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文化街男孩
-
2 # 舊史心說
雖然民族主義有時候會發揮不可低估的力量,但是如果民族主義被政客所利用那麼及民族主義情緒很容易誤入極端,造成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些政客們的目的將會無法達到,而失控的民族主義情緒會摧毀一個國家,甚至整個民族。雖然印度總理莫迪是民族主義的代表吃盡了其紅利,但是現在他也開始害怕民族主義失控了。
首先在莫迪時代,尤其是進入了第二個任期時,他給予了印度新鮮的活力,並將印度推入了世界的舞臺。中美貿易戰之後,莫迪政府看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是實現印度大國夢的最佳動力。因此,主張多極化的印度迫切希望做地區乃至世界的領袖。
而如今,莫迪政府必須要面對如何在中美關係中掌握平衡,以及如何面對意識形態保守方面的挑戰。另外,印度政府還必保證本國的經濟保持增長。
作為一名政治家在發展國家戰略的同時必須要鞏固自己的政權,所以莫迪採用了民族主義與實用主義相結合的策略。印度最近的小動作與這些因素分割不開,是國際形勢造成了印度的舉動。印度主動挑起邊界衝突,最終導致印軍的傷亡觸怒了民間抵制砸毀國外商品的行動,甚至走向失控。
莫迪在最近的印度全黨派會議上為國家的形勢打圓場,期望能夠平息人民的怒火,但是他的發言被反對黨軍方以及各路媒體所批評,莫迪本來想充分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但是現在卻害怕其作用發揮得太大。
穆迪本來期望能夠在中美博弈中,使印度的利益最大化,不光在政治外交領域,甚至在經濟輿論方面以及他個人都能獲取利益。在處理與亞洲大國鄰居關係的問題上,印度深知自己的差距也明白如今國與國之間的聯絡是密切的,如果印度擅自行動那麼損失將會不可估量,所以他才急切想要平復人民的怒火。
-
3 # 公元前
印度又出了大事,全國多地爆發示威遊行,不少人上街扔燃燒彈。
警察與示威者之間的衝突也在加劇,在短短几天內,有6人在這場抗議活動中喪生。
其中四人被警察放出的空袋子開槍打死,一人在商店睡覺時被燒死,另一人被毆打致死。
學校也是騷亂重災區,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國立伊斯蘭大學附近密集發生暴力事件,學生們把周圍摩托車、公交車都燒光了,還向警方扔石頭。
印度警方15日進入學校,逮捕了數十名鬧事兒的學生,並讓其餘的學生舉起雙手離開校園。
根據學校一些學生的描述,印度警察可不管你這裡是不是清真食堂、清真寺,宗教場所,只要裡面有人,統統仍催淚彈,而那些反叛者被警察用警棍毆打。
印度總理莫迪甚至在一小時內釋出了5條推文,呼籲所有人“和平”,以期緩解局勢。
但是,莫迪的Twitter似乎並未發揮作用,因為在阿薩姆邦等最麻煩的地區,印度政府直接切斷了網路,手機上沒有任何訊號。
那邊鬧事的人,大概率是看不到莫迪發的推特了。
事件的起因是印度議會通過的《公民法修正案》。
這個法案把印度定義成"全世界印度教徒的天然家園",只要您是印度教徒,就可以來印度獲得國籍。
那其他宗教呢?該法律規定,信奉錫克教,佛教,耆那教,瑣羅亞斯德教和天主教的難民也可以在印度獲得法律地位,但僅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除外。
目前,印度大約有1.5億至2億穆斯林。他們覺得自己成了“二等公民”,將來可能會失去其印度公民身份。
於是,衝突不可避免的來了。
實際上,從莫迪上任之日起,印度的宗教衝突近年來一直在加劇。
6月18日,一位名叫大不里士安薩里(TabrizAnsari)的印度穆斯林被綁在柱子上遭到數十名印度教徒的毆打,被迫低頭向印度教拉姆神歌頌。
警察趕到時,這個24歲的健壯小夥在被送往醫院的幾個小時內就死了。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個8歲印度小女孩被8名印度教男子下藥,輪姦後殺害,最終拋屍荒野。
這一切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推波助瀾密不可分。自莫迪上臺以來,他大力提倡“印度民族主義”,尊重印度教並壓制穆斯林。
種姓不同阻礙生產力怎麼辦?
