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巨風
-
2 # 唵啊吽
那隻能證明你讀書還沒讀到家。只有到了你覺得別人都可以成為你師的時候,你就離化境不遠了。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是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看人總是看哪裡是可以讓自己學習的,實在沒有,那孔子就以此人為戒師。千萬不要犯他的錯誤。把別人的過錯當自己的過錯來誡勉自己。孔子活一年,相當於別人活幾十年,幾百年。所以孔子成聖人。孔子說一句話,後面有一長串故事。我們凡夫實在難望孔子項背。
-
3 # 怪咖戀奇葩
人有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
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每個人都有可學習借鑑的地方,也有需要你引以為戒的地方。好的不好的,都可以去學習,好的借過來,精進自己,不好的,引以為戒,提醒自己。
-
4 # 思葦
我覺得很正常,這是自我修養造成的境界的差異。當你學到的越多,眼界就越高,對周圍的人看法就會與以往不同了,可能會瞧不起他們。當你繼續學習後,可能你的境界會更高,你可以試著理解他們,可以試著包容周圍的人!
國學家、佛學家季羨林說過這樣一段話,出自《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裡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活過一生。
世界本就如此,多數人甚至不學習,就這樣混一生,當然所得不多,人格不會高了。只有少數人有所覺悟,懂得上進,學好,會活到老,學到老。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可以噴!
-
5 # 小黃鴨聊夢想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看的書越多人類發現自己越渺小而變得敬畏與謙遜低調!
看題目想到你已經擁有選擇的權利!自律使你可以選擇攀登更高山峰、也可以看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向你學習
你看得遠就更有機會組織一場精彩的籃球相互配合!你站得高就更加懂得提前預知危機提示大家,你長得壯就更容易獲得控制風險的能力!你的三步跨欄,跳投吶喊就是勝利的一擊!你的最終的決策與快速反應就是團隊凝聚力量的爆發!
讀書的人是快樂的,可以遇見命運扭轉!
大格局人是靈活的,可以利他奉獻愛心!
❤️❤️
-
6 # 你管不
人有貧富之分,沒有貴賤之別。如果讀書讀出高人一等的感覺,你所讀的書讓你的思想有所侷限,你困在這個侷限裡。如果讀書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煩惱或讓自己變得富有,那麼你和那些不讀書的人有什麼不同。如果所學的知識讓自己變得苦惱,不知所以,不如不讀。
-
7 # 象辭
讀的還少了,路走的也短了…
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要拿書中的框架去衡量世人!
世事無常,因果迴圈。只需堅持自己,並融入社會就成了!
-
8 # tensun哥
本來大部分人就是苟且偷生的普通人,談不上什麼格局。但自己覺得自己格局大,也不能外露,先把本事學起來,事情幹出來,否則就是紙上談兵,這個格局沒卵用。沒在外的本事實力,眼高手低的,還會受胯下之辱。
-
9 # 笨媽熊娃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只是擅長的領域不同。
自認為格局大的你也許也只是在一個山坡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永遠對身邊的人心懷敬畏之心。
當然,多讀書,對自身的修為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在讀書的同時,沉下心來,換個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才會讓你的心胸更寬廣。讀書不是用來炫耀而是用來修身,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態度和視角去看也許你得到的結論就完全不同了。
-
10 # 佰潤琴行
一個人過上自律的生活,是一個好事。但是你的自律有什麼用,只能在你與人交往過程當中體現出來。假如讀書越多,越感覺身邊的人格局不廣,難以交往。那說明你讀的書多的書還是不夠多。
