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浩空一帆
-
2 # 尖貨大叔愛特產
農村部分人口相對貧困,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經過扶貧攻堅,這些年情況有很大改善。但按國家統計局數字,2019年中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6020億元,按月均計算僅1355.08元,這還是平均數字。可見,提升廣大農民生活水平仍任重而道遠。
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我對三農村情況瞭解比較多,對農村貧困致因也思考過。我覺得,分析貧困原因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從外部和自身、主觀和客觀這樣來全方位分析。
一些農村地區存在貧困現象,並不是因為農民自身原因產生的,而是由於外部客觀條件造成的成片的貧困。這些外部條件包括:
一是自然條件惡劣。愛資源、氣候、生態環境影響,沒有耕地可種,無法開展多種經營生產。比如大山區裡的農民,幾乎生來就貧困,而且靠農民自身無法解決的。再比如戈壁沙漠上的農民,不僅自己沒有創收專案可做,也沒人到這裡來搞專案,連打工的機會都沒有。
二是區域位置偏遠。東部地區相對中西部地區要發達,這不完全都是因為東部地區每一個人都做得如何好,而是他們有鄰海和陸路交通等便利,加上靠近發達城市,多了很多生財致富的路子。西北西南很多地方遠離城市,遠離經濟活躍區,在產業發展上處於相當大的劣勢,就會造成整體貧困。
三是意外災害的影響。如地震、泥石流、颱風、發水、蟲災等,都可能造成一些村落和家庭致貧。
這裡說的是,家庭特有的不幸,拖累全家,無法走出困境:
另一種是因教育條件落後或家庭困難,沒有讀書,導致文化水平低,缺乏勞動技能。即便長大了想改變貧困面貌,但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種情況我們在扶貧時我就遇到過。有些人貧困,既不是由於外部環境的限制,也未喪失勞動能力,但主觀原因致貧。
有的是懶惰。你說的天花亂墜,他就是不動,好吃懶做,幫不了,扶不起。
有的沾染賭博等不良習氣,不走正道。面對這種貧困戶,難免會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且面對其劣根性,一時半會兒無法糾正,是扶貧當中比較難的。
-
3 # 不懂欣賞的
在市場時代,巨大數量的、自己無力組織起來的小農,陷入貧困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的。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讓農民脫離耕地,變成城市人,變鄉村中國為城市中國
中國農民的貧窮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第一,農民的勞動時間比城裡人少得多,收入也就大大低於城裡人;第二,教育水平遠遠低於城市人,工作機會也就比較少;第三,缺少現代基礎設施,衛生、居住、飲水、道路、通訊等方面的條件也就遠比城裡人惡劣。
中國農民為什麼窮?原因有三:一是人均耕地面積小,二是小農強烈的自私性或者反“社會”性,三是小農體制與國內外的市場機制不相容。這些原因被一些學者、官員和記者遺忘了,他們開出不對病症的藥方,以推動“基層民主”來解決9億人的貧困問題。可是“選票”能填飽農民的肚皮嗎?
制度迷信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制度決定論,認為上層建築能夠決定經濟基礎。今天的中國農村要解決的不是“專制”問題,更不是靠“海選”來完成。脫離貧困,走向共同富裕,是衡量農村進步的唯一標尺。大搞“海選”而不去組織農民建設家園,是中國農村政策的一大誤區。
中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小,是因為農民太多
人均耕地面積小是中國農民貧窮最基本的原因。中國9億農村人,其中5億是農業勞動者,擁有不到20億畝耕地。即便按20億畝計算,5億農業勞動力人均只耕作4畝地。靠耕作4畝地養活一家四口人,怎麼可能不窮呢?4畝地是0.6英畝,略大於美國一個普通人家房屋的佔地面積。中國南方農民的人均耕地面積大概只有1畝,也就是0.16英畝,和美中國人家的後院差不多大。如此的“袖珍家庭農場”數以億計,其中任何一個都無法擺脫貧困,哪怕是種海洛因也不可能“致富”。無論政治制度多麼高明,哪有美中國人家靠在後院裡耕種“致富”的呢?
