較高,還與我家離養老院很近有關。這樣我可以幾乎每天都到養老院去幫她料理一些事情,陪她說說話,買點水果點心之類的,去豐富她的生活。在這個方面,估計很多老人都不會存在這麼好的客觀條件。

    當然,母親也有情緒波動的時候。或者說想念我父親啦;養老院的菜餚不太對胃口啊;身體不舒服啊;護理人員些工作不到位呀等等,都會引起我母親的情緒化。其實不要說高齡老人,我們其他中老年人,可能沒有人能夠做到絕對的樂觀。人有七情六慾,這是人的本性,沒有人能夠超越這個規律。

    我母親也有很痛苦的地方 就是她的聽力很差,跟她講話要貼了她的耳朵才能聽見。幸虧她是5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文化程度較高,可以通過微信等進行交流。而且,母親對社會新聞,娛樂活動等等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她在自己力不從心的情況下,電視節目是母親生命的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而且我母親入住的養老院,各方面管理都很到位。養老院的管理幹部對高齡老人,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關懷。特別在這次疫情期間,養老院全封閉四個月,沒有家屬可以進去幫忙。都是養老院的護理人員加班加點,完成了護理老人和保護老人的歷史重任。

    在整個養老院裡面,可能我這個兒子去的次數是最多的。其他的老人子女,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或者路遠,或者工作和家庭生活比較繁忙。所以養老院去的比較少,可能也會降低老人的幸福指數。

    至於老少邊窮地區,或者農村地區,高齡老人,或者說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可能生活質量就不如我的母親。

    根據我的觀察,我母親目前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個例,沒有代表性。也有可能其他少數老人的生活質量比我的母親要高的多,很多老人琴棋書畫樣樣都會,生活豐富多彩。

    我本人對自己將來不是非常樂觀,可能我不會有我母親福氣。只能好自為之,自求多福了。

  • 51 # 靜待花開jy

    老人活得太久,在花開這裡,肯定是福。

    無巧不巧,昨晚跟表姐電話,說到我姑媽明年80歲了,感覺好多70歲的老太太身體都沒她硬朗,跟表姐開玩笑說:姑媽肯定會活100歲。表姐聽後,急忙說到:那是肯定的、必須的……。

    外婆106歲去逝,去逝前也沒能逃過病痛的折磨,住院期間,媽媽、姨媽、舅舅,輪換在醫院照顧。

    舅舅80歲了,為了照顧住院的高齡老母親,在去醫院的路上摔了一跤,至今沒得到完全康復;70多歲的媽媽、姨媽們為了照顧生病的老母親,每晚睡在醫院硬邦邦的陪伴床上……。

    無疑,外婆是幸福的。而每天忍受外婆的打罵,還得笑嘻嘻的,媽媽、姨媽、舅舅們是幸福的。我媽媽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都70多歲了,還有“媽媽”喊,內心透露出來的幸福,不言而喻。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話是經驗的積累,不是沒有道理的,媽媽、姨媽、舅舅們的做法,後輩人全都看在眼裡,他(她)們以實際行動證明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 52 # 暮夕晨雪

    我愛人奶奶活到九十三,一個月前去世的。我也說不好她是好還是不好。

    我們結婚快十年了,剛結婚的時候我大多數在孃家,後又因為有孩子蓋房子出去打過兩年工所以真正到愛人家這邊生活的有四五年,因為我公公婆婆外出打工偶爾回家所以自從我在家這幾年她的衣服就是我洗,老人從來就沒有薄衣服(因為不耐寒),熱天還好,冬天用手清洗那些棉衣是很費勁的。

    一開始她身子還算硬朗所以偶爾是自己做飯吃的,大多數是我做好了叫她吃,她總是感冒也是我陪她走著去,十多分鐘得走四十多分鐘才到,大太陽我還得一直給她撐著傘,好不容易到了醫生家她睡著輸液我就得坐旁邊看著,要不然她總是把針動歪,醫生都說也是我耐心好,以前別人陪她或她自己去都不會這樣,我想著人老了就順著她點吧,後面買了踏板車就把她放前面抱著騎要好些了。還記得有次我不知道她感冒了起來她也沒說,自己弄點稀飯吃好了讓我帶她去看醫生,我洗個臉就陪她去一直餓到下午三點多,輸好了我差點餓暈趕緊跑小賣部買了個麵包吃才緩過來,反正那幾年我孩子吃什麼她吃什麼,我三兩天給洗衣服洗被子帶她去洗澡洗頭覺得能做的我都儘量做了。