莫迪想到了一項名為“淨化”的新舉措,即提高這些原始低種姓“賤民”的水平並對其進行升級。
只要您信奉印度教,大家都是好兄弟,不再強調種姓制度。
近年來,印度的種姓歧視問題有所改善,其中就有莫迪的功勞。
通過一系列行動,莫迪犧牲了他認為不重要的穆斯林利益,並將不同種姓,種族和階層的人們納入印度教的“統一陣線”,讓印度的中央集團有了一點眉頭。
總體而言,莫迪在改革印度的思想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並實現了一些小目標。
但是,等這些容易做的事情都做完之後,擺在莫迪面前的就是難做的了。
為了團結印度,莫迪僅僅依靠宗教來參加統一戰線,這已經讓很多人流血、騷亂了。如果莫迪真的有勇氣徹底改變印度,那麼進一步的衝突和混亂將隨之而來。
到那個時候,他會不會走火入魔?他會被“仙氣”和"法力"反噬,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
4 # 古姿
莫迪一直以強硬的民族主義政策而備受關注。他的政策本身也代表了印度人民黨一貫的政治路線,尤其是在外交與安全政策方面。這也是莫迪以及人民黨賴以生存的基礎。莫迪的民族主義具體可以概括為印度教民族主義,這是帶有鮮明宗教色彩的。這都源於印度本身特殊的國情,由於歷史上從未真正意義上實現統一,而該國國內教派又很複雜。在形成現代民族國家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的觀念,於是乎宗教成了人們凝聚力的來源。教派之間的紛爭和矛盾也就引發的,最終導致印巴的分治。
印度人民黨崛起本身雖然依靠了印度教民族主義,但是更加依託其十分務實的作風,很接地氣,比較會解決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很乾練,相對國大黨更為廉潔。人民黨致力於經濟社會的變革,強調效率,而善於搞經濟,以謀求發展。這是其維護執政地位的另外一個法寶。印度教民族主義可以拿來用用,來轉移一下社會矛盾,強調一下凝聚力。所以人民黨能夠上臺並且長期執政,從來不是完全依靠印度教民族主義,
莫迪上臺之後,雖然能讓人從其決策中感受到強硬,但是對於印巴關係以及克什米爾的邊境問題,卻很少在公開場合進行評論。這也就是在為自身留有一定迴旋餘地。這次邊境衝突過後,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開始一場抵制活動。對於莫迪而言,其很清除,鑑於印度現階段的境況,絕對不能讓這種情緒失控,因為其將造成兩個直接的嚴重後果:
莫迪是有著豐富從政經驗的政客,其在進行決策時,不可能意氣用事。在印度教民族主義問題上,莫迪曾經摔過大跟頭。2002年因為“廟宇之爭”引發大規模的教派仇殺和騷亂,導致上千人死亡。身為邦首席部長(邦執政官)的莫迪非但沒有采取有效手段阻止暴力,反而縱容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宗教仇殺中煽動和縱容暴力。他也因此而遭受西方長達10年的制裁。所以莫迪需要給民族主義情緒降降溫,避免事態失控。
在上週五的全印黨派會議上,莫迪主動承認了,沒有人侵入印度,也沒有人佔領印度的哨所。莫迪的這反表態,直接把提出質疑的國大黨懟了,因為國大黨之前表態稱要與軍方共進退,這就是在挖坑讓莫迪跳。想要與用民族主義情緒激莫迪,讓其犯錯。沒想到莫迪根本就沒給他們機會,直接表態,讓事態冷卻下來。
-
5 # 歷史偵查處
6月15日,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的加勒萬河谷附近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在這場以兵工鏟、“狼牙棒”和外兼碎石子的冷兵器為主戰武器的“華山論劍”中,印度方面有3人當場斃命於我方的獨門武器“狼牙棒”,另外20人則殞命於我方軍人的“索命摧心掌”。
事件發生後,印度國內輿論大唱“苦情戲”,恨不得捅破天地,讓整個西方世界都知道印度是被欺凌的“弱者”,與此同時,印度緊急增兵20萬到中印加勒萬河谷附近,並將“阿帕奇”、“支奴幹”等先進的武裝直升飛機等軍事武器部署到了前線,甚至莫迪還下令印度軍隊可以“自由開槍”。
同時,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浪潮,一波又一波洶湧地拍打著印度人的神經,整個南亞次大陸像是被打了雞血般,要求與中國硬碰硬幹一場的聲音更是甚囂塵上,濃濃的火藥味飄過了喜馬拉雅山脈,克什米爾似乎就是個大大的火藥桶,只等著零星的火花點燃,瞬間引爆新一輪的地區性戰爭。
本來只是一場普通的邊境冷兵器衝突,中印雙方可以在事發後迅速地通過對話溝通來消弭這場風波,然而,事情往後的發展卻變得愈發撲朔迷離,甚至引發了印度國內民族主義強勢的抗議浪潮,為什麼加勒萬河谷衝突會成為印度民族主義狂熱興起的轉折?
