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九爺說事

    九爺我真名張九州,因兄弟序九,故時常被呼老九,1972年生於河北館陶,整個村,俺家最窮,這不是吹牛。家父一生務農,目不識丁,母親李氏,卻連個‘李’字也不認得,家境寒微,度日維艱,只靠幾畝薄地實難為繼,因此父母常告誡餘要好好學習,將來也好能出人頭地,然實在慚愧,餘自幼頑皮惡劣,除不能好好學習以外,攜眾發小偷瓜打棗倒是常事兒,如今年過四十,看見數理化或英語字母還是一頭霧水,一百以內加減法還要算上半天,因此,為當時沒學好那些讓我頭暈的“亂七八遭”所謂的文化,至今我也沒後悔過。

    當然,人即便百般惡劣,總有一“好”,我就是。從記事起就好胡塗亂抹,遍地塗鴉,兒時畫連環畫甚是痴迷,用一句不害羞的話說,那可真算得上是“廢寢忘食”,常因買不起本子而苦惱至極,白天買紙晚上縫製,一張張一套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楊家將等等如是,常被小夥伴圍觀而無有羞澀恐懼;十五歲,得高人開示,入中國畫之道,隨刻苦研習,心意已決,終生相許。

    然窮鄉僻壤,哪懂得什麼“藝術”,被鄉鄰恥笑不務正業的同時,亦遭親人反對,曾記得家兄幾次將我的“文房四寶”扔入糞池,以當時的人文環境和思想觀念,寫寫畫畫還真不能算是個正經營生,眾鄉親雖嘴上不說,打心眼裡也是瞧不起我的。前幾年我回鄉省親,二兄還語重心長的說“你乾點什麼正經事兒不好,非要寫寫畫畫,不當吃不當喝又不能賺錢養家”。

    十幾歲離家,一走就是三十年,一把眼淚一把心酸,偷偷的自己吞嚥,風雨磨難,苦辣酸甜,以藝養藝,吞吐大千,漂泊流浪,百般滋味根植心田;求學問道,面壁修煉,化蝶破繭,鳳凰涅槃,山窮水盡,柳暗花明,暮然回首已壯年;孤寂常與藝術相守,苦難是藝術的夥伴,這一段心歷路程不堪回首,避而不談……

    古語四十應該不惑,然迷惑依然不斷,藝無止境,學術無邊,北京大學,國家畫院,清華大學,藝術學院,數年遊歷往返,師友弟子一片。也混了些虛名,都是給別人看,鮮花掌聲,時常相伴,被市場關注,被藏家眷戀,塗塗抹抹可以買車買樓,勾勾點點可以蒙人混飯,再也沒人說我乾的不是正經營生,貌似還被當作名人被茶餘飯後笑談。然,人都毀敗在“得意”之處,古訓銘記心間,藝術的深邃境界,時刻需要人格提煉,遠離功利,從容散淡,逐漸退出熱鬧繁華,讓身心迴歸素樸,讓肉體有靈魂相伴,在芸芸眾生中體驗喜怒哀樂,去大千世界裡蒙養硯田筆端,中國畫是“人成藝成”的事情,中年勵志尤未為晚,畫家不只是寫寫畫畫,橫是對社會的剖析,豎為精神的彰顯,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測幽微,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或沉或浮,或隱或顯,經典的作品才是永恆,虛名曇花一現。現在,該又去臥薪嚐膽,該又去百年磨劍。

  • 2 # 霜冷月

    我只是一名繪畫愛好者,回答個人繪畫之路這個問題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嫌疑,但是,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我還是將繪畫做為最愛。

    還是在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訂有《連環畫報》作為課外讀物,那上面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將我引入一個斑斕多姿的世界,古典的《西遊記》、科幻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童話的《美人魚》等一個個通過畫面講出的故事,讓我在許多年之後還能夠記起。

    上中學時,我的班主任老師是美術老師,他發現我在課間甚至課堂上,喜歡畫花手絹上面的美人頭,他對我說,學畫畫得練基本功,得先學素描和速寫,我於是買了《徐悲鴻素描》等書籍,白天沒時間,就在晚上畫,尤其愛畫馬,不知到將徐悲鴻的奔馬圖臨摹了多少遍。可是,父母知道我學畫畫並不支援,覺得這樣影響學習成績,甚至老師上門動員也不起作用,殊不知,我學習成績也沒上去,畫也沒學成。