一個知識足夠淵博,生活足夠自律,格局足夠寬廣的人。應該是是一個智慧的人。而一個達到頂尖智慧的人,他與他的環境是可以和諧相處。完美融合的。
-
11 # 使用者老李呀
格局是什麼?待人接物、心胸寬廣、眼光、對某件事看法的深淺長遠、對自身發展的規劃。
我記得網上有這樣一張圖,你還沒接觸它時,你看到一切美好;你開始接觸它,你覺得一切都是黑暗,沒有盡頭,大多數人止步於此;當你開始瞭解它,讀懂它,你在黑暗中看到一絲光明,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會闌珊處。
我在網上找到了這張圖
第一境界:來自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境界:出自柳永《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棄疾《青玉案無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再說格局,我爸始終教我一件事:比你強的,不需要高看一點,也不用處處巴結;不如你的,不要低看一頭,接人待物,一切以平常心皆可。
格局,可以是一個人由內而外的氣質,也可以是群體賦予的。
單說我們農民百姓,把我們單獨拿出來看,我們沒有大的格局,我們的想法就是一家老小平平安安,吃好喝好,無病無災。把我們看成一個整體,我們是城市的建設者,戰略物資糧食的生產者,社會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格局,怎麼說呢。
-
12 # 進擊的鼕鼕
嗯,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幾乎是每一位愛讀書的小夥伴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當你登上香山時,你會清晰地感覺到,山腳下的人小如螻蟻;而若有一天你登上了珠峰,你唯一的感嘆可能就是自己太渺小。
說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對;不是咄咄逼人地批評,就是擺出老資格去給人家說教,現在想想真是羞愧不已。
沒有太多文人的底蘊,倒是把文人的傲氣,發揮了個十乘十。結果可想而知。碰了幾次灰,丟了幾次人,被小夥伴懟了個啞口無言……我才慢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也才明白,自己讀過得書,以及自己所經歷得一切都是用來沉積的,而不是用來賣弄的。也明白學習、成長、經歷,是很私人的事情,你可以用來正自身,但以此來要求別人,未免有些過界。
後面自己也開始慢慢沉積自己,不再賣弄,閱讀的快樂反而變得純粹。
現在雖然自己依然沒有讀太多的書,也沒有走太遠的路,但是心態確實慢慢地變得平和了一些,對待他人和外物也沒有太過尖銳的看法。
知道人都有自己的侷限,也能體諒各人有各人的難處,更重要的是,已經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缺漏,故而看別人也就帶了層柔光鏡。
人無完人,自己做不到的,何必去苛求別人呢?而即使自己能做到,那跟旁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更何況,我們的出身、經歷、立場各不相同,我們又有任何理由去要求別人做到和自己一樣的事情呢?約束好自身已經很不錯,其餘就看緣分吧。
以上。
希望我自己的經歷可以給題主一些參考,也希望題主早日走出當下的這個階段,儘快步入更加平和的階段,願共勉!
-
13 # 淘學王666
首先,真正自律的人不會自我表述自律。因為自律已融入他們身體,養成習慣,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自律。比如真正愛運動的人,一天不動就渾身不自在,在別人眼裡他們是自律上進,可很多人就是當成了興趣愛好,樂此不彼,並不會自我標榜我是多麼自律地運動。
其次,讀書多的人要麼根本不關注人,要麼往來無白丁,身邊人不會都是比自己格局小的人。
通常讀書多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讀得越多越發覺自己的無知,越喜歡探索書中奧祕,他們更喜歡獨處,閱讀思考,可能減少人際交流,自然也有可能關注不到周圍的人是否格局大。比如陳景潤之類的科學家,他們專注於自己的研究和工作,其實並不會刻意留意他人。
另一種是能學以致用,將讀的書轉化為生產力,他們通常有不錯的事業發展。當一個人提升自身能力之後,他們的圈層可能會有一定的躍遷,自然他們身邊的人可能都是人中龍鳳,也不會再是井底之蛙,怎麼可能會認為身邊人格局小呢?如果認定身邊的人格局都小,那麼應該好好審視一下自己,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是不是自己的格局就還不夠大?
