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無中生有hz
-
22 # 清心一棧
我喜歡現在的生活,但是很懷念那時候的人情味……
三十年前的夏天夜晚,可以搬著長椅席子去院子裡乘涼,數著天上的星星,追逐著螢火蟲……累了,睡著了到天亮。
早起路過的鄰居們輕聲說著話,伴隨著雞啼,遠處傳來狗吠,一派祥和。
“日頭晒屁股了,快起來吃早飯啦……今天要去……”
那時候母親的呼喚,至今仍常出現在夢中。
午飯後,一群小夥伴約了去摘野果子、去釣魚……沒有心事,不用防備,每天開開心心。
家裡的親戚朋友,平常各忙各的,過年時節來往,親切而溫暖。
過年時的爆竹聲,傳來喜悅,年味十足。
如今過年,相約吃了年飯,就開始各忙各的了。連收紅包的孩子,都少了那份童真。
有什麼不明白的,上網搜尋尋找答案,一鍵搞定。
三十年前沒有電話,家裡突然來了親戚朋友,開心熱鬧。
現在想要找朋友親戚吃飯聊天,請提前約,不速之客打擾了別人的空間行程,就是教養素質問題了。
懷念三十年前,人們的純樸、真誠和熱情。
我享受今天的資訊時代,快捷、簡單和方便,社會在發展,我們也越來越在意個人的感受,只是缺少了很多人情味。
70後的我們懷念那個年代的生活,簡單而快樂!
-
23 # 月月餘haha
我是60後,不用說我肯定喜歡過現在的生活,過去那有現在好,那個時代太窮了,兄弟姐妹多,房子少還小,二三個睡一張床,飯也吃不飽,沒有機械化,都是人工種地,累死累活一年忙到頭沒幾個錢,肉價7角4分一斤,也沒錢吃,計劃經濟時期,買點衣服還要布票,超過計劃有錢也買不到,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農村下雨天路也不好走,那個時候企業也比較少,環境雖然好,但人均壽命只有60多歲。
還是現在好,房子大了,錢也掙的多了,想吃點,穿點沒問題了,交通方便了,國家治理的環境也比前一段時間好了,人均壽命也要接近80了,什麼都比過去好。
雖然說80%的人貸款買房有壓力,但每月工資扣除貸款,生活是不成問題的,過去吃不飽,穿不暖,這種現象是一去不復反了,人們有錢出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你只要身體好,你就盡情的享受吧。
-
24 # 磨骨閱讀
一九九零年,我印象中自己是在初三吧,當時羅大佑的《戀曲一九九零》正火,我從同桌那裡看到的這首歌,然後莫名喜歡,開始學唱,還有臺灣歌手鄭智化的《水手》,唱遍大街小巷,十幾歲的孩子,哪有歌詞裡那種滄桑,偏偏每個人都願意嘶吼兩句。
然後,就是高中和大學,九十年代過去的時候,我們剛剛走人社會,還沒開始領略社會生存的不容易,滿腔的鬥志昂揚,以天之驕子的姿態驕傲地轉變角色,成為社會運轉這個大機器上的螺絲釘,然後,開始了一路摸爬滾打。
沒有人能永遠藏在別人的羽翼下生活,也沒有人能一直做學生、做消費者,而不為這個社會貢獻價值,所以,儘管那時候生活單純,簡單而快樂,儘管那時候從不操心柴米油鹽,儘管那時候青春洋溢、歲月無敵,儘管那時候物價不高、人心還沒如此勢利,儘管那時候,自己還有著很多很多的美夢……但沒有誰能阻止時光流逝,沒有人能逆生長,所以,這個問題大概也只是撫慰,讓60後,70後撿拾一些青春回憶,笑一笑那時天真的自己罷了。
-
25 # 城鎮戶籍打工者
本人三十年前,剛參加工作,對三十年前的生活,記憶猶新。現與今天作過對比:
衣著方面:三十年能穿暖,但式樣選擇絕沒今天多。且衣服基本穿破再扔,時常還會有鄉下親戚來討要舊衣服。現在,換季就會添新衣。七成新的都不好意思捐贈出去,直接丟棄。