    這一隔,就是幾十年,一直到了退休後,我又重新拿起了畫筆,這次不畫速寫素描了,直接畫寫意,而且單單花寫意牡丹。請教的老師也不多,在網上看的教程也不多,掌握了基本技法就開始畫,每天一幅,不求什麼,就為修身養性,豐富晚年生活。

    有時候也想,現在才五十來歲,以後的時間還長著呢,如果能夠堅持下去,繪畫水平會不斷提高的,成為畫家不是沒可能,那麼,我也算走了一條失而復得的繪畫圓夢之路。

  • 3 # 竹溪草堂於長琉

    我的繪畫之路是不平坦的,小時候在父親的啟蒙下,開始簡單的勾畫。那是父親值夜班的時候,把我帶在班上,怕我亂跑,拿支鋼筆在本上畫個菊花,先是畫中間的花芯和小花瓣,再圍著小花瓣畫大一點的花瓣。慢慢我對畫畫有興趣了,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上美術課是女老師,她看我畫的認真,表揚我,說我的畫像大姑娘畫的認真!我心裡美滋滋的,以後放學回家,我寫完作業就畫畫。問題來了,那是在冬季,爸爸下班回來,看我還在畫畫,怕我這樣影響升學,就生氣地把我的畫書扔進屋子地當中的火爐子裡,眼看著書的四周都燒焦了,急的我直跺腳,這時媽媽下班回來了,急問怎麼了,知道後急忙用爐鉤子把畫書拿出來。這本四周燒焦了畫書,我還照著臨摹很久。小學時想拜師學藝,可是父母的工作在本溪的北臺鐵礦,找不到師傅。好在鄰居有學生在魯美學習,他放假回來,我就跟他學,人家給別人畫素描,我在旁邊看,幫他削鉛筆。中學快畢業的時候,我和班裡另一同學報考魯美附中。可是文化大革命來了,這個願望破滅了。以後美術學院的大門就沒有進去。好在有美術特長,上山下鄉是在小學當美術老師。回城工作被抽調到工會搞宣傳,寫美術字,畫牆報,市裡有美院老師來講課了,我專程去聽課。以後又接觸到畫家,抓住機會向老師請教。不說了,學畫的路子很艱辛。

  • 4 # 極目楚天鶩

    我是跟著大我好多的堂姐學的,她師範一畢業就分到我們學校當美術老師了。

    我從小的造型能力,臨摹能力較強,但思維想象能力就弱。所以,只上了中專美術學校,也沒真正學到什麼東西,只是粗略地將各種畫種接觸一遍。畢業了不包分配,進了當地礦上小電廠燒起了鍋爐。

    繪畫雖然沒成專業,愛好總還是可以的。後來接觸到了烙畫,從此似乎找到了歸屬。如今幾年過去,雖然經歷了人生一些波折(患了罕見病,差點瞎掉,現在也是藥物維持,雙股壞死)烙畫卻始終堅持,終於得到市裡認可,頒發了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牌匾,總算有些慰藉。

  • 5 # 瀛寶齋主人

    我的繪畫之路,小時候只是喜歡畫,還不懂畫畫能幹什麼,在父母和表兄的幫助下認識了第一個老師,第一個老師是畫肖像的,國畫也很好,那時我跟老師學肖像畫,學了兩個月我就自己慢慢研究了,因離老師家遠,每個月都有一兩次拿作品去老師家指點。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學成了,幾年後在碣石鎮開了家畫像店。後來就自已慢慢從花鳥畫至山水畫了。

