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27865193492

    一般情況下它們是不會咬破魚護的,它們雖然是一種以各種小魚小蝦之類為主要食物的肉食性魚類,但它們攻擊力不是很強雖然它們會捕食一些小型動物,對動物屍體內臟的腥味比較喜歡,它們的牙齒主要起抓牢作用,成排像針尖所以不會呢破魚護。

  • 2 # 釣魚人老王

    凡釣得大魚,多數釣者都有“嗆魚幾口水”的招數,也有很多人介紹此類經驗。但我認為“嗆魚幾口水”的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對於釣者來說,也只有害處而無益處。

    一、什麼是“嗆”

    所謂“嗆”是人和高等脊椎動物在水(或其它異物)進入呼吸道時,阻礙了氣體交換的正常進行所產生的保護性神經反射活動。當水進入呼吸道後,刺激了呼吸道內壁上的神經末梢,引起腦相應的神經中樞的興奮,從而產生“嗆”的一系列活動。

    “嗆”的反射活動只有用肺呼吸的人和高等動物才具有。魚是用鰓呼吸,水進入口經鰓然後從鰓後緣逸出屬於魚的正常呼吸過程。因此水進入魚的呼吸系統不會產生“嗆”的反射活動。釣者給魚“嗆水”時,水也不能進入魚的消化道。魚的咽部具有較厚的肌肉壁和牙齒,口雖張開,咽部卻是閉合的。

    二、所謂“嗆水”後的魚翻肚現象

    所謂“嗆水”後的魚翻肚現象,是人們“經驗”地把魚看作人和高等動物了。魚被勾住之後總要竭力拚搏一番,橫衝直撞,但可見其勁頭愈來愈小,以至不能動彈。此時釣者實施“嗆水”,可見魚的反應不大,即使魚有反抗現象,那是嘴被勾痛之故,不是“嗆水”所致。可見“嗆水”大有“虎已死,再補兩刀”之嫌,實可不必。

    魚的迴圈和呼吸的生理活動都遠不如人和高等脊椎動物,這是魚的生理特點和它所生活的環境所決定的。魚的心臟為一心房一心室,後者心臟為二心房二心室;魚用鰓在水中呼吸,後者用肺在大氣中呼吸,因此魚的攝氧能力和輸氧能力遠不如後者。加之水體給魚的運動造成的阻力較大,所以魚是經不住上鉤後的“百米跑”的,可以說魚是被累倒的。

    三、遛魚時“嗆水”的害處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一是容易跑魚。有些釣者釣得大魚後,急於“嗆水”,使魚頭露在水面之上,魚擺幾個頭就可能脫鉤而逃,有一位釣友就曾經說過,他就是這樣多次跑了大魚,且不知何故。

    二是影響上鉤率,不利於提高釣技。凡此類釣者一般採用粗線垂釣,因為細線不能將魚頭提起。眾所周知,粗線影響上鉤率,從而影響釣獲量,釣技在一定程度上停滯不前。

    其實,只要遛魚得當,細線也能釣大魚。據我所知,有人曾用0.15毫米的非強拉力線(拉力為1.5磅)釣起2千克、1.7千克重的江河鯉魚。

    知道這個道理後,我們就可以儘量使用較細的線垂釣,遛魚時不讓魚露出水面,盡情享受遛魚之樂。

    以上拙見,僅供釣友參考。釣者議釣,這可能是釣魚愛好者的共同嗜好吧!

  • 3 # 華哥XX

    羅非魚有用,因為構造特殊不能及時的自我調整水壓,羅非突然被從水底拉上水面會短暫的昏厥。

  • 4 # 野釣小宮

    在垂釣中,有時候上了個體比較大的魚,而大魚拉力大,比較兇猛,在遛魚時,防止魚線斷,爆竿之類的。所以要遛久一點。把魚累翻,這時候再《嗆幾口水》。大魚很快就老實了。在中大魚後應該如何遛魚呢?小宮和大家一起分享。

    1、釣大魚如何選擇竿

    在垂釣時,為了保證垂釣時中大魚,在拋竿時儘量不要拋滿竿。拋8分滿為宜。拋竿過滿,在中魚揚竿時容易拔河。拋8分滿在起竿時有一定的立竿空間。另外在垂釣個體大的魚時,竿子別用過硬的竿子,28調的竿子比較適合釣個體大的魚。竿子軟在中魚的時候更護線,也防止在中魚後魚竿過硬拉缺魚嘴唇。

