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張虎愛風水
-
2 # 不書
“樹老易空,人老易鬆。科學(治國)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鬆。”
天下之道,殊途同歸。姑且套用華羅庚先生的話借花獻佛侃侃大山。把“科學”換成“治國”,我看同樣適用。
帝國的沒落與腐朽,往往是從內部開始的。當帝國內部蛀蟲啃食的程度,達到了大廈將傾的臨界點,來自外界的“妖風”一吹,就是一個朝代的更迭。
顯然,一個朝代的更迭,就是這樣內外結合影響的產物。
我們確定了內外兩個方向,再分開來說。
首先是內部。
恕我直言,內部能說的不多。無非是自王座之始,自上而下的官員鬆懈、怠政與腐敗罷了。
腐敗無非是通過兩個方式來導致官逼民反。
一個是土地兼併。
一個是苛政賦稅。
皇帝要麼是懈怠(唐玄宗),要麼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明崇禎)。那麼則君濁流汙。擱古代最值錢的東西是可耕地。皇帝管不了,官員便會人心不足蛇吞象,通過強權武力,兼併大量土地。
晚清有“長工”,“短工”,幾乎就是土地兼併與苛政賦稅的偉大產物。
要知道,種自己的地和種別人的地,積極性與效果是不一樣的。於是幫地主家的地種的,草比稻高。自己種的,積極倒是積極,還不夠賦稅,一年辛苦到頭,只能早晚稀飯墊補。
你看看晚清老農為啥一個個赤身裸體,寒酸之至,邋遢至極,骨瘦如柴?!
這樣的生活狀態,如何讓他們去報效祖國,談家國大義?!
人都是有思維的高智商動物,誰好誰壞,心裡門清。他們心裡清楚,大清的老爺們最壞。
所以八國聯軍入北京,老百姓中給老毛子帶路,推銷東西的可不少。
為啥?
至少老毛子有一說一講究誠信,買多少東西給多少錢,幹多少事情給多少俸祿不剝削他們。
面對一個不愛自己子民,處處逼迫他們的國家,對百姓來說,除了吃飯,其它都是小事。所以我聽說19世紀大不列顛帝國在上海外灘把洋務軍的船炸得人仰馬翻,岸邊百姓手舞足蹈,拍手叫好,便一點不出奇,乃至有點理解了。
因此,土地兼併對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來說,永遠是動盪統治的大毒瘤。
而至於腐敗,其方式很多,土地兼併就是腐敗的最集中表現,另一表現便是“加賦”。
言簡意賅就是偷下瞞上,在中央賦稅基礎上,加個兩成。
還是說到晚清。
百姓本來就靠這兩成過活,也被剝削去。
而加的兩成,一成留給自己打點。一成則變成了夏冬兩季的“冰敬”與“炭敬”。
取之於民,用之無度,完了回頭再剝削,周而復始。唉,我對古代官員的這些腌臢事實在沒多大興趣多著筆墨,但腐敗無疑是古代王朝朝代更迭的本質原因之一。
那就是我們偉大的“計劃生育”問題啦!
沒錯,你沒有看錯。古代王朝更替的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當然,因為時代與文明的侷限性,這一點是沒有辦法苛責求全的。
古代多戰亂與疾病,人們始終堅信,青壯勞動力才是第一生產力。女孩子的宿命多是待字中閨。而男人選擇就多了。可以繼承家業,士農工商,都可以。擱君主統治者來說,擁有龐大的青壯基數意味著強大的國力與軍力。
這對盛世王朝如西漢武帝時期來說,確實如此,全國上下一心,生孩子就是為了幹匈奴!
所以我們分析中國古代每一個王朝的更迭時期,似乎驚人的都是一個人口的巔峰時期。
比如西漢平帝,在人口巔峰到6000萬時,馬上王莽就造反。王莽頗有見地,趕緊改制,治國。遏制土地兼併與重賦腐敗,但還是晚了一步,沒攔住綠林、赤眉的起義大軍。
為什麼?
還是應了《荀子.哀公》篇那句話“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都到了土地兼併,人口瘋長的時候。人一多,官員還苛政重賦,百姓僧多粥少,吃不飽,能不造反嘛?!
