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 大聖品歷史
-
42 # 淳熙嘚吧嘚
兩幅地圖告訴你!
上圖紅色線是現在中國的北方邊界,金色區域就是與遼國(契丹)重合的區域。
大致相當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全部,內蒙古、山西、河北、新疆一部分。
-
43 # 藏劍山莊902
現在的達斡爾族是契丹族後裔,另外居住在雲南的“本人”也有契丹人的血統。
契丹族起源於中國東北地區、內蒙古的西拉木倫河流域。
早期分契丹八部, 後來形成部落聯盟,先後依附於突厥、回紇。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稱帝,國號契丹。947年改國號為遼。遼國後來被金朝所滅,之後耶律大石又建西遼,一度成為中亞強國。西遼最終在1218年被蒙古所滅。
隨著遼國的滅亡,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還有少部分演變為今日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本人,生活在雲南省保山地區,有10餘萬人,,為阿、莽、蔣姓,現在分屬10多個民族。
擴充套件資料:
服飾:契丹與周邊各族各國的交往甚為密切,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因素,尤其與漢文化的交融最為深入。以服飾為例,契丹人傳統的服裝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腰間束帶,下穿長褲,褲在靴筒之內。
髮型:契丹人男女皆佩戴耳環,並同烏桓、鮮卑人一樣,也有髡髮的習慣。其髮式不一,有的只剃去顱頂發,顱四周發下垂並向後披;有的在顱兩側留兩綹長髮,自然或結辮下垂;有的留雙鬢上兩綹,自然或結辮下垂,或使其從耳環中穿過再下垂,即沈括所說的,“其人剪髮,妥其兩髦”。 遼墓壁畫提供了髡髮的形象資料,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豪欠營出土女屍又提供了不見於文獻記載的契丹女性髡髮樣式。
契丹國其實就是遼國,遼國因為是契丹族建立的所以也叫契丹國。女真國其實就是金國,金國因為是女真族建立的所以也叫女真國。但女真建立的國度還有後金也是清朝你問的應該是宋朝時期的疆域。
金朝全盛時期應該是惜宗至世宗時期,南抵秦嶺淮河、西靠隴西秦安接 六盤山以東、北至大興安嶺東坡向北到黑龍江上游,東至松花江而下至今天俄羅斯遠東的阿穆爾河口濱臨韃靼海峽,國土面積有361萬平方公里(1142年)。也就是如今的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安徽、湖北的部分地區。
遼朝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國土面積489萬平方公里(1111年),也就是如今的東北三省、內蒙古、山西、河北、黃河以北的一些地區。
契丹最早記載見於《魏書》。《魏書》在記載與北魏政權聯絡和交往的各民族時,首次為契丹和與它關係密切的庫莫奚(也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原與契丹同屬一支,後分開,再後又被契丹吞併)立了專傳。
此後,《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唐會要》、《五代會要》、《冊府元龜》、《文獻通考》、《宋會要》等,都有關於契丹人活動情況的專門記錄。
擴充套件資料:
對於契丹族的起源,相傳北方大草原流淌著兩條河,一條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下,契丹人稱其為西拉木倫河,亦稱“黃水”,文獻上寫作“潢河”;另一條河自醫巫閭山西端而來,名為老哈河,亦稱“土河”。契丹民族就興起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這一地區民族的遷徙、融合呈現出十分頻繁複雜的狀態。
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展,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
遼朝(907年—1125年 )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年。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
-
44 # 國內歷史雜談
契丹也就是遼朝,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八部後,於遼神冊元年(916年),阿保機稱皇帝,建國號"大契丹國",年號神冊,阿保機即遼太祖,從此契丹的可汗成為歷史。
