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明月211694736

    事實勝於雄辯,拿出事實來,證明那些是愚蠢的,那些是錯誤的“生活經驗”,在事實面前,自認為既聰明又正確、或者固執的老年人也會認理服輸的。

    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大多是以以往的生活經驗來處理遇到的現實問題的。這本身也沒有什麼錯,無可非議。因為一旦年青人積累了經驗,也會如此處理問題。

    問題在於,依靠過往的生活經驗來對待新近發生的事物,有的是可行的,有的不那麼對路了,不可一概否定,也不可全部肯定,應當實事求是分析區別對待。

    比如,在帶小孩方面,餓著了不行,撐著了也不行;熱著了容易上火,著涼了可能感冒,等等,帶過孩子的老年人的生活經驗正確率極高,年青父母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孩子是肯定會受罪的。

    再如,涉及到網路、科技、資訊醫療教育等近年來飛速發展、變化較快的行業,老年人沒有這樣的積累,更談不上經歷。作為老年人,不妨謙虛一點,多聽聽孩子們的意見,盡最大努力向年輕人學習,力爭少犯或不犯錯誤。

    這裡有一個年輕人尊重老年人的問題,但是,這種尊重是建立在道理正確與否的基礎之上的,不管年令大小,都要服從道理,寓理於事,寓事於理,寓理於情,以理服人,大事講道理,小事講情份,不能靠權威壓服,也不能憑年輕氣盛不服。

    我想,只有這樣去做,才能平心靜氣地處理好題主所提出的問題。

  • 2 # YL聽雨

    你好,我客觀的分析一下你所提的這個問題:

    有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請問提問者,你有過什麼經驗或者是實踐證明了,“老人們自認為聰明、正確而實際卻愚蠢、錯誤的“生活經驗”了??請舉例子說明。

    還有一句話說“薑還是老的辣”。

    我還是想不明白,你經歷了什麼事情後,得出了這個結論,而且是全盤否定了“老人他們自認為聰明、正確而實際卻愚蠢、錯誤的“生活經驗”這個定論。

    其實,客觀原因客觀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育兒方面,老人的很多經驗就是一個例子,我兒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婆婆為了兒子以後的腦袋不偏,臉一樣大,就用木板做了一個枕頭,讓兒子的腦袋“固定在這個木板做的枕頭裡”,我當時不高興,心疼兒子,但是現在看看,我認可這件事情了。

    還有一個就是兒子小的時候,婆婆怕兒子長大了是“外八字連崩腿”把兒子的雙腿捆的挺緊,我也是看著心疼,但是我相信婆婆,因為她自己看大了五個孩子。論經驗絕對比我們多。

    再比如,時間關係不舉例說明了,所以說有的我還是真服氣,不服還不行。

    當然有的老人封建迷信思想嚴重,“裝神弄鬼”的,有時候做了讓人無可理喻的事情,確實找人討厭,無語。

    所以說,客觀原因客觀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用一棒子打死的思維考慮問題。

    有些事情是需要科學的實踐中得已證明的。

    時間原因,寫到這裡。勿噴!

  • 3 # 思源1666

    生活經驗,還有愚蠢錯誤一說,提問者未免有點妄自尊大吧!

    應該指出某一方面,是由於什麼因素產生的錯誤認識,以至產生的惡性迴圈效應。

  • 4 # 天竹居士1

    愚蠢的人才會提愚蠢的問題,……

    我自覺得,在這裡有點對牛彈琴了……

    嗚呼 哀哉!!

  • 5 # 劉瑞峰17

    不必提“勸說老年人改變愚蠢”,提出這個命題的人就十分愚蠢,比老年人還愚蠢!我能勸你改變你的愚蠢嗎?不能。同理,你也勸改不了我的愚蠢!