飲食方面:三十年前能吃飽,但也定量供應且粗、細糧搭配。基本全在家中或單位食堂吃。偶爾請客來吃飯,通常也是家中自做,費力費時。現在遍地美食,與朋友相聚,全在外面訂包房。平常夫妻倆不願做飯,也可在外面小餐飲店解決,省事。
住房情況:三十年前,全家四口擠在唯一的住房。父母親帶著倆兄弟,窩居在五十平小宅。現在,咱家倆兄弟各自都有幾套住宅。目前,我家夫妻倆人常住的一套130平,雖不很大,但離單位近。
行程狀況:三十年前,我就是省會城市的小警察。能偶爾騎次單位的邊三輪摩托車回家辦事,屬很拉風的事。現在,誰家沒輛私家車。
娛樂生活:三十年前,國內旅遊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是件奢侈品。家父因公出差,偶爾得坐趟飛機,都是讓人羨慕的事。現在,手中握著護照,休假時來趟出境遊,是大多數人的日常。
除了讓人懷念三十年前的青春外,我更喜歡今天的生活……
隨便發幾張圖片。
圖一為三十年前,與同事騎個摩托就很拽。
圖二為現在能手執護照遊世界。
圖三最有三十年前時代感,遠方親友齊相聚。左一為我父親,職工中專副校長;左二為我舅舅,四川瀘州二中校長;左三我表哥;左四我母親,子弟學校(現貴陽二十七中)高階教師;左五我弟弟;左六我姨,湖北醫學院(現醫科大)教授;左七被我擋住的舅母,也是中學高階教師,最後一位是本人,當年還在讀書。
這是張八十年代,舅舅、姨媽們,趁暑假,分別從四川、湖北趕到貴州貴陽我家中,親友齊聚的真實寫照。當時,長輩們都是副高以上職稱的知識分子,應屬社會中層人士。
從大家的穿作、住宅的環境及桌上的菜餚,就充分體現三十年前中等人家的生活條件。
換到現代,這個層面的人群聚會時,各方面條件,咋都比三十年前優越……
-
26 # 寶媽貓奴
我是70後,喜歡三十年前的生活。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單純一些,包括工作上大家都是腳踏實地幹實事 ,沒有那麼多作秀和相互傾扎,人情味比較濃。還很懷念以前吃的所有食品,那時的人心還很純良,造不了那麼多假的食品來騙人。懷念以前臉上真誠的笑容和一聲問候!
-
27 # 柳耳朵談生活
我是90後,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我父母都是60年代出生的,經常聽他們口述以前的生活,我當年小的時候怎麼怎麼了。能聽出來一些東西,多數是懷念,這也可能是大多人的真實想法。
第一個是民風淳樸。以前的人富裕的不多,大家都一樣窮,有什麼事情互相幫襯著,沒有太多的壞心眼,就算有可能打一架第二天就沒事了。現在就不一樣了,人人都富起來了,卻人人都在攀比。笑人窮,妒人富,一個比一個有心眼,有了心眼還不說,表面上還要裝作多親熱,轉過頭吧唧捅你一刀。
第二是壓力小。我的父親經常說的就是以前的冰棍1分錢一個,一斤肉幾毛錢,一年的學費也就是1.2塊,結個婚扯個幾尺布外加一個手電筒縫紉機就娶回家了。現在呢,上學買房娶老婆這三座大山太重,壓的人半輩子喘不過氣。
第三個就是那個時候的人容易滿足。知足者常樂,常樂者長壽。那個時候哪家有個萬把塊錢,或者幾千塊錢,睡著都會笑醒來。現在就不一樣了,這個社會急功近利,人的慾望太重,慾望重了就容易犯錯栽跟頭。
-
28 # 雪舞流年等春雨
60後,70後的你喜歡三十年前的生活,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
我是70後,當然是喜歡20年前的生活,那時的我還很年輕,18歲的我,有太多的回憶。