提倡民族主義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將印度人民從現階段疫情失控、經濟停頓、失業率飆升的焦點中吸引出來,實現焦點矛盾的轉移,從而減輕印度政府應對乏力的窘境。
而從戰略角度來說,實施民族主義的另個好處是製造緊張的中印氣氛,給美國造成印度積極充當起了其“馬前卒”的錯覺。美國近些年來不遺餘力做夢都想把中國往死裡整,巴不得印度成為牽制中國的一個棋子。
印度國內針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浪潮使得美國心花怒放,認為印度是個很好的棋子,於是,美國大量向印度撥付美元和軍火,併為印度打氣撐腰。
因此,莫迪為了引導印度民族主義的傾向,於是同國家安全域性多瓦爾和外交部長賈尚卡爾成立了危險的“印度三人組”,制定了針對克什米爾的“多瓦爾主義”。
所謂“多瓦爾主義”,就是繼續沿用此前歷屆印度政府的“前進政策”和“攻勢防禦”,不過相對而言,莫迪的手段更為強硬。
莫迪制定的“多瓦爾主義”由來已久,最早肇始於1962年中印戰爭。
1962年的中印戰爭,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為了緩和對印關係主動從藏南後撤20公里,沒想到印度趁著中國軍隊撤出藏南,將整個藏南地區據為己有,並大大方方的在此駐軍移民,甚至建立了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在搞清楚了中國的脾氣秉性後,手拿皰刀的印度人於是就從中國身上割肉,在印度人看來,我割你身上的一點肉,你只會像驢子樣掰掰幾聲,至多踢我一腳而已,而我卻能吃到鮮美的驢肉,這筆交易太划算。
於是,印度實施了針對中國的“多瓦爾主義”。為了將這個政策落實下去,莫迪制定了“蠶食土地軍功制”,即印度官兵每前進一步佔領一塊中國土地,就能得到獎勵和升遷。
而莫迪為了讓這種政策發揮出最大的效能,規定印度邊防部隊要定期輪換,在這種打了雞血的鼓勵之下,印度官兵為了取得軍功相互攀比,不斷同中國邊防部隊發生摩擦,最終也就有了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的爆發。
民族主義這個東西雖然好,但也是把“雙刃劍”,搞不好還會傷了自己,只有極善舞劍的“劍術大師”操控,才能做到“劍走偏鋒”出奇制勝。而莫迪顯然是想做這樣的“劍術大師”。
但隨著事態的發展,莫迪感覺民族主義這把“雙刃劍”實在太不好操控了。首先第一波輿論“海嘯”是來自軍方的壓力。
在此次的事件中,印度陸軍被中方打得七零八落、滿地找牙,明明是“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去找別人茬的,結果沒成想搞得自己鼻青臉腫,印度軍隊肯定是咽不下去這口氣。
印軍梨花帶雨嘩啦啦一頓痛哭後,國內輿論就開始紛紛噴口水、吐唾沫地要求莫迪趕緊跟中國幹一仗,找回“大印度帝國”的尊嚴。
很快,第二波狂潮又撲向了莫迪。軍方在大倒苦水後,印度最大的在野黨---國大黨就開始莫名地狂躁了起來,他們開始輪番轟炸,指著莫迪的鼻子狂飆口水,“為什麼這麼懦弱?為什麼不把中國軍隊打成渣渣?你還是一國總理嗎?簡直就是廢物!”。
“植物大戰殭屍”的第二波攻勢還沒結束,又有一波“殭屍”在襲來的路上,這次粉墨登場的是號稱“前知來世,後知今生”的印度戰略界的各路“大仙”們。
他們紛紛譴責莫迪鼠目寸光、毫無遠見,簡直就是政治汪洋中的“低能兒”,並不斷叫囂“要是跟美帝結盟了,中國還敢這麼囂張?”。
只見三五成群的一撥人口戴面罩、手持棍棒,以不共戴天的憤怒眼神,操起棍子死命地朝著地上的一臺液晶電視機猛捶猛打。
其中一名白髮蒼蒼、疑似患有先天性氣喘病的老大爺也不甘人後,冒著哮喘病發作的巨大風險,以控背弓腰、手撐膝蓋的姿勢,舉起了手中的木棍兒拼了老命地打砸著地上無辜的液晶電視機。
根據事後瞭解,據說這是一戶居民出於對中國的憤怒,而砸毀了一臺自家的中國造液晶電視機!
最終莫迪在軍方、戰略家、國大黨和民族主義者輪番地“圍毆”下,膽戰心驚的莫迪只好硬著頭皮公佈真相說“中國軍隊並沒有闖入中國邊境,也沒有佔領我方的任何哨所”。
直到此時,洶洶而動民族主義輿論稍稍有所平息,莫迪深深嘆了口氣,想到了前線的印軍指不定什麼時候再搞個事出來,一旦擦槍走火,印軍這是必敗無疑啊!
但民族主義運動這個東西你既然搞起來了,哪有那麼容易平息下去的?
莫迪本想通過民族主義,轉移國內矛盾、打造國家認同體、拿到美帝“無私”援助,看起來確實是“一箭三雕”的好事情,莫迪的深謀遠慮超乎人們的想象,不得不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然而,民族主義這個東西是很不好控制的,一旦調動了起來就意味著黎明前的戰爭將要打響了,希特勒的例子在那兒擺著呢,對此,莫迪不可能不清楚。
畢竟一旦民族主義失控,中印擦槍走火,印度必敗無疑,屆時莫迪下臺,國內矛盾瞬間井噴,民眾怨聲載道,印度陷入內亂,何談再造“國家認同體”?