相對於要養活的總人口,中國的耕地總面積並不太小,而是農民太多,農村人口太龐大。在現代農業技術條件下,中國緯度和灌溉條件下的20億畝耕地,養活15億人綽綽有餘。如果連以色列和日本都能擁有可以養活自己的農業,遼闊的中國怎麼可能養不活自己呢?在多數發達國家,若每個居民有1畝耕地來養活,已經夠得上奢侈了。美洲和澳洲固然有大量可耕地,但那裡農民的任務不是養活本中國人,他們的問題是向外國賣糧難。自1987年到2002年,中國農民的“賣糧難”也持續了15年。到後年,也就是2006年,中國很可能再次重現賣糧難。
中國國土遼闊,氣候溫潤,河網密佈,土地肥沃,是世界上最適合農耕的地方,也是農耕知識最早進入成熟階段的地方。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了巨大數量的農村人口,造就了自由小農中國,也造就了獨特的鄉村中國。清朝初年中中國人口才1億,清末便達到4.5億,不過百年又達到13億。今天的9億農村人口,反而成為應用現代農業技術的最大障礙,單位產量遲遲不能提高到現代農業科技早就能達到的水平。數億小農都處在基本失業狀態,每個勞動力每年在土地上勞作的總時間不超過3個月,而且從事的還是最簡單的勞動,當然僅能“得食”。勞動創造財富。每年有9個月處於失業狀態的農民,能創造什麼“財富”?因為農民普遍貧困,農村與城市的反差就日益增大,農村中國就衰敗中國農民不缺少“自由”,他們缺的是組織
中國農民貧窮的第二個原因是小農強烈的自私性或者反“社會”特性。現代社會是嚴密組織起來的“社會”,就像交通燈,六親不認,每個路人都必須服從。在今天的西方,不屬於某個社會組織的人,通常被視為“社會垃圾”。只有瞭解猶如軍隊一般的西式工廠和公司行號的勞動紀律,才能體味出什麼是社會的“現代奴隸”,也才能懂得西方人為什麼深情地嚮往“自由”。與西方2500年的奴隸制加農奴制不同,2500年前的中國農民就是自由獨立的,就“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今天的中國農民,最不缺少的就是自由以及強烈的家庭私利觀念。如此,也許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把中國的自由小農動員和組織起來。
在傳統中國,自由小農靠家族宗法制度來組織,比起西方的社會組織,不僅鬆散,而且規模小。1840年遭遇組織嚴密的西方勢力,中國社會幾乎是“一盤散沙”。組織動員獨立自私的小農,解決“一盤散沙”問題,是現代中國革命的主要矛盾。共產黨做到了,而且是以非常極端的方式——“支部建在連上”,把中國農村組織成準軍事化的大隊、小隊。這種西式現代組織手段的有效是不容否認的。大面積的農田改造,耕地面積的大幅度擴大,水利設施的建設和普及,農村衛生醫療條件的改善,農村道路的修建,饑荒問題的解決,農村人口的大幅增長,人均壽命的提高,乃至一支強大的現代軍隊,都與之相關。做成這樣的農村組織,代價也十分高昂。可以說,準軍事化的農村組織是鮮血凝成的,付出的代價能與世界上任何一場戰爭相比。所以,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把中國的自由小農組織起來。
當共產黨放棄計劃經濟,實行市場經濟,對農村的嚴密組織也隨之崩潰了。農民回到實行了2500年的自由小農制度,形成了有史以來世界上數量最多、平均規模卻最“袖珍”的“家庭農場”。將來的史學家會不斷爭論,中國迴歸家庭耕作後,究竟是執政黨主動放棄了對農村的組織,還是市場機制導致農村組織的自然衰落。無論持何種看法,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執政的官員們越來越懶惰,甚至墮落。這與整個執政系統的狀況密切相關。而今國內外的“民主派”引誘執政黨進一步懶惰,放棄對農村基層的組織,使其在中國的統治喪失根基。