造反起勢,只需一夜之間而國之體制,要由內而外的改,沒個一年半載怕是不行。王莽擼起袖子還沒來得及改,綠林赤眉就提刀來了。
在天下汪洋百姓面前,那號稱官民一家親的友誼小船,還不說翻就翻?
再比如明崇禎年,大明的破船要多破有多破了。崇禎倒是給力,勤勉節儉,耐不住手下太豬,前面吃緊,後面緊吃。在人口達到2億峰值時,還逼著西北災荒的百姓納稅,官員再一撥愣兩成,變成了苛政賦稅。
西北闖王李自成說“我們都吃不飽了,皇帝還讓我們納稅交糧食,咱們有人有刀有鋤頭?還等什麼,跟著我走,到北京打土豪去!”
看看人家的口號——糧食、賦稅。字字誅心,招招到肉撓心。那天下人摸摸飢腸轆轆餓得嘰裡咕嚕的肚子,還不羸糧而景從啊?!
還是那句話,當百姓的國家拋棄了他們的時候,沒有什麼比吃飯和活著更重要。
再比如,清朝道光年,在人口4.3億峰值,太平起義軍揭竿而起。我們再看看當時清廷做的那些腌臢事,老佛爺一頓飯一千道菜,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後方緊吃。
“呸!”
請恕我無禮。
忍不住嗞一口唾沫道“該!”
-
3 # 普通男人學習
朝代更迭的本質是民心的向背
國家是由百姓構成的,普通老百姓想的是誰能給予安穩的生活。無論統治者做什麼事,是真心還是假意,都是以順應民意為藉口。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統治者把百姓當牛馬隨意驅使,甚至隨意殺戮,百姓活不下去自然要反抗。這是自秦朝以來,王朝滅亡的最簡單最直觀的原因。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等比比皆是。
皇帝不可能完成國家所有的工作,國家機器要運轉就必須靠別人。問題的關鍵是權力下放了能否按時收回來。王莽最初謙恭守禮,官吏百姓無不稱頌,可是最終發展到了朝庭難以罷免王莽的地步。相反,蕭何德高望重,深受百姓愛戴,為什麼要靠自汙以自保,就是因為自己權力太大動了劉邦的權力蛋糕,不得不主動受人以柄,按時將權柄歸還給皇帝。
總而言之,民心是本,權力運用是術,這兩者相互交織,相互作用,決定著王朝的走向。
-
4 # 奇文高叟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決定經濟基礎,而經濟基礎又決定上層建築。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要會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與之相適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就應該有什麼樣的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當上層建築不能與經濟基礎相適應時,就會發生革命,來促使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適應。這就是歷史上改朝換換代的根本原因。其實,中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發生了許多次的朝代更迭,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關係,所以說,中國歷史上歷次的朝代更迭從本質上說不能稱之為革命 ,只能說是幾次小手術,因為它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中的內部結構。但是,歷史上的每一次朝代更迭,還是給統治者一個沉重的打擊,也給了接替者以深刻的教訓,並對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作出了某些必要的政策調整,對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存帶來了不少有益變化。每一次的時代更迭或多或少的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所以說,歷史上的朝代更迭的本質應該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內部關係的調整。
-
5 # 綠蛾是一本小說
在人類歷史上,朝代不斷的更迭、生命不斷的逝去,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朝代更迭的直接感覺是人太“苦”,人對外來的抗壓能力都有一個極限,無論在精神或物質上面,一但群體過了這個臨界點,只要一點點火星,這個王朝就會被點燃。
不過這只是表象,深層的原因是規則的破壞,當權貴不再守規則,當錢權交易盛行,腐敗就會侵蝕國家的肌體,財富就會向少數人轉移,這時候,這個王朝就進入了滅亡倒記時。
歷史上有很多能人智士,他們應該能看得出王朝在墜落,但王朝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每當王朝遇到困難時,總是把目光盯著老百姓。
為王朝分擔一點困難,是因該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當大多數財富被少數人壟斷,而王朝遇難時,還要讓多數人來分擔,這就變成問題了!
有時當政者覺得,只讓老百姓分擔一點,應該不算多大的事,在這樣的觀念開始盛行時,可就不是隻拿百姓一點的問題了,而是王朝的當政者可能會失去了正當性、合法性的問題了,而是這個王朝不再有朝氣!
