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歡迎各位詩詞愛好的詩友參與討論下這個在當下詩詞界備受爭議的話題,

79
回覆列表
  • 1 # 聞道知行

    格律詩要遵守格律規範,有的人寫十首格律詩就掌握了格律詩的平仄,押韻,粘連,起承轉合的規範要求,有的人需要寫幾十首後才能掌握,這要看各人天賦,當掌握了格律規範後,格律不僅不會成為你寫格律詩的羈絆,反而更有利於你寫詩。

    有的詩詞大家,包括李白杜甫等人除了寫古風外,寫格律詩不可能每首詩都完全符合要求,有些詩出現一兩處出律是正常的,但詩人都會坳句自救,絕句一般是是本句自救,若是律詩一般會出句自救,這樣平仄雖然從一處處出律變成了兩處或三處出律,但是避免了犯孤平和不對仗的缺陷。

    但格律詩對押韻的要求是最嚴的,切不可隨意,韻腳不能平仄互押,這是連古風都不允許的,何況是格律詩,絕句和律詩都押平聲韻,如果押仄聲韻就成古絕了,一般格律詩首句可以不押,也可以押鄰韻。

    剛寫詩的人對自己要求要嚴格一點,等你寫熟了就可以駕馭格律了,就不會在乎一兩處出律,而追求更高的立意和語言的凝鍊和連貫。

    總之寫格律詩要遵守格律詩的規範,但不能拘泥於格律,若是拘泥於格律而害意,就太庸俗了。

  • 2 # 一笑貫長天

    圍棋有定式,定式有時要學,可是,學會了定式,你就一輩子按定式下棋嗎?

    或許你的回答,是!我說,對!因為你不是高手!你也永遠成為不了高手!

    我們寫詩的目的是什麼?是你的詩,有感動人的地方,有意境,讓人有美的享受!有蘊藉,讓你回味無窮!有深度,令人有所領悟!有了這些東西,你的詩才有讓人閱讀的慾望!

    格律也好!抑揚頓挫也有美感!可是這種美感需要有內涵啊?你不能為了抑揚頓挫而不顧其他吧?沒有其他,你的抑揚頓挫還有意義嗎?這叫言之無物!

    打籃球有規則,但是,為了連續性是可以減免吹一些沒有必要吹的違例!如果你作為裁判,看到每一個細微的違例都響哨,你把一場激烈的比賽弄得支離破碎的,難道你是合格的裁判?別說合格,你如果不被觀眾打死,估計你都是幸運的了!觀眾看的事比賽的激烈,比賽的對抗!不是你的表演!你把球員都吹傻了,大家看你嗎?看你!你也是一個小丑!一個醜陋而無知的裁判!

  • 3 # 潮千躍

    一首詩,之所以優秀,一定是它可以讓你產生共鳴,而不是什麼格律。

    孔子說:詩的作用是興觀群怨,而不是格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情感真實,直抒胸臆,而不是格律。

    什麼是意境?我的心,以這詩畫為媒,直接傳入你的心。讓你知道我的心是如何振動的,因為通過這詩畫,你的心跟我的振動,是同頻互通的。

    坦白說,現在評詩的人,動不動就出律什麼的,搞得很高大上似的。其實這就是迂腐。

    古人玩格律,是因為格律只是詩的一種體裁,用來唱的。況且古人的學養,怎麼是今人可比的?人家幾十年如一日的埋頭讀書,我們有那個時間嗎?人家有精通典籍的老師,我們有幾個通讀了古人的小學教材《論語》?

    寫詩就是要直抒胸臆,一查格律,就變得蠅營狗苟,像個菜市場上跟人爭兩毛錢差價的人一樣,毫無意思。

    最後,嚴格要求平仄,其實是讓古詩詞走向絕路的最好辦法。

    記住上面那句話,我說的。

  • 4 # 綏格格

    答:請看

    優秀的詩詞,必定讓讀者產生共鳴,而不是強調格律。

    1、詩的起源——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應社會生活。

    2、詩,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載體,是文學之祖,藝術之根。

    3、詩,有消除疲勞詩,唱和而來,也可能就是詩經。

    4、詩,從早期長短不一,到後來的四言八句,不斷髮展變化。

    5、詩,從屈原到秦漢,兩晉,盛唐,五代,宋,元,明,清。

    6、詩,有近代、現代詩、散文詩、外詩、自由詩……

    7、當今讀者喜愛的詩詞 —— 真情流露、有感而發、基本押韻即可。

  • 5 # 大江容我杯酌

    你這是個偽命題。所謂的“意境完美”只是你自己的意淫,並非廣大受眾的共識;而格律這個死東西千年以下已成固定模式,合律與否自有公論。這就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既定的行為準則,作為個人我們就應該遵循而非僭越——是,你只喝了一點啤酒,可你酒後行車了上路了被逮了被檢測到了,然後被罰款罰分那不是天經地義嗎?