(契丹最早記載見於《魏書》,《魏書》在記載與北魏政權聯絡和交往的各民族時,首次為契丹和與它關係密切的庫莫奚也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原與契丹同屬一支,後分開,再後又被契丹吞併立了專傳。)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
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1005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充套件到長城沿線)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與當時統治中原的宋朝相對峙,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遼史》稱“幅員萬里”。
-
45 # 小氣鬼吹燈
契丹故地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位於西拉木倫河以南和今遼寧省朝陽市以北的地區。
西界在朝陽正北大青山北麓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敖漢旗和翁牛特旗東部,東界高麗鴨綠江。契丹族為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契丹早期分八部。唐朝初年契丹中形成了統一的大賀氏聯盟。當時契丹酋長輾轉臣服於唐朝和突厥之間。唐太宗貞觀以後,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盟瓦解後,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盟,依附於後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後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後百年間,契丹人一直為回紇所統治。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日漸強大,於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即可汗位,神冊元年(916年)稱皇帝,國號契丹。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改國號為遼,統和二年(984年)又改稱大契丹;鹹雍二年(1066年)復號大遼。人們習慣上把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統稱為遼朝。
契丹建立的遼
契丹建立的大遼從地圖上看已經包含了當今的蒙古國,部分地區是屬於現在的俄羅斯,所以不好說是中國的哪個省,面積太大了。
-
46 # 使用者崑崙
安史之亂,唐玄宗時節度史為安錄山為遼寧朝陽地。
有知道朋友介紹一下,不勝感謝。
是否正確,有文介紹過。
看唐詩始知今遼寧大淩河當時叫白狼河。
-
47 # 恆史長存
契丹是中國歷史上很古老的一個少數民族,其最大的影響力或者說鼎盛時期,在於建立了遼朝帝國。
不清楚題主究竟要問什麼,是人口、地域面積還是GDP總量,不得而知。
豹眼就以契丹的歷史淵源、分佈區域以及它最終的歸屬,說一下這個問題吧。
契丹作為一個民族的歷史淵源據《北史·室韋傳》記載:
大約在四世紀中葉的東晉時期,有一支鮮卑人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自號為“契丹”;居住在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湖)的一支鮮卑人,稱為“室韋”。
這就是說,契丹與室韋同出於鮮卑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為室韋”。
室韋也稱蒙兀室韋,是蒙古族最早的稱謂。
契丹族與蒙古族以興安嶺為界南北分居,都位於今內蒙古東北部地區。
就題主的問題所言,契丹最早活動範圍,大約在東晉時期,相當於今天內蒙古東北部、興安嶺以南地區。
鮮卑民族起源
契丹出自於鮮卑,但鮮卑族的真正族源,卻有不同的說法,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出自東胡。
東胡是包括同一族源、但有不同方言、各有名號的大小部落的總稱。
據《史記》記載:
“在匈奴東,故曰東胡。”
大約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東胡各部落還處在原始氏族部落階段,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遊牧、漁獵生活。
