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時花開

    三國是個人才輩的時代,尤其是那些是那些謀士們,足不出戶卻知天下,各位其中,算語遺策,寫下了一個個傳奇故事。

    如果說評出三國的十大謀士,我想可能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從戰略上和戰術上,個人認為,謀士排名可能如下。

    1、諸葛亮。他設計了劉備的發展方向,樹立了東聯東吳西取巴蜀北抗曹操的總戰略方針,為劉備的發展定下了方向並實現了這個戰略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應該排名第一。

    2、荀彧。在他幫助下,曹操才西迎天子以令諸侯,北滅袁紹以定天下,沒有他,恐怕曹操的成功也不會那麼順利。

    3、魯肅。他定下了聯和劉備共抗曹操,然後圖謀益州而爭天下的總戰略,也可以說是東吳的隆中對,可惜孫權執行了一半,否則,還真不知道歷史會怎麼寫。

    4、賈詡。亂漢之天下者,賈詡是始作俑者。要不是他,王允就可以順利平息董卓之亂,也不會有三國的故事了。

    5、司馬懿。能和諸葛亮抗衡一輩子,又熬死曹魏三個皇帝,最後奮然一擊,最後取代曹魏,也不是一般的水平可以做到的。

    6、郭嘉。郭嘉對於人性的心理分析達到了極致,更是曹操最為看重的謀士,他不死,恐怕司馬懿成功有一定的難度的。

    7、法正。法正的謀略一直被人忽視,他是劉備最信任的人,他的意見使劉備在益州站穩了腳跟,並取得了漢中地,使劉備的勢力達到了最好峰。

    8、許攸。他的計策時曹操最終站勝了袁紹,取得了對所有軍閥的優勢。

    9、龐統。龐統的優勢在於實戰機變,劉備取得益州,對劉備取得益州有很大的功勞。

    10、程昱。他是被低估的人,其實他的很多計謀都是非常厲害的,可惜曹操採納的不多。

  • 2 # 十二米陽光

    我分析了三國演義中許多謀士,他們如果進行一下排名的話我認為這樣更為合理一些。

    郭嘉 、司馬懿、諸葛亮、龐統、賈詡、徐庶、荀彧、魯肅、周瑜、姜維。

    NO1,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郭嘉,字奉孝。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為什麼要把郭嘉排在首位,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功勳謀士。他臨死前對握著曹操的手說:司馬仲達有鷹視狼顧之相,必志不在此。如有異心,早殺之。郭嘉知道曹操愛才,於是又說:此人不死,曹魏必無出頭之日。於是在郭嘉死後的60年,這一預言也被驗證。可見他能夠準確預測一個人的發展動向,能夠知道一個人的心理。這是多麼恐怖的存在,在三國謀士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準確判斷人的品質和能力,只有郭嘉,因為其功勞最大,當為首位,這時候,諸葛亮還沒有出山,他就成就了曹操的霸業。如果他不死,三國亂局早就平定了!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NO2,司馬懿:善奇策,能隱忍。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把他排在第二的原因就是他不僅計謀了得,還能夠在曹操要殺他的前提下安然度過,而且善於隱忍,這是三國所有謀士無法做到的,真正印證了:大丈夫能屈能伸。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收為徒弟。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九次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直到蜀滅!

    姜維的死正好說明一句話,沒有明主,你再有才能只能給你帶來災難。

    總結:三國多名士,我主要以這些謀士的戰績來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三國的將軍中也有許多擁有謀略的人。

  • 3 # 付凱91458867

    “謀士”顧名思義,其職責是為人謀劃,指設謀獻計的人。在過去,常服務於君王將相,現今則服務於僱主權官。實際上,謀士主要是起到幫人分析所面臨複雜局面,並給出應對建議的作用。而三國時期,無疑也是中國謀士的一個大舞臺,人才輩出,既有鬼才郭嘉,也有臥龍、鳳雛、幼麟、冢虎等等,可以說群星閃耀,星光熠熠,那麼如果對三國謀士進行排名,誰有能更勝一籌呢?不過要進行排名,我們應該首先明確一個標準,那就是謀士只負責提供建議,而是謀士不僅僅是對軍事進行分析,還指對政治、經濟等的建議,從綜合來看,小編認為三國謀士的排名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賈詡

    賈詡(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可以說賈詡對時局認識之清楚,在三國眾多謀士中絕對的佼佼者,是三國中真正的百無一失之人,可以說是算無遺策。賈詡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遇見打算把軍隊解散逃跑的李傕、郭汜,於是獻計李傕、郭汜召集舊部反攻長安,結果導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真正形成,堪稱是一席話攪亂天下。

    後來李傕等人失敗後,一開始投靠段達,後來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又認清形勢,勸張繡歸降曹操而不是當時實力強大的袁紹。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賈詡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曰肅侯。從其經歷中可以看出,其智慧超群,算無遺策,真是奇人。

    第二、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一生以堅忍著稱,在牛人相繼去世後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司馬懿一生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在政治、經濟上也頗有建樹,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

    第三、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諸葛亮本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其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爾後出山,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據說諸葛亮還善於發明,曾發明饅頭、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但是諸葛孔明在政治上的能力遠超軍事,其在軍事上的經典戰役也很少,赤壁是周瑜,收益州靠的是法正、龐統,正如司馬懿所說孔明是謹慎有餘而冒險精神不足,這也是其數次北伐無功而返的原因之一。

    第四、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在準備攻伐益州時,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在歷史上,周瑜年長諸葛亮6歲,其實倆人交集很少,赤壁之戰的首功之臣也非周瑜莫屬,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橋段也只是演義故事為了突出諸葛亮。

    第五、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助曹操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不少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桓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是三國早期最為出彩的謀士,只可惜英年早逝。

    第六、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是一位難得的全才。

    第七、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魯肅出生於一士族家庭,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二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東吳版的《隆中對》,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魯肅也是一個很有時局觀的智慧人物,可以說也是一個擁有戰略眼光的頂級謀士。

