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木同心理

    我的鄰居是位獨居老人。搬家當月,只見過三次面的他提出,想來我家過年。為此我和老公大吵一架,同意他來了。想不到,他卻另有目的。

    幾年前我懷孕後,和老公貸款買了期房,房子自帶精裝修,省了我們很多麻煩。交房後,我陸陸續續把傢俱添置齊全了,當時孩子才幾個月大,為了他的安全,我們決定將房子放一年味兒,再搬進去。

    每週我都會帶著孩子打車去新房,開開窗,散散味。然後,和孩子在小公園溜達一圈,再關窗回租的房子。我們買的新房是兩梯四戶的,01門和04門在兩邊,是三室;02門和03門在中間,是兩室。 我家是01門,我用腰凳帶著孩子來新房散味時,碰到了02門的鄰居,是一位獨居的70多歲的老爺爺。

    鄰居爺爺很喜歡小孩,看到我們,聊了兩句,還摸摸孩子腦袋,逗逗孩子。他衣著乾淨,穿著襯衫,西服褲,肚子有些大,腰帶上還串著一塊,好像是雕著像虎頭圖案的玉。他的目光堅定而銳利,面板白淨,看起來是沒吃過種地的苦。

    爺爺說他姓王,讓我叫他“王爺爺就行”。王爺爺的腿腳不太好,走起路來,一條腿繃得筆直,這條腿往前邁了一步,另一條腿得畫個半圓再跟上去,有點像圓規。王爺爺的左手緊緊地抓著一根柺杖,走起路來,身體前傾。這根小小的柺杖,好像承載了他身體大部分的重量。

    只見過三次面,鄰居爺爺神色尷尬地提出,自己就孤單一個人,想過年時,來我家一起過年

    搬進來新房之前,雖然我只見過王爺爺一面,卻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回家後,我還和老公講,“我看到咱們的鄰居了,是位獨居的老爺爺,看起來非常儒雅,很有修養的樣子。”我老公開玩笑說:“這是大好事。咱要碰到奇葩鄰居,以後賣房子都得降點價。”

    差一個月就過年了,我們租的房子還有一個多月,交下個季度的房租。老公說:“媳婦兒,浪費,就浪費點房租吧,新年新氣象!搬家!咱們一家三口,去新家過年!”因為我和老公都是工作後,來的居住城市,父母都不在身邊。由於管控,他們來不了,我們回不去,註定要一家三口過了。

    我們僱了搬家公司幫忙搬了家,之後半個月我每天都在收拾屋子。我找了幾個大紙箱子,把以後用不到的東西,不再穿的舊衣服都統統丟進去,處理掉。那段日子,房子進電器加上我收拾東西,我家的門總是開開合合。有幾次我看到王爺爺在門外伸個頭,往裡張望,但我太忙了,只是點頭微笑一下,也沒出去說話。

    沒兩天,家裡收拾利索了。每天早晨十點,我都會下樓帶孩子出去放放風。一天,我們剛出門,就發現王爺爺正在門口,巧合得就像特意等我們似的。我跟他揮揮手,打聲招呼,王爺爺說他也去樓下轉一圈,他用手摸了摸孩子的頭髮,說孩子看著又長大了很多。然後,我們就一起坐了電梯。電梯裡,王爺爺眼神有些閃躲,手不自覺地握了幾次拳,又輕咳了兩次嗓子,感覺他好像要跟我說點什麼,但直到我們下了電梯,他都什麼也沒有說。

    第二天早晨十點,我帶著孩子去放風,在門口又碰到了王爺爺。電梯裡,王爺爺猶猶豫豫地開口了,“小馬啊,你們今年過年回老家嗎?”我笑了笑,“王爺爺,回不去啊,今年就我們一家三口了,我媽、我婆婆他們也都來不了。”

    王爺爺若有所思地說了聲“哦”。猶豫了一下,說:“我有個不情之請,過年我就自己一個人,年不像年,家不像家的。過年那天,我可以去你家,跟你們一起過年嗎?