  • 6 # 青橙繪

    我從小喜歡畫畫,那時候也沒有什麼美術興趣班,我就會自己看見喜歡的畫就畫下來,初中的時候,作為宣傳委員,負責班級的黑板報以及一些美術的工作,出黑板報等,在進入初三要準備中考的時候,我們班班主任對我提議說:“可以去走藝術路線,覺得我有畫畫的天賦!”我很感謝這位班主任,後來,高中就考入了美術班,很多人都說學美術的人不難,但是作為美術生的我們知道,美術這條路真的很累很苦,一邊要學文化課,一邊要學美術,當時,也不懂,聽人說,美院是美術生的一個夢想,於是,我就朝著這個心中的小夢想,從來沒鬆懈過,高三那年最緊張,每天早起畫畫,一般都會畫到深夜,有時候拖著疲憊的身體,只為了心中那個夢想。2008年高考,雪下的最大的那一年,我們揹著美術的行囊,走在大雪中,想想都是淚,跑了好幾個地方考試。因為有些是單招。後來,功夫不負有心人,考取了中國美院和西安美院等,後來進了國美,心情特別的激動,在大學的幾年當中,也拿過好幾次獎學金,畢業作品被上海美術館收藏。這幾年工作中,做了幾年的設計師,但是我覺得繪畫還是我最喜歡的,我毅然辭去了設計師的工作,自己創業,投入到了少兒美育這一塊,平時就自己創作一些畫,我會把自己在美術當中的一些見解及一些知識,傳遞給孩子,讓他們瞭解好的美育知識。創業很艱辛,因為現在美術機構太多,我做的是小兒美畫室,相信以後的努力能證明一切!好啦,分享到這裡啦!

  • 7 # 十分袖

    兩個字艱辛,我記得還是在外婆家裡住的時候,那是還小,留守兒童的我,兒時玩伴挺多的,不會孤獨,有一次我表姐在畫美術作業,至那時開始我的繪畫之路有了起點。慢慢的沉靜在繪畫裡,享受著畫畫帶來的樂趣,完成一副畫的成就感,真的太爽了。

    在成長過程中犧牲的是時間,在課堂上或不想上的課,拿出書本,找出空白頁,就在那裡畫畫,(ps:還在上學的不要學我)無論是小孩還是初學,都是以模仿為主,我也不例外。小學初中還好,初三開始接觸素描,老師拿來一本素描給我看,第一次接觸就打開了我的新世界,現在想想那本書,結構都有點歪,眼界不高的我,還是感覺很震撼。如果不是那簡單的畫法,不是搞得要求,沒有畫法,只有臨摹。也第一次畫出來了,老師沒有過多評價,但那幅畫是老師叫我畫的。因為是初三所以不了了之。

    高中就報了美術班,就開始一推美術作業,枯燥無味的在畫室裡,高一還好後面就沒意思了。大概是這樣,很平凡很普通。

    (ps:圖網上找的)

  • 8 # 滿意夢之家

    說起我的繪畫之路那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呀!

    小時候總愛去大姨家玩兒,不為別的,只為她們家是在門口擺小人書書攤兒的。每次走的時候總要死磨硬泡的“借”上一兩本,我的第一本啟蒙教材就是一本叫《馬蘭花》的小人書開始的,一個假期,硬是把一本小人書照著畫了一遍又一遍。後來還畫過《岳飛傳》家還有一套線裝的《三國志》,裡面有全部人物造像我都畫過。可是農村的學校到初中都沒有一位專職美術老師,沒有筆,就用乾電池的芯子,畫板就是我們家四間土牆房子的牆壁,橡皮擦就是包穀芯子。總之都是就地取材!畫了擦,擦了又畫。有一年縣文化館的老師下鄉採風寫生時看到了我的“作品”,大為讚賞:在那麼閉塞貧苦的鄉村居然有人那麼執著,能畫到那個水平,讓他們很是意外!我母親聽話是縣上來的美術老師,像見到上帝般的虔誠,又是煮臘肉殺雞又是送茶葉的極盡巴結之能事。此後不久,我真的收到了從縣文化館寄來的信。通知我參加由縣文化館舉辦的美術培訓班。進到培訓班才發現一個班二十多個人我是唯一一個來自邊遠農的。培訓班不但不收費,還特意安排我晚上在老師的畫室裡睡,這個培訓班我上了兩期,從素描開始。一步一步的走下來。雖然走的艱難無比,但是我還是感恩當年的啟蒙老師——一位盡業的基層美術工作者。

  • 9 # A馮氏

    談到繪畫之路!如今只能用“遺憾”二字來表達!雖然現在是鋼琴專業,但繪畫我從沒有放棄過,至少在心裡是這樣的。

    2013年,那時候我正在讀初三,由於成績太差,馬上考高中,為了能考上高中,不得不報一個藝術班,之後我選擇了美術,第一天上課,看到畫室裡面的山山水水和鍋碗瓢盆,簡直和真的一模一樣,當時非常好奇,怎麼能畫得這麼像。

    特別是畫的人,太像了,第一天老師就讓我練習打素描,每天就是用2B鉛筆在紙上畫橫線,差不多半個月才開始構框架畫實物,後面慢慢的接觸人物頭像,這個還真的要耐心和毅力,我前一個月心都快炸了,坐不住,後面居然慢慢的適應了,而且一畫就是一天,有時非常著迷!到點了都不願離去!

