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從前和以後

    這句話叫:“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是說,萬事不能只憑眼見。很有點因果宿命的意味。

    一定程度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我村有一老奩,獨居獨行。她有兒有女,卻無一人來往,名副其實的可憐人。不知道內情的好事者眾多,總會去勸她的兒女,讓他們接回家住,以全孝道。兒女們講出原有,那些好事者總會搖頭嘆氣走開。

    一把年紀,獨自居住,一人做飯一人吃。有兒有女,兒女卻把母親視若仇人。誰能說她不是可憐人?可轉念一想,這條可憐路是她自己鋪就的,她弄成今天這幅模樣,全是一人作下的。她的可恨之處註定了今天的可憐。至於她有什麼可悲之苦,那是你自己的事,你再可悲不能把悲痛轉嫁給別人。

    我有幸聽到她兒子的一番話,頗感認同,他說:“你們都覺得我不孝順,說我不管我媽。你們不知道我是怎麼走過來的。咱們都是一樣的人,我也上過學,也知道道理。你們不能把自己的經歷加在我身上啊。不是你們爹媽好全天下的爹媽都一樣。咱們是一樣的人,你們爹媽怎麼做能讓你們不認他,我媽就是怎麼做的。”當然,他說的是方言。

    我們再說說社會事件。路邊摔倒的老人沒人扶,說路人沒愛心,一頓批評。為什麼如此?

    當初可不是這樣啊。路邊摔倒的老人被扶起來,轉頭就訛人,家裡人來了不分青紅皁白一頓指責“不是你弄倒的你為什麼扶!” 這種新聞屢見不鮮。

    路邊摔倒的老人可憐嗎?車來車往,唉聲嘆氣,的確可憐。為什麼沒人扶?還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社會案件導致做好事的成本增加。這就是可恨之處。至於可悲之苦,還是老話,那是你自己的事,不能強加給別人!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相信這句話,起碼在非極端的情況下,這句話特別正確。

  • 2 # 晨聖

    這句話是有問題的,有邏輯上錯亂,也不符合現實。先說可憐之人,這個世上的可憐之人多的很,如殘疾人,有病的人,貧困的人,被騙而去財產的人等籌,這些人難道不可憐嗎?而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人,不可能是可惡之人,按照題主的邏輯分析,他們必有可惡之處,這是計麼邏輯思維和推理方法,這兩者沒有必然關係。當然,這些可憐的人,不是說他們沒有缺點和錯誤,但是缺點錯誤或者失誤,不能稱之為可惡之人,分清矛盾的性質很重要。可惡是什麼概念,是嚴重道德缺失,有嚴重問題的,或者對社會和民生犯了重要錯誤的人,或者是犯罪了,才可以稱之為可惡、或稱可惡之人。

    我認為,可憐的人,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一般我們都會有同情心,一切善良的人,只要有能力,會給予邦助的,如災區人民,像水災,地震災及其他災情,還有新冠肺炎等,我們都要應有同情、支援邦助的心情。

    對那可惡的人,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可惡人,應該迎頭痛擊,當然也不能亂打,分清楚矛盾的性質,對於人民內部矛盾的,還是說服批評教育,治病救人,不能一棒子打死。

  • 3 # 詩詞文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很常見,是網友們常用的口頭語。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這句話是“真理”,但事實上,這句話是“歪理”。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必有”,換個說法,就是一定有。

    這句話的因果關係是:“可恨”是因,“可憐”是果,而且,“可憐”一定是“可恨”導致的。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換作大白話就是,人的可憐一定是由他的可恨導致的。

    是這樣嗎?

    一個天生殘疾的聾啞人,一個走著走著就被樓上東西砸傷的人,一個遵守交通規則卻被闖紅燈的車撞了的人,他們都很可憐。但他們的可憐不是因為天生,就是因為意外,他們又有什麼可恨之處?

    類似“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句子,還有“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些句子都是俗語,但都很膈應人。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遇到問題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具體分析。

  • 4 # 景宜官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此話說的一點也不錯。

    若說可惡有點過度,

    恨鐵不成鋼是可恨之處!