    第八、毛玠

    毛玠(?—216年),字孝先,陳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年少時為縣吏,以清廉公正著稱。因戰亂而打算到荊州避亂,但中途知道劉表政令不嚴明,因而改往魯陽。後來投靠曹操,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的戰略規劃,得到曹操的欣賞,而就憑這一點,毛玠就不失為頂級謀士,正是因為他的這一建議,曹操才握住了一張王牌,從而發展自己,為曹魏集團贏得了主動權。毛玠與崔琰主持選舉,所舉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為人廉潔,激起天下廉潔之風,一改朝中奢華風氣。曹操大為讚賞,曹丕也親自去拜訪他。曹操獲封魏公後,毛玠改任尚書僕射,再典選舉。又密諫曹操應該立嫡長子曹丕為魏國太子。

    第九、龐統、陳宮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在劉備奪取益州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陳宮,字公臺,東漢末年呂布帳下首席謀士,東郡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人。性情剛直,足智多謀,年少時與海內知名之士相互結交。192年,兗州刺史劉岱在討伐青州黃巾時戰死,陳宮等人主張曹操接任兗州牧因而被曹操視為心腹。但此後陳宮因曹操殺害邊讓等漢末名士而與曹操反目,並遊說張邈背叛曹操迎呂布入兗州,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下邳城中,呂布不聽陳宮兩面互補之計,以致失敗。呂布戰敗後,隨呂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決意赴死。

    第十、陳群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陳群出身名門,是士族階層的代表,其通過自己的智慧其實最終實現了本階層的最大利益——九品中正制。早年被劉備闢為豫州別駕,曹操入主徐州時,被闢為司空西曹掾屬,後轉任參丞相軍事。曹操封魏公時,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拜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後,歷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以上謀士都是三國時期的翹楚,當然也要一些牛人比如田豐、沮授等人也都是智慧超群,只可惜沒有遇到明主,只能遺憾落選。

  • 4 # 年哥有話說

    剛好前幾天寫了篇文章,是關於三國武將排行的,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去看看。今天又看到這個問題,來強答一波。正經回答在主頁文章

    司馬懿被墊底的諸葛亮堵著錘,說明這裡司馬懿排第二。

    郭嘉一手建立的魏國被司馬懿父子三人輕鬆拆掉,說明郭嘉排名第三。

    郭嘉不死龐統不敢出山,龐統排名第四。

    周瑜一輩子都沒能入蜀,遠遠不如龐統,說明周瑜排名第五。

    再來,赤壁都是周瑜打的,跟諸葛亮沒關係,諸葛亮全靠三國演義吹噓,所以諸葛亮第六。

    司馬懿穿著諸葛亮送的女裝念出師表,不知羞恥,拍第七。

    壽命是評價謀士的第一標準,郭嘉完敗於司馬懿,第八。

    郭嘉擅長飛劍(飛劍斬孫策),龐統只會中箭,龐統第九。

    周瑜在外暴斃還得龐統給送回去,讓人擦屁股,所以不如龐統只能排第十。

    周瑜面對曹操毫無懼色,一燒就是一赤壁;司馬懿面對曹操“投杖而應命”,被曹操王霸之氣碾壓,可見周瑜完爆司馬懿,司馬懿排名第十一。

    司馬懿兵貴神速平孟達,郭嘉兵貴神速除曹賊,可見司馬懿完爆郭嘉,郭嘉排名十二。

    郭嘉為人不治行檢,真性情。龐統評人多過其才,偽君子。可見郭嘉完爆龐統,龐統排名十三。

    劉備入川龐統在側,諸葛亮管荊州,說明劉備完全不信任諸葛亮。可見龐統完爆諸葛亮,諸葛亮排名十四。

    周瑜是抗曹唯一主帥、周瑜計劃火計、周瑜群英會全都是三國演義編的,全靠三國演義吹噓,正史里根本就沒有,可見諸葛亮完爆周瑜,周瑜排十五。

    甲:你說《三國演義》誰最厲害?

      乙:我覺得司馬懿最厲害。

      甲:為什麼呢?

      乙:三國歸晉,司馬懿的後人當皇帝啦。

      甲:噢,既然司馬懿這麼厲害,那“死諸葛嚇退活司馬”,為什麼叫死了個諸葛亮把他嚇退呀?

      乙:那就是諸葛亮最厲害。

      甲:既然諸葛亮那麼厲害,為什麼用了空城計之後,讓趙雲替他抵擋司馬懿呀?

      乙:那就是趙雲最厲害。

      甲:既然趙雲那麼厲害,那過長阪坡之後為什麼叫張飛替他斷後呀?

      乙:那就是張飛最厲害。

      甲: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張飛既然那麼厲害,為什麼哥兒仨打人家一個呀?

      乙:那就是呂布最厲害。

      甲:既然呂布那麼厲害,為什麼在白門樓叫曹操把他給殺嘍?

      乙:那就是曹操最厲害。

      甲:既然曹操那麼厲害,為什麼最後叫司馬懿的後人把他的基業篡了去呀?

      乙:那就是你最厲害!

      甲:我怎麼最厲害?