中印加勒萬河谷走勢如何,歸根結底還是得看莫迪如何解開民族主義這個“疙瘩”,否則,戰爭隨時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臨兩國,中國恐怕不會再上演1962年中印戰爭時的那般“溫柔”了。
參考資料:印度大肆宣揚中方傷亡遠超印方,但莫迪也怕民族主義情緒失控·觀察者網獨家視訊等
-
6 # 杭州大衣哥
印度總理莫迪是國家最高元首?在關鍵時刻肯定是選擇求生存……?印度民族主義是不管國家有難無難都在高呼口號打仗二字……?民族主義者有的是真愛囯,有些是受黨派之間爭鬥加入當中?莫迪很清楚現在現況打仗肯定是行不通?只有將中印邊境肢體衝突事件降低事情與中方對話是解決辦法。莫迪心中很清楚自己國家疫情發生這麼嚴重,有四十多萬疫情病人,如果把中印邊境肢體衝突事件搞大,等於把國家搞成亡國……?莫迪現在最重要的想把疫情控制好,把疫情帶來的經濟發展影響解決好,讓印度國家正常的運作…?
-
7 # 瞭望這世界
失控結果就是屠殺華人,印尼曾有20萬華人被屠殺。
近日的中印衝突愈演愈烈,印度國內反華情緒激烈,印度部分民眾開始打砸中國電器,甚至出現大量抵制中中國產品的趨勢。如果民族主義失控,引發的後果不堪設想。
經過印度外交部和媒體的渲染,印度民族主義空前高漲,莫迪也怕民族主義失控,引發更激烈的衝突。況且是印度先挑起的事端,中國現在還保持著剋制。所以他適可而止,並公開宣告,稱中國沒有越過邊境線,更沒有佔領印度的軍事基地。
1998年,印尼的民族主義導致1200多人喪生,無數華人商店和房子被燒燬。更令人髮指的是,數百名華人婦女遭受凌辱。
1965年,印尼華人遭受種族清洗和屠殺。據後來統計,大概有20萬印尼華僑死於這次民族主義中。
二戰中近600萬猶太人被德國納粹屠殺。
…………
如果印度民族主義徹底失控,那將是莫迪不願意看到的。
對於莫迪將如何處理印度人民的民族主義,我們拭目以待。
相比民族主義,印度的種族主義才是最大的王炸。
隨著美國抗議活動的升級,抗議分子已經建立西雅圖自治區和“黑宮”自治區,並且成為“叛軍”。
莫迪挑起邊境衝突除了要提高印度人民對他的支援率,另一方面就想轉移種族主義之間的矛盾。原本是一石二鳥的妙計,不知道會不會讓莫迪玩砸了。
當然,哪怕印度的種姓主義爆發,莫迪絲毫不用擔心,因為他就是低種姓出身,而且是最低等級那種。
-
8 # 文化課
莫迪即使再強硬,一旦印度的民族主義失控,印度就將面臨分崩瓦解之災。
大家都知道英國曾經殖民印度二百多年,英國殖民印度時期,利用武力整合了東亞大大小小几百個邦國部落才形成如今的印度,這就決定了印度民族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按照大的分類計算,印度有5大種族,細分的話,有一百多個民族,印度語言種類更加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五十幾種文字和2000餘種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地語,但是能聽的懂,可以相互交流的人口只佔百分之三十,沒有統一的文字和語言,所以在印度真正能做到政令合一的次數並不多。
如此複雜的社會國情,再加上印度北方諸多長期以來尋求獨立的民族,已經夠莫迪頭疼的了,倘若此時印度社會民族主義情緒氾濫,達到失控的地步,那麼民族之間為了利益和民族平等等社會矛盾的解決,相互之間必然產生爭鬥,獨立訴求也會乘勢加劇。
不要忘了1947年印巴分治前夕,英帝國即將宣告結束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印度是準備全盤接手英國衣缽的,但是作為印度第二大宗教主體的穆斯林教徒首先提出異議,並和印度教教徒在北方的旁遮普邦發生流血衝突事件,8月15日,印巴雙雙脫離英國的統治,穆斯林教徒從印度教教徒手中贏得了屬於自己的自由。正在德里舉行的慶祝儀式也由狂熱轉為平淡。
-
9 # 小吳講世界史
你這個問題提的不好,邏輯有問題。態度強硬與是否害怕民族主義情緒失控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絕對的邏輯關係。
民族主義高漲有利於抵抗外敵,有利於民族的團結,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如果這種民族情緒失去了控制,那麼很有可能會事與願違,做出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切的事情都需要在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希望看到自己國家的民眾情緒失去控制。