  • 6 # 貼士人生

    勸說是沒用滴

    最好就是什麼都不說

    把他們拍打在現實的沙灘上

    然後讓他們自己思考該怎麼做。

  • 7 # 老周198849003

    ,人類社會歷史程序中沒超越公與私的想象,人的繁衍生息祖祖輩輩沒有超越衣食住行。現實的社會人類誰有能力跳出這些想象圈?若是沒有,歷史的重疊就是一個個經驗教訓的去來,所以在開創未來的過程中只有不斷的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提高現實狀況,祖輩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這個道理。

    錢本來就是一個物質交換的憑據,由於它不可代替的通套性,成了基本的交換方式,由於它的不可代替性,成了統治者束縛人民生活形式的工具,錢肯定是好東西,可怕的就是錢籠子。現實年輕人不懂自立更生,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生活規律性,把經驗教訓看成了愚蠢,輸不知自己因追求人家鼓吹的消費觀去提前消費,想擁有富人的生活形式,結果掉進了錢籠子,把自己變成了錢奴,所有的理想都變成了夢。

  • 8 # 白樺樹95

    不是要說教老年人,而是近年來屢屢發生老年人上當受騙的事。所以必要的提醒還是應該的,另外要想不被騙還要多學習提高認知能力,不參與自己不認知的事情。

  • 9 # 樑子8946

    有個戰術叫:欲擒故縱;

    先認可他辦法,實驗之後,不行;再實驗你的辦法,又好又快,他就服氣了;人各有所長,各發揮所長,才會越來越好;

  • 10 # 大王叫我來參賽

    一個人很難改變另一個人,有必要這麼做嗎?還是改變自己最實在。你覺得相處不來,可以分開住,人在一起走矛盾很正常,矛盾是給彼此深入認識的一個機會。

  • 11 # 快樂心情最重要

    有句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雖然時代在變,但有亙古不變的道理,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吃一塹,長一智;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等等。老人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經驗不一定豐富,但比年輕人要多得多,哪一條總結都是教訓換來的,當然有可借鑑之處,利用好了會少吃虧、少走彎路。

    比如:你初到一個單位,初來乍到對單位情況不熟,對領導稟性也未知。有一天,領導跟你說“跟我好好幹”,你知道他是認真的還是開玩笑的?你能明白他說那句話的真實含意嗎?有的領導可能就一層意思:把工作幹好。有的領導可能二層意思:聽我的,好好幹。而這“聽我的”還有主動和被動之分,被動不行,工作幹好只是你的本份,多請示、彙報才顯得主動,主動到什麼地步?自己揣摩吧。再如:怎麼看待領導的允諾?領導管著那麼多的人,什麼該給誰不該給誰難免有為難的時候,往往會隨口一說“這次就這樣吧,下次一定先考慮你”,領導只是先把這事過去了再說,下次什麼情況他也不知道。如果不懂這些,真以為聽到的都是真的呢。

    所以,老人一輩子經歷了很多事情,見多識廣,無論怎樣,他對你的心肯定是好的,講出他的認識和經驗,你先虛心聽著,自己想想可有道理?行則採納,不行放一邊,不能斷然拒絕:說你們那都是老古董了,現在能跟你們那個時代比嗎?一點不聽,老人能不傷心嗎?讓老人感到有價值,還能幫子女。讓老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依”不也是作為子女的責任嗎?對待老人就象你小時他對你一樣,要寵!

  • 12 # 獵之筏677

    老人的一些想法和意見可能和年輕人不一樣。

    勸說老人

    舉個例子吧,你可以說明做這件事情的優點,比如,如何勸說老人刷牙?

    1、老人經常刷牙可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

    清除牙結石、牙根整平術及抗生素凝膠治療牙周病(牙齦腫脹)可大大降低C反應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的水平,而這些蛋白都會增加心臟病危險。牙病細菌會隨著牙齦出血點進入血液系統,在人體主要器官造成新的感染,並導致血管堵塞危險增加。如果不刷牙的話,那麼,直接影響的還是你的牙齒。老年人,即使是你的牙齒掉得只剩下兩三顆,也需要刷牙的,這樣,也是可以讓你的牙齒保持一個好的衛生,從而減少了細菌的堆積或者是攝入。