那麼一個有朝氣的王朝應該是什麼樣子呢,“上下同欲者勝,”和百姓一起苦的王朝才是一個有正當性、合法性的王朝。
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歷朝歷代就做不到,因為習慣了奢侈的生活,過不慣苦曰子,因為太高看了自己的權威,小看了人民的力量。
-
6 # 紙老虎眼裡的沙
劉邦早年只是村頭一個小混混而已,甚至很多人認為他那時只是一個流氓,憑藉自己的嘴皮子功夫和江湖義氣,謀了個泗水亭的亭長差事!
也就是說劉邦出身,地地道道的一個最底層,也是吃了上頓可能沒下頓的“苦哈哈”!
當這些“苦哈哈”,被逼得命都保不住的時候,他們就只有造反了。劉邦當年帶領一群人去驪山修秦始皇陵,中途由於下雨,沒辦法按期趕到驪山,根據大秦法律,得全部殺頭!
但歷史上也有很多沒有他們幸運,想改變命運,卻死在了路上!明末的李自成是這樣,西漢末年的黃巢起義也是這樣,秦末的陳勝吳廣是這樣,尤其是他們喊出了——帝王將相另有種乎?
告訴了後人,活不下去了,就反了他,說不準就成功了呢!
李淵起兵之前,已經是一方諸侯,花天酒地的好日子肯定不缺,但是和隋朝的皇帝比起來,只能是隋朝的皇帝過著吃肉的日子,他們喝湯而已!
過分的是,隋朝的皇帝只顧自己吃肉,往往搞得李淵都不能安心地好好喝個湯!
怎麼辦?想自己隨意隨心吃肉,只能反了!
同樣的道理,皇帝能夠隨心吃肉,當將當臣的只能跟著喝湯,想自己好好吃肉,只能將黃袍加身!
趙匡胤就此說了句名言——臥榻之側豈能他人酣睡?
同樣告訴世人,想自己隨心吃肉,那就把不讓自己吃肉的人趕跑,才能吃上!
不論是蒙古草原還是關外,蒙古人和滿滿族人都是羨慕中原的財富,老是聽到中原的人有吃有喝,而自己所處的地方缺衣服少糧!
這個時候,老餓肚子的人,哪還講什麼文明不文明,道義不道義,就兩個字——搶、殺!
——以上這些真不是瞎說的,如果用我們老百姓的話說,兩千多年的封建皇朝更迭,說到根子上,就是上面三種情況而已!說那麼多高大尚,還不如品味一下上面三句話!
-
7 # 小姑娘聊歷史
中國的歷史朝代都不長久,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王朝三百年的魔咒好似沒有朝代可以打破。最長的也僅有兩百多年(兩漢四百多年,但是中間斷了,宋朝也中間完了,嚴格意義說,北宋南宋分開的話,都未滿兩百年)。朝代的壽命為什麼如此,而造成朝代更替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這些被新王朝沒收的土地以及一些無主的土地,就被新王朝拿來籠絡百姓,分給子民。老百姓有了土地耕種,慢慢的就過上了好日子,而新王朝則迎來了盛世。可是新王朝的建立,必然會誕生一批新生的貴族,諸如皇親國戚及開國功臣等等,然後這些人通過自己手中的權利一代代的兼併土地,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這些貴族的財富也隨著增加,而他們兼併的土地也越來越多,這時候老百姓分到的土地卻越來越少,遇上個天災人禍,老百姓可能就失去了土地,然後要麼被餓死,如果不想餓死就得接受貴族的剝削……
所以說從一個王朝的建立到滅亡,其實就是利益分配的問題,當利益分配越來越不合理,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就會有人出現打破現有體系,推倒重來……
可是利益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大,不僅僅是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的問題,外國也是如此,甚至外國曆史上,貧富差距比中國更大。
至少中國佔據裡世界上最好的一塊地盤,這裡土壤肥沃,四季分明,生活環境比之其他地方,要好得多,所以相對來說,在古代,漢人生活的地方,比之草原民族,比之森林狩獵民族,比之日本、英國這樣子的海洋遊牧民族,都要好。
所以中中國人在古代雖然有很長的時間,老百姓吃飯是大問題,可是其他國家問題更大,吃不上飯的更多,貧富差距更加的嚴重,可是除了中國外,其他國家極少爆發影響力巨大的,大到可以顛覆一個王朝的農民起義。
往往外國的朝代、國家能存在得更久,諸如西方的羅馬帝國,東方的日本、北韓等。在外國,一個朝代或一個國家的滅亡,極少說是由農民起義而被滅亡的,要麼是貴族之間的鬥爭,要麼是因外族的入侵。為什麼外國在古代貧富差距更大,可是朝代卻更長久呢?(羅馬帝國存在了三四百年,東羅馬帝國存在了八百多年,阿拉伯人統治了西班牙等地八百多年,奧斯曼帝國可以存在了五六百年;北韓的新羅存在了上千年,王氏高麗存在四百多年,李氏北韓存在了五百多年;日本的天皇制度兩千多年了沒有斷代;)其實這就是中中國人和外中國人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中中國人是最世界上最不認命的民族,中中國人是最懂得通過反抗來爭取自己權益,謀求更好生活的民族。
古人陳勝吳廣起就曾說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現在也有一句話深入人心,那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不認命,懂得反抗不公平,是中中國人的優秀品質。
