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夏日小晴天

    原諒我的直白,您弟媳也是個奇葩。

    另外,為啥您要去照顧她?她生孩子跟您有啥關係?誰規定的這義務?

    姐姐,再次原諒我的直白,熱臉貼冷屁股這種事情,除了委屈自己,真的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所以,保持距離,別太把她當回事,她就把您當回事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您該幹嘛幹嘛,送點東西,心意到位就行了,對於不懂感動的人,您對她再好也都白搭,她永遠不會記住。

    您對她好一百次,當第一百零一次沒有對她好,沒有達到她的預期,她一樣對您百般意見,這就是慣的。

    人與人之間的好,要相互才有意義,要相互才能長久,我對你好,你也對我好,這才是健康的人際交往關係。

    如果一直是某一方付出,某一方一味接受,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就會變質了。

    善良要留給值得自己善良的人,如果對方是個不懂感動的人,那無異於上演農夫與蛇,慣出的絕對是白眼狼。

    到時候,後悔的還是自己。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不應該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放在首位的嗎?這波操作個人也是看不懂了。

  • 22 # 水清月明zxc

    逐客令都下了,你不走,還好意思嗎?

    你這是典型的熱心熱血換冷淡冷漠。也沒有什麼值得難過。吃一塹長一智就是了。不過記得以後不要熱情似火。你的火已經讓別人想春風化雨了。

    錦上添花無人知,雪中送炭正當時。從這件事當中可以看出,弟媳婦兒很不懂事。但是你們之間有割不斷的血脈。所以即使你的心被傷得很重,你也不要掛在臉上。以後記得她如果需要幫忙,也要讓她請你。她如果不開口,權當沒看見。因為你要知道,沒有你,他們一樣能活下來。

    人有一個陋習——廉價的勞動力,沒有人會珍惜。一個女人,如果有婆婆每天為她貼心服務,鞍前馬後照看孩子。就會習慣成自然。甚至還會給婆婆挑出許多毛病。而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個女人沒有人幫她帶孩子。偶爾有鄰居或者是親朋好友給她搭一把手,她一定會千恩萬謝。

    婆婆給媳婦兒做廉價勞動力,通常是有所圖謀——希望自己老了以後媳婦也善待自己。而你對弟媳婦肯定一無所求,純粹出於好心。只可惜好心被當做了驢肝肺。千萬別生氣,這是你自己自找的。就當做是一次學習吧。

  • 23 # 娟姐姐32

    我個人認為是性格問題。無論是姑姐還是弟媳,就把對方當成家人,不去挑剔每一句話。這樣大家都心安。偶爾說話不好聽,辦事不地道了,就當是親人一樣理解,萬事皆平靜。人之所以心煩,顧慮,挑剔就是一個原因,放不下的太多,要求別人的太多。我也是姑姐,我是純北方人,弟媳是純南方人,南北差異非常大。北方人過於熱情,南方人又特別理智。這些年,我的原則就是,孃家的事情不參與,出現矛盾多幫助爸媽找原因,多開導,不去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第二就是不在弟弟面前說弟媳不好,半句都不說。第三就是當親妹妹,你接受不接受我不管,我近自己本分。偶爾自己買衣服給弟媳帶一件一模一樣的。侄女過生日發紅包,每次回家一定去看看弟媳的父母。感動,必須感動,現在非常好,就和親妹妹一樣,可貼心了。偶爾說句話不太好聽,就當沒聽見,過一晚,忘了。當然,如果遇到不講理的,或者喜歡鬧事的姑姐,我就一個建議,遠離,離的越遠越好。免得老人跟著上火。

  • 24 # 飛豬美文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個詞叫“眉眼高低”,說俗了就是不會察言觀色,不會分辨是非。一味的傻幹是不行的還要懂得察言觀色這才是精明,否則就是傻。

    1、首先我想說有時候一個人的喜好真的不是你對她好她就領情,有時候你覺得是對別人好別人卻覺得你另有目的。或者就乾脆看你不順眼可以吧?

