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種糧倡議原生態,但如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莊稼肯定長不好。產量肯定不會高。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科技不發達化肥農藥幾乎沒有。全部用農家肥,望天長望天收。產量低的可憐,人人皆知吧?主糧小麥一畝地三四百斤,玉米五六百斤,紅薯好點千斤以上。其它雜糧一二百斤。因此那個時代的人,缺吃少穿人人餓的面黃肌瘦。

    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才出現了各種含量不等的話費和各種用處的農藥。再加上良種培育成功,廣泛使用。如今各種糧食年年大豐收。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人們才騰出手來大搞經濟,國家才繁榮昌盛。

    要不是化肥農藥良種大力推廣使用,估計人們還處在飢餓之中。

  • 2 # 頂天立地——

    原生態的概念,並不是人類群體的退化。原生態並不是機械教條的文字遊戲,按一些今不如昔、追舊懷古者的思維眼目中的原生態,就是讓人類世界退回到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起點狀態。這些人的觀點是違揹人類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自我遐想而已。

    隨著人類認知自然、改造自然水平的提高,人類群體為了生存而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人類個體維持生命過程的物質品質的退化,給人類群體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為了保證人類群體的健康長壽,人類賴以維持生命的生活物品原生態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的被提上了檯面。

    原生態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人類食物的產量與質量的矛盾衝突所在。由於偏面的追求產量,利用非自然的人為干預手段,就可能導致食物品質的下降。品質下降的食物,在人類社會群體長期食用之後,就會對人類群體的生命健康帶來一些危害。造成危及人類個體的生命危機。如果讓維持人類生命的物質不新增人為因素的自然生長,維持人類生命的物質產量又不能夠滿足維持人類生命的需要。這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衝突。

    依照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理念的觀點來一個活學活用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矛盾衝突的解決方法。也就很有必要。現在要想達到茹毛飲血、刀耕火種式的原生態,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痴心妄想。如果,單純為了滿足人類群體維持生命物質生產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維持人類生命物質的產量,而忽視其品質對人類群體生命健康的危害。肯定是人類世界災難性的自我毀滅。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人類群體在生產賴以維持人類生命物質的過程中,儘量的用改善物質的生存環境的物理措施,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使物質的品質損失最小化。而使物質產量與質量成反比的違背自然生長的人為改善因素,儘量不用或用。這是由於品質低劣的食物,在人類社會生存的危機關健時刻,也照樣能維持人類群體生命的延續,總而言之,由中華民族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一句活慨括,那就是多、快、好、省。居安思危的超前思維,是人類世界化危為機的精神動力。

  • 3 # 美食曉記

    不打農藥、不施化肥,莊稼也能獲高產?當然能。這事就發生在平邑縣卞橋鎮蔣家莊村的弘毅生態農場。

      即使受到乾熱風的影響,今年這裡的小麥畝產達到了881斤。而周邊農民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種田,今夏收穫的小麥畝產只有600多斤。

      農場的法寶是"生態迴圈"。

      農場位於蔣家莊村西,佔地113畝,其中辦公區與養殖區20畝,有機農田65畝,試驗田10畝,有機果園5畝,本地森林恢復區8畝,人工溼地5畝,生產有機牛肉、柴雞與柴雞蛋、肉鴿、有機蘋果、有機蔬菜等產品。

      一個院子佔去了20畝,院內有牛舍、雞圈、試驗田和一塊溼地,這是農場最初的規模。此處原是村裡的機動地,多年來一直用作打麥場,後來還曾做過建築垃圾堆放場,土層只有薄薄的20多釐米。2006年7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將這裡租下來,建起了弘毅生態農場。

      在這片土地上,蔣高明堅持"六不用":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新增劑、農膜和轉基因技術;靠農家肥提高土壤有機質,靠物理加人工的方法治蟲、除草。

      院子的西側有四大排牛舍,目前養著110頭肉牛,這裡就是整個農場的"發動機"。他們把小麥、花生和玉米秸稈加工成牛飼料喂牛,產生的牛糞,一小部分用於生產沼氣,大部分用來堆肥,給農田提供優質有機肥。同時,牛糞還用來養殖蚯蚓,蚯蚓又可養活雞,蚯蚓糞又是作物很好的肥料。