    2、老人經常刷牙可以降血壓和減少肺病

    慢性牙周炎與血壓升高及高血壓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口腔衛生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之間存在關聯性。美國牙周病學會稱,口腔細菌及其他細菌會進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部,並導致炎症反覆發作。牙周病病情與糖尿病死亡率之間存在關聯性。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研究發現,糖尿病會增加牙周炎危險,牙周炎會加大血糖控制難度。

    就像以上的例子一樣去勸說老人。注意,勸說老人一定要有耐心。

    當然,如果實在無法勸說他,那就放棄吧。

  • 13 # 廣東1112

    誰愚蠢誰聰明,還很難說呢!很多東西都是要靠經驗的。生活是如此,辦企業也是如此。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句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我舉一個電風扇的例子吧。

    兩三年前,我買了一臺落地電風扇。一個夏天還沒用完就出毛病了。具體情況是:

    在機頭與立柱之間有一個連線螺栓。由於該品牌的這個螺栓,做得太細小,質量不過關。用了一個多月,就無法固定住機頭了。其實,製造這個螺栓,是花不了多少成本的,也就一兩塊錢吧。我這麼說也是有依據的。因為我事後到一個賣螺栓之類標準件的店裡去買了一個類似的螺栓,也才只不過花了一兩塊錢。很明顯,這是經驗不足的原因造成的。為了省那麼幾毛錢(做一個好一點的螺栓與做一個差一點的螺栓的成本差別也不過就是那麼幾毛錢罷了),卻敗壞了一個品牌的名聲,值得嗎?你說經驗重不重要呢?

    事情還沒有完呢!用了一段時間後,這臺電風扇的電源連線線又出問題了。插上插頭,按下開關,電風扇卻不轉了。我把插頭翻一個面重新插上,電風扇又開始轉了。好幾次都是這樣。我初步判斷,是插頭附近的電線接觸不好。於是我把插頭剪掉,找到電線薄弱的地方,也剪掉,重新接了一個插頭。終於可以正常使用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我換了一個地方用這臺電風扇,又不轉了。經過一番折騰才發現,是電源線接近機頭的另一個位置接觸不好。我只好把整根電源線連帶插頭都換了,又才能正常使用了。

    在換電源線的過程中,我發現,原配的電源線很細。雖然從理論上說,這麼細的電源線帶一臺電風扇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電風扇是會經常挪動位置的。這就要求電源線除了滿足電氣上的要求外,還要有一定的機械強度才行。否則,電源線就會出現斷裂或接觸不良的現象。顯然,這也是經驗不足造成的。

    其實,製造一根好一點的電源線,也是花不了多少成本的。在某個小商品賣場裡,長度1、5米,帶插頭,並且質量不錯的電源線才賣2、5元一根,我一次性就買了4根。

    你把電源線做好一點,成本最多增加一塊錢吧。加上做一個好一點的螺栓,成本最多增加2塊錢吧。為了節省這2塊錢,徹底把一個品牌的名聲給搞壞了,值得嗎?!你說經驗重不重要呢?!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但細節又往往是和經驗聯絡在一起的。(其實這臺電扇的電機和扇葉都還是很不錯的,風蠻大的)。

  • 14 # 飛飛貓說話

    最好還是別勸,自尋煩惱。

    理由有幾條:

    1.年輕人初步形成了一種觀點,認為自己的觀點十分正確,自己是時代的代表,有一種執著心態,總想改變點什麼?而老人生活的年代,生產水平,地理環境等條件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這是他一生總結出來並遵守的信念。比如,老人節儉,捨不得花錢,按照他的經驗做事,這是他的人生路,請尊重他的想法,如果你想改變父母的想法,那是白日做夢,結果只會是矛盾重重。

    2.養成一種換位思考的習慣。假如你的父母勸你,放棄你的想法,順著他們的經驗走,你是否願意?如果你願意,那麼你就不會要求他們放棄自己的想法。如果不願意,你要堅持你的原則,那麼,請你也尊重他們的原則。