    後來由於考高中文化分沒過,讀了職校,再後來職校畢業後,又去私立學校讀高中考大學!在大學裡面我經常去美術班蹭課,因為他們的畫已經不在侷限於像的基礎了,而是多種學派!真的深深的吸引了我!

    無奈大學學的是音樂學,不過這兩樣都是我喜歡的!

  • 10 # 國畫技法老師

    繪畫之路?哪個會畫畫的人,不是經過千錘百煉才修得正果的?還有更多的人,即使是經過了千錘百煉也不能修成正果,這條路,太艱辛了。

    還是說說我自己吧,我從小喜歡畫,看到什麼就畫什麼,也沒有章法,只是愛好而已。這其中也曾經報過培訓班,只是沒有真正的堅持下來。直到九十年代,一次偶然,才開始繪畫之路。因為對孩子的期望,所以給孩子報了國畫培訓,那時候,孩子小,老師講的根本聽不懂,所以,只能我去陪讀。我聽完課,回來對孩子再進行輔導,就這樣,幾年下來,孩子的畫技精進了,我的畫技也提高了。孩子成為了中國少年畫家,我繼續我的工作,畫畫,只是當做業餘愛好。

    在著名花鳥畫大師王紹華先生指導下,比較系統的學習了寫意牡丹的技法。在業餘,我自己也是不斷的練習,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想法,只是把畫畫當做是一種愛好。直到受經濟影響,單位解體,才開始了職業畫畫的道路。

    現在,我自己辦了一個國畫培訓班,有了自己的一間小畫室,每天二點成一線,專心畫畫。因為剛開始,又受到疫情的影響,學生不多,可是,我每天沉浸在作畫的樂趣中,也算是悠然自得。通過我自己的繪畫之路,有些個人的感悟,那就是,想學畫畫,首先要有一顆能耐得住寂寞的心,要有一顆能堅守的心,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穫。當然,在堅持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學習,不管學哪位大師的技法,都要有自己的感悟,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一味的死學。再有就是不要妄自菲薄,多聽取別人對你畫作的評價,發現不足之處,不斷精進自己的技法,不要有功利心,潛心鑽研技法,你離成功就不會太遠了。

  • 11 # 藝術咖啡rose

    小時候父親就愛畫畫,自己就跟著他畫,後來他又給我買很多小人書,我就天天臨摹,一直畫到現在,也去跟幾個老師學過,重要的是一直堅持練習

  • 12 # im宸

    小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個速描夾,明天晚上,都要認真的去畫一個立方體。當時老媽一直說我畫的立方體像豆腐,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後來明白,是控筆得問題。隨之後來,上初中開始深造,畫人物速寫,素描靜物,水粉等等。那時候貪玩,不理解只懂什麼叫“畫”。後來,在高中時期,我已藝術生身份去進行高考,我才明白,老媽得目的很明確,好學校,不一定非得用文化課一條腿走路,可以用兩條腿,那樣更輕鬆。之後我就上了大學,進了藝術系平面設計。不停地畫,因為是個習慣。畫的作品也上過比賽拿過獎,真的很開心。不過畢業後,我轉向平面設計師得工作,初來乍到不懂設計,所以放了很久的繪畫。但前幾年,手繪得興起讓我再次有機會,將其喚醒,買了手繪板,讓畫與設計融合在一張圖裡,呈現美好的視覺~

  • 13 # 李道鄉

    我記得我畫畫是從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的同村的復員的哥哥當我老師,偶爾的一堂美術課(那時候是沒有美術課程和老師的),我畫了一幅畫老師給我打了74分,放學後拿給我父親看(我父親愛寫毛筆字,雖然寫的不好,在村裡也是數一數二的),我父親看完後好一頓誇我,並且見人就誇,還把我的畫貼在牆上,父親的舉動深深的鼓勵了我,讓我增強了畫畫的信心,於是我每天放學後就在家畫畫,父親也特別支援我,那時候我父親給我買一分錢一張的芬蓮紙讓我畫畫,那個時候能天天用上這紙已經是很奢侈了,漸漸的我痴迷上了繪畫,喜歡啥畫啥,花鳥,人物,山水都畫,這種習慣我一直保持到現在,我雖然沒機會去美院進修,也沒財力拜師,更沒奢望進什麼中美協,但是我每天堅持畫畫並快樂著!

