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瓢書香

    一是傳統文化受到現代文化衝擊導致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壓力帶給年輕人的是掙錢才是最主要的,其他則是次要的,過年一兩天不如多掙錢來的痛快,所以過年更多人選擇加班,為了生活就算不回家在外地隨隨便便過個年也是可以接受的,過年這個事情並不像老一輩人那樣得到年輕人的重視,缺少關注也就缺乏熱度。二是社會風氣的移風易俗,隨著80 90 00年齡的增大以及社會輿論的影響,他們精神世界的感官早已和兒童時期大相徑庭,現在的過年更像一個成年人的攀比盛宴,在一起吃個飯無非就是今年這家親戚掙了多少,那家親戚掙了多少,有沒有買了新車子,有沒有換了新房子,自己的兒子在哪工作,自己的女兒要了多少彩禮,這些很敏感卻又逃避不了的尖銳矛盾充斥著80 90成年人的內心世界,過年並不是像小時候那樣釋放壓力,是快樂的,恰恰相反,貧富的差距導致矛盾的加深從而讓一些人覺得這年就是給富人準備的還不如不過,過年也就得不到這些人的重視。真是一年一年又一年,今年還是沒有錢,哪怕過年沒年味,有錢天天是過年

  • 2 # 沁沁茉莉

    不是現在的年沒有“年味”了,是我們的心不太會體會的到“年味”了。

    記得小時候,我的期盼和嚮往就是除夕,鋪天蓋地的鞭炮聲充斥著耳膜,火硝味襲擊著鼻子,美味和新衣是我心心念唸的動力。那時候一切平時不常見的,不常玩的,不常吃到的,不常親近的,都可以的心所願,那叫一個開心啊!這樣的心境怎麼可以體會不到過年帶給我們的歡樂,帶給我們的幸福。那時雖然窮,生活的質量不如今下,但是正是因為有所期盼,才有滿足感。

    現在的生活、世道,見得多吃的全,還有什麼是必須節假日才有得,鋪天蓋地的花花世界,滿眼的五彩斑斕,似乎有些“審美疲勞”,沒有了視覺和味覺的體感,剩下的就只有滿滿的生活壓力,何來心境去細品春節、 體會除夕,只有一時的相聚,一刻停下來的腳步,一片未盡的孝心和一份未能惆悵的兒女情懷。

    你們有和我一樣的感觸嗎?

  • 3 # 滿天星717

    記得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吃好吃的。

    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想穿什麼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那麼,對於過年的期盼就不像以前那麼濃烈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淡。不再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忙活著做團圓飯,孩子們一起放鞭炮貼春聯了。

    很多人的年夜飯都為了方便不再自己做了,而是去飯館裡吃。鞭炮的限制也有很多地方不讓再放了。就連以前最喜歡的春節聯歡晚會都不如以前好看了。

    時代不一樣,但是我們中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不能忘記,過年,意味著團圓,平安,幸福。家人團聚,做上一頓熱呼呼的年夜飯,一起推杯換盞,聊一聊一年的成長和故事,感受著彼此的那一份親情,才是最可貴的。

  • 4 # 孤燈點文化

    覺得沒有年味的是我們成年人,小孩子才不會覺得,在他們心裡,春節還是最值得開心快活的節日。

    小孩子不會有太多的雜念,他們的生活就是單純的開心或者不開心,跟我們還是小孩子時一樣。他們會在這個時候,得以看見父母,親近父母,親近所有的親人。小夥伴也多了,玩樂的也多了,春節前後的忙碌在他們眼裡都非常有意思。

    他們也在這時候可以跟在大人後面放鞭炮,放煙花,可以肆無忌憚吃零食,看電視,睡醒了還能拿紅包,終日都是在一片喜慶裡度過,這個時候身邊所有人都變得和顏悅色。這就是他們的春節味道。

