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云溪清風
-
2 # 兩性感情世界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誰也不要笑話誰。
而且,我個人覺得人能從呱呱墜地活到七老八十,,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但是,說實話,人老了,確實有很多人煩的。
據我個人觀察,首先就是因為你身體健康的原因。如果一個精神矍鑠、身體健康,還能有退休金的老人,年輕人討厭的機率是很小的。
因為你能吃能喝,也不用別人照顧,自己掙錢自己花,也用不著他們的錢,他們就會覺得你不麻煩。
但是,你要是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行了,一天到晚,咳咳咳......,手裡頭也沒錢,甚至時不時地還要去醫院,你看他們絕對會嫌你煩。
因為他們會覺得你拖累了他們,你一無是處。花了他們的錢,還要費精力照顧你。
再者,老人都愛嘮叨,花錢的理念和生活習慣都和年輕人不一樣。你說說年輕人,他們就會覺得你太囉嗦了,跟不上時代,也不瞭解現在的社會。
會從心底裡鄙視你,瞧不起你,忘了他們有一天也會老。
老人們愛靜一點,年輕人愛熱鬧。他們在家裡,老人會要求他們安靜一點,也會讓他們覺得反感,不舒服,不樂意跟老人住在一起,煩老人。
還有,就是老年人年紀大了,對衣著也沒那麼講究了,穿的也很隨便,精力有限,也沒那麼幹淨了,有時候會有一點點味,所以,年輕人就會排斥老人,不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住。這種情況下,還是希望老年人能稍微注意一下,能幹淨點,就乾淨點,自己看著也舒服。
不要對年輕人太過於嘮叨,他們會長大的,會明白的。
但年輕人也要理解老人,畢竟歲數大了,實在是沒那個精力了。
人有的時候,不能太自私,想一想,你的父母年輕的時候,上班掙錢供你讀書,給你零花錢,那時候,你怎麼不說他們?
不能等她們老了,幹不動了,就說這說那,討厭老人。
有本事,你活到老人這個年紀,再說這句話。
沒有人能不老,沒有時間可以停止不轉,沒有時光可以倒回來。
想要老了討人煩,也是很不容易的,好好活吧!
-
3 # W聞風坐相悅
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
1、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現實中不否定有個別老人為老不尊,有些做法令人不齒;但是那是壞人變老,不是老人變壞。
實際上這種情況就好像一鍋鮮美的高湯,掉進了一顆老鼠屎一樣。
2、世界上各國領導人很多年齡偏大,有的雖然是耄耋之年,仍在掌握大權。俗話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說明了年輕容易衝動,意氣用事;把一個好端端的國家隨意交給年輕人,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這說明成大器者,大部分年齡都比較大;如果太年輕,不但積累少,而且實踐經驗也不足,自然難以擔當重任。
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當益壯,仍然富有抱負志向。像鍾南山、李蘭娟等老人,都是國寶級的老人。他們用自己的知識,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7、認為人老了招人煩是一種病。實踐證明,有個別人覺得老人招人煩,這是他們的一種病態。可能有很強的傳染性,大家應該警惕不要讓這種疾病傳給子孫後代。如果任其傳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處在危險之中了。
-
4 # 李伯禺
也不一定完全如此,但相對多一些而已,人這亇機體,也和一輛汽車一樣,保養的好和保養的不好差異很大,有些人愛惜車毎天從內到外整天在收拾所以開了七八年,還和新車一樣,有些人不愛惜,開了兩年,車就像老牛一樣到處都是毛病,早早就得讓他”退休”。
人老性格、氣質的變化是建立在生理功能發生變化的基礎上的,各亇系統功能都在下降,如聽覺65歲以上聽力1/3都會出現障礙,60一70歲心臟代償性增大,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不斷下降,到80歲以後,心輸出量降至25~50%,血管變的硬化,因而容易發生腦出血;消化系統,口腔結構、分泌、運動功能等發生變化,食管粘膜隨著增齡發生蔞縮,吞嚥功能減弱,胃粘膜供血不足,粘膜變薄或萎縮,胃液分泌減少;腸粘膜萎縮,肝實質細胞減少,功能減退;腎變化也很大,年青人每腎有100萬到200萬腎單位,腎單位隨著年齡會不斷減少,從40~60歲約減少1/2,總之變化多了,內分泌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等等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真是人常說的“不服老不行啊!”但速度人與人差異卻很大。科學的保健可能打破上邊許多指標。
健康長壽,首先是健康,生命質量好。
所謂健康就是:軀體健康、心理健康,適應社會良好,道德健康。人老了或年輕時輕視保養,喜菸酒,高脂飲食,熬夜等等,生活不規律,不良習慣太多,結果老了疾病叢生,不是高血壓就是糖尿病,由於吸菸酗酒飲食不節或患冠心病、慢阻肺、慢性腸胃病,還有些病也喜纏著老人,如慢性前列腺增生,便祕、失眠等。老年病一多,一些老年人就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容易進入病人角色,老年人心理障礙最多表現是多疑、固執、情緒脆弱。你想有了這些毛病兒女們能輕鬆嗎?