  • 14 # 蒂嘉藝術

    *

    做了十年的廣告設計師,突然準備圓自己曾經的一個夢:學起了油畫,開始讓雙手染上了斑斕的顏料

    迫於疫情,無奈關掉自己心愛的西餐廳D⁺Flower,改成個人繪畫工作室

    從隔壁花店搬來了不少綠植,高低錯落 完美的呈現出小叢林即視感,

    和夥伴徒手搬進一塊5公分厚的實木大長桌用於平時辦公,這大概是長期健身所賦予的體力值

    餐廳原來自己在設計的時候做了兩片超玻璃窗,加上綠植點綴,整個空間沐浴在柔和的光線下,格外通透

    -除了畫畫,不定期接一些設計單子以夠溫飽

    #在這裡,創作,逃離,休整,奔向理想生活

    摘自《理想生活》

    ·

  • 15 # 微言堂零基礎油畫孫莉

    創作手記: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我探索適合於自己特點的繪畫風格,創作題材大多取材於自己成長的昆明滇池的風景及周邊的山水人文景觀。我還常常以花卉寫生來抒發情感,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激情來畫完我的構思,一幅作品的構思和創作過程比最後的呈現更為重要,過程是強調對所看所感受,沒有感受,畫面打動不了觀者,要打動觀者,首先要打動自己,創作一幅充盈著色彩搭配和諧並融合了情感的靜物油畫花卉是十分美好絢麗的藝術之旅,將藝術溶於生活,把身邊美好事物通過繪畫呈現出來。作品既不被主題所約定,也不被風格所規範,而是由心出發去捕捉生活中隱藏的激情和流逝的詩意,創造屬於自己的自然主義藝術觀,將平淡無奇的生活引向形而上的層次,從而賦予現實多彩的語義。在創作中,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的,每個畫家對生活都會有一定的偏愛,形成這種偏愛是有多種原因的。除了客觀條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畫家的情感和各種修養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喜好和表現方式也因人而異。這種連續地寫生作畫,不斷地思考,為了使畫面更加突顯滇中地區的鄉土氣息,我願意繼續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生活中汲取靈感和不斷地進行探索。油畫是從西方傳來的畫種,傳入中國以後已發展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油畫創作需要極強的專業性而又讓人體會到一種詩意的藝術修養,我將更加註重風格的變化,以呼之欲出的純粹,為我今後的油畫寫生創作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表現方式。無論是形式還是題材儘量做到自然不刻意,回到最本真最樸素最自然的有感而發的狀態。我覺得藝術家應該通過作品體現他的敏感,生動,鮮活的生命狀態。(昆明 孫莉)

  • 16 #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在談到我的繪畫之路,可謂是一路坎坷,一路迷茫,一路走走停停!

    我最早開始接觸畫畫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家長給找了一個老師,教我畫畫,印象最深的是,每週六週末自己揹著小畫夾,走很長一段時間的路程,去上老師家裡學習素描。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家長不陪著呢?對於農村人莊稼人來說,爸爸媽媽整日也在為生計奔波勞碌。

    就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就開始跟我們村子的一個老頭開始學工筆畫。學了大概有幾個月,學習畫畫的人越來越多,反而最早去的學生老頭就顧不上了,整日也就不太理我們幾個,從此也就不去那學了!

