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位在國有股份制銀行工作了10年的櫃員,近日說了一句經典語錄“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然後從原本的高薪行業離職,進去了一家財富公司。這句話怎麼理解?

31
回覆列表
  • 1 # 譚工說道橋

    “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在特定環境下,針對基層員工心理預期無法實現時成立,是種虛擬感應。通過你的背景資料,這個員工發表了這個“經典語錄”後離職了,說明其在現在的單位可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了領導的排擠等。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員工自己不努力,沒有完成工作任務,並且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將責任都推給了別人。上面所說的特定環境,就是指領導心胸狹窄、打擊、報復、排擠員工等。對員工取得的成績視而不見或據為己有,或不積極迴應職工努力得到的成果。所以,“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只能針對基層員工的心理預期無法實現時成立,是種虛擬感應,也可能只是員工的一句怨言。“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在一般環境下,這句話是不成立的。原因如下:所謂高層,都是靠基層這些員工磊起來的。沒有基層的實實在在的勞動付出,沒有基層職工的辛苦工作,創造價值,高層的價值將無法體現。沒有價值的高層能稱之為高層嗎?沒有價值的高層就像沒有靈魂的孤魂野鬼,就是太陽下的陰影,是虛幻的,不存在的。基層創造的價值磊起了高層的平臺,怎麼能說基成的努力是徒勞的呢?高層這個檯面是靠基層扛起的。高層的成績全部是基層員工通過努力工作換來的,任何員工的努力工作,都會產生實實在在的結果,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就拿銀行基層員工的工作來舉例吧。櫃檯員工拉來的一筆存款,對銀行來說就是一筆實實在在的利潤。而高層他只是動嘴動腦進行管理,他並沒有實際去操作,所以高層並沒有直接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是基層的努力,還能稱之為徒勞嗎?一份努力必然有一份收穫。只要你努力了,動手動腦了,出汗出力了,一定會創造價值的,只是有些價值可能暫時沒有體現出來,不過它一定會在以後的工作中體現出來,或者以其他形式體現出來。比如你努力去學習了駕駛,但是第一次考試你沒有考過,那麼你可能覺得你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其實不是的,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你一定更瞭解了汽車,一定更能操控汽車,這些就是你的收穫,就有價值。你的前期學習並沒徒勞。綜上所述,“基層的努力都是徒勞”一說,要看在什麼環境下,相對於什麼人。在員工沒有得到公平對待環境下,相對於基層員工的心理預期可能有“徒勞”的感覺,但真正的努力是絕對不會徒勞的。

  • 2 # MrMan16786416

    這個問題要看目的或者是追求,結果不是絕對的!努力,有可能徒勞,不努力,絕對徒勞!就看所要達到的結果,對你的吸引能達到什麼程度了!

  • 3 # 西環城剛子

    深有同感,我是在城商行做信貸的,連續多年業績在全行都排在前幾,沒有人,工作再出色也上不去,反而一群啥也不懂得小孩在上級行指手畫腳

  • 4 # 萬水千山一閒人

    有時,我不想說,有時,還說不的,只要你努力了,何必問結果?

    有時,我必須說,這也你佔了,那也有的,叫我情何堪?

    ——似宋小寶唱辭,說當今金融現狀!

    說個屁!

  • 5 # rimmonwu

    當今的社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公平,尤其是和很多年前比,個體有更多的機會。說這些話的大多數人其實是因為自我評價過高,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說還沒有牛到比普通人強很多的地步。大多數單位還是願意給有能力的人機會的。即使你目前的單位沒有給你機會,你完全可以換一家實現自己的價值,甚至創業,自己給自己創造平臺。怕得是你的能力支撐不了你的野心,而你又認識不到這一點。那你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懷才不遇,怨這怨那的抱怨中。

  • 6 # 雪拉比No251

    事實,底層的努力絕大部分都是徒勞!