所謂“官退民進”,給農民自由的思路是小農式的,而且是反現代社會的。中國農民並不缺少“自由”,他們比西方大公司裡的僱員要自由得多。問題在於,如果自私自利的小農們不組織起來,就不可能建設和維持農田水利設施,更無法集中修建現代基礎設施,比如自來水、電力、通訊、道路,乃至符合現代衛生標準的、有統一上下水的住房。做不到這些,農民就必然貧窮。自私自利的中國小農不可能把自己組織起來,只能依靠強有力的政府來組織。這不僅被中國近代和現代史所證明,而且被改革以來農村公共設施的普遍衰敗所證明。同樣,沒有勤奮為民,特別出色的執政系統,組織動員小農是不可能的。市場機制摧毀小農經濟,導致絕對和相對貧困化
中國農民貧窮的第三個原因是小農體制與市場機制不相容。市場摧毀小規模農業,導致貧富差別,導致農民與政權的矛盾,導致農民造反。這個道理被世界上無數的知名學者講過無數遍了,連中學生都知道,英國紡織工廠的羊會“吃掉”小農。市場摧毀小農的歷史自英國17世紀的圈地運動之後就在世界各地不斷重複,不久前還摧毀了日本、南韓、臺灣的小農,使之迅速凋零。恩格斯斷言:“由於資本主義的經濟競爭和海外的廉價糧食生產,大農和中農都同樣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滅亡,這是日益增加的債務和他們的經濟到處都顯著衰落所證明了的。”歐洲今天的“大農”靠國家補貼才能生存,歐盟的農業其實是政府組織和支撐的,難道美國的農業不也是因為接受國家的大量補貼才強大嗎?
市場(包括世界市場)導致小農的絕對和相對貧困化。什麼是農民的絕對貧困化?湖南農民種了幾年桔子樹,掛果之時,中國大量進口美國柑橙,或者浙江大量種植美國柑橙,湖南農民就血本無歸,就“絕對貧困化”。什麼是農民的相對貧困化?多數農民的吃住條件“比過去強”,但少數“別人”有現錢,而且有比自己多得多的現錢,“財大氣粗”,貧富之間裂變成天大的鴻溝,多數人就成了“赤貧”,就“相對貧困化”。
《民主與專制的社會起源》的作者巴林頓·摩爾認為:比起社會先進勢力的要求,沒落社會階層的要求更體現對自由的追求。小農和城市的小生產者行將被資本主義市場的進步所粉碎,可正是這些沒落的階層構成了形形色色的激進主義的社會基礎,構成了近代各國大革命的主要社會基礎。絕對和相對貧困化導致什麼?導致“自由的”流民,導致城市治理的困境,導致偷盜、搶劫,甚至綁架殺人。市場條件下小農的農村是一堆火藥桶。如果國家的執政系統腐朽了,這些火藥桶見火就炸,而且烽火燎原。
-
4 # 鄉下小鵬
對於為什麼有些農民相對貧困的問題,我個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農民相對來說,對於財富的追求大多靠自身體力去換取,抵抗風險的能力弱。土地是他們靠山,如今資訊時代,傳統農民生存空間被擠壓,丁點的變故就可能讓他們陷入貧困的泥潭。
缺乏技能。自身的知識有限,為什麼逢年過節出現農民工返家潮,中國每年的春運,堪稱奇蹟。他們遠離故鄉,拖家帶口或者孤身一人在大城市裡拼搏,農民工成為他們新代名詞。因為土地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求生的需要,大城市以另外的一種身份去謀生,只是換了一種幹活的工具。我看過一個紀錄片——講的是重慶最後的棒棒大軍,一根竹棒挑起的是一個家,棒棒在光鮮豔麗的城市裡,永遠只是一個過客,最後慢慢被社會淘汰。
因病致貧。俗話說窮人不敢生病,生病對於他們來說不單是一項不小的支出,家裡如果唯一的勞動力失去,對於這樣的家庭來說可能就是滅頂之災。好比一顆樹,如果根部受損,枝幹要不畸形,要不幹枯而死。還好現在國家脫貧攻堅的政策好,對於貧困戶的救助力度大,低保、臨時救助、合療等。