也就是說,自古以來中中國人都對不公平之事,具備反抗精神,不甘心平庸,當利益分配不均,當貧富差距達到一定程度後,中中國人敢於起來反抗,有著“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精神,連咱們的神話小說,都有孫悟空為我們喊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
因為中中國人有這樣子的品質,所以也僅有中國誕生了非常有效的階層上升通道,其中最有效的有兩種,一呢是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軍功”,平民百姓甚至奴隸,都能通過軍功,都能通過砍敵人的腦袋,來獲得軍功,然後得到財富、爵位,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還有呢是“科舉制”,能讓平民子弟,寒門子弟,也能做官,成為權利擁有者。
這是外國無法想象的,甚至是古代一直學習中國文化的日本,也未能實行科舉制,越南、北韓有科舉,可是平民根本上沒有獲得知識文化的機會,他們那所謂的科舉,其實依然是貴族的遊戲。
任何王朝,隨著時間的推移,利益分配會隨著時間,越來越不能讓多數人滿足,待這種狀況持續的時間越久,王朝的支持者就會越來越少,一旦在底層的民眾,無法承受時,就會出現爆發,而後果就是起義和暴亂的出現。以致於舊的王朝覆滅,新的王朝誕生。中中國人是一個非常包容的一個民族,但是壓抑越久,爆發的也就越發猛烈。而農耕社會也變相的決定了時間的長短,在古代三百年的界限就是一個極限值,無論如何努力,趨勢都是很難改變。
-
8 # 雲端美
大家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主權在民
是朝代更迭的本質。
如果人民是鐵打的營盤
公共服務團隊接受人民的挑選
哪裡有朝代更迭?
國家主權誰搶到屬於誰
那是猴群邏輯
雖然是大自然的天行健
但不符合文明的追求。
文明就是知其然也知道所以然
文明是有高度差別的
相比猿人
生殖崇拜就是文明
相比亂倫
同姓不結婚就是文明
當然血緣關係基因距離控制才是
文明的所以然。
相比暴力爭奪
禪讓就是文明
相比禪讓
選舉是基於主權在民認知的結果
人民滿意了
一切才能圓滿
發達才能實現。
文化追求多樣性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它是政治、經濟、科學之外的
一般原則
不一樣的文化豐富人類視角。
-
9 # 地理小能手
我覺得朝代更迭的本質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說一下。
第一、歷次朝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這一朝代出現了巨大的不公。分配不公產生的根源是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的佔有。只有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真正的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才能真正的掌握自己的命運。所以生產資料歸少數人的私人佔有的私有化的加劇,也必將伴隨著巨大的分配不公,是社會動盪的源頭,是朝代更替的催化劑。
第二、根本原因是制度造成的。底層百姓被剝削太殘酷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還有中中國人一旦有了上等位置時都想佔山為王。最容易導致戰亂。
第三、對於中國5000年的歷史來看,三國演義中一句話:"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一個最好的總結.無論一個朝代如何輝煌,到頭來仍然避免不了國破家亡,被他人替代的結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等如何傑出也好,英雄也罷,在他們的子孫手裡都會被葬送掉這一切的輝煌。
第四、國家是政治的產物,政治的本質是管理行為,核心是利益分配的規則。大體上,中國的朝代建立後先是穩固集權,勝利者群體內鬥,一代人之後權貴利益集團形成。之後進入太平盛世,兩代人左右地主商賈利益集團形成,隨之貧民階級形成.當時貧民翻身的途徑就是讀書考功名。當富三代和窮三代有了孩子,他們晉級的需要開始強烈,階級矛盾開始激烈。當富四代仍然受到打壓時,他們就挑動窮四代和官四代的矛盾。那時他們會散佈“王侯將相,寧有種呼”。當戰亂結束,天下太平,新的利益集團又開始形成,如此周而復始。
這就是中國朝代更迭的本質。
-
10 # 雨夜獨傷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歷史變遷去思考。
禹立夏,湯滅桀立商,武王滅紂立周。
由秩序到混亂,春秋戰國;再到秩序,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在短暫穩定後,進入長久的和平―漢。再由治到亂,三國,由亂到治,歸晉。然,這只是南北民族的新一輪融合的開端。再是與秦相似的短命王朝隋,再到大唐盛世。五代十國,宋,元,明,清。
可以看到,沒有什麼明顯的線索告訴我們王朝更迭的原因是什麼。那麼,何以一個政權會瓦解,然後一個新的政權會取而代之?