      試驗的前兩年,土地處於修復期,產量並不高,小麥和玉米兩季加起來才收1000來斤,到了2011年,小麥畝產達到900多斤,玉米1100多斤,比周圍農田畝產多一倍。今年雖然受到乾熱風的影響,但小麥畝產也達到了881斤,仍比周邊農民的畝產高出不少。

      防蟲不打藥

      院子南半部是一塊試驗田,裡面種著玉米、花生、茄子和辣椒。從植株間隙望進去,可以看見麥茬和稀疏的青草,還有幾隻覓食的雞。

      "雜草現在不用人工鋤了,等過幾天,玉米再長高些,就把鵝趕進去。"農場的研究助理曾彥介紹說。

      除蟲採用的是物理加生物的方法。曾彥指著試驗田裡掛著的兩盞誘蟲燈說,這兩盞誘蟲燈基本可以解決蟲害問題,捕獲的害蟲用來養雞。玉米苗長得高些時,還可以將雞直接散養在玉米田裡,害蟲就是它們的飼料。"防治害蟲除了誘捕以外,還有一條路是依靠益蟲,大多數益蟲都是白天活動的,誘蟲燈對它們基本上沒有影響。"曾彥補充說。

      根據蔣高明的計算,生態防蟲的成本只有農藥防蟲成本的13%。更重要的,用前者防治辦法,來年蟲子繼續危害,而後者越防越少。"誘蟲燈不能消除全部昆蟲,但每年堅持誘捕,會逐漸達到生態平衡,即這個害蟲物種還存在,但不再對作物造成危害。"

      建場初衷

      一箇中科院的研究員,怎麼會想起創辦一個這樣的農場?

      "希望用生態學的辦法生產出健康的食品來。"蔣高明說,"弘毅農場模式的優勢是尊重自然規律,按照生態學規律辦事,讓農場裡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形成一個完整的、無汙染的生態鏈。經過兩三年的土地修復和生態平衡後,我們完全不用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和轉基因技術,實現了將低產田變成高產穩產田,這是任何現代單一技術難以比肩的。"

      他還說,目前,農業面源汙染十分嚴重。農藥的花樣不斷翻新,劑量也越來越大。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並沒有消滅害蟲,相反,害蟲的抗藥性不斷提高,蟲害加劇;對人類有益的鳥類和昆蟲日漸稀少;更嚴重的是,過量使用的農藥正在反噬農民,空氣汙染了,水源汙染了,怪病上身了。

      村民的顧慮

      對於蔣高明的擔心,村民們並沒有放在心上。雖然他們親眼目睹了村裡最貧瘠的土地,不用化肥、也不用農藥變成了噸糧田,知道打藥對環境和身體不好,但他們有自己的盤算。

      村民蔣建民正在地裡刨蔥,準備第二天去鎮上賣。說起生態農場的做法,他一個勁地說好。"不用化肥、農藥,能省不少錢,還少聞藥味。"但他認為那種做法不適合他。他家裡有5畝多地,孩子們都不在家,全靠他一個人耕種,不用除草劑,鋤一遍地要好幾天工夫,而且,年齡大了,也鋤不動了。

      對蔣建民的看法,許多村民予以附和。"現在出去打一天工就能賺百十元,有鋤地、施農家肥的工夫不如出去打工划算。"

      農場贈送給村裡19盞誘蟲燈,村民承認效果明顯。但還有村民總要打上一兩次農藥,他們說,"不打藥,心裡不踏實。"

      還有一點是村民最不放心的。就是生產出的有機農產品的銷路。生產出來賣不上高價怎麼辦?在當地有個鄉鎮大力發展有機西紅柿,結果沒銷路,最後只好按普通西紅柿的價格賣。前車之鑑,讓他們心有餘悸。

      面對村民的顧慮,曾彥認為,綜合起來看,人工鋤地並不費工。他說,不使用除草劑,每季農作物需要人工鋤草兩三遍,但使用化肥一年也要施肥三四次,而使用有機肥只需一年一次,兩者相抵,勞動力投入並沒有增加多少。

      蔣高明對村民的觀望表示理解。有機農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精耕細作,產量才能高。這樣生產出來的糧食,價格上如果與普通糧食價格完全一樣,農民的積極性就差;有機糧食價格增加到4-5元/斤的時候,畝均土地收益將提高到3000元左右。這樣,多數農民會願意生產有機農產品。"事實上,我們生產的有機小麥現在價格就達到要求了。"