    另外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是你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別人就一定要覺得的是對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觀不合。

    每個人的是非觀是不盡相同的,你覺得是在付出是在照顧別人。但是別人卻認為你是打擾了別人的休息。

    另外你給人家做飯受累確實別人應該領情,但是如果人家覺得你做的飯不好吃呢?你還拼命給人家做,人家又不能拒絕你的好意還要自己忍受難吃的飯菜受盡委屈。

    另外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其因果,你只是說了現在做了什麼,並沒有說以前做了了什麼。

    如果之前你們之間有了很深的矛盾就算現在怎麼付出別人未必就會原諒你。或者說馬上原諒你。

    所以要想和別人搞好關係,親戚朋友都一樣要靠平時的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和不斷的磨合,任何感情沒有一蹴而就的。

    另外要想和別人建立良好關係必須學會察言觀色,揣摩別人心裡,知道別人想要什麼,和需要什麼,只有投其所好,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

    為什麼有人拍馬屁能讓別人哈哈大笑,你就會被別人踢上一腳?就是因為你找不到點子上,付出的不是地方。

  • 25 # 情感分析菠蘿

    有一種人即便你為她付出再多,她都看不見,她只會以為你的示好是在圖謀她什麼,這種人是最不值得你對她進行感情投資的。

    很明顯,你的弟媳就是這樣一種人。

    遇到這樣的人之後該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她保持距離,否則受傷的永遠都只會是你。

    我們大概可以用這幾個詞來形容她們。

    心胸狹隘,沒有吃虧也認為自己在吃虧。以己度人。防備之心太強。認為別人對自己的幫助都是應該的。不知感恩。

    中國古代神話中有一種神獸叫“貔貅”,這個生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只能把東西吞下去,卻不可能排出來。

    她的極端在於她看不見你給她一座金山,卻非常介意你吃了她的一粒米,併為此耿耿於懷,會總覺得自己吃了很大的虧,所以在她的心裡,其實會把你看成一個愛佔便宜的小人。

    而你為她所付出的一切,在她眼裡一文不值,她甚至會認為你的這種善意的行為是在討好她,是有目的性的,所以在潛意識裡他就想和你保持距離,對你會有一些敵意,所以我才會說這樣的人心胸狹隘。

    從她連一頓飯都不願意讓你在她那兒吃,就看出了她對你是什麼態度,她把你的付出看成理所應當,甚至你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給她,都換不來他一個感激。

    她會認為你頻繁的回孃家走動,是在覬覦孃家的東西,而不是為了照顧她,更不是因為對母親的孝心。

    這樣的人思想非常侷限化,典型的唯我主義,她們的思想觀念就是“你擁有的應該拿出來分一分,我擁有的就只能是我的”

    你有的時候可能會好奇,這樣的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你好心好意的想要幫襯她一把,甚至都顧不上照顧自己的孩子,她不但不領情,還處處防備著你。

    其實對此你不用往心裡去,有些人之所以會有這樣自私的表現,是因為她們的思想、情商還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小孩子玩玩具我們都知道,他是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即便他的手裡有玩具,但他還是想要你的,而他把你的玩具要了過去之後,卻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你,並且還理直氣壯。就是這麼的不講道理,你也和他講不通道理,因為他不懂。

    所以就把她當成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吧,我們又怎麼能和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斤斤計較呢?

    弟媳婦對大姑姐有防備之心和距離感,這其實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你就要先想想弟媳婦和婆婆之間為什麼總會帶有防備之心和距離感。

    那麼大姑姐自然也會受到同樣的待遇,因為在她的眼裡,大姑姐是站在婆婆一方的,畢竟你們是母女。

    面對這種情況,其實不必傷心,既然對方對你總是懷有防備之心,並不領你的情,你又何必委屈自己呢?

    你現在也是一個身為母親的女人,我覺得你與其浪費時間去照顧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弟媳,不如把你的愛和關懷留給自己的女兒。

    這樣的好處就是你既不用委屈自己去照顧一個不喜歡你的弟媳,也不用惹她討厭,讓她整天防備著你。

    這樣不是更皆大歡喜嗎?