意外變故致貧。就拿我身邊的一個例子來說。現在國家也支援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給予政策資金援助。所以我村裡有人想抓住機會,貸款合夥發展大棚種植,可能是技術問題,加之管理不善,導致大棚專案破產。在此之前家裡條件也不錯,乾點小本生意,破產導致欠下一屁股債,跟妻子離婚,現在為了多債務,一直在外漂泊。所以說意外變故往往摧毀一個家。
交通條件落後。交通作為扶貧的重點,國家對於貧困村的道路硬化作為脫貧的重要標準,通村路、通組路、入戶路、產業路,要發展必須先修路。所以對於交通不便的農民來說,生產生活所需運輸困難,與外界的溝通得不到保障,也是相對
貧困的原因之一。
對於有些農民相對貧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相信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等到2020年實現全面脫貧,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
5 # 鄉村小汪
1.農業技能的低下,這點主要是因為文化程度較低,在我們村,就有很多五六十歲的老農民,沒上過學,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雖然農村種田地不需要很高的文化,但基礎的算術和日曆都看不懂,是很難做好日常的田間管理工作的。
2.好吃懶做型,有些人每天田地不管,天天圍著麻將牌桌轉,本來種地就掙不了幾個錢,全都送到牌桌上了,想不貧窮都難。
3.思想觀念落後,對於我們山區來說,地理優勢本來就小,一般的農產品銷售價格非常的低,一年忙碌下來,扣除勞動成本,農藥化肥種子,能保本就不錯了,不搞創新很難脫貧。
4.農村人才的流失,現在農村的年輕人,稍微有些能力的都往城裡跑,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殘,沒有一個懂技術有魄力的人帶頭致富,就難以改變現狀。
現在國家對農村農業的扶持力度持續加大,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很多地方的農村都已經擺脫貧困,但還是有一些人年年吃低保,年年不能脫貧摘帽,很大程度上還是思想沒有轉變。
現在已經是資訊時代了,網際網路的興起也給農村創業提供了很多機會,只要當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對農村留守人員進行農業技術培訓指導,引進適合當地的特色種植養殖專案,產業化規模化的生產,利用網際網路平臺開啟市場銷路,我認為農村的貧困人員會很有激情去配合,讓自己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
-
6 # 最美鄉下人家
這兩年,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扶貧幫扶政策現在農村貧困家庭相比前些年已經少了很多目前相對貧困的家庭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
1)因病致貧
這應該是當前造成大多數農村家庭生活貧困的主要原因
2)遭遇變故致貧
在農村不少搞養殖的農民,很多都是靠貸款來養殖的,前幾年由於非洲豬瘟猖狂,村子裡面不少養豬的養殖戶都沒能倖免,聽老家的朋友說,村子裡幾家養豬的都虧了不少錢,好幾家都倒閉了,還欠了一屁股債,這也是造成一部分家庭還貧的原因。
3)好吃懶惰,安於貧困
在鄉下確實有一部分人,安於貧困,不努力賺錢,好吃懶做
我表哥在老家縣城事業單位上班,前兩年一直在鄉鎮上做扶貧幫扶的工作,經常聽他訴苦,說有些貧困戶,你給他免費送豬仔,送雞苗,送鴨苗他們都懶得養