如果印度國民民族主義情緒失控,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經濟混亂,貿易對抗就最近而言,印度人民反華情緒高漲,甚至有人從樓上將中國製造的電視機扔了下來,眾人踩踏。如果民族主義情緒失去了控制,那麼印度國內很有可能掀起一場規模更大的反華運動。屆時,印度國內可能會產生盲目的反抗行為,這樣對印度經濟本身而言是沒有好處的,只會擾亂了經濟秩序而已。目前經濟全球化才是歷史潮流,每個國家之間根據自己的優勢相互分工,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已經是公認的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離開中國製造,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立於自己的經濟而活。
情緒失控可能導致對政府的失望,引發政治危機如若印度政府沒辦法滿足民眾的想法,那麼很有可能會失去對民眾的公信力,引發信任危機。
-
10 # 老孫遁世無悶
老謀深算的莫迪,在國內使兩手:
一方面在拿著“煽子”。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在著力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一方面在按“葫蘆”。擔心控制不住失控的民族主義情緒,引發戰爭,想把高漲的民族情緒按下來。
莫迪的“點火”言行,無疑,直接助長了印度高層和軍方對中國的強烈不滿。於是,印度在邊境又是修築工事,又是大量增兵,調動武器裝備等,大有要與中國決戰一場的架式。
印度在衝突中死亡20人,國內反響非常強烈,民族主義火焰遍地燃燒。莫迪為了迎合民意,表示計劃對100多種中國商品展開反傾銷調查,要求印電信運營商停止採購中國裝置,並且建議民眾不要使用同中國有關聯的手機App。在莫迪的煽動下,印度某些高官公然叫囂抵制中國的產品,一時印度多個城市開始了民眾反華遊行及抵制中國製造活動,大街上經常能看到一堆“三哥”圍成一圈,在那裡蹦野迪,中間是被點燃或砸碎的中國品牌的電子。這股反華歪風,就是莫迪有意或無意一手煽起來的。
因為印度國內面臨著多種嚴重危機:新冠病毒呈噴井式發展之勢,己確診超42萬,一夜躍居全球第四;印度經濟撐不住不斷衰退,失業人數超億,失業率飆升至新高,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印度陷入“外交孤立”,在邊境三面夾擊的嚴峻形勢下,一直追隨的美國“老大哥”也沒有時間和心思去管他印度的屁事,此時的印度是真的陷入了孤立無援的絕境。
-
11 #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莫迪當然害怕印度民族主義情緒失控,這不僅關乎莫迪是否能繼續叱吒印度政壇,也關乎印度是否會分崩離析。
可是印度內部民族、宗教、語言、習俗多樣繁雜,即便印度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僅佔印度總人數25%左右,印度主體土著語言印地語,也只有不足五成印度人能聽懂。
可想而知歷史原因造成的印度地緣、文化隔閡,導致印度政府政令不通,各邦高度自治已成必然。
莫迪就憑藉超強的政治駕馭能力,藉助狂熱的意識形態煽動和非凡卓越的管理能力,在印度民眾中形成瘋狂的個人崇拜。莫迪雖憑藉個人魅力折服了民眾,可其執政路上還有兩股不容忽視的阻礙。
印度社會講究嚴苛的種姓等級制度,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不可接觸者五個等級,一般權力權益皆掌控在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高種姓手中,而首陀羅與賤民只能從事低賤骯髒的工作。
雖說印度獨立後,已逐漸取消了種姓等級制度,可印度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種姓文化,並不能完全根除,其日常行為中依舊帶著種姓等級陰影。
可是印度軍方技術含量較高的軍種,如空軍、海軍,以及陸軍中高階軍官,皆是高種姓天下,簡單說就是印度軍方被高種姓把控,與莫迪政府並不對付。
而莫迪政府除了印度軍方掣肘,還有被其打敗的尼赫魯家族帶領的國大黨,虎視眈眈意欲捲土重來。由此印度政壇就形成了,莫迪政府、印度軍方、國大黨,紅白藍三足鼎立之勢互相抗衡。
只可惜印度軍方底層軍官,在中國加勒萬河谷冒險激進之舉,遭我軍胖揍終致38名印度士兵死亡,其中還包括帶隊的比哈爾軍團上校軍官巴布。
素來狂妄自大的印度民眾,豈能接受印軍嚴重受挫訊息?遂印度朝野出現抵制中國商品,瘋狂打砸焚燒中國商品愚蠢舉動,併發出誓為陣亡士兵復仇的狂熱呼聲。
莫迪眼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太過膨脹,於是公開表態印度陣亡士兵鮮血不會白流時,話風一轉表明我軍並未進入印度境內,也沒有摧毀印度哨所。
莫迪此言貌似為我軍說了一句公道話,其實是想為印度狂熱民族情緒降降溫,卻遭到印度民眾猛烈抨擊其背叛了印度,弄得進退兩難,只得再為自己辯駁一番。
莫迪不只承受國內民眾輿論重壓,還要與印度軍方鬥智鬥勇。印度軍方甩鍋莫迪,表示印軍吃虧都是因為被規則捆住手腳,沒有使用武器的自由。