    曾經我們也品嚐過這種味道,還很濃,但我們長大了,我們要為生活奔波,我們要給小孩子們同樣的味道,我們不再是那個品嚐的那個人,所以我們會覺得沒有了年味。

  • 5 # 眾星之心

    有兩個方面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平時吃的穿的和過年一樣

    不讓放鞭炮,娛樂活動多了,不怎麼看春晚

  • 6 # 使用者江芳

    以前人窮,只有過年才舍的買肉吃,做幾樣美食一家人齊樂融融地聚一起享用。平日裡是捨不得買布做新衣服的,只有過年時才捨得大人孩子每人都做一身新衣服,打扮的漂漂亮亮去走親戚。現在經濟發展好了,人們都過上了好日子,平時吃的穿的都比以前過年時的好,現在人都忙著賺錢,有錢了才活的體面,都在追求物質生活和享受。社會的物質文明越發達人與人的感情越淡薄。還有網際網路通迅的發達,人們聯絡感情的方便,平時裡就把該說的話說了,該做的事做好了。春節的娛樂方式或出遊或看電影或臥在家裡看書學習,選擇玩耍的方式多了,一家人不聚在一起,親戚朋友都按自己的喜歡的方式過年,不在一起歡聚,顯得現在年味沒以前小時候的年味濃了。

  • 7 # 沁冷墨

    隨著人們陸陸續續的返程,一轉眼春節就過了,小長假也要結束了。不過對於熱熱鬧鬧的春節,人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還有就是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似乎都感受不到年味了。那麼為什麼感覺現在過年沒有年味了?

    第一,以前中國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時代,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所以對過年有一種特別的期盼,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時捨不得買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壓歲錢,所以人們都盼著過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時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自然沒人盼著過年。年味也許可以算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產物。

    第二,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年的方式也在改變。以前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舞獅子、扭秧歌、貼春聯、放鞭炮等傳統專案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是非常有趣和新鮮的。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風俗已經變了,比如為了保護環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現了搶紅包、集五福等春節活動,傳統拜年方式也變成了簡訊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種新方式,傳統的過年向高科技年轉變。這種高科技年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更加豐富,不過卻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著年夜飯還抱著手機,完全沒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感覺。

    第三,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並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一些千百年的傳統沒有人願意傳承,特別是很多年輕人變得精神空虛和思想懶惰,放個鞭炮都嫌吵,過年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放了個小長假,很多人甚至選擇了外出旅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一家人聚在一起過春節。傳統文化的流失只會讓年味越來越淡,人情越來越冷。

    第四,感慨沒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歷了複雜的時代變遷,所以感觸最深。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鬧,也沒有了曾經的無憂無慮,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瑣的事務,有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願意過年。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如今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經不再有,其實說到底還是青春易逝。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尤其是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們則是期盼兒女們能回來團圓。當然,還有那些不遠千里往家趕的打工者,他們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鄉,只為了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過年是他們心裡最真摯的期盼。

  • 8 # Z梅花香自苦寒來W

    所謂年味,就是一種氛圍。以前的小孩子盼著過年,因為過年會有新衣服穿,會有好多好東西吃,全家人會聚在一起開開心心過個團圓年。以前我小時侯,每到春節前幾天,家裡人會把家裡打掃的乾乾淨淨,包括門前屋後也收拾的井井有條,因為那時在農村我們住的是小平房。接下來就是買年貨了,當年可不比現在,市面上也就是一些糕點、水果之類的,再就是雞鴨魚肉,幾乎每家都會殺年豬,同時父母親還會做一些地方特色的小吃,比如麥芽糖,還有炸翻餃等很多,只可惜到了我這一代,製作特色小吃的手藝就失傳了,沒有學。

    到了農曆三十一大早,過年氣氛漸濃,家家貼春聯,空氣中都散發著誘人的美味佳餚的香味!然後就是幾家親戚聚一起,幾十人一起吃吃喝喝,從早吃到晚,好不熱鬧。

    年三十的晚上就是放鞭炮了,那時我們那農村可是沒煙花這種稀奇的東西,結果一大群小孩子到處在地上找還未燃爆的一個個小鞭炮,鞭炮聲夾雜著嬉鬧聲直至十二點,之後整個世界恢復平靜。