這樣的人不相對貧困誰貧困?所以說全面脫貧也不現實,因為總有那麼少數的人不務正業,不求上進,安於貧困,總不能送錢給他讓他脫貧。
-
7 # 陳二娃看鄉村
農村人相當於貧困的人一般來說都是老弱病殘屬於弱勢群體,還有一部分就是單身漢五保戶。
他們拿著政府補貼款也只能勉強度日,他們一般都是沒有一技之長體力勞力也不行無法外出打工。
按照現在莊稼價格來說我們當地高粱三塊多一斤,高粱收割時間需要三個月中間空白的三個月投資肥料還有除草這也是一份重要開支。而且就自己一個人的那份地產量變現也只有幾百塊錢多一點有兩千左右,大家想一想三個月到了收割時間只有一兩千是一個什麼概念。怎麼能不貧窮。
一年到頭辛苦的務農收入只有幾千塊錢還不要有額外的開支,比如生一場病沒在國家醫保範圍之內醫藥費都可能會要半年收入。
我就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孩子,我把我所見所聞寫出來。故事還有很多,導致貧困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懶,而是充滿了無奈和心酸。他們已經老了沒有了額外的體力去掙錢,只能拿起鋤頭種地。
總體來說貧困的原因,1.沒有一技之長。2.失去家庭頂樑柱家散了。3.糧食真的不值錢。
-
8 # 段水流二師兄
地球上每一個地區,都會有貧窮孩子,也有農民。因為貧窮是相對的,農民更是值得尊重的。
農民通常是辛勤、努力、不怕苦的代名詞,更多時候是貧窮,雖然農村的日子越來越好,可和城裡人相比較,還是貧窮一些。現在農民的生活狀況和收入水平讓農民不感覺貧窮的,重要的原因有幾點。
1、在農村看到很多安於現狀的人,整天遊離在牌卓上,甚至覺得我貧我有理,缺乏進取精神。
3、農民的大開銷無非分兩種,一種是:結婚高的彩禮,農村結婚要有車有房,加上十幾萬的彩禮,很多農村人欠下了很多外債。第二種是看病開支,看病的費用無論是大城市還是農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其實農村貧窮還有很多原因,像交通、文化程度、所處區域、原先的低子,資源。農民的文化相對比城市居民低,傳統農業收入少,沒有經濟產業,這就導致了農村的貧困。
現在國家大力建設新農村,很多地方的農民並不窮,一年的收入比一些城裡的上班族收入高很多。
-
9 # 幸福的一家五口人
農民有些為什麼會貧困,因為有些家庭養的子女多,有的家裡失去勞動力,等等。所以說,家家有不一樣的事,都是無法預料的
-
10 # 479155043
1:中國經濟主要是靠出口來拉的,出口的基本是小商品,例如衣服、鞋、日用品等技術含量不高的商品,再加上城鄉剪刀差作用,和農業沒有什麼直接受益聯絡。
2:普遍農業科技水平低,機zhi械化程度低,產量低,但是國家在不斷努力幫助三農發展。
3:不過在進步在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
11 # 悶葫蘆我
我也相對貧困,我也是農民,我不懶,我也沒病,看了國家的各地市的工資標準,我每年都是被拖在地上走的那群人,為什麼,我也不知道。但我身上有幾點特點,大家引以為戒。
第一,沒文化,高中畢業,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敲門磚,就沒有了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拿不到那份工資。
第二,沒魄力,因為家裡也沒錢,做事怕怕那,什麼事都瞻前顧後,以至於到現在還碌碌無為。
第三,賭徒心裡,炒股賠的一塌糊塗。
第四,捕捉能力極差,沒有抓住時代的脈搏的能力,每次社會大的動作都沒有抓到,八幾年下海(當然我還沒出生,)到九幾年炒股,到零幾年炒房,接著又是炒股,又是炒房,我一個也沒趕上不說,還逆這潮流做了這些個事,悲哀也。