      乙:你把我問住啦!再不懂我也沒辦法了。

  • 5 # 趣文談史吧

    我認為最厲害的是水鏡先生。當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過,孔明遇明主,不得其時。

    以下排名個人觀點。

    1.水鏡先生司馬徽。

    東漢末年隱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等人。

    奠定了三分天下局面,是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龐統使計自己身亡,讓劉備得以正當理由入川。

    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得奠基人。

    5.許庶。

    劉備早期謀士,使劉備第一次戰爭取得大勝,後因原因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後離去。

    6.郭嘉。

    史書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才”。有古話光為流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7.周瑜。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

    8.荀彧。

    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9.陳宮。

    東漢末年呂布手下首席謀士。

    10.魯肅。

    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 6 # 圓夢蒼穹

    三國時期算是中國古代比較典型的混亂時期。有句古語:亂世出英雄。

    個人認為:三國時期謀士排名,應從不同角度來看。

    一、從貢獻角度排名。

    對國家貢獻角度,是指對謀士服務物件

    第一名:荀彧

    荀彧被何顒稱為“王佐之才”,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他在曹操陣營充當第一謀士,可以說是戰略家與戰術家,為曹操制定同意北方的戰略計劃和軍事作戰路線。曹操能打敗袁紹的主要功臣。在曹操各類征戰中,均留下其居中排程,決勝千里之外的身影,為曹操能夠統一北方和中原立下汗馬功勞。

    第二名:諸葛亮

    諸葛亮,相信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功勞也很大,但個人認為:雖有三分天下之能,卻無統一九州之才。按照對國家貢獻角度,諸葛亮確實對蜀漢建國做出很大貢獻。但七出祁山卻無任何建樹。

    孫策將亡之時提到:“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說明周瑜對東吳的重要性。周瑜的對東吳的貢獻,能統帥兵馬使曹操的百萬雄兵敗北而歸,從而使東吳獲得了一段時期的安穩,正是火燒赤壁之戰,使的東吳能得以安穩發展。

    第四、司馬懿

    第五、賈詡

    第六、龐統

    第七、郭嘉

    第八、陸遜

    第九、徐庶

    第十、荀攸

    二、從個人能力角度排名。

    第一名:諸葛亮

    第三名:司馬懿

    第四名:周瑜

    第五名:龐統

    第六名:郭嘉

    第七名:徐庶

    第八名:陸遜

    第九名:賈詡

    第十名:荀攸

    三、從百姓口碑角度排名。

    從歷史朝代編寫的順口溜可以看出,百姓的口碑排名:

    諸葛荀彧賈文和,司馬郭嘉龐士元

    周郎徐庶荀公達,陸遜魯肅跨法正

    程昱沮授田元皓,張昭張弘二蒯連

    陳宮楊修帶李儒,墊底顧雍壓馬良

    第一名:諸葛亮

    第二名:荀彧

    第三名:賈詡

    第四名:司馬懿

    第五名:郭嘉

    第六名:龐統

    第七名:周瑜

    第八名:徐庶

    第九名:荀攸

    第十名:陸遜

    但順口溜畢竟是編寫的,為了朗朗上口,有一些不被認可的地方。

    一家之言,非喜勿噴!

  • 7 # 西蒙君simonjun

    郭嘉

    三國曹操的著名謀士。他的功績是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死時曹操痛哭流涕!

    陳宮

    東漢末年呂布手下謀士,輔助呂布攻打曹操並先後取得兗州與徐州。呂布戰敗後,隨呂布一同被處死!

    賈詡

    三國曹魏的開國功臣,易中天品三國時對他大加讚賞!原為董卓部將,後為張繡謀士,最後歸降曹操。

    田豐

    東漢末年袁紹手下謀士。反對袁紹征伐曹操,官渡之戰袁紹果然失敗,然後袁紹回去就把田豐殺害!

    司馬懿

    很多人對司馬懿停留在西晉的奠基人的角色。其實在三國時期他是魏國的重要謀士。善謀奇策,多次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

    司馬懿的老對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蜀漢政權奉獻了一生!

    陸遜

    三國時期吳國孫權手下得力助手。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荀彧

    三國時期曹操的重要謀士!後擔任尚書令,精通軍國事務的處理!

    龐統

    劉備手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並稱臥龍鳳雛。後來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

    徐庶

    劉備手下謀士,後來投奔曹操。推薦了諸葛亮給劉備!

  • 8 # 上善若水zcm

    1.智聖諸葛。2.鬼才郭嘉,3.冢虎司馬懿4.毒士賈詡,5.風雛龐統,6.江左周郎,7.相國荀彧,8.謀士荀攸,9.奇謀法正,毒士李儒

  • 9 # 魏王銅雀臺

    董卓:李儒,李宿。袁紹;田豐,沮授,許攸,審配。曹操: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毛玠呂虔,賈詡司馬懿,賈逵。劉備:徐庶,諸葛亮,龐統,法正。劉表;蒯良蒯越。孫權;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朱桓。不好選啊!

  • 10 # 傲天360

    個人觀點1.司馬懿2.賈詡3.諸葛亮4.郭嘉5.徐庶6周瑜7荀攸8荀彧9魯肅10陸遜 先會自保再算智商,自己都不能讓自己活久點怎麼謀天下

  • 11 # 郭郭72742777

    三國謀士首推諸葛亮,有非常著名的隆中對和出師表和軍事著作存世

    隆中對開蜀漢偉業,出師表兌現白帝城託孤時承諾,所謂鞠躬盡瘁,誠為謀士的巔峰存在!

    次者郭嘉,字奉孝,英年早逝,一代雄主曹操為之大哭不止,終其一生,郭嘉在曹操心中無人可及。

    第三司馬懿,堅韌不拔,城府如淵,終於三馬同槽,取魏而代之!

    第四賈詡,號稱鬼才,終其一生,未嘗敗績,所言皆中,所謀皆成,排第四因為前面三位立言理事賈詡所不及!

    第五位荀彧,荀彧字文若,足智多謀,忠貞不二,是穎川士族的代表人物,晚年被曹操所忌,下場淒涼,代表作,官渡之戰!

    第六位,龐統,字鳳雛,容貌甚惡,智慧超群,代表作取西川!死於落鳳坡,世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第七位,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創造者,推薦孔明給劉備!

    第八位,許攸,能知機節,敗於貪財,死於狂妄自滿!

    第九位,魯肅,字子敬,東吳謀士的代表,家境豪富,忠厚有謀,是不錯的隨身書童!討荊州而不得,功在促成孫劉聯盟。

    第十位,陸遜,英年拜相,火燒連營七百里,致使皇叔狼狽退守,白帝城邊古木疏,聖代即今多雨露!