東胡與肅慎、穢貊是傳統史觀認定的中國東北地區古老的三大基本族系。
《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和《十六國春秋》,均持鮮卑出於東胡餘部的說法。《魏書》、《續漢書》等也提到鮮卑與東胡有密切的淵源關係。
《史記索隱》引東漢胡廣雲:
“鮮卑,東胡別種”。
一般觀點認為,鮮卑出自東胡。
匈奴在西,東胡在東。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後,分為兩部,分別退守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為族名,形成了烏桓族和鮮卑族。
由於受到了匈奴的奴役,鮮卑族同時形成了匈奴與烏桓兩族的生活習慣。契丹族出自於鮮卑,也就具備了鮮卑、匈奴、烏桓等民族的生活習性。
但這僅僅是主流說法,並非全部,還有另三種說法:
三國韋昭在《國語·晉語》的一條註解,稱:
“鮮卑,東夷國。”
很多學者據此論證,鮮卑起源於東夷。而且考古發現在今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礦區北部達蘭額羅木河東岸發現了鮮卑早期的墓葬群,從大量出土的隨葬品發現,墓主人與黃河流域文明有著悠久的聯絡,以此猜測他們與東夷文化有淵源關係,這是“東夷說”。
《史記集解》引東漢服虔雲:“山戎、北狄,蓋今鮮卑。”
這是說以前的山戎、北狄,大概就是後來的鮮卑,以此為據,也就有了“山戎說”。
《史記索隱》引東漢應奉上奏漢桓帝書雲:“秦築長城,徒役之士亡出塞外,依鮮卑山,引以為號。”
《翰苑集》引《漢名臣奏》雲:“鮮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築長城,徒亡塞外。鮮者,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種眾少陋也。”
這是說,秦始皇修長城時,有一些徒役藉機逃跑到了塞外,或因為以據鮮卑山居住,或因為人少、地位卑微,就以鮮卑自稱。這是漢人逃亡說的依據。
豹眼認為,東胡本就是大大小小各部落的總稱,不管鮮卑出自於哪一種說法,但契丹出自鮮卑,鮮卑人一直在中國東北地區繁衍生息。
那麼,契丹一開始就生活在東北地區,這沒有異議。
契丹早於蒙古族崛起於蒙古高原
契丹與蒙古幾乎同時期出自於鮮卑族,由於蒙古族後來成了大氣候,曾經稱霸歐亞大陸,特別是統治中原地區近百年,其崛起的發祥地被習慣上稱為蒙古高原。
契丹也是崛起於該地區,並早於蒙古族,但其影響力遠不如蒙古族,也就有了契丹崛起於蒙古高原一說。其實,當時並不稱作蒙古高原,以大漠為界,習慣稱為漠北、漠東、漠南、漠西。
契丹所處的地區,大約在漠東,相當於今天內蒙古東北部區域。
契丹作為一個朝代的歷史存在遼國的建立
東晉時期,鮮卑各部在北方掀起了建國高潮,從337年到420年,共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南涼、西秦、北魏等七個國家。
北周滅亡後,以鮮卑族為主體建立的鮮卑國家不復存在。隋唐以後,鮮卑已經不再作為政治實體和民族實體而存在。
五代十國時期,鮮卑的一支契丹族卻發展強盛起來。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他雄才大略,透過一系列征戰,統一其他契丹七部,並於916年,開始建國,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是為遼太祖。
926年,耶律阿保機在出徵渤海返還皇都的途中,病逝於扶余(今吉林四平西)。其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
此時,後唐發生內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自稱兒皇帝、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請求遼太宗派兵攻打後唐。
936年,遼太宗親率五萬騎兵,協助石敬瑭滅掉後唐。石敬瑭得以建立後晉,契丹得到幽雲十六州,併為下一步南下建立了基地。
944年,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不願再臣服契丹,上表寧可稱孫而不稱臣。遼太宗大怒,決定南征,意圖一統中原。
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攻佔了汴京,後晉滅亡,契丹佔據了大部分中原地區。遼太宗在汴京稱帝,改國號為“大遼”。
此時的大遼,其勢力範圍已經染指中原地區,但好景不長,其勢力就又退回了北方。
因政局混亂,遼朝走向衰弱
遼太宗耶律德光想呆在中原不走,可由於縱兵掠奪過度,不改草原上的野蠻習性招致水土不服。又加之不允許諸位節度使返回鎮守之地,只怕軍事將領造反,沒想到中原地區的民眾也會反抗。遼太宗玩不下去了,被迫引軍北返,走到河北欒城一命嗚呼。