有些老人有修養,頑強,雖有些病自己能幹的事儘量自己幹,但有些人一是覺得自己老了,二是覺得自己有些病(老人疑病症也多,因為衰老,好多地方不舒服,他就不停的懷疑,是不是得了癌等病,希望反覆求醫)擺脫不掉“病人角色”,所以精神心理行為對兒女依賴性變強,本來能作的事情都要孩子們去作,如“倒杯水來!”“把報紙給我拿來!””把電視給我開啟……
說老年人心理有障礙,首先是多疑,老大的孩子了,到哪去要問?打電說的什麼要問,子女在外邊幹什麼要問,在外邊吃的什麼飯要問,你說煩不煩,不好好回答他,就傷感了,覺得子女不孝。
老年人的固執行為也是領人頭痛的,他往往以自己過去認為“成功的經驗”來處理現實中變化的問題。固執己見的老人,由於思想方法偏執,觀念偏執重複,對別人的意見很難接受,同時表現煩躁和焦慮,有時還發火,脾氣變的很壞。固執的老人自尊心都很強,喜向年輕人講他過去的功勞。由於記憶不好,對身邊的人經常反覆講,使他們開始覺得新鮮,以後就厭亂聽了。說老人囉嗦,也是因為他腦功能退化的原因,才給別人叮嚀過了的事,他又叮嚀,因為忘記了前邊的叮嚀,所以就顯得嘮嘮叨叨,使年輕人煩。提幾點老年人應注意的事。
1,經常學習新東西,激發腦細胞的活躍,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2,注意著裝和儀表,穿出靚麗,穿出自信,穿出健康。講求化妝,儀表,不僅是給別人看也是給自己看,整潔,精緻的化妝會給自己帶來好心情。邋里邋遢,精神不振,自己看著煩,別人也然,是放棄積極生活的表現真是一些人常說的已站到“等死隊”裡去了!
3,對待年青人,應保持莊重溫和的態度,對他們某些作法自己不能接受,最多提示3次,有效無效,都當閉咀。
4,對待年輕人提出的意見,最好耐心聽,不要依老買老輕易去批評對方。
5,自己能幹的事一定自己幹,不要輕易去麻煩年輕人!
6,自己住的房子一定要收拾整潔,體力不支可以慢慢來,不要讓年輕人感到進了老年人的房子就是髒、亂、有怪味。
7,記著來了年輕的客人,儘量誘導對方多說話,表示耐心聽,不要自己忙著講自己當年“出五關斬六將”的得意歲月,煩的他們又不好立即走,只好少來了。
-
5 # 秦戒盈
人老讓人煩,表相是人老相貌體態越來越難看,病魔不斷纏身,說話不利索道不要緊,關鍵是愛以老賣老,話多思想陳舊愛教訓人…但本質還是人的逐利性,投資未來預期的利益的本性使然。人們對過去己發生(或己收割的)利益不感興趣(不感恩),對未來利益感興趣。
人老了各種資源在減少萎縮,沒有預期或者說預期暗淡。在這個逐利、追求預期(如房子、股票)、很強的社會中,老人自然失去了在人心中的位置,更不可能花大量精力在你身上。但出於親情或所謂"尊老愛幼"道德觀的影響,又不得不關照老人,這就增加讓人煩了的程度。另外人們不願意去為一件天經地義無人競爭唾手可得的東西去付出,雖然老人的工資剩餘(節約)和遺產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下一代不願付出,若付出多就煩。
小孩尤其是嬰兒其實比老人還難伺候,為什麼年輕父母樂於奉獻、甘為牛馬,除過人本性外,核心是預期、希望。甚至讓人煩的兩家老人爭先恐後搶著撫養,但再付出也換不回讓人不煩。
這也是為什麼單位提拔的年輕領導受人重現,千萬百計套近乎和付出,其實也許一生都不會對你有點好處,但沒辦法這年輕領導有預期,存在未發生有利於你的可能,而不是己經發生了利益套現。
人其實想起來也心寒,老人過去為子女操碎了心,付出了一切,甚至現在為兒子孫子的房貸還付出著,就這也沒換來讓人不煩的境地。甚至現在老人讓人煩的一個方面一一太節約,多半也是想為下一代多留點善心所致。
要讓人煩減少些,老人儘量在這幾方面注意:
一是要認識到你是己步入沒有預期或預期暗淡的階段,很容易成為讓人煩感的人。有這種思想,你就不會做出與你年齡不相仿、場合不相稱的呈強或尷尬舉動。