  • 12 # 嬴旭危

    三國時期的謀士、軍師都是各個勢力的頂級智囊,每個戰爭或者政治背後的主使者,這些人都是智力過人堪稱指揮的化身,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滅掉軍隊或者讓一個政權分崩離析。

    以下是我個人的對三國謀士前十的排名:

    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下。

    No.10 李儒

    李儒,字文優,東漢末年的博士、弘農王郎中令。

    也許很多人都對他沒什麼印象,在三國演義裡,李儒確實是邊緣化人物,但是在我看來,李儒你可能不重視,但是他在三國特別是前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據《後漢書·何皇后紀》和《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九》記載,初平元年李儒為郎中令,曾被董卓派去毒死弘農王(少帝)。演義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

    李儒堪稱是董卓集團的第一謀臣,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智囊,他在董卓集團的地位,不亞於諸葛亮在劉備集團,周瑜在東吳集團的地位,是個至關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國前期橫行一時,可以說關鍵就是出於李儒的謀劃。

    No.9 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

    法正是蜀漢後期僅次於諸葛亮的謀士,在《三國志》中被陳壽贊為蜀漢的“郭嘉”。法正以善用奇謀著稱,深得劉備器重。

    法正最厲害的一條計謀就是攻取漢中,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

    No.8 龐統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鳳雛”龐統,跟“臥龍”諸葛亮齊名。龐統出仕後,魯肅曾經把他推薦給孫權。孫權看見龐統後,覺得這個人實在太醜了,就沒有用龐統。劉備佔領徐州後,龐統投靠了劉備。經過幾番周折,劉備發現了龐統的才華,開始重用龐統。

    龐統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劉備奪取西蜀。就戰略問題,龐統向劉備獻上了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取其中計,斬殺了蜀中名將楊懷、高沛,直逼成都。劉備讓諸葛亮帶著張飛、趙雲打下了江州、江陽。眼看就要取下西蜀時,龐統在雒城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

    No.7 魯肅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

    魯肅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東吳孫權勢力的第一謀士。魯肅對時代的敏銳,以及對歷史的看法可謂神奇二字。雖然他的一生只有短短四十六年,卻無疑是三國最為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之一。

    No.6 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東漢末年謀士。

    荀攸,曹操的“謀主”,荀彧的侄子。荀攸生前曾寫下奇策十二計,可惜後來失傳。荀攸被稱讚為“經達權變、算無遺策”,他心思縝密,考慮事情非常周全。曹操聽從荀攸的計謀,先後擊敗了張繡和呂布,為之後爭霸天下打下了基礎。

    袁紹攻打曹操時,派大將顏良包圍了白馬。曹操救援白馬時,荀攸認為不能直接去打顏良。應該佯裝攻打袁紹後方,袁紹肯定會出兵支援後,從而無暇顧及白馬。曹操聽從了荀攸的建議,把袁紹主力引開後,命關羽率輕騎兵突襲白馬,斬殺了顏良。

    No.5 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荀彧從名到字都美好優雅到無以復加,史書中的“為人偉美”,碑文上的“瑰姿奇表”,詩詞中的“荀令衣香”,縱是比之弦誤顧曲的美周郎,撫琴廣陵的嵇叔夜也不逞多讓。

    他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謀士,究竟重要到何種程度,放眼三國,也許只有諸葛亮之於劉備可比。劉備無諸葛,無以白手起家,與曹孫鼎足三分,曹操無荀彧,亦不復為北方之雄。

    No.4 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總之,出身世家大族的司馬懿處事謹慎,心思縝密,縱觀司馬懿的一生,幾乎看不到他衝動或者情緒外露的時候。

    最值得稱讚的便是司馬懿的遠超常人的忍性。

    No.3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這是曹魏勢力謀士中最厲害的一位了,坊間更有傳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很多人都喜歡拿郭嘉和諸葛亮對比。《三國志》陳壽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計,優於將略。”

    很多人則認為郭嘉才是三國裡的最強謀士,“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這是史書給郭嘉的評價;在我們看來拋開治民理政,單就出謀劃策而言,作為頂級謀士的郭嘉是強於諸葛亮的。

    No.2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首先《三國演義》確實有美化諸葛亮之嫌,但並不能否認諸葛亮是三國乃至中國歷史上最頂級的謀士之一。首先說一個硬體,諸葛亮是唐宋兩朝的武廟十哲之一,意味著他能跟白起、韓信等人平起平坐。

    No. 1 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也。涼州系的代表人物,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首先,謀士最重要的是體現在字,而賈詡是三國裡最有大智慧的謀士!

    賈詡作為一名實用型謀士,很多人只看到他腹黑,詬病他只能謀一域而不能謀全域性。但我最欣賞賈詡的地方,恰恰是他的對人性的把握,還有為人處事的智慧。他的一些小經歷,即使對普通人,也能有一些很實在的啟發。

    賈詡的謀,都用在瞭解決實際問題上。賈詡的籌謀劃策,並不見得有多麼正義凜然,反倒是有些計策,如唆使李傕攻打長安一事,禍害極 大。但縱觀賈詡的計謀,每一次都是針對具體的問題展開——他想要做的,是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賈詡的計謀從不針對具體的人,而是就事論事。

    最後 ,賈詡的大智慧並沒有讓他眼高於頂,盛氣凌人。相反,他謙和低調,與人為善。

    賈詡聰明,但從來不讓旁人對他的聰明,感覺到不舒服。

    賈詡作為一個謀士真正做到了以追求完美為己任,他緊隨形勢發展,審時度勢,經權達變,順天行事,選擇明主。

    在夾縫中求生而遊刃有餘,屈從於命運的安排而經權達變,直至善終,賈詡在權變與謀略方面的造詣可謂達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

  • 13 # 愛生活的張浩

    三國時期謀士是非常重要的,也有許多流傳後世的名士,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1,賈詡賈文和,我覺得他是三國最老謀深算的,也是最聰明的,在亂世中進退自如,被人稱毒士,當時名士對其有一句評價,