    過好自己的生活,孝順好自己的父母,照顧好自己的孩子。

  • 26 # 愜意情感說說

    看你的描述,你的身份是大姑姐,你做的很好,沒有任何毛病,你的弟媳和你平時相處的怎麼樣,是不是感情不太好啊,不然,她的表現很不通情理。

    不論她的年齡大小,結婚了,就是大人了,一些家長裡短的事情應該懂得的,她這麼對你,可以肯定的說,是她不懂事,不懂得感恩,但是你做到了應該做的。

    你可以去問問你的家人,是不是和弟媳有了矛盾,若果是弟媳受了委屈,那麼,對你的表現也就可以理解了。

    凡事都會有原因,沒有無言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找找原因,然後好好溝通,化解矛盾,不論大姑子小姑子都是化解婆媳關係的催化劑,你的責任就是緩解矛盾,而不是加深矛盾,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計較弟媳的表現,是先找找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緩和家庭矛盾,這才是最主要的。

    其實,一個家庭裡,大姑姐的地位很微妙,有的事情,你說多了,會讓人反感,“跟你設麼關係,哪裡有你說話的份”,但是,你不管,又會說你自私,只顧自己的小日子,因此,這是要多動些腦筋,做到左右逢源也很不容易的。

    作為大姑姐的身份,處理孃家的家庭矛盾,要記住一個原則:不要評理,弟媳和家人有了矛盾,別說弟媳的不是,只說她的好,這樣,她就不會對你有敵意,而你,說話也就有了作用,矛盾發生的時候,你就得真理的標杆了。

  • 27 # 最美田園風光

    孃家那些事,讓人心酸,不提還好,一提眼淚巴塔巴塔往下流,我可以說,終生為孃家。

    孃家人,弟弟妹妹,包括孃親,我父親死得早,父親死的時候,小弟弟才3歲。

    我,整整比小弟大20歲,管了多半輩子,吃裡不討好,孃家有四個弟弟,一個妹妹,我是孃家最大的孩子。

    可以說,孃家有事,是我的事,孃家有難,是我的災難降臨,跟孃家人,息息相關。

    有福,孃家人享,有難,我個人當,到現在,想起來,我也不知道,我是她們傢什麼人。

    放過誰,也不放過我,話說兩邊,不說中間,我母親,過90歲生日這一天,他的病也嚴重了。

    我是遠嫁女,弟弟,弟媳說,媽今年不行了,難活過今年,寸母親,生日前,你趕快回來。

    那時,正秋收農忙季節,叫我立馬回家,晩了,你就見不到母親了,我把一切農活放下。

    趕回老家四川,到家的時候,看見母親沒什麼事,她血壓高,光吃肉,沒什麼大礙。

    母親說,為什麼,叫你回來,你知道嗎,我說知道,怕你病重,沒人侍候你,她說,這就對了。

    我臨走前,要告訴你一件大事,有一萬多元錢,都是你這幾年給的,我一分沒花,作埋葬費用,給弟弟們說好了。

    叫弟弟們不給你留下財,不過,你要拿出5000元錢,另有別用,我死了以後,你給不給錢,我就管不著了。

    當面數錢,這次,我還真帶了一萬多元回家,我能不給嗎?

    過生日這天,辦了十幾桌酒席,親戚朋友兔費,吃大餐,誰的錢都沒收,就收了我的5000元錢,我的母親,這方面,特別照顧我。

    話說到這,我母親,過了生日五天,還真死了,原本我不相信,她會死這麼快,得病就死人。母親死後,過三天,就埋了,我又拿出了zoo0元錢,埋了母親之後。

    弟媳說,這裡有個現矩,親孃死了,當女兒的,得馬上回婆家去,要不孃家人會窮。

    沒辦法,也好,以後,井水不犯河水,從此,孃家這條路,永遠不走了,有時候,在親人群裡,還想要我的錢。

    從此以後我徹徹底底死心了,沒有娘了,也沒家了,在也不想來往。

  • 28 # 麻衣聖鬥士

    這件事情你沒有做錯,但是顯得你地位就有點不太通人情了,首先你很考慮他的感受,在她懷孕期間和生小孩期間,你都跑過去照顧,盡到了一個男方家人的責任,另外又給孩子買東西送紅包,這些禮儀上的東西你也都做得很好。