留守中原開封的耶律吼等將領,於是擁立耶律阮為帝,是為遼世宗。但遼太后不幹,只想讓其子耶律李胡繼位。
但耶律阮擊敗了耶律李胡。
幹不過人家,太后也就認慫了,遼世宗得到了認可,繼承了帝位。
遼世宗念念不忘中原的好處,多次用兵想再入中原。但因其好酒色、喜歡打獵,朝政腐敗,難有大的作為。
951年,就在遼世宗出兵協助北漢攻打後周時,被耶律察殺死在睡夢中。
遼太宗耶律德光長子耶律璟殺死耶律察後,被立為帝,是為遼穆宗。
遼穆宗討厭女色,看見女人就煩,但卻喜歡酗酒,長期不理朝政,被稱為“睡王”。
整日裡迷迷糊糊的睡王遼穆宗,鑑於政局動盪不安,也就被迫停止了大遼一貫執行的南伐中原的政策。
遼國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
遼太祖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其疆域大致相當於今天東三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
938年,遼太宗取得幽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地區。
可嘆大遼雄才偉略的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爺倆,居然生下了一窩酒囊飯袋子孫。
不過,大遼的混亂,卻給北宋帶來了崛起的機會,趙匡胤哥倆在中原地區稱帝,大遼與兩宋的恩恩怨怨也就開始了。
蕭太后讓遼朝再次走向強大969年,睡王遼穆宗喝得迷迷糊糊,帶著蕭思溫等親信大臣前往黑山打獵,醉醺醺的耶律璟被近侍小哥等人刺殺身亡。
蕭思溫封鎖了訊息,派人迎接耶律賢飛馬趕到黑山,在遼穆宗靈前即位,是為遼景宗。
遼景宗回到上京之後,進封蕭思溫為北院樞密使,並徵召其女兒蕭綽入宮為貴妃,不久立為皇后。
這就是後來大遼叱吒風雲的蕭太后。
蕭綽(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 ,契丹族,遼朝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攝政期間,遼朝進入了最為鼎盛的時期。
由於遼景宗耶律賢身體多病,國事就全部交給蕭綽執掌。隨著時間的推移,蕭綽完全掌控了朝政,蕃漢大臣上奏軍國大事,遼景宗最多表示“知道了”,從不干預蕭綽理政。
脫脫等《遼史》卷九 本紀第九:遺詔梁王隆緒嗣位,軍國大事聽皇后命。
乾亨四年(982年),三十五歲的耶律賢在出獵途中病逝,遺詔梁王耶律隆緒繼位,並詔令軍國大事聽從皇后之命。以耶律斜珍與韓德讓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
耶律隆緒臨朝視政,尊蕭皇后為太后,是為蕭太后。
蕭太后臨朝攝政,首先做了兩件事:
第一,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耶律斜珍,並任命他為北院樞密使,嚴格管理皇族事務。
後任命耶律斜珍為司徒,並讓他與耶律隆緒在太后面前互換弓箭鞍馬,相約為朋友,輔佐新帝不得反叛。
同時,將宗室親屬召至宮中為質,以解決內部奪位的隱患。
第二,以韓德讓為南院樞密使,領銜漢大臣。
《宋朝事實類苑》卷七十七:蕭後少寡,韓氏世典軍政,權在其手,恐不利於孺子,乃私謂德讓曰:『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
蕭太后入宮前,據說曾許嫁韓德讓。
此時,蕭太后對韓德讓說:“我以前曾許配與您,現在願重結就好。幼子當國,也就是您的兒子哦。”
蕭太后以身許國,用這個套路把韓德讓死死地拴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透過這一系列的措施,蕭太后很快穩固了政權,經濟軍事實力逐步強大起來,隨後就準備收拾當時第一大經濟體北宋了。
遼國與大宋王朝的恩恩怨怨986年,北宋雄州知州賀令圖及其父嶽州刺史賀懷浦等人,聽說蕭太后的風流韻事後,以為遼國朝政荒淫無道,就向趙光義進言討伐遼國,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
趙光義也想欺負孤兒寡母,於是發動了“雍熙北伐”。宋太宗派遣潘美、楊業等率領二十萬大軍,兵分三路討伐遼國。
蕭太后帶著幼主耶律隆緒及韓德讓,騎著戰馬,御駕親征。
想象一下那個場面,蕭太后是多麼颯爽英姿,威風凜凜,巾幗不讓鬚眉哦。
岐溝關一戰,歷經半年多鏖戰,以宋朝的慘敗而告終,蕭太后一舉收復失地。
在之後數年內,宋遼之間多次交戰,宋軍屢屢被擊敗。不要只聽評書《楊家將》說得多麼熱鬧,其實,宋軍被蕭太后打得毫無脾氣。
統和二十一年(1003年),蕭太后再次親率大軍進攻北宋,意圖收復關南十縣。
宋真宗趙恆在寇準等人的力諫之下,被迫御駕親征。