    年初一的一大早,個個小朋友都穿著新買的衣服,隨著大人去親朋好友家拜年了,又免不了吃上一天好吃的……

    之所以現在的春節年味漸失,歸根結底是社會變化的結果。如今的小朋友不用等到春節才有新衣服穿,不用等過年才有那麼多好吃的,五彩繽紛的煙花也隨時可以買到,不再是稀缺品。很多人家的住房從小平房變成了高樓大廈。現在只有在農村,才傳承著那麼一點年味。時代在變,真希望這種承載著親人間的情感交流、朋友間美好祝願的春節年味能夠變濃,能夠繼續延續下去並快樂的參與其中。

  • 9 # 劉克學書法

    第一,以前中國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時代,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所以對過年有一種特別的期盼,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時捨不得買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壓歲錢,所以人們都盼著過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時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自然沒人盼著過年。年味也許可以算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產物。

    第二,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年的方式也在改變。以前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舞獅子、扭秧歌、貼春聯、放鞭炮等傳統專案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是非常有趣和新鮮的。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風俗已經變了,比如為了保護環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現了搶紅包、集五福等春節活動,傳統拜年方式也變成了簡訊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種新方式,傳統的過年向高科技年轉變。這種高科技年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更加豐富,不過卻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著年夜飯還抱著手機,完全沒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感覺。

    第三,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並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一些千百年的傳統沒有人願意傳承,特別是很多年輕人變得精神空虛和思想懶惰,放個鞭炮都嫌吵,過年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放了個小長假,很多人甚至選擇了外出旅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一家人聚在一起過春節。傳統文化的流失只會讓年味越來越淡,人情越來越冷。

    第四,感慨沒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歷了複雜的時代變遷,所以感觸最深。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鬧,也沒有了曾經的無憂無慮,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瑣的事務,有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願意過年。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如今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經不再有,其實說到底還是青春易逝。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尤其是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們則是期盼兒女們能回來團圓。當然,還有那些不遠千里往家趕的打工者,他們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鄉,只為了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過年是他們心裡最真摯的期盼。

  • 10 # 弘農氏

    為什麼現在春節過得沒有年味了?我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過去因為經濟發展落後,我們國家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落後的生產力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缺衣少吃,只能省吃儉用,勒緊腰帶過日子。而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節日,老百姓會把一年的心思都集中在過好春節。平時省吃儉用,但是在春節,無論家庭條件如何,都得盡一切所能,過一個幸福的春節。這既是出於面子的需要,又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在春節期間,大家穿新衣,吃美食,特別是平時很少吃到的肉食和甜食。對吃穿的嚮往,是我們記憶中最原始的年味!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們國家已基本進入小康社會,老百姓的追求已不再是對吃穿的原始需求。曾經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美食,過年才能穿上的新衣,如今成了我們最普通的需求。於是,從物質追求上來說,我們的春節年味越來越淡。

    2、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來分析,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通訊落後,人與人之間基本上處於相對隔離的狀態,許多遠離故鄉的遊子,一年之中,只有在春節期間才能與家人團聚。許多親朋好友,也只有在春節期間才能聚聚。人類最原始的情感需求,讓過年成了無數人的情感寄託。甚至可以說,許多人奔波辛苦一年,就是為了能在過年的時候與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隨著科技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我們的交通通訊條件都有了巨大的改變。當今社會,無論我們身在地球村的任何一個角落,與家人聯絡都不再是很大的問題。外出的遊子可以隨時與家人通話視訊,也可以乘坐高鐵飛機或自駕,短時間內回到故鄉。人與人之間便捷的情感交流,讓我們對曾經的過年失去了特有的追求,於是年味也變得越來越淡。

    綜合來說,時代的進步,讓我們對傳統節日的特殊需求變得不再那麼強烈!

  • 11 # 閒人雷先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為什麼現在春節感覺不如以前有年味了?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社會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劇烈的變化。記得小時候父母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種夏忙秋收冬藏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趕著耕牛扛著犁耙侍弄著幾畝田地。這種生活不僅重複了父輩們的前半生,更是貫穿了祖輩、先輩們的一生又一生。生活過得就像一成不變的一脈流水,雖然社會也會有一些動盪,但是就是落入水中的一顆顆石子,激起一層漣漪但又很快趨於平靜。在這樣的安穩平靜的生活中節日就成了人們渴望改變的一個發洩口。但是拮据的生活不足以承受太多的節日支出,所以春節這個最大的傳統節日就成了人們一年中最難得也是最重視的狂歡日,小孩子期盼春節,因為春節意味著吃肉、吃糖、放鞭炮、新衣服、壓歲錢……大人們也期盼春節,春節是一年中難得的放鬆時間,聚朋會友,走親串門,喝酒聊天……