二是少說話。要認識到人老除過話多外,思想陳舊,愛教訓人,愛炫耀自己過去。解決辦法就是不在你的圈子內少說話。我有個朋友,他兒子是上海名校的博士,兒子要留上海工作,他很愁兒子在上海買房,去年年底找工作,兒子傾向一個很有實力建立不久的民營單位(很可能上市),他傾向於一個成熟很火的單位,徵求我意見,我也傾向兒子的意見,原則是己成熟雖穩定但機遇就小,結果兒子還是在他的要求下進了成熟單位,當然也是好日子。結果他兒子同學進了那個民營單位,前段在科創板上市,可套利一千萬。朋友後悔了,失去了不為房子發愁機會。我說你的年齡、圈子、思想理念就不如兒子,在兒子工作上少發言。
三是善良容人。很多老人尤其是女同志,過去觀念把保姆當下人,和保姆很容易發生矛盾,兒女要不斷地調節矛盾調換保姆,很容易讓兒女煩。我母親換了70個保姆,誰不煩來試一下。
四是有可能的話,儘量花錢。你花錢使你心情愉悅或身體健康,少住院,記住:兒女寧願多花錢也不願陪你去醫院。兒女很煩感老人過於節約。
五是乾點有益的事情,或鑽研自己的愛好,無論這愛好是啥,那怕是做飯。
讓人煩少不了,乾點有益事情,多鍛鍊的身體、多旅遊、少說話、少攢可能用不上的東西,少干涉兒女事情、少逞強。減少讓人煩的言行,說不定還能成為讓人願意親近的老人。
-
6 # 崑崙駿馬立
因為失德是主要原因,如果從小教育尊老,社會風氣就會以老為尊,就沒有嫌棄的基因了,小日本就沒有嫌棄老人的這個說法,看看現在對孩子和對老人的狀態吧,幾乎全部把孩子放第一位,孩子優先,把老人放一邊,而不是把老人放在第一位,自己第二位,孩子第三位,所以說尊老只是一個口號了,本末倒置的培養出一個,為自己挖坑的社會現狀,孩子最幸福,然後是自己,然後是老人,如果人人崇尚尊老,那麼年輕人從骨子裡,就敬畏老人,尊重老人,現在給老人讓個座,還爭論不休,是好老人還是壞老人,好的可以讓座,不好的就不讓,讓座要分析一下是好老人壞老人,而不是讓給老人是尊老,不是座,這是普遍的價值觀,我們小時候給老人讓座,不會首先考慮老人是不是好壞,見到老人就立刻讓座,看到老人上車拿東西還都出手幫忙拿,現在呢,每個人都會老去,你今天嫌棄老人,就是給自己積累被嫌棄的未來,坐著都選擇不挨著老人,而我們的時代是和老人聊天,願意與老人聊天,聽他們小時候的故事,時代不同了,不管怎麼變化,等待你的是慢慢變老,好自為之吧,
-
7 # 閒情逸致66
因為人老了不知道屙尿,吃喝拉撒還得需要人管,所以老人討人煩。老人討人煩,兒女也得管。因為都會老,都得需要管。
老了啥都不方便了,衣食住行都不行,外表顯得不乾淨,老了感覺沒有用,就怕患上痴呆症。這不行那不行,人見人煩,人見人嫌。老人沒樂趣,老人沒意思,有心無力,唉聲嘆氣,眼神不好不認人,說話不清聽不懂,說不定還莫名其妙的發個脾氣,誰不煩啊。老人一患病,全家都頭疼,出力又花錢,伺候佔時間。老人身邊需要人,吃喝拉撒還得管,子孫都得煩又煩。奉勸老人要存款,免得老了討人煩。如果有錢人還煩,那是你的存款少。如果存款幾百萬,再煩老人也有人管。老人沒用討人煩,人老不能提當年。老人好像是多餘的,怎會有人不會煩。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關愛老人,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品德,老人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煩老人。因為人人都會老,都得需要人照顧,老人討人煩的現象誰也跑不了,希望大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
8 # 江左線上
恐怕你有某種精神疾病吧。
正常心理成熟健康的人是不會討厭老人的。
甚至很多人都非常喜歡和老人聊個天,能長見識。
至少我沒見過煩老人的下輩人,或者說極少見到。
個別不孝順的小輩,也定會為眾人所不齒。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誰不希望自家的長輩們個個都長命百歲呢!