    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

    2,諸葛亮諸葛孔明,他的智慧是無可厚非的,自比管仲樂毅,劉備有他相助之前,四處逃生,相助之後,為其打下三分局面。後世流傳芳名。

    3,郭嘉郭奉孝,英年早逝,被譽為鬼才,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也有一句話這樣說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來評價他的才華。

    4,周瑜周公瑾,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5,司馬懿司馬仲達,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對司馬懿的忍耐、氣度和用兵能力,都給予分析,不與諸葛亮正面對戰並非膽怯,而是高明的耗敵軍之策。

    6,李儒李文憂,東漢末年董卓的謀士,是董卓的首席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

    7,龐統龐士元號鳳雛,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

    8,魯肅魯子敬,

    年少粗疏未可輕,榻邊視畫最分明。直將諸葛同心事,空被張昭識姓名。大業竟從身後定,豐碑自向墓前橫。指因風義人爭說,細故何能概一身。

    9,田豐田元皓,多次向袁紹出謀,卻因為人剛直被袁紹所不喜,不聽其言,曹操曾說,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

    10,荀或荀文若,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以上均是我個人的看法,有太多很厲害的人物,有些可能沒想起來,希望別介意。

    感謝閱讀。

  • 14 # 漢徵西大將軍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謀之高者利國利民

    何謂頂級謀士,既能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又能助君王於危卵之時,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治,政通人和,藏富於百姓之中!

    謀者,下謀,謀人,為自身謀;中謀,謀君,為君王謀;上謀,謀國,為百姓謀!

    諸葛亮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諸葛亮未出隆中而三分天下,為劉備制定了戰略規劃!舌戰群儒,聯合東吳,火燒赤壁,佔荊州,為劉備奪取了第一塊根據地。白帝城託孤,蜀國軍政集一身,權而不奸,恪守為本分。七擒孟獲,屯兵漢中,六出祁山,病逝五丈原,終其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諸葛亮掌權以後,未讓戰火在蜀國寸土燃燒,保護了一方百姓平安!

    諸葛亮德才兼備,為國謀,百姓“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為君謀,君“如魚得水”,是為上謀者!

    會稽山賊大帥潘臨,舊為所在毒害,歷年不禽。遜以手下召兵,討治深險,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餘人。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

    會丹楊賊帥費棧受曹公印綬,扇動山越,為作內應,權遣遜討棧。棧支黨多而往兵少,遜乃益施牙幢,分佈鼓角,夜潛山谷間,鼓譟而前,應時破散。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為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三國志陸遜傳》

    外禦敵,劉備欲報殺關羽之仇、奪荊州之後,率大軍氣勢洶洶;陸遜避其鋒芒,取其破綻,火燒連營,致使一代人傑劉備氣死白帝城。

    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三國志陸遜傳》

    北佔荊州,開疆闢土,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白衣渡江擒關羽!

    出則為將、入則為相,“赤烏七年,代顧雍為丞相”。

    陸遜,書生意氣,上能保境安民、下能禦敵於外,中能為君王開拓疆土,一生所謀皆是上謀也!

    荀彧早年在袁紹處,袁紹“以上賓之禮”待之。但是荀彧看出了袁紹“不能成大事”,投奔了當時剛剛創業的曹操,助曹操於羸弱之時。

    曹操為報陶謙的殺父之仇,率軍征伐徐州,留荀彧守甄城。陳宮、張邈聯合呂布奪取了兗州,張邈想以呂布來幫助曹操攻打陶謙為名,詐開城門。荀彧即使發現了張邈的陰謀,緊急召喚了夏侯惇前來支援,穩住了局勢。豫州刺史郭貢率軍前來渾水摸魚,想見荀彧,判斷局勢!

    荀彧孤身前往,郭貢見荀彧毫無懼色,果斷引兵離去。荀彧和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為曹操保住了翻盤的基本,助曹操於危難之間!

    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三國志荀彧傳

    荀彧為曹操謀,並不是為了助曹操為王,而是借曹操之手匡扶漢室。荀彧不死,漢室不滅,此乃忠貞之士,為國而謀的謀士!所謂,上謀者也!

    徵呂布,士兵疲憊,大家都想著求穩退兵,唯獨郭嘉力主決戰,最後終於一戰而擒獲呂布剪除後患。

    徵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三國志荀攸傳

    討烏桓,郭嘉出奇謀,千里奔襲,直搗烏桓王庭,打破烏桓,致使中原再亂,北方遊牧民族也不敢南下半步,此郭嘉一生最大都貢獻。

    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遼東。——三國志郭嘉傳

    俗話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郭嘉想常人之不敢想,必是在胸中反覆演變的結果,用腦過度,年僅38就早逝了。郭嘉雖然為曹操謀,但是也讓中原百姓受益,可說是中上謀者。

    家富於財,性好施與。爾時天下已亂,肅不治家事,大散財貨,摽賣田地,以賑窮弊結士為務,甚得鄉邑歡心。

    ——三國志魯肅傳

    魯肅,簡單的說就是個好人,天下大亂,用自己財富去救濟百姓,是少有的善舉。

    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三國志

    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所有都文臣武將都勸孫權投降,只有魯肅為孫權謀劃。文臣武將投降曹操還可以做文臣武將,孫權投降了曹操,就不再是一方諸侯,再也不可能完成父兄的願望了。魯肅不僅僅是提出意見,還能解決問題,要想打敗曹操,只有團結可團結的力量。魯肅親自去劉備處邀請劉備結盟,孫劉聯盟才是周瑜火燒赤壁的基本條件。

    魯肅人好,忠心,中謀!

    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許攸來投奔曹操,說淳于瓊將率軍運糧,可以攻擊!其他人還在懷疑的時候,只有荀攸和賈詡勸曹操攻擊。果然曹操燒掉了烏巢,逆轉了官渡局勢!

    傳言荀攸曾有“凡畫奇策十二”可惜未能傳世。

    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三國志荀攸傳。

    荀攸為曹操謀,盡職盡能!所謂中謀者也!