    但是你弟妹或許是因為年紀小不懂事,所以待人接物方面有錢考慮,而且似乎顯得略有自私。

    這樣的弟妹相處,其實我勸你以後不用那麼太實心實意了,不要總覺得婆家人應該對他有多麼照顧,如果他是一個懂事的人呢,婆家人對他好一點掏心掏肺的,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他是這樣一個自私的人,你只要做好表面的文章就可以了,以後逢年過節禮品送到了。禮貌上的東西,禮尚往來的東西,不缺他的就可以了。

    反正我是覺得一個人如果用自己的真心換不來對方的真心那麼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就不會再付出真心了。

    因為人心都是肉長的,如果說對方是一個懂得感恩回報的人,那麼我對他付出什麼都是心甘情願的,如果說他是一個認為我對他所有的好都是理所當然的付出,而他就是一個心甘情願的接受者的話,那麼對不起,在一段時間之後我就會收回我的真心。

  • 29 # 遇見阿音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你是一個熱心腸的大姑姐。在我一個人帶孩子,一個人累的腰痠背痛,一手抱著孩子,一手做飯做家務的那段時間,做夢都想有你這樣一個大姑姐。

    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每個人喜歡的生活方式,與人相處的方式都不一樣。顯然你的弟媳對你的熱情並不領情。

    現在人的生活條件,沒有到省吃儉用的地步。別說一頓飯,就是你吃上十天半個月,也不會把你弟家吃窮。

    那麼為什麼弟媳會那麼明顯地表現出不想讓你吃那頓飯呢,是在向你表明態度,不想讓你過多攙和他們家的事情。

    你犧牲了很多自己的時間幫助弟媳,甚至在弟媳懷孕期間為了給她做飯,耽誤給孩子餵奶。卻好心辦了壞事。因為你在和弟媳相處的過程中,沒有注意邊界感,讓弟媳感覺不舒服。

    你有照顧母親的責任,但沒有伺候弟媳的義務。所以以後和她相處,保持距離,掌握分寸。

    弟媳出了月子,不管是請保姆,還是你弟或者你媽照顧,這是他們的事情。都不應該由你來照顧,否則,依舊是吃力不討好。

    有那時間,多陪陪你的孩子,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它不香嗎!

  • 30 # 二胎歸來仍是少女

    一粒米養恩人,一碗飯養仇人

    她是你的弟媳婦,不是你的兒媳婦,你幫她是情分,不幫她是本分。

    通篇看下來,你對弟媳婦很用心,你想對她好,你為她做了很多,也處處為她著想。但是,對別人超越本分的好,次數多了,她就會覺得理所當然。別讓自己的幫忙和善意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廉價,太容易獲得了,所以會不珍惜。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而且彼此有自己家庭和生活,她需要幫忙的時候,她會開口和你說的。你的幫助,也要看是否是別人需要的。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給與幫助那叫雪中送炭,別人不需要你的幫助,你自己跑去幫忙,那叫參合別人的生活。自己吃力還不討好。

    月子期間,身體不適,心理不適,很多方面都需要調整,她說的一句話,你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說不定她只是隨口一說,怕家裡飯菜不好,招待不好你。家人之間如果一句話都要去多想的話,就容易有嫌隙和矛盾。生活中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你對孃家人再好都要有個度,你自己的女兒才是親生的。你對孃家人這麼照顧,冷落了自己的女兒,婆家知道了也要不開心。

    總之,保持人與人交往之間的安全距離,親人請求幫助了,那麼盡力而為,別人不需要的時候,大家彼此安好就行。

  • 31 # 秦秦哥婚姻家庭諮詢師

    這種情況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當時立即反擊。可以反問加逆向打壓。

    “我打算在你家吃飯呢,你讓我回去?你怕我吃你家飯?本來不想吃你家飯,不合我口。你要怕我吃這飯我非得吃!”,然後吃飯時另外加多次挑剔。

    上面這樣做看似是有可能立即點燃雙方怒火進而引起吵架。但對於化解雙方心裡隔閡和矛盾有著直接而快速的效果。

    她讓你回家吃飯。你隨後就配合她,乖乖滾蛋。這不僅不能起到化解你們之間隔閡矛盾的作用。反而會使她變本加厲的認為你好欺負。以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針對你的話等著你。