    釣大魚時,儘量用長竿,比如5.4米,甚至更長的竿。釣大魚的子線儘量長一點,50Cm對摺,有的釣友用得更長。長子線在遛魚時更能有效的減少切線。降低了切線跑魚。

    2、揚竿手法

    在垂釣中,很多釣友揚手法都不對,在浮漂有動作時,手臂用力向上抬。如果中魚,當魚鉤刺魚後,由於抬竿力度過大,魚容易發力,這時候容易切線。

    這麼揚竿在不中魚的時候鉛墜迅速從水中飛起,鉛墜直接往後飛,這時候鉛墜要麼纏繞在魚竿上,要麼飛在後面樹木雜物上。這樣揚竿明顯錯誤的。

    正確的揚竿手法是,當浮漂有動作,手握魚竿,手挽用力向上一提,用手挽寸力。抬竿刺魚,而不是用手臂用力。要做到輕刺魚,刺魚後,手輕輕的向上用力,弓住竿子,保持線組不松就不會跑魚。即使不中魚,鉛墜也不會出水面。

    3、遛魚方法

    在中魚後,手輕輕的托起魚竿,讓線組與魚成一個弧形,弓起魚竿。魚會迅速掙扎,這時候先不管它,讓它-遊動,當魚放鬆一下,這時候輕輕的加力把竿子抬高。魚個體大,就多遛一會,先不出水面。因為大魚出水面為量更大。魚向左遊,竿子倒向右邊,當魚遊向右邊,竿子向左邊倒,用8字遛魚法,控制住魚。

    做到魚進,我退。魚退我進。當魚放鬆一步,就牽制住魚,魚一靠近水面,藉機把魚牽出水面,當魚出水面時,這時候魚在出水面瞬間,水會進入魚嘴裡,水進入魚肚子裡面,可以連續幾次,這樣魚的勁會小很多。這就是所謂的《嗆水》。當魚嗆水後勁會小很多。

    4、適合的時候抄魚上岸

    經過遛魚,魚出水面後,這時候可以用抄網抄魚上岸,在抄魚時,一定等魚出水面後,沒有太大的衝擊了才下抄網。可以把抄網放好,直接把魚牽入抄網內,再從水面拉回來,提上岸。

    另外抄網盡抄魚頭下抄網。當魚個體大時,抄好魚不要提抄網杆,以防魚過大,斷抄網杆,直接拉回來提抄網。

    切記在魚沒有遛翻肚前別下抄網,否則魚見抄網一發力,容易切線。

    總之:在中大魚時,千萬不要生拉硬拽,上大魚做到心平氣和。利用魚竿的韌性來洩來調節魚的拉力。用以柔克剛,做到魚進我退,魚退我進的方式遛魚。當魚出水面後,可以連續幾次,讓魚多嗆幾口水,這樣魚會老實很多。在抄魚時,儘量在魚翻肚後才下網抄。抄魚後在水面拖回來,儘量不用提竿子。以防斷抄網杆。

  • 5 # 眼鏡哥說魚

    在遛魚的過程中,先將魚頭牽出水面,然後又故意讓魚頭沉入水中,再牽出水面,如此反覆,這種做法被稱為“嗆魚”。其根本目的是透過讓魚嗆水的辦法快速消耗魚的體力,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符合常理和自然規律的。

    嗆魚是一種完全錯誤的遛魚方法

    魚生活在水中,透過魚鰓過濾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但是魚鰓無法直接獲取空氣中的氧氣,這一點與哺乳動物的呼吸方式截然不同。所以魚只有離開了水才會缺氧、窒息,也就是說採用嗆水的辦法不可能讓魚感到呼吸困難,當魚頭沉入水中之後魚反而能夠更順暢的進行呼吸,也能夠抓住這一時機恢復體力。

    其實只要在垂釣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樣一種規律,如果釣魚人始終將魚頭牽離水面,魚的體力會很快耗盡。但是如果反覆嗆魚,也就是讓魚頭沉入水中再離開水面,有可能魚頭一旦回到水中,魚就會開始新一波的逃竄,這就充分說明了嗆魚是一種錯誤的遛魚方法。