遼將蕭撻凜中了宋軍埋伏被弩殺死,宋真宗又親臨檀淵城,宋軍士氣大振。此正是與遼軍決戰的最好時機,但趙恆不是乘勝追擊,卻多次遣使請求議和。
此時,蕭太后後勤補給遇到了困難,於是答應了議和請求。
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真宗趙恆為兄,趙恆稱蕭太后為叔母,每年宋交納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為條件,雙方撤兵。這就是“檀淵之盟”。
本該是趁機擊敗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最佳時機,但由於宋真宗怯戰,出現了“檀淵之盟”這樣奇葩的結局。
之後,宋遼維持著舊有的疆域,結束了幾十年的戰爭,進入了長達百年、相對和平的時期。
此時,是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至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涿州、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宋交界。
《遼史》稱“幅員萬里”,此言不虛,遼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遼朝滅亡1112年,遼朝天祚帝在春州(故址在今內蒙古突泉縣境內)召集附近女真族的酋長來聚會喝酒。
醉醺醺的天祚帝命諸位酋長為他跳舞助興,但完顏阿骨打拒不從命,不伺候他。
天祚帝不以為意,但完顏阿骨打卻以為受到了屈辱,記恨在心,從此與遼朝不和。
完顏阿骨打不再奉詔,並開始對不服從他的女真部落用兵,準備一統女真各部。
1114年,完顏阿骨打正式起兵反遼,天祚帝派兵鎮壓,但都被擊敗。
1115年,天祚帝御駕親征,但依然被擊敗。
此時,遼國內發生了叛亂,耶律京奴在上京造反,雖然很快就被平定,但遼國卻就此分裂,原位於渤海國東京的高永昌反叛自立,直到1116年才被平息。
完顏阿骨打趁機佔領遼東京和瀋州,並進攻春州,遼軍不戰自敗。完顏阿骨打自立為帝,建立金朝,改元“收國”。
1120年,金軍攻克上京,守將蕭撻不也投降,至此,遼朝已經失去了一半的領土。
遼國內部又因皇位繼承問題發生內亂,最終以天祚帝殺死其長子耶律敖魯斡而結束,但這使得許多遼兵投降了金朝。
1122年,金軍攻克遼中京,天祚帝被迫流亡夾山。
位於遼南京的耶律大石與李處溫等人不知天祚帝去向,就擁立耶律淳為帝,即為天錫帝,史稱“北遼”。
天錫帝降天祚帝為湘陰王,並派遣使臣奉表於金朝,乞求成為附庸。
不久,天錫帝病死,其妻遼德妃稱制,改年號為德興。
李處溫父子深感遼朝前景不妙,為尋找後路,打算向南私通北宋的童貫,欲劫持遼德妃納土於宋。同時,向北私通金人,做金朝的內應。
遼德妃發現了李處溫父子的陰謀,並將其賜死。遼德妃五次上表金朝,許以任何條件,乞求以耶律定為遼帝,但遭到拒絕。
遼德妃只得派兵死守居庸關,但最終還是失守,遼南京被攻破。遼德妃帶領隨從官員投靠天祚帝,卻被天祚帝誅殺。
1123年,在上京的回離保(蕭幹)反叛降金,不久被平定,但天祚帝已經失去了遼朝大部分領土,只得於1124年退亡漠外,其兒子及眷屬或被殺或被俘。
1125年,天祚帝在應州被金人完顏婁室所俘,被押解送往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區白城子)。金太宗降其為海濱王,至此,歷時210年的大遼滅亡。
1128年,天祚帝病死,契丹族基本徹底退出了傳統的祖居之地。
契丹族的最終歸宿大遼滅亡了,但契丹族並沒有就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倔強的契丹人一直在頑強地尋求生存下來。
西遼的歷史
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了西遼,定都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境內的布拉納城)。
耶律大石遵循中原王朝的習慣,被群臣尊為“天祐皇帝”。
西遼一度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新疆東部一帶,但由於受到金朝的壓迫,最終放棄蒙古高原只得西征,其勢力在中亞地區得以擴張。強盛時期,曾稱霸中亞,威名遠播歐洲。
1143年,耶律大石病逝,其後西遼經歷了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魯古與屈出律等幾代統治。
1218年,立國87年的西遼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
西遼雖然是契丹族後裔建立的政權,但其核心控制疆域在中亞,嚴格而言,西遼政權已經與中國歷史無關。其控制新疆部分地區,更應該看作是邊界糾紛。
這也就是中國歷史較少提及西遼的原因吧。