    所以你所敘述的你自己找藉口離開了,這種做法略顯愚笨。

    其實也並不是不可以找補回來。

    要找補回來,可以把這次她說讓你回家吃飯的事兒記下來。並在後面藉由此事多次的拿捏她。慣有的做法是給一顆棗打一巴掌。給一顆棗是為了讓她的情緒處於相對提升狀態,具有拿捏的空間,不至於一拿捏就炸毛吵架。打一巴掌就是拿趕你回家吃飯這件事懟她。例如你送她一個禮物,這時她正在興頭上,然後你可以說“我走啊”,她興頭上多半會說“待會吧歇會吧”,然後你立即懟上“我上次一不小心待到了飯點,你趕我回家吃飯,我怕你待會再趕我回家,所以我還是自己早點走吧!”。

    這只是一個最簡單的舉例。可以類似找方法。

    題主看到我說的第一感覺是做不出來或者覺得我說的不對。這不重要,我能給你提的建議提了。你是不是有能力藉助我的建議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問題,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 32 # 暖陽秋

    你這大姑姐當的費力不討好,遭人討厭。自己卻還不自知。

    到飯點兒了,弟媳都不留你一起吃飯,哪怕是違心的客氣一下也好,但你弟媳都沒有。說明你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很深了。只有你大大咧咧的不知道而已。

    你弟媳這樣下逐客令是不對的。對人起碼的禮貌都沒有,一點道德涵養也沒有。但你有沒有想過,她為什麼會這樣呢?也許是從小嬌生慣養,總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從不顧及他人感受。即使是她性格上有一部分的原因,但我認為問題主要還是出在你這個大姑姐身上。

    親戚之間還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為好。更何況弟媳和姑姐之間這麼特殊的身份呢。

    題主也是出於好意,整日忙於弟弟一家人的生活,從而都忽略了自己的女兒,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弟媳之所以討厭你,一定是你和他們共同相處的時候干涉了他們的小家生活,也就是你打著為了他們好而干涉了弟弟家的家事了,而你卻還不自知,還覺得理所當然。但弟媳已經記在了心裡。所以無論你再怎麼為這個家付出,你的形象已經在她心中定格了。那就是她有一個愛管閒事兒,沒事兒給弟弟當家的大姑姐!

    弟弟一家是能請得起月嫂的人,可以想想家庭條件一定很好,所以你也不必擔心人家吃不好睡不好的問題了。有懂專業的人伺候月子不是更好嗎?

    題主既然是遠嫁,一年回幾次孃家就可以了。沒事兒打打電話。不要孃家誰有啥事兒你就來回的跑,真的沒有必要。都是成年人了,都知道該怎樣生活。所以你也不必過多的參與這小兩口之間的事情。 也許沒有你的摻和,人家的生活會更幸福呢。

  • 33 # 霞光的日曆

    從描述中瞭解到。你的付出,同時也知道了你的委屈,毋庸置疑你是一個既善良又無私的人,處處都在為別人著想,寧可委屈自己也要求全別人。可是你卻忘了,做的多就錯的多這個道理,認為就目前事實來說,一切一切不愉快都與自己有關,第一,你的身份是一個大姑姐,按道理說,既沒責任又沒義務為她付出這麼多,何況你的付出不一定是她的所需,人不求不助,無價值的付出就是一種奢侈,第二,你不是婆婆,雖然想法是好的,替母親多為弟媳多做點什麼,但必竟不是你媽,做的再多,想的再周到,功勞也不會計在婆婆身上,婆婆不能親力親為永遠是她的說辭。第三,你不是保姆,既然弟弟家請了保姆,你的一切擔心和不必要的付出都是多餘,去看寶寶沒有錯,看過後,留下你的誠意和爰心就該離開,弟媳怎麼說還在月子中,說話做事不一定恰當,離開是最好的選擇,不應該等到吃飯點弄得互想都為難,再說母親和自己吃奶的孩子都在家等著,不該在這個時侯計較誰對誰錯。經過這麼多,也該明白自己是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至於以後與弟媳該如何想處,她必竟是弟媳,她錯了由她自己感悟,你錯了應該引起注意,不要拿自己不當外人,你必竟是外人,說話辦事要有度,想互之間要以禮相侍,忘掉不愉快,想多了百害無利,為了弟弟,也為了母親,再一次委屈求全吧,想信以後中應該知道怎麼做才有利有弊。個人觀點!