    兩種截然不同的遛魚方法

    遛魚的根本目的是消耗魚的體力,讓魚失去掙扎、反抗能力,從而為抄魚上岸打下基礎。魚咬鉤並且隨著釣魚人抬竿,魚鉤刺中魚嘴,這並不意味著成功,魚在中鉤之後會拼盡全力掙扎,隨時都有逃脫的可能。所以釣魚人必須在確保不切線的前提下儘量縮短遛魚時間,因為魚在水中掙扎的時間越長,逃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只有抄魚進網之後,才意味著成功。

    想要儘快消耗魚的體力就必須瞭解魚的身體結構以及生理特點,所以針對有鰾魚種和無鰾魚種的遛魚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針對有鰾魚種的遛魚方法

    中國的淡水魚絕大多數都屬於有鰾魚種,例如鯽魚、鯉魚、草魚等等。有鰾魚種能夠透過魚鰾的快速充氣和放氣來實現上浮和下潛,所以有鰾魚種在水中的耐力更強,在不同水層中的適應能力也更強。

    垂釣有鰾的大魚時,遛魚不可操之過急。中魚之後不能急於將大魚牽出水面,而是應該首先控制住大魚,避免大魚向外逃竄,然後逐漸消耗大魚的體力,直到大魚沒有了明顯的反抗才能嘗試著牽魚出水。

    概括來說,垂釣有鰾的大魚講究的是進退有據,大魚發力掙扎時釣魚人應該適當收力,以巧勁化解大魚的衝擊。當大魚掙扎力度減弱時,釣魚人應該充分發力對大魚形成強有力的牽引,以此來快速消耗大魚的體力。

    針對無鰾魚種的遛魚方法

    無鰾魚種的數量雖不像有鰾魚種那麼多,但是在中國的淡水水域中也十分常見,例如羅非、鯰魚、鱸魚等等。

    無鰾魚種無法透過魚鰾的吸氣與放氣來實現上浮和下潛,替代魚鰾的功能的是一個氣腔。和魚鰾相比,氣腔的放氣和吸氣速度很慢,所以無鰾魚很難適應突如其來的水壓變化。利用這一特點,在垂釣無鰾魚種時就必須在中魚後儘快將魚牽出水面,由於水底與水面的水壓差異較大,所以無鰾魚會感到難以適應,從而放棄反抗。如果讓無鰾魚長時間潛在水中,便會逐漸適應新的水壓,然後開始全力掙扎,這樣一來切線跑魚的可能性就會更高。也就是說,垂釣無鰾魚種在遛魚的過程中必須遵循速戰速決的原則,這一點和垂釣有鰾魚種是完全相反的。

    魚竿調性在遛魚種的作用

    魚竿的調性在垂釣有鰾魚種和無鰾魚種時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釣魚人應該根據所垂釣的魚種來選擇調性合適的魚竿。

    垂釣有鰾魚種適合用軟竿

    垂釣有鰾魚種時,遛魚時間宜長不宜短,所以使用調性偏軟的魚竿更有利於穩定住大魚的情緒,調性偏軟的魚竿韌性更強,施加在魚身上的力量更溫和,能夠避免大魚受到巨大的外力牽引產生驚慌的情緒,從而發起強烈的衝擊。

    垂釣無鰾魚種適合使用硬竿

    垂釣無鰾魚種講究的是速戰速決,必須在中魚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將魚牽出水面,所以使用硬竿優勢更明顯。在中魚之後,只需要將魚竿豎起,便可以充分利用魚竿的調性將魚上頂,一旦無鰾魚快速浮出水面就基本失去了反抗能力。所以,垂釣無鰾魚種使用調性偏硬的魚竿更有優勢。

    總結:科學垂釣,避免異想天開

    以人的思維對魚的習性做出各種判斷,這樣的誤區在垂釣過程中很常見。例如:很多人認為鉤尖必須隱藏起來,否則魚看到鉤尖就不會咬鉤;很多人認為大魚總是喜歡躲藏在深水中,水越深釣到大魚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實這些觀點都是完全錯誤的,只要細心觀察,進行對比就能夠發現真相。

    在嗆魚的問題上也是如此,只有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才會出現嗆水的情況,用人的思維對魚的習性做出判斷,這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更是異想天開。

  • 6 # 一杆一漂一天下

    讓釣喝幾口水,魚就好溜多了

  • 7 # 窩心OK了

    釣魚沒有那麼多學問的,愛好而已,你看我新手搞一下就有魚了,看魚情啦

  • 8 # 愛釣魚網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下面的回答也頗具爭議。到底這樣的操作合不合理,我們就要為什麼要嗆魚?