第五,瞎要面子,明明什麼本事也沒有,還不想去工地幹那些安裝,小工,大工的活,那些活現在都是高工種,一天怎麼也是五六百,看著身邊的朋友都掙錢了,我只能安慰一下自己“身體要緊,不能年輕的時候壞了身體”。
第六,愛佔小便宜,愛吃眼前利益,急於求成,我家的貨本身值1000賣不出我就著急了,有人上門一講價,馬上便宜賣了,哎
最後是一種小富即安的心裡,每個月存款幾百吧,總覺得自己很有錢了,殊不知我乃坐井觀天之青蛙也。我並不是相對貧窮,是真窮。眼前想的就是這些,望大家指導。
我希望明年拜託國家拖後腿之陣列,成不了雞頭,也要站在雞尾上生活。
-
12 # 春來物色豔
農民,就是農業生產經營者。至於那些雖然是農民身份卻從事非農行業的生產經營者,已非嚴格意義上的農民。本文所指的農民,就是那些確確實實在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民。
農民是農產品的生產者,而農產品又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因而農民所從事的行業不能說不重要,然而從事關係人類生存如此重要行業的農民,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一直都是相對貧困的階層,而從事非農行業的經營者,其產品和農產品相比,雖然沒有農產品重要,一個人可以不看電視,不坐汽車,但不能不吃飯,不穿衣服,然而正是那些我們認為人類可有可無的電視、汽車的生產經營者,不斷地獲取鉅額利潤,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農業中則很少有鉅富產生。連同非農行業中的普通工人其境遇也往往比一般農民好得多。那麼,農業如此重要,為什麼農民卻相對貧窮呢?本文擬從以下幾方面探求其深層根源。
一、農業生產週期的固定性 農業生產的週期一般的固定,如小麥從播種到收穫,豬仔從出生到育肥出欄等,均有相對固定的週期。這種固定的週期,就制約了生產規模的伸縮性。而工業生產的週期往往是有彈性的,週期的彈性也決定了生產規模具有彈性。比如,當某一款式的衣服流行時,其生產者就可以加班加點,擴大生產量,從而不失時機地獲取大量利潤。但當小麥價格上漲時,農民就無法迅速擴大其生產量,只有等到第二年播種時擴大播種面積,但由於生產時間的漫長,往往錯失獲利良機。所以當農產品偶有較好價格,農民常常只能望利興嘆。而非農行業則常能抓住時機,獲取鉅額利潤。
二、農產品功能的穩定性 農產品的功能相對來說,是比較穩定的。比如說,今天的雞蛋和十年前、一百年前的雞蛋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今天的韭菜和一千年前的韭菜也沒有什麼兩樣。農產品功能的穩定性,就會使消費者抵制農產品的漲價。比如說,昨天一斤芹菜賣4角錢,今天你賣4角1分錢,消費者就不樂意。因為昨天的芹菜和今天的芹菜是一樣的,自然消費者就不願多掏這1分錢,從心理就抵制這種漲價。而工業品則不同,其功能在不斷變化,隨著功能的變化,價格也不斷上升,而且消費者能心平氣和地接受這種上升。比如說,原來的黑白電視機500元,後來生產出彩色電視機,則要賣2000元。雖然後者的價格是前者的4倍,但消費者能理解,能接受,因為彩電與黑白電視機有著質的不同,其功能發生了變化。工業品正是通過不斷地更新換代,價格一路攀升,生產者也不斷地從中獲得收益!
-
13 # 淺墨文巷
有些農民為什麼會相對貧窮
貧窮沒有地域之分,無論是農村或城市,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自古以來都存在著貧富的差區。那麼,為什麼有的家庭相對富裕,而有的家庭相對貧窮呢?