而且人老了,大多會變得與世無爭,所需只不過是吃點喝點而已,你有什麼煩的?難道你已經自私幼稚到如此地步了嗎?
至於說老人囉嗦,那簡直就是扯蛋,一個人囉不囉嗦與年齡無關,只與性格有關。少年時沉默寡言的人,老了也不會話多。
你家老人之所以對你話多,那是出於關愛之心。有理,你就聽了,不是太有理,你就一笑置之,有什麼可煩的呢?
有些人,動不動煩這人煩那人,厭這人厭那人,其實根本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身心理不成熟,缺乏修養,又沒有基本的社會準則,一切以自身好惡來判定他人。
這種人,用古人的話說,叫不肖之人。
其實就是極端自私自戀且心理有缺陷而已。
-
9 # 淘金謀士
謝謝邀約!很多事、很多人不要一概而論!很多時候,之所以年輕人討厭老年人,是因為年輕人、老年人看同一件事理解和看法不同而產生的厭煩情緒,很多老年人確實是大腦退化而產生反應遲鈍,這是事實!這種認識在很多年輕人思想上會變得固化,以為所有的老年人都如此,豈不知人與人有時有很大的不同,很多老年人雖然年歲大了卻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反映能力,這些老年人不僅有超強的理解力、反應力、記憶力,還有超強的分析能力,這種分析能力是沒有閱歷的年輕人望塵莫及的,其實此時的年輕人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教條!這恰恰反映出,這個年輕人反應遲鈍的一面,而其自己沒有反應過來!我本人周圍就生活著一群年齡大小不同的年輕人,我們彼此各有優勢相互尊重,對事物的反應能力看不出年齡的差異,是否因看法不同而產生厭惡情緒,我不知道,但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的想法成熟周全受到尊重!所以,我建議很多上年紀的朋友,不要因為自己某些方面有所退化而妄自菲薄,也不要因為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而倚老賣老,活出自己的性格來,少關心別人,多關注自己,少干涉別人,多些興趣,少要求別人,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樂觀,就會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就是善待自己!
-
10 # 山人老草
為什麼人老了討人煩呢?常言道,樹老根多,人老話長。老年人出於對晚輩人的關愛,總想憑老經驗多說幾句。年輕人呢,總覺得老人的黃曆已過時。久而久之,言者討煩,聞者嫌煩,往往不歡而散。究其原因,老年人總覺得自己飽經風霜、人生經驗多,總想以長者的姿態,或以慈祥的諄諄教誨,或以居高臨下指導。無論哪種方式,憑心而論,都是對晚輩關愛的表現。殊不知,星轉鬥移,時代變遷,此一時彼一時也。他們那時的經驗怎能指導了日新月異的今日理念?於是晚輩們便煩燥起來,不經意地甩一句,老人的自尊心便受到傷害。可當下的年輕人呢,不聽也就作罷,還拿話衝撞老人。使老年人“好心做了驢肝肺”。這是年輕人孝心缺失的表現,也是我們這些老年人自食了嬌子慣子的惡果。奉勸老年朋友們,我們不要把一輩子的精力都放在兒女們身上,要學會放下、放手。你看,孩子們的教科書上那故事:老鷹對小鷹說:“孩子,你長大了。山的那邊很大,你自己飛過去看看吧!”老馬對小馬說:“那河水究竟是深還是淺呢?你自己試試就知道了。”我們要學著當好老鷹和老馬,守護好自己的晚年,年輕人嘛!放心讓他們去闖吧!您說呢?