那時我最羨慕的就是城市戶口,看著有錢的人到處找關係為子女農轉非,戶口本上城鄉區別,是有距離的,城市戶口可以安排工作,農村戶口只能和土地打一輩子交道,所以都想走出農村,過上城裡人的生活,而且有些女孩為了去城裡生活,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找一些年齡大的比較醜陋的有城市戶口的人出嫁。
那時資訊很閉塞,一個村裡連個電話都沒有,雖然物價低,但錢也難掙,記得我中學畢業在公社企業上過班,每月工資全勤150元,每天騎著金鹿牌大輪自行車,上下班,那時女孩都騎小金鹿矮樑女士車,我家裡比較窮,只能騎大輪車上班,因我是姐弟三個,我是老大比較體諒家裡的困難,每月工資按時上交,為父母緩解家裡的壓力。
總之30年前,70後最好的時光,最美的回憶,那個年代的質樸,那個年代的閉塞,都是現在最奢侈的追求。
-
29 # 食為天老林
我是60後,出生在農村。我認為“生活質量”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組成!從”衣、食、住、行”等物質來說,現在的生活比三十年前,不知翻了多少倍,當然喜歡現在的生活。但是精神生活質量有所下降!
三十年前,物質匱乏,缺吃少穿!每年過清明,家長分一個”煮雞蛋”,捨不得吃,都能儲存幾天。“白麵大饅頭,豬肉炒菜”,只能想想而已。衣服都是兄弟姊妹傳遞著穿,老大穿完,老二穿,縫縫補補又三年。住著茅草屋,走路靠“11”號。當時,大家都差不多的生活水平,也沒有覺得特別清苦。有事,鄰里之間相互幫助,真是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感覺大家生活的特別融洽,沒有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夜不閉戶是常事,感覺生活的很輕鬆,心情很舒暢!
-
30 # 淡茗品人生
作為60後的我,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看。三十年前和現在不一樣,無論是生活、收入等等很多方面都不一樣,我覺得不能簡單的用喜歡什麼時代的生活來說這個話題。
那會兒空氣好,下雨天的午後站在高處就能看見西北山(我們在京南,其實就是燕山山脈,我們土話叫西北山)。糧食蔬菜都是自己地裡種的,不但便宜而且綠色無公害,吃起來很放心。
一家人吃了早飯就看看電視聊聊天,有時候吃了飯大夥也去街邊坐坐,天南海北的聊聊天。鄰家二哥喜歡喝酒吹牛,有時候看我們在街邊就把我們拉去喝酒,聽他胡侃一些也不知道真假的山海經。那會兒沒什麼娛樂活動,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就很開心了。
同事之間也是處處留著戒心,不知道你說的話會得罪誰,得罪了別人就小心別人給你小鞋穿。見了面也就禮貌的笑笑,打個招呼。
雖然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了,空氣質量卻是越來越差了,霧霾天更是家常便飯。蔬菜水果更是農藥泡大的,我們也只能硬著頭皮吃。
三十年前雖然物質生活沒有現在豐富,但是人們的淳樸善良是現在沒有的,而三十年前物質文化生活的匱乏卻不是今天的我們想要的。我喜歡三十年前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喜歡那會兒的空氣,喜歡那會兒的食物。但是我又喜歡現在的富裕生活,富足的食物、多彩的娛樂,現代科技的資訊生活更是我們離不開的。
三十年前和現在很難用喜歡哪一個來簡單回答,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精彩。朋友們,你們是不是也有同感?