莫迪反應敏捷,馬上表態要授權印度軍方危急時刻可以使用武器,其實就是將球又踢給了軍方,將日後邊境衝突責任之鍋又甩給了軍方。
如今印度持續向拉達克邊境地區增兵運送武器,擺出超大陣勢,大有稍有衝突即動用武器的態勢。印軍雖有虛張聲勢之嫌,可是印度底層士兵,如果被民族主義刺激,頭腦發熱發生擦槍走火併非不可能之事。
莫迪不能承受印軍再次慘敗,那不但會阻斷其繼續執政之路,甚至還有可能使印度走向分裂,由此莫迪深怕國內民族主義失控,被民意與軍方綁架踏上戰爭不歸路。至於莫迪將會採取怎樣措施圓場,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
12 # 雲中史記
作為虔誠的印度教徒,莫迪在政壇的成功,也是一如既往煽動民族主義才讓自己最終登頂的。
莫迪出身吠舍種姓,在幾大種姓裡算中等,從小家裡貧窮,父親賣茶水為生。
在8歲的時候,莫迪加入了一個極端的印度教民族主義組織——國民志願服務團,這是一個極端排斥穆斯林等其他教派的組織,它的宗旨就是不斷髮揚光大印度教。
印度人民黨,莫迪1985年加入,這個黨原先在印度只是一箇中小政黨,但它逐漸將國民志願服務團為自己所用,發起一場又一場的民族主義運動,排斥打壓穆斯林,逐漸獲得了佔印度8成人口的印度教徒的認可,很快成為和國大黨比肩的主要政黨,莫迪在人民黨內也不斷崛起,成為政治明星,並在1998年成為人民黨全國總書記,2001年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並在之後的12年時間裡,一直牢牢掌控著這個邦的最高權力。
去年,大選前,印度政府推出《公民身份修正案》,擺明了就是歧視穆斯林,全國兩億穆斯林群情激奮,無數人上街抗議暴力示威,但是莫迪政府無動於衷,畢竟,莫迪身後站著10億多人的印度教徒,從選票角度來說,莫迪根本不在乎穆斯林的那些選票,他只要獲得印度教徒的支援就夠了。
但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雖然莫迪是一個有抱負有野心的人,但他也清楚自己的家底,每每挑釁,都儘量控制在一個度之內,只要達到轉移民眾注意力緩解國內內部矛盾的目的即可,以前廢鈔令、稅改等等時候,莫迪都如願以償了。
但是他只是想轉移矛盾,不是真的把事情給弄的不可收拾。
這些年,莫迪一直都在靠煽動民族主義,目前印度國內群情激奮,這讓善於煽動的莫迪也招架不住了,而民粹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好使的時候可以順利解決問題,一旦不好使的時候,倒過來就會傷了自己,如今莫迪的尷尬,只能說是自己自食惡果。
-
13 # 古今會
不僅是印度,乃至多數國家的政府恐怕都不願輕易被激進的民意,甚至極端民粹主義所綁架。政客希望的是激起“民憤”但是卻不希望以次成為戰爭的根源,原因在於他們承擔不起由極端民粹主義所導致的代價。
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難道中國是?
這句話廣泛流傳在坊間,另外印度著名的言論就是要麼有聲有色,要麼銷聲匿跡,這兩句話很好的證明了印度的大國情懷,以及大國情懷失利後的不服。
印度的戰略利益需求近幾年已經不侷限於自家門口,而與美國的“臭味相投”也使得印度將目光轉向東方。美國印太戰略被印度視為自己“大展巨集圖”的平臺,雖然它和日澳等不同,但是印度也想乘著美國的戰略平臺來實現自己的地區野心。
在那個中國尚未完全建立強大國防工業體的年代,印度就已經是手下敗將,到如今中國“兵精糧足,運輸暢通”,高原練兵能力更是遠勝印度一籌。
印度政府若故意放縱極端民意鼓吹與中國一戰,恐怕屆時開戰時間由印度決定,但是戰爭的勝負和結束時間可不是由印度說了算。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4 # 不知果味
印度總理莫迪哪怕再強硬,對於印度的民族主義失控也得小心,不然狂熱的印度民族主義不僅不會給莫迪帶來助力,而且會將他炸的粉身碎骨。
印度本身是一個宗教國家,所以印度的民族主義帶有宗教色彩,從誕生之初就帶有強烈的戰鬥意識。莫迪一直以強硬著稱,民族主義一直是莫迪政府的助力。對於莫迪所在的人民黨,其就有著民族主義的理念。
但是民族主義一直是一把雙刃劍,在必要的時候拿出來用一下,對於鞏固莫迪的執政地位和影響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放任民族主義不管,那麼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正如此次中印衝突,在印度媒體的虛假資訊全面引導之際,印度民族主義高漲。在印度國內掀起反華浪潮。莫迪不得不承受巨大壓力間接承認,中印衝突,責任不在中方。對事實真相沒有隱瞞,宣稱中方並沒有越過實控線。對邊境局勢採取降溫措施。可見印度的極端民族主義,莫迪政府在應對的時候也不得不小心。
-
15 # 木春山談天下
莫迪現在確實有點騎虎難下。
原因就在於他是靠民族主義起家的,但現在印度國內出現的民族主義高漲,搞不好又會讓他難堪。
莫迪成為印度總理已經6年了,這6年期間,莫迪是如何維持自己統治的?