    為什麼要嗆魚?

    嗆魚的說法是合理的!嗆魚的操作基本發生在與大魚博弈的過程中,起竿中魚後,遛了幾個回合後,大魚慢慢抬頭,此時才能夠去嗆魚。慢慢牽引魚頭離開水面,在適當松點力,讓魚“喝幾口水”,你會發現魚不會再瘋狂的掙扎了。這是為什麼?原因就出在“嗆魚”上,魚是靠腮呼吸,無法獲取獲取空氣中的氧氣,但是魚類的上浮和下沉是靠魚泡就完成的。嗆魚,就是讓魚泡充滿空氣,浮力變大,下沉受阻,因此嗆魚後,會很安全地抄到魚。

    遇到大魚時,我們千萬不要操之過急,穩紮穩打,一步一步來,當魚比較聽話時,才可以嗆魚,抄魚也很容易。

  • 9 # 翻板網響鈴

    溜魚讓魚嗆幾口水,其實就是讓魚頭離水,造成魚呼吸困難,這樣做,確實能使魚快速疲勞,降低魚的掙扎力度,利於早點抄魚入網。但也要注意見機行事,區別對待。

    我們要知道,溜魚的目的就是儘快消耗魚力,同時,儘可能不讓魚輕易逃脫,成功收魚。讓魚嗆水只是消耗魚力手段中的一種,為手杆釣法所常用,一般針對的是半斤以上兩斤以內的魚,更小的魚根本用不著溜,更大的魚,你想嗆它的水,操作起來不僅難度大,意外也多,容易造成跑魚,溜魚的目的反而達不到了。

    主釣大魚的拋竿釣法,在溜魚時,一般不主張讓魚嗆水,比如,翻板釣消耗魚力,主要是依靠釣組的重量和餅的移動所帶來的水阻消耗魚力,當魚近岸後,則儘量弓杆,利用杆的彈力控制魚,讓魚保持在水的上層,不至於亂串,掛草掛底,待魚睏乏翻身後,實施抄魚,這樣,不管多大的魚,收魚的成功率就非常高了。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消耗魚力的方法,比如卸力板消耗、水怪釣法的大浮力漂消耗、手杆的失手繩等,總之,利用釣法釣具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靈活運用就可以了。

  • 10 # 煤海的打工哥

    魚本身就是水中生物不存在嗆水的可能性,魚竿中魚時讓魚在水裡消耗體力。

  • 11 # 歐峻豪

    有根據的,魚是靠鰓在水中呼吸的,當魚鰓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後,魚會醉氧,失去行動能力,翻白肚皮。

  • 12 # 守心345

    用肺呼吸的才會嗆水...(* ̄0 ̄)ノ[等等我…我……我…………

  • 13 # 卜魚人

    毫無根據、並且荒謬!不知道從什麼開始的,聽到別人說溜魚嗆水能消耗體力,嗆水能夠儘快溜翻等等……希望看過本文的釣友,能夠去正確應對溜魚。

    首先魚是使用魚鰓在水中呼吸,但是魚鰓是在呼吸水體中的溶氧。當你想盡快把魚牽出水面,實為最野蠻的一種溜魚行為。魚被牽出水面會受到很大的驚慌,這種驚慌只會讓魚更加的奮力掙扎撲騰。而這時魚的撲騰正好也是最容易脫鉤切線的時候,所以說這是一種野蠻的溜魚方式,是非常不正確的!