  • 34 # 卻均遭阻礙

    你就回去得了。按理,弟媳應該請你吃飯,而且是熱情的請吃飯。但是你要明白,不是人人都知情達理的,不少人一輩子都不會做人,你弟媳就是這種人,隨著點吧。

  • 35 # 宇麗盛感悟人生

    你們這種關係本身就是非常敏感的!要適當的保持距離的,過於親近反而非常容易產生矛盾的!

    兄弟姐妹們結了婚以後就由原來的一個家庭,演變成了不同的家庭成員,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的“熟不拘禮”!

    很多兄弟姐妹們從小關係就好,相互之間就“不分彼此”,到了各自結婚以後,還依然保持這樣的相處方式!

    有些姐姐到了弟弟家,會把弟弟家當成自己家一樣的,隨意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太尊重弟媳的生活習慣,從而引起了弟媳的反感……

    其實,姐姐絕對是好心,弟媳也不一定就是惡意,可能就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說話方式的不同,最終讓雙方感覺到彆扭吧!

  • 36 # 長安41067

    現在的人賤性大,對她太好了反而還成了錯了,看你好說話不拿你當回事!這樣的不知感恩的人你就別理她就行了,她也不配你對她那麼好!不知好歹的人就遠離,能少接觸就少接觸,保持疏遠的客氣就行了!

  • 37 # 使用者夕6516073239185

    無說弟媳為什麼這樣對待你,就此打住,不要再套近乎,你的付出,也許變成了對人家小家庭生活的干擾。奉勸你,除非她叫你去,否則,管好自已的家,過自己的日子,少去孃家吧。

  • 38 # 木以裳

    對於不知感恩的人,只有果斷遠離,才能讓你自己不再受到傷害。

    這世間,總有一類人生性冷漠、自私,你越對她好,她越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可能還會在心裡罵你傻呢。

    其實現在看清楚了對方的品性、為人,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其實也簡單,以後少走動甚至不走動都可啊

    先顧好自己的小家和自己的孩子才最重要。

  • 39 # 志在千里568

    兩個原因。第一你可能給弟弟家關係不好。空手去的?就是去也不是燒香而是拆廟的?

    她看飯點下逐客令。

    再就是你弟媳惱殘?這個社會雖然沒有全部什麼康?但是溫飽問題還是解決了的。正常人家普通朋友甚至熟人都應該熱情招待。尤其是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好客的優良傳統。哪有幾個會對自己親戚飯點下逐客令的?

    至於你怎麼辦?如果是第一種情況你不走就沒意思了。甚至根本就不該去。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你可以用你的文明素質加口才和論理打擊她。還不能走人。因為她太過份了。她無知對你無理。但是講你弟弟和孩子的面子都不能走人。她也無權趕你走。看到你提問使我有點不敢相信。

  • 40 # 星一寧

    換位思考,你認為的對別人好,對於別人來說也許是一種負擔。從你的描述來看,你的付出有點過了,明明更需要你的是你自己的女兒,你一個哺乳期的人跑去給別人伺候月子。

    人家明明有月嫂,如果真缺人可以由她自己開口請你幫忙,如果她不需要,你平時適當表示一下關心就好了。有的人就是不喜歡麻煩別人的性格,你越是關心她她可能覺得不自在,尤其是在她不需要幫助的時候。

    我以前也像你一樣,對人特別熱心,什麼事都先考慮別人,其實人家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甚至覺得彆扭。我自己付出挺多還得不到認可心裡也很委屈,後來也想明白了。一個人一個活法,人家的事我們是代替不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將來美中國人口達到6億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