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我家有個瑤姐
-
22 # 31858712
我的情況與樓主說的有點相似,但也有差異。我兒子比姑姐的兒子大兩歲,5、6歲大的時候兩表兄弟經常在一起玩。我兒子雖然年紀大兩歲但性格較大大咧咧,而且從小就有判逆精神;姑姐兒子性格比較細膩,乖巧聽話。平時公公對外甥的態度非常和藹可親,對孫子則沒那麼和藹可親,時不時會吼上兩句,我當時發現這個情況後就向老公傳達了意見,希望公公一視同仁,怕給孩子造成心理落差。沒想到老公傳達意見後得到公公的回覆:孫子是自家人吼兩聲沒關係,外甥是外姓人,要客氣點。這個回答我當時就不認同什麼狗屁道理,但老公卻信以為真。不久之後的一天婆婆親口說出了公公區別對待的理由:因為覺得孫子的性格不像他們家人,而外甥的性格跟他們家人一樣。
聽到這樣的理由,我真是氣憤不已。作為長輩不好好引導教育孩子,反而直接區別對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有自己的花期,有的早盛開,有的晚盛開,如果一直不開也別急,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而公公就因為性格與自家人不像而對孩子區別對待,真為兒子感到心寒,不配做我兒子的長輩。
這件事過去8.9年了,雖然公公已經走了,但我每次想起心裡就很不爽。
-
23 # 瑞媽的瑣碎時光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家長們共同的願望,可是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各有個的特點,他們是一粒粒種子,將來會開花結果,兩歲不出眾,二十歲還會不出眾嗎?再說了普普通通不好嗎,我們年少的時候誰不是意氣風發自命不凡,可大多數人終歸是平凡的,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就行了
-
24 # 秋無跡
我覺得不出眾挺好的,我對我兒子最大的期望就是泯然眾人。平凡一點,平平安安的就好。我們家就是普通老百姓,養不出太出眾的孩子,就養育一個普通人挺好的。
-
25 # 妍寶兒麼
直接問他們!你兩個出眾在哪裡?啥家出啥種。!孩子也不能太慣,我閨女,4歲開始學習舞蹈,學習跆拳道,英語,古箏每天的練習,很累,現在7歲了,她奶奶說,別讓孩子練了,看著心疼人,我直接說出一句話,她的未來,你做主?
回覆列表
你好,我和你遇到同樣的問題,我的建議是這件事你自己搞不定的時候,可以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去做:就是在你表態(但不要去爭辯)沒有效果後用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曲線救國
曲線救國就是用不直接的方式達到救國的目的。
像你公婆總是說這樣的話,你一定也有說過不要這樣說,但結果很明顯,以失敗告終,你公婆依舊總說這樣話。
我們直接跟公婆說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可以用間接的、效果慢點的來解決問題,這種就是曲線救國。
表達態度但不爭辯公婆說你兒子的時候,第一次、第二次你都可以去表達自己的態度但是不要去爭辯。
表達態度是明確告訴他們:
①你不喜歡他們這樣說;
②他們這樣說沒有根據;
④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
不爭辯是為了:
①不惡化你們之間的關係,都說相愛的兩個人結婚後,婚姻都是需要經營的,更何況是原因對彼此都陌生的公婆,更加需要去經營。
②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不要這麼說,而不是為了吵贏他們。
④也是為了讓你自己不跟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打交道,浪費自己的時間,影響自己的情緒,把自己從這裡解放出去。
最後其實我跟你一樣,寶寶是我自己帶的,疫情期間沒得出門,寶寶就更怕生了,看到不常見的熟人,寶寶會哭,可媽會說寶寶“沒鬼用,有什麼好怕的,這是誰誰誰……”
當我打算抱過來的時候說:“讓她哭哭就好了。”
聽了這句話我直接從她手裡把寶寶搶回來,先安撫寶寶。
一邊安撫寶寶,一邊調節自己的情緒。這件事可大可小,鬧起來又覺得小題大做,不說又怕她再犯。
而我的目的是她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的時候,不會這樣對待寶寶。
因此我就不能跟她爭辯而是要慢慢讓她理解。
等寶寶安撫好之後,抱著寶寶對熟人說:“誰誰誰,你好啊,我有點慢熱哦,等跟你玩熟了就會玩的很開心的。”
先對熟人說,是禮貌也是給她打預防針。
再抱著寶寶對她說:“婆,你剛剛好凶,都嚇到我了,我只是有點慢熱,有點怕生,之前疫情都不能出門,見人見的少才會這樣的。”
這是表明態度和闡述原因。
等見人見多了就不會了,要多給些寶寶的時間,不能這樣跟寶寶說,會讓寶寶沒有安全感的。
這是告訴怎麼做和對寶寶的影響。
你可以像我這樣跟別人說寶寶怕生,別人就會理解的,每個寶寶或多或少都是這樣的。”
這也是告訴怎麼做。
她聽完雖然還有點嘴硬但還是聽進去了,這就是我們表明態度但不爭辯的好處,可以跟快更妥善的把問題解決,又不會傷2個人的感情。
因此你可以向我這樣先對公婆表明態度,闡述你的觀點,對寶寶的影響,還有具體處理的方法。
還有切記不要發生爭辯,一旦發生爭辯就算你說的頭頭是道,她也會難以接受。
還有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們不要這樣做,所以就要心平氣和的表達我們的態度。
讓老公說這是在我們表達自己的態度之後,公婆依舊我行我素的話,我們就要開啟“曲線救國”。
像你一定也跟他們表明自己的態度過,可是他們依舊這樣。
我們直接解決不了問題,就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
而我們的老公這個時候就應該閃亮登場,靠他來解決這個問題。
畢竟我們是因為他才跟公婆有了相處的機會,才有了矛盾。
1.先搞定老公:
①把你的態度闡述給他聽,讓他明白寶寶為什麼會這樣?這樣做確實是不好在哪裡?知道會對寶寶有什麼影響?知道到底遇到這樣的事應該怎麼做?
