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府少卿

    問題深刻,樓主是個牛人,簡單說點個人看法,因為太深奧了:

    1.幾乎每個宗教都有苦行派

    這種極端的教派非常崇尚除去人的一切慾望,這樣修行才能看到最根本的理性、人性、道、佛等最高境界。他們認為人的慾望讓你矇蔽,你看到的不是真的,你吃的、喝的、所以慾望讓你產生錯覺...總之,慾望是獲得解脫最大的阻力。

    而富貴卻是慾望交織最密集的地方,所以釋迦摩尼遠走皇宮去深山老林坐悟。

    2.中國宋明理學也強調革除慾望

    從程陸到王陽明,中國的儒釋道幾乎融合走在了一起,但也都隱隱有一種以最簡易的修行、悟道,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理學強調這個過程需要的是“存天理滅人慾”,這裡的人慾指的就是革除慾望。

    3.犬儒主義

    如果人苦行到像古希臘那般“像狗一樣活著”,從我們最平凡的生活方式理解完全不可思議,這種逆向而行企圖獲得人類靈魂祕密的方式,極少數人或許成功了,但更多的人還是願意追逐物質。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苦行獲得了靈魂救贖,卻永遠傳道不到每個人。我們永遠活在靈魂的低端罷了,哲學又走向了虛無。

    注:個人觀點,純屬娛樂,僅供參考

  • 2 # 打腫馬

    人生本來就是苦的,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無論窮人還是富人,各有各的苦。

    修行是什麼,修是修正心性返本歸真,是修去人的七情六慾,返回先天的純善純真,要修去自我修出無我。

    所以修行最難的是什麼?是捨棄人心裡喜歡、放不下的、貪圖的一切。

    比如喜愛的異性,不喜歡你,你不捨而執著追求,這種執著不行,必須捨棄。

    比如工作中出現提拔機會,多人競爭,你不能執著追求,只能隨遇而安,最好是都不要動心,有和別人競爭的想法都不要有,你做好你自己的工作就行,提拔你也行,不提拔你也一樣,不要心動放不下。當然這不是一下子能做到的,剛入修行估計還是有上進之心,只能做到不搞歪門邪道,不是那麼強烈。

    就是在生活中,看淡一切個人利益,給我的就收著,不給我也不想,誰要和我爭就讓給誰,心如止水。

    富貴中一樣修行,一樣的在矛盾中放棄人的七情六慾,富貴如浮雲一樣修行。

    看淡一切世間名利就是修行。剛開始的時候根本做不到,只能堅守修行的基本戒律,經過長時間的入世修行,才能慢慢看淡。

  • 3 # 劉國民81223781

    修行不管富與窮,完全是自己的選擇。窮富可以說在沒有修行前的自我認識罷了。窮的可以修行,用自己的智慧去修自身,也要學習經典。在認真的學習懂得了教理,悟出經中的才華,容入自必。自然把苦忘掉,進入法佈施,去以寬容心和菩提心對大家說法。沒有儲存的給大家說出經的內涵。所以,稱之法不施。所問的苦行,就是一門深入,不放掉經中每一句話的涵義,找出自己的真正的道理,這還要念經,頌經,持戒,講經說法。每天都留下自己的作業,堅持完成。無可保密自己的修行之道。堅持到自己的和尚圓寂。

    富貴之人也可以修行,並非到寺院去修行當和尚。而要嚴格要求自己,進行在家修行,以戒為師,保持著身心健康。有了良好的心態,自然會要求著自己,不犯戒律,在自家修行時,可以把自己的悟出精華容入心間。不以自傲,要以自己的錢拿出來,送給真正窮人,和急需之人。這叫財佈施。

    謝謝。我在這裡說明一下,並非我來宣傳佛教,而是問答題出了,我在書本里閱讀懂了一點點佛教之意,才寫出修行苦修,和富貴之人可以修行嗎?在此寫出自己的對伄淺薄之意。如果有錯,有錯急時糾正。在此,謝謝了。

  • 4 # A小雅29

    回答從解釋“修行”開始,什麼是修行?修~從感性的基礎,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反覆認識問題。行~具體行動實際支援配合思想意識,長期持續,以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叫做修行。

    修行,就是上述解釋的一個“求真理,達到目的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真理出自苦修?還是出自富得?這是面臨必須要說清楚的兩個問題,否則!苦修與富修,最終不能作為人生修持的基本原則。