    但是現代社會的劇烈變革導致人們生活發生鉅變,現在村裡面已經很難再找見耕牛了,以前田裡面種的是玉米、小麥、高粱、油菜等,現在田裡面種的是各種果樹。生活不再缺乏變動,反而是變動時時發生,人們不再是期盼變化,而是疲於應付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這樣就導致了人們對過年不再稀罕,不再抱有太多熱情。

    第二:經濟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社會形態,也改變了每一個人。以前人們缺衣少食,但是大家都缺衣少食,衣服上縫縫補補誰也不笑話誰。現在雖說大家一年到頭穿的都是新衣服,幾乎頓頓不缺肉,經常一起喝酒吃飯。但是卻越來越感覺缺錢花,到處都是用錢的地方,生活壓力越來愈大,沒錢的想掙錢,有錢的想掙更多的錢,壓力之下人們不斷壓低自己的慾望值,每天吃肉但是已經嚼不出肉的香味,喝著酒也沒有酒後的快樂。對於過年也不再期盼,而且很多人提起過年就會想又是一大筆開支,給已經失落的臉上又添了幾分愁容。

    第三: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變化。以前的人們重視親情、友情和鄰里情。因為以前大家都物質缺乏,所以物質不會過多摻雜進感情之中,而且人們遇到生活中的困難跟大程度上依靠親戚朋友鄰居的幫忙。所以人跟人之間的感情也更加純粹和深厚。

    但是現在人和人之間太多的攀比,攀比誰家的車子多少錢,攀比誰家的房子多大,攀比誰家掙得錢多……在各種攀比和炫耀中人們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且現在人們生活中遇到事情不願意再麻煩其他人,以前深厚的社會關係被金錢切割的支離破碎。現在的過年走親戚成了形式主義,很多人拎著禮盒坐一會就走連飯也不吃。也有很多在飯桌上再沒有了發自內心的快樂的笑聲了……

    以前三點就是我總結的為什麼現在過年沒有年味的原因,但是我相信人終究是一種有感情群居動物,目前我們正處於社會變革之中,我們只是還沒有從變革中改變過來而適應這種生活變化。等到我們適應了這種社會變化那麼年味也會越來越醇厚的。

  • 12 # 李大郎Seanlee

    “小弟曾讀過幾年書,塵世間一個迷途小書童。”

    我家在農村,以前是這樣過春節的:

    除夕的前幾天。

    家裡一直都很忙,要大掃除,要採購過年用的物品,要祭奠先人,時不時有鞭炮的響聲和硝煙的刺鼻味,年集上,是一片紅紅火火的喜慶:賣春聯的,賣火燭的,鍋碗瓢盆,人們要在年前給自己置辦一身新衣服,新鞋子,而且一定要在大年初一那天換上。

    除夕那天。

    爐火生的旺旺的,要先幫著奶奶家包餃子,忙完了再回自己家一邊看春晚一邊包餃子,順便聊聊天,嘮嘮一年的閒話,午夜十二點一定要吃餃子,誰能吃出錢來就預示著來年財源廣進。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整個的春節,在綿延近半個月的時間裡,瀰漫著中國式的隆重典雅自律祈願。這就是我印象裡的春節。

    而這樣的春節,只不過在短短几年間,就變了模樣。

    春節變成了葛優躺,搶紅包,親人之間不再交流,只顧低頭看手機,這樣的春節,能有什麼年味呢?