  • 5 # 辛金生壬水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這句話是用辯證思維所說出來的話。只能說在某種情況之下是成立的,要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遭遇之下。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如果是先天因素和後天意外所造成的可憐,這句話都不成立,比如一個人出生就殘疾,或得了不治之症。那麼他夠可憐的吧?請大家思考一下他的可惡之處又在哪裡呢?比如一個人出生在貧困的家庭,六親無靠。儘管他很努力工作,可是還改變不了貧窮的命運。你說他可憐吧?可是他的可惡之處又在哪裡。比如說一個人出生在單親家庭,後來母親又嫁人,到繼父家裡,繼父經常打他。對他很不好。你說他可憐嗎?那他的可惡之處又在哪裡呢?

    一個人生活過得好好,經濟狀況好,收入高又穩定,而且又是人們口中的好人。可是在一場交通事故中,落下的殘疾。你說他可憐嗎?那他的可惡之處又在哪裡呢?比如說一個人,熱心做公益,經常幫助人。和他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你說他可憐嗎?那他的可惡之處又在哪裡呢?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像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是指一個人的貪慾,比如貪官,最後坐牢。坐牢很可憐,那他是有可惡之處的,那個可惡就是貪。其實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比如說一個人好逸惡勞,整天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等到敗光積蓄,身無一技之長,那麼這種人是很可憐,那的確有可惡之處。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所以這句話在人出生後的某種情況之下是成立。說出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有個共性,就是不幫助別人,給自己找了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所以說,說這句話的人,才是可惡的。這種人也是自私自利的,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精緻的立即主義者。遇到這種人,應該避而遠之。不必與他費口舌,因為這種人所擅長的就是口舌之辯。所以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70%都是錯的,那麼這句話就不成立。

  • 6 # 王年平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這是舊中國,統治階級對廣大貧民百姓的侮辱。

    舊中國,老百姓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真的十分可憐。可統治階級,富豪們,不但不出手相救。還想法設法,尋找理由侮辱他們。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們這些富人才必有可惡之處。

    世上可惡的是富人,不是可憐之人。

  • 7 # 深山放歌

    不對,現實中有不少可憐之人,他們身上並沒有可恨之處。很簡單,在封建舊社會,那些被奴役被凍死餓死的人們,他們就很可憐,但我們能恨他們什麼呢?就是現在社會亦有很多可憐之人,比如廣西“百香果女孩”,例外太多了,不用一一列舉。

  • 8 # 求於野

    這句話不包括那些先天殘疾人,孤兒寡母等。並且只是針對那些比別人稍為富有,然後沾沾自喜,目空一切的人們。因為這些人多數自私自利,從不為他人著想。他(她)們可以為自己的某種利益不顧一切,有人還以佔人便宜為樂事,最後損人不利己,然後變成可憐之人……

    人生在世,那些行可恨之事得到的利益都是暫時的。並最終都會是可憐人,無一例外。

  • 9 # 藍天113493431

    一種強者欺負壓制弱者的藉口和理由,在舊中國,蔣介石國民黨地主資本家都是強者,廣大窮苦的工人農民佃戶楊白勞喜兒都是可憐之人,難道都有可恨之處嗎!難道楊白勞欠債就是可恨之處嗎!

  • 10 # 北京沐苗教育

    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可憐”

    1、認知角度

    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於命運。多數人的“可憐”是認知不到位。我們的大腦習慣於不思考,長久不更新認知,所以導致可憐。

    2、行為角度

    從行為上分析,可憐的人做出的事情結局是不完美的,常常也抱有悲觀態度。可以說是經驗太少而導致。

    3、思維角度

    要改變任何一個方向,都要從思維開始。可憐之人並非可恨。只是思維沒有發生轉變,固守自己的那一套而已

    以上僅僅個人觀點,還請各位大神指正批評

  • 11 # 諫言

    乍看,這句話,是一句沒有一點惻隱之心的一句話。仔細思考一下,這句話講的特別對啊。

    凡事都有著兩面性,首先來講,他為什麼可憐,因為什麼。是身體上的原因,還是精神上的緣由。看過一篇報道,一位年輕的的小夥子,為救幾個落水的孩子,結果不幸身亡,留下啦嗷嗷待付還沒有滿月的孩子,這時候就聽到,有人說,留下的孤兒寡母太可憐啦。可恨的是那幾個在嬉水的孩子,但是誰又能去可憐這孤兒寡母,一個活生生的英雄,是什麼也彌補不的,給這個家庭帶來的打擊,是不可磨滅的。