最重要的就是兩點:
一是印度經濟持續發展;二是印度人大國意識持續發展。第一點好理解。
只要經濟搞得好,中產階級壯大,低收入階層有穩定的上升渠道,高收入階層有安全感,莫迪的支援率就不是問題。
畢竟經濟是一切的基礎,在這點上莫迪很清醒,所以上任以來提出了科技立國、製造業立國等類似Make In India的一系列措施,同時保障農民和低收入階層的民生。
第二點是伴隨著第一點產生的。
經濟發展的結果肯定是老百姓大國意識的崛起。南韓、日本、德國的發展都是類似的。印度也不會例外。
印度人現在對自己的國家非常自豪,10年來從全球GDP第8,爬到了第5,2030年預計還能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經濟大國。
那麼民族主義情緒當然會高漲。
莫迪就利用了這種情緒來維持統治。比如疫情前期印度爆發了一件大事,很多網友都不清楚。
那就是首都新德里和一些大城市出現了嚴重的印度教徒排斥穆斯林的風潮。這種風潮伴隨著打砸搶燒,不比美國黑人鬧事的暴力傾向差多少。
媒體稱這是20年來最大的流血衝突,400多人死傷,新德里很多地方一片火海。起因就是莫迪的民族主義為旗號,通過公民身份法案,穆斯林認為自己是二等公民開始抗議,印度教徒跟著抗議,結果鬧大了。
莫迪的這個法案基本針對的是巴基斯坦,所以這件事鬧大,莫迪能獲得國內支援,對巴基斯坦壓力更大。
如今中印衝突後,印度教民族主義者又開始有了上次類似的苗頭。對莫迪而言風險在於這次是對華。
印度對華還是要維持友好,畢竟雙方共同利益很多。
而民族主義者如果鬧大,那麼對華友好的大局就會受損。這印度不擔心巴基斯坦如何,對巴基斯坦可以破罐子破摔可完全不同。
-
16 # 平安讀歷史
印度現任總理莫迪本來就是依靠強硬態度最終上臺的,他上臺之後也確實充分調動了印度的民族情緒,在對外的一些戰爭以及對內穆斯林的衝突中都取得了勝利。
不過即使莫迪如此強硬,他本身也是非常害怕,印度的民族情緒會弄到一個失控的地步。畢竟民族主義情緒這種東西,有時候用得好的話確實妙用無窮,但是一旦用的不好就有可能惹火燒身,最終自己也控制不住,甚至給整個國家都帶來極大的災難,這個在歷史上事實上有很多例子了。
莫迪之前採用這種民族情緒主要是針對巴基斯坦等小國,那些小國的實力遠遠不如印度,所以印度幾乎對他們擁有碾壓性的優勢。就如同去年的衝突中,印度的先進作戰飛機被巴基斯坦給擊落。如果巴基斯坦也是一個強國的話,那麼莫迪恐怕就會遭遇很大的困境。但是巴基斯坦只是一個小國,不敢過分得罪印度,所以即使在取得了一定優勢情況下也是息事寧人,把印度的飛行員直接送回來了。
結果在這在打了敗仗的情況下,莫迪居然收穫了不少民意,而戰敗的飛行員回到國內甚至成了民族英雄。但是如果是對付一個強國的話,這一招恐怕就不管用了。例如這一次印度吃了虧之後,調兵遣將將大批的軍隊和武器裝備調往前線的拉達克,如果是巴基斯坦的話,很可能在印度的調兵遣將中嚇得不知所措,最終服軟。但是中國可不吃他這一套,所以莫迪本身也非常擔心,因為真的打起來,印度的勝算恐怕也不高。
因此莫迪現在還是很非常擔心印度的民族情緒,因為民族情緒必須得把控得當才行,把控不當有可能讓自己也玩完。
-
17 # 土家么妹娃
大家好,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選一波關注。
加勒萬河谷的突發衝突已經過去快一週的時間了,衝突造成了中印雙方人員傷亡。作為主動挑起事端的一方,印度的傷亡比中方嚴重的多。印度總理莫迪自從上任以來,在對外政策上一直顯得比較強硬。但他這種強硬並不是無差別的強硬,而是有選擇的強硬。就比如這次事件,莫迪總理也開始害怕印度民族主義情緒失控了。那麼,他害怕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一)莫迪深知印度與中國實力相差懸殊我認為,近幾年,莫迪政府在中印邊界問題上採取咄咄逼人的政策與或許當前國際大環境也密切相關。美國政府一直將中國作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面臨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莫迪政府也似乎看準了這一點,所以,一直在中印邊境“搞小動作”。但是,印度不可能徹底站到中國的對立面。同時,面對中國的軍事優勢,莫迪又不知該如何體面地結束對峙。
(二)印度國內形勢嚴峻加勒萬河谷衝突發生後,印度國內輿論大譁,莫迪政府陷入兩難境地。在印度國內,莫迪政府受到國大黨等反對黨派,以及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責難和壓力,要求對中國實行強硬政策甚至進行軍事報復。印度國內一些學者認為,這些人中有一些巴不得莫迪政府被中國打敗,從而可以趁機將莫迪趕下臺。同時,隨著反智浪潮的興起,印度國民不斷反對中中國產品。眾所周知,中國製造已深深影響到全世界,印度作為中國最大貿易國之一,不可能徹底斷絕與中國的來往。所以,迫於國內壓力,莫迪也成人此次衝突事件在於印方,也是希望國民有過多的民族主義情緒。