    特別是城市,春節和其他的時候差不多是一樣的吧。

    但願鄉村的春節不要被世俗太多的裹挾吧。

  • 13 # 半池清愁染新詞

    你一到冬天就只能吃白菜蘿蔔土豆,天天喝玉米粥,直到過年才能吃上你最喜歡的小酥肉,你的父親也會燉上一大鍋燴菜慢慢砸上一口酒,你從來沒見過煙花爆竹,到過年了才能滿大街撿一些人家放的熄滅的鞭炮,把裡邊的火藥小心翼翼的倒出來然後點著玩,你脫下你穿了一冬天的媽媽手工縫的棉襖,穿上鎮上賣的粗製濫造的牌羽絨服。終於到了除夕夜,你們全家坐在了只能收到三個臺的破電視機旁邊,看著這一屆的春晚,你會為了小品哈哈大笑,你也會驚訝舞蹈演員們的專業,你依依不捨的聽完那首《難忘今宵》,在父母的催促聲中去睡覺了,你懷著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你覺得那時候的年特別有年味。

    你現在天天大魚大肉吃著,每天鑽空了心思就想休息幾天,終於捱到了過年七天,你的父親按照習俗燉上了大燴菜,母親給你炸了最喜歡吃的小酥肉,你皺皺眉,說怎麼又吃這麼油膩的東西啊,我想吃新開的那家日料店了,你父親嘴邊上的小酒咽不下去。你聽了一年的噼裡啪啦的聲音,就想趁著過年時候靜一靜,結果每天早上五六點鄰居就想起來鞭炮聲,你惱的推門跟鄰居大鬧了一頓,父母親連忙出來拉架。你給父母親買了新的羽絨服,母親摸著新衣服咂嘴,怎麼又買新的啊,上次冬至買的還沒穿呢又浪費錢,你心煩意亂說不要算了,母親連忙把衣服收屋裡。你一邊看著又在抄襲落後的網路流行段子的小品,你看著千篇一律的舞蹈,你聽著歌頌這歌頌那的曲子,你在微信上發朋友圈,這春晚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你覺得現在沒有年味了。

    不是年沒有年味了,每年都在慢慢變好,只是人變了,接受了越來越多的富裕生活薰陶的你,接受了更多比春晚還先進的文化的你,再也回不去那個破敗,閉塞,單純的你,年還是那個年,你已經不再是你。

    (對於懷舊黨們的懷舊心思,我理解但我不支援,我是從偏遠的農村再到鄉鎮縣城最後一步步踏入城市的,每一個腳步我都留有印象,我懷念那時候的我,但我一點都不想回到那個年代,我現在的生活很好。)

  • 14 # 望月漢服社

    氣氛

    因為從前是農業社會,父母輩兄弟姐妹多,生活過得樸素,平日裡吃飯穿衣都是難題,過年意味著能夠在吃住上享受到往日沒有的稀缺品,自然對年的期待高。而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不愁吃穿,物質上也沒有那麼深的念想與祈盼,對年的期待也就變得低了。

    我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平日村裡要是有個蓋房子,擺宴的事兒,大夥兒都會幫襯。而如今人們住在城市裡,同一個小區的鄰居彼此都不認識,親戚之間也少往來,人情變得淡泊了許多。過去,過年過得是一種和睦團結的氣氛,現在,更側重的是一種結繩記事的儀式感。

    主要還是成長環境和觀念喜好的截然不同,哪怕和父母也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這就導致了即使是血濃於水的關係,也免不了春節交際上的疏離,你的關心在我看來是多管閒事,我的問候在你眼中是愛搭不理,兩輩人的交流不在一個頻道,除了表面上的融洽以外,彼此都覺得嫌棄尷尬。

    年味變得越來越淡終究是一種必然。隨著人事變遷,當下的小家庭相處模式已經和以往大不同。過去我們因為貧困需要抱團取暖,現在我們足以維持溫飽線以上的經濟水準,每個人都能夠獨當一面,追求自己想要的,親情和個體間的聯絡變得寬鬆了,倒也少了一種羈絆。

    這樣乍一聽有點冷血,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本就該除了血緣的類目以外,還要有精神世界的契合,未來的親密關係從親情的捆綁變成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未嘗一定就是件壞事。

    大家說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多少還雜糅著一種念舊心理。小時候多好呀,無憂無慮,有無限的可能,而長大以後,我們的上限越來越清晰可見,所以我們想回到過去。這樣就能找到一個叫“年”的東西可以包容我們,緩解我們的孤獨,找到那塊童年的糖,來讓我們滿足。