    先說苦修:應從苦的意味切入,進行認識苦的真諦,須從苦難中發現。苦,究竟意味著什麼?諸如~吃苦,苦難,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盡甘來等等,都意味著什麼?其實都意味著:想得到人生認識真理的成功,必須從生活事物的基礎“苦難”做起。因為生活事物苦難的基礎,就是成功獲得真理的唯一必須指向,別無選擇。用《老子》道論的一句話總結概括,就是“反者道之動”,意味著想獲得修行得到獲得真理的目的,必須從事物的反面去做,尋求突破,最終可達到目的。

    富貴中就不能修行嗎?能不能修行,可以這樣去認識。以上述為修行的正確認識,富貴肯定是不能作為修行基礎的。最簡單的道理,因為富貴,已經突破苦修實用的苦難,升級為(人生)享受的層次,從根本上已經失去苦修所需的要素。相反!據《老子》道論“反者道之動”考證,富貴正在發展趨向它的對立面:朝著苦難與貧窮轉化,正好是淡漠真理的過程。富貴的事實是“意志沉淪,驕奢淫逸,貪圖享受”,必然趨向墜落。從根本上與修行的意義相反。因此!富貴中不具備修行的條件因素,所以!富貴斷然不可能作為修行的基礎。

  • 5 # 唵啊吽

    富貴當然可以修行。維摩詰居士就是個富貴之人。維摩詰是在家佛。

    人類對於精神的研究很膚淺。佛教對於精神的研究就很深入。人的身體可以通過解剖,知道各種組織的功能,作用,執行方式等等。可是精神不能像身體一樣解剖。所以唯物論認為精神就是一個。其實從人表現就知道精神不簡單。同一個人,有時候窮凶極惡,有時候溫柔如水。這完全不是一個精神。就好像計算機有兩個運用程式,一個幹這樣,一個幹那樣。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學哲學的都知道體和用。心之體是無善無惡的。善惡是意之動。所以意也不是一個,有善意,有惡意。互不相干的。心是體,意是用。心之體像君主,心之意像大臣 ,下面還有很多小臣,叫心所。善心所有十一個,不善心所有二十六個。所以人不修行一定會變壞。古人為什麼修行的多,修成的也多。因為古代條件差,壞沒處使。古人相對現代人要善良。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修行要把條件弄差。明白這個道理富貴也能修行。慾望不是心之體的本來面目,是壞心所起作用了。

    所以慧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修行就是要降伏壞心所。降伏壞心所,就不會有壞念頭出來。離世修行,壞沒處使,沒有降伏壞心所。就不能覺悟。降伏壞心所就是去除貪嗔痴。貪嗔痴的根是壞心所。

    唯物主義認為,自私是基因帶的,不可能改變。其實,自私心所和無私心所都有。降伏了自私心所 ,就無私了。修行的最後一關就是我執。我執不是心所,我執很強大,心之體像君主,我執是王后。把王后降伏了,就無我了。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對不對呀?也對也不對。無善無噁心之體。沒有善惡呀。這樣講性善性惡都不對。心之體的善惡不是它本來有的,是染上去的。染上去一定是先染善,後染惡。善惡本來一體,善惡分離,善先染上去,惡才生出來。像刷漆一樣,善在底層。性本善成立,性本惡不成立。因為善惡也好,美醜也好,利害也好,慾望的方向是善美利。

  • 6 # 善財童子啊

    苦修和富貴中修行,真修行就沒有差別。假修行就為標榜身份。修行在修心而不在外部環境,修行是一顆清靜心,六根隨六塵顯現而不染,外在環境如何變化都是幻象。

    最初修行的話,心不容易定。苦修方便清淨,易於專心。富貴中社會中免不了打擾考驗容易散亂。

    大菩薩大多都是到社會高層中富貴中,能方便救度更多的人。一直躲在深山裡的或在社會底層的苦修,無權無勢或者不通世情,往往最高只到大阿羅漢自修自悟自了走了。

    修行在煉心。人的妄心千千萬,不死不休。心隨境轉,而生出如下,不平心虛榮心嫉妒心成功心好吃好穿心懶惰心散漫心驕傲心生理慾望心留戀世間心思考心分辨心修行心嫌貧愛富心施少貪多回報心清淨心執著心,有心就不對無心也不對,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人心死,道心生!金剛經雲,現在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禪師也叫無心法師。苦修或在深山,或在社會生活,身份低賤,操勞繁重,一心不染塵情,利益眾生而無心。或身份高貴但責任重大事務繁忙。或是忙中取靜,苦中尋淨,心能轉境即同如來。六祖慧能說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同理。

  • 7 # 三合修行學堂

    所謂苦修,只是古代一種修行的手段,佛陀成佛之前修行過一段時間,後來放棄了這種苦修,身心得以修養之後,菩提樹下發下大願,七天成佛!