    3.那麼問題來了,父母和子女如何相處?答案只有一個:包容。在雙方之間找到一些平衡點,走中間路線,容忍他們的一些缺點,他們也包容你的一些缺點,追求一種和而不同,求大同存小異的道路。

    說白了,就是改變別人是一條堅難的路,轉過來,改變自己才是出路。

  • 15 # 淡然談生活

    老人的生活經驗是他們幾十年的經歷所積累下來的,不能用錯誤或“愚蠢”來下定論。只能說明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可他們有些人卻沒有及時地更新或接受新的事物,仍然是按自己以往的經驗套用,則顯得與時代格格不入,而成為“謬誤”了。

    其實,我們年輕人不也是通過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不斷地積累經驗,來應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嗎?只不過,這個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年輕人他們接受能力強、適應能力強、反映速度快,從而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對於那些年輕人認為是錯誤的,而在老人看起來正確的做法,讓他們放棄和改變很難,畢竟那是老人一輩子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總結。

    但,也不是絕對不可以,可以採取正面的可靠例項、有影響力的權威言論這兩種方式來說服老人,他們還是會接受和改變的。因為,大多數老人們都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單單告他們結果,他們往往是不會接受改變。只有讓他們真正弄懂原委,切實得到了認可,他們才會改變。

  • 16 # 王輝敏2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要使一老人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叫他放棄或改變,是有難度。

    如何勸呢,首先要挑一個那天老人心花怒放的日子,拿一些老人又特別愛好的東西,找一個環境適宜的地方,用老人不牴觸的方式和他娓娓道來,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各方面旁證慱引,詳詳細細把這道理說清楚,把事情的不合理一層層展示出來,說明此事的危害性,反社會性。同時表達自己有多麼希望他改正,還可以說明他改正雖有點難,不要急於求成,慢慢來。也順便說明老人改正給家人帶來的好處,為了老改正,可以提供他所需要的幫助,而且還會有獎勵。這樣老人還不想改,那就摸索老人的喜好,找到關鍵口突破。

    當然,還可去找老人的好友來勸。儘量找那些在老人心中有份量的人,組團來勸,儘量找威信大,社會地位高,當地的領導,老黨員。這樣還不行,那隻能靠醫生,心裡輔導員,來幫忙。我再也想不下去了,各位看看有更好辦法未,再見,下次聊

  • 17 # ruru8987

    我一箇中醫朋友,他是教師,因為喜歡中醫,前年辭職了。

    他的生活經驗令人炸舌。只吃素不吃葷,只吃蔬菜不吃水果,只吃當地當季的菜不吃大鵬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串門不打牌不逛店,只讀書寫毛筆字打坐和看病。最要命的,他幾乎每個季節都比別人多穿點衣服,比如現在夏季了,他會穿長衣長褲布鞋棉襪,端午節過後才穿涼鞋睡涼蓆,偶爾穿拖鞋。。數不完的所謂奇葩事奇葩喜歡奇葩生活經驗。

    你肯定聽得不耐煩了,要問他活得怎樣,是了無生趣還是賽似神仙?我告訴你,你失望了:他就普通人一個,平凡得要不是他六月天穿件罩衣出門你會把他遺忘。

    但,這個人,二十年來沒怎麼變,瘦瘦小小,面板白裡透紅,頭髮烏黑。說話不瘟不火不急不躁不快不慢不依不饒。他的同學普遍認為他比人家小十幾歲。

    而我們,認同不了做不到他的要求的人們,十多年過去了,大都一身病,或者病態。他卻還是那樣雲淡風輕泰然自若。

    他快60了。他沒哪裡痛,沒哪裡高,沒哪裡堵。

    你聰明還是他愚蠢,二十年給你答案。

    (圖片是湘繡,與文無關)

  • 18 # 老年非老人

    這純粹是為提問而提問。實際生活中是否有這種現象都難說。老人的生活既然已經上升為“經驗”,這就不能說完全是“愚蠢,錯誤”。充其量是與時代不相吻合,或是與年輕人不相適應,但它肯定有一段時間是值得借鑑,或者在某類事件中值得借鑑,或者在某類人中值得借鑑。古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這就說明老年人的“經驗”還是值得參考的。