  • 15 # 豆瓣新漢系小組—痞子

    中國的節日屬於中國傳統中的“禮”的範疇,禮具有教化功能,所以節日本身就被賦予神聖的屬性,領導階層藉由節日來教化民眾,從而實現維護社會秩序和良好風俗的目的,這就是節日的本質意義所在。而荀子有言:禮之大凡,事生,飾歡也;送死,飾哀也,軍旅,施威也。春節為節日之一,是事生的範疇,過節當飾歡,讓人在愉快和莊重的氣氛中過節才算落實了春節。如題目所言,人有過年無年味的感覺,這於領導階層,一是沒有對民眾強調過此節日的真正內涵,並真正履行這一內涵,比如闔家團圓和辭舊迎新,團圓並非只是家庭成員身體的團聚,更是人感情上的和諧共處,辭舊迎新並不只是時間意義上的更新,更是人對新希望的追求。於個人覺得前景有望,於家庭覺得幸福美滿,人才會重視此節日。而不是隻簡單的傾向於將此節日和快樂做繫結,如果人覺得前景無望,家庭成員之間還感情不合,那過節就等於過劫了,又如何快樂?二是領導階層應該創造外部條件,比如增加春節期限,給人們更充分的假期來體會這一節日,在消除人的痛苦之後,人才能真正的擁有和充分的享受幸福感。所以,節日本身不光是人的主觀感受的問題,它的深層次根源是治國理政的問題。

  • 16 # 肥你莫秀

    現在為什麼春節沒有年味了?個人認為:沒有年味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大特徵,本人80後,小時候天天盼著過年,為什麼呢,小時候吃個糖都是要等節日的,沒辦法,窮啊!媽媽把能存下來的美食都會留到節日才端上桌面,糖啊餅乾什麼的,那時候想著都會流口水。我是南方人,那時最喜歡中秋和新年。為什麼呢,中秋的時候,媽媽會盡能力去買水果啊月餅啊涼粉啊給我們過一個甜甜的中秋團圓夜。新年就更不用說了,有滿兜的紅包和平時不可能玩的煙花爆竹,還有除夕夜的幾盤肉菜都是讓人激動不已的念想。現在呢,孩子零食隨時都能買一大堆去滿足他們,不用等節日才有得吃。大人呢,什麼美食非要到節日才能吃到呢,答案應該是沒有的?,滿街的美食店酒樓,一個APP能讓你從南方吃到北方,北方吃到世界大餐,好不方便。加上現在社會壓力大,一到春節,大人有錢沒錢都怕過節,小孩也沒有要紅包的急迫心情,因為平時攤攤手,老爸老媽的零用錢就會奉上,不會很期盼春節的紅包。所以為什麼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呢,因為我們社會進步了生活富足了,不需要在特定節日才能歡樂了,所以年味自然就不會那麼濃了。

  • 17 # 加平都錯

    隨著人們陸陸續續的返程,一轉眼春節就過了,小長假也要結束了。不過對於熱熱鬧鬧的春節,人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還有就是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似乎都感受不到年味了。那麼為什麼感覺現在過年沒有年味了?

    第一,以前中國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時代,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所以對過年有一種特別的期盼,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時捨不得買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壓歲錢,所以人們都盼著過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時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自然沒人盼著過年。年味也許可以算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產物。

    第二,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年的方式也在改變。以前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舞獅子、扭秧歌、貼春聯、放鞭炮等傳統專案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是非常有趣和新鮮的。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風俗已經變了,比如為了保護環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現了搶紅包、集五福等春節活動,傳統拜年方式也變成了簡訊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種新方式,傳統的過年向高科技年轉變。這種高科技年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更加豐富,不過卻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著年夜飯還抱著手機,完全沒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感覺。

    第三,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並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一些千百年的傳統沒有人願意傳承,特別是很多年輕人變得精神空虛和思想懶惰,放個鞭炮都嫌吵,過年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放了個小長假,很多人甚至選擇了外出旅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一家人聚在一起過春節。傳統文化的流失只會讓年味越來越淡,人情越來越冷。