再者,越是層次越高的人越包容,謙和有禮,通常不會去指責身邊人格局不夠,他們要麼對格局不夠的人敬而遠之,要麼努力靠攏比自己厲害的牛人,向他們學習。真正見過世面的人,才知道山外青山,比自己強大優秀的人比比皆是,不會驕傲自滿。反而是沒什麼真本事人喜歡吆五喝六,通過虛張聲勢來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之前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了一些領導,也證明了我的觀察,越是位高權重的大領導越親民,越善於傾聽和溝通。比如寫《見識》一書的原騰訊副Quattroporte吳軍就講過,如果有人觀點與自己不一致,他首先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想法錯誤。這就是高層人士的虛懷若谷。
所以,一個足夠自律、讀書多又見識過人的人,大概率是不會認為身邊人都格局不夠的。
-
14 # 江湖情感觀察
自律、讀書、見世面都是人生的修煉,目的在於提高自己,而不是用於高看自己,小瞧別人。年少輕狂時,我有過類似的心態,覺得自己比別人多讀了幾本書、多見了一些事,就比別人多些見識,結果發現最沒見識的其實是自己。
聰明人讀書越讀越發現自己不足,愚昧的人越讀書越發現別人的不足。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讀書、思考,他非但沒發現別人沒有大格局,反而覺得自己一無所知。
很多人讀書讀到個皮毛,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開始瞧不起身邊的親人、同事,覺得他們讀書少,沒文化。有些小孩子,讀了幾本書,就開始瞧不起父母,覺得父母沒自己懂的多。這種心態,是一種幼稚的炫耀。
有些人以為去高檔的酒樓吃過幾次豪華大餐,就算是見過大場面;以為出國旅遊過幾次,就算見過大世面;以為參與組織過幾次大型活動,就算是見過大場面。其實有這種想法的人,就是一種沒有見過大場面的表現。
真正見過大世面,經過很多事情歷練的人,對於人性、世道有更深徹的領悟,往往非常低調,絕對不會表現出自己好像比別人瞭解得多的樣子。五代十國時期,有一個人叫馮道,此人在亂世之中,當了五朝宰相,被稱為官場不倒翁,此人最大的長處,就是見多識廣卻裝著一無所知,自稱:“無才無德、愚蠢遲鈍。”
綜上所述,自律、讀書、見世面,都是極好的事情,可以豐富人生,提升境界。但是讀了幾本書,見了點世面,便覺得自己卓爾不群,開始覺得身邊的人沒有大格局,這是一種不好的心態,起碼境界還沒有真正提升起來。就像很多在朋友圈轉發“大格局”之類雞湯文的人,好像讀了幾篇文章,自己的格局就比其他人要大了一樣。這也是對我自己的批評,與君共勉。
-
15 # 喜茗堂
不要以為讀了幾本書,把自律當做口號,認為知識有了,就是收穫。
懂得自律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格局大!讀書人,你認為工人格局小嗎?!如果是正解,你要反省反省,那是你的格局小。為什麼呢?!工人按時上下班,看似按步就班,簡簡單單,實際上是真的自律!
一個零件的差馳,安裝精度的偏差,就是整個生產線的損失,就是下一步大錯誤的開始。
只有毫無偏差的執行,才是整體利益的保證,這才是自律意志下的大格局!
有格局有自律的人,決不會自以為格局大!讀書人,如果你認為太平盛世,平安無事,消防員謹小慎微,具格局太小。那麼這是你值得好好反省的時候了。為什麼呢?!很多人以為消防員在沒有緊急救援需要的時候,只要好好待命就行。
實際上,他們的待命就是操練,演練,演習的不斷重複!重複!重複!把每一個預案演練,把每一個預警解除,把每一個動作做到準確無誤,把一個方法做到預判正確,把每一個方案做到條理清楚……。
謹小慎微的同時,是危險時的安全保證!看似格局太小,卻是奪取減災救人勝利的前提!