    正確的溜魚過程是應該不要著急把魚牽出水面,溫水煮青蛙。在水中慢慢消耗魚的體力,是最為穩妥的。溜魚時憑手感來決定什麼時候該把魚牽出水面抄魚入護。溜魚最忌諱的就是生拉硬拽,除非有一點!就是你對自己的線組以及提竿刺魚的時機都很有信心。那你可以硬鋼,不然的話還是不要著急拉出水,慢慢溜為上策。

    小鉤細線之所以能夠把魚溜上來,就是因為釣手懂得進退有度,雖然溜魚時間長,但這其中的過程無一不是一種享受。不硬拉,它就有很大機率不往外衝。但是你硬拉或者著急去嗆它水,那麼它一定拼命掙扎!所以釣友切記,溜魚一定要正確的去應對。

    感謝閱讀,每天瞭解垂釣。

  • 14 # 老哥愛釣鯽魚

    這是肯定的。

    遛魚時,讓魚嘴一半在空氣中,一半在水下,魚總要呼吸,而魚呼吸的氧氣,來源於過濾水中的氧氣,魚嘴給魚鉤提著,腮如何過濾。

    因此,此時的嘴張著,一方面需要保持呼吸,而腮此時沒有功能,水只能被吞下肚子,幾囗一吞,肚子中都給水填滿了,魚就沒有了任何的力氣了。

    有次在河中釣魚,釣到一條鯉魚。當時的釣線是1.5,朝天鉤伊豆歪嘴七號鉤,這條魚也是巧了,並不在窩內釣到的,釣魚過程中,看到窩外一米處有鯉魚星,於是把魚竿伸到有星位置,換了一根白蟲,靜侯二分鐘不到,連續發現漂慢慢下沉,我一看鯉魚上鉤了,手上加了一點力量,猛一提竿,鉤住了鯉魚,立即立起魚竿。與水面形成六十多度的夾角,竿子的最後一節頂在腳後跟,撫著魚竿,無論鯉魚怎麼像是瘋了一樣的左衝右突,我始終不動。

    足足讓魚忙了二十多分鐘,此時鯉魚好像沒什麼勁了,只發現一張一合的嘴裡總是有水吐出,於是釣線松一點,讓魚嘴的大部分在水下,小部分在空氣中,也是經過四五分鐘的僵持,最後這條鯉魚直接飄在水面上,任由擺動。

    我一看,現在可以取魚了,於是拿出魚護,自己下水,把魚頭按進魚護的圈中,提了上來。

    這條魚準備放進桶裡面時,才發現,桶小了,只能放前半身,立即收竿不釣了,回到家,用藥店門囗的磅秤一稱,好傢伙,十四斤六兩。

    釣獲大魚,一定要先立起魚竿,利用竿稍的彈性遛魚,千萬不能形成撥河狀態。

    只有讓魚多喝水,肚子裡面讓水充滿後,自然就沒了力氣!

  • 15 # 漁人青峰

    “嗆水”對溜魚毫無幫助,都是心理作用而已。

    說完這句話肯定就是有人不服氣,你說嗆水沒有作用,但是為什麼我釣魚的時候魚只要嗆水了,就很快沒有力氣?

    我想說的是,你正好理解反了。魚並不是因為嗆水了才沒了力氣,而是因為沒有力氣了,才讓你給它嗆水的。這一點在釣大魚的時候尤其明顯。

    不能急於出水

    溜魚是有技巧的,手法方向我們不談,就說如何讓魚快速的卸力。在大魚中鉤以後,最理想的溜魚狀態是讓魚待在水的中下層。因為你過早的讓魚出水或者見光,會給魚造成較大的驚嚇,它會拼命的掙扎和翻滾,這種情況是很容易脫鉤的。

    為什麼不讓魚待在水底呢?

    主要有兩點。

    1、你要是任由魚在水底慢遊,這樣的溜魚過程會很長,也不利於快速的把魚溜反,而且還容易發生魚在水底打樁的情況。一旦打樁是很不利的,即使你能解決魚打樁的問題,魚也會因為打樁而恢復不少的體力,從而增加溜魚的時間,也就間接的增加了跑魚的可能性。

    2、水底情況複雜,讓魚貼著水底遊動很容易出現子線碰到石頭或者泥沙底的情況,極易把子線磨短造成跑魚。

    避免跑魚,刺魚才是關鍵

    打個比方,同樣是三斤的鯉魚,你用大線大鉤和細線小鉤在完成刺魚以後,魚的反應差距是很大的。一個是因為魚鉤的大小,另一個就是因為刺魚的力度了。很多老釣手都知道,你用細線小鉤中獲大魚的時候,魚往往反應不會很激烈,這是因為你刺魚的力度小和魚鉤小導致。釣大魚我們經常說要把魚溜反才能下抄網,這沒錯,但是在你用小鉤細線碰到大魚時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因為你的線組小導致你不能發力控魚,這樣對魚的體力消耗是很不利。正確的做法是,你中大魚以後就要把抄網裝備好,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抄魚進網,一定不要猶豫。否則你會極易丟失大魚。