      確實,在記者到達時,曾彥剛剛給北京一家公司託運了一批綠色AA級的麵粉,價格是每斤5元。"這些小麥是處於有機轉換期的地裡生產出來的。轉換完的地裡產的7000斤有機小麥早就賣完了,價格是每斤麵粉7元錢。"

      蔣高明的近期打算是,把蔣家莊的1000畝地打造成有機農業基地;中期打算是在全國30多個省推廣他們的有機種養模式;長期打算是使嚴格意義上的有機農業佔全國農業產量的5~10%。目前,山東、河南、河北、浙江、江蘇、廣東、甘肅、內蒙古、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區已在他們的指導下,建立了15000多畝的有機農業基地。

      ◎相關連結

      生態迴圈農業

      生態迴圈農業,簡單地說,就是在良好的生態條件下所從事的"三高農業(高產量、高質量、高效益)"。它不單純地著眼於當年的產量,當年的經濟效益,而是追求三個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使整個農業生產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迴圈軌道。把人類夢想的"青山、綠水、藍天、生產出來的都是綠色食品"變為現實。生態迴圈農業,必須堅持"農林牧副漁並舉,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推廣不同型別的生態農業建設模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上一些農業發達國家出現了生態迴圈農業,引起了各國普遍重視,且發展勢頭很快,大有不可阻擋之勢。

  • 4 # 農村威哥962

    什麼都沒有絕對,我認為糧食作物應該可以《不施肥,不打藥》,但產量應該不會很高,以前的糧食作物沒有施肥怎麼行哪。

    首先我們現在一季莊稼都是幾遍藥,才能到收割莊稼,為什麼以前種地沒有那麼複雜,沒有農藥沒有肥料,照樣收割糧食,前天和一位老人聊天說過這個問題。

    老人為什麼說現在的地被人種壞了,以前為什麼沒有垃圾,因為那些垃圾和糞便放在一起,等給莊稼施肥的時候那就是肥料,雖說那時一畝地三四百斤的糧食,但那才是真正無公害的食品。

    現在蟲害嚴重,各種各樣的病菌,在不使用農藥的情況下,估計產量連以前的三四百斤都沒有,但價格相信會是現在糧食的十倍。

    雖說現在的糧食產量上去了,可價格一直連續多年沒有變動,現在各種農藥噴施莊稼,肯定會有一定的殘留,想吃到以前健康的食物會很難。

  • 5 # 小熊無敵154

    見過去每戶餵養幾頭豬幾頭牛土地全施農家肥土地肥沃疏鬆種的蔬瓜果都好吃豬肉也好吃現在豬肉雞肉都沒有香味再也吃不到原來的味道

  • 6 # 槐花白白

    原生態種糧,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產量是會很低的,如果蟲害嚴重還有可能會絕收。

    原生態種糧的想法是挺好的,搞小面積的測試種植也是可以的。但是,在當前農業生產狀態下,大規模推行是行不通的。

  • 7 # 蛇紋眉毛

    農村想要富,少生孩子多種樹,只能農民戶口大量變少,人均可耕種面積才能加大,現在人均一畝地,要是農民戶口少一半,那就兩畝地,等到人均十畝地以上,一戶農村戶5口50多畝,生態種糧是綠色食物,價格肯定要上漲,一家一年掙20多萬,就算少收點也願意啊!

  • 8 # 沙潁河畔

    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按過去那種方法,正響午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不可能了,現在沒有那樣乾的人了,原因打下的糧食不夠工錢。

  • 9 # 大生34

    如象題主說的純粹的原生態種植糧食作物及其他農產品,怕先捱餓的就是廣大的平民和象題主一樣的人。原生態並不能保證你健康長壽,只有科學和現代醫學才能相應提升人類壽命和生活質量。幾千年來的皇帝老兒及其子孫們可以證明。

  • 10 # 黑山愚農

    某些磚家和低能兒就是特麼的又討厭又愚蠢還不願意承認,明知道原生態的糧食蔬菜沒有使用化學肥料也沒有打農藥 ,所以顆粒小外形不美觀甚者還有蟲吃過的痕跡木有市場競爭力。運到市場上它們看到都挑三揀四嫌這嫌那的不願意買 ,多花點錢都非得要去買那種連蟲都害怕被毒死不吃的菜。居然還恬不知恥的以自己是讀過書的文化人自居,在老農看來你們真特麼的活該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為零。