一:地理位置環境因素,給家庭帶來貧窮。
1:地理位置環境因素,往往直接決定眾多家庭的貧窮。
大家都知道,貧困山區往往比較貧窮。決定他們貧窮的因素,往往就是地理位置環境。居住在大山深處的農民,因交通資源不便,資訊資源閉塞,生活眼界幾乎與外界隔絕。眼界的格局,決定思想上的格局!貧窮往往限制在思想上的格局。思想有多遠路就能走多遠。思想上的侷限和不思改變,往往決定眾多家庭的貧窮。
2:交通資源的不便,也是決定農民貧窮的因素
"要想富先修路”而有更多的山區,根本都不具備修好馬路的先天條件,進出的農副產品和生活用品,只能靠人力搬運這一原始方式來完成運輸。
交通的閉塞,運輸的不便,至使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得不到很好的銷量渠道。外銷出不去,內購進不來。農民一年忙到頭,卻看不到農副產品,為家庭帶來的經濟收入。最終只圖得自產自足,維持溫飽日子。使得農民在貧窮的邊緣上苦苦掙扎。
評點:
地理環境因素直接決定一個家庭,一個地區的貧富差距。縱觀沿海一帶城市,因佔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他們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各行各業的經濟蓬勃發展,幾乎每一個家庭都實現了經濟上的富強與發達。
二:家庭自身條件因素,給家庭帶來的貧窮
1:家庭勞動力缺失,至使家庭的貧窮
有的家庭因某些原因,至使家庭青壯勞動力缺失,只有兩位孤寡老人存留,年老體衰的老人再也無力扭轉家庭貧窮的局面。過著苟喘殘延的日子,這樣的家庭是令人心痛的貧窮。
2:家庭自身條件差,不思奮鬥的懶惰給家庭帶來貧窮
有這麼一個家庭,啞巴的娘帶著三個年青力壯的兒子,兒子的父親走的早,啞巴娘靠乞討養大三個兒子,啞巴娘本指望兒子長大了,能沾點兒福。誰知道這三個兒子中,兩個是不爭氣的,每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幸而老二還算爭氣,每天在工地做小工,買回糧食養著那兩個懶漢。
點評:
這便是典型的家窮出懶漢,三個人去工地打小工,一天也有600元的收入啊!可是那兩個懶漢寧願捱餓,也不願去奮鬥。
富蘭克林有句至理名言: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註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
三:職業因素給家庭帶來的貧窮
1:也許有人一直在自問,我已經很努力了啊!每天累死累活,不停地奔波,為什麼還是那麼窮呢?不是每一個職業都能讓人,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儘管你付出很大的努力,最後收穫還不如別人多。這個時候你就得重新審視你的職業。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換一個環境,不去死守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或許會收穫不一樣的結果!
結束語:
貧窮不是羞恥,富貴也不是罪惡,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要我們有愛,孩子們就會有笑容___席慕蓉
最後祝看到這裡的每一位讀者,都會成為有錢人。
-
14 # 優質文學哲學創作者
作為農業是自然代謝的產物,不象商業產品.工業產品那樣,作為帶到市場上要價,一分時間可上漲一百元懷一千元。如果全國十四億人只有十四億斤糧食,你說農民拿糧去換錢,農民還會沒錢。問題出在國家調配有問題。
-
15 # 屯裡的人老張
小農經濟,生產力低下,農業觀念落後,再加上以前交通很不方便。要致富先修路。也有做的很好農企和農商。擁抱科技,改變觀念才是正道。
-
16 # 許韻驊南寧悠然農業
文化水平低,對外界資訊瞭解滯後不會規劃種植經濟農作物,或者家裡有人生病等等。又或者本人懶惰沒有生活目標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了。
-
17 # 鄉村小陳168
從小農村長大的,對這個問題還有我一些自己的親身體會的。第一個就是就業機會實在太少,就指望家裡的幾畝地生活,收入很很可憐。第二個就是思想比較保守落後,不說去創業了連到外地打工拼搏都不願意去。第三個沒文化是次要的,關鍵沒一個拿出手的技術活,在農村會一樣技術活,還是會混的不錯的。
-
18 # 附離8