    第二件事,報道中一位老父親,跪在幾個兒女的面前,求他們贍養,剛開始還挺同情的,經過看後續的報道才得知,原來這個老父親,年輕的時候,嗜毒成癮,風流成性。帶著情人,四處瀟灑,對幾個孩子那更是不管不顧,更甚至和原配離婚後,帶著小三遠走高飛,後來因為老啦,沒人要啦,幾十年後才想起來,他還有幾個孩子,現在已經長大成人,這才上演啦開始的那一幕。道德是兩面性的,這種人實在太可恨啦,可憐巴巴的樣子,想起他做的事,真有點人神共憤。

    事情都是兩面性,看可憐的性質是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最終還是強大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 12 # 發歌放牛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這句話在發歌看來不全對,有偏激之嫌,尤其是“必”字,給人感覺有些武斷。世上確實有“可憐之人”,也令人憎恨的各時代的“貪官汙吏”、“賣國賊”、“漢奸”之流的“裡外不是人”等等。

    但也存在“可憐之人”而絕非“必有可恨之處”,如遭遇天災人禍的飛來橫禍之群、如苦讀數載寒窗而又落榜的諸多學子等,本已叫人心生可憐、痛惜了,又何來憎恨呢?豈能如此喪絕人性!

    所以,對待類似上述之段言,引用時還需審慎。

  • 13 # 沙海中的鹹魚2019

    這話對,是憎恨一個人時能夠表現出的厭惡情緒。分怎麼理解,正常情況下,一個所謂的可憐人,其身上比有很多不好的習慣,這些習慣也是相對的,由於環境和狀態的不同外人的看法也不一樣。例如: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一個又可憐又可恨的小人物。你可以仔細觀察下,這型別的你身邊少嗎?覺得可惡嗎?用什麼標準去判斷?

    很多人只記住了’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卻都沒有注意這話還有下一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兩句話要連起來理解,不能斷章取義。

    道德綁架就是耍無賴,例如:有句話叫:笑貧不笑娼。為什麼呢?站在物質的基礎上,貧窮就代表無能、下作、無法仰視,只允許低著頭做人,任人侮辱,不得還嘴。這就正確嗎?

    這句話在特殊的環境中使用,有其特別的含義,可憐之人和可恨之人面對的人不同,可憐和可恨也就不同。你覺得可憐的人,也許其他人覺得還可以,並不可憐。所以,道德標準決定了你對人對事的標準,這話對,也不對,同樣也會有例外。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患者,有很多人避之不及,總想離得越遠越好,這些患者招誰惹誰了?

    總的來說,對與不對都是相對的,不要探查人性,人性不一定有底線。

  • 14 # 上弦月A

    先糾正題主問題。應問“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有道理嗎?諺語、老話,都是前人生活總結,旨在強調某種道理和經驗,並非界定對錯。

    它強調可憐之人的主觀問題: 可憐之人往往有嚴重自身問題,這導致了不幸遭遇,因此不值得同情,並非說可憐人都可恨。它提醒我們認清自身,做好自己,而不是有問題怨天尤人

    我一女同學,標準溫柔可人型江南女孩,但實際上脾氣也很爆。她有個讓人羨慕的初戀男友,專情細膩暖男,從高中走到大學,最後深圳工作,結婚。看起來,天不塌他倆不散。

    十年前突然問我,她老公外遇怎麼辦。瞭解了下: 她對老公比較嚴又凶,咄咄逼人,甚至踢人。後關係下降,出現外遇。她調查了老公所有聊天工具,並打了老公,還去找了那個女孩(女孩不知他已結婚)。

    我說,那麼好男人被你整成啥樣了?你要想挽回,就保持淡定,改變對老公態度,咬牙也得忍。最重要一點:千萬千萬別再去找那女孩。做到這兩點,再告訴我。做不到,別再問我了。

    半年後,他們離婚了。再沒復婚,同學也變了。

    高壓政策會毀掉溫柔型暖男,無處排解就有人趁虛而入。外面姑娘並不知他已婚,有什麼錯?於他,已經厭倦了老婆的霸道強勢,並愧對外面那女孩。此時我同學不但繼續強勢,還打了女孩。這不徹底完蛋?