    至此這麼多年,不管是在求學期間還是在求職工作期間,都不曾間斷的畫畫。現在感覺畫畫已經和自己的生命融為一體了,雖然一直以來都不曾拜過真正的老師,但隨著資訊化社會發展越來越好,經常會用手機電腦去看一些畫畫方面的文章,老師的現場教學視訊等等。

    個人一路坎坷不平的繪畫之路,分享給大家!希望每個喜歡畫畫的朋友老師以及每個有夢想的人都能夠為了我們心中的一個目標奮鬥加油(ง •̀_•́)ง

  • 17 # 青寒1919

    我是青寒

    繪畫之路談不上。小時候經常看媽媽畫鞋墊,不用打稿,鋼筆直接畫,畫完左邊畫右邊,不用任何輔助,畫的不但線條流暢而且對稱。我很是佩服。

    上師範學美術專業之前什麼都不懂,只是在初一美術課的時候老師讓臨摹(那時候叫照圖畫)我直接用碳鉛畫,是個風景,我一筆沒擦,結果老師給我98分,我高興壞了,從此喜歡。

    師範美術學的很雜,素描、水彩、水粉、工筆學的最多,國畫寫意只上了幾次課,現在還記得畫的柿子和小麻雀,但當時沒太感興趣。

    上班以後只顧教學生,自己的專業漸漸荒廢。後來進修學校(現在叫教科研中心)組織老師培訓練習國畫寫意花鳥,一個星期一次課,沒怎麼刻苦,畫的也一般。只不過我是個認真的學生,懂得尊重老師,所以每次相對畫的比較認真,老師也願意耐心、細心地指點我。

    偶然一次參加基本功比賽,我得個全區二等獎。老師說讓我代表獲獎的現場作畫,20分鐘時間,而且當著區教委領導和全區中小學所有校領導的面。我當時就傻了。老師拍了拍我的肩說:你沒問題!為了這句信任,我怎麼也不能掉鏈子啊!

    只有十幾天的準備時間,畫什麼好呢?想想老師正指導我們畫葡萄,就畫葡萄吧!老師給了我自信。

    回到學校,我像打了興奮劑一樣,只要上課的空隙時間,我就練畫葡萄:早晨畫,課間畫,中午畫,下午畫,別人下了班回家了,我繼續畫兩個小時再走。

    最後邊記時間邊畫,20分鐘內完成四尺三裁作品,還要落款蓋章。一個星期畫了幾百筐葡萄,一個個葡萄粒,最後畫的我都噁心了。

    這次練習後的現演,不僅贏得了現場領導的熱烈掌聲,也使我找到了一點自信,為後來畫大寫意花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來我以葡萄為練習的目標,走進了國畫大寫意花鳥的殿堂。

    大到丈二,小到30公分卡紙,豎幅、橫幅,斗方、四條屏……綠葡萄、紫葡萄、紅葡萄……一一嘗試,久而久之,練出了一套嫻熟的畫葡萄方法。

    後來去琉璃廠買了吳昌碩的畫冊,回來便愛不釋手。怎麼看怎麼喜歡他的畫風,於是嘗試臨摹。一本畫冊,基本都用四尺整張紙,張張不落的臨摹。覺得畫他的畫,我能放的開,能揮灑自如。

    每個星期去培訓,我都帶一大摞畫去給老師看,老師也誇我畫的好。不管真好假好,反正聽到老師鼓勵的話,回去的一個星期,畫畫的精神頭足足的。

    如今已經過了十幾年,應該算得上是筆耕不綴。畫的題材也拓寬了許多,在不斷的摸索學習中,感悟體會也越來越深。當然困惑也有,但很多東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只能在今後的研習中,漸行。

  • 18 # 靜墨國畫

    我的繪畫之路,考大學時是美術生,之後結婚生子就放棄繪畫了,直到孩子七歲我給他報了一個國畫班,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畫國畫,老師還是我們寧夏知名的花鳥畫家,水平很高,我跟著老師進了成了班,之前的美術基礎,使我進步很快,感覺人生開啟了新天地,每天畫畫,現在有自己的國畫工作室,過得很充實。

  • 19 # vinbe手繪

    沒有大神,只有堅持,終有一天你會成為你的大神,內心一直這樣勉勵自己。雖然很苦,但是完成每副作品的時候,自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 20 # 輪胎巴巴

    我的一生從8歲某一天的某一節課班主任老師上品德課,然而老師說今天回家給各位佈置一個家庭作業做尼壺,自己雖然心很有耐心,勇氣,回家後做出來雕畫拿到學校一頓表揚,全學校師生參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人遍佈世界各地,為何偏偏不去俄羅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