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致守仁
-
2 # 劉一千五
為什麼不去?幾十萬將士打了好幾年,沒顆人頭記不上軍功。對待起四十萬趙軍,絕對對不住周圍的秦兵。所以,必殺之以為功。
放回去,過幾天又是敵人。不如不放。
人活著要吃,上哪去弄糧?
白起就殺了,而且是上頭命令的。他們認為這樣對統一程序大有好處。
-
3 # 滄桑短笛
《史記》記載的長平之戰打了三年。上黨那樣的地形,趙國那樣的經濟實力,能支撐40萬趙軍在長平作戰嘛?純屬扯淡。
------長平之戰遺址------
【長平之戰遺址】,故址在今山西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範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永錄屍骨坑】
1995年,高平市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有許多重大發現,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中一號坑中重壘交錯的屍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應系刀砍。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幹而無頭顱。這些均說明他們是被殺死後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而非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
長平之戰之後:
1、秦昭王傾全國之力,幾度易帥幾度增兵,打了兩年多始終未能攻克邯鄲,豈非怪哉?
2、趙軍又在邯鄲解圍後的次年主動出擊,擊敗了信梁統帥的秦軍(“十年”,“趙將樂乘、慶舍攻秦信梁軍,破之。”《史記•趙世家》)
3、還有趙軍大勝燕軍,大勝秦軍奪回上黨。再後來,秦始皇的父親秦莊王繼位後,才再次奪回上當。
被“坑殺40萬”的趙軍,反而更加厲害了?
另外:活埋在當時有專用詞彙“生埋”。“坑殺”是坑那些被殺死的人,也就是坑埋不予收殮的意思。
20多年前考古就已經明確的事實擺在這裡,為啥還有人睜眼說瞎話,非要給華人扣上一個血腥屠殺本華人的帽子?腦子進水了、還是為西方帶路?
-
4 # 內求安己
肯定會和白起一樣!
大家先不要對我橫眉冷眼,試著讓我說說一二。
我的著眼點不單單聚焦在“有沒有人性”上,而恰恰是基於“人性”看到了抉擇背後之網!
首先,“坑不坑殺”、“照不照做”,也顧不上想那麼多。最迫切、最要害的是“若不照做,自身的安危存亡都已成問題”!
“秦昭王”是“君”,有“生殺予奪”大權;“白起”為“臣”,最好“謹遵王命,奉命行事”。否則,“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他依仗“長平之戰”的天大功勞,抗旨不遵而違抗王命,等待他的也是死罪!
在“他人生命”和“自己性命”之間選擇,你說怎麼選?
肯定是先“保全自己”!貪生怕死、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
再來看看“坑殺後”的後果:
【一】肯定受“趙華人”的痛恨,跟世人的罵名。
【二】趙國以後再無抵抗之力,為秦國立了大功。秦王定滿心歡喜,一如既往地予以獎勵和封賞,加官進爵少不了。
【三】違背自己的良心。
那造成的痛恨和罵名,不是“白起”一個人背。還有“秦王”和“秦國”,這兩者才是罪魁禍首!
白起是“僕”,是“打工的”,也是身不由己、迫不得已,旁人多多少少該體諒一些。
白起是“將帥”,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要格盡職守!
白起起身微末,秦王對之有再造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白起也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是無數次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不就是圖個“聲名雀起、榮華富貴、封妻廕子”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收起博愛之心吧!
無可選擇,也別無選擇,違心的過後半生吧!
那還可以不選擇呀!像後世的關老爺,來個掛印封金、一走了之。豈不不為難,也不違心,兩全之策,何樂不為?是否想過接下來又怎麼辦?
是投奔他國?像廉頗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還是隱姓埋名、泛舟江海?如范蠡般,逍遙自在,自有一番天地。
兩者皆不可取!都是自尋死路!
容我掰開了、揉碎了,說道說道。
廉頗可以,而白起則不可!
廉頗後期所在的趙國已為弱國,就算趙王得知他投奔魏國,想報復也是無能為力、無計可施。因為趙國跟魏國國力相當,憑什麼買你趙王面子。倒是有了“廉頗”能提升一下實力!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白起身後是擁有絕對優勢的虎狼之國。秦國就是“打一聲噴嚏、跺一跺腳”,山東六國都得打個寒顫。一旦秦軍壓境,只能是把白起交出來“消災避難”。否則,面臨大危險、大風險。
范蠡可以,白起則不可!
秦國的“一號通緝令”,只要言之“獻白起者,賞千金、封萬戶侯”!全天下之人定是趨之若鶩,就算掘地三尺也在所不辭!
最為關鍵的是“秦昭王”非仁慈之君,狠辣之極。最後,把白起都流放走了,又派人追之賜死,足以證明!
如此思前想後、權衡利弊之下:
白起實為“啞巴吃黃連”,“打碎門牙往肚裡咽”。
由此斷言,“不論換做誰,都是第二個白起”!