-
31 # 靜座聽風雨
我是70後,我還是喜歡30年前的生活,那時候雖然日子過的貧窮一些,可是那時候,天是藍的,水是綠的,人與人之間是單純的。那時候是真正的敬老愛幼,有事互相幫助,人民充滿了歡聲笑語。
那時候農村人,誰家有事,全村人都來幫忙,無論是蓋房子,或者是紅白喜事。人多好辦事,沒有說誰有困難,找不到人幫忙的,人與人之間就是那麼真誠。
現在社會物質豐富了,人情變淡了,什麼事情都往錢看了,人民交往也都是戴有色眼鏡了,一不小心就入坑了,你防我,我防你,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了,現在的空氣汙染了,河水變渾了,人與人之間不在單純了,什麼事都是一切向錢看了,
-
32 # 痴騎朽翁
就單純生活而言,大多數人(絕大多數)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現在的生活不但衣食無憂,而且質量,環境都比三十年前有很大的提高。
人們至所以懷念過去的生活,主要是社會紛圍,人與人的關係,普通人們的社會地位。
當時國家一大聯盟就是工人農民,工人是農民的老大哥,工人給國家制造機器,農民種糧支援國家建設。國家給工人農民的定義就是,國家的主人,是主人翁,所以工人農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國家做貢獻。
現在都私有化了,工農聯盟也解盟了,工人,農民工統稱底層勞動者所做的工作都是給老闆做貢獻,再有老闆給國家做貢獻,功勞都是老闆的,和底層勞動者沒有了任何關注。使他們成了局外人。
所以很多人會懷念那時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懷念自己是國家主人翁的社會地位,,,,,,
-
33 # 李嘉璐2
我是一個70後,感覺30年前特別好,錢雖然不多,但是夠花,朋友多,過年放鞭炮,也不愁結婚沒房子,只要有物件就好了,空閒時間喝點酒找朋友聊天打牌,這的生活這輩子再也不會有了!!回憶啊!
-
34 # 用秋天菊
40、50年前,我見過民工人挖河的情景,人山人海,號聲震天,比速度抓質量,不怕苦和累,吃的是紅薯或蘿蔔就玉米糝子飯就油星很少的青菜湯或冬瓜湯。但他們非常樂觀,幹勁不減,不折不扣完成任務,爭先進甘當無名英雄,成為那時候的風氣幹群一條心,同工同酬,那時候的幹部覺悟比較高,幹活掉隊他就失去了領導的資格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印烙在他們的腦海裡,爭先進比貢獻為常態,披星戴月走家串戶,利用業餘時間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中央的政策指示精神的落實,正確引導人民健康化道德化思想建設,稱人民公僕一點不過分,一心為公,人人無私心就是那時的社會概念。我永遠懷念那個時代始終不變。
-
35 # 文學者277
喜歡三十年前的精神,喜歡現在的物質。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物質豐富了,是時候提升族群的精神境界了,如此方可行穩致遠,不至於成為跛足巨人。大國需要古道熱腸,更需要提升品質,增強凝聚力、戰鬥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團結是鋼鐵長城,創新是前進動力。守舊落後是自掘墳墓。
-
36 # 祖國昌盛Su
無謂之問,如果按當時策略、方針發展到現在難道不好?如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人民公社、河南省南街村等等的生活都不差?社會是進步的,沒有打人好基礎那來發展。
-
37 # 兵傳媒
觀點
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有吃有喝的,也有班上,而且想吃啥吃啥,想玩啥就玩,交通也方便的。
分析
過去確實不太方便,不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講都是比較匱乏的,而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尤其是吃不好喝不好,而且基礎條件還不好,也沒有錢花,工作也不多。
今天我們看看每個人的選擇都很多,可以出去旅遊出行方便,可以隨便的找工作,只要你有本事,一切都非常的好,而且工作機會也多,上學的機會也多。
尤其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我覺得吃的好,穿的好,只要有錢想吃啥就吃啥,還不缺少衣服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變了,現在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
我想說
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只要你努力奮鬥就會有好的生活,只要勤勞就能致富,以前是你想幹啥都不一定有,還有等或者是在開發和建設中。
60後、70後的你喜歡三十年前的生活,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60後、70後的你喜歡三十年前的生活,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 -
38 # 獨一無二37382
我是60後,喜歡懷念那個年代。人勤勞善良,親鄰和睦,團結安定,愛憎分明!雖然辛苦,卻苦中作樂,活的快樂自然。也沒有太多壓力,少有的盜竊刑事案件也使生活環境變的安全放鬆,貧富懸殊不大,人與人之間相處實誠!