首先,我們要思考政權瓦解的原因。究竟是內因還是外因?常言道,創業容易守業難。在很多時候,內因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漢與唐,都是當時的世界強國,沒有什麼太大的對手。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寫道:“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既是諸葛亮對於王朝興衰的看法,也是對政權核心皇帝的認識。但鑑於《出師表》的主要目的並非如此,所以只能藉此側推:
伴隨著社會秩序的穩定,生產力的逐步提高,政治開始腐朽。而這種腐朽表現為兩方面:一是階級矛盾的加劇導致內部暴動的不斷增強,二是政權腐朽所導致的實力下降因而無法抵抗內部的和外來的雙重打壓。所以,歸根到底是政權的腐朽?人心的腐朽?
所以,朝代更迭的本質是人心的腐化和復甦?但是,鑑於更具中國特色的人與世界,我們還要兼顧一樣虛無縹緲的東西―天,或者說國運。也就是說,王朝更迭的本質還包含著國運的興衰。
這只是我個人的判斷 。
-
11 # 耒水湘人
朝代更替的本質是什麼?
看小說,看歷史,也應該明白,封建王朝就是輪迴,都說,商之後沒有400年的王朝,大家都說是氣運,其實說白了,就是腐敗,各種腐敗!
第一,土地,在封建社會,土地兼併嚴重,每朝每代,興衰榮辱,基本都和土地有關,開國時,土地賜予功臣,權貴,而,古代人,保守,重農抑商,從小民,商人,官員,權貴,到皇室,大家都愛囤積土地,自然的,一年年,一代代,大魚吃小魚,總有人失去土地,就失去了生存空間,一無所有,只能造反!注:並不是土地不夠,而是生產力的問題,權貴要收平民做佃戶,自然不能讓他們有土地,有開荒的能力,只能依附權貴!
第二,階級,古代階級森嚴,士農工商,特別是士永遠高高在上,特別明朝,那些讀書人,士人,太過分,太無恥,所以明朝是最壓抑,變態的!士農工商,士人獨一檔,權貴亞人,天生的矛盾,而且是不斷加劇,自然會走向滅亡!
第三,腐敗,官員腐敗,政局腐敗,皇室腐敗,古代沿用的是家族大於國家,傳承重於國事,自然的,大家都想過好,大家都貪,受罪的永遠是弱小的,皇權,政權相爭鬥,能有什麼好結果,最後自然是你死我亡!
至於說,文化,文明,科技,說句不好聽的,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是保守,如果不是清朝末年,被外國入侵,還會繼續輪迴下去,從八國聯軍,到中日戰爭,這近百年,雖然黑暗,但是它同樣賦予了我們浴火重生的火種,機會!
-
12 # 李詠擇
朝代更迭的本質是什麼?