    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三國志

    龐統建議劉備,在和劉璋會面的時候,只需要擒住劉璋,劉備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以奪得益州。劉備以不得人心拒絕。

    璋既還成都,先主當為璋北征漢中,統復說曰:"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若沈吟不去,將致大因,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計。——三國志

    劉備準備佔領益州的時候,龐統出上策選精兵奇襲成都;中策,騙取守城將軍出城而殺之,奪其城,一城一城都攻取直至攻佔成都;下策,退回白帝城,等待時機。劉備沒有選取冒險的偷襲戰術,而是選取了一城一城都穩妥戰術。

    龐統,和郭嘉相似,都是敢出奇謀。龐統更狠,不運籌帷幄卻敢置身亂軍之中。龐統雖然有謀略,但是性格有缺陷,急於求成,冒險主義濃烈,只能為中謀。

    官渡之戰前夕,劉備襲殺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曹操親自率兵征討劉備。田豐建議袁紹調動全部兵力襲擊曹操的後方,一戰可以平定中原。袁紹卻說兒子生病,不能出兵。

    田豐雖能洞察天下大事,出謀劃策,卻不能瞭解袁紹的為人,最後反而被自己主公所殺。所以只能是中下謀者。

    董卓死後,王允要株連西涼諸將,當然也包括賈詡!賈詡就為了西涼軍隊出毒計一條。

    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細,所在收兵,以攻長安。——三國志賈詡傳。

    毒計一出,才有了李催、郭汜亂長安。以百姓生靈塗炭,換取賈詡的安然無恙!毒!

    賈詡為張繡謀,實為自己投奔曹操的跳板!張繡勢力小,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南可依附劉表,北可投降曹操!賈詡的智商不足以看不出張繡是不可能成為亂世霸主的!他為何選擇投奔張繡呢?“繡無謀主”!張繡對他“執子孫禮”,賈詡在張繡處身居高位,在曹操和袁紹爭奪河北關鍵之時,勸張繡投降曹操,為自己也為張繡謀取了,安身立命的資本!

    曹操在繼承人問題上猶豫不決的時候,問計賈詡。賈詡一句話就奠定了曹丕的勝局“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曹丕的勝出,賈詡就有了從龍之功。曹丕也沒有虧待他,登基就封賈詡為太尉!

    賈詡為自己謀,視百姓為豬狗,雖然曾為三個人所用,也算盡職,沒有叛逆之心,所謀者為下謀!

    司馬懿 陳留王立共五君,大業卒傳司馬懿

    司馬懿,縱有千般計謀,卻做了謀反之事,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計謀再好,也要行正道,有忠心。司馬懿都野心遺傳給了子孫後代,“八萬之亂”,給漢族帶了多大的災難!不管你認為他有多厲害,最後孫子還統一了三國,但是這樣不忠不義之人,再厲害也是人渣,也是個下下謀者。

    三國裡的謀士,或有煌煌陽謀,或有惻惻陰謀,或者妖妖奇謀,或有幽幽詭計;謀者所謀劃的順序先為蒼生謀福利,再為君王謀社稷,後為個人謀善終。所有諸葛亮獨一檔,而後陸遜、荀彧為一檔;郭嘉再為一檔;荀攸、魯肅和龐統為一檔;田豐、賈詡為一檔;最後司馬懿墊底一檔。

  • 15 # vision—倚劍觀滄海

    既然是排名前十那在前十內也做一個排名吧,既然是排名那就是排名氣不一定是才學。

    我個人認為能進入前十的有:

    郭嘉 、司馬懿、法正、陳宮、諸葛亮、龐統、賈詡、徐庶、荀彧、周瑜。

    1、諸葛亮

    2、郭嘉

    3、龐統

    4、司馬懿

    5、周瑜

    6、荀彧

    7、賈詡

    打敗過曹操,力主決戰袁紹 瓦解馬超韓遂,協助曹操定關中。

    8、法正

    9、徐庶

    10、陳宮

  • 16 # 翰墨飄香yaxian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詩,是一幅曲折離奇的畫卷。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浪淘沙,再現俠骨柔腸。

    三國謀士排名(純屬個人意見)

    一: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堪稱三國第一謀士。

    二: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三: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者。

    四: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東吳重要謀士。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五: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涼州系的代表人物,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後官拜大魏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之帝師,死後配享魏文帝廟。

    六: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謀士。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嘉禾五年(236年),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諡號“文”。

    七: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八:田豐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一帶)人,一說渤海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採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後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禁。官渡之戰後,田豐被袁紹殺害。

    九:魯肅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十:龐統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葬於落鳳坡。

    以上謀士排名,純屬個人意見,從時間上劃分,嚴格的說郭嘉、周瑜、荀彧、田豐、魯肅、龐統他們屬於東漢末年的謀士比較合適,因為他們沒有進入三國時代就過世了,1:諸葛亮排第一,是他在三國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歷史地位形成的;2: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痛失肱股,實乃憾事;3:司馬懿是三國時期一等一的謀士,韜光養晦,無人能及;4:周瑜少年奇才,歷事孫策、孫權,屢建奇功;5:賈詡先事張濟、張繡叔侄,差點要了曹操的老命,後事曹操父子,深得信賴,連立儲的事情,曹操都和他商議,可見他在曹氏父子心中的位置;6:張昭原本避禍揚州而入孫策幕府,謹小慎微而深得孫氏兄弟敬重和信任;7:荀彧荀攸叔侄乃穎川名士,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最後因政見不和鬱鬱而終;8:田豐有勇有謀,忠肝義膽,以直諫聞名,剛而犯上,最後被惱羞成怒的主子殺掉了;9:魯肅聯劉抗曹這一決策的制定者,著名的外交家;10:龐統,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把龐統排在第十,一是他事劉備的時間不長,二是龐統邀功心切,心胸不夠寬廣;三是有些急躁冒進,以致自己在落鳳坡罹難。