    詩,一字之下其實有足夠多的種類、體例可任你發揮,律不行,還可古,還可絕,還可俳,還可詞,還可曲子詞,還可“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還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什麼就非得是律詩呢?

  • 6 # 四維之舟

    詩貴意境,稍稍出律根本不是問題,不但現代,古代也主張不因詞害意,中國古代最偉大詩人李白最好的詩幾乎都不是律詩。

  • 7 # 海遊286

    律詩只所以叫律詩是有規則的。如:平仄、押韻、對仗等等。破壞了規律,就不是完好的律詩了。寫律詩也有補救方法。試用雲水韻,另一個記不清了,上聯如果韻不符,下聯可以相對補救。

  • 8 # 羊角

    回答:既然是寫律詩,無論古人還是現代人,出韻出律都不會被認可。所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寫律詩必須遵守律詩的基本要求。韻是指音韻,律是格律。如果不講韻和律,也就不叫律詩。但律詩也是不斷髮展完善的,比如在是否允許使用新韻的問題上,我是贊同使用新韻的。有些古音,現在已經不再使用了,甚至也沒有多少人知道正確的發音,非要用平水韻的發音去寫,也沒有必要。韻律的要求,終歸是要朗朗上口,發音都變化了,還抱殘守缺,也達不到效果。也給漢語普通話的普及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 9 # 修遠666

    提這個問題,太不專業了。詩的形式有多種,不是非得強調平仄韻,。把握不住平仄韻,可以寫新詩,古風。又說是律詩,又不遵守規矩,那還算律詩嗎?唱歌比賽,你去唱戲,行嗎?

  • 10 # 一道風雨555

    其實,寫詩就象是藝術操,即要美感(意境),還要有編排(韻律),兩者缺一不可。寫詩,光要意境不要韻律,那是業餘玩。

    如果要成為好詩,經典,專業詩人,意境和韻律缺一不可,這樣才能成為好詩,才能經典。

  • 11 # 高樓避愁

    現代人寫律詩為了整首詩的意境更完美稍有出韻出律你會認可嗎?

    那麼,什麼是詩呢?

    詩是一種語言藝術的文學,是自然美、藝術美、人生美的代名詞,是人的靈魂逃離現實後的一種棲息方式。

    詩是站在人類歷史和現實的高度展現時代的光環。

    詩是超過藝術疆域的藝術,是文學中的文學。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遊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中黛玉教香菱做詩就是一個古人做詩的例子。其中黛玉說"有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的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果是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黛玉的一席話,道破了寫詩的靈活機關。

    題主提出的問題是"現代人寫律詩為了整首詩的意境更完美稍有出韻出律你會認可嗎?"

    我認為既然是為了整首詩的意境更完美稍有出韻出律,我是肯定認可的。

    詩的重點在於意境,除了意境詩的語言錘練倒是個關鍵。白樂天有云:"文章合為實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是古人對詩的絕妙總結。只要不是無病呻吟,不必過分追求格律,任何事物都有物極必反的規律。過分追求格律就容易產生以詞害意的惡果。

    以上是我對現代人寫律詩的一種淺見,不喜勿噴,大家可以在一起共同探討,以利律詩在當今的發展和興旺!

  • 12 # 酌詞習格律

    出律、出韻的詩是格律詩嗎?

    替對粘韻”是格律詩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基本規則,是格律詩與古體詩鑑別的客觀標準,不受主觀左右,四者缺一不可,否則不是格律詩,而是古體詩。例如崔顥的《黃鶴樓》被《滄浪詩話》推為“七律”第一,但不是格律詩,平水韻結果截圖佐證如下。

    第三句第四字當平卻仄出律,導致雙數位置“仄仄仄”失替之嫌!

    第五句第五字當平卻仄,導致七言“後孤平(句末三字兩仄夾一平)”

    第一、二句第六字上下同仄而導致失對之嫌!

    第二、三句第四字上下平仄相反,導致失粘之嫌!

    第三、四句第四字上下同仄而導致失對之嫌!

    如果失替、失對、失粘的詩都是“七律”第一,那麼格律詩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就被推翻了四分之三,即被否定了75%!若以《滄浪詩話》隻言片語蓋棺定論為“七律”第一,那麼只要押韻就是“格律詩”了,還有格律詩與古體詩體裁形式分類的必要嗎?