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複出現的問題。說是壓迫與反抗引起的也行,說是民眾沒有土地沒法生存的也行,說是造反形成的也行,這些都是表面現象,真正的本質是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一直不斷的反覆發作輪迴,得透過現象看本質。
偉大的馬克思、恩格斯發現了人類社會活動的本質,就是人們勞動的最後剩餘價值歸誰所有的問題。
人們生活的規律是首先解決吃穿住行,然後才能從事其它的活動。一個人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除了吃穿住行必須消費外,剩餘的就是剩餘價值,剩餘價值就是財富,財富歸誰所有,誰就是財富擁有者。掠奪財富者就是剝削者,封建王朝就是最大的剝削階級,完全在吸吮著百姓民眾的血汗錢就是剩餘價值這部分。
在封建社會裡人們的勞動剩餘價值所得,完全歸地主和統治集團所有,但他們不滿足,便本加利剝削百姓,供養他們的寄生蟲生活,逼得民眾無辦法只得造反,這就是俗話說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民眾雖然推翻了前朝,但他們又沿著舊制重複剝削,形成了輪迴。他們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反哺,不知道休養生息,不知道百姓民眾是國家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毛澤東主席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的社會實踐相結合,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推翻了封建社會制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讓人民當家作主,一切為了人民,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
中國共產黨把為人民謀幸福的事業落實到實處,也就是把勞動人民所產生的剩餘價值,除了用於國家機構外(國家機構也是用於人民的),用於反哺人民。如公共福利事業,公共衛生事業,養老保險等等,讓人民安居樂業,老有所養,這是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所沒有的,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初,國家取消了農業稅,給所有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都發養老保險金,這也是歷朝歷代所沒的事。這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本質上徹底地扭轉了封建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人剝削人的吃人制度。
社會是人民的,以人民為根本,一切為了人民,人民至上,人民萬歲,人民自己當家作主,勞動的剩餘價值也歸人民所有,還用得著自己反自己嗎。
-
13 # 星宿派高手
朝代更替的本質是新陳代謝,關鍵是生產資料的再分配,方式是農民起義,表現是治亂迴圈,週期大概是三百年。
以封建社會,明朝為例。
王朝建立之初,社會久歷戰亂,人口少土地多,人地矛盾不突出,加之開國政府威望高,相對清廉,戰亂後人心思定,迎來一個七八十年的高速發展期,此時王朝達到發展巔峰。比如明朝初年,朱元璋那怕通過空印等案大殺功臣,王朝國力仍然蒸蒸日上,到朱棣甚至能給外國找點麻煩,派兵遠征大漠追亡逐北,把交趾也收入囊中。
王朝中期,國家承平日久,加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一般這個時候,開始大興奢靡之風,於是煉丹皇帝,木匠皇帝出現了,奸臣也出現了,上行下效,王朝日漸腐敗,開始“生病”,病症就是朝堂開始文恬武嬉,地主階級開始兼併土地,人民開始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邊疆不穩,版圖也開始縮水。交趾就是在明中蟋蟀皇帝朱瞻基手中丟掉的,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終明一朝,享國276年!
-
14 # 鑑史女俠
世界歷史至今沒有完全沿襲下來的國家,僅存文化流傳。而這些傳到現在的文化,也不再是最初的文化。
這其中,包含太多的改變。
改變是一個充滿機遇的詞語。縱觀古代中國,你會發現英雄與亂世相連,能臣與治世相接。追根究底,時勢造英雄而已。
因此,我認為朝代更迭的本質與“改變”有關。 為了論證我的這個觀點,給大家舉一個【春秋戰國】的例項。
Q:現在大家常問,為什麼歷史上只有一次“諸子百家”?後期國家歷史中很難出現類似於“諸子百家”的“百家爭鳴”? A: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證。第一☝️,我們歷史上只存在一次由西周奴隸制國家轉向封建國家的過渡時期,即春秋戰國。此後,保持封建制度直至民國時期。同時,國家制度的轉型意味著文化也會發生變化,原本的文化不再適用於社會現實。