    舉個例:

    銀行理財3.5%,時間36天

    由於上期接下期的中間清算期為4天,也就是我們說的到期要等兩天才能夠申請贖回,贖回期限又是兩天,所以清算期要4天。一年365天/40天,一年最多跑9期。

    100萬x3.5% /365天 x36天 x 9期=31068

    如果理財兩年:31068 x 2 = 62136

    如果是大額存款2年:100萬x3.13%x2

    62600

    除非你把理財所得每期利息反覆買進去,否則理財還真跑不贏大額存款。

  • 7 # 隨緣f

    工資待遇一般,在當地屬於中下水平。國有企業,社會地位與公職人員,科研院所,事業單位比差距較大,像工資一樣處於那樣的水平吧。若有升渴求,需要有智慧,有能力,還得有點運氣,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

  • 8 # 無數炮

    我是這麼理解的,10年老員工不論對單位還是對客戶,都是有深厚感情和深刻理解的,10年的辛勤付出比不上領導的一句話,上位者不瞭解基層,不瞭解業務,整天亂指揮,瞎領導,搞得大家身不由己,開始欺上瞞下,騙完領導騙客戶,最後搞到沒朋友沒親人,良心喪盡,還天天被排程被批評,乾脆一走了之。

  • 9 # 未來時空穿越者

    絕對真實,親身體會。有人有背景有靠山的,什麼都不用幹,只要不犯錯兒,只要把政策上要求的硬槓兒熬到年線。分分鐘鍾提拔,其他的都有領導幫你包裝。在基層付出很多幹到累死上面,可能都根本不知道你這個人。

  • 10 # 甜瓜20875

    努力務實只是一個基本條件,不能說是一種徒勞,應該是一種敬業精神,圈子,幫子,融入,能力,決定升遷,應該是這樣……

  • 11 # 貧困山的亮光

    首先,為什麼會在離職的時候才說出來呢?可以從下面幾個方向來考慮。

    一是其所處的環境,銀行工作在目前來說,是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但同時這個行業的去行政化確進展較為緩慢,職工之間的競爭比較大,互相之間有所提防。

    二是銀行的管理體制決定。作為營業點銀行,一般都是行長負責制,也就是說員工的調崗、績效考核等關係自身利益的事情,基本上是屬於行長一個人說的算,這樣,他的話一旦說出來,被有心人打報告之後,肯定會被穿小鞋,即使正面的找你談話,其餘人員也會孤立你,因此不能亂說(說實話)。

    其次,為什麼這句話能夠稱為經典語錄,且在網上流傳呢?可以這樣來看:

    一是高度的認同感。估計在很多一線工作的人眼裡,這句話是對他們一生工作的總結,說出了他們想說缺說不出的話來,屬於有群眾基礎。

    二是是很多一線人的真實寫照,在一線工作,很多時候,你的努力確實是徒勞的,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很多一線工作者的切實感受,這樣的感受不分企業單位,在哪裡都有。

    最後,這句話對不對呢?一般來說肯定是對的,不然怎麼會受到追捧,具體原因包括:

    一是中國的構架體制就是如此。目前來說,在中國個人的成長很大程度上,還是屬於“伯樂制”,就是有人欣賞你了,你的才華才有意義,無人欣賞,那麼你在基層,無論做的多麼優秀,基本上都是徒勞。

    二是在個人職業的晉級,基層很難有機會。在工作中,為了推進或是倡導某些工作,一般其所在的組織都會舉行相應的活動,也會設定獎項,但是,一旦到了個人職業的晉級,這個時候大多都是領導機關的關鍵幾個人共同決定,在這個時候,領導機關對你的瞭解,基本上都是來自人事部門的敘述(這種敘述基本上都是出自提拔需要,而不是工作的真是反應,畢竟人事部門的資料也是來自底線的報告),因此,對於一般的基層人員來說,無論你工作有多努力,基本都是徒勞。

  • 12 # 邪惡的書生氣

    我在國有銀行的基層待了九年了,我理解的這句話應該是從員工發展和成長的角度來說的,雖說邏輯有點絕對化,但事實確實存在。

    因為基層的工作主要是操作,按照上級部門制定好的管理辦法和內控要求做事,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可能隨著時間的推進也只能是一知半解。與此同時,種類繁多的各種任務纏身,存款、理財、信用卡、基金、保險、三方存管、pos機、手機銀行、企業網銀、公司貸款、貼現、承兌匯票、保函、國際結算、資金業務、保值業務、投行業務、金融市場業務等等等等,會讓員工焦頭爛額,但焦頭爛額也就是樓主所說的努力,對員工的成長帶來了什麼效果呢?答案是很少,正如樓主所說,是徒勞的。原因如下。