歡迎討論! -
5 # 鏟屎官之殤
白起被稱為戰神,他平生經歷了大小戰役,共70多起,但是從無敗績。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白起卻能夠做到從無敗績,也怪不得後世對他讚譽有加啊。他驍勇戰善戰的名聲也是令敵人聞風喪膽。不論目的是什麼,戰爭都是殘酷的。一將功成萬骨枯!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記載:“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也就是說白起將這四十萬降卒全部活埋。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載:“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白起認為趙國士兵變化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於是用欺騙伎倆把趙國士兵全部殺死,只留下年紀尚小計程車兵二百四十人放回趙國。
白起的做法激起了各國民憤,後面秦國以此為由殺了白起平息輿論。套用後期的做法,會把這些戰俘打亂編制,分散關押,做勞工。順便增強秦國實力。只是秦華人少,此舉會佔用大量兵力,且需要民治高手調配,白起作為武將,沒有這份耐心,另外是否有秦王同意,不得而知,他簡單一殺了之,也為自己埋下禍根。從此也留下了功高震主的案例,警示後事名將。
-
6 # 折角歷史k
白起俘虜趙國四十萬軍隊說的是長平之戰,結果被秦將白起包圍,趙國四十萬軍隊被俘。而白起接秦王昭書,將四十萬趙人全部射殺。
站在白起的角度考慮,一是秦王命令不可違抗,二是留下四十萬趙軍為秦國所用又不放心,畢竟人太多如果一起造反很可能是自取滅亡。第三,如果放回趙國,則秦軍將士白白犧牲,趙國還是秦國一統天下的勁敵。
我想不管換成是誰只要本著秦國利益著想趙國四十萬人都不能留,但是四十萬人不管死於誰手都必遭天譴,也許戰神白起被秦王賜自盡,是冥冥之中的報應吧。
-
7 # 歷史名將錄
在那個年代,白起的做法是對的,長平之戰對峙多年。兩國都已經到了國庫空虛的地步。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糧食再去養人。如果放回這40萬趙軍,戰爭就會無窮無盡的打下去。就會導致更多的無辜死亡。留著就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消滅肉體。
-
8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白起!人送外號(殺神)(人屠)大小七十多戰全無敗績。
如果我是白起,我該怎麼辦?我!最多能養活我一家人,怎麼能養活四十來萬俘虜呢!
要是我的糧食足夠,又有充足的兵力控制他們,就讓他們去興修水利,開巟種地吧。
押去東北充軍,提前開墾北大巟。
要是我的軍糧少,還是殺了的好,養那麼多的廢物幹嘛。稍不留意還可能兵變。
-
9 # 潛龍勿用111868
如果要最終消滅趙國,那麼就必須殺死這四十萬俘虜,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軍隊戰鬥力實在是太強悍,這一次如果不是趙國經濟頂不住,秦國怎麼會有機會勝利?
-
10 # 阿川家政
假如我是白起,我也會殺掉趙國40萬人,一個不留。熟悉歷史的都知道,秦趙兩國在當時都是大國強國,全國要統一,六國必須要打敗趙國。之前就有一次秦國打敗趙國之後,趙國投降答定應了,割地求和,但是秦國撤離之後。趙國又反悔了,還糾結其他國家進攻秦國,這樣的錯誤犯一次不可能再犯第二次。
所以當白起再遇到這樣的機會,為了秦國的長治久安,為了滅掉趙國必須殺這40萬人,只有把他們的有生力量殲滅了趙國,對秦國來說,才沒有危險。其實現在很多人稱白起為人屠戰神,但你們要知道他是身不由己的。
他是一個將軍,一名軍人,軍人的職責是什麼?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它服從的是秦王,得到的是秦王的指令,秦王下令他敢不從,況且他做的事情也是讓秦國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沒有毛病,應該這樣做。當時的歷史情況,還有一個就是,秦國計程車兵本身糧食都不夠吃了,還要養40萬人,哪裡來的糧食?所以我覺得他的決定是對的,是我的話,我也會這樣做。
-
11 # 歷史名將錄
在那個年代,白起的做法是對的,長平之戰對峙多年。兩國都已經到了國庫空虛的地步。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糧食再去養人。如果放回這40萬趙軍,戰爭就會無窮無盡的打下去。就會導致更多的無辜死亡。留著就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消滅肉體。
-
12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白起!人送外號(殺神)(人屠)大小七十多戰全無敗績。
如果我是白起,我該怎麼辦?我!最多能養活我一家人,怎麼能養活四十來萬俘虜呢!
要是我的糧食足夠,又有充足的兵力控制他們,就讓他們去興修水利,開巟種地吧。
押去東北充軍,提前開墾北大巟。
要是我的軍糧少,還是殺了的好,養那麼多的廢物幹嘛。稍不留意還可能兵變。
-
13 # 潛龍勿用111868
如果要最終消滅趙國,那麼就必須殺死這四十萬俘虜,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軍隊戰鬥力實在是太強悍,這一次如果不是趙國經濟頂不住,秦國怎麼會有機會勝利?