    不過啊,她還是不喜歡我,這幾年我給她做吃的她都給我愛人堂哥(有點間接性神經病愛罵人),有次孩子想吃五毛一包的辣條,剛開始吃我愛人堂哥就來說要吃,她叫孩子給他些孩子就給了點(估計捨不得),她就罵孩子叫孩子給他吃,說她們能吃多少(我兩孩子都才幾歲),當時我叫孩子不給,分享也是有底線的何況那也不是她就沒說話不過使勁的瞪我,這種太多就不一一說了。

    再說說她最後一年多到去世吧,從去年年初她就開始不行了,器官衰竭身體機能退化開始出現各種問題,別人看她她脾氣很好,就看我和我婆婆想仇人一樣,好不容易好些了我公公婆婆又出去了,還是我照顧她,那時候更難照顧了,做好飯讓孩子去請吃飯她不來了,要我去請幾次才很勉強的去吃,但這些我忍了(那時候都成忍者神龜了),可她不應該做下面的一件事。

    今年年初因為疫情影響都在家裡,我那小我一歲的小叔子在家裡坐著玩手機,我在外面一直都在洗衣服包括她的,公婆去地裡了,我五分鐘前給她把晾乾的衣服收到她屋裡去的時候看到她坐在爐子邊上,因為她把爐子給擋住所以我沒看到爐子燃不,五分鐘後我公公婆婆回來(樓梯剛好對著她窗戶)她就往床上一躺,我公公就問怎麼爐子都滅了,她氣若游絲的說不知道,她一整天都在床上躺著起不來又沒人看看她,我公公就對著我發脾氣說我照顧不好什麼的,還好我小叔子也看到她一直坐爐子邊的也沒聽到她叫給爐子添煤,那天我就給我公公說了,我再也不會管了,他們都忘了自己的本份,都覺得我是應該的欠他們的,其實這種冤枉我的事還之前有過,我公公婆婆沒說什麼我也不當回事。

    再說說她去世前半年是怎麼過的,因為我公公耍酒瘋和我婆婆吵架打了起來,她趕緊跑去拉著我婆婆讓我公公用鏟子給我婆婆一鏟子把頭鏟個洞所以我婆婆也出去打工了(註明:平常走路都得叫人攙著,那鏟子是我婆婆用手擋了大半力道要不得玩完),他母子一合計叫女兒來照顧她,她總共四個女兒,老大七十多身體還不好,來了也沒用。老四上有老下有小來不了,剩嫁本村的老二和不遠的老三,老二照顧她還得管地裡莊稼所以弄點給她吃了叫她要麼睡要麼坐不能出去,怕摔著更難伺候,有一天她試著說外面太陽真好,話剛說完她女兒說它好它的關你什麼事,所以她到死都沒晒過一天太陽。她三女兒來弄點給她吃了就出去溜達了,回來還說像坐牢一樣,說她不愛乾淨,細數她以前是怎樣重男輕女的(這點沒冤枉她,我一兒一女她都說可惜了女兒不是兒子,我叫我兒子幹啥她都說他還小叫姐姐去幹然而我女兒只大兒子一歲)。她的屋裡偶爾還會傳出臭味,她也再沒洗過澡了。這半年裡我看到她哭著問自己造了什麼孽,在女兒數落她把頭低下半天都沒抬起來,在看到外面太陽想出去沒能出去的失落,我都看到了也沒看到,我再沒踏進她屋裡一步,再沒叫她一聲也沒給她洗過一次衣服,在知道她那晚可能會去世我也沒推遲我睡覺的時間。但我不後悔,我無愧於心。我做了我能做的,不做我不想做的。

  • 53 # 瀟魚

    我的鄰居有兩個長壽老太太,他們的遭遇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李奶奶90歲,身體硬朗,閒不下來,一天到晚的忙。她一生孕育九個子女,四個兒子都是本村的。