    真正的修行,是離苦得樂/脫離苦海的過程,之所以很多人修行覺得很苦,那是因為沒有究竟透徹的認知,也就是直指人心的修行,就會越修越行,畢竟現在很多人身心痛苦,不修不行了!

  • 8 # 一千個世界

    修行不分貧富,不是要刻意地去苦苦地修行。修行本身就是一件苦事。

    修行是修的是一種境界。說修心似乎更合適。

    佛裡有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行由心生,行乃心之所想。

    阿彌陀佛,四大皆空……

  • 9 # 海志9012

    凡是讓你舒服的都是墮落的。凡是你嫌麻煩的往往都是好習慣。人天性貪圖享樂和舒服,對享樂的慾望沒有止境,所以容易墮落。

  • 10 # jafsdh

    嗜慾深者天機淺,已經告訴你了,沉迷於富貴,就是開啟慾望的閘門,那有什麼清晰的頭腦,理智的分析。物慾橫流,隨波逐流,或滿足六感或墜入地獄,一生僅此而已。

  • 11 # 手機使用者遠山的風

    佛弟子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無益苦行當遠離,也就是說,佛教並不提倡無意的苦行。佛教的根本目的是離苦得樂,如果你在修行中,得不到安樂,這隻能說明你的修行是盲修瞎練。

    但是,有益的苦行是值得提倡的,比喻打佛七,看起來很辛苦,可是一個佛七做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心比從前清靜了許多。有益的苦行,可以磨練心智,在苦難之中,升起同體大悲的慈悲心。佛教了有很多的苦行僧,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也許這些僧人是菩薩示現來教化我們。

    富貴者沒有經歷過挫折,他們是衣食無憂,現實中這類的人可以說是予求予取,隨心所願,人在富貴中,總是貪戀世間的榮華富貴,很難迷途知返,但是也有個別的在富貴中迷途知返,潛心學道,唐朝有個龐居士,家財萬貫,富甲一方,可最後卻被富貴所拖累,最後一狠心,把所有的金錢扔進海里,從此以後,每天只靠著打幾雙草鞋,過著清貧的日子,其目的就是為了修行。

    覺悟之人,不分貴賤,修行只要悟後進修,苦也罷,樂也罷,無一不是修行。

  • 12 # 真太素老道

    苦行僧,是苦修的,據說釋迦牟尼就曾經做過苦行僧,因為他的家族被滅了,所以他淪為印度最差的第四個等級【據說還有比第四等級更差的等級賤民】,也就是說印度其實是有五個等級的,第四個等級是無業遊民,乞丐,無家可歸者之類,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過得實在艱苦,而苦行僧其實就是靠吃百家飯,其實就是靠託缽乞討,靠人施捨活著的,直到今天也是如此,雖然現在已經沒有苦行僧了,不過,還是時不時有人會效仿古人搞苦行僧活動,也是討不到東西就得餓肚子,然後,將討到的食物一股腦擱一起再分食,這樣的日子苦不苦?當然很苦,所以這個就是苦修

    所謂的苦修,就是很苦很苦的修行

    什麼是修行?

    我們所說的修行,其實就是提升我們的行為習慣,以求達到最高境界開悟頓悟啥的,反正就是有目的的,這樣一來,因為你是有目的的修行,所以,你就很難成功了,一旦有了目的,就很難脫出窠臼的

    那麼,苦修真的可以頓悟開悟嗎?

    應該是可以的,比如惠能法師就是苦修了差不多十幾年,悟透了人生之後,得出人人皆具佛性,於是重新開始出山,開創了南派佛教,一時引領佛教界,風光無二幾千年

    在富態中能不能開悟?