  • 11 # 農夫餘伯

    來來來,讓倡議原生態的學者專家來種一畝地,那肯定是綠色無汙染的有機蔬菜糧食,我無償提供土地一畝。

    在糧食不夠吃的年代,先已溫飽為原則,化肥與農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現在普遍都是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一般一週藥效就沒了,劇毒農藥現在也不讓生產銷售了,中國可耕種土地不多,不能實土地輪休,部分耕種,也不切實際,化肥用量多少需要依賴農技部門指導,農民自己摸索實驗只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農民本身不具備大學學歷,也不可能精通生物學植物學化學遺傳學等專業知識,只能依據上一年施肥量、收成多少綜合判斷,而農村禁養與農民老齡化,也沒有豬圈牛圈肥,現代農業也基本沒有用牛去耕田。

    我老家人均不足一畝田地,如果按原生態,不打藥除草除蟲,不用化肥,根本就沒有多少產量,現在農村沒了年輕人,基本上都是種點自己家人吃的口糧,農民本身也不願意用藥,倡議原生態種田與農民認為皇帝用金扁擔跳水有什麼區別?紙上談兵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重點在於多研發生產低殘留農藥,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案,解決土壤板結問題要有具體不傷農坑農的可行方案技術,而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皇帝用金扁擔挑糞固然很可笑,可倡議者無論什麼原因都不能把皮球踢給沒有實際解決能力的農民,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與說法。

    不用農藥,如果有病蟲害就是顆粒無收,何談有多少收成?不用化肥植物生長缺乏營養,就跟營養不良的人一樣,不是夭折就是穗小種子小,或者倒伏……如果植物或動物營養不良,那基本上第一需求是生存,植株活下去,只有生長系統營養均衡,才會輪到生殖系統孕育下一代,無論麥子還是稻穀,營養不良產量必然下降,一畝地收三兩百斤夠什麼?氮磷鉀等化肥必不可少,農家肥現在沒有了是現狀。

  • 12 # 大海傳媒

    也有這樣種地的,我們當地就有一個這樣的人,莊稼不施肥,不打藥,都是使用農家肥,有蟲了用手慢慢逮,他根本不賣糧食,都是自家吃,一畝地產量3、400斤,如果稍微差一點200多斤,但是這個人目前還是窮困潦倒,關鍵問題是他太理想化,這樣有什麼意義呢?都是同樣種地人家一年收入好幾千元,他勉強夠吃飯的,這樣有意義嗎?即使你的糧食是最健康的,最綠色的有用嗎?我們需要生活。

    當然吃健康綠色食品肯定身體好,但是我們也要現實一點,生活是油鹽醬醋,不是理想化的,我們得有錢,沒有資本你能做什麼呢?大家看看那些真正的壽星他們是怎麼養生的,抽菸、喝酒、吃肥肉,很多時候大家理解不了,我們的真正的養生專家活了59歲,叫我們汗顏啊!

    原生態只是大家的一種嚮往,我們身邊有嗎?沒有,大家都知道日本在萊西搞了很多土地,什麼也不幹,一直閒置五年,五年以後養牛、種草莓、種蔬菜,牛奶20元一斤,草莓120元一斤,全部出口日本,現在居然倒閉了,為什麼,不是大家都是大款,還是普通人多,吃得起嗎?

    如果不施肥,不打藥根本就不行,不能說絕收,基本上收成不多,勉強夠吃的就不錯,咱們種地的目的是賺錢,大家說對嗎,如果只是為了吃飯,估計沒有多少人會種地,咱們講究的是效益,不是單純的為了健康,健康是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我們要現實一點,太理想了只能坑自己,大家說對嗎?

  • 13 # 邪哥說

    種糧倡議原生態,但如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莊稼能長好嗎?產量怎樣?