    第四,感慨沒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歷了複雜的時代變遷,所以感觸最深。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鬧,也沒有了曾經的無憂無慮,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瑣的事務,有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願意過年。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如今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經不再有,其實說到底還是青春易逝。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尤其是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們則是期盼兒女們能回來團圓。當然,還有那些不遠千里往家趕的打工者,他們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鄉,只為了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過年是他們心裡最真摯的期盼。

  • 18 # Shuai為愛停留

    第一,以前中國長期處於物質匱乏的時代,缺衣少食,生活條件差,所以對過年有一種特別的期盼,特別是對於一些孩子。因為過年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吃的,可以穿平時捨不得穿的新衣服,可以放平時捨不得買的鞭炮,能收到可以自己支配的壓歲錢,所以人們都盼著過年。如今吃得好、穿得好,平時和過年沒有什麼區別,自然沒人盼著過年。年味也許可以算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特殊產物。

    第二,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年的方式也在改變。以前人們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舞獅子、扭秧歌、貼春聯、放鞭炮等傳統專案對於人們來說,已經是非常有趣和新鮮的。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風俗已經變了,比如為了保護環境禁止了放鞭炮,出現了搶紅包、集五福等春節活動,傳統拜年方式也變成了簡訊拜年、微信拜年等各種新方式,傳統的過年向高科技年轉變。這種高科技年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更加豐富,不過卻少了年味,少了人情,很多人吃著年夜飯還抱著手機,完全沒有了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的感覺。

    第三,隨著物質的豐富和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並進行了一定的轉變,一些千百年的傳統沒有人願意傳承,特別是很多年輕人變得精神空虛和思想懶惰,放個鞭炮都嫌吵,過年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放了個小長假,很多人甚至選擇了外出旅遊,而不是和以前一樣一家人聚在一起過春節。傳統文化的流失只會讓年味越來越淡,人情越來越冷。

    第四,感慨沒有年味的主要是七零、八零和九零,他們是社會的中堅力量,經歷了複雜的時代變遷,所以感觸最深。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記憶,也不可能和以前一樣去街道上放鞭炮、追逐打鬧,也沒有了曾經的無憂無慮,有的是人情冷暖和繁瑣的事務,有的是生活的快節奏和巨大的生活壓力,很多人反而有些不願意過年。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如今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年味已經不再有,其實說到底還是青春易逝。當然也有很多人喜歡過年,尤其是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和老人,成功人士可以攀比炫耀,老人們則是期盼兒女們能回來團圓。當然,還有那些不遠千里往家趕的打工者,他們千里迢迢爬山涉水回到陌生又熟悉的故鄉,只為了和家人吃一頓團圓飯,過年是他們心裡最真摯的期盼。

  • 19 # 勤勞的軍建

    為什麼現在春節過得沒有年味了?題主提問的好,我也覺得沒有從前過春節那麼熱鬧了。我分析有以下幾點造成了現在過春節沒有年味了。

    一是六、七十年代那個時候,中國的國民經濟才剛走向復興,帝國主義卡我們的脖子,國內又洪澇、蟲害、疾病等自然災害嚴重。造成中國人家家貧窮,平常連飯都吃不飽,偶爾能吃上一頓麵條就不錯了。所以只盼著春節能吃上幾頓白麵、肉菜、水餃。

    二是那個時代由於窮,子女又多。可以說誰平時也沒有新衣裝,都是老大不穿讓給老二,老二不穿讓給老三,衣打補丁。人人只盼春節能穿件新衣裳。

    三是國家為防止火災,城鄉一律不讓放鞭炮。也減少了人人的樂趣。

    四是農村閒餘後生,紛紛出去打工。掙錢多了,在城市買房買車,不回農村過年。村裡光剩下老人也樂不起來。

    五是現在不同從前有年味了。主要是家家戶戶生活福裕,大部分城鄉居民,趁著春節假期選擇外旅遊。造成身邊沒有那麼多知心朋友,聚集積堆、聊天說笑、打牌熱鬧了。

    綜合以上因素,是造成現在過春節不如從前有年味的原因。我建議在春節期間,自己找樂趣也可以,比如外出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

  • 20 # 詩意同盟

    人們的可選項太多了,可替代項太多了,凡事物以稀為貴。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天天都可以過年過節,沒有必要非得等到那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商店裡買的,2元一根的烤腸裡是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