因此,西遼就題主的問題而言,其一部僅僅相當於今新疆烏魯木齊、伊犁、哈密、和田等地區,只是新疆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與中國其他省份沒有任何關係。
1222年,西遼滅亡後,西遼貴族八剌黑·哈只卜率領部分臣民逃亡今天伊朗地區的起爾曼(今伊朗克爾曼省),建立了完全伊斯蘭化的“庫圖魯厄汗”政權,即“起兒漫王朝”,史稱“後西遼”。
當時,成吉思汗在攻滅花剌子模的戰役中,佔領了波斯東部呼羅珊(今阿富汗境內)諸城,但沒有設定行政機構。
1256年,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伊爾汗國。其屬國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卡爾提德王朝、起爾曼的後西遼、土耳其的羅姆蘇丹國及喬治亞。
起兒漫王朝歷經八帝二後,存在大約八十多年,最後被蒙古人建立的伊爾汗國吞滅。
東遼、後遼是契丹族在祖居之地僅有的象徵性存在
1212年,大遼滅亡之後,遼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農安縣)、韓州(吉林梨樹縣)一帶抗擊金軍。後耶律留哥稱王,國號為遼,史稱東遼。
1216年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廝不叛變,在澄州稱帝,史稱“後遼”。之後,耶律廝不被部下所殺,耶律乞奴被推舉為監國。
同年,木華黎率領蒙古軍東下,耶律乞奴不敵,率九萬契丹族眾越過鴨綠江進入高麗境內。
不久,契丹諸貴族相互殘殺,後遼最後於1220年滅亡。
耶律留哥建立“東遼”後,就一直歸附蒙古帝國,成為其藩屬。1270年,元世祖撤藩,東遼正式滅亡。
自從在伊朗境內建立的後西遼被伊爾汗國吞併以及東遼因為元朝撤藩滅亡後,契丹族就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其後裔不斷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
儘管現在有些俄羅斯人還習慣稱華人為契丹,但已經不見了當年真正的契丹本民族的蹤跡。
現在有說法是,達斡爾族就是契丹族後裔,但沒有定論。
-
48 # 125剛子
契丹這個民族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在鼎盛期,實力不容小覷的。不過一直是反派,他們對我們漢族基本就是侵擾,掠奪的存在,他們最輝煌的時候,佔據了中國東北全境,內蒙古大部,河北大部,整個蒙古國以及俄羅斯遠東的部分。
古代遼國在疆域地圖
契丹人發源於中國的東北部,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在唐朝時期慢慢的強大起來,到五代十國時期,建立有契丹民族為主的契丹國家政權,也就是後面我們熟悉的遼國。建立遼國後,基本就是到了契丹民族的高光時期,在冷兵器時代,契丹民族的騎兵部隊本身就帶有強悍的基因,在民族發展過程中,逐漸走向成熟直到建立以契丹人為主的國家。
契丹人狩獵圖
但是盛極而衰,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在建立遼國之後,並沒有吸取漢民族的優秀文化,依舊保持著遊牧民族的習慣,在中原大地肆意欺壓非本民族人民,民怨沸騰。而且在遼國的後期的君王中,是一代不如一代,在與西夏,大宋,金朝的交鋒中,漸漸沒落下來,直到公元1125元,遼國的君主被金朝俘獲,遼國滅亡。
契丹人在髮飾
遼國滅亡後,之後又有契丹人耶律大石在中亞建立西遼 ,一度鼎盛一時,最後在 1218年,西遼為蒙古軍隊消滅,至此,契丹人再也沒有統一的政權建立。在遼國滅亡後,契丹人逐漸融入了其他的民族,生活在中國,但是現在再沒有明面的契丹人存世了。
全副武裝在契丹武士
所以,單獨的說契丹比較片面,因為他們這邊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是不斷的在移動的,不過從這個民族的發源,成熟,消亡,我們應該吸取他們的教訓。
-
49 # 墨有排面
不是吧樓主,你不瞭解契丹可以百度一下下啊,你在這直接發問,大傢伙都知道有這麼一個人,連契丹是歷史上的 遼 都不知道……
契丹巔峰時期與宋爭霸兩百餘年,國土面積489萬平方公里,就算拿如今中國面積最大的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來比較,也才166萬平方公里,大概是契丹的1/3。
契丹根本就不是一個省可以囊括的好吧~_~
沒文化不可怕,只要你願意去補充知識就可以了
以下是遼朝疆域圖,可別再把契丹當做一個小小的少數民族,君不見突厥逼的秦始皇構建萬里長城,也對之後的朝代造成很大困擾;君不見蒙古的成吉思汗、皇太極、忽必烈幾代人,構築了元朝;君不見滿人趕走了李自成,建立起了清朝……
如果那些所謂的少數民族不強,你覺得中原會有他們的詳細記載嗎?