    李奶奶一有空就挨個去兒子家裡幫忙,臉上永遠是樂呵呵的,即便是大家都說她的大兒媳婦又醜又懶還小氣,她也是照幫不誤,從來不曾說過她一句壞話。

    每年李奶奶過大壽,家裡兒子女兒、孫子孫女帶著各自的愛人、孩子擠滿了院子挨個給老人家磕頭祝壽,一大家子幾十口人熱熱鬧鬧的,老太太更是笑開了花。

    後院的吳奶奶,她從年輕時候就被同齡人所不齒。因為在那個大饑荒的年代,別人掉地上一根麵條都得拾起來吃掉,而吳奶奶從來不吃剩飯。

    她還老是做的多得吃不完,然後倒掉。鄰居們一邊咒罵她糟蹋糧食,一邊把食物拾起來拿回家洗洗吃掉。她有三個兒子,卻跟三個兒媳婦都有仇不說話,孫子們也都不喜歡她。

    在她人生的最後幾年,幾個兒子輪流去街上買飯給她吃,噴香的燴麵、肉片湯、臊子面……她吃不完就倒掉。

    她兒子說:媽你就不能留著明天熱熱再吃?這一份面要十塊錢呢。

    她依舊如此,於是除了送飯,再沒有人願意到她跟前去。直到有一天他兒子去送飯發現她僵硬地趴在床前。

    小魚認為活的久不是錯,沒福氣或許只是因為在別人眼中他不值得。他的不當的行為,言傳身教並沒有將孩子教育成孝順、無私的樣子。

  • 54 # 紅塵一朵蓮

    同意這個觀點。雖然老人長壽是一件好事,但是活得太久未必是福氣。

    01 身體因素,決定長壽老人會遭罪

    雖說長壽老人身體相對其他老人較好,但是歲月不饒人,年歲大了,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會褪化。

    耳聾、眼花、掉牙齒、腿腳無力及各臟器毛病會接踵而至,這些會讓老人苦不堪言。就算是兒女盡心盡力救治,但是身體上的痛楚只有自己能夠體會得到。

    我的一個遠房親戚活到了92歲。她身體沒有太大毛病,就是雙腿膝關節退化嚴重,平時走路特別費勁。去世前兩年摔了一次跤,導致髖骨骨折。

    因為年歲太大,骨折部位一直無法癒合。老人家躺在床上無法動彈苦不堪言,最後還長了褥瘡。記得每次去看她,她總是難過地說:“與其這樣受罪,還不如走了安生。”

    02 親人離開,會讓長壽老人心中痛苦難受

    我們鎮上有一位老人,身體一直挺好的,可她4個兒子有3個先後過世了,還有一個體格也不好。

    老人家87歲時還在街上擺著一個小攤賣雜碎東西。人們勸她別幹了,老人說:“我不是缺錢,我是心裡空得慌。我在外面看著人過來過去的,心裡面覺得踏實。

    03 其他因素

    老人活的太久,如果自己的兒女沒了,要跟著孫子輩生活,可能孫子輩給予老人的關心要少一點。再加上老人自身條件各方面狀況都會差,這樣會讓老人心裡產生落差。

    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各方面都需要家人照顧。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時間久了會讓周圍的人覺得有負擔,老人自己心裡也會有壓力。

    所以說長壽老人雖好,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並不全是福氣。有福氣的老人就是身體健康、生活可以自理、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兒女在自己膝下承歡。否則,活得太久真的不是福氣。

  • 55 # 湘憶雪

    一個人活多久,並不是由自己的意志決定的(當然除了那些不想活的人),而是主要由自身身體條件決定的,還有一些外部的客觀條件,如子女的孝順程度、當地的自然環境等,所以“福”或者“不福”只是外人的看法而已。如果本人覺得紅塵在世,樂觀豁達、一切都很美好,即使粗茶淡飯也是幸福,希望自己活得越長越好。而如果本人生活困苦、疾病纏身、兒孫不肖,那就是很不“福”了。

    我舉兩個例子。

    我的外公,去年去世的,活了整整99歲,閏年閏月就是100歲了。我外公育有一兒一女,兒子也就是我舅舅在家務農,脾氣有點暴躁,是明顯的妻管嚴,什麼都聽我舅媽的。舅媽很能幹也很潑辣,舅媽嫁到外公家,起早貪黑,勤勞肯幹,沒幾年就蓋上了樓房。舅媽對外公老是頤指氣使,甚至在外面說外公是“老不死的”,但外公生性豁達,對舅媽的一些不良行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說什麼,對舅媽的抱怨也充耳不聞,從來都是笑呵呵的。一些農活,外公能幫忙的就幹些,老了越來越幹不動了,就不管了。