-
14 # 阿川家政
假如我是白起,我也會殺掉趙國40萬人,一個不留。熟悉歷史的都知道,秦趙兩國在當時都是大國強國,全國要統一,六國必須要打敗趙國。之前就有一次秦國打敗趙國之後,趙國投降答定應了,割地求和,但是秦國撤離之後。趙國又反悔了,還糾結其他國家進攻秦國,這樣的錯誤犯一次不可能再犯第二次。
所以當白起再遇到這樣的機會,為了秦國的長治久安,為了滅掉趙國必須殺這40萬人,只有把他們的有生力量殲滅了趙國,對秦國來說,才沒有危險。其實現在很多人稱白起為人屠戰神,但你們要知道他是身不由己的。
他是一個將軍,一名軍人,軍人的職責是什麼?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它服從的是秦王,得到的是秦王的指令,秦王下令他敢不從,況且他做的事情也是讓秦國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沒有毛病,應該這樣做。當時的歷史情況,還有一個就是,秦國計程車兵本身糧食都不夠吃了,還要養40萬人,哪裡來的糧食?所以我覺得他的決定是對的,是我的話,我也會這樣做。
-
15 # 歷史名將錄
在那個年代,白起的做法是對的,長平之戰對峙多年。兩國都已經到了國庫空虛的地步。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糧食再去養人。如果放回這40萬趙軍,戰爭就會無窮無盡的打下去。就會導致更多的無辜死亡。留著就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消滅肉體。
-
16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白起!人送外號(殺神)(人屠)大小七十多戰全無敗績。
如果我是白起,我該怎麼辦?我!最多能養活我一家人,怎麼能養活四十來萬俘虜呢!
要是我的糧食足夠,又有充足的兵力控制他們,就讓他們去興修水利,開巟種地吧。
押去東北充軍,提前開墾北大巟。
要是我的軍糧少,還是殺了的好,養那麼多的廢物幹嘛。稍不留意還可能兵變。
-
17 # 潛龍勿用111868
如果要最終消滅趙國,那麼就必須殺死這四十萬俘虜,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軍隊戰鬥力實在是太強悍,這一次如果不是趙國經濟頂不住,秦國怎麼會有機會勝利?
-
18 # 阿川家政
假如我是白起,我也會殺掉趙國40萬人,一個不留。熟悉歷史的都知道,秦趙兩國在當時都是大國強國,全國要統一,六國必須要打敗趙國。之前就有一次秦國打敗趙國之後,趙國投降答定應了,割地求和,但是秦國撤離之後。趙國又反悔了,還糾結其他國家進攻秦國,這樣的錯誤犯一次不可能再犯第二次。
所以當白起再遇到這樣的機會,為了秦國的長治久安,為了滅掉趙國必須殺這40萬人,只有把他們的有生力量殲滅了趙國,對秦國來說,才沒有危險。其實現在很多人稱白起為人屠戰神,但你們要知道他是身不由己的。
他是一個將軍,一名軍人,軍人的職責是什麼?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它服從的是秦王,得到的是秦王的指令,秦王下令他敢不從,況且他做的事情也是讓秦國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沒有毛病,應該這樣做。當時的歷史情況,還有一個就是,秦國計程車兵本身糧食都不夠吃了,還要養40萬人,哪裡來的糧食?所以我覺得他的決定是對的,是我的話,我也會這樣做。
-
19 # 歷史名將錄
在那個年代,白起的做法是對的,長平之戰對峙多年。兩國都已經到了國庫空虛的地步。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糧食再去養人。如果放回這40萬趙軍,戰爭就會無窮無盡的打下去。就會導致更多的無辜死亡。留著就是個巨大的威脅。所以唯一解決的方式就是消滅肉體。
-
20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白起!人送外號(殺神)(人屠)大小七十多戰全無敗績。
如果我是白起,我該怎麼辦?我!最多能養活我一家人,怎麼能養活四十來萬俘虜呢!
要是我的糧食足夠,又有充足的兵力控制他們,就讓他們去興修水利,開巟種地吧。
押去東北充軍,提前開墾北大巟。
要是我的軍糧少,還是殺了的好,養那麼多的廢物幹嘛。稍不留意還可能兵變。
回覆列表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會說,會。而且就算秦王不下這個命令,守仁君要是白起,也會選擇殺了這四十萬人。
不是嗜殺,當時的情況從大局考慮,不容留情。
首先,這四十萬人沒辦法管理,當時趙軍被俘四十萬,可是秦軍死傷也有二十萬人,俘虜都比秦軍多,稍不注意,秦軍很容易被趙軍俘虜反噬。
其次,長平之戰曠日持久,趙軍糧草不濟,秦國也好不到哪裡去,四十萬張嘴,天天得消耗多少糧食?
放了更不可能,此戰趙軍投降的多,秦軍戰死的多,如果把這四十萬人放了,長平之戰就徹底白打了,秦國反而吃虧。
帶著拖累,放了放了吃虧,只能殺了。
而且殺了還有好處。
殺四十萬,大大削弱了趙國的實力,山東六國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較量的國家也就此沒落。而且大大震懾了山東六國,讓其不敢對秦有想法。為秦國日後的統一之路掃除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