  • 17 # 小七閒話

    第十名:李儒

    董卓的首席謀士,為董卓所親信,大小事宜均與之參謀,堪稱智囊。董卓趁亂進京、說降呂布、廢立皇帝、遷都長安等舉動,均離不開李儒的參謀之功。漢少帝劉辯被廢后不滿,李儒奉董卓之命,親自帶人入宮,毒死劉辯。后王允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李儒勸董卓放棄貂蟬而換取呂布的效忠,董卓最終沒有聽從,死於呂布之手。董卓死時,李儒臥病在家,被家僕捆綁獻出,處斬於市曹之中。

    第九名:徐庶

    徐庶本名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第八名:魯肅

    建安五年(200年),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常被孫權比作東漢開國元勳之首——鄧禹。孫權專門為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而關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第七名:龐統

    劉備之軍師中郎將。統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赤壁之戰,統避亂江東,為魯肅薦於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助瑜火攻大敗。瑜卒,亮往弔孝,因得見統。時肅亦薦統,因統貌陋,慢孫權,不用。統遂往荊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輕之,任為耒陽令。統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張飛往責,飛識統才,遂拜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亮共贊方略,教練軍士。後統隨先主取蜀,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

    第六名:賈詡

    董卓原為武威郡守張奐軍司馬,而賈詡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後投奔同鄉段煨,輾轉成為同鄉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為世子。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拜其為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

    第五名:司馬懿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第四名:荀彧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後棄官歸鄉,又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諡為“敬”,後追贈太尉。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第三名:周瑜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二名:郭嘉

    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羅貫中有言:“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雖然天數三分定,妙算神機亦可圖。若是當時存奉孝,難容西蜀與東吳。經天緯地實可誇,少年才學冠中華。曹公深識真樑棟,兵敗猶然想郭嘉。”

    第一名:諸葛亮

    諸葛亮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 18 # 園博園之家

    我分析了三國演義中許多謀士,他們如果進行一下排名的話我認為這樣更為合理一些。

    郭嘉 、司馬懿、諸葛亮、龐統、賈詡、徐庶、荀彧、魯肅、周瑜、姜維。

    NO1,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郭嘉,字奉孝。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侯。為什麼要把郭嘉排在首位,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功勳謀士。他臨死前對握著曹操的手說:司馬仲達有鷹視狼顧之相,必志不在此。如有異心,早殺之。郭嘉知道曹操愛才,於是又說:此人不死,曹魏必無出頭之日。於是在郭嘉死後的60年,這一預言也被驗證。可見他能夠準確預測一個人的發展動向,能夠知道一個人的心理。這是多麼恐怖的存在,在三國謀士中,沒有一個人能夠準確判斷人的品質和能力,只有郭嘉,因為其功勞最大,當為首位,這時候,諸葛亮還沒有出山,他就成就了曹操的霸業。如果他不死,三國亂局早就平定了!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NO2,司馬懿:善奇策,能隱忍。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把他排在第二的原因就是他不僅計謀了得,還能夠在曹操要殺他的前提下安然度過,而且善於隱忍,這是三國所有謀士無法做到的,真正印證了:大丈夫能屈能伸。

    NO3,諸葛亮:多智慧,氣量小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但因為他用人太過於謹慎,把他的才華沒有發揮到極致,所以才情他可以說是第一,但因為戰多以失敗告終,所以排名第三位。畢竟一個優秀的謀士,他的評價應當以戰績來排名更為恰當。

    NO4,龐統,眼光獨到,計謀深遠。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但他與諸葛亮合作這是他人生最大的敗筆。劉備得他,聽其計策,他為何會在諸葛亮面前搶功?此為不智,所以排第四已經高看他了。

    NO5,賈詡,精通兵法,主戰絕勝

    賈詡,字文和。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但曹操不聽其計,後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其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因為他的著作,把他提高到第五位,但此人深諳孫子兵法,應當是孫子兵法的最大實踐者。

    NO6,徐庶,孝為先,才堪用

    徐庶,字元直。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徐庶,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單福,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才。此後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可見其人忠烈而且素有孝道。

    NO7,荀彧,王佐之才,耿直尊主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其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荀彧最大的才能都發揮出來了,但他希望自己能夠與曹操一起尊擁漢室,可見其忠臣之心。曹操見他來投,連鞋都不穿直接出來迎接他,可以他的才能得到最中肯的評價。

    NO8,魯肅,仗義之人,品性高偉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史稱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魯肅為人,其才可以說不在所有謀士之上,但他卻能夠把東吳管理得井井有條,可見他的能力和見識超越了所有人。

    NO9,周瑜,江東才子,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如此英雄,不僅謀略得當,而且還是東吳建國之股肱之臣。

    NO10,姜維,膽大善戰,卻無機緣

    把姜維排入十大謀士之中,就是因為要說明一點,即使你有千萬計謀,無天時地利人和,你再高的計謀也是白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收為徒弟。諸葛亮去世後姜維九次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直到蜀滅!

  • 19 # 葫蘆小修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榜

    1.郭嘉

    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 人目力。因為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制霸的過程中謀功至偉。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為佳話。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

    2.陳宮

    曹操謀刺董卓未遂,被到處畫圖捉拿。他逃到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手下的人抓住。陳宮認為他是一條漢子,就棄官和他一塊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錯殺了好人呂伯奢一家,而且還發表了千古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覺得此人乃“狼心之徒”,於是又棄曹而去。幾經周折,最後才選擇了呂布。

    可惜陳宮沒有好好分析呂奉先這個領導的巨大缺陷:他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並非將才;好色之徒,見利忘義,反覆無信,難成大事。所以,他雖然也佔過徐州、兗州,打敗過曹操、袁術,但都是曇花一現,最後因屢屢不聽陳宮的計謀而遭致徹底失敗,被曹操生擒活捉。

    其實,當呂布屢次不聽陳宮的計謀、眼看敗局已定時,陳宮也想到離開這裡,但他怕別人笑話,說他不忠不義;另外又不忍心,還想盡力補天。這就是一種迂腐了。像呂布這樣的傢伙,早晚要垮臺,你何必要陪他去倒黴呢?