    再如蘇軾的《題西林壁》,平水韻檢測結果提示出韻,截圖佐證如下。

    再如孟浩然的《春曉》,平水韻檢驗結果截圖佐證如下。

    格律詩韻句末字當為同韻部平聲字,卻用仄聲導致出韻!

    然而,網路追捧為是“仄韻格律詩”,其實是古體詩。因為古體詩本身就無須嚴格遵守格律詩平仄的“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平聲、仄聲、換韻、“借韻”、“鄰韻通押”,以及失替、失對、失粘等都是古體詩常見現象。古聖格律名家也會寫不拘平仄押韻規則的古體詩,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古體詩不勝列舉!如果失替、失對、出韻的詩也是格律詩,那麼從前到此,格律詩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就全被推翻了,即被否定了100%!這樣一來,格律詩體裁形式傳統文化藝術瑰寶就被今人以“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為藉口糟蹋得面目全非了!“替對粘韻”一旦被名人的隻言片語推翻,詩歌體裁形式再無分類的必要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眾所周知,遊戲、球賽都有各自相應的規則。如果不遵守規則,還有參與競賽的資格嗎?格律詩作為文字遊戲,難道能例外嗎?黨有黨紀,國有國法,廠有廠規,校有校紀、班有班規,即使自由市場上也須遵守統一度量衡,若都不遵守,一切不都亂套了嗎?格律詩“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又能例外嗎?小孩子玩象棋也知道自覺遵守兵不能後退的遊戲規則,難道“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的成人還不如小孩嗎?

    意境與平仄押韻規則是冤家嗎?

    體裁形式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統一,才是格律詩創作審美的統一標準。二者相輔相成,不是冤家,不可人為割裂,或厚此薄彼。體裁形式規則是客觀標準,不受三觀左右,思想內容意境是主觀標準,受三觀左右。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三觀不一的兩個人,會相互理解和贊同嗎?同樣地,意境的“有無”與“優劣”又能例外嗎?

    意境為作者真情實感主旨服務,不是唯名家馬首是瞻,為名家個人好惡服務。一旦離開了作者自己的切身體驗和真情實感主旨,不遵守平仄的“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堆砌的“景語”再多,詞藻再華麗,“意境”再“優美”,也只能是無病呻吟,譁眾取寵,能算是格律詩嗎?

    正格與變格

    題主所描述的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是七言正格,可從《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截句法擷取而來。截圖佐證如下。

    依據上述規則、原理,我們可將上述正格改寫為詩界認可的寬格(中,表示可平可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①

    中仄平平仄仄平。②

    即①句第一、三字和②句第一字可平可仄,其餘變格不被詩界認可。否則不能順利通過詩詞網站工具檢驗!因為:

    ①句第五字變格,會導致“後孤平(句末三字兩仄夾一平)”!

    ②句第三字變格,會導致“中孤平(句中兩仄夾一平)”!第五字變格會到導致“後孤仄(句末三字兩平夾一仄)”

    據上述分析可知:七言句中,第一字可變,第三字慎變,第五字忌變!充分體現了“前寬後嚴”的變格原則。仄變平從寬,平變仄從嚴,充分體現了“仄寬平嚴”的變格原則。五、七言雙數位置,即二、四、六字必守忌變,否則失替無疑,性質就變了!

    “後孤平”、“中孤平”被網路以訛傳訛為“鯉魚翻波”。上句犯“後孤平”,下句再犯“後孤仄”,被以名人隻言片語蓋棺定論,以訛傳訛為“拗救格”。孤平出律失替被追捧為“鯉魚翻波”,平仄失對被追捧為“偷春體”,平仄失粘被追捧為“折腰體”,首尾句末韻字不在同一韻部而出韻被追捧為“孤雁出(入)群”。總之都有漂亮的名稱和藉口,千方百計否定格律詩體裁形式賴以存在的“替對粘韻”基本規則,唯恐詩界不亂,大有摧毀格律之基石,炸平格律寶殿之勢!

    “意境第一,不拘平仄”由來已久,不惜犧牲格律為代價,畸格怪體吹捧至今,能比肩古體詩名篇的大作究竟有多少問世呢?

    嗚呼!格律詩傳統文化藝術瑰寶之傳承堪憂矣!