    經驗並非立竿見影的神方,它有時也需時間來證實。其實很多國學古書總結的都是生活經驗或者說是人生經驗,比如《菜根譚》《素書》《增廣賢文》等等,上傳下效,向前人學習,是年輕人獲得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當然,在學習借鑑效行的過程中,你也可以變通,充實,不死搬硬套。但不可動轍便扣上愚蠢,錯誤的帽子,這種對待前人經驗成果的態度是十分錯誤的。要勸說的不是老人,而是這種輕率的對待老人經驗的人。

    有些老人喜歡按老經驗,其實也是前人經驗辦事,與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理念不同,其實不一定過時。比如借債生活,超前享受,老年人是不會這樣做的,他們仍肯生活苦一點,也不輕易“舉債欠債”,這絕對不是愚蠢錯誤。

    我倒要勸說一些不向前人學習,不受老人教誨的人,請“若要好,問三老”,有可能讓你的生活少走許多彎路,減少許多麻煩。

  • 19 # 手機使用者劉有才

    我認為老年人活了個七老八十的,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積累了一些寶貴的經驗。當然,有些則是繼承和發揚先人們的經驗。

    可以肯定的說絕大多數經驗是有用的,是被現實生活所證明而行之有效的!

    故社會上至今流傳: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另有一說“必定賣祖田”)這句話。

    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東西,老年人中不可避免的會有自認為聰明、正確,但實際上卻是愚蠢、錯誤的生活經驗!

    如何勸說其放棄呢?

    我想最明智的辦法是順其自然。

    人一旦上了年紀,思想僵化,非常固執己見,輕易不會轉變自己認知的。大都是以不變應萬變,唯我獨尊、正確,反倒覺得是旁人無知無識。可政府和當今社會是不會看著瞎子跌崖的,那樣對其本人和社會來講,都是不和諧不溫馨的。

    其次子女和親友們更不可恨鐵不成鋼,由嫌棄而放任自流。需從多關心日常生活細節入手,耐心細緻、循循善誘地進行思想上的溝通疏導。

    再有,老年人愚蠢的生活經驗在多次失誤碰壁後,自然而然地也會發生轉變的;所謂量變到質變吧!

    總之很難,不須乎刻意的去改變什麼,時間會改變一切的。

  • 20 # 銀杏歲月

    [大笑][大笑],提問是年輕人吧,我不反對你的看法。

    有條件的話,我建議隔代人,最好不要住在一塊。

    因為生活方式,理念,甚至價值觀都有些不同。我們這50年代的人,生活都比較節儉,剩菜剩飯都儘量不浪費,用水,用電,置業等都能將就著。

    休閒娛樂興趣點也都有區別。象我家,疫情一直沒徹底解禁階段,去年兒子非要我和他媽跟他們一塊住,兩處居所雖只隔幾百米,我知道他就是不放心,怕老年到外面晃,把病毒帶給他們了,我有110多天只下樓兩次,而且還是兒子開車在市區隔窗晃約一個小時左右,平常生活物資和其它都是兒子兒媳下班順買回來。

    沒辦法,我確實憋不住了,我一個人過來單獨住,自由,放鬆,可出去公園,江邊,超市閒遊和購物。

    年青人,不要閒老人,許多事老人懂,老人對晚輩是滿滿的愛,能幫你們盡力,帶孫子,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不都是我們嗎,以前生活物資都是我們辦。總是想讓他們多休息會兒,自由支配時間多點。

    還好,我們家很和諧,兒子那邊做什麼好吃的,兒子就會送過來。我過去很少,嫌麻煩,幾百米距離,過去又要外衣鞋子消毒,洗澡,換口罩。好了,不說了。

    總之,老人要自覺,年青人多換位為老人想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歲寶寶補充維生素。大家都吃什麼牌子多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