    田地種莊稼時間長了,各種元素肯定會不均衡,比方說,一塊地年年種小麥,小麥把特別需要的元素吸收了,如果沒有補充,幾年後肯定會欠收。

    化肥就是針對各種農作物的需要,及時補充田地被莊稼吸收掉的各種元素,讓莊稼的營養豐富全面,長勢良好,從而獲得高產。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有利就會有弊。莊稼長勢好了,各種病蟲害也隨之增加,從而導至減產。人們為了保證豐產,就大量使用人工合成農藥殺蟲滅菌。

    可使用了農藥,農藥殘留又會危害人的身體,聽說現在許多農業科學家正在研究天然殺蟲劑,利用動植物間天然相剋的原理,尋找對付病蟲害的方法。已經有人初步驗證,植物“苦楝子”的精油對許多病蟲有滅殺抑制作用,不知是不是真的。

    聽媽媽說,她小時候還是以生產隊為主,每年隊裡種稻谷、麥子、……時,只有利用積攢發酵過的牛糞、馬糞、……等有機生物肥,莊稼產量都普遍不高,高產良田精耕細作後一畝水稻大概產三五百斤,一畝麥子也就三四百斤的樣子,很少有超過六百斤的。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分產到戶的頭兩年畝產都還不高,後來隨著雜交水稻稻種的推廣,化肥、農藥大範圍的使用,秋收時稻穗飽滿量增多,癟谷空殼減少,水稻畝產才猛然增加到七八百斤。現在袁隆平院士團隊的畝產更是突破了1200斤。這些都是使用了化肥、農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績。

    所以,就目前的農業科技來說,種莊稼如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莊稼肯定長不好,產量也肯定不行,會跌回以前畝產幾百斤的時代。

    現在,農業科學家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找出不使用化肥、農藥後糧食可以豐產,豐產的糧食食用後對人身體沒有危害的莊稼種植方法。

    這一課題任重道遠啊!

  • 14 # 鄰里三哥

    我認為種糧倡議原生態種植可行,但是必須要有系統的種植技術,使用農家肥,酵素種植,利用植物的相生相剋除蟲,除草也能種出純天然,綠色食品的。

  • 15 # 三農的果蔬

    糧食不施肥,不打藥,產量肯定沒有施肥,打藥的產量高,但是如果是原生態的話,必然它的價格也是非常高的,本身一畝地能打800斤的,然而因為一些施肥,打藥等等原因的話,那麼他產量有可能減少300多斤,這樣的話,那它的價格肯定也是比800多斤的價格要貴,物以稀為貴

  • 16 # 小孫瓜果採摘

    可以長好,就像熱帶雨林無人管理就能繁茂生長一樣。原因是在健康的生態系統裡面每一種生物都有天敵,我在大棚裡面的方法是留草,各種雜草養各種昆蟲,昆蟲之間互相制約,植物病蟲害很少,另外,我還挖了個小池塘,讓青蛙有繁殖的地方,我的大棚裡面有很多瓢蟲青蛙等益蟲,所以,害蟲是益蟲的食物而已,他們造成的危害很小,這些雜草對大棚的環境改善,就像熱帶雨林對地球的價值一樣的巨大。產量可以逐步的提高,生態方法種植需要了解植物的習性,把植物的根養好,把肥給夠,我是自己用瓜皮等廚餘垃圾製作的有機肥,根據植物的需肥規律,看植物的長勢施肥,不斷的改進,產量可以不斷提高,就像黃瓜從開花到結果八天時間,這幾天水肥如果不到位,瓜長不大,也長不直。

  • 17 # 廣西鴻富珍禽養殖

    其實現在的技術不用農藥不用話費照樣能把農作物種得很好 稻穀 玉米為例。可以用農家肥 可以用一種風光來吸引蟲子

  • 18 # 畢自然

    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不親身涉農,怎知有風險?

    種糧禁化肥,瘦得只剩皮。

    害蟲不用藥,收成沒著落!

    笑農沒文化,你是那學霸?!

    自己不實踐,裝逼準完蛋!

  • 19 # Anop

    哈哈不可行!你想人類都在進步,那麼昆蟲以及病毒也在發展(變異),以適應自然環境變化,所以你的建議不可行,不信到農村種幾畝小麥試試。

  • 20 # 萬朵祥雲佑華夏

    現在種地不施化肥以經很不現實了,搞純綠色種植成本非常高,而且你未必能賣上好價錢。2019年我種了1.5公頃的純品稻花香,使用的都是農家肥,僱的人工除的草,本以為能有個好收入,結果被市場上的偽劣“稻花香”衝擊得賠了血本。每市斤6元見不到盈利,而市場上的長粒米“稻花香”僅3元一斤。市場經濟不是個體能駕馭得了的,沒有銷售渠道千萬不要冒這個險。今年我只種了0.5公頃的稻花香,都是親戚朋友們每市斤6元預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vivoX50Pro和華為P40 Pro誰的防抖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