2020年8月9日
-
16 # 鹹魚的耳朵
只能說明你格局還不夠!
認識事物有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你既然看了那麼多書,見過那麼多場面,我想這三句話你是知道什麼意思的!
你覺得別人格局不大,其實是按照你自己的思維給別人定義的。換句話說,你把自己對於格局的思維強加在了別人身上。
問題就是,別人需要你認為的那種格局嗎?
少年時我們埋怨爸媽,為什麼不去做生意呢?做生意掙得好多啊!你們現在打打工能掙多少錢?掙錢多了我是不是可以穿好衣服,買好的玩具。
但是等我們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才發現,我們還不如當年的父母能夠承擔,能夠負責!
人就是這樣,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閱歷對於同一件事的理解不一樣。
你認為別人格局不夠,可能那些人比你活的明白,透徹,只是不想提現格局而已!現實就是,哪怕是大街上掃馬路的大爺,也有我們為之尊敬的閱歷和思想,只是人家不跟你交流罷了!
-
17 # 灰嘲的貓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佛家的說的三境界同樣適合於讀書這事上。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個階段是讀書識字階段,基本上完成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就算達到了這個階段。可以認識世界,覺知世界所呈現給你的表象面貌了。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處於這個階段。由於自我認識的提高,不管是社會閱歷還是所謂的讀書破萬卷。
在這個階段,他們的自戀情緒達到了頂峰,迷之自信的心態阻止他們接受不同聲音。
在這個階段,最典型的人群是油膩大叔,他們主要的特徵是好為人師。他們的開場白一般都是,“想當年”、“我認為”、“我不同看法是”。他們生活並不富裕,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是通曉各國政治軍事。
自覺,一生才華無處安放,於是吐槽他人,各種事後諸葛。
三、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蘇東坡和佛印(高僧)的故事,蘇東坡總想勝過佛印。
一天,他們在一起參禪。
蘇東坡問:“你看我像什麼啊?”
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
蘇東坡自鳴得意,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
佛印什麼話都沒說。
蘇東坡一路興高采烈的回家,對蘇小妹炫耀了這件事。
蘇小妹蔑視了一下她哥,說,
“你的悟性不適合參禪啊,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裡有什麼吧。”
那麼題主,你看身邊都是不入流之人,那你是否該反思下自己呢?
-
18 # 小熊論職場
你什麼時候覺得別人的格局大過啊。再說了,別人壓根沒變過,格局何來變大變小呢?你讀書多,你見過的場面大,那都是你自己給你自己的定義。別人覺得多不多,大不大?不要孤芳自賞了。
(1)越成功的人,越方璞歸真,反而越簡單
你聽說過皇上和乞丐的故事嗎?傳說一皇上出行的時候,看一乞丐在吃叫花雞。羨慕的流口水,覺得乞丐真是太幸福了,可以吃到這麼美味的東西。回宮之後,就安排人去做同樣的雞給自己吃,但是無論如何都吃不出當時他看到以後自己覺得的那種味道。
為什麼會這樣?首先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經歷也不一樣,體會也不一樣。這說明,真正成功的人不會聚焦到別人的地位是不是低下,別人的格局是不是夠大。聰明的成功人只會在乎別人身上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像皇上想吃叫花雞一樣。
其實有時候就是得與失的問題,哪來的格局而言。誰規定格局大是個什麼樣了?你成功了自然就格局大了,你成功之前大格局也是小格局。
(2)千萬別有如題的這種心理,到頭一場空
這種感覺就像某人聽了一次成功學的課之後,一下覺得自己格局大了,有夢想,有計劃了。結果回去睡了一覺之後,起來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了。
這種感覺就跟你所說的一樣,你沒成功之前,別談這個。成功之後也別談,這話留給別人說,你見過馬雲說自己格局大嘛?那都是別人給他的評價。
別說自己讀書多,別說自己格局大。談點現實的,談點真才實學。格局不是從書裡來的,也不是從嘴巴里面來的,是從實操經歷中得來的寶貴經驗。
-
19 # 不敲木魚的長老
我們要警惕的是自己,警惕自己是不是在愚者之巔!