樓主好好看看,這面積難道沒有半個中國大?
-
50 # 君子如蘭12345
契丹的國土面積包含現在的東三省.內蒙古,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新疆大部,青海一部,河南一部,湖北一部,他的發源地在現在的吉林,黑龍江一帶
-
51 # 小晞看世界
以前看過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朋友,對於契丹這個民族應該不陌生,裡面的主人公喬峰一生叱吒風雲,奈何最後得知自己竟是契丹人的後代,差點落得身敗名裂。
這是因為契丹民族建立的政權在當時嚴重威脅到了中原王朝的延續,可以說相互之間是水火不容的宿敵。不過到了今天,諸多的民族之中似乎已經沒有契丹了,那麼古代時的契丹族人在什麼地方生活,相當於現在的哪裡呢?
一、契丹的發祥地
1、古代契丹的位置
契丹是一個北方的遊牧民族,發源於中國的東北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西拉木倫河以及老哈河流域,從行政區域上來看位於內蒙古和遼寧省的交界處,內蒙古的東部以及絕大部分的遼寧都屬於契丹族的發祥地。
根據史料的記載,這個民族最早興起於中古時期,一直到了唐朝時期慢慢強大起來,進入五代十國後契丹族建立了契丹國,也就是後來我們熟悉的遼國。
古契丹國初期的疆域包含了現在東三省的絕大部分還有內蒙古東部,最鼎盛時期東北囊括了庫頁島,北部抵達了蒙古國腹地石勒喀河流域,西到阿爾泰山,南擴至天津市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一帶,和當時的中原王朝北宋僅僅一線之隔。
如果這樣說還不夠直接,那麼我們看下今天的中國地圖,古契丹的領地包含了東北全境、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整個蒙古國以及俄羅斯的遠東部分。
古契丹疆域之遼闊是諸多遊牧民族政權中少有的,而且呈現出較為穩定的特性,文明發展速度也高於同時期周邊的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西遼政權的疆域在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亞一帶,由於和古契丹年代相距較遠不多做解釋。
2、契丹的形成
作為一個生活在北方的典型遊牧民族,他們和其先祖一樣最早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但從人種上來看,他們並不能算是突厥人,也不能算是蒙古人,反而和現在的東北原住居民更相似。
契丹這個民族的歷史算是非常悠久的,最早的時候就聯合漢武帝共同抵抗過匈奴人的入侵。匈奴佔據北方草原的時候,東部的東北平原上生活的是東胡人,被匈奴擊敗後生活區域壓縮到了大興安嶺一帶,這就是鮮卑人的前身。
東北平原的南半部分稱之為烏桓,漢王朝連年主動出擊匈奴,導致匈奴元氣大傷,甚至生產秩序都遭到了嚴重破壞。為了規避漢王朝的遠征軍,匈奴開始西去,一部分匈奴部族南下後被漢族吸收,另一部分到了歐洲和馬爾扎人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匈牙利人。
原本的匈奴領地被新演變出的鮮卑人繼承,烏桓則被滅亡,鮮卑人逐漸強大後,成為“五胡入華”的其中之一,還建立了中原政權北魏。在此後南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鮮卑人留在了故地大興安嶺,另一部分進入到蒙古高原,留在北方的後來形成了柔然。
北魏和柔然發生過多次大規模的戰爭,失敗後向著其他方向遷徙,一部分向東南遷徙的柔然人抵達遼河上游附近並逐漸定居下來,這就是最早的契丹。
二、從契丹到遼國的歷史
1、遼國的建立
在中原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契丹已經發展壯大起來,公元907年,年輕有為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機被整個部族推選為首領,他雄才大略,並不滿足於讓自己的部族偏於一隅,透過一系列的戰爭,先是統一了整個契丹民族,後在公元916年正式建立了政權,國號就是自己部族的名稱:契丹。