-
11 # 戀戀有情
我們應該都聽說過一個詞叫“老來難”,說的是老人不招人待見。你可能會問,人老了不是應該享受晚年和天倫之樂嗎,為什麼會討人嫌呢?
老人討人煩的原因,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第一:人老了以後話多,不喜歡聽的人就覺得煩。
年紀大了以後,經歷多,見識多,聽聞多,就喜歡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聽老年人的嘮叨,他們會覺得老年人的觀念太陳舊,和自己沒有共同語言,但是礙於是親人,又不得不聽,所以就會表現出一種厭煩的情緒。
第二:老年人各項生理功能退化,溝通起來困難。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老年人若聽力不好,在和別人溝通時,別人要用很大的聲音,老人才能聽見。溝通起來特別困難,而且你說的話重複三遍以後,如果對方還聽不清,你的氣已經上來了,就不想再跟他溝通了。
我父親就是這樣,聽力特別不好,看電視要把電視聲音開得很大,他看電視的時候別人都得捂著耳朵。助聽器他也帶不習慣,農村幹活時候也不方便帶。
在和他溝通的時候你必須要大聲說話,而且還不一定能夠聽清楚。但是電話溝通時聽的很清楚,手機是堵在耳朵上的。
第三:老年人一般不太注意衛生。
其實也不只是說老年人不注意衛生,而是他們年紀大了以後,不太在意這方面的事情,而且有時候其行動不便,想保持乾淨很難。但這在年輕人看來是邋遢的表現,所以他們也討厭老人。
-
12 # 詩語之旅
為什麼人老了討人煩?關鍵在於“討”字上。討,即主動,找上門,也就是自找著讓別人煩。
實話實說,人老了,別人本就不喜歡。可偏偏有些人,明明是老了,卻不服老,說什麼六七十歲的人,二三十歲的心。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和同齡人在一起玩兒,淨聊些年輕人的話題,什麼郎情妾意,什麼你儂我儂,什麼這青春劇,那偶像群,什麼誰誰誰出軌,誰誰誰劈腿。想想看,身邊的老頭,老太太,誰會理會你這一套,估計,都會躲你遠遠的。
當然,這只是,正常社會生活狀態下的情形。至於,在自己家庭生活中,大體也不過如此,也要注意言行舉止,尤其是和年輕人,更要把握分寸,適當保持點距離。
-
13 # 桃小毛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是又有多少子女能將家裡的老人當成寶貝呢?
人老了為什麼討人煩,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一、人老了,觀念也老了,跟不上兒女的思想,說話說不到一起,時間長了,討人煩。
二、人老了,記憶力衰退,喜歡重複說話,每次提起的都是陳芝麻爛穀子的那幾件往事,說多了,討人煩。
三、人老了,生活圈子變小,心理變得脆弱,眼裡天天盯著家裡這幾個人,為了讓兒女多關注,有的老人會作一些,鬧一鬧,次數多了,討人煩。
四、人老了,手腳不再利索,眼神不再好使,做事情開始礙手礙腳,有時候心裡想著幫子女忙,卻辦了壞事,總是這樣,子女就會嫌棄。
五、人老了,各種病痛隨時襲來,有時候就需要子女一直照顧,久病床前無孝子,時間長了,子女會煩。
六、人老了,各種功能退化,和子女吃飯吃不到一起,睡眠時間也不一致,如果再亂管事,時間長了,肯定會討人煩。
其實,每個人都會老,父母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父母將我們養育成人,幫助我們成家立業,現在父母老了,到了該反哺、該報恩的時候了,作為子女,有什麼理由嫌棄他們?