  • 13 # 秋曰鳴蜩

    認可。《尚書.堯典》有言“詩言志 ,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自古以來皆知“詩以言志”,一個人寫詩,或者說賦詩,真正可貴的是或見其景,或遇其事,觸景生情,觸事動心。或喜或憂或悲或怨或嗔....之情,待抒胸中之意。貴在一個“真”,能傳情達意,不擇辭句,不堆砌不賣弄,不為賦新詞強說愁。即興吟詠甚是妥貼,也是詩歌的真正魅力所在!如中國詩歌文化的發源《詩經》,特別是“風”之集,無不質樸去雕琢,如亭亭荷花,空谷幽蘭。那種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千百年經久彌醇!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詩無邪。”一個在青樓紅塵浸潤日久的脂粉濃香花枝招展的女子美,亦或是山野中一女子素衣清顏執筐邊吟邊誦“釆採芣苢,薄言採之....”更令人心馳神往,觸動於心?

  • 14 # 老張335536

    隨便出律?誰管得著?但老夫指出,這種情況的出現只能說明詩人學藝不精,黔驢技窮,有待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如果說任何藝術或技能沒有難度和高下,就沒有學習的必要,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握微積分,成為數學家,學校也要關門。再說,有難度就有挑戰性,有樂趣。請看老夫為網紅小啾啾所寫,

    排律:小啾啾

    有詩為證:

    山青綠果江流翠,

    古肆城區日落暉。

    幾段情緣明月照,

    一絲愛意豔花洄。

    華燈忍看榴枝動,

    皓月傷瞧梧葉飛。

    綵鳳遮顏離愛去,

    紅花掩面轉愁回。

    一條麗水千重浪,

    整網絲民萬朵梅。

    玉靄團團蒙豔水,

    金風陣陣卷香灰!

  • 15 # 樓外斜月

    詩詞達意,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才寫詩的,不是為了格律和平仄而寫詩的!

    我認為寫詩的時候,為了詩的意境更完美和表述情感的需要,可以不嚴格遵守格律的要求,稍微有點破律是很正常的。

    例如,我曾寫過一首詩:

    誓掃越南不顧身,

    多少兒郎喪胡塵!

    可憐老山者陰骨,

    猶是白髮夢中兒!

    這首詩沒有能按格律的嚴格要求來寫,可是我覺得這首詩很能表達我的意思,所以就這樣了。

  • 16 # 站在北京的十字街頭

    基本的平仄、韻律、粘對當然要講,否則就不能叫古詩。但是如果過於追求格式、韻律就落入下乘境界了!首先得明白為什麼寫古詩?

    詩以言志、詩以敘事、詩以抒情、詩以論道,古詩的根本目的是以凝鍊的語言,在符合基本格式及韻律的情況下作出表達。而不是為了讀起來上口,押韻。

    把強烈的情感通過凝鍊的文字表達出來,能使人感同身受,或受啟發、或受震撼。這者是詩的本意與追求。

    反觀,有一些人,對於詩的格式很熟,文學功底也夠,寫的詩也很多,但基本都是言之無物,無病呻吟,得詩之形,卻失詩之神!

    那能叫詩嗎?

    不過是一堆詞語堆砌而已。有何意義?

    這樣的人根本不懂詩!

  • 17 # 零仃洋

    有人形容寫格律詩是“戴著鐐銬跳舞”,此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拋開內容不說,寫格律詩,除合韻合律外,還有很多禁忌。例如“對仗、平頭、三平尾、摞眼”等等,都是要避免的毛病。

    有些人寫格律詩,不願遵循這些規矩,其實是對格律詩的認織不足。格,可看作“格式”,律,可看作“律條”。有一定的格式和律條,才稱之為“格律詩”。中華民族的文字浩如煙海,為了遵循格律,可供選擇替代的字和詞語很多。萬一為了意境完美而實在難以照顧格律,可以寫成“古風”或“竹枝詞”或不標為律絕詩也是可行的。

    總之,我個人認為,既是格律待,還是要合韻合律。這樣除了能鍛鍊自已的遣詞造句方面的寫作能力外,讀起來也更加抑揚有致、朗朗上口,更加有韻味了。

  • 18 # 雄雞唱曉LM

    內容大於形式,歷史上時有這類佳作出現。但,今天的我們,應該儘量不去違拗其中的規則,而通過語言上的委婉變通方式以達到形神兼美的作品來,是最好的一個選擇吧。

  • 19 # 凝輝溢彩

    不認可!