    3.賈詡

    賈詡,三國時魏國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善用計謀,先在郭汜帳中任謀士,後又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在宛城用他的計策打敗了曹操,張繡兵敗後他則歸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戰袁紹、潼關破西涼馬超、韓遂,都用他的奇計。曹丕稱帝后,官封太尉、魏壽亭侯。死時七十七歲。

    4.司馬懿

    司馬懿,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五一年,三國時魏國大將。字仲達,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熟悉兵法,多智謀,善於玩弄權術。曾多次出師與諸葛亮鬥兵法。曹芳任皇帝時,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遺詔輔政,後乘曹爽出城遊獵時,發動政變,殺了曹爽,代為丞相,封晉王,執掌國政。死後被孫子司馬炎追尊為晉宜帝。

    5.田豐

    袁紹謀士很多,腦子比較清醒的還要算田豐。料事如神。

    田豐,冀州鉅鹿人,博覽多識,權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滿宦官專權,棄官歸家。袁紹起兵討伐董卓,應其邀請,出任別駕,以圖匡救王室之志。後袁紹用田豐謀略,消滅公孫瓚,平定河北,虎據四州。田豐曾勸袁紹早日圖許,奉迎天子,佔據政治上的主動,袁紹不能從。建安四年,曹袁爭霸,田豐亦提出穩打穩紮的持久戰略,袁紹執意南征而不納,但在曹操東擊劉備時,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田豐的奇襲許都之計,錯失良機。官渡之戰,田豐再議據險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敵策略,乃至強諫,被袁紹以為沮眾,械繫牢獄。建安五年,袁紹官渡戰敗,因羞見田豐而將其殺害。

    6.諸葛亮

    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諸葛亮,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三國時蜀國政治家、軍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東省沂南)人,號“臥龍”先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幼年喪父母,隨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劉備三顧茅蘆的誠意感動,出任劉備軍師,並幫助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是赤壁大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劉備在成都稱帝后任他為丞相,劉禪繼位後封為武鄉侯,任益州牧,領軍平定南蠻,七擒孟獲,並北伐曹操,一生打了無數勝仗。製造“連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運輸糧草的“木牛流馬”。建興十二年在與司馬懿軍相拒時,病死於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南)軍中,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省漢中勉縣定軍山)。

    7.陸遜

    陸遜,生於公元一八三年,死於公元二五四年,吳國著名儒將。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熟知兵法,胸有城府,有雄才大略,人稱江南奇才。呂蒙奇襲荊州之計,便是出自於陸遜。公元二二二年,劉備伐吳,陸遜受命於危難之時,用火燒大敗劉備於虎亭,又用計大敗曹休,官至丞相。孫權廢太子,屢次進京相勸,孫權不聽,憂憤而死。

    8.荀彧

    “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三國志。中期曹操幾乎言聽計從。

    荀彧,生於公元一六三年,死於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軍國決策,貢獻頗大。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殺身亡。

    9.龐統

    出師未捷身先死

    龐統,生於公元一七九年,死於公元二一四年,劉備謀士。字士元,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外號“鳳雛”先生,與諸葛亮齊名。劉備領荊州時,任龐統為耒陽縣令,在縣官位上不理縣事,後經諸葛亮、魯肅再三推薦,被劉備任為副軍師中良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與劉備進取川中時,在卉縣(今四川省廣漢北)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追爵為關內侯。

    10.徐庶

    徐庶,字元直,潁州(今河南許昌)人。天下奇才,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幫助劉備接連打敗了曹操。後曹操的另一謀士程昱用計騙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騙自殺,

    而痛恨曹操,終生沒有為曹操設一條計策。徐庶臨別劉備時,推薦了諸葛亮。

  • 20 # 不惑之年下南洋

    收到了這個問題仔細考慮,做出如下的分析和判斷。

    當之無愧的第1名荀彧!①:他是所有謀士中唯一一位謀天下之人,志在天下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如果沒有他的協助,曹操是無法統一北方的!他幫助曹操謀劃的有如下措施:屯田保證糧草的供應;迎接天子,以天子令諸侯。 曹操之所以在群雄紛爭中沒有被消滅,最終異軍突起,離不開他的鼎力合作。

    當之無愧的第2名周瑜!① 孫堅死後,周瑜率兵迎接孫策,孫策與周瑜娶了大小喬成為三國的佳話。孫策之後,周瑜成為孫權最堅定的支援和跟隨者。周瑜在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勢。周瑜還為孫權推舉了大量人才宣傳,最終成為三國的一方重要力量。

    當之無愧第5名魯肅!① 縱論天下,為孫權大業打定基礎。 聯盟劉備共拒曹操,諸葛亮與魯肅之所以成為朋友,實在是英雄所見略同。 單刀赴會吳國蜀國劃定邊界,赤壁之戰後魯肅單身去見關羽,以兩國話湘水為界。

    當之無愧第6名荀彧!① 謀劃策智擒呂布,當年獻計大敗張秀和劉表聯軍,尤其是在智擒呂布之戰中,為曹操免除了重大後患。 再就是策劃了官渡之戰,採用聲東擊西的戰略,斬嚴良殺文丑,動搖了袁紹的軍心。

    當之無愧第7名郭嘉!① 獻計謀軟禁劉備,曹操最終沒有采納,導致劉備的出逃。 再就是官渡之戰一舉成名,三國最關鍵的三大戰役。

    當之無愧第8名法正!① 暗中倒戈劉璋,劉備從此有了稱帝的資本。 再就是佔領關中,斬殺夏侯淵。法政出謀劃策拿下了觀眾,採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讓夏侯淵措不及防被黃忠斬殺,最終獲得關中。

    當之無愧第9名賈詡!① 獻計張秀,差點殺了曹操。當年他在張秀的門下,曹操已經被擊退,他要張秀再度出擊,張秀終於打敗了曹操。 再就是離間計,離間馬超和韓遂!幫助曹操取得了關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ajeroV97有哪有缺點,有哪些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