第二,春秋戰國作為一個大亂世,每個諸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有所不同,這就為“百家爭鳴”提供了政治基礎。再加上,春秋私學出現擴寬了下層民眾受教育渠道,世卿世祿制度逐漸呈現崩塌趨勢,寒門子弟也可以讀書當官。
正是因為一切東西都在變動,所以文化可以自由發展。而文化僅僅是政治經濟的時代反映。
由於諸侯們的政治需求,不同學派的人物可以遊說各國君主採納本派學說進行變法。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便是秦國的商鞅變法,基本上奠定了第一個封建國家的法治底色。
第三,大亂世不存在官方學說這一點,主要是看哪種學說能夠快速發家致富,取得強國地位。否則就是一無是處。 孔子的儒家思想就是典型的例子。
春秋時期,儒家所崇尚的“禮”“仁”等思想,不符合時代需求,反而是逆時代潮流,想要回到西周時期的尊卑有序。所以,孔子不被重用是時代原因。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需要一種“官方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學”就順應潮流登上了最高思想地位,對後世影響深遠。
綜上所述,“改變”無時無刻不在其中。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當變動開始從微末開始,當一個國家無力再承載生活向上的希望,當一切固化無變動。
因此,我認為朝代更迭的本質是改變。
-
15 # 半生元
朝代更迭的本質是封建政權的轉移,統治權的易主。在封建社會裡,朝代是國家政權的體現形式,行使著社會的統治權,並塑造出一定的社會秩序。通常,改朝換代是朝代更迭的主要方式,具體表現為皇帝的易位,最高統治權的易主。
朝代更迭是封建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一個朝代建立之初,社會的主要矛盾還不是很突出,階級矛盾基本處於平緩的境地。到了中後期,地主階級的貪得無厭,土地兼併的日益嚴重,使得階級矛盾尖銳起來,農民起義運動時有發生。為維護自身封建統治,當權者往往會採取血腥的手段鎮壓之,自以為能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殊不知,這更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農民起義愈演愈烈,變得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得以改變了天下的局勢。
朝代更迭是統治階級權力、利益的重新分配。封建社會危機的疊加,會引發統治危機,倘若一個處理不當,更會出現改朝換代的聲浪。農民起義是朝代更迭的號角,更是主要的顛覆力量,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不過,在地主階級佔據統治地位的封建社會裡,農民起義的成果往往為地主階級所竊取,成為統治集團內部實現權力、利益重新分配的棋子。由此可以看出,朝代更迭換湯不換藥,本質沒有絲毫的改變,依舊是地主階級掌權,繼續剝削、壓迫農民階級。
總而言之,朝代更迭無非是換了一個姓,換了一個統治者而已,與人民沒有太大的關係,充其量只是一個來自外部的改革罷了! -
16 # 硯傾茗77
朝代更迭的本質
經濟政治文化利益的重新瓜分,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成分的一些流動。
朝代更迭的動力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矛盾統治者內部的利益分配不平衡的矛盾外部矛盾朝代更迭的表現對應於上面三個動力,有三種表現:
○土地兼併等引發的社會矛盾爆發之產物的,農民起義推翻當前統治階級;
具體來說,階級壓迫導致農民階級不得不奮起反抗,誅滅殘暴的政府;但農民的成果經常被另一波與被消滅政府相關的人竊取,於是重演當年揭竿而起的故事。
如黃巢推翻了唐,李自成推翻了明。這些農民的成果,被別人竊取。
○統治者內部鬥爭導致政權嬗代,政治鬥爭利益重新瓜分之結局的,即權臣篡位;
統治者分贓不均,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利益受損,利用外部矛盾「建功立業」,或利用內部矛盾「排除異己」,為篡權做準備,最終完成政權更迭。
如曹魏篡漢,司馬受禪,黃袍加身。
○外寇入侵導致政權中年滅亡
在內部矛盾沒有充分發展時,或者不足以造成天下大亂時,外部入侵會讓這個暫時不能壽終正寢的朝代滅亡。
典型的如西周、北宋。
歷史週期律「歷史週期律」說的是前一種情況,但強調的是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條件下,內部矛盾引發的形式上的迴圈;如果統治者把內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大多數情況下可以為王朝續命,但續命終究不是新生。
篡位奪權這種情況最多也只是續命,免不了成為「歷史週期律」的驗證者。
外敵入侵可以讓一個本未達到老年的王朝橫截,開啟下一輪週期律。
-
17 # 一杯濁酒幾許快哉