    第一,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學到的都是銀行的管理要求,如果換個行業或工作,這些知識經驗就沒用了。至於產品知識,百度上全都有,哪裡需要在銀行拼命去學。

    第二,有人說這些工作可以鍛鍊營銷能力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這個不假,但各行各業有上升通道的工作難道鍛鍊不了這些能力嘛?還有就是這裡能精通產品如何賣,但如何用基金賺錢卻學不到,保險的相關法律條款學不到,如何創業經營公司學不到。

    第三,有的瞭解銀行公司部的反對說核心崗位還是可以學到東西,寫的調查報告都是收入幾十億的大公司,分析的都是整個行業,接觸的都是大公司高管。誠然,這些東西都很高大上,但八股文似的調查報告到底有多少知識屬性?做完業務後對行業瞭解不?換個崗位後還能跟這些高管有接觸嘛?

    總之,用句大白話說,基層就是幹苦力活的。那該怎麼辦呢?瞭解了這些真相後就要轉變思路,不能再一味埋頭苦幹掙業績,要站在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多跟領導請示彙報,多學人際溝通技巧,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人脈資源,做到在領導心目中不可或缺。

  • 13 # 金哥滬漂日記

    真的是這樣的,有些操作性崗位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銀行櫃員有這樣感慨很正常。和人打交道的基層崗位,這個就不是這樣了,這種基層崗位做的好可以當高管。底層的努力不是沒用,關鍵是要努力對方向,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才有好的結果。

  • 14 # 廝說芯語

    這只是在行業競爭中敗北的人,負氣之言,或者消極之言。所有的銀行高管,凡在基層歷練過的,走上管理高層,莫不對基層瞭如指掌。這叫底氣。無論是工商銀行的姜建清,建設銀行的張恩照,光大銀行的朱小華,中國銀行的劉金寶,……無不起於基層!這些高管對基層的套路門兒清,基層則無法對上謊報“軍情”。反過來如今有許多高學歷的人才,進了銀行後,便迫不及待從基層管理崗位想往上攀,在業務上則常常有“腳踩棉花”的感覺。心浮氣躁的人,在銀行容易喪失自我迷失方向迷茫於職業競爭的規程。這樣的人自然會說出“基層努力是徒勞的”這種錯誤認識。問題在於自己對自己的定位和能力是否相配,是否踏實。

  • 15 # hwangjovi

    有一句話聽過沒,有技術幹活的人永遠在技術崗位幹著,什麼不會幹的人,最後基本上都當領導了。也就是說,會幹活的人少,缺不了你,所以你只能在基層好好幹活,這個機器才能運轉正常。

  • 16 # 我從60走來

    前些天,建總行發通知,明確要求總行職工的子女不能直接招錄到總行,可見子女問題有多嚴重。其實,其他銀行也差不多。一級分行、二級分行的情形也差不多。關係社會不是一年形成的。在基層努力不能說沒用,不過出人頭地確實更困難,有時候不得不面對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無奈局面。多說無益,多想無益,這就是現實。

  • 17 # 有趣的公益的經濟人物

    我在基層浪費了太多時間。

    銀行櫃面運營和信貸系統是兩個邏輯,核心在信貸上,應早點進入信貸系統,從基層做起。

  • 18 # 使用者最深的谷底qwgd

    高山仰止。金字塔的結構。如果你可以成為金字塔下的一粒沙,現在是世界遺產了。基層的工作更需要潛下心來,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份壯觀是底層的沙子成就的。做好自己,不攀比。

  • 19 # 痞子包

    現在各行各業基層是最累的時刻,以前生產一線是可以跟廠長直接平等對話的,現在跟民工都不如,特別是銀行業。基層就是工蜂,只創造效益,不享受成果

  • 20 # gladiator74

    這是銀行的獨有問題嗎?非得鬧出來說?銀行基層和很多單位基層誰累?誰加班多?誰收入高?一比就知道。何必這麼矯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異性做過最親密的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