    因為鄰居爺爺要來過年,我和老公吵了一架

    晚上,我剛和老公說了這事,他一掌拍在桌子上,“騰”地一下就站了起來,“桐桐,你是不是傻,這事怎麼能答應呢?你一共才見過他幾回啊,這是大城市,不是你小時候住的筒子樓,大家都知根知底。對他,咱們什麼都不瞭解,你怎麼能把不熟的人往家裡帶呢?再說了,平時過年不是去你家,就是去我家,難得今年,咱們一家三口一起過個年,你還叫個外人來。這事,我不同意。”

    “你同不同意,我都答應了,這時候怎麼反悔啊?而且他一個人孤零零的,看著怪可憐的。”我掙扎著。

    可憐的人多了去了,你都大過年的,領咱家來嗎?”說到這,其實我也知道他說的在理,這事是我草率了。可我都答應了,能怎麼辦,我只好繼續硬著頭皮說:“沒辦法,必須請。以後還得做好多年的鄰居呢,這當口,讓我出爾反爾,多丟臉吶,我做不到。”

    我老公想了下說,“行,咱倆別吵了。我跟你說,這次是看著你的面子上,我答應的。但你得答應我,這次過後,除了見面打招呼,你別跟這個王爺爺來往了。這個人太沒有分寸感了,你們才見三面,他就要來咱家過年,以後還指不定有多少麻煩事,等著咱們呢。”我一聽也是,就點了點頭。

    聊天時我們發現,原來王爺爺的真實目的。

    過年那天,我提前跟老公囑咐好,“今天大過年的,即使你對王爺爺不滿,也別表現出來哈,大家都樂樂呵呵地”。他用手彈了我個腦瓜崩,“這種事還輪得到你囑咐我,我這個咱家外交官白當的啊,再說我可是長在山東這個禮儀之邦,好吧?去忙你的吧”。

    下午三點,王爺爺來了,老公抱著孩子在門口迎的。老公嘴上說著吉祥話,拿著兒子的小手笑著給王爺爺拜年。王爺爺笑了笑,從兜裡掏出個紅包就要給我兒子,“都好,都好。錢沒多少,別嫌棄,也別跟我拉扯,大過年的,給孩子壓個兜。不收的話,我就回去了,可不好意思打擾你們了”。

    王爺爺的腿不好,老公想著以後再還禮,收下了紅包,並趕緊把他請進了屋坐下。這時才發現王爺爺還拎了塑膠袋,裡面裝著一個罐頭瓶子,細看之下,好像是剝了外皮的整頭大蒜。

    王爺爺看了眼大蒜瓶子,好像陷入了甜蜜的回憶,笑了笑說:“我給你們帶了點糖蒜。我老伴在世的時候,手藝特別好,可惜你們沒口福。我啊,別的菜都沒學會,就這個糖蒜簡單,我跟她學了一手,每年我都醃一大罈子。人老了啊,就愛想以前的事,想起來,我就吃兩頭。沒給你們拿太多,你們一次吃不完,放屋子裡味太沖了。吃完了,我再給你們送”。

    我和老公對視了一眼,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詩:身與心俱病,容將力共衰。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看到王爺爺來了後,我又進了廚房繼續忙活。做完一桌子的菜,我們開始過年了。平日老公不喝酒的,主要是沒量,今天破了個例,給自己和王爺爺各倒了一點。男人吃了幾口菜,喝了幾口酒,開始慢慢打開了話匣子了。我沒看錯,王爺爺確實是個很有內涵的人,他跟我老公聊印度,說印度主要是白種人,談種姓制度。看到我們沙發上有本梭羅的《瓦爾登湖》,給我們介紹超驗主義。聊著聊著,還給我們分享了他當年怎麼學英語,就是拿本喜歡的原著,找本字典,硬讀,一本書看完,常用的單詞就記住了七七八八,以後就直接看原著了。

    老公看王爺爺知識很淵博,又很開明,就開始問一些平時想知道,又不太好意思問的問題了,“王爺爺人到了七十多,記憶力怎麼樣了?”王爺爺爽朗一笑:“我知道,在你們小年輕的眼裡,我們七十多歲的老頭和死人差不多。我這麼說吧,我們看起來容易忘事,但該記住的還是能記住。”