-
39 # 當時已惘然2016
我是70後,我經常也會思考這個問題,現在的物質生活吃住行比起三十年前,客觀地說確實有了很大的改善,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住樓房的佔了很大比例(我說的是居住質量並不是住樓房就好),想吃什麼立馬網購超市飯店,想出門有高鐵,有自駕。
-
40 # 使用者劉品峰
我覺得還是喜歡現在的生活,雖然時間緊張一些,但生活質量好,只要你想吃什麼都能買得到,岀門就能做上車,是多麼方便,人生圖個啥!不就是吃喝玩樂,為美好的生活而奮鬥嗎!過去的年月,國家困難,百姓生活艱苦,但人們無怨無悔,一心跟著毛主席共產黨走,這種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回覆列表
與現在相比,改開之初的十多年的確與現在有諸多的不同。有許多令人回味的情景,有讓人喜歡懷念的許多事情,也有“原始落後”的許多方面。
那時,生活水平普遍低,上大學時,學校每週末有大包子,菜為主加少許肥肉,那是一干人的盛宴。週末到市裡去也經常是買兩個包子解解饞,家景好點的同學湊到一起買點散裝啤酒喝,拿回來喝是用塑料袋裝著的。
半頭磚、錄放機是最新潮的電子產品,二十多塊錢剛買了個收音機,同學借去聽起來不停,兩個小時後開始擔心:別給我的收音機燒壞啦!多少往事都如過眼煙雲,早已淡忘,唯有這個小氣往事一直耿耿於懷。
那段時間,人們大多憋著一股勁,加班加點、爭分奪秒地學習、科研、工作,即所謂把損失的時間補回來。因為師資短缺,教師經常多上課,基本沒有課時費,但多數教師都無怨無悔。認為教書育人的機會來之不易,同時國家建設急需各類人才,能為國家培養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多數學生學習認真,主動閱讀大量課外書,因為圖書館裡有許多上大學前聽說過沒見過的書,更有許多過去聽都沒聽說過的好書。有一些好書,尤其是外來書,當時的書店根本沒有,許多人甚至直接抄,或者分工合作地抄。
不少同學喜歡文學和哲學,幾個同學在報刊上發表了小說或詩歌,成為大家羨慕乃至愛慕的物件。更多的同學是收到了一封又一封的退稿信,當然次數多了挫敗感也就淡了。也有許多同學愛看哲學書,熄燈後入睡前經常是哲學討論會時間,左右上下鋪的同學,此時成了哲學辯友。康德、黑格爾、羅素、老莊的某些觀點或某句話,都會成為爭得面紅耳赤的話題。
與三十多年前比,現在的生活用天翻地覆形容,不算過份。當年整個學校車隊只有幾輛吉普車,第一次坐小車是實習時坐的。而現在,車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的標配,尤其是在城鎮更是要有中高檔轎車或越野車,不少家庭甚至有兩輛、三輛。手機、電視、空調、沙發、大房子等現在的“標配”,在那時要麼是還沒有出現,要麼是沒有出現在普通百姓家。
那時有不少讓人懷念的事和物,例如天空是蔚藍的,水是乾淨的,水果是可以擦擦就吃的,但現在物品之繁多,商品之豐富,的確是那時的我們想都不敢想的。楊貴妃愛吃荔枝,快馬接力送到長安,成為千夫所指,千古之嘆。而現在的我們每天都可以動動手指,就購買到幾千裡外的東西,而且幾天後直接給你送到家。一袋幾斤重的花土,從東北幾千裡運到江南,一共只要十多塊,不是親手所買,真是不敢想象。
日常百貨網上買,飛機、汽車也可以網上買。一個小房子可以網上訂購,一桶抹牆縫的灰泥也可以在網上買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網上買不到,這不用說在三十多年前,即使是十年前也是做不到的。
什麼樣的生活令人喜歡?當然是在國泰民安的前提下,物質極大豐富,生活十分方便,近不愁衣食住行,遠不憂生老病死,如果人人都可以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