老人愛嘮叨,可能是因為見子女的時間太少,所以一看到子女就想多說話;有的老人愛作,那是因為他想用這種方式把子女留在身邊;老人和子女們吃不到一起,坐息時間不一致,那就不妨遷就一下,你要知道,等你老了,也會這樣子。
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個故事,兒子很小時,指著麻雀問爸爸那是什麼,爸爸回答那是麻雀。兒子問了21次,爸爸就回答了21次。
後來爸爸老了,他有一次問兒子一個問題,剛問到第三次,兒子就發了火。
其實,我們如果能拿出對待孩子的耐心來對待父母,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老小孩,小小孩,可以把年邁的父母設想成自己的孩子,他養你小,現在你來養他老,這是多麼好的一場輪迴啊!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如果不在,人生只剩歸途,希望每個人都要珍惜擁有父母的日子。
-
14 # 專業韭菜N年
人老了討人厭這是事實,但不是全部。
最先煩惱的應該是子女,因為接觸的多,處理的事情多,久而久之意見就多了起來。
其實老人討人嫌這個話題可以分開說,一個是老人的部分,一個是子女的部分。先說老人吧不知道有人沒有人討厭80多歲的鐘南山,90歲的袁隆平?我想不管是他們的子女還是遇見他們和他們打交道的人都不會嫌棄反而還要以此為榮。為什麼呢?就因為他們雖然年齡到了可是還有一種年輕奮鬥的精神在哪裡,任誰見了都會不自由的佩服感慨尊重呢!雖然這是個例,同樣也是個提醒我們絕大部分的老人,老了也應該有所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鍛鍊了身體又打發了時間。儘量避免除了睡覺就是吃飯,一種暮年等著燈枯油淨的味道。
再談下子女的感觸,其實很多人並不理解人的一些本能意識,比如為什麼在對待自己的老人和自己的小孩有些千差萬別呢?就是人的本能意識驅使。孩子是代表著未來和希望,老人代表著過去和失去。所以把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大把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孩子這裡,自然老人哪裡就怠慢了許多。陪老人的時間少陪孩子的時間多,自然給人的感覺是老了討人嫌。
其實對與老人和小孩都討人嫌的感覺很多人也沒有意識到,相反小孩討人嫌的次數和嚴重性比老人更多更大。老人有自己的想法有意識,所以在跟老人溝通有矛盾時候,處理起來很棘手,你沒有更好的辦法宣洩自己的情緒。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可是小孩子鬥不過大人,再不濟你可以打小孩恐嚇小孩。最後你的情緒得到了宣洩,你做的了你自己想法的主。
這大概也會有個錯覺就是老人討人嫌,小孩討人愛。
還有一個說法叫家有一老就有一寶,這個時候的老人性格脾氣一定如兒童時候的孩子一樣,不然也是討人嫌的角色。
老人討人嫌可能和時代也有一定的關係,國窮,家窮,人窮,飯吃不飽,路走不通,病看不起任多少善良的老人和子女也會怨天尤人。
現如今這些關乎社會家庭和個人利益的公共設施隨著國家的富強,家庭收入的改善,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以及養老保障的覆蓋,老人討人嫌的事情會越來越少。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庭和睦和氣是一大家人共處的基礎,子女有所怠慢可以理解,子女混蛋,老人必要負一定的責任。古語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是沒有道理的。
-
15 # 莫忘初心242650426
人老錢少病多,頭白膚馳,耳背眼花,缺牙少齒,五臟六腑,功能退化,消化不良,呼吸短促,納吐不暢,步履蹣跚,愛管閒事,說話囉嗦,討人厭煩大都在所難免。
人生,從孃胎孕育到呱呱落地,由嬰幼兒長大成人,青春年華十分短暫,中年期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爬坡攻堅,工作生活壓力陡增的一個階段,一晃就到達了暮年期。
當真正進入老齡化時期之後,已經開始了生命的倒計時最後一段旅程。留住容顏和逆襲的返老還童,對於絕大多數老年人而言,只是一種奢侈的夢想。
可是智力和身體肌能的退化程度,又可以用"反老還童"去形容,也是恰如其分的。而且這種變化具有規律性,只有程度大小的差異,沒有絕無僅有的可能性。
有些時候,從表象看,老年人自己固執己見,或者人老不服老的要與小字輩一爭高低,更多的是不由自主,自覺不自覺的一種行為舉止。
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考慮,在思維尚還清楚的情況下,提前重新開始自己的習慣養成:眼要花,耳要聾,明哲保身,少說為佳,不說最好。
把責任推卸出去,把一直緊張的神經放鬆下來,儘量不"參政議政",成為了"閒人",卻就是家庭成員和他人所欣賞的賢人。
當然,反過來考量,老人活到老,學到老,力所能及的幹到老,智力思維清楚到老,總比痴呆傻,生活失去自理能力,要強得多吧?