    我媽時不時想接我外公來我家住,但外公就是不同意,他說自家自在習慣了,去別的家反而不習慣。

    我每次去外公家,從來沒有聽他說過舅媽的壞話,有時外婆想管管家裡的事,但老是被舅媽指責管閒事,而外公從來不參與舅舅舅媽的事。去年外公無疾而終,所在村裡人說,外公一輩子活得值得活得通透,這是不知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我的一個叔婆,聽說是三四十歲時叔公就死了,也是一兒一女,叔婆重男輕女很是厲害,當初好不容易生了一個兒子,叔婆很是寵愛,什麼好吃的都給他,所以也就忽略了女兒。女兒長大以後,說當初媽媽不愛她,不喜歡她,不給她吃的,不給她新衣服穿,也不讓她上學,所以對媽媽很是怨恨,出嫁後很少回家。而兒子自小養成了懶惰頑劣的性格,長大後一事無成,還時常對叔婆又打又罵,叔婆悔不當初。後來叔婆一病不起,癱瘓在床,那個不肖的兒子不管不顧。後來在親戚的勸說下,女兒開始原諒母親,並請人照顧。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兒女,經常是吃不飽睡不好,屎尿在床。叔婆雖然活了80多歲,但最後幾年真是生不如死。

    所以“福”不“福”,只有當事人知道。就像張學良、宋美齡等,他們衣食無憂,有人專門照顧,肯定是希望越活越長的。還有齊白石93歲還想結婚,這滾滾紅塵對他來說,還沒活夠了。

  • 56 # 小不點追夢

    但凡認為:“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的人,不管你是作為老人,還是作為子女,都是內心缺少一分愛心和沒有安全感的人。

    都說“家有一老,就是一寶”。

    從子女的角度來講,但凡心中有愛老人的子女,總會認為老人活得越久越是福。

    心中有愛,處處想著老人的子女,總不會因為老人是健康還是生病而改變自己對老人的愛。

    老人健康活著,心裡肯定多開心些。如果老人生病,就算心裡難過也只想盡全力去醫治老人,就算老人患上疑難雜症,久治不好也不會覺得是拖累自己,只要自己盡到孝心了,心裡也會平靜些,能看到老人一天算一天,雖是一種煎熬,但總好過老人一走了之,想看上一面那就是在夢裡了,你說相比之下,暖和一個有愛老人之心的子女來說,是不是福了呢?

    老人沒有做好“言傳身教”,當自己生病之時,子女沒學到做人的道理,也沒感知孝順老人是理所當然的事,當然就會覺得久病不起的老人會是一種累贅了,會拖累自己和家人,你說老人聽到能覺得活下去是福嗎?

    如果有愛心的子女能盡心盡力去照料久病不起的老人,老人就算覺得拖累子女,子女也覺得心裡難過而煎熬,彼此熾熱的愛交融在一起,能多看對方一眼算一眼,你說還會去懷疑“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嗎”?

  • 57 # 小孩子氣的你

    很多人都這樣說,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有些偏遠地區的村民居然還有老人活太久是扯子孫的福的說法。

    兩個例子:

    例一:

    阿灑的奶奶今年96高壽,能吃能動,生活完全能自理,還幫忙照看重孫子。這個奶奶是個很有思想,有遠見的人,她早年跟著爺爺在香港打拼了大半輩子,年過花甲才回到家鄉,她手裡帶大的兒孫有兩個清華大學,上海大學,武漢大學的都有。村裡人都說奶奶有見識,心胸寬廣。

    奶奶老了,大夥都尊敬她,在清華畢業的孫子當了市委書記,經常帶著妻兒回來看望奶奶,村裡的三叔六嬸也都很關心她老人家,所以她總是乾乾淨淨,很灑脫。

    兒孫們都希望她能活超過一百歲,說她是家裡最大的福星。

    例二:

    我們家隔壁的奶奶80了,行動不便,老伴前幾年也走的,她有三個兒子,有一個在外地當官,十幾年沒回過來,老爺爺還在世時,當官的兒子也是偶爾寄點錢回來,這些年便是不聞不問。

    還有兩個兒子就在村裡務農,所以老奶奶每個兒子家住半年,兒媳很是嫌棄,嫌她髒。她只好一個人住,三餐不定,冷飯冷菜,餿了的也捨不得扔。

    我見她可憐,有時候早餐煮了麵條,就端一碗送過去給她吃,她跟我說,不想活了,有80就夠了,活久了,走不動了,會連累兒子的。

    聽她說的話,我心裡很是難過,難道一個人的壽命是自己定的嗎?不是活多少歲老天早已註定?