讓他明白為什麼會這樣。:
像我會對老公這樣說:“寶寶她比較怕生,見到生人會哭,應該是之前疫情沒怎麼出門過,見生人見的少,所以才會這樣。”
“今天去喝茶看到誰誰誰,媽把寶寶抱過去的時候,寶寶就哭了,但是媽會說:寶寶沒用,這樣就怕,還打算讓她哭哭就好。”
“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是小事,對寶Bora說是大事,誰對我們來說是熟人,對寶Bora說還是第一次見的生人,即使有血緣關係。”
讓他知道確實是不好在哪裡?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媽在寶寶哭的時候還這樣說她,是不對的。你可以試想下當你害怕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希望你最親人還說你沒鬼用,寶寶或許聽不懂你的話,但是她能知道你的表情,語氣不是在安撫她,而是在責怪她。
這樣會破壞寶寶的安全感,讓她在感到害怕。在恐懼的時候自己最親的人還要責備自己,你可以想想如果是你會怎麼樣。
讓他知道到底遇到這樣的事應該怎麼做:
其實媽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好的,她希望寶寶能夠堅強、勇敢點,只是她用錯方法。
她可以在寶寶哭的時候安撫寶寶,跟寶寶說:“不怕,奶奶在這裡,這是誰誰,對你沒有惡意的。”
她可以跟熟人說:“小孩都有點怕生,見多就沒事了。”
2.讓他自己去搞定父母
老公說的話多多少少都會比我們的話會容易聽的進去。
特別是在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上,就算覺得自己兒子說的有問題,也會看在兒子的面子上算了。
不過凡是都有例外,若果兒子這裡走不通,我們就要換個方法。
她身邊的朋友像我們小時候爸媽說的話不聽,但是身邊朋友說的話會聽的進去。
公婆也是同樣的,你跟你老公說的都沒用的時候,可以看看他們身邊有沒有什麼跟你們一樣想法的人。
有段時間媽總想我給寶寶餵奶粉,覺得母乳不好,但我自己堅持母乳餵養,後面實現了全母乳餵養。
我說過母乳好可是她認為還是奶粉金貴點。
後來在喝茶的時候她又提到這個話題,剛開口沒有多久,她的朋友就說:“喝母乳好啊,抵抗力會強,我家寶寶以前也是,就很少生病。”
雖然會嘴硬說下但後來也沒有聽到她再提餵奶粉的事。
因此就算是同樣話,在她朋友說出來,特別是她認可的人那效果就是槓槓的。
你也可以在你公婆的朋友身上下手,不過要確定你公婆的朋友意見跟你一樣,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你可以從他們的言行舉止看的出這個人的人品怎麼樣,人品好的都不會偏幫,而是站在公證的角度希望你們好。實在不清楚的話可以在私下探風。
不過這個方法操作難度偏大。
網上我們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從網上尋找相關的視訊,很多關於小孩的養育問題,像母乳為什麼好,提倡母乳餵養到2歲,寶寶內向怎麼辦?
關於你孩子的問題,網上或許會有解答為什麼不要這麼做?這麼做的壞處是什麼?到底應該怎麼做……
這些視訊看多了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就說回孩子內向、怕生,網上說了2個案例:
①媽媽叫女兒跟其他人去玩,女兒不肯,就說女兒怎麼這麼膽小,怕生,真不知道像誰,都沒有其他小朋友開朗。
最後總結每個小朋友的性格不同,不要給孩子貼內向,膽小的標籤,要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
像這樣的視訊比比皆是,總會有個適合當下你孩子的情況,你就可以把相關的視訊發出去。
這個視訊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而且不會指責犯錯的人,只是告訴她這樣做不對,應該怎麼做。
這樣對比就會容易接受很多。
因此在其他方法失效的時候,可以用視訊在專業的角度來給公婆做功課,也可以雙管齊下。
總結在公婆說你兒子不出眾的時候,你首先可以表達自己的態度,但不要跟他們發生爭辯。
通過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心態平和的跟他們述說。
他們依舊我行我素的話,可以用“曲線救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讓你老公出馬,從他們朋友下手,最後還可以通過網上視訊來告知。
希望你能達成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