-
16 # 善良人216674166
特別是農民老人,辛苦了一輩子,失去了勞動能力,還得吃飯與吃藥維持生命。給國家伸手要,100元,給小孩要也給。主要是死不了天天要,太難張口了。
-
17 # 初心Iing
人老了討人煩,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我常常說,人老了真可憐,沒人喜歡!
人老了行動遲緩,言語囉嗦,特別是做不了事、幫不了忙、還要人伺候,就更沒人喜歡!
誰沒年輕過 誰又能不老呢 ?就算老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帶大兒女帶兒孫 ,辛苦了一輩子, 他們已經很不容易了 !
就算老人年輕的時候,做過一些錯事、糊塗事,也不要以此為理由,不善待不贍養!拜託大家寬容一些 ,讓老人們平靜度過晚年,也算是為自己、為兒孫積福!
-
18 # 伊拉克棗3061
我是深有體會,婆婆今年86歲了,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但是嘴不停,比如她在臥室,我們在客廳,她就會說“門大開,都不知道幹啥去了”;比如說咱想讓她多吃點菜便於營養平衡,給她菜裡多放點五花肉,燉的爛爛的,可是她就會說“下次別給我盛肉,我咬不動”;比如說你從她床前路過,她只要看見你就會說“我胳膊疼,我腿不舒服,我起不來”可是你一走她也會自己起來坐在那裡……生活中諸如此類的太多太多,我感覺她的嘮叨就是一個人感覺孤獨求關注,假若你看她不順眼,那心裡一定有氣,那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肯定就會有煩的表現,但是將心比同一理天地輪迴,咱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吧!
-
19 # 愛隨心動53059732
和老人住一起真的會多很多麻煩,我覺得老人會自理最好自己住,不是我不孝順,而是為了減少矛盾,就拿我家來說,現在公公搬出來跟我們住,本來家就不大,住在一起不方便不說,飲食也麻煩,口味不同,比如就說米飯,老人要吃軟綿綿的米飯,但我吃不下,只能再買一個電飯鍋,煮兩鍋飯,我公公不吃牛羊鵝肉甚至蒜,所以買菜也為難,我本來講話就聲量大,講多兩句,他會覺得你意見多,他沒有和我們住一起時,我兩孩子不聽話我隨便教訓,但現在教育孩子時聲量大點,他會以為是嫌棄他。所以我現在很少同他講話,因為怕說錯話,我現在也學精了,既然無論我怎麼做也不能令到所有人滿意,那麼我就尊從我的心,最起碼能認自己開心點。
-
20 # 縹緲的我1828
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啊?我感到很奇怪啊!我老爹89歲了,老孃也83歲了,雖然我老爹是封建家長的代表,經常發火批評我哥哥姐姐,沒有我老孃情商高,但我哥哥和兩個姐姐還是天天圍著他們轉啊!伺候老兩口子,就是我到家後,他們可以休息休息了,有時連續兩天他們不露面,由於他們也要帶第三代,也是很累的!讓我好好表現表現,我來炒菜做飯和老兩口一起吃飯,然後收拾桌子洗碗等,再聊聊天,聽聽他們第一萬遍講相同的故事,耐心聽吧,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有時和老爹老孃勾肩搭背親熱親熱,請他們外面嚐嚐特色餐館,特別是出門前檢查他們帶沒帶假牙。伺候老爹洗洗澡,給他放放洗澡水,給他搓搓背,剪剪腳指甲等等,我感到很幸福啊!
回覆列表
人老了討人煩這是一個不應該而又現實的問題。說不應該是人人要過老人橋,作為年青人不應該討厭老年人。從道德的角來講,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孝敬才是。老年人又是社會的財富,他們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曾經為社會積累過很多功德無量。說現實: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些人的的確確,多多少少又厭煩老年人,其原因一是因為話多,年青人認為囉嗦;二是擺譜,年青人認為瞧不起自己;三是守舊,年輕認為束縛了自己;四是有的生活不太講究,有些年輕人嫌齷齪。如此等等,僅管不應該也不是大多數但社會上這種現象是無法否認的。解決這些問題,我看還得從道德教育入手,提高法律意思,促進文明新風。中國己進入高度老年社會,老者要繼續保持優點為年青人作好示範,年輕者也應把老者當財富,別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