此時契丹的國都為上京臨潢府,也就是現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下面的南波羅城,耶律阿保機本人也被後世稱為遼太祖。
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機在遠征渤海的路途中因病去世,其子耶律德光繼位,是為遼太宗。此時中原的後唐政權內部出現混亂,時任後唐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主動聯絡耶律德光,降低中原人慣有的高姿態,甚至不惜以“兒子”自稱,目的就是為了取得契丹的支援,以便謀取中原政權的統治權。
耶律德光自然是願意的,甚至還提出了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要求,就這樣,在公元936年耶律德光率領五萬契丹騎兵,一路南下幫助石敬瑭擊敗後唐軍隊,成功將其送上皇帝寶座,建立了後晉。
而契丹從此得到了重要的燕雲十六州,為進一步南下奠定了基礎,公元944年,後晉新皇帝石重貴與契丹決裂,契丹決定南征進而統一中原。三年征戰之後汴京陷落後晉覆滅,中原大部落入契丹之手,耶律德光遂改國號為遼。
2、走向衰敗
耶律德光在得到中原後,並沒有勵精圖治把遼國推向輝煌,而是放縱遼人在中原土地上大肆擄掠,絲毫沒有改掉遊牧民族的那些壞習慣。民怨沸騰之下,中原的各路節度使紛紛不滿,終於引起了大規模的抗遼運動,無奈之下耶律德光只能率軍北歸,並且在路上鬱鬱而終。
當時在開封還有留守的耶律吼等遼國將領,他們擁立耶律阮為新皇帝,這就是遼世宗,可沒想到老太后不願意了,她要擁立耶律李胡為皇帝,兩個人相互攻伐最終遼世宗獲勝。
這個皇帝和老皇帝一樣天天惦記中原的好處,多次興兵想要入主中原,但由於性格上過於功利無能,也沒能掀起什麼風浪。
公元951年遼國對北周用兵,奈何遼世宗卻被耶律察擊殺,後耶律察又被耶律璟殺掉自立為帝,是為遼穆宗。這個皇帝也是個昏君,長期不理朝政,導致遼國的國力進一步衰敗,最終被迫中止入主中原的計劃。
遙想遼太祖和遼太宗也算是亂世中的英雄,卻生出了一幫無能之輩,此後遼國除了在蕭太后時期曇花一現,再也沒能崛起。在和宋朝、西夏、金國的長期交鋒中,遼國始終沒有掌握絕對的主動權,公元1125年,遼國的天祚帝被金國俘虜,至此建國210餘年的遼國覆滅。
-
52 # 性叢
楊家將外傳v2.1隱藏英雄密碼:
楊業:52war3yy
楊宗保:52war3yzb
穆桂英:52war3mugy
添加了一個隱藏英雄穆桂英,密碼:52war3mugy
增加了一件兵器:酷愛利刃
武器獲得方法,在進入第三座城的時候可以獲得,BOSS每90秒重新整理一次
修正了死亡不復活的BUG
修正了四郎偶爾不受控制的BUG
降低了第二關最後一波烏龜的反傷
修正了一些物品顯示不正確的BUG
回覆列表
契丹人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一個遊牧民族。從現在的地理位置來看,當時的契丹族生活在雁門關外 ,也就是現在的東北地區和內蒙古大部分地域。而今,契丹族已經消失在的歷史長河中。
據現在歷史學家的考證和研究,認定契丹族發源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大體位置在今天的遼寧、吉林和內蒙古三省相鄰的西部地區。
據歷史學家和考古專家論證後指出,古代的契丹族,相當於現在的“達斡爾族”。達斡爾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地區,這和遼國的統治區域是高度吻合的。
他們擁有自身的民族特色,民族語言、文字、服飾、有自己民族獨特的舞蹈等等。所以說現在生活在東北的達斡爾族和契丹族文化淵源很深,他們把契丹人視為祖先,這也充分說明了古代契丹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東北地區!
(圖片來自於網路)