本質是載舟的水+舟外的風,水不想載你了,他就劇烈的掙扎,翻滾,怒吼,搖晃……這時,在你舟不穩的那個高點,風就勢推了舟一把,舟就輕而易舉的翻了,水輕易地淹死了一船的人……
-
18 # 怪哉書蟲
朝代更迭的本質,是經濟的不對等。
少數貴族掌握更多的金錢隨著每一個朝代的建立,必然產生獨屬於這個朝代的貴族圈子,而一代代的積累之後,無論是從物質,還是權利上,這一群人都把控社會上更多的資源,這就導致寒門子弟的不滿,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下層民眾的反抗。
經濟的利益瓜分不對等,也就會引發封建王朝常見的一場運動,名字叫“改革”
寒門子弟的金錢慾望在貴族掌握大部分的社會資源之後,新興的寒門子弟對此必然會產生不滿,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天災人禍,寒門與貴族的衝突會越來越重。
一個迫切希望瓜分貴族手裡的權利和利益,另一個努力的守護自己手裡的權利和利益。
帝王的腐朽與放任在這寒門與貴族的衝突之後,不能忽視的是掌權者——皇帝的放任,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朝代的末代帝王,不是剛愎自用,就是驕奢淫逸。
而無論是哪一種,顯然都足以平衡這雙方的需求,所以這三點碰撞在一起,就引發了寒門子弟,或者說民眾的暴亂。
也就直接促使了朝代的更迭。
-
19 # 西門三姥爺
朝代更迭的本質,是社會資源的一次重新分配,勞動關係的重新梳理,以及現有矛盾的一次調和。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開國都始於老子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滅國都終於統治階層的膨脹、社會矛盾的激化和階級問題的對立,這是物質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一種時代發展必然結果。
而每次的更迭都是一次重啟,一次洗牌,一次自身修復,一次新陳代謝和一次優勝劣汰。
到了當代,很多國家的執政者更迭也是這個道理,只不過在形式上大變樣,不再是以暴力的形式更替(當然,也有不少軍政府或gm政府是採取暴力形式),而是用相對透明公開的方式進行權力的更迭。
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也是一種朝代的更迭,尤其是在像南韓、日本、巴西這種執政策略缺乏延續性的國家。
可以看看當下的特朗普,他就在拼盡全力想把自己的更迭再推遲四年,但他造成的種族對立、社會分割和經濟困境,可能也不會再給他這個機會了。
要是擱在古代,現在的美國估計就要有人揭竿而起,開始改朝換代了。
-
20 # 東方文史
社會系統的崩潰及權力、財富、資源的再分配過程!
1、政治權力再分配,中國古代王朝屬於封建王朝,平均300年左右更替一次王朝,整個社會的權力、財富、資源成金字塔式系統,從中央到地方,從皇帝到平民,其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平等,兩級分化。
其崩潰系統源於皇權和官僚系統的不斷擴張,整個國家需要養著越來越龐大的皇室系統和官僚體系,不斷消耗國庫壓榨百姓。而稅賦有限,當剝削和壓榨達到一定程度,就到達社會系統的崩潰點。底層起義革命,推翻上層建築,重新分配社會資源。
2、財富再分配,主要表現為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從王朝開始的平均分配到末期都集中在地主豪強手中,農民被迫成為奴隸,破壞了中國傳統的社會家庭系統。最根本的經濟原因是封建主義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問題。封建土地所有制,春秋戰國時形成,到戰國時期,正式確立,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包含有三種土地所有制形式:國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制。
一點灼見,還望指正!
回覆列表
朝代更迭的本質是,
(一)、地主階級內部矛盾進一步加大。加速了封建社會的瓦解,為了穩固統治,維護白身的利益,減少朝代的更迭,君主的權力被進一步加強。(這種加強除了皇帝本身、還有地主階級內的大部分既得利益集團和群體)。
(二)、農民起義讓統治階級認識到了人民的力量。採取了許多利民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和緩和了階級矛盾。
(三)、王朝的更迭也讓人民逐漸覺醒,許多進步的思想家開始了新的社會制度的思考和探索。
(四)、文化的更迭、從禪讓到奴隸,從奴隸到封建,這是大面上的思想文的變化,從朝代變更來講,文化的底蘊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民族爭鬥、利益分割、文化層次、法律改革、教育體制、服飾變更。
(五)、思想的改變,從漢族為中中國人,變成所有民族全是中中國人。這是一個極大的思想變化,這個變化需要幾千年的時間,朝代變更,正好就是所有民族的文化交流,慢慢的融入到一起。這就是朝代更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