“鄧寧-克魯格效應”(The Dunning-Kruger Effect),也被稱為“達克效應”。 是指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做事欠考慮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其本人無法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自己的錯誤行為,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只有經歷過絕望的人,做人才會紮實穩重,做事才會見多識廣。此時的自我認知是客觀全面的,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靠譜”。在這種狀態下繼續堅持目標和夢想,才一定會產生大的、可持續發展的成績。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巨嬰這裡,位於愚昧之巔。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當我們旁觀周圍,都覺得別人是傻瓜,笨蛋的時候。基本就是在這裡了。
到底自己變強了,還是別人太弱!有句俗話說的好,如果你走到哪裡都覺得臭,要看看自己腳下有沒有踩到狗屎。
當你覺得你都能勝過這個世界上99%的人的時候,基本上這就是你自己的錯覺了。見識廣這個事情,可以是到處旅遊,可以是見到更多的人,可以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但絕對不會能通過讀書來獲得這些。閱讀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內在的智慧,處變不驚的人生態度,並不會帶來什麼見識。閱讀能夠讓我們在遇到各種人各種事情的時候,有淡然處之的態度。但是見識,格局這些依然還是需要與人去碰撞,與高手去碰撞才能真正獲取的。
僅僅讀書,讀書可以帶來智慧,是帶不來大格局的!
不要去評價他人如何,要說自己如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古人的道理,到今天依然有效。有些事情,只有去做了,去實施了,成功了,你才能說自己格局好,格局大,做事有前瞻性。計劃計劃永遠都是計劃。真的要要檢驗下自己是否有大格局,不是去看別人有沒有大格局,而是自己親自去操作一番,實踐一番。
我們身邊的眾人,總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力,才能和智慧,不要輕易得去貶低別人。小心被人打臉!當然打臉打多了,進入絕望之谷,到也不是壞事。
願你早日真正走上開悟之坡!
-
20 # 素履之往1
有些人讀了書,變得謙虛謹慎。
有些人讀了書,變得瞧不起人。
曾國藩曾說過:“天下無自是之學問”。意思是說,沒有一種學問是讓你自以為是的。
格局這個詞,本就是無法量化的,什麼才是格局大?什麼才是格局小?你能清晰定義嗎?
格局大,有時候等於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格局小,有時候等於腳踏實地,求真務實。
還有自律這個詞,也值得斟酌斟酌,自律了,是不是就一定會比別人強?自律了是否就高人一等?自律這東西,是拿來增加優越感、存在感的嗎?
格局、情懷、努力、自律……這些名詞,哪些人最喜歡用?老闆忽悠韭菜的時候喜歡用,傳銷頭子拉人入夥的時候更喜歡用。
太多人讀書,讀了一大堆沒有什麼卵用的東西,這些東西與他們的人生毫無益處,只是增強了他們的傲慢和偏見。
你以為你讀的是新思想,其實不過是把自己的偏見重新排列組合。
回覆列表
讀書讀的多有個先決條件,必須思想是站在相對高度看問題,這在現實是稀少,但不是沒有。有人一輩子讀書,看問題高度卻很低。我看你是有高度看事物了,所以才有這種感覺。是的,在我們周圍大多是實惠形平常人,每天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盯著蠅頭小利不少,又有多少會想去多方位,全思維去考慮問題?就自己而言也會因處在不同環境看問題高度不一,格局也不一樣。舉個例子:當你站在地球和坐飛機及站在月球上,所看待事物的格局就不一樣。所以說讀書使人提升,就是把自己思想提高到另一個位置去思考自己遇到的事情,處理起來就更完善。願你不斷提升自己,先讓自己格局更高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