    答案是肯定不能的

    富態只有養病,也就是說,因為你有錢,所以你身體肯定是不會好的,你的身體越來越差,你就越不可能開悟頓悟啥的,身體健康不好的人更加懶得動腦子,即使動腦子也想不明白什麼

    所以,為什麼要苦修?就是因為你沒有錢呢,你才會更加健康,頭腦清晰,你才會有能力突破自己的智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障,也就是智力的天花板】,你的目前為止的狀態,其實就是你的智力範圍境界所決定的,你有怎樣的境界和智力,你就會有怎樣的狀態,所以,當你需要修行的時候,你就必須苦修才行

    有錢人也可以苦修的

  • 13 # 老呆你個鬼兒

    修行,就是所有執著心的放棄,不在乎在哪裡修。關鍵看的是心,所以佛教講莫向外求。在富貴中要是能放下,更可貴!問題是,誘惑就在身邊,而且時時刻刻存在,能不能守住心,就更難了!

  • 14 # 豆花稀飯

    不管你是苦修還是富貴中修,人生本質是苦,所謂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苦才能激發你對人生的反思,苦才能生起出離心。

    當然,開悟後不管是苦還是富貴都不被所動,不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 15 # 喵咪152814309

    歷代高僧大德大都是苦修實證。如虛雲大師,弘一大師都是從富貴殷實的家庭決然出離,以強烈堅定的出離心,斷卻物慾,願在貧困中去鑄煉道心。居山洞,飲山泉,食野果。如弘一大師,刺血抄經,過午不食,一件衲衣百縫千補,就連飲水都要嚴記時次。放下了所有的物慾,在極簡極難的境況中,方才煉就堅定的出離心,從而才能知眾生的苦,生慈悲心,傾力濟貧,也才能以身表法,與佛相近,普渡眾生!

  • 16 # 我們是愛的物種

    首先對修行的觀念是錯誤的。真正的修行是修正自己的錯誤的思維與行為,改變自己的自私自利,改變自己的狹隘、改變自己懶惰、改變自己的頹廢。讓自己積極樂觀的生活在每一個當下。

    真正的修行是改變自己的負能量,成為無私大愛的正能量的人。讓世界因我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成為高度文明發達的世界而奮鬥不息,生生世世做正能量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

  • 17 # 蕭小全

    錯了。修道成功的根本方法是順其自然,融入自然界,發現客觀規律,就是注重調查研究,保持輕鬆自然樂觀向上心態,一呼一吸,一陰一陽,奧妙無窮,排除雜念,火候到時,遇下凡天仙引導,自然而然,明白什麼是道。有意煉功,無意成功。只有師傅找徒弟,徒弟沒法找師傅。不是那塊料,再點撥也沒用。理論上人人行善,都可以修道成功。不是越能吃苦,就越容易悟道的。多數出家人修道,幾乎是不可能修佛修道成功的,出家目的是為了有吃有住,也是為爽快花錢,花得眾人心服口服。有錢人想體會一下修煉能否成功,一場空也無所謂,人生短暫,過一天是一天。道家只有老子和王重陽悟道。儒家沒有人悟道,多出迷信愚昧無知者。書籍流傳出錯,儒士頑固不化。焚書坑儒,值得點贊。

  • 18 # 梧桐居士

    富貴中也可修行,主要修的是思想境界。

    貧苦中開悟,最後也是修的身心富貴。

    所以富貴中可以修行,不必非在貧苦中修行。

  • 19 # 虛空中的花朵

    修行不一定非得要苦中修。

    當年,作為太子的悉達多,深夜離開王宮,在森林裡修行六年,就是選擇了純然的苦修。他後來成道,卻是在結束了這樣的苦修後,選擇中道繼續修行,在菩提樹下悟道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修行不是非得在苦中修的,當然也不是非得在富貴中修的。要走中道。

    當然,在苦修中,確實容易生起出離心。出離心對修行人來說極其寶貴。沒有出離心,是無法達到解脫的境界的,邏輯上說不通,就如同若不擺脫地球的地心引力,人造衛星如何能飛到外太空去?!

    而在富貴中,由於一切都很富足,按人的惰性和對快樂的貪執來看,一般很難生起念頭要去尋求解脫之道的。

    富貴中很難生起出離心,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只不過相對來說,苦的環境比富貴的環境對修行來說更容易一些。

  • 20 # 嘿嚇著了吧

    回答這個問題最徹底的,當屬維摩羯經了。不過,有這種定力修行的,非大智慧不可,而維摩羯實已成佛,非常人可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發了專門的錯題本且定時上交,可是我又想用自己的活頁本,很矛盾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