    兩個例子,雖然她們都很老了,卻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前者共享天倫,後者生不如死。為什麼,這就是兒孫福,享不了兒孫福的老人,孤苦無依。

    每個人都會老,也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多老。請善待我們身邊的老人,讓他們老有所依,無論他們活到多老,都要盡心照顧。

    我們偉大祖國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孝可感天動地。

  • 58 # 防川觀海

    老人活的太久是福是禍都得讓老人活著吧,就算是禍,也不能把他們掐死吧。提這類問題沒有正能量,潛意思老人該早死,別在那活受罪,就這意思。

    子女孝敬老人再窮身體再差都是福,不屑子孫再多也是禍。

  • 59 # W4109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

    人生下來,屎一把、尿一把、餵奶、餵飯、教說話、教爬、教走、防碰、防摔,治病,精心養育,百般寵愛,怕你傷著、盼你成才,讀幼兒園、讀小學風裡、雨裡、雪裡、寒天、暑天送、接,不厭其煩,讀初中、讀大學,花去不少精力、花去不少時間。畢業後,給子女建房、買房,張羅婚事、結婚、生子女,竹筒倒豆,積蓄全部花光,困難一點的還要借錢,接著幫助帶孫,慢慢的,頭髮也白了、人也老了、病也來了,當老態龍鍾,癱瘓在床,不能自理時,孝順的會送院治療,專心護理,直到生命終點,在這些孝子賢孫的心裡,治病、護理無論花去多少錢財、無論犧牲多少時間,老人無論壽多長、身體多糟糕,只要老人活著就是福!但有的不孝,治病花掉錢就捨不得,護理花掉時間就不願意,小病問一下,買點營養品去看一下,癆病、重病就言語帶刺,在眼裡,已成了拖累自己“幸福”的負擔,巴不得老人早點離去,病痛中的老人受病的折磨與精神傷害之雙重打擊,帶著遺憾、帶著怨恨、心疼、痛苦而去。

    老人把你精心養大、成人,付出一生的精力,付去一生積蓄,老人活得太久,無論是健、病、痴呆,只要能依然看到生你、養你、即將與你陰、陽兩隔的老人,就是你的福!

  • 60 # 有趣的教育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麼看?要多方面看。如果老人家庭條件不錯,身體好,子女孝敬那活的太久就是福氣,叫長壽幸福。如果老人家庭條件一般,身體又不好,子女又不孝敬。活的太久那叫難受。壽則多辱。就是這個意思。

    誰都願意活的長一些,享受世間的榮華富貴。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尤其是家庭情況一般的老人。去敬老院要花費很多的錢,在家裡養老也要花費很多的錢。而子女的經濟條件又不好,自己又沒有退休金,醫療條件也不好。活著真是非常難,非常難受的。所以我們見到很多出現虐待老人的現象:近期出現的,將老人扔到舊墳裡。就是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差,實在養不起老人了。做出了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這個老人活著真是沒有多少意思了。還有一個人在醫院裡打老人的屁股。老人80多了,有病躺在床上,一句話說的不中聽,就讓兒子把屁股打了,引起了公憤。這個老人活著也真是難受了。沒有幸福感。

    經濟條件非常好,自己又有退休金。身體還挺棒,沒有其他的問題,那活著確實是非常幸福的。100多歲的老人也有的是,像楊振寧老人就接近100歲了。人家在82歲的時候還娶了一個28的。這就是幸福。齊白石老人在八九十歲的時候別人給他找一個40多歲的,他還顯人家老,要個十幾歲的。這就是幸福。所以幸福實現建立在雄厚的經濟支援基礎之上的。

    所以老人一定要記住:千萬要有經濟做基礎。沒有退休金,在身體壯的時候也要打下一定的經濟基礎。誰也不能靠。要自力更生,才能夠享受到老年的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子病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