    同學結局有點悲,首先是自身問題,當有人給你指出關鍵問題,一再強調,又做不到亡羊補牢。原因是“忍不住”。你老公就忍得住了

    她曾在我九弟公司上班,他也證實了她脾氣很不好。所以完全是咎由自取,我一點不同情她。誰同情我啊。

    這就是生活!——川建國同志

  • 15 # LWM木子李

    原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身邊就有一例這樣的人。

    在老家的時候,有一領居叫車來紅,家裡獨子,父親開個小油坊,靠榨油賣油為生,家境此較殷實。這鄰居會作飯,80年代就開飯店,掙了不少錢,然後娶妻生子,看似非常和諧幸福,但這人有一毛病,喜好喝酒,每天喝,喝多了就在街上打人、罵人,村民對他都恨之入骨,又無可奈何。

    他父親在時能管一管他,別人誰也不聽,後來他父親去世了,妻子和孩子在他的打罵呵斥中勉強度日,好好的家境慢慢衰落,妻子離他而去,二個孩子,一個有病死了,一個遠走他鄉,再也不回來了,剩下這鄰居車來紅,劣性不改,每天依然喝酒鬧事,天黑了就龜縮在一間小破房子裡,家裡電燈也沒有

    因為有錢都喝酒了,後來我再見到他,瘦骨嶙峋,見人唯唯諾諾,沒個人樣,全靠村裡的低保度日,徹底變成了可憐之人。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但也不絕對,也有人因為生活中遭受打擊,疾病、自然災害等面前抗拒不過去,變成可憐的人也不在少數,他們也是受到國家財政補貼的主要物件。

  • 16 # 武城居士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沒人願意做自己不願做的事,不管如何如果僅憑表面所看到的,就去斷定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只能說太片面,太簡單了。

  • 17 # 妙妙一角

    30-2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這句話出自於民間。所以妙妙角認為原話應該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外當然也有

    首先,假扮可憐以求他人施捨的“可憐之人”,必定可恨甚至可惡,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 18 # 山水常相守

    是的,起碼佔百分之六十以上,一部分人看起來很可憐,另人產生憐憫之心,可是當你幫他度過難關的時候,他就會反咬你一口,另你防不勝防。每一個結論都不是隨便編造出來的,而是通過長期總結不斷驗證得出經驗。

    當然萬事都不是決對的,有的人面臨決地的時候,你救了他一下,他會一輩子,永遠記住你的那點好,甚至以後可以為你幹腦塗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忘了當初,只是有的人獸心佔了主導,讓人心自由泯滅,使的這個社會出現了真假難變的怪象,人還是真一點好,人真路就寬路就長,活的安心。人假可能你會一時得承,但災禍可能也離你不遠了。

  • 19 # 龍語傳燈

    如果例外很多的話,那還算不算例外?

    想想那些在一戰,二戰中被屠戮的平民。

    ……上億人次的例外。

    辛德勒的名單,瞭解下。

  • 20 # 使用者修身為善

    我認為是對的,天不佑有眾幫,自做惡不可活,害人害己最真害了自己,你見過人品不到位會長久富有嗎,你見過人品到位會永遠貧貧嗎?可憐只要不天禍必是人禍,天禍人人幫人人同情,人禍最真禍己,可憐之人迂事連一句公道話他都不可能說,本身就不願說公道話,人品是關點,人品到乞丐都會有人尊重,看過歷史古戲花兒仁儀這戲就明白了,窮富良心是關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畫人體藝術的作品價值遠高於拍攝人體藝術照的照片價值?難道藝術內涵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