(三)印度與鄰國關係不友好,很可能受到多方威脅多年以來,印度一直稱霸南亞,更是肆意挑釁鄰國。所以,莫迪擔心:如果現在邊境問題上的事態不能及時得到控制,進一步擴大,那麼原本他就不能完全有效控制的軍隊就有可能在印度國內的地位會進一步上升,甚至有可能走向失控。一旦出現這個結果,莫迪的資歷和威望就更加難以保持。
綜上所述,一旦印度民族主義失控,這將是一個不可逆的結局。所以,莫迪的擔心是一定的。
-
18 # 華正先生
假如印度民族主義一旦失控,勢必在目前的三線作戰中一敗塗地,將使印度倒退幾十年,並將丟掉大片的已佔領土。在未來的數十年裡,印度將花掉大量的金錢,再去購買武器,重新裝備部隊。
任何一個正常的政府,都怕國內民族主義思想的蔓延無度。這個思想的功能性只有在外敵入侵時方顯特殊作用。而在和平時期,民族主義者是政府施政的最大障礙!莫迪目前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特別是在印度疫情肆虐的時候,民族主義者抬頭,勢必造成莫迪在謹慎處理中印、印巴、印尼三國問題時而讓民族主義者抓住把柄,從而演變成導火索,有可能導致人民的揭竿而起!莫迪也因此慘然下臺。
-
19 # 天竺禪者
換位思考一下,問題就清楚了。如果我們是印軍領導人,首先要明確的是,軍人尤其是高階軍官,戰略素養和戰術素養不可能非常低階。任何國家軍事院校出來的軍人基本素養是不會缺失的。大規模中印邊境衝突,加上巴基斯坦邊界爭端,會造成克什米爾印控區域和拉達克區域東北部,北部,西部收到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側鉗型夾擊。地理位置也是北高南低,後勤保障、常規軍隊部署都是不利的,更是戰略錯誤。最高的戰略利益與印度而言,是中印邊境小規模爭端不斷,但可控。既能壓制中國,又能平息國內民族主義壓力。同時對外宣傳大打特打準備。其真實目的應該是大量部署部隊,以預防小規模爭端失控,中國不敢大規模打擊。同時,通過大量兵力部署,促進相關區域交通後勤保障趨向完善。更重要的是完善後勤和基礎兵力後,來保證增加加勒萬河谷的進一步實際控制能力。所以,壓制國內民族主義抬頭,才是保證印度戰略利益的正確舉措。
-
20 # 這個歷史很正
印度民族主義情緒失控,有可能會爆發內亂,甚至嚴重點印度都有可能會分裂,這樣嚴重的後果莫迪能不怕嗎?
別看莫迪老仙,在國際上縱橫捭闔,態度和立場都十分的強硬,但是那是之前。
而今年印度受到疫情的衝擊以後,印度經濟不僅沒有增長,甚至還開始倒退,導致了大批的印度底層人口的失業,而整天無所事事的人為了生存他們可是什麼都乾的出來的。
這對於有著強烈希望帶領印度走向強大的莫迪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回覆列表
在我們的印象裡,這不是莫迪第一次在中印邊界出現危機時踩剎車了。在洞朗危機爆發時,印度國內也一樣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域外各種勢力也在火上澆油,鼓勵印度政府向我們發起軍事挑釁。在新加坡主辦的香山論壇,很多國家期望與會的莫迪會發表反中演講,哪知莫迪出乎意料表態,響應我方提出的和平解決分歧倡議,並在之後召開的”金磚”會議上,繼續釋放和平善意。
而在此次加勒萬河谷衝突爆發後,我們確實看到印度政府和印度軍方表態出現嚴重分歧:莫迪領導的文職政府強調剋制和談判解決,而被錫克人控制的印度軍方,卻一直磨刀霍霍,妄想通過軍事手段一雪前恥。
更由於這次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完全是印度前線軍官失信行為造成的,不僅因輕敵冒進帶來很大人員傷亡,還讓莫迪政府措手不及。而印度軍方卻想借機搶奪邊界紛爭話語權,想要通過煽動民族情緒,來提高印度軍方在國內的政治地位。這才是莫迪要優先提防的,因為這會讓人民黨統治權受損,影響在印度選民裡的強硬形象和地位。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莫迪還是在為自己和自己的政黨謀取利益。至少莫迪有一顆定心丸,深信我們不會首先發動攻擊。所以一方面縱容軍方做好開戰部署,避免內部出現執政危機,同時要給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降溫,讓軍方逐步失去採取強硬手段的民意基礎。在騎虎難下之際,還得請莫迪政府出面,與我方談判,化解邊界矛盾和危機。
當然,這一切並不意味著印度會在既得利益面前主動退讓,他們肯定會夢想靠軍事威懾做後盾,靠談判攫取更多好處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