    即然寫律詩就的得按規矩來,不能將就,遇到困難寫不成,說明水平子夠,可換其他的寫法。

    解釋:一句話的意思,要是用詩句表達,最少也有五六個出彩的句子,這可為寫律詩押韻提供很多選擇,比方說,我們通過感知突然有一個非常好的句子,押(恩)聲,可最後一句就是押不上(恩)聲,(因意境詩要求非常高),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重來,苦苦思索,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重新創作,一直修改到自己滿意,又合規矩為好。寫一首好意境詩不是那麼容易,否則還叫什麼意境詩。

    其實創作詩詞和我們人生一個樣,在不違背框架下,思路要寬,靈活,就拿上面說的(恩)聲來說,不能說不押(恩)這個聲就寫不成,或寫不出不失原意的好詩詞,

  • 20 # 楊業光2019

    現代人寫律詩為了整首詩的意境更完美稍有出韻出律你會認可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這就好一場足球比賽,在比賽中,進攻隊員用手打進了對方球門一個球,你問:這個進球有效嗎?

    我想,稍微有點足球競賽常識的人,都和我一樣,答案是肯定的:進攻方用手打進去的球,進球無效(防守方守門員打進自家大門的除外)。我們都知道,足球比賽規定,除了守門員可以用手之外,其他的人員只能用腳,禁止用手。手球,是違規動作,判犯規。即使是進攻方的守門員,如果參與進攻,也只能用胳膊以外的部位接觸球,否則算手球。這就是足球比賽的規則。

    回到題主的問題,什麼是律詩?所謂律詩,就是指依照嚴謹的規律寫出來的詩,就叫律詩。在唐朝律詩叫近體詩,這是唐人區別唐朝之前的古體詩而言的。在唐朝之後,因為科舉的關係,詩的形式逐漸趨於統一,對於平仄、對仗和詩篇的字數,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形式唐朝之前未有,以示區別,唐人把按照格律要求創作的詩叫近體詩,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律詩。律詩大體上分為三種:律詩、排律、絕句。

    律詩的意義,就是要依照一定的格律來寫詩(正如題主說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其特徵主要有兩點:一是儘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間,並使上句的平仄與下句的平仄相對(即相反);二是儘量多用對仗,除首兩句和末兩句外,中間部分以對仗為原則。

    當然,前人對律詩總結了很多規律,並固化成律詩的規範要求,比例:律詩要遵守韻書,按照韻書的規定韻部來押韻(如果要通韻,也只能是在第一句,因為古人認為第一句可以押韻可不押韻。),律詩只能押平聲韻(當然,有押仄韻的,古人認為那屬於創新,將它歸入古風類),且一律到底。律詩有標準的平仄格式,不得出律、落韻、犯孤平、不得失對和失粘,不得三平尾三仄尾,不得上尾,可以拗救,還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等等規則,對律詩做出了種種約束性條款。至於沈周們要求律詩避開“八病”,則是對律詩做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古人對律詩做這些規定,其目的是為了科舉考試,評判詩詞的優劣,首先從形式上做了規範與統一,就像現代的產品一樣,有國家標準、國際標準一樣,要通過ISO認證,你生產的產品既有外在的外型規則要求,也有內在的質量上的統一要求,且在商標標籤上註明,否則,判斷產品不合格。標準件,只是最低要求,你可以執行高標準的要求,這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不展開。詩,就像一種產品,是詩人制造的,律詩,就是詩人按照公認ISO標準來創作,必須要達到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的統一。

    很顯然,一首律詩,無能它的內容有多豐富,意境多麼完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容、格調、意境),但如果有出律、不合韻(就好比產品包裝質量規格不合國家或國際統一標準),就不能叫好的律詩(國家就不能給這樣的產品發放通行證,不然,如果與實際不配套,消費者可以以製造者假冒、偽劣產品起訴)。

    當然,一首立意深遠、格調高雅的好詩,它本質上是好詩,但這個好的標準是誰判斷很重要。有的人自己覺得寫得非常好,非常棒,但大家不認可,所謂好詩是大家公認的好才是真的好,自己吹噓好,無異於王婆賣瓜。

    中國唐朝兩個偉大的詩人李白和杜甫,他們寫了很多古體詩,特別是李白,標準格式的的七律沒有幾首,相反,傳世的900多首詩,絕大部分都是古風,影響巨大,被後人尊稱為“詩仙”,後人也沒有因為他不是嚴謹的律詩,而否認他在中國詩歌歷史上的地位。同樣,詩聖杜甫,雖然一身絕學都體現在律詩上,但真正讓他流芳百世的還是古風、樂府詩“三吏三別”等現實主義作品。當然,杜甫的律詩,都是經典的,是嚴格遵守律詩規範的詩,對唐中後期、特別是對宋朝以後的格律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乃至現代寫律詩的人,都要學習和模仿。

    【七律】品茶

    一杯醉入清明雨,九曲吟來白露霜。

    風挹流霞何繚繞,客驚醒木復淒涼。

    琴聲細與悲歡合,誰識壺中日月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40萬以內,50歲女性適合什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