不是貶低農民,有的農民素質是真低。比如大衣哥的鄉親們。我們這裡也有類似的人,不許鄰居蓋房子,砌牆堵鄰居門,不許村裡修路,變法侵佔別人耕地等等。他們只有自己眼前的一點利益,從不考慮今後的收益。
-
19 # 中聞快屏
產生有些農民相對貧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這幾個因素是不能忽視的,如家庭有病重、殘疾人員;地處環境貧瘠,缺乏脫貧致富條件;政策不到位,缺乏致富帶頭人。
-
20 # 哎呀媽呀打豆豆
原因很複雜:1、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2、二元經濟造成城鄉分割;3、工農業產品剪刀差;4、過去政策對農民的剝奪
回覆列表
你好,作為一名地地道道農民的兒子,對貧困的認識是十分刻骨的。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更是與農民群眾打交道,尤其是最基層貧困人口和其他特殊家庭,對基層的情況較為熟悉。既是過來人也算局外人,我對貧困的認識,我認為是相對全面的,也具有一定的發言權。
一、由於時代的原因,有一部分本不應該組合的家庭走到一起,比如近親結婚,有明顯精神智力遺傳病的患者結婚,很多不利的方面不可避免會影響到下一代。如果不是家庭特別富裕,那麼到下一代造成的貧困幾乎是無法改變的。有一名群眾,上個世紀同村人都稱之為“王百萬”,年輕時就買車買房,生活著實富足。奈何,因為近親結婚的原因,兩個兒子都是精神智力重度殘疾,根本無法醫治。頓時,生活失去了奮鬥的動力,老王也已年過花甲,先前的家底也所剩不多,今後兩個兒子的生活照顧都是問題,這種貧困也就只能終止於此了。
二、因病、因殘、因災等突發事件造成的相對貧困。現在,隨著癌症等疾病的高發生,人們逐漸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疾病,能夠讓原本富裕的家庭一夜間一貧如洗;一場意外的自然災害或意外災難,也足以讓很多家庭陷入貧困。這些原因造成的貧困,並非我們意願,但必須得接受面對。對於這種情況,只有勇敢的挺過去才有翻身的機會,而且勢必會影響到下一代的生活質量。但是,只有活著才有希望,才有繼續努力的機會。
三、很多落後、交通不便,貧窮的地方,擁有貧窮的土壤和思想。一群人,祖輩常年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生存,缺少現代文明的衝擊,缺乏自謀發展的基礎條件,沒有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外界的探索追求,生活不溫不火,一輩接著一輩。這種情況在很多偏遠山村容易發生,要有所改觀,需要國家在教育、交通、資訊化等方面大力投入,也需要社會、企業的積極參與,才能從根本上有所改變。
四、因學造成的相對貧困。這點我深有體會,農民家庭的生活本不富裕,同時供兩三個孩子讀高中甚至大學,也是很容易造成短暫貧困的。不過,這種貧困是暫時的,只要下一代能夠成功就業,相對貧困也就隨之消除。
五、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導致的貧困。在鄉鎮、農村,很多人有想法,渴望發展,卻苦於缺少門路或者缺少發展資金。這一方面,在國家脫貧攻堅的大環境下,改觀很明顯,只要你願意,政府可以無償提供培訓,還有貸款扶持,甚至有的地方能夠提供就業崗位,讓人人都能有一技之長,努力發展,早日脫貧致富。
六、懶人思想。“扶貧先扶志”,這句口號不是空穴來風,的確會有那麼一少部分人安於現狀,不求上進,存在“等、靠、要”的落後思想。對這種人我是最頭疼的,你給他介紹一些簡單能幹的工作,他還不樂意:給錢可以,幹活休想。當然,對這樣的人也不能不管,得從思想方面逐步疏導開通,有點像哄孩子一樣,讓他思想上樂意了,再嚐到些甜頭,也會有所改變。
當然,對於造成貧困的原因,也不僅僅侷限以上方面,每家每戶情況不盡相同,需要我們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具體困難具體對待。
題主說的“相對貧困”,我十分贊同。沒有什麼困難是堅不可摧的,也沒有什麼貧困是一成不變的,在國家的倡導和大力支援帶動,在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幫助,在一線全體奮鬥者的努力下,貧困正在逐漸被消除,越來越多的家庭也正闊步在脫貧致富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