    就在我們有說有笑時,王爺爺的手機響了,他接通後,竟然是他的兒子、兒媳婦和孫子在給他拜年。王爺爺笑著,一連說了三個好,然後把攝像頭對向了我們一家三口:“好,好,好,你們也快樂。看見沒?我說了我和鄰居的關係特別好,我們正在一起跨年呢。平時我們也常串門聊天,你們啊,別老怕我寂寞,安心過日子,別總是惦記我,叫我過去。我們這正吃著呢,先掛了。

    原來王爺爺兒子在國外,娶了個洋媳婦,就定居海外了。王爺爺的老伴過世後,兒子把他接去過,可生活習慣差距太大了。王爺爺只想吃豆漿油條,包子麵條白米飯,吃牛排沙拉吃了幾個月,還是吃不慣;王爺爺腿不好,一週就洗兩次澡,兒媳婦覺得他不每天沖澡,不講衛生;王爺爺在後院翻了一塊草坪,想給兒子一家種點有機菜,兒子很生氣,說好好的草坪糟蹋了,有這錢,都夠買一年的有機菜吃了。待了大半年,王爺爺實在不習慣就讓兒子送他回來了。去的時候,家裡的房子賣了,回來後就在城市邊買了個新房,有電梯,綠化好,房價又低。

    我和老公在這時也明白了,王爺爺之所以放下面子,提出來我家過年,就是為了讓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放心啊。一下子,我們對他更加親近起來。我們問過王爺爺以後怎麼辦,自己過,總不是個長久之計啊。王爺爺想了想說,“老了肯定還得去兒子那兒,能自己過就自己過兩年吧,不給他們添麻煩。說實話,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在哪能有自己家自在啊?”

    人上了年紀一般睡得早,王爺爺待到8點就起身告辭了,“今天真是太開心了,謝謝你們啊。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我回去洗洗睡了,你們一家三口再看會兒電視,我就不打擾了”。我們起身將王爺爺送到了門口,我老公看了看王爺爺的腿說,“王爺爺,咱們鄰里鄰居的住著,有什麼事需要幫忙您就說,我這開車也方便,別客氣”。

    王爺爺笑了笑說,“你是看我老爺子腿不好吧?跟你們講,你們別看我走路不利索,我騎起腳踏車來,二十歲的小夥子都不一定追得上我,不信回頭咱倆比比?”,頓了頓,王爺爺又說,“放心,平時小磕小碰,我誰都不麻煩,如果真是突發個什麼疾病,肯定找你們幫忙。你們快回屋吧,開著門,別把寶寶凍感冒了。

    關上門,老公對我說:“桐桐,以後你做了好吃的,就給王爺爺送點。年,節,咱們叫著點一起過他孤零零的一個人,咱們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吧”。

    小結

    王爺爺年輕時,努力工作,供孩子讀書,孩子留在了國外娶妻生子,生根發芽。年老了,他想念兒子和孫子,卻表現得好像很不在乎,聊著影片,沒兩分鐘就掛了。可是為了讓孩子放心,覺得他過得還好,並不孤單,不知道他下了多大的決心,才跟我們提出了那個要求。

    父母真是偉大,永遠在為子女考慮。我們小的時候,希望我們飛得更高更遠,看到更廣闊的天地。老了,需要我們照顧了,又怕成為我們的負擔。

    以前總聽人講,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可我們真的做得不好。我老公算過,他爹孃今年70歲,就算活到九十歲,一年回去看他們三次,也就只有60次見面的機會了。

    有時候我們不禁問,陪伴父母和掙加班費,哪個更重要呢?看起來,答案好像不言而喻,父母一直在家等待著我們,為了職業發展多多加班,拼搏事業才是重要的。可錢賺再多也沒有盡頭,而父母卻在無盡的等待中一天天的衰老了。職業發展是必要的,是我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之本,那麼,把享樂的時間分一些給父母吧。把一些出去遊玩的假期,改成探親之旅。不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說過哪些殘忍、噁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