  • 16 # 李漁說魚

    溜魚嗆水那是想當然的說法。

    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哪位大師一拍腦袋隨口就這麼提出來了,然後被他人奉為圭臬,並附加上一整套的歪道理以證明這個說法的正確性。

    這不是扯淡麼?

    其實道理很簡單,溜魚的時候魚為什麼會嗆水?那是因為你已經把魚拉到水面上來了。

    你為什麼能把魚拉到水面上來?那是因為在溜魚的過程中魚已經消耗掉大量的體力,再也無法和你繼續搏鬥下去。

    你能夠讓魚嗆水,首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已經把魚溜得差不多了,而不是像某些大師說的那樣先透過讓魚嗆水來消耗其體力才好溜魚,誰先誰後的問題,一目瞭然。

    其實正確的溜魚手法是中魚之後我們如果確定了上鉤的是大魚,那麼就應該在第一時間手臂前伸,先把竿子立起來,儘可能的透過魚竿的彈性化解大魚的衝擊力,消耗其體力,等魚在水下沒力氣了再嘗試著將其帶出水面。至於嗆水,魚都沒力氣了,還有嗆水的必要嗎?

  • 17 # 淺墨未央4

    只有用肺呼吸的動物才會嗆水!魚嗆水?搞笑了吧!純經驗主義。你讓魚反覆嗆水又扎進水中只會讓它多呼吸表層水,而表層水濺起來的水氧含量很高的有利於魚恢復體力!正如文中所說,很多人理解反了,其實是魚沒力氣啦才會讓你提起來出現嗆水動作!你讓魚反覆嗆水是給他恢復體力!

  • 18 # 春盈四海123

    我都是把魚淹的快死的時候再抄上岸來

  • 19 # 釣魚發財

    讓魚“嗆幾口水”的做法是相當有道理的,儘管這個嗆水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嗆水,但是對溜魚相當有意義。

    我們村一個釣魚相當厲害的前輩,我以前喜歡跟他去釣魚玩,他中魚後喜歡讓我幫忙抄魚。他有一個經驗,他說,只要魚嗆三口水,基本就沒有力氣了,你等魚三口水的時候再抄。

    我就這樣看著魚嘴被拉出水面,吐一次,吐兩次,吐三次,果然就不能掙扎了,輕鬆抄入。

    魚的呼吸需要靠水的幫忙,把魚拉出一點水面,魚鰓就不能從水中吸入氧氣了,不能呼吸氧氣,身體就沒有能量了,所以魚很快就沒有力氣了。我覺得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現在很少這樣溜魚了,因為這樣溜魚有很大的風險。

    魚被鉤刺中後,一定會往深水裡面逃,我們需要很大的力氣才能把魚直接拉出水面,如果直接用大力氣把魚拉出水面嗆水,很有可能會斷線會脫鉤。

    而且大力地拉魚,魚肯定也會大力地掙扎,會驚窩。驚了窩子是相當影響魚獲的。

    我現在溜魚是先把魚拉出窩子,然後再慢慢地讓它在水裡掙扎,不拉出水面,感覺魚反抗的力變小了,再拉出來嗆幾口水。

    我也是把魚嗆三口水,魚只要被嗆幾次,就代表著它們已經完全沒有力氣了。

  • 20 # 元方

    嗆水有效,但好多大師強行解釋這種中魚後的溜法會造成誤解。魚嗆水現象,是魚在短時間內沒有力氣把頭紮下去再次發力了。是溜魚後期的一個表象。嗆水會加速魚的缺氧。中魚後第一步先根據力道快速判斷魚的大小,進而立竿控魚,讓它在相對安全的水層消耗體力。等差不多體力虛脫的時候,魚自然會上來嗆水,進而反白。切不可為嗆水而嗆水,生拉硬拽的讓魚上來吸那一二三口。否則切線斷竿的機率很大。新手的個人見解,不一定對,歡迎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豆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